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说课稿

时间:2022-08-0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比尾巴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尾巴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比尾巴说课稿

比尾巴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习课文,理解词句和每段的意思,了

  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其叙述方法。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处和特点。

  4.教具准备

  小壁虎剪图、课文录音、课文幻灯片4框、C

  A

  I课件、鱼模型。

  5.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3课时完成,第1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习课文1、2自然段,第2课时讲读三至七自然段并指导朗读,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第3课时,识记生字的形,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以“突出一个特色,‘遵循四个原则,落实两个结合”为指导思想设计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一个特色”培养学生自读会读。遵循哪四个原则呢?1.“三为主”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2.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3.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4.课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应用上延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目标上落实两个结合,即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握科普童话教学特点,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课的教法主要用导学法即“讲——扶——放”、直观法、朗读式教学法。学法是自读、读中思考、读中讨论、举—反三,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1.导语:上课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出示小壁虎剪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对!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还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2.看幻灯,听录音故事,思考: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借到尾巴没有?

  3.自由读课文,按要求自学。

  提出两个要求:(1)画出本课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检查自学效果。

  让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使学生读有目的,能避免单纯地、盲目地读书,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后进行检查,及时反馈,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认真的程度。

  (二)先扶后放,逐层精读。

  1.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理清了文章思路: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怎样借——借到了没有了。下一步就是深究课文。首先引导学生寻求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要求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一挣,难看)小壁虎怎样挣断尾巴逃走的?放C

  A

  I课件,屏幕中显示出:一只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悄悄地爬过去,一口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用力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鲜明、活动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一挣”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小壁虎挣断尾巴后,心情怎样?指导学生用难过的语气读:“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强调?“多难看”。

  2.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原因找到了,接下来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扣住“怎样借”重点分析,由于抓学法来学习,设计出“从扶到放”的教学程序:学习第三自然段以扶为主,学习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学习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为主。采取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1)以扶为主,领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A.学习第1、2句,出示句式: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什么?通过读与说,学生弄明白了: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这时教师扣住“摇”字问:小鱼为什么能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呢?(学生回答是因为小鱼摇着尾巴)教师就因势利导,让学生用手势演示“摇”的动作,教师进一步问: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怎么要写爬呀爬?(说明小壁虎爬的时间长,爬的路程长,这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埋下了伏笔)

  B.学习第3、4句。出示句式: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学生一下子找出了答案: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学生分组读对话。再出示小黑板,如果小壁虎这么说:“你把尾巴借给我。”小鱼这么答:“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把书上的“对话”跟以上“对话”比较一下,找出不同处,画上圈。

  这样运用比较法,抓住重点词句,学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礼貌,称小鱼为“组组”,用“您”而不是用“你”,“行吗”不是命令,而是征询,小鱼也不是蛮不讲理,她也是实在没办法,很为难,并适时指导学生做到与作者身同此境,心同此情,较好地收到教育、教学效果,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

  C.出示句式: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是因为小鱼要用尾巴拨水。“拨水”是什么意思?演示鱼模型,理解“拨水”意思。

  总结学法:(指着板示的句式)我们学习第三自然段,先学习壁虎爬到哪,看见什么;再学习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最后想想: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壁虎。

  这样的总结,既对小学生了解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经过起强化作用,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半扶半放,学习第四自然段。

  A.教师出示句式引读本节,帮助学生理顺序。

  B.指导朗读。

  C.讨论老黄牛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因为老黄牛要用尾巴赶蝇于。

  (3)放手自学第五自然段。

  A.让学生自出读这个自然段,根据板示的句式,找出第一、二句写什么,第三、四句写什么。

  B.讨论:燕子为什么都能把尾巴借给壁虎?因为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

  三、四、五自然段采用以上方法教学,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积极思维的气氛中,做到面向全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另外,借助“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提问: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进行归纳推理。由个别现象,总结出一般结论——动物的尾巴都有用。

  3.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用处。

  既然动物的尾巴都有用,那么壁虎的尾巴也有用。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用呢?课文中没有直接说明,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学生自由读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变化的词语。(难过、高兴)小壁虎为什么难过?因为它向水里的鱼、陆上的黄牛、空中的燕子都没借到尾巴。为什么高兴?因为它又长出一条新尾巴啦!壁虎尾巴一挣就断,断了能长出新的来,这种易断、再生的特点对它有什么用处?重放C

  A

  I课件:一条蛇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如果尾巴挣不断会发生什么后果?(会被蛇吃掉)从而悟到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这部分的教学是一种演绎推理,由一般结论推断、研究出个别现象,至此突破了难点。

  这种由事物的个别现象,总结出事物一般规律,再由一般基本规律去解释事物个别现象,即“个别——一般。——个别”,完成好两次推理,给学生渗透一点认识事物的一般方法,整个阅读过程,就是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可以达到语言文字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同步进行,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同步发展的目的。

  3.总结全文,扩散思维。

  (1)扣住“傻”字问:“同学们,壁虎妈妈叫小壁虎傻孩子,小壁虎到底傻不傻?”“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的气氛热烈极了。有的说:“小壁虎肯定傻嘛,连自己长出一条尾巴也不知道!”有的说:“小壁虎不傻,因为第一,在蛇咬住它尾巴的时候,他知道挣断尾巴去逃命。第二,它在借尾巴的时候多有礼貌,根据不同的动物,用不同的称呼。第三,‘傻孩子’是妈妈对它的呢称。”

  (2)学习了26课,我们知道了鱼的尾巴能拨水,黄牛的尾巴能赶蝇子,燕子尾巴能掌握方向,壁虎的尾巴能保护自己。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什么用?放CA

  I课件,屏幕中显示了猴子、松鼠、啄木鸟、狗四种动物,让学生说说他们尾巴的作用。如果仅仅只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就没有体现语文课的特点,我就让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句式说一段话。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看见猴子在树上摇来晃去,小壁虎说:“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猴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荡秋千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附:板书设计

  为了适应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审美情趣,本课板书既用文字来表述,又配之以图画,使之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比尾巴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

  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习课文,理解词句和每段的意思,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其叙述方法。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

  育。

  教学难点: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处和特点。

  4.教具准备

  小壁虎剪图、课文录音、课文幻灯片4框、CAI课件、鱼模型。

  5.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3课时完成,第1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习课文1、2自然段,第2课时讲读三至七自然段并指导朗读,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第3课时,识记生字的形,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以突出一个特色,遵循四个原则,落实两个结合为指导思想设计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一个特色培养学生自读会读。遵循哪四个原则呢?

