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陀螺》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陀螺》说课稿1
一、说教材
《陀螺》是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单元主题“童年生活”下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以陀螺为线索,叙述了“我”的一只其貌不扬的小个头陀螺战胜大陀螺的事情,并从中悟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次赛陀螺的胜利让“我”体会到了成长中的快乐,陀螺也在童年的记忆中留下了闪闪发光的印记。本文作者以儿童的眼光和心理去观察事物、描写事物,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
《陀螺》一课特色鲜明,饱含童真。陀螺本就是游戏,儿童对游戏的渴求自是兴趣盎然的。文中作者的心情变化极为丰富且主线清晰,易于捕捉。语言表达也很有特点:词语精妙;修辞手法多样;典故、谚语穿插其中,利于学生积累运用。教学时把批注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相结合,最后能说出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
基于学生的趣点,本课更适合教学生学习批注。再加上赛课规则,因此我决定采用单元整合的模式,将本篇放在本组的第一篇位置。
在一课时,引导学生扫清了字词障碍,梳理了文章结构。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围绕我和陀螺的几个场景做了初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四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结合关键词句体会表情达意作用的能力,但仍会出现不知道在哪里作批注和写不出优质批注的问题。所以这一课不仅要引导学生在深有体会的地方作批注,还要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感受、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从修辞角度等对文章进行批注,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另一语文要素“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在教学中与“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相融合,引导学生勾画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对各种心情变化进行批注,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批注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的思维能力,与朗读结合,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时,采回顾旧知,复习生词导入,巩固知识,师相机正音。
课文较长,但课文的朗读不容忽视,所以安排了两次全文阅读,形式与要求不同,第一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二遍根据问题默读勾画,锻炼学生边读边思考能力,以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紧接着以课后第二题内容为切入点,教学中我将学习批注方法与体会心情变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双线并重,学生在品悟情感中批注的语言更精练,角度更多样了,以此明确了批注的方向。考虑到学生虽初步具备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结合关键词句体会表情达意作用的能力,但仍会出现不知道在哪里作批注和写不出优质批注的问题。所以这一课不仅要引导学生在深有体会的地方作批注,还要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感受、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从修辞角度等对文章进行批注,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具体做法是教师做出示范,对表示“我”心情变化部分的第一部分进行详细讲解,在朗读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文本。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批注的多角度特点。实践出真知,学生合作探究环节,以“我”心情变化的后四句为例,一边阅读一边尝试批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分析的能力。完成后小组交流,整合信息的`同时,补充修改自己的批注。让学生学会合作,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领者和组织者这一目的。针对表示“我”心情变化的文本,我明确了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所以在指导过程中重视朗读,层层递进,以读促解,以读代讲,突破重点。
含义深刻的句子“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理解是本课难点,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已经理解了课文内容,在突破难点时,梯度设置问题,学生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感受。
四、说板书
20.陀螺
自豪
兴奋人不可貌相
期待海水不可斗量
烦恼沮丧
板书是教学的眼睛,采用线条式清晰展现教学重难点。
课后我布置了作业:
学以致用,用批注的方式,预习《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在这充满童趣的课堂上我与学生共同体验了思维因阅读而丰盈,阅读因批注而精彩。
感谢老师们的聆听,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陀螺》说课稿2
一、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好动、好玩、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成人眼中很正常的现象,在他们的世界中确是神秘的、有趣的,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纲要》的学习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要重视幼儿的兴趣、情感、态度并在实施中重视幼儿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教师要注意关注幼儿的积极情感,关注引导而不是驱使儿童去学习,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帮助幼儿探索转动、体验转动的乐趣我设计了本节教育活动。 教学实施策略:
1、 启发式提问法:从幼儿角度出发,采用启发、引导、循序提问的方式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发现问题,动脑解决问题。
2、 引导发现法:克服了说教的传统形式,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幼儿在探索操作中获取知识获得经验。
二、 活动目标:
1.对物体转动变化感兴趣,探索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
2.尝试在探索和比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3.体验动手操作、共同解决问题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
幼儿对陀螺的相关经验。
物质准备:
1.直径6厘米左右的红色塑料圆片(若干)中心处打一洞。
2.直径6厘米左右的黄色塑料圆片(若干)偏离中心处打一洞。
3. 牙签,棉签,纸盒,吸管,记录纸,笔、汉字“转动”。
四、教学过程
(一) 出示汉字“转动”引导幼儿回忆、交流生活中的转动现象。
1. 出示汉字“转动”,引出话题。
师:看到“转动”两个字,让你想到了什么?生活中有哪些转动的现象?这些转动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2.教师小结: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转动现象,这些转动有的会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比如电风扇、洗衣机、微波炉;有的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比如陀螺玩具、故事磁带、游乐园大转盘等。
(二) 幼儿自主探索、发现影响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
1.教师介绍材料,交代任务。 师:这里有许多牙签,还有红色和黄色的塑料片。请你尝试用这两片塑料片制作两个陀螺,比一比自己制作的两个陀螺在转动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想一想让哪个陀螺参加转动比赛。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影响转动变化的因素。
师:(1)红色陀螺塑料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黄色陀螺塑料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
(2)牙签插在塑料片的中心和插在塑料片的`旁边做出来的两个陀螺在转动时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陀螺的转动和牙签插在塑料片上的位置有关系。
(三) 游戏 陀螺比赛
师:大家都选择了陀螺来参加比赛,现在请你找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谁做的陀螺转得稳。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你的陀螺比他的陀螺转得稳(或不稳)? 师:现在你们陀螺上的牙签都插在塑料片的中心,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转得稳,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转得不稳呢? 教师小结:陀螺的转动和塑料片在牙签上的位置有关系,也和转动的方法有关系。
(四)延伸活动 师:今天我们在做陀螺、玩陀螺时发现了这么多关于陀螺转动的秘密。这里还有纸盒和吸管,它们能变成陀螺玩具吗?有什么办法让这些陀螺转得更稳呢?
