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1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对农村小学生而言,由于自然条件所限,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感觉无话可说。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笔者认为,只要教师注重以下方面的教学方法,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定能得到提高。
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勤观察,多练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解决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的问题,就必须引导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与生活中观察积累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新异”,在习以为常中去发现“特别”,在观察中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判断、选择,以获取更深刻、更全面、更独到的认识。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活动过程,细心体验其中情趣,随时记录自己观察、体验的结果。经过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实践、观察,写起文章来便有话可说了。此外,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写随笔、日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这些丰富多彩的瞬间往往被我们所忽略。因此,要求学生随心所欲地用笔记、日记的方式去记录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真善美假丑恶,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进入视野的人或事产生独特感受,激起写作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第二,教师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共同发展。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伸。教师要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是让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阅读教学与说话、写话有很多相似之处。教师应慧眼识材,抓住读写结合点,促使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语言材料、表达方式等运用于新的语境中,作到仿中有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老师除了要进行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在阅读过程中,随时摘抄妙词佳句,精彩片段,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在不同的阅读过程中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写作文就会水到渠成。
第三,要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还必须从训练学生作文能力上下功夫。小学生作文能力不仅限于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上,还在于对语言、知识、思想、认识、情感和智力的综合运用,在于平时的材料积蓄能力、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要训练学生作文能力,就要对上述各项能力进行有序的训练,并遵循先易后难﹑先现象后本质的原则,要先练习句,再练段、练篇,最后达到完整、规范、生动、色彩分明。训练过程要做到有条不紊,逐步发展。
第四,教师要充当作文讲评的组织者,把表演的舞台还给学生,师生共同参与,各抒己见。互批时找出作文亮点,让同学们欣赏评价,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一起讨论解决;讲评时学生在原起点上有进步,就应在评语里充分肯定,哪怕是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激励评价上,采用作文评语的方式,将表扬肯定的话写在作文后面,对于不足的地方,口头指出。这样,在他们的本子上,留下的都是老师肯定的评价。学生每翻阅一次,就增添一份自信,多了一些成就感。
总之,只要教师循序渐进、锲而不舍地从以上几个方面下功夫,学生作文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2
一、作文教学要注重平时积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后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学生也可在平时写日记、读书、看报的过程中积累好词、佳句、素材等。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多种能力。1、培养观察能力。《大纲》指出:多看,指的是多读书报,还指的是多观察事物,即“多留心周围的事情。”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2、培养想象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力。3、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思维的结果是靠词句来表达的。教师在讲读课文中把思想教育、知识教育落实到字、词、句上。并进行一系列用字造句的基础训练。这样学生写文章时,词汇量大,句式多样,文章就会丰满,生动一些。
二、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
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懂得怎样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怎样确定中心,怎样准确地选择词句,写出通顺的句子,怎样连段成文,并注意前后的内在联系。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紧密结合的。读是为了吸取范文中好的写作知识经验来指导写作练习和实践。而写又是通过阅读所获得的知识的综合训练和运用。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类系。读得怎么样,写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要写东西,除了要有生活基础之外,就要多读点书,写起来才能有许多词语和句子任自己选择调动,得心应手。阅读课文中有丰富的词汇和各种语言表达方法,教师要在教学中帮助儿童积累一些生动活泼的语言,对文章中记人、状物、写景、抒情的好片段,让学生模仿,进行单项练习,提高写作能力。当然,阅读和写作如何结合,教师要有一个通盘计划,要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三、作文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写作结合学生实际,就是解决学生写的材料问题。结合实际做到以下几点:
1、要凭观察作文,正如前文所讲,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在常识性文章教学中,配合观察、参观学习、实验等活动,提供了儿童作文的资料。我们要训练学生把客观事物、思维、语言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就不致凭空想出话来说来写。如冬天,引导学生观察冬天的一些自然特征,带学生参加一些冬季游戏。在作文时,准备一幅冬天景色图进行谈话。然后要求学生作文。
2、要凭借生活经验作文。学生生活经验虽不够丰富,但他们可以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得到许多实际的作文题材。就是在自然现象,社会生活方面也已经有了社会感知,教师要善于从他们的实际生活中选举他们最熟悉的题材,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或写出真实的感受。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一个道理。
