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课稿(集锦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说课稿1
一、说教材:
《画风》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课文主要讲了三个小朋友在一起动脑筋,把无形的风生动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但人物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观察,善于合作,多动脑筋,敢于创新。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风与事物的关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动脑、敢于创新的精神。
本课的重点是:①会认丹、艺等6个生字②指导学生朗读。难点是:领悟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说教法、学法:
1、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2、创设情景,联系实际
3、自主合作,让学生参与其中
4、以读为本,加强读本实践。
三、说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直观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立足点和突破口,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长期主要任务,听说训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源于文中,超越文本,充分利用文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改的核心。因此本课应“以读为本”,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启发。
四、说教学过程:
㈠猜谜揭题
1、出示谜语:看不见它的身子,摸不着它的影子,有时它抖动树枝,有时它推倒房子。谜底是风。
2、风看不见,摸不着,能画出来吗?这节课我们就学习15课《画风》
3、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用猜谜语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质疑课题,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㈡初读识字
1、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标上自然段,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2、老师读后问老师读的怎么样?敢跟老师比一比吗?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老师把这课的生字宝宝请出来了,你们认识吗?
4、出示宋、涛、陈、丹、赵、艺、显,我们班谁的名字里有这些字?
我先范读课文,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了读书的方法,让学生和老师赛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本课的生字大多是人名。我问学生我们班谁的名字里有这些字?让学生联系实际识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识字的质量。
㈢精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他们三人是怎么画风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我随机在黑板上画出简笔画。
3、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你是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
4、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读这句话?5、(不范读、赛读)想分角色读课文吗?
新课标要求二年级学生要喜欢阅读,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环节我克服了乏味的串讲,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读中解决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画出简笔画,这样图文并茂,再加上老师的鼓励,通过赛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㈣拓展延伸
三位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出来,风能以诗的形式吟诵出来吗?大家背的古诗可真不少,如果让你来画风,你打算怎么画?展开想象的翅膀动手画吧!只要大家开动脑筋,敢于创新,一定能把想做的事做好。
此环节让学生背有关风的诗,让学生画风,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想象的空间,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动脑筋、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㈤板书设计:
这样板书图文并茂、直观有趣,让人一目了然,符合低年级的特点。
语文说课稿2
【说教材】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作者用七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鲸的体形、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本课,一是要通过读文了解一些鲸的知识,二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运用到的“列举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说明”写简单的说明文的方法,三是要通过学文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作者运用“列举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说明”等表达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文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鲸的一些知识,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
三、教学难点
理解鲸的进化过程。
四、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自主探究读中品味。
【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说明性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让学生获益更多呢?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这一篇课文我主要是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把多种教法进行优化组合:
1、运用“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把了解鲸的知识分成几个部分,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研究。
2、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说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了解鲸的生活习性,了解作者的说明方法。
【说远程资源的利用】
由于鲸是一种海洋动物,是经过了漫长的进化才变成鱼的样子的,因为我和孩子们都是山里人,真正亲眼目睹过鲸的人几乎没有。因此,理解鲸的进化就成了本课的一个难点,而远程资源《鲸鱼探奇》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说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明确学习任务: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上可伊始,我便让学生回顾,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们了解了有关鲸的那些知识?这样,一方面检查学生对已学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是唤起学生的记忆,知道鲸是哺乳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引起学生成就感的情感体验,并以此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参与研究:
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来共同研究,看作者是用哪些说明方法来具体介绍鲸的这些特点的。这样做,是还给学生读书的权利,让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真正地享受内容自选,问题自提,方法自选,结论自悟自得,真正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品析文本,体会作者写作方法: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学生学完后,就让他们进行汇报,在学习鲸的形体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有的学生还到讲台上用自己的不同姿势来说明鲸的形体与鱼的形体的区别。在学习鲸“呼吸”“睡觉”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通过想象,然后画出它们喷出的水柱和睡觉的样子,这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去大胆创作。最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感受,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通过这些环节的学习,学生对鲸的知识和作者的说明方法已很明白了。在此基础上,我还设计了“猜猜,想想,说说”这一环节,谜语内容是根据课文内容编写的,学生很容易猜到谜底:鲸。学生还根据课文内容说出了思考的过程,这样,就是促使学生把课文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
4、拓展延伸,注重实践:
记得叶圣陶有一句话:“课文无非只是一个例子,学生要凭借这个例子能够举一反三。”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用了多种说明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去感受说明的方法呢?在学完全文后,谈谈课文在介绍鲸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学习,学生对这些说明的方法的印象加深了,在此基础上,我给学生布置了个课后作业: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海洋动物,收集相关的资料,可以以__自述的形式,也可以以办小报的形式向大家展示。
【课后反思】
总之,像《鲸》这样说明性的文章,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上好这种类型的课文,使学生通过学习学会运用恰当的方法在实践中去习作,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地既能体现出语文的特点,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
语文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地3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六行两句,课本配有两幅插图,通过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根据本课的安排,分为两个课时来完成,现将《家》一课第二课时拟定如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会读《家》这首诗。
(2)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并结合图理解字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诗的第二句包含的意思,是理解诗句的难点,而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四、说学情
学生经过几个月的语文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过通过观察、思考、联系生活,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
五、说教法
这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运用简笔画、游戏、教学挂图等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读、主动、自觉地为解决问题而读,如通过同桌读、男女生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等形式,让学生入情、入境、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有利于降低学生理解诗句的难度,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说学法