  1.三为主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

  2.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

  3.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4.课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

  应用上延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目标上落实两个结合,即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握科普童话教学特点,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课的教法主要用导学法即讲扶放、直观法、朗读式教学法。学法是自读、读中思考、读中讨论、举反三,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1.导语:上课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出示小壁虎剪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对!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还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2.看幻灯,听录音故事,思考: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借到尾巴没有?

  3.自由读课文,按要求自学。

  提出两个要求:

  (1)画出本课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检查自学效果。

  让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使学生读有目的,能避免单纯地、盲目地读书,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后进行检查,及时反馈,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认真的程度。

  (二)先扶后放,逐层精读。

  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理清了文章思路: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怎样借借到了没有了。下一步就是深究课文。首先引导学生寻求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要求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一挣,难看)小壁虎怎样挣断尾巴逃走的?放CAI课件,屏幕中显示出:一只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悄悄地爬过去,一口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用力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鲜明、活动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一挣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小壁虎挣断尾巴后,心情怎样?指导学生用难过的语气读: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强调?多难看。

比尾巴说课稿3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认知目标)

  2、让学生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要善于观察,识破他们的花言巧语,不受蒙骗。(智能目标)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狼和羊的对话。

  2、理解狼的三次花言巧语。

  教学教法:

  激趣法、直观法、创设情境法、分角色朗读法、小组合作法、表演法等。

  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设置悬念。

  二、看看想想,初知内容。

  三、自主研读,合作探究。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道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设置悬念。(分两步)

  1、为了要演好课本剧挑选演员,引题。

  2、怎样才能演好课本剧呢?为了演好你们想知道些什么?(板书:狼和羊的头像)

  我们是让学生在兴趣的情况下设置悬念,充分启动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走进故事的强烈愿望。

  二、看看想想,初知内容。

  播放录像(认真听、仔细看,想一想,你明白了什么?)

  我给学生创设情境,直观生动的画面,让学生了解内容,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三、自主研读,合作探究(分两大步)

  (一)小组学习。

  我设计了依次用读一读、演一演、分角色、背一背等方式,分别学习狼和羊的五次对话。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学习其中的一次对话。这样可以开放教学思路发挥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在合作交流上,同时也给学生提出了探究的命题。

  (二)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学习第一次对话,(读一读)

  我抓住关键词语“怎么爬也爬不上来”“连忙打招呼”作引导,点拨。

  主要让学生不断地在自读自悟、相互切磋,合作交流中来读,读出语气,读懂对话,并且在评议中,学生来当小老师互相纠正、探究,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又可以让他们体会狼的狡猾。

  2、学习第二次对话。(演一演)

  (1)抓住“又老实又可怜”表演出狼是伪装的。

  (2)“看了狼几眼”让学生猜一猜,老山羊看到了什么?

  这一步是根据孩子的特点、对话的特点而设计的目的在于激活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再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语言、动作、神态、自己独有的阅读感受,把狼和羊的语言变成立体生活形象,并且在交流评议中探究,完成对课文的“再创造”。另一点发散学生的思维。

  3、学习第三次对话(分角色,有感情地读)

  抓住关键词语“半闭着眼睛”“答谢”。

  让学生自读自悟,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读出狼讨好的语气。羊要在狼还没有说完的情况下打断了它的话,读出肯定的语气。分角色朗读,体会狼说话的目的、心理、动作、神态,激发学生内在感受。从而入情入境,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4、学习第四次对话(背一背)

  抓住“急了”“赶忙”“使劲”等词语。

  内化积累后,出示课件(摇尾巴)直观生动的画面,使学生体会狼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勉强用摇尾巴的招数来继续欺骗的心态,读这一部分时要与老山羊的话联系起来“你再会摇尾巴也还是凶恶的狼”,这是全文最关键的一句话。这样不仅体会了狼和羊的.神态,还培养了学生的记忆力。

  5、学习第五次对话(演一演)

  (1)抓住“咧开嘴”“龇着牙”表演出狼的“凶相”。

  (2)假如你是这只正在走开的老山羊,你会想些什么?

  小孩子都是有灵性的,天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与表现欲,他们对课文中的狼和羊都有自己的体会。我要给他们表演的机会。这时,设疑老山羊一边走一边在想什么?引导学生沟通课堂内外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另一点,你会想些什么?根据课文引导学生想象到老山羊是聪明的,善于观察思考的。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出示儿歌,总结课文(让学生在儿歌中总结狼是狡猾凶恶的,老山羊是善于观察思考的。)

  (2)设疑狼的下场怎么样?(目的是开拓学生思维,深化主题)

  (3)进行德育教育。(目的是联系生活实际,学为所用)

  板书设计:

  是为了突出对话类型的课文特点。

  附板书

  狼的头像老山羊的头像

  狡猾、凶恶善于观察、分析

比尾巴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比尾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十课。是一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课文抓住各种小动物的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以对话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12个生字和2个偏旁“八、鸟”。学会写“云”,学习新笔画“撇折”。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问句。3、情感目标:了解一些小动物的尾巴的特点,激发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问句。

