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说课稿

时间:2024-07-3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生命生命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命生命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命生命说课稿15篇

生命生命说课稿1

尊敬的位领导: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生命生命》。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在整个第五组“珍爱生命”专题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同时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他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这就是学习这篇课文所要悟出的生命的含义,结合这个学习主题和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板书设计。

  一、首先,我说说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地感悟和理解人生。

  3、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其次是教学的重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人生。

  2、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善待生命。

  二、有了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教学过程了,教学过程我主要分为了四步:

  第一步:课题的`导入:

  首先我引用了杏林子的一句名言作为开场白,很快地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自然而然的引入了课文的学习。

  然后从课文题目入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今天学的这篇课文题目与以往学过的课文题目相比:有什么特点?

  最后让学生在初步朗读课文题目的基础上过渡到课文内容的学习。

  第二步:课文内容的学习,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诵读法。个人读、齐读、指名读、默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拉近与作者的距离。并能帮助学生有效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2、情境教学法。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仅凭想象难以有深刻的感受,因此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创设了,比如:假如你就是这只被作者握在手里的飞蛾,你会怎么做?如果你也是这颗香瓜子,你也会这么做吗?等多种情境,帮助学生理解。

  3、启发诱导法。四年级学生年龄小,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有困难,因此教师必须在适当时候进行点拨,使他们学到仅凭自读自悟不可达到的高度。

  4、自读自悟法。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在“问、读、思、议、品”的过程中理解感悟。

  5、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

生命生命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生命”这一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列举了三种生命现象,抒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表达了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

  依据《新课标》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感知水平,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震撼、欲望、”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生命的话题有点厚重,学生通过读文,虽然也能读出自己的体会,但是,游离于文本,脱离体验的体会只能是口号似的。因此,教学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点拨法这样两种教学方法,尽可能的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将它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与生命之中,达到光凭学生自悟无法企及的高度。

  说学法:那么学生如何学才能与老师的教和谐共进,相得益彰呢?根据《课标》要求:“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我采用:

  1、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请跟我一起走进教学过程,我主要从这四个流程来说说我的教学实施过程:

  1、在谈话中引入引发生命的思索

  2、在品读中感悟触摸生命的脉搏

  3、在思考中提炼聆听生命的拔节

  4、在生活中追问走进生命的林子

  (一)在谈话中引入引发生命的思索

  上课伊始,我板书“生命”二字,引出问题:生命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后我出示杏林子的照片,介绍杏林子是我国台湾的作家,在杏林子的眼里,生命到底是什么呢?并把课题补充完整,让学生找到题目的特别之处,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练读课题。这样设计,不在于学生能理解多少,而在于让学生对课题的内涵初步有所感悟,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索,同时放松情绪。

  (二)在品读中感悟触摸生命的脉搏

  品读是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最佳方式。品读能使学生读出意境,读出情味,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和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品读,去达到“以读悟情,以读悟语”。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我这节课中第二道流程的设计宗旨。学生初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三个事例后,我采用了不同的品读方式来感悟这三种生命现象。

  (1)联想品读感悟“生命的存在与重要”

  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我用课件出示这段话“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段文字后,我引导学生抓住“挣扎”、“鼓动”、“跃动”这几个词,通过动作表演,让学生感悟到了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我加强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紧接着,我出示一张飞蛾鼓动翅膀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飞蛾挣扎着,极力鼓动着翅膀,它会对自己说什么?它又可能会对杏林子说什么呢?这一话题的设计,帮助学生理解了文本,丰富了文本,此时,学生通过互动交流,感受到了一只小小的飞蛾对自己生命的珍视,感受到“只要生命存在,它就是重要的,值得珍视的。”

  (2)词语品读感悟“生命的不屈与向上”

  李海林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因此,运用多种方法去触摸词语的的温度,点染词语的亮度,发掘词语的深度,可以让学生在深切的感悟中去发现、去体验。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用课件出示句子2: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我让学生反复的读,然后问孩子们:“在这段话中,哪个词语最能扣动你的心弦,最能引起你的共鸣?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读出来吗?孩子们有的抓住“冲破”,有的`说是“不屈向上”,还有的说是“坚硬”,虽然他们抓住的词语不同,他们的朗读的情感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心里充满了对一粒小小香瓜子的敬畏。从词语的品读中,从他们诗一般的激情表达中,可以看出他们已体会到了种子那顽强的生命力,感悟到了“生命的不屈与向上”。

  (3)激情品读感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文章的结尾很理性,或者说是二十多年前流行的一些口号用语,比如“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等等。这些语言即使倒背如流,在学生心中也只是蜻蜓点水,那浅浅的涟漪更是这转瞬即逝。怎么突破这个难点呢?教学中我放弃了对最后一段的抓重点词语进行感悟的教学方法,而是把杏林子的生平引进课堂,结合“我一定要好好使用生命”这句话来体会。学生们听到生命的痛楚和不屈时,惊讶了;看到那残疾的双手,那与身等高的著作时,沉默了!沉默中他们把震撼写在了脸上。他们想不到这充满生命活力的文章竟然出自这样一位女性之手。想不到在剧痛折磨下的生命依然呐喊着要“好好活”!再一次拿起书诵读自然的时候,我看到很多孩子的动作变得轻轻的,我听到了刚才还有力的诵读突然间轻柔而又凝重了许多。这一环节的设计,让让学生深入地走进文本,悉心地体验文本,学生进一步地感悟到了严肃对待生命的杏林子精彩人生的意义。

  (三)在思考中提炼聆听生命的拔节

  在品读感悟后我问道:是啊,生命到底是什么呢?这个一开始我们回答不了的问题,现在能回答出来了么?在短暂的沉思后,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了,充满诗情的语言从孩子们的口中流淌出来。(课件出示)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飞蛾极力挣扎的身影。生命是飞蛾极力鼓动的翅膀;生命是墙角砖缝中昂然挺立的小瓜苗;生命是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的的决心,生命是心脏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生命是杏林子留给我们的一本本沉甸甸的著作生命是杏林子向命运不屈的抗争……

  写完诗后,在配乐声中和学生一起诵读。我这样设计既是对文本内涵的深情阐发,又是对的学生情感基调的激情呼唤,更是学生对生命感言的自主抒发。接着,我又回到了课题:不同的人对生命有不同的感悟,我相信大家对生命的感悟也是不一样的,请你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化作标点,加在课题上。有的学生按课文内容加上问号和句号,有的按作者的感悟都加上感叹号……虽然最终没有标准答案,但孩子们在思索中又一次整体地领悟了文本,孩子对文本的思索,已经超越了文本,超越了课堂。

  (四)在生活中追问走进生命的林子

  一切的学习只有最终融入到学生的生活才是有效的,因此,在最后,我设计了一个读写结合的作业:以生命是什么为题写一首诗,也可以写一段生命的感言,还可以像作者一样写一件小事,让大家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这一环节,轻轻推开生活的大门,点化着孩子们身边眼前的生命,引导他们步入神奇的生命林子。

  五、说板书设计

  19生命生命

  杏林子

  飞蛾求生——珍爱生命

  瓜苗破土——生命力是强大的

  静听心跳——严肃对待生命

  我的板书设计主要突出课文的重点内容,可以使复杂内容简单化、明确化,把感性东西理性化,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归纳、感悟的能力。

  六、结束语

  总之,语文教学应以学生的生命活力为基础,提倡人的生命与自身、自然、社会、他人的整体和谐,要通过良好的教育方式,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启迪学生的精神世界,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让我们一起去诗情追寻生命的林子吧。我的说课就到这儿,恳请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生命生命说课稿3