因为教是为了学服务的,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我着重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本节课"读"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本课诗句优美,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主要让学生通过诵读,结合平时生活中的观察,激趣生情,读出亲切的感受,在读后两行时,要让学生带着在祖国的哺育下多么幸福的感情,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
七、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四个环节来进行: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先用简笔画画出一间房子,然后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呀?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出:家。让学生说说你有一个什么样的家?让学生通过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2、细细体会,美读欣赏。
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通过朗读,让学生结合观察图,在读中体会诗句的意思,把你认为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是学习的小主人,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理解,试着让学生把一句话换成别的说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然后进行讨论,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师相机出示全诗,让学生进一步通过观察,比较他们之间的联系,能过很好地突破重点,理解难点。
3、游戏复习,扩展训练。
(1)做找朋友游戏。指名几个同学分别带上不同的头饰找出相对应的家。通过游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的发展。
(2)扩展练习,除书上介绍的这些以外,你还知道(什么)是(谁)的家?让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表,最后集中订正。
(3)小结(由学生完成)
八、说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设计简练精巧,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复述课文,本板书又是一个从读到说的转变,同时为学生说话、写话提供了提纲。
附板书:
蓝天 白云
树林 小鸟
小河是鱼儿 的家
泥土 种子
祖国 我们
语文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去关注身边的人。杨绛的《老王》,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2、教学目标: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在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中,增强知识点的删选能力,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练,思想认识得到提高。
(2)深入探究: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3、教学重点难点: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联系身边的人,关注、关爱他人。
4、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教法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的学生是山区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尤其体现于学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通过语言的体会,解决本文重点;
3、同时采用朗读、讨论、质疑、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多媒体。
三:学法分析:
教与学是相长的,为了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法方面我采用“导—思—点拨—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感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言基础,指导学生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四:过程设计:
(一)
1、进场导入:苏芮的《奉献》—长路奉献给远方 玫瑰奉献给爱情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爱的人 白云奉献给草场 江河奉献给海洋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的朋友(设计说明:使学生一进教室,便能进入音乐所营造的气氛中,为进入主题作为铺垫)
2、教学导入:以20xx年度超级女声的冠军相关情况入手。
3、教师结语:生活中人们总是对名人的一言一行非常地关注,但生活中更多的是普通人,你是否也曾关注过身边的普通人?我国著名作家文学家杨绛曾经关注过一个车夫,为他写下了散文《老王》。(设计说明:以一组反差相当大的图片进行对比导入课堂教学,建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快速进入教师设置的情景中来,,为下面的教学打好情感基础。)
(二)环节一“走近老王”:面对陌生的老王,我们有那么多的揣测和关切,现在我们就循着杨绛的笔墨,一起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设计说明:遵循阅读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体验,以学生阅读心理为切口,激活阅读思维,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又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思维能力。)
环节二“评说老王”:讨论老王的品质,说说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请用“老王是一个——的人,表现在——。”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说说“我们”一家人是怎么做的?(设计说明:在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概括老王品质,寻找文本依据,理解老王的善良、朴实,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体现教学重点。)环节三:怀念老王: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她为什么能这样想?(设计说明:进一步理会作者隐含在内的深沉的感情,也一进陶冶自己的情操。)环节四关注“老王”: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象“老王”一样遭遇的人,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别人是怎么看待他们的?在今后的日子里,你将会怎么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以一组新时代老王的照片为参考依据)(设计说明:“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关心身边的弱者,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净化思想。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锻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环节五:拓展延伸:造句:假如我是一团就为他人__;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__;假如我是一颗星,就为他人__;假如我是一片云, 就为他人__;假如我是一棵树, 就为他人__;假如我是一泓清泉, 就为他人__;(设计说明:通过造句的形式,把感情进一步深化,并拓展,同时也进一步提升、净化学生的感情)
五:结语: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个人由于境遇不同,就有幸运与不幸运的差别,甚至差别很大。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现在,社会要求我们每个人有人道主义精神,要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作家一家对不幸者老王怀有一颗爱心,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
以《爱的奉献》结束,让学生一起高唱,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六、布置作业:
课后题二(设计说明:课上不足课下补,整个教学设计,读得较多,语言品位不够,本题恰是品味语言的,可以让学生先品味品味:那句好,好在哪里?)
板书设计: 老王 杨绛
穷苦 呼吁社会:
赞扬 —老王 善良 关注、同情
语文说课稿5
教材分析
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依次习作,也是依次不限定习作内容的自主、自由习作,教材对习作内容、方法和要求作出了明确的提示。到了中高年级,几乎每册教材都安排一次自主式习作,看似雷同,其实变化很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知识、能力、生活经验都相应地得到了增长。本次习作又是结合第二单元的主题展开的,感受童年生活情趣的同时,消除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心理。
设计理念
1、根据习作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特点,利用文本、音画引路等多种形式, 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使他们乐于书写自己的童年趣事,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热爱,感受童年的乐趣。
2、创设宽松的习作空间,减少束缚,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习作氛围中无拘无束地、有创意地习作。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和评改自信,让学生在习作、评改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4、重实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观察、思考,互动、交流,表达、赏析,评价、修改等自主、合作学习中获得语文素养的和谐发展。
学情分析
学生到了高年级,知识、能力、社会阅历等方面都有了提高,但一提起写作文,人人恐慌、害怕。
活动设计
1、师生共同聆听歌曲《童年》。
2、“小小采访”——与父母讲童年(做个专业的小记者)
3、收集所有有故事或给你回忆的小纪念品。
4、每天将积累与心得或写或画下来。
5、收集与趣事有关的童年照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2、过程与方法
⑴、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⑵、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习作,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提升情感、审美的价值,让学生享受作文教学的愉悦。
教法、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鼓励全体学生通过朗读佳作、优美片段,讨论交流习作中的优点与缺点等方式参与作文评讲。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各自近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选择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
教具准备
学生: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教师:准备好例文以及相关课件。
简要流程
激趣、指导、赏析、修改,具体分为七大板块:
谈话激趣,触发回忆
明确要求,简要指导
范文引路,
讨论写法
指导构思,有序表达
精彩片段,享受快乐
评议修改,完善习作
名言警句,课外延伸
语文说课稿6
尊敬的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古诗《小池》。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时间”“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九个方面来说一下我对这首古诗的理解。