3、作文选材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语言发展水平。指导学生作文除了密切学生生活实际,还必须对学生各个年龄段的特点有足够的认识。选材要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符合他们语言发展水平。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语言发展水平选择题材,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四、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多练。
鲁迅先生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鲁迅书倍集》下集),这就说明多练的重要性。进行多种形式的作文练习,确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写,如扩写、改写等基本训练,还可鼓励学生写日记。引导学生对周围发生的事情留心观察,捕捉周围生活的小题材,丰富日记的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练笔,提笔写东西就会熟能生巧,克服没东西可写的困难。提倡多练,也不是多多益善。要明确练的目的性,必须与提高学生写的能力相结合。因此,教师在每个学期应当有计划地安排作文时间,提出明确的训练目的和要求。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3
【摘要】
作文是学生生命的独白、心灵的对话。要让孩子写好作文应让孩子自己去观察、体验,有了真实的感受,写作文时就会说真话、道真情、表现真实的生活,文章才有血有肉,有感染力,才能打动读者。
【关键词】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只有用心生活的人观察、体验、思考,自主表达,认真修改,才能写出成功的作文。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靠坐在教室里想是想不出来的,必须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觅写作素材。作文的背后是生活。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出什么文字。”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精辟地论述了作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教师让学生讲游览的经历、写读后感、谈喜怒哀乐……把这些生活中见到、听到、想到的写下来就是作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生活,把每一次游戏、每一次采访、每一次通知、每一次观察实验都变成感悟生活的机会。教师要教学生懂得来自生活的体验与感悟中,有取之不尽的素材。因此,首先必须教会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眼睛学会“摄像”。眼睛好比“摄像机”,要善于选取独特的角度,发现独特的`内容,并善于通过细节来表现事物,多角度地看梅花,除了看树的形态,花的颜色、形状等,还要看梅花所处的环境,以及看到在这一环境中梅花绽放给人的人生启迪,并要通过细致的细节描写去体现。()老师要鼓励学生去发现事物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样,时间长了,便会练就细致观察的能力。
耳朵学会“录音”。看是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实在获取素材方面,听不亚于看,如写两个人发生矛盾,争吵起来,不同性格、不同年龄的人说话是不同的,可是许多学生写出的作文,这种区别并不明显。因此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耳朵的重要性,充分利用耳朵去听。可以让学生根据声音去想像一篇作文,让他们平时注意街上、市场、商场等的繁杂之音,让他们走进大自然,静听鸟语、虫鸣、泉吟……这样他们在作文时才会去表现“原汁原味”的生活。
除了眼睛和耳朵,还要调动其他感官。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等等,都能发现事物的不同之处,写出与众不同的作文。
最重要的是睁开心灵的眼睛,即在感觉器官感受、体验的基础上,感悟、思考事物隐含的意义和价值。感悟、思考的过程就是捕捉作文灵感、升华文章主题的过程。只有睁开心灵的眼睛,才能真正写出成功作文。
二、自由表达
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感而发,多角度立意,不拘一格地选择文体。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个愉快的过程,不应该把外来压力强加在学生身上,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这个过程就应该是积极、主动地去感受生活的一点一滴。不同的人对同一文题有不同的感受、思考和认识,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点去写,例如:针对班级组织的才艺表演活动,要求学生从自己的感受出发,从不同角度立意作文时,有的学生联想到平时的苦练,领悟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有的学生着重表现紧张而兴奋的心情……写出的文章自然千姿百态,内容丰富。
根据需要,同一内容可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如针对运动会,可训练学生用不同描写手法写作:(1)语言描写: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2)场面描写:通过描写观众时而为运动员加油或鼓掌喝彩,时而为同学表现不佳而焦急,时而屏息静观的场面,反映气氛的热烈;(3)神态描写:主要表现在选手的精神面貌,观众的投入,老师的赞许;(4)心理描写:获胜后的喜悦,失利后的伤心……片断训练之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感受,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自由选择文体,大胆地写。”如以“雨”为题的习作,雨,有滂沱大雨、毛毛细雨……在雨中发生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事,令人生气的事……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可自由选择内容,表达形式,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多彩斑斓。
三、文不厌改
在作文评改中,应该联系学生作文的实际,体现主体性和实践性,逐步提高学生自我评改作文的能力,让学生做习作的主人。
首先,教师不能代替学生修改,要引导学生思考,认识到文章的不足,并想办法完善,从而形成作文修改意识,不断提高作文水平。
其次,要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1)自读自改。在完成习作后,仔细阅读,也可以读给家长或老师听,利用已形成的语感,修改文中诸如漏字、语句不通等语病。
(2)师生共同修改。教师在阅读完全班学生的作文后,把主要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并出示典型的“病文”,共同修改。
(3)小组互评。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在教师的引导下互读互评,相互交流。需注意的是,要让学生明白同学间的修改想法或建议仅供参考,不能照单全收,从而使学生养成自主筛选他人意见和建议的习惯和能力。
作文应多鼓励评改,让学生体会到劳动成果的甘甜。所以我在批阅学生习作时,尽可能不用自己的思维去改动学生的语句,做到多批少改。
我们要认真总结以往作文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不断探索,辛勤耕耘,使作文教改园地硕果累累。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4
内容摘要:
作文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应,是对《大纲》所要求的听、说、读、写诸方面能力的综合运用,是整个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三年级的作文,只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只要求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但要想让你的学生喜欢上你的作文课,喜欢上写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需要教师的智慧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够使你的学生轻松作文、快乐作文。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和研究,下面谈谈我的一点见解。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其实很简单
