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竹石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竹石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一只梅花鹿》是西师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选文是一些引人思考的故事。有教会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的《父子骑驴》;有教会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一只梅花鹿》;有让我们知道“不同作法有不同结果”的《三袋麦子》;还有教会我们坚韧、清白做人的古诗《竹石》;以及教会我们要控制自己情绪,不乱发脾气的《钉子》。这些故事充满思维,饱含哲理。不仅仅是人生的智慧,而且也是人生的修养。学生们在学习这些故事中受到启发,受到教育。学习用辨证的观点认识事物,学会思考与选择,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与思想觉悟。《一只梅花鹿》选自《伊索寓言》,主要讲述了年轻漂亮的一只梅花鹿,开始只喜欢漂亮的皮毛和美丽的角,而抱怨干巴的腿,等到狮子追来的时候,美丽的鹿角差点要的它的命,而难看的腿却让它死里逃生。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2、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认识课后的生字并正确书写。
(2)、懂得认识事物不能只注重外表,更要讲求实用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
(2)听录音朗读课文。
(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梅花鹿的情绪变化的过程。
二、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梅花鹿的情绪变化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中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多煤体、录音、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这个世界象一个万花筒,丰富多彩,变幻无穷。孩子们用他们那双明亮的眼睛好奇地注视着这一切,他们觉得新鲜、新奇,也充满了许多疑问。童心看世界,有童心的理解。这个世界充满了智慧。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保持水晶一般纯洁的心,还要教给他们许多人生的智慧,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变得更聪明、更可爱。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
“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第二课时中的阅读指导:
(一)复习引如,巩固生字词语。
(二)激趣导新。课件展示(配上音乐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朗读的方法。
(三)指导朗读,品析重点,感悟明理。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 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以读为本,以读促悟”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声地诵读,有感情地表演读,轻声地读,默默地读,边读边想,这都是读。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不光要提倡“书声琅琅”,也要提倡“静思默想”。《新课标》中也明确提出了“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略读、和浏览。”这段话清楚地指出了阅读教学的指导思路。
在《一只梅花鹿》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文本的语言特色,紧扣文本内容,对读进行了系统的指导。
一只年轻漂亮的梅花鹿在小溪边发现了自己的美丽倒影,深深地陶醉了。“嗬,这身栗红色皮衣油亮油亮的,上面的斑点雪白雪白的,这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看的外套了!我的身段那么匀称,简直可以做模特儿啦!”“ 嘿,我的角精美别致,好像美丽的珊瑚!如果像猴子那样顶着一个秃瓢儿,真该羞死了。”“梅花鹿不由自主地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真是美中不足,太干巴了,那雪花一样的斑点也少得可怜.要是我的腿更美丽些,我不就可以当个出色的芭蕾舞演员了吗??”这几段话真是文中的精华,文字优美,精妙绝伦,令人惊叹!这段栩栩如生的描写,犹如亲眼看到这么一只得意洋洋、正在炫美的梅花鹿。这段文字特别适合于有感情地表演朗读。因此,我充分利用了文本的特点,以朗读为主线,让孩子们自己读,自己悟。首先是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次,精读,读懂内容,体会梅花鹿的心情,感受梅花鹿的心情。最后,进行表演读。将梅花鹿夸耀自己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通过朗读体现出来,把梅花鹿陶醉的样儿和看到干巴难看的腿时没精打采的样儿表演出来,达到故事角色与自己融为一体的目的。
在梅花鹿心情沮丧的时刻,他遇到了一头凶猛的大狮子。在紧张的时刻,如何才能逃脱狮子的魔掌呢?此时此刻,我们的心绷得紧紧的,似乎也在为梅花鹿的命运担心。这时,就不适宜朗读了。我选择了让学生默读的方法。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不同的诠释,不同的解读,产生自己独特的体验,这样才能深入地走进语言文字描绘的境界中,入境悟情,积蓄丰富的谈资。唯有这样,才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既要感情地朗读,体会真情,感悟美文,获得“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动听悦耳的听觉效果;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想象的天地,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既拥有高昂的情绪,热闹的气氛,又拥有宁静的氛围,用孩子们思维碰撞的火花点燃阅读教学的燎原天空。
五、说练习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
(2)动画演示小梅花鹿情感的变化,抓重点词让学生练说。
(3)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4)改写课文结尾,领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创设情景:梅花鹿离开了长满灌木丛的树林,来到了原野上。在空旷的原野中,梅花鹿再次遇见了狮子…...