一、说教材
古诗《小池》是山东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四组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它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这首古诗通过对细流、树阴、水面、小荷、蜻蜓等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的勾画了一副初夏风景画。在这一组课文中写的都是夏天的美丽景色,而《小池》这首诗又是这一组的第一课,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在古诗中初步的感受夏天的美丽景色。
二、说学情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学生活泼可爱,乐于读书,求知欲强。对于阅读已经产生了兴趣,家长更是注重孩子的古诗学习,所以在阅读中体味古诗内容的优美,并结合诗文的语言环境学习生字变得尤为重要。由于我所在的地区声母“l”和“r”的.发音不够清晰,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特别注意。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教学的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于价值观这三方面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池”“惜”等6个生字,会写“立”字。
2、培养孩子朗读古诗的兴趣,并使孩子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反复的朗读使孩子能很好的体会古诗所描写的美丽景色。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我确定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的书写。
2、教学难点:会背这首古诗,并能体会这首诗的美丽景色。
五、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对比学习法:运用以前学过的字来与现在将要学习的新字相结合,形成对比从而很好地学习将要学习的新字。
2、开火车法。
3、诵读悟情法:国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在《散文的朗读》中写到:诗不仅供朗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咏,真样才能陶治性情。所以古诗教学切不可忽视朗读,要让学生通过吟咏把握全貌,理解古诗的内容。
(二)学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内合作
六、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古诗、准备生字卡片
七、说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八、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走进古诗
因为孩子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所以在上课的开始我会让孩子背诵自己拿手的古诗,从而营造一种学习古诗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下直接揭题,让孩子们齐读课题,走进古诗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找孩子起来读这首古诗,并对其进行表扬。
2、自读古诗,认识生字
打开课本用小手指着古诗进行自由的读,这是我将会提醒孩子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可以运用拼音来学习,还可以同桌或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
因为一年级的孩子能够全部认识这首古诗中生字的孩子还是不多的,这样设计就可以让孩子自己找出不认识的字,并能够进行学习,更能够加深对这些字的理解。
3、检查自读情况
(1)让孩子看着打屏幕上的带着拼音的生字,点名让他们读这些字。在读的过程中我会提醒他们读准字音。
(2)读大屏幕上的去掉拼音的字,并用开火车的方式来对这些生字进行记忆。
(3)通过课件帮助学生对新学生字进行记忆,例如“也、池”“昔、惜”“阴、晴”“柔、露”这些字的对比来进行记忆。
(4)同桌间运用手中的生字卡片进行检测,加固对这些生字的记忆。
(5)让孩子对新学的生字进行组词。
这样可以使孩子更好地通过自己的学习来掌握本节所要掌握的生字,提高自己的自我学习能力。
4、通过课件学写生字
因为低年级孩子的教学重点是识字教学,所以在课堂上学写生字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通过课件上的笔画顺序,和教师在黑板上的书写来使孩子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并让孩子进行书写且提醒孩子正确书写姿势。
5、把生字回归古诗进行朗读。
(三)理解古诗,朗读感悟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孩子们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字词。这样可以避免教师讲课的重复。
2、不明白的字词小组内进行自我解决。提高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3、教师指导孩子把全诗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解决词义和整首诗的意思。
(1)重点的讲解古诗中的重难点字词
(2)带领孩子吧古诗的整体意思通一下
(3)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讲述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
4、指导孩子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从读的过程中体会出古诗所描写的美丽景色。
5、指导背诵。
(四)作业延伸,全面巩固
1、把这首古诗回家被给自己的家长听。
2、在家长的帮助下再找几首描写夏天的古诗,并且吧这些古诗读熟练。
九、说板书设计
小池
杨万里
泉眼 惜 细流
树阴 爱 晴柔
小荷 露
蜻蜓 立
语文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珍贵的教科书》是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叙事的文章。主要记叙了在1947年保卫延安的战争中,延安小学的学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坚持学习,张指导员为了保护教科书而献出自己的生命,说明教科书的珍贵及当时学习环境的艰苦,体现了革命先辈对后代的殷切希望。
课文以教科书为线索,以“珍贵”为核心,分“盼书”“取书”“护书”“激励”四部分展开叙述。着重记叙了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的感人事迹。语言生动感人,结构紧凑,感情强烈,读后催人奋进。与课文第八自然段内容相配套的有一幅插图,表现的是取到书时高兴的往回走,更加突出了指导员为护书而牺牲时的壮烈。
二、学情分析:
本课涉及的内容为战争年代的事,学生对那段历史不太了解,宜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认识那段艰难的岁月,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让学生了解到在战争环境中学习的艰难,从而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应珍惜。
三、教学目标:
依据本单元的导读重点“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要求,结合该课文属革命传统教材,本身又包含着强烈的思想感情,确定的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学习边读边画边想边练,再把自己的感受、文章的感情读出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体会张指导员的舍身护书的牺牲精神,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的学习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文的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的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结合对重点词句的理解,理解为护书而牺牲的经过,体会教科书的“珍贵”;教学难点是:了解当时的背景,感受师生对书的渴望,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五、教学策略:
课标指出: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为体现这些新的理念,实现即定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以多种形式的自主读书、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活动。还要结合训练,在练习中促进感受悟,感受悟中结合训练,必须兼顾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使之达到和谐统一。最后_朗读,并结合自身感悟进行情感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主要教法:
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主要学法: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六、教学设计:
课堂结构:复习导入,质疑导向—合作探究,朗读体验,情感升华—感受激励,_延伸
1、复习导入,质疑导向
课始,首先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听写五个重点词语(艰苦、渴望、振奋人心、争先恐后、完整无缺),起到回顾课文内容的作用。接着是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三年级学生应按照一定的阅读要求去完成读文。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通过“教科书为什么珍贵?”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直入中心,为学生体验情感奠定了基础。
还要边读边按照“背景”“事件”“影响”,让学生练习自主分段。同时,三个主要词的出现,让学生一目了然,既锻炼了他们的分段能力,又初步理解课文顺序和大概内容,方便后续的分析学习。
2、合作探究,朗读体验,情感升华
首先,做好铺垫,进入情境。以课件强烈的战争画面和丰富的课件内容冲击学生的视觉和心灵,使学生很快在情感上走近课文,激发他们学习的愿望。
其次,抓住重点读,想象体会。这篇课文中有些词语并不深奥,表面意思也不难理解,但它用得十分精妙,耐人寻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引导学生进行解一解、想一想、比一比,体会其用词的准确性和精神实质。(根据课文第一段内容填空)练习题:“没有(),就();”用“最困难的是没有书”和文中的三个困难句作比较,突出句中的“最”字,让学生了解在战争环境中能得到一本教科书是十分困难的,从而体会到教科书是十分珍贵的这一教学难点,也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用词的准确性。这些潜移默化地引导,让学生逐步学会抓住关键词读书。
接着引导感悟读。“找一找、画一画”,让学生抓重点词、句如“振奋人心”“争先恐后”“节省”“完整无缺”“叨念”等词的'理解与感受后,_朗读。使学生一步步明白了因为这些书不但是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孩子们是非常渴望的所以珍贵,而且印书用的纸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从党中央印文件的纸中节省出来的显得珍贵,更是张指导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真切地感受到了书的珍贵。如本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比较:书被“压”在下面——指导员的血肉之躯在上面;书“完整无缺”——指导员却身负重伤。让学生进行比较,体会到指导员的舍身护书。还有就是张指导员身负重伤,醒来后说的第一句话,生命垂危时最惦记的,这些都说明在危险出现的一刹那,张指导员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想到的是保护那捆教科书,在他看来,书比他的生命更宝贵。
最后想象补充读。通过文本中的插图及对文本中多次出现的省略号的理解,激发学生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及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渗透读书方法。还注意各种动画练习题,让学习不再枯燥,变成有趣的活动,这样学生会更生动的学会本课重点。比如本文重点段中运用的省略号,一共有八个,每个用法都不同,我加上了连线动画配以音乐、掌声,让学习更富有童趣,也对本文的标点进行了理解。
3、感受激励,_延伸,
通过上面省略号的练习,引出指导员的话“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完成:
(1)省略号表指导员的话没有说完就牺牲了,你们知道他要说的是什么吗?