  三、学情分析:

  在孩子们眼里,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他们天生就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感到新奇和新鲜,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踏入校门,自控能力较差,表达能力还很稚嫩,语言也不丰富。因此,课堂上不能死板的进行教学,要设计灵活多样、新颖的活动,激发起学习欲望。教学中,以游戏“为动物做裁判”活动贯穿整堂课,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增强课堂情趣。

  四、教学理念:

  创设情境,诱发兴趣。课堂一开始就创设情境导入,设计了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动物王国比尾巴大赛情境,把学生置于活动中,这为老师引导学生识字、诵读课文做好了准备,各教学环节都从兴趣入手,或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语境中识字具有层次性,运用多种方式复现生字。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就是认得快,忘得快。因此,识字教学要根据这一特点,对生字的认记采取多种方式,反复认记。在课堂中,要采取多种识字方式,从向生字打招呼,读拼音识字,再到去掉拼音识字,在游戏中识字,认字的识记有层次,有梯度,通过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对生字的认记得到了巩固。

  迁移学习成果,发展、积累学生语言。课中充分利用教材,在完成阅读、识字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通过不同句式表达同一意思的说话练习,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读是最古老的方法,也是培养语感,获得情趣的重要手段。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从中能感受到语言的节奏美、音律美、语言美,获得美好情感的熏陶。

  五、教学流程:

  第一、设计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力量,是开启儿童智慧之门的一把金钥匙。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昨天动物王国的狮子大王给李打了个电话说要邀请小朋友们到动物王国去参加一场有趣的比赛,还让我们去当裁判呢。看,小动物们早做好了准备,连牌子都竖起来了,赶快拼拼吧!课件出示森林动物大会的音乐,出示带拼音的'‘比尾巴’。”鼓励学生为比尾巴动物当裁判,从而导入新课,引出课题,“比尾巴”。强调“巴”读轻声。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增强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和信心。

  第二、认识参赛选手,自主识字在这里,我设计了在课文里面找参赛选手的环节,先读文找选手,再和动物打招呼,去掉动物图片读汉字,然后去掉拼音读字,并且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字的。同时教学新偏旁“八”“鸟”。通过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对生字的认记得到了巩固。

  第三、认识比赛项目,朗读问句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当裁判要了解有哪些比赛项目,在了解比赛项目的时候识记“把、短、扁、最”同时认识“?”采用自由读——师范读——指名读等,指导学生读好问句!

  第四、评比比赛结果首先让学生在课文里面找到各项冠军,然后给动物颁奖。用“我认为......的尾巴......”在评比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长”、“短”、“扁”、“弯”、“好象一把伞”、“最好看”的意思。并通过颁奖,检查了生字的认读能力。出示比赛结果(六个答案和图片一起出示)

  第五、接下来这个环节我设计的是给狮子大王汇报比赛结果,采用师生演读,同桌对读,指名上台演读的方式,让学生达到巩固课文的目的。

  第六、拓展训练为了配合学校《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在这个环节里设计了读其他动物比尾巴的儿歌。

  最后,我又安排了写字的练习。“同学们各个都是出色的裁判员,胜利地完成了任务,现在该乘车回家了,咦?这儿怎么有几个迷路的字宝宝啊?我们送他们回家吧。”同时出示“云、公、车”这三个字。学习新的笔画撇折,观察这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跟随课件书空,“云:横、横、撇折、点。”然后,让学生在纸上描红,再试着写一写。从而体会规范写字带来的乐趣。

  以上是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设计中我使教学内容和学生经验相结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动手、动脑、身心愉悦,实现儿童,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

比尾巴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比尾巴》是汉语新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全文读起来琅琅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比、尾、谁”等12个生字,会写“巴、长”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观察及教师引导学习汉字、朗读课文。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以及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认读12个字,正确书写两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长”字;正音正读。

  教学准备:多媒体

  三、设计理念

  (1)突出识字教学重点,注重在具体语境中识字,注意激发识字兴趣,增强识字的实效性。在教学时,抓住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内容印象深刻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从课文中拿出带生字的词语,去认读,去理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指导和训练。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同桌对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书,读中识字,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四、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提倡在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读代讲,读中识字。所以,本节课教学主要是以阅读识字和直观情境式为主,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理解字义,学会新字。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力量,是开发儿童智能的一把金钥匙。上课伊始,我采用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小朋友,你们喜欢动物吗?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今天要举行一场有趣的比赛,你们知道比什么吗?进而引出本课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新课标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引导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成功的范读能收到直观、生动、形象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正音,明确词义和了解词的感情色彩。因此在读课文之前,我先让学生听范读录音,不但能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也能达到正音正读的目的。

  (三)激发兴趣,快乐识字

  低年级学生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如果让学生用单一的方式学习汉字,让他们一下子掌握12个汉字,学生一定会厌倦。因此我把生字分散在各个语言环境中,学生在读课题、读课文,相机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降低难度,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屏幕出示带汉语拼音的生字,学生认读,然后集中复习生字,加强信息的刺激,增强记忆。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采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如:给生字组词,用词语口头说话,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趣味对读,熟读课文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学生走进了文本,对所学内容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他们才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和体验。因此,我先问,谁的尾巴长?然后让学生说猴子的尾巴长。如此设计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有了上面观察和练说的基础,我安排了趣味对读:同桌之间,你问我答,然后男女对答、和老师合作答,最后抽出几名学生让学生比赛读课文。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评价。学生之间正确、公正、激励性的评价与建议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不同形式的读,使全体学生都处于读书训练之中,学生想读、乐读,在读中感知、理解。由于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给学生带来了莫大的鼓舞。同时,也展示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学会学习。

