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说课稿

时间:2024-10-2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说课稿

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说课稿1

  一 说教材:

  通过本课劳动作品的欣赏使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伟大。知道和理解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性质和劳动情节并有所体会。感受作品中的劳动场景和人物的劳动心情和态度,从中得到审美的体验。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让学生观看一些劳动的场景片段或图片提问:这些人们在做什么?他们的表情和动态表现出什么样的心情?等等学生回答:某某劳动的场景。让学生交流片段中劳动的体会和认识。

  教师总结引入:劳动是艺术创作经常表现的题材之一。劳动创造世界。

  二、我们课本上有很多表现劳动的艺术作品,同学们欣赏一下。

  1、 思考:这些作品表现什么样的劳动场景?(捣练是什么意思?)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性质和情节是什么?(结合时代的特点)对作品中人物的劳动心情和态度有什么感受?

  (提醒学生进行换位思考)

  2、师生共同分析范画:(学生可根据前面的问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分析)

  如:《粮食》表现的是什么场景?人物的劳动心情和态度是什么样的?总结:劳动、丰收的喜悦。

  如:《牛耕》表现的是什么劳动?

  《纺织女》表现的是什么情节?人物的动态表现了什么样的心情?

  《播种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希望? 等等。

  3、 学生分组讨论:

  (分小组讨论):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经历过什么劳动让你最难忘,通过这节课的欣赏,你对你所经历过的劳动有什么新的感受?你认为劳动是一种美吗?

  (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可以让学生描述或模仿某幅作品中的人物,体验劳动者的'动态、心情,从中体会劳动者的美好创造,感受人类劳动的意义,结合时代的特点让学生在欣赏中体会劳动的伟大。)

  4、 教师总结:

  肯定学生的讨论成果,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可结合学生自身的某些体会,给予提示,体会动手劳动后的喜悦,进而认识劳动和我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劳动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三、说作业:

  根据我们的欣赏我们体会到,不同时代的作品表现的劳动题材的主题是不同的,例如:

  1、《夯歌》、《捣练》里面表现的劳动场景我们现在还能不能见到?他们有什么样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呢?

  2、《清明上河图》所选的是局部,那么他的全景又是什么样的?

  3、《戈射收获图》是汉代的画像砖,那么画像砖是用来干什么的,你还能找到什么样的画像砖或画像石的作品?

  这些问题我们同学们可以课下查阅相关资料,看谁能把资料搜集的最全面,下节课我们共同来讨论、学习。

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说课稿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劳动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认识到劳动是创造力的源泉,掌握几个关键的历史或现代案例,展示劳动如何激发和促进了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视频观看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合作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探索劳动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培养勤奋、创新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理解个人劳动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劳动如何激发人类的创造力,以及创造力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具体案例,理解劳动与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相关历史和现代创新案例材料(如工业革命、互联网发展、农业技术革新等)。

  视频资料:介绍重大发明创造背后的劳动故事。

  分组讨论题目卡。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简短视频,展示从古至今几项重大发明(如火的使用、轮子的发明、印刷术、电脑的诞生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发明背后共同的因素是什么?引出“劳动”作为创造力的源泉这一主题。

  2. 新课讲授(20分钟)

  理论讲解:解释劳动的概念,强调劳动不仅是生存手段,更是推动社会进步、激发创造力的重要力量。结合历史和经济学理论,阐述劳动如何促进技能提升、知识积累和社会分工,从而为创新提供土壤。

  案例分析:

  案例一:工业革命时期纺织机的发明,分析机器生产如何改变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引发一系列技术创新。

  案例二: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探讨信息技术工作者的劳动如何创造出全新的沟通方式和商业模式,影响全球经济格局。

  3. 小组讨论(15分钟)

  分组安排:将学生分为4-6人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讨论题目,如“现代家庭生活中的创新产品是如何通过劳动产生的?”、“未来劳动形式的变化对创造力的影响”等。

  讨论指导: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深入探讨,记录关键点,并准备分享。

  4. 课堂展示与交流(15分钟)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分享讨论成果,教师和其他同学可提问互动,深化理解。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总结要点: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劳动与创造力的关系,以及个人在其中的作用。

  拓展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人类劳动的角色变化及其对创造力的影响,鼓励学生保持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为未来的劳动创新做好准备。

  6. 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小论文或制作一份海报,主题为“我身边的劳动创造故事”,旨在发现并讲述日常生活中劳动促进创新的小故事。

  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收集学生反馈,评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特别是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的参与度与深度,以便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和对劳动价值的认识。

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说课稿3

  课程目标

  知识与理解:使学生了解劳动在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劳动如何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技能培养:培养学生分析劳动与创造力之间关系的能力,通过案例研究提升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创新成果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参与创造性劳动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

  1. 引言:劳动的定义与重要性

  活动:小组讨论“你认为什么是劳动?劳动对你意味着什么?”