根据以往的经验,大多数学生提起写作文就头疼,觉得“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不知道写什么,该怎么写。其实,孩子最初学习写作,都是怀着好奇心来学的。我们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兴趣,要让他们的热情燃烧。我们要把握好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将学生喜欢的游戏、故事、活动、多媒体手段等引入作文教学,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在兴趣中学习,一边玩一边写,触动思维,作文就会很生动。一定要想办法排除学生对于作文的畏难情绪。比如,我在初次进行人物肖像描写的写作教学时,先用游戏导入,让学生为自己的好朋友画像,不告诉别人画的是谁,但要让别人看了画能猜出画的`是谁。然后展示并让学生猜,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在这中自由表达、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生悄然体会到了作文的乐趣,在快乐中生成作文,在作文中品味快乐,怎会觉得写作文是一件“难于上青天”的事呢?孩子写作文的火种,自然而然就会燃烧起来,就会有话可写,有话想写。
二、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积累生活素材
写作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倾听,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的过程。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捕捉好的材料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基础。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从身边的点滴小事积累写作的生活素材,多观察周边的人和事,让他们主动参与,充分体验,自由表达。
我觉得教师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引导学生:首先观察自己家里面的变化,比如家庭条件的改善、爸爸、妈妈和自己之间的关系的变化、亲戚之间的关系的变化等等。其次细心观察学校开展的各种丰富的活动,比如体育课的拔河比赛、接力比赛、玩沙包等等,学校组织的朗诵比赛、校外参观、春游、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学校的运动会、手抄报展览、大课间活动等。这样,通过积累素材,学生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写出的作文就会有真情实感,不至于到写作时,冥思苦想不知从何处下笔。
三、教给学生写作文的方法,让他们插上腾飞的翅膀
学生学会了观察,有了一定的生活素材积累,就可以指导他们写作文了,首先我指导学生平日进行缩写、扩写、仿写或续写的练习。比如为了让学生对缩写和扩写有深刻印象,明白怎样缩怎样扩,我给他们打了个贴近他们生活的比方:一棵大树有树干,有树枝,有树叶,有花朵,缩句就是把树上的树枝树叶花朵都去掉,只留下树干,光秃秃的,你感觉美吗;扩句就是给树干加上树枝树叶花朵,那样树才漂亮,对不对?然后举例练习,通过对比,学生便会留有深刻印象,真正体会到扩写的好处:句子会优美生动。教师借机教育学生,为了把作文写好,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把简单的句子描写得生动优美,句子优美了,整篇文章也就生动了。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5
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多年的传统作文教学、批改方式影响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抑制了小学生写作兴趣;二是语文教学长期囿于课本,忽视了教学与客观世界的联系,致使学生视野狭窄、词汇贫乏,有话不会表达;三是不能把握小学各年级教学作文的阶段特点,忽视了小学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本文试图从以下三点探讨克服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难题。
一、激发作文兴趣,把学生引入有话可说境地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语)。让学生有话说,教师必须把作文课上的活泼生动,使学生喜欢写作文。
第一,先观察后作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通过观察事物产生喜爱感。带着情感观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激发其积极思维,进而产生兴趣,产生表达的愿望,写的文章才会有条理,内容才会充实,才会有真情实感。
第二,先实践后作文。亲身体验后作文。学生参加活动、游戏后,及时组织引导学生说一说活动的所见所闻,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感悟。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感受生活,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加以生动的描写人物、景物或场面。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能写出有感染力的作文。
第三,抓时机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到不困难。例如:课间一个精彩的场面、运动场上的精彩表现、课堂上发生的趣事,不失时机的让学生写下来,或者在讲读课文中补写一个情节续写一个结尾等。
第四,教师要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对学生的作文评价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一杠子打死。评价要根据学生的文章恰如其分,评价得当,对学生的亮点要多表扬、多鼓励。使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评价也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给予不同的要求,对于水平高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学生哪怕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切忌讽刺、挖苦学生,不能给学生造成消极的影响。要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二、开辟两种渠道,引来作文活力
开辟两种作文训练渠道:一是从生活中学习作文,引导学生写观察作文。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鼓励学生把观察留意身边的人和事、花鸟虫鱼、雷鸣闪电、各种所见、所闻、所感写在日记里。这样既丰富了作文题材,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又有效的进行了训练。二是从阅读中学习作文,解决怎么写的难题,包括:1.课堂中指导学生从教科书中学习作文,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并结合课内作文紧扣训练重点统一要求,严格训练。2.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中学习作文。要使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并把知识形成能力,就必须加大课文阅读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增长见识,提高认识水平,才能提高作文水平。