  (五)寓教于乐,律动读词

  低年级的孩子集中时间较短,坐久了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低年级课堂间隙会安排律动,一般的`律动都是以唱歌跳舞为主,基本上于课堂内容无关。为了寓教于乐,本课的律动并没有局限在唱跳中,而是在多媒体动画中播放带生字的词语边唱边读词,即休息了又巩固了生词的读音。

  (六)范写汉字,正确书写

  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因此,指导过程中反复说笔顺和书空汉字。书写时,先让学生仔细看教师范写,然后学生再写。这样,有教师的指导,同时也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书写过程中的评议和范写,培养和帮组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七)强化目标,课外延伸

  课外延伸,知识拓宽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强化新学的汉字环节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延伸到能找出带有该汉字的成语,或找反义词等方法拓宽学生的知识。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设计了摘苹果游戏,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整节课的设计,我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兴趣为前提,游戏为载体,朗读为主线,层层推进,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和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比尾巴说课稿6

  一、说教材

  《小壁虎借尾巴》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的拟人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对新事物都很好奇,而且蛇、鱼、牛都是他们熟知的动物,对小壁虎、燕子可能会感到陌生,老师针对他们的认知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通过多种方法猜生字字音、字义,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的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了解壁虎、鱼、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难点:

  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处和特点。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学法: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同桌互读、小组分角色读等方式开展,并要求学生在交流中勾画出优美词句。

  六、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引入新课。

  1.师:四肢短短,身体扁平;墙上爬行,专吃蚊蝇;尾巴易断,断了再生。

  2.学生猜出后,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

  3.我们先观看一段无声动画片,学生准备给动画片配音。

  4.学生在兴趣引导下,按照要求自由读课文。

  (1)画出本课生字词,还要想办法记住它。

  (2)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5.交流熟记生字的好办法,以捉迷藏游戏的方式,认读句子。

  (二)先扶后放,逐层精读。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为更好地为课文配音,必须理清文章思路:包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故事中有谁,干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等,实际是引导学生充分研读课文。

  1.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要想知道“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得从哪几个自然段找答案。学生读第1、2自然段。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因为小壁虎的尾巴挣断了,他觉得没有尾巴很难看,所以他想去借一条尾巴”。

  2.假如小壁虎不挣断尾巴,会出现什么情况?从壁虎挣断尾巴,可以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保护自己)

  3.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原因找到了,接下来了解借尾巴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扣住“怎样借”重点分析,此环节采用“从扶到放”的教学程序:学习第三自然段以扶为主,学习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学习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为主。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1)以扶为主,领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A.学习第1、2句,出示句式: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什么通过读与说,学生弄明白了: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这时教师扣住“摇”字问:小鱼为什么能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呢(学生回答是因为小鱼摇着尾巴)教师就因势利导,让学生用手势演示“摇”的动作,教师进一步问: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怎么要写爬呀爬(说明小壁虎爬的时间长,爬的路程长,这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埋下了伏笔)

  B.学习第3、4句。出示句式: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

  比较下面的句子和标点。“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小鱼姐姐,把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引导学生理解用上“姐姐、您、行吗”等词语及询问的语气,说明小壁虎很有礼貌。小鱼说:“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引导学生体会加上“啊”“呢”这些语气词,可以表现小鱼是友好拒绝以及因为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而为难的心情。

  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这样运用比较法,抓住重点词句,学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有礼貌,这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收到教育、教学合二为一的效果,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

  四、五自然段采用以上方法教学,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积极思维的气氛中,做到面向全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另外,借助“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提问: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进行归纳推理。由个别现象,总结出一般结论——动物的尾巴都有用处。(总结板书)

  4.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用处。

  既然动物的尾巴都有用,那么壁虎的尾巴也有用。有什么用呢课文中没有直接说明,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学生自由读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变化的词语。(难过——高兴)【壁虎尾巴一挣就断,断了能长出新的来,这种易断、重新生长的现象叫做再生】这一特点对它有什么用处对照前文,可知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的作用。这部分的教学是一种演绎推理,由一般结论推断出个别现象,至此突破了难点。

  (三)总结全文,扩散思维。

  1.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这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什么用播放课件,让学生说说它们尾巴的作用。如果仅仅只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就没有体现语文课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句式说一段话。

  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看见猴子在树上摇来晃去,小壁虎说:“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猴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荡秋千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2.结语设疑。按课文内容延伸设疑,在教完课文后指导学生讨论:如果以后小壁虎尾巴再断了,还会去借尾巴吗?既紧扣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加以总结,突出难点——壁虎尾巴可以再生。

  至此,课文思路已经清晰,人物、语言、情感也已明了,为动画片配音的时机成熟,再配以班得瑞清新优美的《清晨》钢琴曲,效果自然值得期待。

  (四)作业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强化教学效果,我设计如下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课外延伸:小壁虎看到长出的新尾巴真开心呀!它要去告诉它的好朋友。请同学们也来当当小作家,像课文那样,编个小故事。

比尾巴说课稿7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简单的句子讲述四季中小松鼠帮助别人的情节。

  2.能根据图片以及教师的语言提示,讲述画面的主要内容。

  3.愿意帮助别人,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图片四幅、人手一份故事的小照片、小篓子6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出话题。

  1、教师提问,引出话题。

  师:“你们见过小松鼠吗?”

  师:“它有一条?”(大尾巴)

  2、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知道的小松鼠大尾巴的作用。

  ●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说一说小松鼠的大尾巴的作用。

  二、运用已有经验,幼儿尝试讲述故事。

  1、教师引导幼儿选择一张图片,运用已有经验讲述图片内容。

  师:“小篓子里有三张照片,请小朋友每人选一张照片说一说,小照片上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2、教师巡回指导幼儿讲述。

  3、教师出示PPT图片,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照片内容。

  ●幼儿观察小照片,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照片内容。

  三、仔细观察图片,根据教师的提问,感知理解小松鼠的大尾巴在不同季节的.作用。

  1、教师示范讲述前三幅图片,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启发幼儿想像故事情节.讲述画面内容。

  师:“前面我们说了春天、夏天、秋天,接下来是什么季节?”