引导:梅花鹿这时要靠什么才能脱险?那么,这时,梅花鹿还会不会
竹石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车溪中心小学的老师——王婷,今天我要说课的主题是《以竹明志,傲立于天地》,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诵读《竹石》。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此首古诗进行说课:一是简明扼要说教材,二是与时俱进说理念,三是循序渐进说目标,四是因材施教说方法,五是步步为营说流程。
一、简明扼要说教材
古诗《竹石》是郑板桥晚年时的一首题画诗,郑板桥不但是丹青大师,而且对填词作赋也颇有造诣。《竹石》一诗短短的四句诗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形象鲜明的画卷:乱崖之下,几枝青竹傲立风中,顽强地生长着、抗争着,其坚韧挺拔之态跃然纸上。诗人由乱崖恶风压制摧残着竹枝的生长联想到在封建王朝残酷统治下的自己,通过诗句,除竹子外,还深深地让我们体会到诗人借竹来明面对诸多打击而不屈服之志。
二、与时俱进说理念
新课标指出:高年级在古诗阅读教学中,应加强对诗文诵读的研究,读出诗文的节奏韵律,加强借助注释达到对诗文意思理解的能力,进而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以理解诗人的创作情怀及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意境。
三、循序渐进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想象古诗描述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初读诗文,自主感知,读懂古诗,理解诗意;品读赏析,领悟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使人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坚定顽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
四、因材施教说方法
1、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由读诗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2)合作探究法,学生分小组合作共同交流探究古诗诗意;
(3)想象画面学习法,让学生通过想象视线语言文字到画面的转换。
2、说教法:
(1)陶冶法,通过多媒体出示“岁寒三友”图片,品悟其义;
(2)直观演示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古诗读法,进而领悟竹石的精神。
(3)情境教学法,创设竹石面对“千磨万击”依然坚挺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升华情感。
(4)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读中悟,悟中读,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五、步步为营说流程
(一)、创设情境,看图导入。
师课件展示“岁寒三友”图片,问学生称之为“岁寒三友”的原因,借机了解“竹石”,随后揭题,课件介绍诗人——郑燮。
【课件展示意图:形象直观展示“岁寒三友”严寒中的傲然挺立,学生初步感受竹石,】
(二)、初读诗文,自主感知。
师以“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诗呢”引领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
诗,借助名家范读,使学生在此基础上,读出古诗的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
【演示名家范读,意为指导学生进行正确、规范地朗读古诗】
(三)、品味语言,理解诗情。
1、师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继而质疑古诗字词,最后让学生带着疑问,小组学习、交流对诗的理解。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课件出示自学要求的意图: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能紧紧扣住目标学习,】
2、、学生反馈
让学生自由反馈对词语的理解以及借助关键词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教师相机扣关键词“咬定”、“立根”“坚劲”“任尔”“ 千磨万击”创设情境,理解古诗意思,品味竹子的精神。
例如:竹子,你为什么要死死的咬住青山呢?
再如:当强劲的风吹来的时候,它依然傲然挺立;当沉重的雨落下来的时候,它铁骨铮铮顶天立地。当冰冷的雪覆盖在它身上的时候,它依旧咬着牙挺了过来。当炙热的太阳暴晒在它身上的时候,它依旧默不作声没喊一句。不管什么样的困难,它依旧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示后两句诗句)等.