  【说教材】: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五组的第三篇课文。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他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它是一篇哲理性较强的散文,它通过三个小故事从不同的方面来谈对生命的认识,展示了生命的意义,并且教育我们: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说学生】

  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难度。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热爱生命,教学时要体现整合的教学思想,联系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利用前面的课文已经引发了学生对人生、对生命的一些思考和感悟,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这样可以减少本篇课文教学的难度。教学本课前,还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发,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说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产生真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认识。《生命生命》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思想深邃。这类课文极容易上成道德课,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备课时,我首先把目标定位到“人文合一”的层面,不但凸现教材中处处流露的生命教育因子,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而且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进行品读,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体会,从而让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融合,浑然一体,进而让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教学目标:

  【说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说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热爱。

  【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

  【说教学过程】

  一、整合单元内容,导入生命主题本课题比较特别,是两个“生命”词重复,这课题已经紧扣本单元主题“热爱生命”,所以我先通过复习17、18两课内容导入,既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又能顺利板出课题第一个“生命”。然后通过介绍杏林子引出课题第一段,又顺利板出课题第二个“生命”。分层次地板题,帮助学生层层深入思考课题。这时请学生读题,这里的读题目,不在于学生能理解多少,而在于让学生对课题的内涵初步有所感悟之余也和作者产生同一疑问,带着问题学下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书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是第一课时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落实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的一个重要训练内容,需要老师使用有效的方法指导和训练。在学生初读课文后,以这两个问题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前半部分叙述了这三个事例后引发了杏林子怎样的.感悟?”这时指导学生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既解决了课文“写什么”的问题,又理清了课文叙述脉络,即课文“怎样写”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在理解内容的同时领悟表达方法,能更好的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

  三、在说话训练中走近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引领学生品读飞蛾挣扎求生的事例时,当学生从“只要、就、稍”等词体会到飞蛾生命的脆弱,从“挣扎、极力鼓动、跃动”体会到飞蛾珍惜生命后,我设计了语言训练:飞蛾挣扎着,极力鼓动着翅膀,它会对自己说什么呢?学生说: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逃出去;我不能就这样死去,我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挽救自己的生命;我只要有一点逃出去的希望,我也要争取;加油!努力!一定要从这里逃出去,重获自由,不能放弃自己的生命……这一话题的设计既是一种想象说话的训练,又是对飞蛾不言放弃、顽强抗争精神的言说。学生看似在替飞蛾说话,实质在表达自己的心声,于是,文与人、蛾与己就此相遇交融,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一致。

  四、在说话训练中升华生命感悟,在学完飞蛾求生、香瓜子茁壮成长两个事例后,我问生命是什么呢?这个一开始我们回答不了的问题,现在能回答了吗?

  [出示幻灯片] 生命

  生命

  生命……

  学生写到:生命是小草顽强的生命力:生命是在田野里跳动的青蛙;生命是校园里开得火红的木棉花;生命是蚂蚁寻找食物的身影;生命是我们在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在孩子获得“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强烈体验就结课会停留在单纯的文本层面上,而设计了这个练习后等于轻轻推开生活的大门,把孩子从文本引入生活,因为一切的学习只有最终融入到学生的生活才是有效的。接着老师说:“把我们刚才所说的连起来,就是生命的诗篇、生命的赞歌啊”教师如诗般的语言,神奇的点化着孩子们身边眼前的生命,孩子们似乎一下子就步入了一个神奇的生命林子。

生命生命说课稿4

  一、分析教材、引发思考:

  1.教材内容:

  生命多么神奇、生命多么美好!

  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这三个小故事中,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2.教材的特点和作用:

  课文写作者从亲身经历的三件小事中,引发对生命的感悟。文章的内涵与本组“感受生命的美好”的主题非常吻合。课文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很好地体现“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训练重点。

  思考:反复读这篇课文,我总是沉醉其中,总会被那意蕴深远的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所打动,每读一次,心灵就受到一次震撼!为什么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这般深刻?那是因为:作者杏林子12岁时染上类风湿性关节炎,致使全身瘫痪,命运的坎坷使她对生命的感悟更加深刻。

  而这有点沉甸甸的生命话题,四年级的孩子能感受到吗?他们能从中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从而珍爱生命吗?

  如何实现文章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向学生的转移,实现三情融合,怎样进行有效的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作者的对话,从而感悟生命的.价值?

  首先,教学目标要明确,也就是通过本课的学习,将要达成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3.明确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震撼、欲望、糟蹋、骚扰、茁壮、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确定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我的教学思路越来越清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情境教学法: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情境教学法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以激发爱,以情打动人。本文语言简练,情味浓厚,运用情境教学法,切合文本的特点。

  点拨法:点拨法的精髓,就是“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生命的话题有点厚重,学生通过读文,虽然也能读出自己的体会,但是,游离于文本,脱离体验的体会只能是口号似的。所以,教学本课,必须通过教师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点拨促悟,才能达到光凭学生自悟无法企及的高度。

  三、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1.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四、理念指导,精心设计:

  (一)抓住语文本色,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是母语教学的课程。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教学本课力求达到在赏析语言中感悟生命内涵,在感悟生命中习得语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二)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重视体验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体验感悟,正成为阅读教学新的增长点。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流程统览

  1.创设情境,感知生命。(导其入境,感知生命的神奇和美好)

  2.整体把握,梳理脉络。(符合学生先整体感知的阅读心理)

  3.导读赏析,品味语言。(领悟生命的坚持,体会生命的顽强,感悟生命的价值)

  4.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5.阅读推荐,课外延伸。

  五、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感知生命:

  1.出示课题,引出问题:生命是什么?

  2.动画课件,创设情境:(师配音)嫩芽从土里钻出来,绿叶舒展,生命的诞生是多么神奇!五彩缤纷的花儿欣然怒放,生命多么美好!花丛中蜜蜂嗡嗡,辛勤采蜜,生命的价值在于劳动,在于奉献。

  (通过直观的画面,引导学生入其境,辅之以教师诗意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让学生对生命的神奇,生命的美好发出由衷的赞叹)

  然后,轻轻的音乐响起,介绍杏林子的坎坷命运。(一扬一抑,紧扣“生命”主题)

  就是这样一位全身瘫痪的人,她是怎样感受生命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整体把握,梳理脉络:

  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然后,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三个事例,并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课文脉络,体现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思路)

  (三)导读赏析,品味语言: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画下来,体会体会,在书上做上批注。

  交流读书的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首先交流“飞蛾求生”的小故事中,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在学生交流完自己的体会之后,教师适时引导: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飞蛾那强烈的求生欲望的?(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找出关键词语——极力鼓动双翅)再通过动作表演,比较体验:鼓动双翅和极力鼓动双翅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感悟到:“极力”这个词,生动地刻画了飞蛾求生的强烈渴望。

  当然,教师并不满足于此,而是进一步通过换位体验,引导学生思考:

  飞蛾外表那么丑陋,又是那么渺小,它何必苦苦挣扎呢?如果你是那只飞蛾,你会怎么想?

  杏林子看着手中的极力挣扎的飞蛾,她又会怎么想?

  从以上两处巧妙的点拨,不难看出,老师正在引导着学生从文悟情到体察作者杏林子的情,实现了文本的情,作者的情向学生的移情。

  再如:研读“作者静听心跳”的事例中,出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畅谈体会之后:教师的引导同样体现在扣紧关键词语,引导加深体会。

  (1)扣紧“糟蹋”“好好使用”,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是白白糟蹋?怎样是好好使用?