三、突出三个训练 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过程中突出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观察是构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借助教材,指导看图、看实物带领学生参观、游览交给学生观察方法,留心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要抓好五个训练:1.细致观察;2.有序观察;3.抓住重点观察;4.用多种感官观察;5.边观察边想象和联想。
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直接体现了作文的能力。突出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极为重要。作文训练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特别要加强想象和联想能力的训练。低年级注重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中年级注重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初步抽象思维;高年级要有意识的抓好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转化,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总之,为实现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要持之以恒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使学生不断积累知识 ,开拓视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相结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6
关键词:作文教学
作文改革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比重之大。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以文取仕的制度,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把写作提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今天,我们虽然摒弃了古人把写作完全神化的思想,但从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高度,从大语文教学观的高度来看,作文仍为语文中的一个重点。
然而,由于应试教育思想作祟,现今中小学写作教学,由于没有独立的作文教学时间,没有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缺乏独立的写作教材等原因,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总地来说,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此,我结合自身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与感受,谈谈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
1.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我觉得,现在小学生受到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太多,他们的作文大多表达的是课本上教的、老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失却了童心的纯洁无邪。总体而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1.1重表达,轻育人
语文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写作是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比较,我认为,写作是学生思想展现的最佳形式,所以叶老提出的作文即做人的观点不容致疑。
然而,综观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却普遍存在着人文价值削弱,人文底蕴流失的现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则全然不顾。致使小学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记得,我小学时期的作文亦是如此,老师要求我们作文符合大一统的标准,于是没有了新材料,新内容,便只好拿老掉牙的材料来胡编瞎造、改头换面。雷锋、赖宁、送伞、拾钱包、扶盲人过马路、借同学橡皮等都是我们写作的救星。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依然如故,学生为了取得好分数,任意拔高立意,泛泛而谈,失却了真情实感,让我们看到的只是千人一面的虚伪的灵魂。这种重表达,轻育人,把求真知,做真人的品质无形排挤到认识圈之外的现状,着实让人心寒。
1.2重模式,轻能力
在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一样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这种写作公式化的僵化训练,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
的能力,压抑其独具匠心的棱角,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最后作起文章来却是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
现在中国很多大学生不会写文章,这种现象在国外也普遍存在,这不得不归罪于小学时期作文模式化教学的恶果。写作是一种综合的思维训练过程,从观察、构思到成文,都要融合主体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并非简单的套用模式。近来,市场上除了大批量的写作辅导书外,又跳出了所谓作文软件之类的宝典,深受广大学生朋友的欢迎。然而,对于作文软件,笔者是持否定态度的'。学生在电脑中输入主题和关键词,四分钟即可得一佳作,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轻能力现象。即使学生了解材料内容及作文的要求,但是这四分钟电脑作文却无益于学生思考材料、组织材料等能力的发展,因此,也是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注意的地方。
1.3重书面,轻口头
作文教学应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训练两个部分。写和说都是表达,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然而现今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过分强调书面作文,对口头训练则置之惘然。这种重文轻语的倾向,导致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普遍下降,甚至影响人际交往。
有资料表明,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随年级的增高而不断下降,甚至逐渐退化。有的小学生书面表达文采斐然,能轻松自如地驾驭文字,然而一到口头说话,例如演讲或班会课发言,则结结巴巴,条理不清,语句不顺。笔者的一位同学书面作文成绩优异,但由于口头表达能力差,无法很好地与别人沟通,导致他在找家教时,多次被人谴回。这种现象归根到底还是与小学时期重书面,轻口头的作文教学分不开。
1.4重课堂,轻生活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对认真练习写作是有妨碍的。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中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然而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把学生关在教室,苦思冥想,闭门造车的现象却屡见不鲜。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童心,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
离开了生活,缺乏了感受与体验,造成学生对生活中很多写作素材都不熟悉,有的也是一知半解。曾看到过一则关于学生作文的报道,想来令人心惊。某城市一小学中,老师让学生以大米为素材写作,城里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认识,根本不知道天天吃的大米是怎么来的,于是闹出了农民伯伯把大米从树上摘下来的笑话。但是开怀之余,我们又不得不对此作一深思,一言蔽之,怎一个惨字了得?