3、感悟诗人的写作方法。
师:作者写的仅仅是竹子吗?(生说:不,写的也是像竹子一样坚忍不拔、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人)
师:这种借写物来写人的手法叫做: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师:人们常说言为心生,那这首诗作者想要表达自己怎样的心声,怎样的志向呢?接着借助资料来了解郑板桥这个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学习诗人的写作方法,感悟诗人的情感,深入地悟情悟意,同时,使用多媒体出示郑板桥事迹,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当时诗人的写作背景,为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奠定基础。】
(四)、拓展延伸
师:泱泱华夏,中华上下五千年,不乏具有竹子精神的能人志士值得我们学习,你能来说一说吗?
【语文课堂的拓展延伸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走出文本,联系实际,进而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设计意图:学生在理解竹石的精神后,联系课外积累,进而增强自身的良好品质的培养。】
(五)、作业
1、积累写竹的诗句。
2、写一写你想对竹石说的话。
竹石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定风波》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的第2课《苏轼词两首》中的第二首。
这个单元学习宋词。本单元选择的四位词人的作品兼顾了豪放与婉约的两种风格,《苏轼词两首》都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的作品。其中的《定风波》词人以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因此淋雨的生活小事,表达了乐观、淡然、自适的人生态度。学习该词有利于学生掌握诗词鉴赏方法,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陶冶性情。
2、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中高中语文教学应“让学生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词人苏轼生平与思想及其重要作品。
2、学习通过“知任论世”鉴赏诗歌的方法。
3、学习词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4、 理解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
在此基础上,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体会词中所表现出的苏轼的人生态度。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课拟采取提问法、讲解法、点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作为一种传统文学形式,词与作者的生平境遇是分不开的,要理解词作中所隐含的`传统文化心态必须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需要在教师的指导和讲解下探究。
学法:
1、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诗词贵在吟诵,通过反复的朗读,理由在于对词这跳跃性、象征性极强的文学形式的接受必须经过一个由形式到内涵的过程。诵读有利于学生通过揣摩词的音韵、情感,从而体会和把握诗歌的深层意蕴。
2、合作探究法,调动学生思维,学生相互讨论,主动鉴赏诗词,自己处理文本,提高鉴赏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预习要求: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布置学生在课前诵读该词,结合注解和序了解该词的主要内容,了解苏轼其人。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列出有关苏轼的资料让学生猜测是哪一位词人。
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介绍了作者,为下面的知人论世鉴赏方法做铺垫
环节二:第一次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所应注意的节奏,示范朗读技巧。检测学生预习情况。设计有以下问题:
A、 从词前的序中知道这首词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B、 词的内容哪些地方体现了序中所写之事?
C、 词人写这首词的原因是什么,他要表达什么?提出“知人论世”鉴赏方法,介绍作者。
朗读实质上是读者与作者双方借助文字,共同参与的思想交流活动,是读者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和体验的过程。多朗读才能让学生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
环节三:介绍这首词的艺术手法,以及结合词的内容得出词人要表达的人生态度,词人为什么有这种人生态度。
先展示学生非常熟悉的郑板桥《竹石》,回忆其中所用的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引导学生理解《定风波》中“风雨”的象征意义。
苏轼并不是要写自己的人生坎坷,而是要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学生自读课文,互相讨论,找出能表达词人面对人生风雨的态度,并加以分析是何种态度。可能学生能找出“莫听、何妨、吟啸且徐行”,老师补充。归纳总结这首词词人所要表达的人生态度。
环节四: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带感情的朗诵该词,朗诵要符合当时词人的情感,学生各自朗诵,然后请几位学生朗诵,以便教师指出存在的不足,也能让其他学生把他们与自己比较,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然后全班一齐朗诵。
环节五:学生阐述对此种人生态度的见解。参考“研讨与练习”第二题。 环节六:课堂小结。由学习该词提及我们该以何种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布置作业。1、背诵全词。多积累古典诗词有利于提高文学素养。
2、《阳光课堂》相关练习完成。
四、说板书设计
朗读:停而不断
不温不火 不扬不抑 从容定
上阙:雨中风波 苏轼
途中遇雨 豁达 淡然 洒脱人生态度
下阙:雨后 全才 鉴赏方法:知人论世 坎坷 儒道释思想
竹石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竹石》这首诗是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中的一首古诗,它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二、教学目标