  (2)教师进一步点拨:

  杏林子全身瘫痪,她如何珍惜生命,对自己负责的呢?

  随即出示杏林

  为您服务

  为您服务 子生前笔耕不辍,出版的系列作品,进一步验证:怎样是好好使用生命。

  (3)入情入境朗读,读出对生命的感悟。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此时的回归整体,不是简单的内容上的重复,而是以讨论、感悟“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为切入点,进一步丰富生命的内涵,感受生命的真正价值。

  1.杏林子全身瘫痪,行动不便,你觉得杏林子的生命美丽吗?你认为她的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顽强的毅力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执着,因为坚持而美丽……)那么飞蛾呢?香瓜子呢?

  2.教师再引导:让学生联系身边的普通人,认识的名人、伟人,来说说生命还因为什么而美丽。

  在学生对生命的内涵有了自己个性化的感悟之后,教师深情小结:生命的美丽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珍视生命,活出意义和价值。

  3.朗读名言、诗歌,升华情感:

  引进的名言和诗歌,都与课文的内容直接相关,都是为了促使学生深化对生命的领悟,活而不滥,活而有序,基于教材,又适度地超越了教材。

  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让我们继续走进一个个珍视生命的灵魂深处,去了解他们的生命历程,感受他们动人的生命故事。

  (五)阅读推荐、课外延伸:

  读一本好书,感受一段人生——推荐阅读杏林子的著作及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六、板书设计

  结束语:

  让我们抖开腾飞的双翼, 拥抱美好生活,充实人生意义!

  为您服务

生命生命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的蕴含的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味生命的顽强和美好,珍爱生命。

  2、教学难点

  从三个事例中引出多角度的思考。

  四、教师教学方法

  1、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朗读时,除了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还应对学生进行正确处理句内停顿,正确处理轻重音等朗读技巧层面的指导。这是因为,有效的朗读可以拉近与作者的距离,并且能使学生的语感在实践中得到培养,为感悟文本打下必要的基础。

  2、组织课堂讨论,在讨论交流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的讨论抓住以下两点:

  (1)三个事例分别蕴含着怎样的内涵。由此引出了作者的哪些思考?

  (2)这三个事例,能否引发你对生命的其它思考?

  (3)你认为哪些词语、句子或段落写得最准确生动而又精彩?说出你的理由。设计这些讨论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读懂课文理清文章由“所见”到“所想”“所悟”的思路。同时培养学生品味、欣赏文章精彩内容的能力。

  五、学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的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只有学会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质疑中创新。

  六、教学时间

  第2课时

  七、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触摸生命的脉搏

  深读感受命的含义

  理解生命

  倾听心跳

  瓜苗生长

  飞蛾求生

  思考中提炼聆听生命的拔节

  八、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触摸生命.

  1、歌手韩红的一首《天亮了》引入,学生静听。

  2、老师真情讲述歌曲背后一个关于生命的真实,感人的故事,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宝贵。

  3、导入新课。

  师:“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课本中的这组单元讲述的也是生命,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阅读一篇有关生命的文章——《生命生命》。

  4、齐读课题。

  [“生命”这一沉重话题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显得有些遥远,不能切身体会到其厚重和意义,用歌曲导入,感性体会,铺就沉重的情感基调,让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既是一种“预热”,也是一首教学“前奏曲”。其原则是“预热”要与即将进行的课堂教学,与即将学习的文本无缝找轨,完美“合拍”。]

  二、品析课文,体会生命顽强。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

  边读边想:课文关于“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

  2、指名分段朗读,师生评议。

  3、交流讨论:作者从哪些事例中引出对生命的思考?(用小标题归纳)

  (飞蛾求生、瓜子抗争、倾听心跳)

  (二)精读课文第2—4自然段。

  师:请你再次认真默读这三个故事,用心去发现、去体会,看看哪个句子打动了你?或者让你大吃一惊,或者让你肃然起敬?

  1、自由读课文。

  2、交流反馈,随机点拨。

  句子1: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⑴说说什么打动了你?或者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

  ⑵为什么我会“忍不住”?我心里会怎么想?

  ⑶指导朗读,抓住“极力”、“鼓动”(与“张开”有什么不同?)、“挣扎”、“跃动”等词语以及三个“!”号重点体会,融入感情,读出“震撼”,进行评价。

  ⑷此时,你觉得这只不起眼的、脆弱的、甚至是丑陋的飞蛾怎么样?

  ⑸齐读课题。

  师:与许多强大的生灵相比,飞蛾是渺小的,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的求生欲望却是震撼人心的,弱小的生命都不轻言放弃,这就是——(生读课题)生命 生命

  [让学生反复品读,引导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最先的感知、最深的感受表达出来,互相启发借鉴,共同享受并体验阅读中成功的快感。

  抓住“点睛”词语,转换角色,深切体会,震撼心灵: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极其珍视自己的生命。小小的昆虫也竟然如此,更何况是人呢?]

  句子2: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⑴这粒香瓜子的生长环境会是怎样的?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⑵读写训练(出示生长在砖缝中的香瓜子图片):

  A、如果我就是这株小瓜苗,会想: ___

  b、如果这是一杨树苗,未来的日子它会( )。

  评价交流

  ⑶指导朗读。

  ⑷再读课题。

  师:即使只是一粒香瓜子,即使没有阳光,即使没有泥土,即使只能活几天,它也要让这几天焕发光彩。这就是——(生读课题)生命 生命

  [让学生充分地读书,默读——分析言中之意、感悟言中之理,朗读——表达言中之情、抒发个人胸臆,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读出瓜苗顽强的生命力,读出作者积极的生命观。

  读写结合,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这种并联式的块状设计,为课堂的精彩生成提供了可能,留足了空间。]

  师:如果说逆境中的“飞蛾求生、瓜苗破土” 让作者看到了强大的生命力,那么“静听心跳”则是作者亲身感受到的生命律动。请大家齐读第四自然段。(一读)

  三、交流讨论,理解生命真谛。

  师:在这篇文章的背后也有一个生命力如同飞蛾,香瓜苗一样顽强的作者——杏林子,及其她对生命感悟的一段话(出示):“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到来;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能蜕变成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所以,我们要好好地使用他,而不应该白白地糟蹋它。”——(生接着读课文)

  虽然生命短暂

  但是

  我们却可以

  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1、奥运赛场上,刘翔跑完110米栏后的心跳意味着( )。

  2、一位病人恢复了心跳,那意味着( )。

  师;心跳对于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都有相同的.意义,那是你生命尚存的记号,

  我们每个人有相同的心跳却没有相同的人生。

  学生介绍查找到的杏林子资料。

  师:请同学介绍杏林子的资料。(课前派送的有关杏林子生平的小纸条)

  (杏林子是一位一生有五分之四时间都在与病痛作斗争的人。

  杏林子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却出版了四十多个剧本、散文集等等。

  杏林子一生积极开朗,淡薄名利,富有爱心,她还组织成立了一个“残疾人基金会”,鼓励和帮助了一大批的残障人士远离黑暗,走向光明。……)

  师:同学们,当我们读到这些信息时,你的心中,是否会涌起一丝感动呢?再来读4自然段,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他的内心(二读)。

  你觉得杏林子是个怎样的人?你敬佩她吗?为什么?