  师:“在这个季节里,小松鼠会用它的大尾巴做什么呢?”

  3、教师用PPT出示第四个画面,启发幼儿看图讲述小松鼠用大尾巴当被子盖的情节。

  4、教师完整讲述第四幅图片的内容,引导幼儿理解讲述思路。

  ●幼儿倾听教师的示范讲述。

  四、引进新经验,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述,幼儿能够按照故事中的讲述思路完整讲述故事。

  教师再次完整讲述故事,鼓励幼儿和教师一起讲述画面。在讲述过程中,教师采用等待、留空等方法让幼儿填空,讲述图片内容。

  ●幼儿通过教师的完整讲述学习新的讲述思路。

  五、巩固新经验,引导幼儿仿编小松鼠用大尾巴帮助别人的情节。

  1、师:“小松鼠的大尾巴真神气!想一想,小松鼠还会用它的大尾巴帮助谁呢?”

  2、教师提醒幼儿用上述思路,讲述仿编的故事情节。

  ●幼儿大胆一起说一说。

  六、结束活动,组织幼儿讨论.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1、幼儿讨论小松鼠帮助他人的心理。

  师:“小松鼠帮助了别人,它心里会怎么想?为什么?”

  2、引导幼儿联系自己,理解帮助别人的快乐。

  师:“你在什么时候,帮助过别人?帮助了别人,你感觉高兴吗?”

比尾巴说课稿8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潘放容将要给大家献上的是《比尾巴》的第一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准备、 方法渗透、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比尾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全文读起来琅琅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本篇课文的特点,我们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车”字,认识一种新的笔画“撇折”,认识两个偏旁“八”字头和“鸟”字旁。

  2、 能正确读文。

  3、逐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难点确定为:识字、写字。

  二、教学准备

  针对一年级小朋友喜欢小动物,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爱玩爱动的特点,我们搜集了文中的动物图片结合闯关的游戏制作成了课件。为了突破重难点,我们准备了词语卡片、独立的生字卡片,搜集了笔画“撇折”和“车”字的演示ppt。

  三、方法渗透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和富有创新活力的。在一年级教材主张学生在玩中学、主动学的指导下,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好玩好动的特点,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们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为了突破重难点,本课生字教学,我们采用了随文识字法。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在教学中我们还把摸、贴、读、说、比等引进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初步学会与小组同学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场。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力量,是开发儿童智能的一把金钥匙。课堂伊始我们设计了游戏“摸摸你的小眼睛!摸摸你的小耳朵!摸摸你的小屁股!摸摸你的小尾巴.....”使学生和老师拉近了距离,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孩子们做摸尾巴动作时发出惊讶顽皮的表情时,师相机教学词语“尾巴”,注意轻声。紧接着抓住孩子喜欢听童话故事的特点,点出森林王国的图片,创设情境:动物们在干什么呢?引出“比”字教学,导入课题。

  (二)读文识字,自主探场。

  此时孩子们情趣盎然,肯定急于想看看比赛,我们创设了狮子大王说要冲过三道关卡才能进入比赛现场,为了能顺利过关,我们赶紧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孩子们就有了想主动识字的愿望。

  (三)交流方法,活跃全场

  紧张的冲关活动现在开始!

  第一关: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呢?逐个出示动物图和带音节词语,读时重点指导平翘舌音的字。接着教师出示动物词卡,指名读词语,指导记字形,重点认识新偏旁“公”字的八字头及“鸭”字的“鸟”字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逐步交给孩子偏旁识字的新方法。 接着去音节读动物名称词,复习巩固生字。

  第二关:说说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的尾巴?为什么?相机指导认识 “短 、把、 扁 、 最”。这几个字要记住字形,我设计了把这四个字的字卡发给每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实现了由扶到放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自由自主的学习。

  学到这里,为了巩固生字,我们还设计了一个“摘苹果”的游戏。

  第三关:把新学的生字宝宝送回家。由浅入深,先回句子再回文。

  “小朋友们胜利冲过三关,真了不起,快来看我们的比赛现场吧。”播放比赛视频,利用有声语言,动画形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又让孩子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感知。

  为了调整孩子的疲惫情绪,我们根据本节课要认识的生字设计了一个课间操。既再次巩固生字,又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四)、指导写字 ,实践生场

  今天我们来场最后的比赛,比谁写的字最漂亮。指导认识

  新笔画“撇折”,认识“车”字,指导书写。师范写时抓住横竖中线笔画范写,然后孩子描红、临写,展示书写评议后再纠正。

  (五)、小结并布置课外作业:

  今天我们在游戏中认了字,写了字,请大家下去以后收集其他小动物尾巴的特点和它的尾巴的妙用,为我们下节精彩的课堂做准备。这一环节既总结了全文又延伸了课堂的意义,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我们的板书先出示六张动物图片和相应的动物词语,再出示相对应的尾巴特点的生字卡片,最后范写“车”字。这样既清晰展示了课文内容,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总之,整节课的设计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抓住题眼“比”作为本课的切入点,以闯关和比赛贯穿全课,以兴趣为前提,游戏为载体,朗读为主线,层层推进,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和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

比尾巴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点击课件)

  《尾巴的功能》是义务教育新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儿童诗,通过“我”与动物的对话,介绍了牛、袋鼠、非洲鳄、响尾蛇四种动物尾巴的功能。全诗共有6个小节,每节四句,句式比较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风趣幽默,富有童趣。