1.5重指导,轻讲评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写作实践全面检查分析的总结,对学生写作具有重要意义。据资料表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大都喜欢上讲评课,它既是师生思想认识上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但是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片面注重作文前的指令性建议,而对作文后的讲评不够重视,常常批改完作文,写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语,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完事,并不进行有充分准备的讲评。据调查表明,在来自小学的100份问卷中,能反映出老师按时进行作文讲评的只有百分之61.6,能有质量地组织讲评的仅百分之37,这个调查结果说明,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讲评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仍然处于薄弱环节。
1.6重范文,轻下水
几年前,上海曾举行过一次师生作文与评改比赛,结果有不少老师的文章写不过学生;苏北有个县也做过类似测验,结果也出乎意料。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作为一个以评析他人文章、指导青少年写作为终生职业的语文教师,自己不会写文章,没有写作实践,还能指导学生作文,提出建设性意见吗?
现今,这种重范文,轻下水的倾向在小学语文中依然存在。在写作指导中,很多教师对范文奉若神灵,一个题目给学生,简单提示几句,下面的工作就只是读几篇范文。教师只读不写,只讲不作,导致学生思路狭隘,落入范文模式,写起文章来不是绕范文转圈圈,就是空洞无话,毫无灵性。
2.改革措施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学生普遍存在听说作文,如见猛兽的心态,我觉得,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必须转变观念,立足于教法和评改等方面进行改革。
2.1转变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写作是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现今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中过分偏重作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即使强调思想内涵在实际操作中也只是流于形式,另外,假话、套话、空话、大话连篇累牍,导致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鉴于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应该转变旧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叶圣陶曾提出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作文务先求真,凡与这一道理格格不入的陈腐观念或时髦观念均要改变。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他们讲真话,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想写,写自己想写的,所追求的,所欣赏的,同时促进他们知、情、意、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
2.2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
学生是作文的主人,作文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首先,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写作兴趣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①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培养写作意识;②注重平时积累,做到厚积薄发;③开创多种训练形式,提高写作能力。
其次,要注重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①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给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②大胆放手学生作文,肯定他们的创新意向,给学生广阔的创新空间。③踏踏实实地抓好学生思想素质,语文素质等各项基础素质的培养。④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创造意识。
2.3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2.3.1阅读
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
2.3.2体验生活
作文教学是带有社会性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传授和学习作文的一种方式,而更广阔的场所则是整个社会。因此,当今小学作文教学务必要把课堂与生活相联系,搞开放式作文教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作文教学网络。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写作灵感。
2.3.3课外练笔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很重要。例如,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周记,作读书笔记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
2.3.4口头作文
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说有助于写,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能锻炼学生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重书面,轻口头的观念,加强小学生的口语训练,例如,组织演讲比赛,诗歌比赛,口头编故事等等,确实提高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以便为人际交往和书面作文服务。
2.4改进评改方法,教师下水作文
作文教学一般简化为指导--习作--评改三个环节,其中评改作为收尾性工作,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据我了解,目前小学作文评改,或评语式,或评分式,或评级式,教师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两种:敷衍了事型和越俎代庖型。要么对学生的作文草草批阅,要么对此字斟句酌。我觉得,这两种做法都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
为了克服这些弊病,小学语文教师在评改时构建并运行互动模式,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进关系,使作文评改日益向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模式发展。据上海一所小学实验这种互动批改的作文教学改革表明,在调查的学生中普遍认为互动模式有益于作文教学的效果。