  师:杏林子正是用她的整个生命历程告诉我们:生命的最大意义就是生命的永生,所以你对生命怎样看?

  [这一对话环节的设计,两次读文,一是为了让学生深入地走进文本,贴近作者,二是让学生更进一步地结合资料感悟杏林子精彩人生的意义,感悟其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课外拓展,书写生命感言。

  1、名人的生命格言

  2、介绍部分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师:像杏林子这样,通过自己善意而伟大的举动,延续着自己不死的生命,创造出无限价值的人还有很多。

  课件出示(文字和图片):

  邰丽华,2岁开始就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但是她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笑对人生,并且用残缺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美丽。

  魏青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在“麦莎”肆虐青岛的当天,河南小伙魏青刚3次跳入海中救下一名女青年。救完人后,魏青刚只是给当地边防派出所留下了“我是河南打工的,名叫魏青刚”这么一句话,就走了。

  丛飞,进行了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总共资助了贫困山区178名贫困儿童,累计捐助款300万元,自己却欠债10几万元。

  在患胃癌期间,病床上的他仍念念不忘着那些失学的儿童。

  [由书本到书外,结合身边熟悉的人物体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观”。]

  师:他们,以及许许多多我们知道或者不知道的人们,书写着不死的生命,所以我们应该牢记——(生接着读课文)

  虽然生命短暂

  但是

  我们却可以

  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2、畅谈:怎样使自己的生命也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3、抒写生命感言——请拿起笔在课前老师发给你的书签上写下你此刻对生命的认识。

  生命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精彩。

  [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这样设计既是对文本内涵的深情阐发,又是对学生情感基调的激情呼唤,充满着鲜活的人文精神,营造了浓郁的人文环境,激起了学生无限的想象。]

  (五)教师总结

  文章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愿每一位同学都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人生更有意义。

  (六)延伸拓展

  以“人生的启迪”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七)板书设计

  15.生命 生命

  飞蛾求生的欲望——活下去 价值无限

  瓜苗生长的不屈——要坚强 光彩有力

  倾听心跳的震撼——负责任

生命生命说课稿6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命生命》。

  本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作者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她十二岁患类风湿性关节炎,但是她以惊人的毅力笔耕不辍,先后出版多部文集。她还创办伊甸残障基金,为残障朋友服务。杏林子的一生,充满着艰辛与苦难,也伴随着她顽强乐观,积极进取的生命态度。本文通过列举“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倾听心跳”三种生命现象,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本文,让学生自己通过品析词句来理解文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含义,从而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基于本文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骚扰、动弹、震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句子,背诵课文。

  3、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明白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道理,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讲,生命教育是一个深刻而厚重的话题,因此,我把它确定为本次教学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本文的特点,我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以读代讲。三分文章七分读,通过学生充分地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2、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兴趣,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3、指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来学习本篇文章。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进行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的设计:

  一、激趣导入

  通过《生命生命》这个题目,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挥,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

  2、同桌互读,互相欣赏评价。

  3、合作交流。小组成员轮流读,想一想作者列举了那几个生命现象。先小组内汇报交流,然后全体学生进行交流,对课文有初步认识。

  三、研读课文,深刻感悟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要尊重学生阅读时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自己读三个事例,通过品词析句,感情朗读,交流讨论,引发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和独特的理解。让学生体会生命的顽强、作者用词的准确,激发学生从内心感悟生命的情感。

  熟读课文后让学生默读,批注。重点关注自己理解得比较深刻的句段和含义深刻的语句,以及自己读不太懂的地方。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写出了生命的顽强之美、勇气之美、不屈之美、向上之美、短暂之美、可爱可怜之美……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下面以三个句子的学习加以说明。

  句子1: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教师点拨:比较体验“鼓动双翅”和“极力鼓动双翅”;“跃动”和“煽动、鼓动”有什么不同?体会“只要……就……”,“一伸手、稍一用力”……表达的感情色彩。最后学生朗读,读出生命顽强之美。其他学生点评、再读,并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句子2: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教师点拨:联系香瓜子生长的环境,体会作者一连使用两个“竟”字的作用。相机介绍作者的人生经历,让学生更深刻领悟课文传达的思想情意。理解文意之后进行情感朗读,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朗读,多次评议,完成学生与文本的反复对话。

  句子3: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联系生活说说怎样是“好好使用”生命?出示名人名言予以辅助。如“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教师在学生汇报学习体会时,可相机点拨:飞蛾扑火,是因为它强烈地热爱灯下那一点点璀璨的光辉,——这是多么可敬的勇气之美!砖缝中的香瓜苗虽然只活了几天,可是它向我们展示的是“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的豁达境界。因此,要珍爱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创造生命的价值。

  四、感悟朗读,总结升华

  学生在理解中,由于受阅历的局限,可能只是停留在问题的表层。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可以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来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

  杏林子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她为人类作出了那么多有意义的事情,她的朋友在她死后写了这样一首诗:

  有一日/当我离去/且让我化做泥中芬芳/等候明春/作为第一朵出土的雏菊…………

  至此,对于杏林子,对于这篇课文,对于生命的价值,学生都会有一个全新的思考和认识。

  最后,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激情朗读,读出对生命的珍爱。

  引导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体会作者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对生命的感悟,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2、课外延伸(1)出示杏林子的经典格言供学生欣赏: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是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只其貌不扬的毛虫,将蜕变成五彩斑斓的彩蝶。每一人的生命都可以歌咏出生命奇迹的奥秘。”(2)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敬畏生命》《我很重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人与海》《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六、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飞蛾求生

  瓜苗生长珍爱生命

  倾听心跳

  通过这个简洁的板书,既能够比较清晰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帮助学生一目了然地感受文章的主旨,有助于他们整体理解课文。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生命生命说课稿7

  一、说教材

  《生命生命》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设问开头,通过写飞蛾拼命求生、香瓜子奋力生长和疹听自己心脏律动三件事的描写,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和善待生命,感悟出珍爱生命就要珍爱时间的人生道理。文章篇幅短,但句意深。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几条: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本篇课文,让学生珍爱生命就要善待生命和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理解三个事例所隐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二、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好奇好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我采用启发引导法进行教学。语文教学,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语感。因此,我还将采用以读代讲法进行教学,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朗读比赛,做到人人参与,照顾后进生,避免了朗读时优生的专利局面。

  三、说学法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用自己的血汗换来的东西才会珍惜。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也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在这堂课中我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式学法。

  教师出示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后再合作交流、讨论,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示交流。堂应不仅开放而有活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领略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程序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结构非常清楚简略,整篇课文作者采用设问的写法,提问、例举三个事例、悟出道理。这篇课文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还是一篇写作的好范文。为了使本课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质疑导入,激起探究兴趣

  导语“同学们,《生命生命》这一课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他能然诉我们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二)出示问题自主探究

  1、学生读文、找含相关的重点句子,自主解答问题。

  2、小组长组织成员交流讨论,发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集体智慧,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团结协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全班展示交流

  小组集体展示,交流对问题的答案和见解,生以“我认为”的语气汇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然后以“谁还有不同的看法”、“谁来补充”,有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平等的交流平台,和谐积极的交流气氛。教师完全充当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说一说这一段给我们介绍了什么?

  (1)文中那些句子能令人感觉到一股生命的力量?(感情朗读)

  (2)作者为什么回放了飞蛾?(及我为什么会震撼?)

  (3)你在捉蜻蜓活捉其他昆虫时,他们是怎样反抗的,这种反抗就是什么?