(2)让我们把指导的话深深地记在心里,酝酿好情绪,一齐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3)小结,朗读课题:教科书上凝聚着前辈的鲜血,也寄托着他们对后代的期望。所以这书是特别--珍贵的!齐读标题。
(4)拓展结课:读了这捆珍贵的教科书的故事,你觉得孩子们拿到带血的书会怎么说?怎么做?而这些又让你想到了什么?
语文说课稿8
课标关于本节的要求
1.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要突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内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学。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本节教材内容分析、解读。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诗不长,仅三节。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设计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为:认知目标: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进行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教学难点: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教学活动过程
预习交流:
1、搜集整理何其芳的相关知识。
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评论家,生于重庆万县(现重庆万州)原名何永芳,主要诗集有《预言》《夜歌》《夜歌和白天的歌》。
2、仔细观察自己身边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3、作者写秋天,主要描写了哪几幅画面?写出了秋天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秋
教师给学生们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请学生说说看了图片,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由此创设情景导入。(出示课题)
(二)诵秋
1、初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2、教师范读,学生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语调。
3、学生自读与赛读,并在学生中互评,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
4、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节朗读,也可找出你认为诗中用得好的词语,做适当的批注,并与同学交流。教师也可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词语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加以引导。
(三)品秋
在此环节中,学生组成小组,主要围绕教师给出的`三个问题讨论、质疑,探究全诗。
①找出每节诗的点睛之句。
②诗中刻画了几幅图景,请分别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板书。)
③这首诗创造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归结出诗文的特点并板书出来。)
请学生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展开想象的翅膀,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并把它描绘出来。
(四)写秋
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并给大家展示出来。
2、请同学们一起歌唱秋天(试背)
语文说课稿9
一、说教材:
第四单元的专题“作家笔下的动物”,《白鹅》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例文,对于指导学生阅读写作地位十分重要。学习这篇课文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拟人、对比、反语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白鹅》以活泼、诙谐、准确的语言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的形象。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统领全文,进行了细致刻画,而反语的应用,更显得这只鹅虽然固执迂腐,却率真质朴,憨态可居,文中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
二、说学情:
鹅的外形特征已在学生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课文重点写的是白鹅的性格特征,学习这一课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表达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白鹅高傲的特点写出来的。
教学难点:从作者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他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四、说思路:
本课将围绕白鹅的“高傲”展开教学。
五、说过程:
本课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并学习第1自然段。
第二课时:细读课文,学习第2-7自然段,感受白鹅的高傲以及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课初始,谈话引入:同学们,一说起鹅,你们会想到什么?由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引入,学生可能会说,想起鹅的样子。也可能会说想起《咏鹅》这首诗,如果有学生提到这首诗,那就大家一起背一背。
接下来,引出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丰子恺先生写的《白鹅》,在他笔下,这只白鹅什么
样子呢?好,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丰子恺先生吧。”由课题又引出对丰子恺先生的介绍。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介绍了作者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要求他们把字音读准,读完课文,出示生字新词。内容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本课的生字新词,另一部分是本课的多音字,或者是容易读错的字音,第三部分是在句子中理解词语的意思,注重词不离句。学生通过自由读、齐读读准了这些生字新词后,打开书,看着生字表,告诉大家这些生字中,哪些字要提醒同学们注意。能够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字,实际上也是他自己注意了的字。
三)、再读课文,谈总体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和大家说一说,这只白鹅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认真读了课文的学生,就可以找出文中的重点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当然,如果学生没有说出“高傲”,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文中丰子恺对这只白鹅的印象。)
把这句话出示在屏幕上,并提问,什么叫“高傲”?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会说,“高傲”是傲气的意思,是看不起别人、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的意思……
为什么作者初次见到白鹅,就有这样的印象呢?指读第1自然段,从文中找到答案。学生可以抓住“伸长了脖颈”“左顾右盼”,说明白鹅初次到我家,东瞧西看,一点儿也不拘束。通过对重点的理解来体会白鹅高傲的特点。
课文在很多地方都用了明贬实褒的写法,课文一开始这个“高傲”就是这样一种用法,可以在这时把这个语言特点告诉给学生。初次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这只白鹅就给作者留下了如此鲜明的印象,如果有人这样评价你,你心里会怎么样?作者竟把它喜欢的动物称“高傲的动物”,把“高傲”这个贬义词褒用,语言多有特色呀!一起读一读作者的感叹。
第二课时:
一)、整体把握第2-7自然段:
作者初见这只白鹅,就认为它是一只高傲的动物,那么文中围绕这个特点还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呢?由这个问题引出2-5自然段,学生们小声读2-5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把它找出来并画在书上。通过对“更”字的理解,说明白鹅的高傲在叫声、步态、吃相这三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而且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了上文“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也引出了下文,读起来非常自然。
二)、默读第2-7自然段,初步感知“高傲”: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哪些句子表现出了白鹅的高傲呢?给大家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三)、细读第2-7自然段,体会“高傲”:
学生在体会这部分内容时,主要通过想象与对比感受白鹅的“高傲”,如“叫声”这部分,让学生想象,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它可能在喊: 。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它可能在叫: 。通过想象,赋予鹅人的语言与思想,进一步感受它的特点。
在“叫声”和“步态”这两部分中,还有一个写法,就是运用对比的'方法,把鹅与狗、鸭进行了对比,从而突出它的厉害与傲慢,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可以通过有语气地朗读,来表现出白鹅的特点。
第5自然段“吃相”围绕第一句话展开即可,通过对词句的朗读,以及结合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来感受白鹅可笑的样子,非常有特点的一面,它不仅很高傲,而且还显得很死板,不知变通。