第三学段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意境,体会是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所以本节课我定的教学目标是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感悟诗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
三、说教法和学法
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古诗的方法,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能理解古诗的意思,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的是让学生自学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表面上理解诗意,但要从作者的内心世界获得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和审美取向是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个难点,需要从作者的资料、时代背景入手,感悟诗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地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体会古诗词的魅力和文化蕴涵,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1、教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难点,我通通过朗读、感悟、想象等方法,让学生走进古诗,感悟作品的内在蕴涵,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2、学法。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反复吟诵,来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结合作者的生平,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从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让学生背诵《石灰吟》,再交流学古诗的方法。
(二)、学生根据方法自学古诗。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古诗。书上仅有两个 注释,就是任:任凭,尔:你的意思,原以为学生都知道,没有做过多的强调,结果在测评时,有两个学生不会做。
然后让学生抓住一个“咬”字:像用牙齿咬住一样,极为有力,理解竹子的刚毅性格。
任:任凭。让学生练习说话,体会任凭这个词语。
然后让学生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诵读古诗,体验情感。这首诗通过竹子的品格来写人,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想象竹子生长的环境,总结竹子的品格,再由竹子到人,结合作者的生平资料,知道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受到人格魅力的感染和熏陶。
(四)、巩固练习。背诵、默写《竹石》。
(五)课外拓展,欣赏郑板桥的作品,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诗词、书画艺术的热爱。
课后反思: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交给了学生方法后,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课堂教学没放开。在理解古诗意思时,学生说出答题意思即可,在总结竹子的品格和诗人的品格时,哪些词语应让学生自己多总结。如:坚贞不屈、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不怕打击、坚定自己的信念、一身正气、顽强的意志等。有很多时候我都在为学生总结。学生上课很紧张,不能大胆举手发言,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很多地方要改进,请各位老师多提意见,指出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才能不断进步。
竹石说课稿5
中国古典诗歌是世界艺术园地一朵奇葩,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是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第五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竹石》。
一、教材分析
1、强调诵读,读出节奏,读出轻重,读出韵味。
2、体会诗歌感情。
3、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精妙。
4、体会诗的意境、情趣,要有一定自读和初步赏析诗歌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基础较差、文学底子薄,各方面能力相对低下。没有学习诗歌的意识和方法,教学目标制定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情况,我定出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情感性。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3、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重要性,培养阅读诗词兴趣。
目标2是对方法理解,为重点。难点是目标3,由学生自身弱点和学
生对教材适应情况决定的。
四、教法学法
新的语文教材更为注重学生想像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在发现理论中认为:“应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过程中去。”叶圣陶也有理论:“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活跃好动,再加上诗歌教学一定的难度性。必然采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方法突破难点。方法定为:
1、情境法(直观画面,音乐)
2、诵读法(反复诵读)
3、讨论法(交流体验)
4、竞赛法(提高兴趣)
五、教学过程(穿插媒体分析)
(一)预习
预习要求:①熟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②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