  2、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思考练习:

  (1)找出文中写香瓜子生命力强的句子。(感情朗读)

  (2)一粒香瓜子令作者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3)写草生命力强的诗,谁背一背?

  冲破()

  香瓜子没有(),没有()多么顽强的()!

  不屈(),茁壮()

  3、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出示思考练习:

  (1)从听诊自己心跳的律动你知道了什么?

  (2)利用生命有哪两种方式?

  糟蹋就是()

  我可以好好的使用(),也可以糟蹋()。利用了就是();糟蹋了就是()。

  利用生命,我们就应该(),不应该()。

  (四)归纳总结拓展

  作者从这三件事认识到了什么?

  举例说“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的意思。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体现无限的价值?

  五、说板书设计。

  飞蛾挣扎求生}

  瓜子不去生长}生命可贵,珍惜生命。

  诊听心脏律动}

生命生命说课稿8

  一、说教材: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是第五组以“生命”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这是本课向我们诠释的生命的全部内涵。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力的顽强。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所蕴含的道理。

  2、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四、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本文前,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可以在课前先询问学生搜集情况,如果学生没有搜集到,可以先告诉学生一些这方面的名言。如:1、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2、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3、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五、说教、学方法:

  1、教法:

  采用整体感知、研读赏析、体验反思的教学环节,层层深入,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与感染。

  2、学法:

  通过品读课文、交流、讨论,感悟生命力的顽强,理解生命的真谛。通过畅谈对生命价值的理解,抒写对生命的感言,提升对生命的认识。

  六、说教学设计理念: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目的是要彻底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从而使教师转入幕后,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

  七、说教学过程:

  一、采用故事引入,铺垫情感基调。

  1、将本课的作者——杏林子的生平事迹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一个一生有五分之四时间都在与病魔作斗争的人会有这样的生命奇迹的出现?

  总结学生的发言后,自然的引入本课。(这样的引入,是为了与即将学习的文本进行无缝接轨,在学习文本之前,先调动起学生的情感。)

  2、引入。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作者通过三件事,向我们阐述了生命的顽强、生命的宝贵。还记得是哪三件事吗?(学生回答后,板书三个事例:飞蛾求生 瓜苗破土 静听心跳)

  二、品读课文、感悟生命的顽强。

  ㈠、学生自由读课文,再次感知。

  ㈡、交流、讨论、思考三个事例中所蕴含的'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讨论、思考感兴趣的事例。可以谈自己喜欢的原因,也可以谈自己的感悟。(课前可先让学生自由结合成6个学习兴趣小组。)

  2、以“飞蛾求生、瓜苗破土、静听心跳”三个事例的顺序,让小组推出代表,说说从事例中体会到的内容。组内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小组成员也可以提问。(总结学生对三个事例的发言后,

  板书:珍爱生命 生命力是强大的 严肃对待生命)

  三、情感升华。

  教师在总结学生的发言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

  (总结学生发言后,板书:珍惜生命 善待生命 创造价值)

  四、课外拓展,抒写生命感言。

  1、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2、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写下来,可以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选做题)

  八、说板书:

  生命生命

  飞蛾求生——珍爱生命珍惜生命

  瓜苗破土——生命力是强大的善待生命

  静听心跳——严肃对待生命创造价值

生命生命说课稿9

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生命生命》,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理念、教学流程、教学方法、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这篇文章是本册以“热爱生命”主题的第五单元中的第三篇文章。在紧接着本单元前两篇课文引导学生们通过感人的故事从思想和行动上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并学会关心别人的生命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开始关注和认识自己的生命究竟是什么?

  “生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的。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本文的作者杏林子自身的境遇就是对生命进行顽强抗争的极好例子,而她对生命的强烈呼唤,在《生命,生命》一文中体现得如此强烈,只有真正感同身受了,读者的心灵才会与作者的感悟碰撞出共鸣的火花来。但是让活泼单纯,生活无忧的四年级学生通过三件看来平常的小事去解读“生命”,无疑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多方面深入地了解杏林子对理解课文的内涵有很大的帮助。

  二、学生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即将进入青少年时期,渐渐地会开始思索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怎样塑造自己的问题,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对生命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和空泛的生命道理这一层面。因此,有关生命的话题学生是渴望了解的,进行生命的思考是学生心灵成长的需要。具体到对《生命生命》一文的阅读来看,对四、五自然段中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以及文中三个生命个体所展现的生命精神内涵,学生在体会时会因对作者的不了解以及对生命话题的认识较粗浅而产生学习困难。

  三、教学理念

  “生命语文”教育,即让语文进入生命,内化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格内涵,为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美丽与宝贵,探索生命的方向与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与品位,使生命变得更加美好、更有力量、更有意义而对人进行的语文教育。“生命语文”,是为生命而为、用生命而为的语文教育。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善待生命。

  四、教学流程:

  听——引发生命的思考。寻——触摸生命的脉搏。

  悟——聆听生命的音节。读——走进生命的林子。

  五、教法学法:

  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以“读”代讲,利用多种媒体,创设情境,利用网络优势拓展学生的能力,力求达到“在读中思索、在情境中升华、在网络中成长”的效果,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下面我就针对采用的教法、学法说说我在教学中是怎样做的。

  1、情境教学法: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最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因此,在教学伊始,我用学生熟悉而又久违了的婴儿啼哭声引发学生对声明的思考。(闪动“听——引发生命的思考、出示婴儿图片、放啼哭声)。这一声啼哭,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引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这篇文章通过三件小事去解读“生命”(闪动“寻”,出示三件小事),在学习第三件小事“静听心跳”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我有感情地配乐朗读了这个自然段,然后让学生把手放在心口上,感受自己的心跳,并郑重地告诉同桌,庄严而自豪地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这句话是作者看到飞蛾求生、砖缝冒苗后,静听自己的心跳,从心底里发出的呼唤!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呼唤中真切感受到生命的真实,生命的重要。结尾指导同学们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配乐朗读,更起到了渲染作用,照应了开头的婴儿啼哭声,唤起了学生对声明的敬畏、赞美和珍惜。(录像片断)

  2、以“读”代讲。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陪奥运能够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读”,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作为一篇哲理性较强的文章,读是比不可少的。初读,感知文章的三个事例;寻读,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悟读,结合句子谈理解、谈感受;背读,积累好词佳句作储备。而且我还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放读的片断)整节课,书声朗朗,读味十足。

  3、 网络学习和互动。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培养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为了更好地突出这一课标理念,课前,我就让同学们自发地组成合作探究小组,搜集有关作家杏林子的生平简介、代表作品,在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课堂上我又一次地出示了杏林子的照片及简介,从视觉上引起学生的震撼“作家真了不起”。课后很多学生自发地创作了关于感悟生命的小诗,表达了他们对生命的认识。这是同学们将自己创作的小诗发到了我的博客上。

  六、板书设计:

  19、生命生命

  飞蛾求生敬重

  砖缝冒苗赞美

  静听心跳珍爱

  简洁明了的板书,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对生命有据感悟。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生命生命说课稿10

  一、分析教材: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组“感受生命的美好”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随着课文的学习,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本文的作者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课文开头就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呢?”接下来作者不从正面回答,而是列举了三个事例:飞蛾求生、砖缝中生长的瓜苗、倾听心跳。通过这三个事例展示了生命的意义:

  虽然生命短暂,但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通过文章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生命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这篇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书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下期的学生已初步具备独立的识字和一定的阅读能力,能与同学一道对文本进行质疑、合作和探究,能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但是本文主题深刻,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文章内容特点、学生情况和课程标准提出的总目标,我从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掌握“动弹、欲望、不屈、茁壮、听诊器、震撼、糟蹋、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四、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置有效的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本文语言简练,情味浓厚,运用情境教学法,切合文本的特点。生命的话题有点厚重,学生通过读文,虽然也能读出自己的体会,但大多只能停留在字面上,所以,教学本课,必须通过教师相机引导,适时点拨,点拨促悟,才能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含义。

  五、说学法:

  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给孩子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在读、思、议、品的过程中理解感悟。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六、说教学过程:

  附《生命生命》的教案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动弹、欲望、不屈、茁壮、听诊器、震撼、糟蹋、有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下来,积累好词佳句。

  3、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生命的格言以及热爱生命的故事。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语。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课

  1、复习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初读,我们了解到,课文共写了三个事例,谁来说说课文选了哪三个事例?