第6、7自然段,写得非常生动有趣,同时很直接地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学生可以通过文字感受到。让学生读一读,然后找出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语句和大家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体会白鹅吃饭时的特点,即必须有人在旁边侍候,因为它虽然知道狗会常常来偷吃它的饭,但它还是不知变通地总是吃一口饭就走开去远处喝水吃草,当饭被狗吃光,它还要责备人们对他照顾不够。而且从这部分中,也可以再一次感受到这只白鹅的厉害,因为狗每次想偷吃饭时,都得先“窥伺”,不敢明目张胆地来吃,而且得趁着白鹅离开时“敏捷地跑”“努力地吃”“立刻逃”,好像在抓紧时间尽量多吃点儿,生怕一会儿白鹅回来对它不客气似的。
四、回读全文,总结作者写作特点:
通过此总结,使学生明确作者的写作特点,对于一些写作方法可以适当运用到自己今后的习作中。
一)、说教材:
《白鹅》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体会动物的有趣、可爱,感受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读准“模、看、角、供”等多音字的字音,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等词语。
2.学习课文1——4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我通过引导学生读句子,划句子、朗读重点语句,并自制直观形象的课件,搜索各类教育资源提供的材料,以及利用教育资源演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和感悟,以达到解决这一重点的目的。
本课的难点是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解决这一难点我利用课文优美的语句,及制作非常生动直观的课件,并搜索能利用的教育资源,向学生提供展示作者写这鹅是为了表达自己喜爱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我尽量启发学生、跟学生谈话,鼓励学生大胆表演和利用课件及远程多媒体资源演示的教学方法来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2、学法指导:《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词语丰富、精彩。在教学鹅的步态这段,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并教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来解决问题,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3、教学手段的运用:课前我搜索大量的教学资源资料,用录像展示、肢体语言的方法启发学生想象,使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直观、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过程我按四步来进行。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在这一环节,我利用谜语导入,把学生兴趣提起来,再从旧知识入手,背古诗引出新课,让学生有个知识的迁移。介绍作者同时,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的情感教育。
(二)、初读课文,感知“高傲”。
这一环节布置学生自由读书,在读书前,提出读书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的习惯。反馈中我设计了字、词、句的检查,由易到难,逐步上升。重视对学生字、词、句的掌握,同时检查学生自学预习情况,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
(三)、品读词句,感悟“高傲”。
在这环节,让学生多读课文,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让学生自己发现文章所写的白鹅的特点。能在自读中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同时让学生懂得过渡段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学习3、4两自然段时,我先指导学生学习第3自然段,然后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在这环节里,我设计了让学生想像说话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亲眼听到,听到鹅的叫声看到鹅的步态,来感受鹅的尽职勇敢。注重朗读指导,借助朗读,让学生从读的过程中感受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四)、积累运用,读写结合。
学习是为了运用,在学生感悟了鹅的高傲后,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写话。“快乐写话卡”:我是一只_______的白鹅。_______________
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创设这种由内化到外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七、说作业设计
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说话训练和写话训练:
如果这只鹅会说咱们的汉语,它会说什么?我们一起来当当“鹅语”小翻译。
我是“鹅语”小翻译
凡有生客进来,鹅厉声叫嚣,好象在说:“ 。”
篱笆外有人走路,鹅引吭大叫,好象在说:“ 。”
“快乐写话”:我是一只_______的白鹅。_______________
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组织语言的能力,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而且这样的写话,学生是有内容可写的,提高了语文学习的实践能力。
语文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 》是人教版( )年级( )册的一篇课文,( )根据( )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对教材的研究,依据新课标中“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 1 )
( 2 )
( 3 )
其中教学重点为:
教学难点为:
二、说教法、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声音、形式、色彩、语言”思维的,根据( )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情景设置法、多媒体演示法、点拨法和能够拉近师生之间距离的谈话法。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感悟法、交流讨论法和勾画圈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教学我打算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1、( ),导入新课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对象感兴趣,他就能自觉地排除多种外界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上课伊始()这样,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为下一步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2、初读课文,落实基础
在这个环节,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再想想()“为学必先识字”识字是学习文化的开始,是阅读的基础,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初读课文时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本课的生字词。在初读结束后,我先让学生拿出字卡,在小组内合作认读生字,然后利用课件出示( )( )( )( )( )等带拼音的词语。教读、齐读、开火车读,然后将这些词去掉拼音,领读、齐读、赛读、指名读,最后让学生说识字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反应,教写难写的字,让学生书空、描红、练写。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再加上师生之间识字方法的交流,以及课堂上的练写,切实把低年级识字教写落到实处。
在初读时,我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整体把握文章脉络,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3、精读研析,理解课文
扫除了字词障碍,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上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行为,所以在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利用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4、拓展延伸,加深理解(升华感情)
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还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与生活紧密相连,体现了语文生活化的特点。在作业的布置上,我让学生自主选择,这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外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5、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好的板书能揭示教材重点,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强化记忆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说课稿11
一、说课内容
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8课《阳光》。
二、教材分析
“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单从字面明白这句话的寄义,对付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大概会有肯定的难度。然而,课文以抒怀的笔调,先给我们刻画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盼望与优美──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缎……有形、有色,一幅色彩美丽的图景,它让孩子们明确了这统统都是阳光的劳绩。没有阳光,就没有生机盼望勃勃的天下,让孩子们充实感觉到阳光的优美与名贵。
三、教学目的`
1、了解12个生字,了解1个偏旁“阝”。
2、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觉阳光的优美与名贵。
四、教学重点
识字和练习朗读。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五、教学难点