所以当今小学作文教学中,实行互动评改模式势在必行。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倡互批,自批,众改等方式,创造良好的作文气氛,使全体学生都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现今,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视范文为珍品,而自己下水作文则很少,因此,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适当减少范文的篇数,提倡教师自己作文。叶圣陶在《文汇报--教师下水》一文中说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只有亲自尝试写作,在指导学生才能身临其境,体味写作中的酸甜苦辣,并从中找出阻碍学生写作能力长远发展的症结。
结语:
作文即做人。它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不仅对学生语文水平影响很大,而且还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人格品质等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小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真正确立,作文对他们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视。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对于作文教学任重道远,必须对作文教学现状有个清醒的认识,并且放眼未来,立足改革,争取使作文教学早日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纵论语文教育观》李杏保陈钟梁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年版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3、〈〈语文教育学导论〉〉王尚文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4、〈〈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王丽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5、任富强〈〈透视新概念作文〉〉,〈〈写作〉〉20xx年第2期
6.《写作指引》《语文学习》编辑部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7
纵观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多是千篇一律,总突破不了常规写法中的框框套套,求不了新。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为此,在新课改的形式下,为了使学生的作文得到新的突破,我们经过了解分析,开展了刊教结合,生活作文的教学实验。在作文教学中,尽力让学生从身边之事写起,写出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使学生的作文在求真务实上,表达出真情实感,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会越写越灵活,并逐渐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其实验方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从我写起
我是学生自己最熟悉不过的了,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一定的时间之内,应该非常清楚。因此刚进入习作阶段,就应该从我写起,写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来。
首先,写我所做。学生每天所做的事还是很多的,比如在学校做的事:学习,劳动,活动;在家里做的事:家务活,玩耍;在社区、路上,街道、野外等地做的事有意义的事,无意义的事;好事,坏事等等,让学生把这些事进行认真地组合、选择,然后,过滤出有价值的事情,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是一篇有内容的作文了。
其次,写我所见。做是自己的亲身参与,而见则是用眼观察到的事物及活动。每天,学生除自己做的事外,还会看见更多的事,比如,有人物的活动,有动物的活动,有景物的变化,有事物的发展平时,要教会学生注意留心去观察,用心去记住有意义,有特点的人和事,并养成作记录,写日记的'好习惯,作文时就会有内容可写。
再次,写我所想。人是有思维的动物,而且可以说,其思维无时不有。就学生来说,每天不知要想多少的事,虽然有些事很简单,很平常,也有的事很无聊,但总会有些事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比如看见什么东西后产生的联想;读了书,听了故事后的感受;对科学对未来的幻想等等,把这些想到的内容,经过清理选择,再按一定的方法写出来,就是一篇很有意义的作文了。
二、写他巩固
学生是生活在群体中的,我之外,还有更多的他。在作文教学中,把学生的习作思路由我再引向他,那么,其可写的内容也就丰富了许多。
先写他的人。他必需是自己熟悉的,这样,他的外表特征,穿着打扮,言行举止才能为自己所熟悉,习作时,他的一切才会象放电影一样在头脑中出现。写他的人,要着重写他的表象,一眼就能看出的外部特点。
再写他的事。每个人都是围绕事情在活动的,他所做的事,有的重要、有意义,有的不重要、无意义。那么,就要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去发现他的好事,有意义的事,然后,把值得写的事进行整理归纳,梳理出一定的顺序,确定一个中心,并上升为写作的理论,通过这件事反应出人物的某个方面品质。
然后写他的物。其实,只要我们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人们都常常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有的人总是整天都抱着书本,喜欢读书;有的人爱好穿着打扮,喜欢服装;有的人经常玩赏某个东西而这些物都与他有着非常特殊的关系,只要我们爱人之所爱,想人之所想,那么,要写出他人的物,也就得心应手了。
三、向周围发展
学生的习作经过以上两方面的反复训练后,其作文基本功已经较强了,这时候,再向纵深发展,写周围更多的内容,那么,学生的习作水平就能得到进一步加强。第一、写周围的事物。在学生生活的周围,往往有许多的事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引导学生平时观察好这些事物,抓住其发展的规律特征,然后再写成作文。比如,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等等。第二、写周围的环境。我们熟悉的环境有:学校、家庭、社区只要用心观察,就会有写之不尽的作文内容,更能培养我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好品质。第三、写周围的景色。无论是白天晚上,还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远山近水,都有不同的景色,也在不断地变化。写景色,关键要抓住其变化特点,才能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总之,我们通过生活作文的尝试教学,让学生从实写起,从身边写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起,一步一步的深入,一点一点地扩展,学生的作文就有了内容可写,就能写出真情实感,作文的水平也就越来越得到了提高,作文时,再也不再感到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