  二、交流学习事例1

  1、师:谁先来读第一个小故事?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认为哪一幕最令你震撼?请你划出来。

  2、师:你为什么感到震撼?

  3、出示句子一: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生命生命说课稿11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

  《生命生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本单元是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后的第一个单元,内容以人生为主题,都是抒写的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这篇优秀的散文。作者以女性的细腻和和敏感观察寻常的生命现象引出对人生的思考,感悟生命的可贵。唤起学生对生命的关爱。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叶圣陶说“教材是个例子”。《生命生命》这个例子既承担落实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培养,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本单元的成败,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影响深远,特别是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掌握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根据本单元的安排,结合新课标“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本课安排了以下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文中三个事例所蕴含的内涵。

  (2)学会品味精美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

  (3)从不同的侧面思考问题,获得不同的感悟。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和讨论,形成一种活泼有序的课堂学习氛围。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增进学生阅读本文的体验和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为了体现新课标“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要战胜苦难,同时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的理念,本课安排的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学习并尝试作者关注自然,思考人生,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增进学生对生命的体验和生命价值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味生命的顽强和美好,珍爱生命。

  2、教学难点

  从三个事例中引出多角度的思考。

  四、教师教学方法

  1、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朗读时,除了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还应对学生进行正确处理句内停顿,正确处理轻重音等朗读技巧层面的指导。这是因为,有效的朗读可以拉近与作者的距离,并且能使学生的语感在实践中得到培养,为感悟文本打下必要的基础。

  2、组织课堂讨论,在讨论交流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的讨论抓住以下两点:

  (1)三个事例分别蕴含着怎样的内涵。由此纪出了作者的哪些思考?

  (2)这三个事例,能否引发你对生命的其它思考?

  (3)你认为哪些词语、句子或段落写得最准确生动而又精彩?说出你的理由。设计这些讨论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读懂课文理清文章由“所见”到“所想”“所悟”的思路。同时培养学生品味、欣赏文章精彩内容的能力。

  五、学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的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只有学会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质疑中创新。

  六、教学时间

  1课时

  七、教学设计思路描述

  本文的教学思路可设计为:情景体验———循情明理———拓展证理

  情景体验:从事例入手,重点是给学生创造一种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生命存在以及生命的状态。

  循情明理:由事例引向作者有关生命的感悟和思考,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拓展证理:由课文走向生活,从生活中寻求追寻生命价值的事例,以进一步强化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八、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用生动的语言介绍杏林子,让学生很快地进入作者的生活境地。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由学生谈谈如何读好这篇课文,然后点同学试读再让学生评价,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的,为感悟文本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说说文中写了怎样的三

  件事情,你从这些事例中体验中体验到了什么?

  A、那是一只怎样的小飞蛾?“我”为什么把它放了?

  B、小香瓜苗的生存条件是怎样的?“我”从小香瓜苗那感受到了什么?作者对寻粒小小的`种子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C:为什么听自己的心跳却令自己“震撼”?

  2、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引发出对生命的哪些思考呢?

  3、齐读倒数了3自然段。

  4、你能否就这些思考再从生活中举出一两个事例呢?

  (四个小组讨论)然后点同学说。

  过渡:大家都从生活中举出了事例。那我们进行第二次合作交流吧。

  5、就这三个事例,能否引发你对生命的其它思考?(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然后把合作的成果在班上共同交流。

  6、教师小结:通过这四个环节的学习,我们不仅探讨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由此得到了更多的有关人生的感悟。

  (四)精读赏析

  过渡:这篇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们,是因为它的思想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来仔细研读文章,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并说明理由。

  (五)教师总结

  (六)延伸拓展

  以“人生的启迪”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七)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寻常事例引发生命的思考:

  飞蛾求生:生之欲望对生命负责,让它更有意义

  瓜子求争:顽强的生命力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

  静听心跳:生命意识珍惜生命,为它奋斗

生命生命说课稿12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生命生命》。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生命生命》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九课,本篇课文是作家杏林子所写的,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件事,传递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作者的生命体验和感悟。这三个事件,反映了作者三种感慨:飞蛾求生体现了求生的欲望;砖缝中顽强生长的瓜苗,体现了生命的顽强;静听心跳,说明生命应该被认真对待。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倡导自主、合作、开放的学习方式。四年级的学生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在阅读方面,能够对文章的三件事有比较好的概括。且对于问题的看法能有自己的观点,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本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和蕴含着的深刻道理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我将此作为我教学的难点,在教学环节中努力突破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并且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味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问答法、朗诵法、讨论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选择本文作者杏林子的一句话来导入:“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以蜕变成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然后介绍杏林子的经历: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而行动不便,饱受煎熬,但是仍成为一位优秀的女作家。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首先,让同学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前后桌讨论、借助工具书解决。

  其次,让同学思考概括本文一共讲了哪几件事?即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来分别概括: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首先是“飞蛾求生”:让同学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飞蛾的,引导学生找到“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接下来提问从哪些词语能看出飞蛾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明确句子中“挣扎,极力鼓动,生命的力量,跃动,强烈,鲜明”几个词。接下来我采用换词语的方式让同学来体会:作者说“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这里老师想把“跃动”这个词换成“跳动”,行不行?明确这里换成跳动不好。

  因为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表达心情急切,更能体现飞蛾求生的欲望。那么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这样一直有着强烈求生欲望的飞蛾,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如果你是作者,此时此刻,面对这样一个比你弱小的多的生命在你手中挣扎,你会想到什么呢?找到原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并体会一下。这个问题具有开放性,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教师适时给予引导。

  其次是“瓜苗生长”:先让学生读这一部分,想想看香瓜子是怎样不屈地生长的?找到文中的几个词语“冲破,不屈向上,茁壮生长”。进而体会作者的心情,找出文中相关的词语:作者是惊讶的,从“竟然”这个词就可以看出来。在这个故事中,同样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在面对这样一截只生存了几天的顽强的瓜苗时,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

  最后是“静听心跳”:先让学生读一读这一部分,找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并让同学联系一下生活,想想生活中哪些行为是在糟蹋自己的生命?在这里,我将给学生拓展作者的一些背景资料:杏林子曾经因为难以忍受病痛选择自杀,但是被医生救活了。启发同学想一想应该怎样做呢?明确本文的情感主题: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如文章中所说:“一切全由我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这也正是作家杏林子自己所做的:杏林子真的做到了自己所说的“好好使用”,她一生之中,写下了四十多部作品,使她成为了世界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此外,她还将自己一生的稿费捐献出来,成了残障基金会,帮助了数以万计的残疾人。

  (四)延伸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结作业环节设计为:

  学生再次集体朗诵本文,联系生活和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名人的事例说说自己学习后的感悟;

  最后,我的作业设计为:搜集一些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生命生命说课稿13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就是人教版语文第八册第19课《生命生命》。

  一、分析教材,分析学生

  本文是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是一篇对生命的颂歌。文章内涵较深,而我教学的对象年龄比较小,理解能力与生活经验都还不够,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引导,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为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概意思。第二课时精读课文,主要目标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4、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怎样才能使生命有意义。其中目标2和目标3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的准备:制作课件,其中包括杏林子照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学生的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女作家杏林子的生平,以及作品。

  四、教学理念

  本文是新入选的课文,我以前没有教过本文。我在备课时读了本文,被作者热爱生命,敬重生命,严肃对待生命的态度所感动。我想,教学本文除了完成语文的工具性教学而外,还要重点强调它的人文性。我教学本文的教学理念主要是“实践性阅读的理念”。语文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阅读实践中究竟要发展学生的哪些能力呢?