理解“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句话。
六、教学关键
采取多种形式朗读,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感悟。
七、教学过程
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三)赏读课文,激发情感;
(四)回归整体,内化语言。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是这样导入的。
师:谜语。“一个球,热烘烘,落在西,出在东。”是什么?生:(太阳)。
师:太阳光有什么作用呢?(生:带来温暖,光明……)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阳光》。
2、板题,读题,8.阳光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阳光给我们带来什么。
3、看书中图。
师:在阳光的照耀下,大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来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通过看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要看拼音。
2、指读语文。
3、师范读课文。师:字音一定要读准,听老师读。
4、再读课文。师:再读一遍,看能不能像老师这样读得正确、流利。读完后,把课前画好的词读一下。(通过以上四次朗读,不但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随文识字,以便于更好地产生定位联想。)
5、识字。
(1)读书中画好的生字词。
(2)师:我把这些字词请上黑板,看同学们还认识不认识。
yángxiàngjīnyěgèngmiàncháng
阳光像金子田野更宝贵河面长长的
zǎochénlājìnshuí
早晨拉开跳进谁
(3)说一说应该注意的字音。(引起学生注意)
长(cháng)早(zǎo)晨(chén)谁(shuí)
(4)读不带音的词。(考考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记忆程度)
(5)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同学之间互相提示,鼓励学生识字方法多样化。)
(阳→说结构,并教偏旁“阝”,像→形声字,金→一个人,他姓王,兜里揣了两块糖,野→里+予=野,面(面包),早→日+十=早,晨→日+辰=晨,也是形声字,拉→用手拉,进→说结构,区别近,谁,(谁的)。
(6)生字组词:(开火车组词)
(7)师生对口令:师说字,生说书中词。
6、师:下面自读课文,认字以后,相信同学们定会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词不离句,字不离词。这样使生字从文中来,又回到文中去,始终不脱离语言环境,更利于学生对生字的识记。)
第三个环节赏读课文,激发情感
1、齐读题目,并找出文中称赞阳光的一句话。
生: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1)指读;
(2)齐读。
师:阳光与金子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金色,宝贵)
2、师:上文中去找一找阳光比金子更宝贵体现在哪儿?(以课文最后一句话为切入点,提出感悟全文的问题,更利于对课文的理解。)
师:我们首先来看第一段。
(1)指生读。
(2)阳光照向哪里?(板书:田野,高山,小河)
(3)齐读。
学习第二段:
(1)自读。想:阳光给田野,高山,小河都带来哪些好处?
(2)生1:禾苗更绿了,师板:禾苗绿
生2:山上小树更高了,师板:小树高
生3:河面像长长的锦缎了,师板:河面锦缎
师:这时的小河什么样?(金色,一闪一闪,像缎子),(引导学生看图体会)。
(3)生选择三句之一来读,读出喜爱之情
(通过自读,指读等形式,使学生在读中体会文章的内涵。)
学习第三段:
(1)指读。
(2)师:阳光给小女孩带来哪些好处?
生:带来温暖,送来光明
(3)指读。
(4)齐读。
学习第四段:
齐读这一段,师:阳光属于万物,万物离不开太阳。
3、说说阳光的长处和给人类带来的利益。
灼烁与温暖杀菌,植物生长,动物生存……
4、用一句话归纳综合。
齐读末了一段(板:更名贵)
第四关键回归团体,内化语言
1、读全篇(男女生接读)。
2、背诵全篇(写语言)。
3、演出全文(本身想象行动)。
(使学生再回到团体,通过背诵、演出,积聚语言,内化语言。)
语文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父爱深深》选自人教版语文A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七册第六单元。
本单元教材主要围绕“诚信、真爱”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文章,其中《比金钱更重要》一文,让学生感受到了诚信的魅力,而《父爱深深》一文则用朴实的言语,抒写了人间真爱,字里行间流露出父爱的深沉和含蓄以及儿子对父亲深深的怀念。此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探讨了什么是真正的人间真爱,既能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又能使学生从中学习到写作的技巧。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和新课标准要求以及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我拟定“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验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文字;创设情景,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与写中升华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感悟父爱的深沉,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父爱。
3、教学重点、难点:课文命题为父爱深深,因此引导学生体会做音箱的不容易和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是达到感受深深父爱的重点。而理解作者的心情由“窘”变为“自豪、幸福”则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用新课标理念指导教学的全过程,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将情境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用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对真情的感悟;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感情朗读、读中悟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真正把握父爱的真谛;同时,积极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以让学生掌握到学习的技巧。
三、说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掌握了预习的方法,所以,课前让学生预习文章是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必要铺垫。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对于父亲的深情和关爱,教师只要把握生活本色,稍加点拔,学生便会感受深刻。
(以上均制作成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出示课件:教学程序: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即:“入情——动情——移情——抒情”。
(出示课件):
(一)、情景导入,在视听情景和对比读题中——“入情”。
本色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开启学生真情实感的“闸门”。为了让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形成强烈的欲望和关注心理,我是通过“创设视听情景”和“对比读题感悟”导入新课的。(课件出示教学片断)首先播放《父亲》这首歌曲,让学生初步感知父亲的爱心,然后通过课题的两次板书和学生的两次对比读题,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父爱的深沉。(课件出示教学片断)这样就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出示课件):
(二)、感受文意,在初读课文和合作探究中——“动情”。
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事物的认识相连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在导入新课后,我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选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读后的信息反馈,全体学生都明白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即:文章讲述的是“我”和“爸爸”一起做音箱的故事。接着引导学生自己质疑,过渡到第一、二自然段的学习。学习这两段主要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和小组合作探究(课件出示教学片断二),解决“爸爸为什么要和我一起做音箱”以及“我们是如何做的”两个重点问题。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质疑、合作探究以及找重点语段和关键词等方法,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做的.这只音箱来之不易,为文章里这位父亲的举动而动情,而且开启了学生学习的“窍门”,培养了他们的朗读、理解、质疑和合作学习等能力。
(出示课件):
(三)、创设情境,在精读课文和交流感悟中——“移情”。
移情,是学生在感受人物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的体现。教师应牢牢把握学生的兴奋点,顺势推进教学过程。在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从细读进入精读,把学生的情感移入到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深刻体会到父亲的爱是“深深”的。主要教学策略有:
1、提出目标,孕育铺垫。在学生自读之前,首先用多媒体出示精读第三、四自然段的要求:划出“我”心情变化的句子,并思考我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为学生自主探究引路。
2、创设情景,交流感悟。一是创设表演情景。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由“窘”变为“自豪”与“幸福”的这一引入深层关键处的心情变化过程,在教学时,我从“窘”字入手,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窘”从何而来。为了达到目的,我让多名学生上台表演朗读出示课件:朗读表演的场景。这句话:“是的,我爸爸和我一起做的”。在同学的表演和老师的点拔下,学生深深的体会到了作者的“难为情”。二是创设生活情境。在上个环节的基础上,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另一个学生的“羡慕”与“妒忌”,我引导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生活中与父母一起欢度美好时光的事例,交流感悟自己父母的真爱,出示课件:联系生活实际的场景。学生说的真,感的深。同时在说的过程中了解了作者由“窘”变为“自豪”和“幸福”的原因。