  2、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我对低年级小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了解,我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4个生字;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种动物尾巴的功能。

  (2)能力目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精神,以及自由选择、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引发学生对诗歌的爱好。

  3、说教学重点:

  知道四种动物尾巴的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说教学准备:制作课件、分组、生字卡片、头饰、学生收集各种动物尾巴的资料。

  二、说教法

  为了给学生营造和谐、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建立亲密、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主、自信的学习品质,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直观法:教师利用课件,创设多种情境,带学生走进奇妙的动物世界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自主、合作、探究法:早在半个世纪之前陶行知先生就深刻地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识字,分角色朗读表演,合作编诗,自主探究动物世界的奥秘。

  3、分角色朗读表演法:《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个性化的朗读。我让学生扮演喜欢的角色,在朗读与表演中加深对课文字、词的理解和对各种动物尾巴功能的'体验。

  4、仿写法:依照诗歌的句式,鼓励学生大胆的编写诗歌,达到语言积累和能力迁移的目的。

  三、说学法

  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由此我设立“创设情境——朗读感知——自主探究——体验学习——自悟自得”的学法导向,层层推进教学。

  四、说教学程序

  1、故事导入,激情引趣

  喜欢听故事,这是孩子们的天性,一上课我就给学生播放了《小壁虎借尾巴》的童话故事。(请看大屏幕)

  揭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尾巴的功能》。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里我安排了三次读书,每次读书都有明确的要求,体现出读的层次:层层加深,层层提高。

  (1) “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 “生字宝宝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他们吗?再读课文,把句子读连贯。”

  (3) “哪些小朋友们能正确顺利地朗读课文,请站起来读。”

  在自由读课文以后,我把生字卡片发下去,让小组长带领他们那一组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一起学习生字。

  3、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已经知道课文讲了牛、袋鼠、非洲鳄、响尾蛇四种动物尾巴的功能,我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进行阅读。

  接着,我播放这四种动物的录像。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给学生视觉上的感知,使教学更形象、更直观。然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四种动物尾巴的功能。这个“说”的环节,既巩固了学生对四种动物尾巴功能的理解,又进行了语言的训练。

  看到动物的尾巴这么神奇,你想说些什么呢?小朋友们顿时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个个说得眉飞色舞。于是我让学生自读自悟五、六小节,说说自己感受最深的那一句。我抓住教学契机,用课件展示一些科学们利用仿生学制造的许多高科技产品。

  4、分角色朗读,入情入境。

  课文是人和动物的对话,根据课文的特点,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把课文分成五个角色:人、牛、袋鼠、非洲鳄、响尾蛇。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小组五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表演。步骤是:我请一组学生上台,给他们戴上自选的角色头饰进行表演。为了创设情境,我在表演前设计了一段讲解词.(点击课件,出示表演的图片)

  教师大胆地、富有创意地处理课文,学生们丰富的想象,活灵活现的表演,把课堂推向了高潮。接着,我引导学生从表情、动作、语言、配合等方面对表演进行评价。“你觉得谁表演好,为什么?还想给谁提点意见呢?”从而以评促演,精益求精。

  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我让学生运用以往背诵的方法,可以边朗读,边背诵;可以分小节背,再连起来背;也可以同桌互背、比赛背等。通过朗读,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

  5、资源共享,拓展延伸。

  除了知道课文中这四种动物尾巴的功能,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功能呢?这个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孩子们纷纷把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的一些动物尾巴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听。这个环节既培养了学生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的能力,又实现了课堂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再生。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动物尾巴功能的了解,我把自己收集的一些资料展示给学生看。并且,我把上网查到的这篇课文的原创诗读给大家听。最后,我让学生都来当诗人,根据课文的句式,合作编诗歌。这个仿写的环节,既是对动物尾巴功能的一个灵活运用,也是合作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是学生迈向文学殿堂的起步。

  说课小结:

  总的来说,我教学设计的立足点在于通过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运用喜欢的学习方法自读自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发生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对课文个性化的理解取代教师无微不至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独特的感性体验取代课堂的众口一说,千篇一律。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务,让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创新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

比尾巴说课稿10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科普童话,他处于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教材以夏天为专题组织材料,内容丰富,既有写夏天美景的,又有写夏天情趣的。学习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大课堂,让学生主动识字,注意积累。学生可在本组教材学习过程中,体会夏天的美好,感受夏天的情趣。《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借助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几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深入浅出,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使孩子们既学习了科学知识,又受到了美的熏陶,由衷地爱上多姿多彩的夏天。

  根据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我从三个维度设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壁、虎”等9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生字。

  能力目标: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的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礼貌待人。

  认识生字,让学生懂得鱼、牛、燕子和壁虎尾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小壁虎尾巴得用处和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我班留守儿童较多,许多家长也忙于自己的事情,学生的学习没有家长的帮助,学习起来稍有吃力,所以本课教学我计划3课时完成-----第1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习课文1、2自然段,第2课时教学三至七自然段并指导朗读,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的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有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第3课时,识记生字的形,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孩子通过这样的三课时教学,定能够学的扎实,学得轻松愉快,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今天我着重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

  根据童话故事生动有趣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读中玩,玩中学,以读代讲,以读促悟。根据课文三到五自然段的语言结构特色,以及低年级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我在学习中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式,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利用典型词语、句子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

  所以我在教学程序中做了如下设计:

  1.猜谜语、看动画片都是孩子喜欢的活动,我用猜谜的方式把孩子引入课堂,检查孩子们第一课时中学到的知识,出示字谜:你错一半。(借)虫子爬到文字边。(蚊)看字它是虫,其实不是虫。(蛇)用猜谜语引入课堂,不仅让学生的注意力很快的集中到了课堂上,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复习巩固了第一课时中学到的一些新知识,做到寓教于乐。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小朋友喜欢直观形象的东西,而且乐于接受一些新的挑战,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什么都想去尝试一下,学生猜字谜出后,我播放准备好的无声动画片,让孩子准备当小小配音员,给动画片配上音。我告诉小朋友:要想配音配得好,就得学好今天的课程,仔细体会人物的感情,记好人物的台词。