  首先,从显性方面看,有培养朗读、略读、精读、诵读等能力。

  第二,从隐性方面看,阅读能力的核心,是发展儿童的感受、理解、欣赏以及评价的能力。《生命生命》正是一篇感悟性极强的文章,它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因此,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以及评价的能力,正是本文教与学的灵魂。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语文的形象感性的,入情入景的手段最容易帮助理解课文)、点拨法(四年级学生年龄小,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有困难,因此教师必须在适当时候进行点拔,使他们学到仅凭自读自悟不可达到的高度)、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方式(在对话中表达、启发,效果好)。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

  六、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概述

  1、创设情境,感知生命。(情感导入)

  2、整体把握,梳理脉络。(整体把握)

  3、导读赏析,品味语言。(精读赏析)

  4、回归整体,升华情感。(回归整体)

  5、阅读推荐,课外延伸。(课外拓展)

  (二)、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感知生命:

  1、出示课题,引出问题:生命是什么?

  2、动画课件,创设情境:(师配音)嫩芽从土里钻出来,绿叶舒展,生命的.诞生是多么神奇!五彩缤纷的花儿欣然怒放,生命多么美好!(通过直观的画面,引导学生入其境,辅之以教师诗意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让学生对生命的神奇,生命的美好发出由衷的赞叹)然后,轻轻的音乐响起,介绍杏林子的坎坷命运。通过一扬一抑,紧扣“生命”主题。就是这样一位全身瘫痪的人,她是怎样感受生命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整体把握,梳理脉络:

  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然后,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三个事例,并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课文脉络,体现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思路)

  (三)导读赏析,品味语言: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画下来,体会体会,在书上做上批注。交流读书的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首先交流“飞蛾求生”的小故事中,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在学生交流完自己的体会之后,教师适时引导: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飞蛾那强烈的求生欲望的?(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找出关键词语——极力鼓动双翅)再通过动作表演,比较体验:鼓动双翅和极力鼓动双翅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感悟到:“极力”这个词,生动地刻画了飞蛾求生的强烈渴望。

  当然,教师并不满足于此,而是进一步通过换位体验,引导学生思考:

  飞蛾外表那么丑陋,又是那么渺小,它何必苦苦挣扎呢?如果你是那只飞蛾,你会怎么想?杏林子看着手中的极力挣扎的飞蛾,她又会怎么想?

  以上两处点拨,我引导着学生从文悟情,实现把作者情,文本情向学生的情感迁移。

  再如:研读“作者静听心跳”的事例中,出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畅谈体会之后:教师的引导同样体现在扣紧关键词语,引导加深体会。

  (1)扣紧“糟蹋”“好好使用”,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教师进一步点拨:现实中你看到什么人在糟蹋生命?什么人的生命活得有价值?学生这时能够说出,如有的人整天打麻将,看起来好像很轻松快活,其实他们在糟蹋生命,生命毫无价值。更多的人如司机,护士,警察等,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为他人作出贡献,他们是“好好地使用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活得光彩有力。

  (3)另外,还通过入情入境朗读,读出对生命的感悟。体会出感情,才能读得有感情。读得有感情,能帮助我们对文本的理解。有感情朗读确实是阅读教学中的致胜法宝啊。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此时的回归整体,不是简单的内容上的重复,而是以讨论、感悟“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为切入点,进一步丰富生命的内涵,感受生命的真正价值。

  1、杏林子全身瘫痪,行动不便,你觉得杏林子的生命美丽吗?你认为她的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顽强的毅力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执着,因为坚持而美丽……)

  那么飞蛾呢?香瓜子呢?

  2、教师再引导:让学生联系身边的普通人,了解的名人、伟人,来说说生命还因为什么而美丽。

  在学生对生命的内涵有了自己个性化的感悟之后,教师深情小结:生命的美丽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珍视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活得有光彩,创造无限的意义。

  3、让学生畅谈学习本文后的感悟与收获,升华情感:

  学生经过与教师和文本的对话,以及教师的点拔之后,都有了自己或深或浅的对生命的感悟。通过交流,升华了情感。

  (五)阅读推荐、课外延伸:

  读一本好书,感受一段人生——推荐阅读杏林子的著作及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七、板书设计

  飞蛾求生,求生欲望

  香瓜子生,长生命顽强

  静听心跳,对自己负责

  八、作业设计

  1、搜集二、三条歌颂生命的名言。

  2、写出学完《生命生命》后的感悟。

  这两条作业,是对课程的复习巩固与升华,布置适度而有价值。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你的聆听,欢迎您的指正。谢谢!

生命生命说课稿14

  尊敬的评委、专家、老师们,大家好!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实施这六个方面对《生命 生命》这一课的教学作介绍。

  一、教材分析:

  《生命 生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第五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的主题是“感受生命的美好”。这篇课文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表达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是生命的话题,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点沉甸甸的,他们年龄较小,生活阅历尚浅,要深刻地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比较难的。因而这节课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也就会有更多的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是这样设计《生命 生命》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的: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理解三个事例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意。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领悟“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

  五、教学策略

  为了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1.以图片、动画以及声音的方式创设恰当的学习情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文字、句子以及板书的课件显示,节约课堂时间,更简洁方便。

  3.课外阅读资料,作者简介的有益补充丰富了课堂学习的广度,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下面是具体的教学实施。

  六、教学实施

  1.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课刚开始,我就通过图片和视频给同学们展现了生命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状况。在优美的旋律的伴奏下,一幅幅生机的动、植物的图画,以及鲜花盛开的`片段,唤醒孩子们对身边充满生命力的美好事物的记忆和喜爱之情。接下来出示的是植物干枯、动物受伤、人类遭受战火的图片。两组对比强烈的图片,从视觉上冲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直观地理解生命不单单只有美好的一面,加深了体会。这一情景的创设为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飞蛾求生、香瓜子破土、心跳声并没有深刻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再次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以图片、动画以及声音再现了课文所描述的情景,让学生仿佛亲眼看见、亲耳听见,加深了体验,由此为理解课文创设很好的学习的情景。

  2.字词切入,朗读赏析。

  课件直观而清晰地把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标识出来,为了加深对生字的掌握,我把本课生字与其形近字对比出现,以不同颜色标识,非常清晰。