3、理解填空,体会情感。为了体会文中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真爱之情,我用多媒体出示:我会地说:“是的,我爸爸和我一起做的!”让学生填空,很多学生分别用到了“自豪、骄傲、大声、幸福”等词,并带着这种神情去读,出示课件:学生理解填空的场景。与先前的“窘”形成鲜明的对比,体会到“我”有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爸爸!这种前后对比朗读感悟法,为理解课文、激发情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舒缓气氛,配乐朗读。当学生学习兴趣进入高涨之后,需要舒缓下来,让学生慢慢回味,细细感受。在学习第五、六段时,我采用配乐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舒缓的氛围中感受到父爱的深沉,并解答:父亲为什么和“我”一起做音箱,然后我又一次让学生饱含深情的吟咏课题“父爱深深”,学生读起来感情真挚、意味深远,再次升华了他们的情感。
(出示课件):(四)、回归生活,在描写父爱和拓展延伸中——“抒情”。
文中有情,人更有情。在这个环节里,我为学生设计了一张“真情卡”,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畅想父爱:(课件出示:真情卡)首先我再一次为学生播放歌曲《父亲》,在音乐的感悟中让学生把自己爸爸关心“我”的话语,关心“我”的事儿,记在这张卡片上。之后,将学生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和交流。这样,学生在想一想、写一写、展一展、说一说的活动中感受到了来自爸爸最深最真的爱,并迸发出感恩于父爱的真情。之后,我采用拓展延伸的方法让学生自主设计感恩父爱的卡片作为礼物献给自己的父亲,让学生在对父亲的感激中结束课文的学习。
五、说板书设计:
1、板书
父爱深深
爸爸我
真情
2、该板书设计抓住了课文描写事件的脉络,加以概括、归纳,有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教与学的思路,“真情”则是体现了教学的重点,是课文教学的缩影和教学目的的体现。
六、说教学反思:
反思本课教学,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是比较成功的:一是激情引趣,注重开启学生真情实感的“闸门”,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生命本色;二是开源导流,引导学生开启已有知识仓库的“大门”,体现了本色课堂教学的生活本色;三是传知悟法,引导学生开启学习的“窍门”,体现了本色教育的生态本色;四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不断产生思维与智慧的撞击,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进一步得到了提升。人无完人,课无完课,本课教学仍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诚望各位专家、同仁给予指正。
语文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画风》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新选入的阅读课文,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例。
(一)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体会三个小朋友能画风的高兴心情。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动口、动手的能力。
4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设重点为: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说教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予、主动获取。因为这篇阅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所以这节课,我基本选用“全放”的教学方法。以一个教练的身份给学生加油,并作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动手画、动口说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在画中培养创新能力,说中训练语言,读中积累语言,感悟情境,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三、说学法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画—说—读—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说课堂
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
(一)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从谈话的方式引入新课,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使学生乐学、易学。画画是学生最爱做的事儿,开始让学生谈自己会画什么,这个简单的问题既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又促使学生敢于说话,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进而谈谈风吹在身上的感觉,问题稍有加深,但感觉不一样,答案就各不相同,学生依旧兴趣盎然。风这一自然现象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初步的印象。
(二)画风,激活思维,体现创新在学生头脑中建立“风”这个初步的概念之后,让学生动手在纸上画风(即画出有风时各种景物的变化)并配上美妙的音乐。其目的有五:一是检查学生课前观察风的情况;二是通过画风理解课文内容;三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五是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绘画氛围。
语文说课稿14
一、教材:
《口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最后一课(20课),是讲读课。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主要通过描写口技表演者摹拟深夜一家四口梦中醒来、继又入睡和火起、救火的情景所发出的精彩声响,以及宾客沉浸其中、如痴如醉甚至以假为真的反应,生动地再现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艺,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积累一些重点虚实词的用法。包括文中一些特殊用法的词,一词多义,表示时间的词,数词的应用。
2、学习本文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并能在自己的作文中应用。
3、体会我国民间口技艺人非凡的智慧和表演才能,感受古人用简约语言营造的广阔想象空间。
三、教学难重点
本文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四、教学设想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学习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因此教法与学法就遵循这一原则为指导。
1、 教学方法:以兴趣激发学生,听、说、赏、写结合。发现法:深挖文本,筛选有效信息。合作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合作探究,在合作中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2、 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多媒体(课前准备并放映《洛桑学艺》的光碟)。
学法指导 课前预习法,扫清字、词障碍。学会整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合作交流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多媒体播放相声《洛桑学艺》(为学生创设一个实际接触口技艺术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兴趣。) 口技艺术是我国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口技这种民间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口技》。
(二)、请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和落实字词 精读全文、分组发现: 第一组:发现文中用法特别的词 第二组:发现文中古今异义的词 第三组:发现文中一词多义的词 第四组:发现文中表示时间的词
做的快的同学,轮到你自己尝试独立地进行发现了!你该积累一个怎样的词语板快呢?(这个步骤是为了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准备的,让他们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三、)听、说、赏、写
1、听诵读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段精彩的《口技》诵读表演,请大家用心观看,用心品味,用心发现 (播放视频)。 其次,让我们向名家学习,用心将课文朗读一遍。
(1)、文中有一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内容,请发现,找出来。
(2)、文中有一个字可以领 起全篇,请发现,找出来。
2、说场景 、赏语言 名家的精彩的诵读表演,把我们带回到了口技表演的神奇境界之中。下面,让我们带 着对口技表演的美好印象,走进课文场景,进一步体会口技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能,品 味作者林嗣环是如何表现口技之善的。(找出相关语句,展开合作探究学习。)
(1)、说说口技艺人的表演,先后摹拟出哪些?每个场景的表演内容是什么?观众反应如何? 场景: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场百象 表演内容 梦中惊醒:犬吠、欠伸、呓语、大啼、妇呜、絮絮、夫叱 渐入梦乡:齁声、妇拍儿渐止、鼠作作索索、倾盆器声、咳嗽声 火场百象:大呼、齐哭、百千大呼、齐哭、犬吠、力拉崩倒、火爆声、风声、求救声、抢夺声、泼水声------无所不有 观众的反应 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用“口技表演之善,从------几句话可以看出,它善在------”的句式,说说你们的探究结果。
(3)、再读课文,归纳作者的描写为什么这么成功?