  教师讲解:介绍劳动的基本概念,强调从古至今劳动一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 劳动与社会进步

  历史视角:介绍不同历史时期(如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劳动方式的变化及其对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的影响。

  案例分析:选取几个重大发明(如蒸汽机、互联网)的诞生背景,分析劳动在其中的作用。

  3. 劳动与科技创新

  讨论:现代科技产品是如何从一个想法到实际应用的,劳动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视频观看:观看科技创新背后的故事,如乔布斯与苹果公司、埃隆·马斯克与SpaceX等。

  4. 劳动与文化艺术

  艺术创作案例:分析艺术家、作家、音乐家等如何通过劳动创造艺术作品,探讨创意与劳动的关系。

  实践活动:组织一次小型的艺术或手工艺创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创造美的过程。

  5. 个人成长与劳动

  自我反思: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日常生活中的劳动体验如何促进个人技能和创造力的发展。

  嘉宾分享:邀请不同行业的从业者分享他们的工作经历,特别是如何在劳动中发现并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6. 结论与展望

  总结讨论:回顾课程内容,讨论未来社会中劳动形式的变化可能如何影响创造力的发挥。

  行动计划:鼓励学生制定个人行动计划,探索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更有效地利用劳动促进个人创造力的提升。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结合

  案例分析

  视频资料辅助教学

  实践操作与体验学习

  嘉宾讲座或访谈

  评估方式

  小组讨论表现

  案例分析报告

  创意作品展示与评价

  个人反思日记或报告

  参与度与课堂互动

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说课稿4

  教学设计

  欣赏课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初中美术课的难点。尤其是对于经典优秀美术巨作的教学中,由于年代和理念的差异性,学生对其很难理解并且不容易产生兴趣,往往流于形式,成为简单的看图说话,根本领略不到经典美术作品的无尽内涵。另外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欣赏课,学生参与性低,教师讲的累,学生听的烦,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善于营造气氛,引导学生进入相应的文化情境,以研究性学习,合作式学习的方式完成学习过程。我在教学中采用美术课与音乐相结合,注重教学过程的情趣性;通过学生试讲,表现活动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是古今中外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其表现的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优秀的作品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不是简单的停留在对劳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情节,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环境气氛的渲染等手段,表达出画家对描绘对象的独特感受,并能引发观赏者的许多联想和深深的思考,以至对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久久不能忘怀。本课为山东教育出版社课程美术教材初一上册第一单元,课题为《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内容比较繁杂,涉及的画种相当丰富,时间跨度相当大,需要三个课时才能完成。本课是第一课时。

  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到初中,第一节美术课就是欣赏以劳动为主题的许多名作,这对于学生的表达力和欣赏能力都是一个考验。所以,第一节课我不想让学生泛泛的看很多作品,我只带领他们深入欣赏一幅作品,目的是教给他们一些欣赏的方法,知道要从多角度欣赏作品。希望在以后的欣赏中,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体会到作品的思想,获得美得享受。而夯歌这幅作品,不管从构图还是从人物的刻画等方面,都有很鲜明的特点,所以我选择了重点欣赏这幅画,希望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阶段,预计5分钟,采用谈话的方式,让学生谈自己参入劳动和劳动体验,让学生形成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插入表现劳动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和美术表现主题的不同方式。

  展开阶段,预计25分钟。首先看视频,感受劳动者场面,从视觉上感觉画面的氛围。然后让学生尝试自己描述作品,使学生积极参入,积极思考,然后教师讲解,引领学生从各个角度欣赏作品,形成欣赏作品的经验。

  小结阶段,预计10分钟,分学生总结报告和教师总结。学生用写和画两种方式展示自己在本课的收获。体现评价的多样性。

  按照课程标准总目标的设定标准,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表现劳动的美术作品,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2、过程与方法:能从不同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作品进行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评价设计:积极参入欣赏活动,运用常用的美术术语,通过讨论、写作、创作、描述、评价,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通过交流,能理解劳动者,体会劳动的快乐。

  教学难点: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欣赏感受

  教学重点:能用正确的方式探索作品的思想内涵。

  板书设计: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夯歌

  色彩

  环境的渲染 表情 人物的刻画 仰视 构图

  光 姿式 放射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