通过课前预习对新课有一个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作准备,并且可以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提高释词识字能力。
(二)学习诗歌,授之以渔
1、第一步,导入新课。
由学生熟悉的诗句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流动的春景为课堂创设情境读诗
想诗
解诗
赏诗
悟诗
2、介绍诗歌方法,授以新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方法符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并且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
3、用方法学习本诗。
“读诗”——
利用多媒体声、像具备的特点,展开诗句所对应的图景。学生跟着读可读出节奏、读出轻重音。在朗朗书声里,在生动的画面中学生快乐的学习着。
“解诗”——
①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②说说诗大意。
③找出诗中所绘景物并且寻求游踪。
这一步由学生讨论完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解诗是解作者、解诗意,对初中学生而言通过这一步骤可以拓展知识面,同时为后几步的学习贮备力量。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悟诗”——
①景中有情吗?将你感触到的说给同桌听。
②自由诵读,融入诗情(配乐)。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景产生于
情,情是作品的灵魂。悟也就是悟诗情。以情为桥梁与诗人交流容易产生共鸣,体会到了情才会看到诗词的精妙。这一步我仍然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将诵读作为手段来让学生悟情。这样学生口、脑并用,在热热闹闹的课堂里大胆的发挥。
“赏诗”——
①点击赏诗办法
A、抓字眼(抓关键字,美词美句)
B、品诗情(如游子思乡情、忧国忧民情、热爱自然之情等
C、现画面(找出隐藏着的图画)
②赏析诗歌(写、画)
叶圣陶曾说:“文学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获,只要你动手,就会采到晶莹的矿石。”让学生将体会到的用笔写下来,或者鼓励他们用画笔将脑海中已有的图画勾勒出来,这样,他们是会有所收获的。在他们寻找美的过程中,表达与创造已经和谐统一。 “想诗”——
请一位“小导游”,在“导游”描绘的春景中插上想像翅膀飞翔观光。伴着跳动的.旋律,学生心儿也会随之跳动。这时候他们获得的不再仅仅是呆板的挂图,而是着有情感的活生生钱塘湖春景。
“读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用竞赛形式让学生进行诵读。这一读不仅把前几个环节有机衔接了起来,在书声里,诗情、诗意、诗韵综合感受。同时,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是最后一步,也是总结
性一步。
(三)延伸性阅读
用捕鱼方法捕鱼是教学最终目的。这一阶段是知识的巩固运用性阶段,同时也是能力深化培养的阶段。用本课所授方法自学此词可以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六、总结
1、这堂课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例子的原则。
2、具有实践性。
竹石说课稿6
各位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竹石》。
一.教材分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二.设计理念
新课标阶段目标中提出:低年段以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所以我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想象力,让他们反复的读古诗,利用课件的'形象性帮助学生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初步感受诗人的借竹咏人。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破、磨、击、尔、南”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
1、教法。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法,图文结合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来体会诗中的景象。
2、学法。学生通过看图片感受,反复吟诵,来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
这首诗的诗中有画,具有形象性、可感知性,就从这一处入手,我设计了以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梅花》)
导人:大家还记得这首诗吗?
2、学生读诗。
3、师:这是一首赞美梅花的诗,今天刘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赞美竹子的诗。 (出示课题,让学生读课题,注意把字音读准。)
二、初读古诗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2、自由读诗,自学不认识的字。(教师进行巡视,提醒学生把宇音读准)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教师引导学生互评。
4、教师检查生字、生词的读音。
破 磨 击 尔 南
咬定 破岩 千磨万击 坚劲
5、小组齐读古诗,读流利。
三、读诗悟情
1、师:平时你们见过竹子吗?见过的同学给大家说说竹子是什么样子的呢?(生答) 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竹子?(出示课件各种各样竹子的图片)
2.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竹子吗?我们的大画家郑燮也非常喜欢竹子,他还画了很多竹石图呢!(出示课件竹石图,边播放边简介诗意)
(播放音频《竹石》)
3.学生练读1、2句,师指导;
4.学生练读3、4句,师指导.
5.全班齐读。跟着诗人一起读。(播放音频)
6赛诗会。
7、练习背诵古诗。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交流好的背诗方法。
四、课后延伸
自然界中有好多植物都具有优秀的品质,诗人们时常写诗来赞美它们。课后读读《青松》。下次课大家来交流学习体会。
板书设计: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以上是我对教学古诗《竹石》的一些设想,望各位评委老师不吝赐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