《陀螺》说课稿3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美术活动《有趣的陀螺》。
一选材意图
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激发情趣、激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赋于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传统的幼儿艺术教育要求通过模仿掌握技能、技巧,现代幼儿艺术教育则强调精神创造的意义;强调艺术活动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我选择了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充分动手动脑的美术创作活动——有趣的陀螺,让幼儿自由选择,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材料、宽松的环境,尊重个体差异,为不同水平的幼儿考虑。通过“目测、尺量、棉线、纸条”多种方法找出圆的中心点后来制作陀螺,让幼儿去体验、感受色彩变化的美丽以及活动带来的愉悦、满足感、成就感
二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及具体的美术活动能力,我为幼儿提供了不同的活动内容、材料。“用尺量、棉线量、纸条对折”这些在平常美术活动中是很少见的操作方法来进行制作陀螺,这就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好奇欲、积极性,最关建的是这些
活动形式让孩子充分锻炼了他们的动脑、动手的能力,只要动脑、动手就能创作出漂亮有趣的作品。体验审美愉悦以及满足感、成功感。还给幼儿充分想象的空间,自由构图、用色;大胆表现自我;促进个性发展。
2、目标分析
知识性目标:
⑴让幼儿学习掌握用目测、尺、棉线量、纸条量的方法确定圆的中心点。
⑵体验色彩变化的美,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社会性目标:
⑴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愉悦的情绪下自由想象及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⑵肯定每个幼儿的作品,让他们获得创造后的愉悦体验。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制作陀螺的方法。难点:找出圆的中心点。
三教学方法设计
1、谈话、提问法引出主题
谈话法维护宽松的精神氛围和自主表现的时空,而提问的方式又能引导幼儿靠近主题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2、观察、学习法提高幼儿审美感受
通过欣赏教师制作的陀螺,激发幼儿的兴趣。
3、探索法让幼儿了解、掌握找出圆的中心点的几种方法。
幼儿自己动手尝试探索,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选择操作法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根据活动内容、材料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放置三个辅助材料:尺、纸条和棉线。让幼儿自己选择探索活动。给每个幼儿自由的想象空间。
5、个别指导法为幼儿创造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
幼儿美术活动虽然游戏性很强,又非常自由,但它并不是单纯的娱乐或消遣,老师在把握
幼儿现有水平和每个孩子的特点的前提下,对个别幼儿适时、适当的指导才能出成果。
四教学准备
1、活动前两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从家中带来各种陀螺陈列在教室内。
2、教师制作多种图案的陀螺若干个。
3、陀螺画面色彩图一幅。4、印有直径6厘米圆形的硬纸片和白色硬纸、牙签、彩笔、剪刀,供画圆用的圆形瓶盖、短尺、火柴棍等。
五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部分:谈话、提问引出主题
老师以谈话的方式,逐一提问①小兔玩具店又有新玩具,你们看这是什么?
第二部分:欣赏观察色彩组合图,体验色彩的美
老师逐一出示色彩组合图,幼儿欣赏观察,引导幼儿说出或表现出感受。
本环节中难点的突破主要通过老师的陀螺画面色彩图,让孩子了解掌握陀螺的画面设计及涂色方法。
第三部分:幼儿分组创作
第一步:示范创作方法
1、老师简单示范制作,让幼儿掌握制作陀螺的基本技能、常规。
2、个别幼儿上前来
按老师的讲解操作,老师了解幼儿的掌握情况。
3、老师据幼儿掌握情况再示范1—2次。
第二步:介绍活动内容、材料,幼儿按意愿选择活动组。
第三步:鼓励幼儿大胆制作。幼儿在没有任何束缚和限制下,自由创作,老师巡回指导,对一些不够大胆的幼儿以积极的鼓励;对个别不会的幼儿做详细的讲解;对一些领悟强、制作较好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引导。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环节,主要采用讲解和示范突出教学重点;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老师个别指导突破难点。
第四部分:幼儿作品展示
本部分主要采用谈话法,通过讨论,让幼儿用语言将自己的作品内容表达出来,这是本次活动较重要的一环。老师要肯定每个幼儿的作品,让幼儿获得成功后的愉悦体验。
第五部分:结束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作品后,把自己的作品送到小兔的商店。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制作陀螺,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