  3.巧设板书,理解课文。飞蛾挣扎时鼓动双翅的动态,香瓜子冲破外壳的情景,心跳声给人的震撼,课文中的这些关键词语需要通过朗读来加深理解,这时适时地使用电脑板书,列出文章脉络,投出需要重点理解的语句,节约了板书的时间,清楚明了。

  4.走近作者,加深感悟。

  由于作者杏林子异于常人的痛苦经历,使她的文章中包含深深的个人思考,无论是飞蛾、香瓜子或心跳,在旁人看来平凡的事物,在作者看来却是具有着独特的含义。它们是顽强的生命力,它们和杏林子一样正处于挫折和险境当中,但这些小小的生灵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不懈奋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因此,适时向学生介绍杏林子是理解课文的关键。课件里出现的微笑着的、乐观亲切的杏林子却忍受着不同寻常的艰难的人生挫折。图文并茂的强烈对比使学生印象深刻。最后,Flash课件出示了杏林子残缺的双手,以及以滚动的方式出现杏林子一生的大量著作更让学生感到震撼,学生们为杏林子而感动着,是啊,只有如此坚强乐观的杏林子才能写出如此感人的生命故事。

  5.浏览网页,拓展阅读。

  教学结束前,我提供了一个内容丰富的网页,让学生浏览、阅读相关的拓展资料,是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和延伸。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使语文教学有声有色,充满情趣。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生命生命说课稿15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命生命》(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是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本组教材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编排的。这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搜集、了解更多热爱生命的故事。

  《生命生命》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散文,作者通过三个事例引发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进而提出要珍爱生命,使生命光彩有力。课文行文清晰,结构严谨。不仅人文性极强,在语言表达上,也有独特的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对中年级学生的要求,联系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出示课件)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震撼”“欲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理解词语和感知文本的能力。为此,我充分借助文本,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法,如设置情境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并指导学生运用抓关键字理解词语、想象画面理解词语,加以拓展想象、情境体会,从而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说学法:学生如何学才能与老师的教和谐共进,相得益彰呢?新课标(20xx版)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据此要求,我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了如下指导:

  1、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积累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四、说教学过程

  我准备从以下四个流程来展开我的教学实施过程。

  1、谈话导入检查预习

  2、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3、品味语言细读赏析

  4、结合生平升华情感

  (一)谈话导入检查预习

  上课伊始,我板书课题:(板书课题)并语言叙述:同学们,生命是宝贵的,也是美好的。在作者杏林子眼里,生命又是什么呢?简洁的导语能让学生尽快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课标20xx版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四年级学生,字词教学仍然不能放松。为了扫清阅读障碍,也引导学生积累词语,我进行了生字词的预习情况检查,并指导书写“截”这个字。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内容需要老师使用有效的方法指导和训练。在学生初读课文后,以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文章叙述了事例后引发了杏林子怎样的感悟?”这时指导学生通过板书概括课文内容,既理清了课文脉络,又抓住了主要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我这样进行板书:

  15生命生命

  飞蛾求生

  瓜苗生长

  静听心跳

  (三)细读赏析品味语言

  品读前,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画出来体会体会,并写出自己的感受。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尊重了学生个人的朗读体验,又为下一步的品读搭好了梯架。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品读,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第二道流程的设计宗旨,在学习每一个事例的时候,我先让学生默读——分析言中之意、感悟言中之理,然后采用各种形式朗读——表达言中之情、抒发个人胸臆。我采用了不同的品读方式来感悟这三种生命现象。

  (1)联想品读感受飞蛾求生的欲望

  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我用课件出示这段话: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在学生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朗读这段文字之后,我引导学生抓住“挣扎,鼓动,跃动”这几个词,通过动作表演,让学生感悟到了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使学生明确作者是通过写小飞蛾的动作来表现它强烈的求生欲望的。紧接着,我出示一张飞蛾鼓动双翅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飞蛾在杏林子的手中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它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对杏林子说些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这样回答:尊敬的女士,请您放了我吧!我再也不打扰您了!也可能会义正词严地说:我们昆虫虽然个小,但是和你们人类一样拥有珍贵的生命。你们不应该以强欺弱!最后,老师总结:求饶也好,示威也罢,小飞蛾挣扎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求生!接着老师引读这段话。并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这一话题的设计,既帮助学生理解了文本、丰富了文本,又是想象说话能力、朗读能力的训练。这一教学环节,填补文本的空白,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既让学生充分感悟,又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提高了语文能力。

  (2)词语品读体会种子向上的力量

  李海林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在总结第二段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第三段话,自主探究,然后汇报交流。之后,感悟重点句子: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呀!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然后问:“在这段话中,哪个词语最能打动你的心弦?”孩子们可能会抓住“没有阳光、没有泥土、冲破、不屈向上、坚硬”等词语。在朗读指导中让学生通过这些词语体会小瓜苗恶劣的生存条件和不屈的生长态度。虽然他们的朗读情感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心里充满了对一粒小小的香瓜子的敬畏。讲到这里,水到渠成,我把作家夏衍的文章《种子的力》带给同学们欣赏。老师适时总结:这就是种子的力量,这就是顽强的生命力!动植物如此,人亦如此。自然而然地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

  (3)、情境品读感悟生命存在的重要

  文章第四段话和结尾是紧紧相连的,有了前面的铺垫,我采用了由扶到放,以读代讲的方法。首先铺设情境,让学生伸出手腕,触摸自己的脉搏,感受生命的存在,指导朗读“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然后我设计问题:杏林子是怎样对待这单单属于自己的生命呢?自然而然地引出最后一段话。(出示课件)

  (四)领悟主旨,升华情感

  文章的结尾很理性,如“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但学生不易和个人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怎么突破这个难点呢?我把杏林子的生平引入课堂。孩子们想不到这饱蘸生命的汁液写出的美妙乐章,会是杏林子在轮椅上写下的!有了和作者的对话,有了心灵的震动,当孩子们再一次诵读这段话,肯定会变得凝重许多。学生深情朗读感悟后,我把杏林子对生命感悟的这段话以诗歌的形式呈现,在配乐中朗诵,就别有一番深意。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已经把这段话烂熟于心,也完成了背诵课文,积累语言的任务。

  接着我设计了一个联系生活,超越文本的教学环节:在你的生活和阅读积累中,有像杏林子一样执着追求,珍爱生命的人或者自然现象吗?在学生畅所欲言后,我补充材料: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创造奇迹的霍金,奋力拼搏的残疾运动员,这一环节的设计即拓展了文本,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生命情感有了酝酿,语言训练有了扶手,最后我问道:“是呀,生命到底是什么呢?这个一开始会回答不了的问题,现在能回答出来了吗?”老师以文本为依托,适当进行铺垫,以打开学生的思路。就这样,引导着孩子轻轻推开生活的大门,孩子们定会以我口言我心,畅所欲言。然后引导孩子把这稍纵即逝的灵感以诗歌的形式写下来。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紧接着,老师回归整体,再把拓展部分和文本巧妙结合,把生活中和杏林子一样具有的这种生活态度凝练为一个词:热爱——对生活的热爱!这样设计,既让文本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和思想,使他们感受到虽然我们小学生没有经历过杏林子一样的磨难,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热爱生命,比如珍惜时间,播撒爱心等,又对本课进行了了总结和升华。最后,以学生齐读热爱生命的名言结束整节课。

  五、说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飞蛾求生

  瓜苗生长热爱

  静听心跳

  板书是教学的精华与浓缩。本节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板书,既展现了文本内涵,又简洁凝练,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归纳和感悟的能力。

  老师们,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