文章表现口技艺人表演之善主要表现在: 对声音的正面描摹 观众反应的侧面烘托 对简单道具的反复描写 其实,大家刚才的交流都围绕着一个“善”字展开。我们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口技表演者的“善”,才有作者林嗣环笔下精彩描写的“善”,正是因为作者林嗣环笔下精彩描写的“善”才有了我们欣赏品味的广阔空间。课文《口技》给我们做出了绘声绘色描写场景的精彩范例,它在写法上,无论是善于抓住文眼作正面描写侧面烘托,还是首尾呼应,或者是凝练生动的语言应用等方面都给我们作出了示范。学习本文就是要学习它的这些写作技巧。
3.学写作(学以致用) 下面请大家借鉴并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写作训练。出示漫画《口技鸟啼表演》,要求学生根据漫画内容,加以合理想象,看图说话演绎成文。 提示:
(一)、要抓住画面内容,图一表现口技鸟啼表演者站在麦克风前以口腔配合手的动作,摹拟鸟啼,神情如痴如醉;图二则表现几只鸟儿环绕在口技鸟啼表演者的上空,鸟儿纷至沓来,显然是表演者的逼真摹拟引来的,由此可见口技表演者的精湛演技。
(二)、要紧扣漫画内容,展开合理而生动的想象,演绎成文。
六、板书设计 对声音的正面描摹
善 观众反应的侧面烘托
对简单道具的反复描写
语文说课稿15
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草原》这一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上好这堂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把握教材联系,深入领悟教材 《草原》是一篇写景状物、抒情言志的范文,在本组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求:一是读懂课文,从中受到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
二是品读课文,谈出自己的见解。三是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找出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并理解句子中把什么比做什么。四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我设计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会字词,理解句子并体会思想感情;了解草原的辽阔壮美,受到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尝试谈出自己阅读时的理解和感受,这是教学的重点。 二、强调以人为本,灵活选择教法 以学生为主体,灵活选择教法,大胆放手,尝试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适当引导运用以下教法:
(一)导读法。①导预读,激发学习兴趣;②导感知,理解清文章条理;③导理解,尝试自读自悟;④导运用,注重知识迁移。一句话,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施教之功主要体现在"导读"二字上。
(二)演示法。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听诵。这样既缩短了学生的生活距离,又为认识草原的辽阔、秀美了借鉴,具体生动的图像把学生带到美的意境中,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了语言文字。
(三)谈话法。在教学中的分段学习、理解内容等过程,我多处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自读讨论,再以自由谈话的方式汇报自己的收获。这样,学生所理解掌握的内容能得到及时反馈,使学生在谈话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这样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识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三、强调自读自悟,大胆更新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会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主要是感知语言,因而在预习中注重让学生反复诵读,领会文意,提出问题,同时,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二)思维方法的指导:教学中,我通过分析、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的内在联系,诱导学生学会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如"走了许久,远远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一句,我引导学生从标点符号入手,注意句中为什么用"!"。体会作者见到河时,那分惊喜,这样的逐层设疑理解,能掀起学生层层思考的涟漪。
(三)读书方法指导:我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是: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物特点;品读精彩语段,说出自己见解;大声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析表现手法,用以指导写作。
四、强调大胆尝试,优化教学程序 本课时教学,我注重让学生大胆尝试,自读、自语、自动地发展。
(一)尝试预读,激起阅读兴趣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草原美景的图片,上课时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再放录像,让学生边看边想象,最后依据"预习"中提出的要求,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尝试着在旁边注上自己的体会。
(二)尝试感知,理清文章条理 1、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理清条理: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
(三)尝试感悟,谈出自己见解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质疑研讨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学生大胆尝试,问题让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自己讨论,方法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则点拨关键处, 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主动读书、自觉感悟、主动发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讨论,你认为哪句话最美?美在哪?
2、仔细品读课文,尝试大胆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3、尝试有感情朗读,体会草原的辽阔壮美及作者喜爱之情。 这时,让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适当点拨一些重点词句。如: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都像很无边的地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用比喻的,把羊群比作大花,具体恰当地描绘出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
(四)尝试运用,注重积累、迁移。
1、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仔细读一读,说一说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观察一处景物,写一段话,用上打比方的表现手法。 本堂课,我重点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没有繁琐的一问一答,没有教师琐碎的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自读、自悟,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真正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