  孩子在兴趣引导下,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为更好地为课文配音,必须理清文章思路:包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故事中有谁,干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等,实际是引导学生充分研读课文。

  首先,回顾壁虎借尾巴的原因。这个环节就是巩固上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引启下文的学习的作用。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因为小壁虎的尾巴挣断了,他觉得没有尾巴很难看,所以他想去借一条尾巴”。

  原因找到了,接下来了解借尾巴的过程。阅读教学法不是教师讲,学生听,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第三、

  四、五自然段。此环节我采用“从扶到放”的教学程序:学习第三自然段以扶为主,学习第四、五自然段,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为主。这个由

  扶到放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我以扶为主,围绕“向谁借”、“怎样借”、“借到了吗”这几个问题。领学课文第三自然段。做以下引导:

  哪个自然段写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读读看,他借到尾巴了吗?是不是他借尾巴时没有礼貌,所以小鱼不借给他?他借尾巴时怎么说的?出示小壁虎借尾巴时说的话,从哪里看出他有礼貌?指导朗读小壁虎的话。比较下面的句子和标点。“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引导学生理解用上“姐姐、您、行吗”等词语,及询问的语气,说明小壁虎很有礼貌。这么有礼貌,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他呢?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去到小鱼的话中寻求答案。

  小鱼说:“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比较句子: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引导学生体会加上“啊”“呢”这些语气词,可以表现小鱼是友好拒绝,和因为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而为难的心情。人物的思想感情已经鲜活分明,教师再指导学生分角色根据自己对人物的情感体会有感情地读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入情入境,深入文本,体会文章内涵。为后边当配音员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这样运用比较法,抓住重点词句,学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礼貌,这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收到教育、教学合二为一的效果,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

  师生一起总结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读---问---悟---读。“教”是为了“不教”。我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了语文能力的.培养。

  第四、五自然段采用以上方法教学,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积极思维的气氛中,做到面向全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另外,借助“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提问: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进行归纳推理。由个别现象,总结出一般结论——动物的尾巴都有用。

  既然动物的尾巴都有用,那么壁虎的尾巴也有用。有什么用呢?课文中没有直接说明,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学生自由读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变化的词语。(难过——高兴)小壁虎为什么高兴了?(因为他长出了一条新尾巴)【我适时介绍再生的意思:小壁虎这样尾巴断了,又重新生长的现象叫做再生】这一特点对它有什么用处?对照前文,可知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这部分的教学是一种演绎推理,由一般结论推断出个别现象,至此突破了难点。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

  学生知道了这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之后。我播放课件,鼓励学生说说他们尾巴的作用。如果仅仅只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就没有体现语文课的特点,所以我让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句式说一段话。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森林里,看见松鼠蓬松着尾巴在树下吃野果,小壁虎说:“松鼠哥哥,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松鼠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当降落伞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2)在教完课文后延伸设疑,指导学生讨论:如果以后小壁虎尾巴再断了,还会去借巴吗?既紧扣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加以总

  结,突出难点——壁虎尾巴可以再生。

  至此,课文思路已经清晰,人物、语言、情感也已明了,为动画片配音的时机成熟,再配以清新优美的钢琴曲,孩子们踊跃地参与到配音活动中。

  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我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扩大孩子的视野,增强阅读兴趣。

  根据教学目标,强化教学效果,我还对学生进行能力延伸的指引:

  小壁虎看到长出的新尾巴真开心呀!它要去告诉他的好朋友。小壁虎会怎样把这件事告诉它的朋友呢?朋友又会对小壁虎说些什么?请同学们也来当当小作家,像课文那样,编个小故事。

  我想通过这种训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头表达能力均能得到发展。总之,任何能力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所以,我坚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不断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在合作中成长,在实践中成长。v

比尾巴说课稿11

  一、 说教材

  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本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徐徐如生的插图。课文那朗朗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二、 说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撇折,认识两个偏旁八字头和鸟字边。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3、 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三、 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

  教学难点是读好稳重的问句。

  四、 说教法

  小动物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所以学生学起来一定是非常有兴趣的,但是如何设计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是难点。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设计中,我设置各种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教学情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以此来落实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五、 说学法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词、识字、说话、读书、写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六、 说教具准备

  1、 课件:文中动物出场的`情境图,文中生字涉及到的词语、生字,牛、马、燕子的图片,田字格中的“云”。

  2、 准备好投影设备。

  3、 文中六种动物及尾巴特点词语的图片。

  七、 说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认识“猴、松、鼠、公、鸭、比、尾、巴”,认识偏旁八字头和鸟字边。

  2、 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指导读好问句。随文认识“短、把、扁、最”。

  3、 巩固识字: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 再读课文,理解文意,完成板书贴图,背诵课文。

  5、 拓展运用:观察、说说牛、马、燕子尾巴的特点。

  6、 学写“云”字、比较、评价。

比尾巴说课稿12

  一、教材的理解。

  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他们非常喜欢小动物,而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孩子们都接触过有关动物尾巴的故事或儿歌,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常识。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本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12个生字,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学会朗读问句。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和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 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认识1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是读好文中的问句。

  四、设计理念:

  学生天生喜欢小动物,对于动物的尾巴更是感到神奇和新鲜。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和以读代讲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学生,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从而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课堂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看、听、比、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课文。

  在新课标“以读为本,以读促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指引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

  五、教学流程:

  1、课前谈话:猜谜语。

  2、比赛开幕,激趣导入。

  3、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比赛开始,了解动物尾巴特点。

  (1)了解参赛动物,学习生字。

  (2)学习第一、二小节。(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一、二两个小节或者三、四两个小节。)

  ①学习读问句。

  ②学习句子,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3)练读第一、二小节。

  5、复习巩固生字。

  6、写字练习。

  7、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比尾巴

  猴子 长

  兔子 短

  松鼠 好像一把伞。

  六、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比尾巴》说课稿相关内容:《要下雨了》教案设计《想飞的乌龟》教学设计《陈毅探母》教学设计之二《雨点儿》教学设计2《冬天是个魔术师》说课拼音综合活动课(以复习四为内容)《识字2》教学案例分析《yw》教学反思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在教学第10课《比尾巴》一文中,我首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然后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且在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同桌对读、师生合作读、男女读、找好朋友读等等,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整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的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代替整体划一的理解和指导,整个过程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

  1、注重情境创设

  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创设一个与小动物交朋友的情境贯穿整个课堂,“和你熟悉的小动物打声招呼吧!”“小动物看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瞧,它们都出来想请小朋友当评委了,你们愿意吗?”在学生的“小松鼠,你好!”“小孔雀,你好,我叫***。”……这些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始终情绪盎然,有声有色地投入学习中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上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出理想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教学不断发展和提高。

  2、趣味对读,熟读课文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学生走进了文本,对所学内容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他们才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和体验。因此,我让学生当评委,融入课文情境:评委们,最想评出哪个项目呢?然后让学生评动物们的尾巴。如此设计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有了上面观察和练说的基础,学生要读好课文并不难。接下来,我安排了趣味对读:请大家自由选择一个伙伴,你问我答地来读一读课文吧。让他们边读边做动作,然后男女对读、小组合作对读、配上节奏读、和老师合作读,抽出几个生字让学生比赛读,再把生字放到句子里检查读。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评价。学生之间正确、公正、激励性的评价与建议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不同形式的读,使全体学生都处于读书训练之中,学生想读、乐读,在读中感知、理解。新课标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亲历体验,积极倡导师生的平等对话。师生互动过程是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主要渠道。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能给学生带来莫大的鼓舞。同时,也展示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学会学习。

  3、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中,教师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脱离教师自己学。因此,教学生字时,我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学习,我只是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自学的效果。让他们在学习中掌握学习生字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比尾巴》说课稿相关内容:《要下雨了》教案设计《想飞的乌龟》教学设计《陈毅探母》教学设计之二《雨点儿》教学设计2《冬天是个魔术师》说课拼音综合活动课(以复习四为内容)《识字2》教学案例分析《yw》教学反思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当今社会,需求的是合作型、创新型人才,学生的交际能力是适应社会的必备条件。因此,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和老师合作读,然后让学生自己找好朋友读,最后同桌间相互读,再让学生评价同学和老师的朗读,意在使他们能正确对待周围的人和物,能与人进行正常交往,和睦相处。

  4、不足之处。

  (1)在设计本堂课时,我力求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可是由于课堂应变能力不够随机应变,所以有些环节处理的不够好。

  (2)教师在评价语言的设计上还要加强,从而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学习主动性体现的更明显。

  (3)在板书设计上还可更活泼些,例如可以用些小动物的图片,从而使板书更美观。

比尾巴说课稿13

  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第十课《比尾巴》。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样看来,语文既是语言文字的载体,也是一种生活所必须的工具。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以及远程教育资源运用等五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比尾巴》这篇课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不但能激起孩子们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他们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这篇课文共有四个小节,分两个课时来完成。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和笔画“撇折”,会写“云、公、车”3个字。

  2、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学会问句的朗读方式。

  过程与方法:

  利用远程教育设施和教育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掌握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的兴趣和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在利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好的识字、写字和朗读。

  二、说教法和学法

  其实,作为一名农村的教师,面对新的课程标准,有着比城镇学校教师更多的困惑。农远设施和教育资源光盘的配备,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突破和改进。在教学《比尾巴》这一课时,我就充分利用了教学光盘中所有可利用的资源,就这样,我有了和以往平淡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一样的构思,我运用了下面这三种教学方法来设计属于我和孩子们的课堂:

  1、情境教学法一年级的孩子正处在由具本形象思维向初步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这就是说他们比较容易接受具体的形象的知识。所以我利用教学光盘中的“情景导引”把孩子们带入小动物们比尾巴、猜尾巴的情境当中。生动的画面形成清晰具体的映像,让孩子们有了感性的认知,帮助他们准确地理解课文,同时也使理性的抽象知识延伸到解决具体问题中,促进了知识的迁移,使孩子们的知识得到深化、巩固和扩充。

  2、直观教学法这个方法主要运用在生字的教学上。光盘里“互动探索”中“识字”、“写字”、“练习”等环节设计都能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接触到生字和课文,尤其是“识字”“写字”部分,光碟中播放的每一个读音和每一个笔画、笔顺的书写都更加规范了孩子们的朗读和书写水平,这比起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带有个人特色的书写给孩子们的引导要强很多。此外,我还利用“练习”中的“写一写”、“读一读”、“连一连”巩固加强孩子们的知识技能,这让他们对原本枯燥无味的作业练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且更快、更直接地记住了我所教授的新知识。

  3、以读代讲法朱作仁先生在《谈朗读》一文中指出:“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而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是呀,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让孩子们学习光盘中问句的朗读方式,分步地提出阶段性的问题,让孩子们试着读、试着说,释放全新的感受和体验,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不知不觉地产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三、说程序

  (一)猜谜激趣,情境导入

  1、首先,我会用声音、动作、谜语等不同形式和孩子们进行游戏,让他们猜课文中的六种小动物,在猜对的同时用电视播放光盘中的小动物们。这样,刺激了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

  2、接着问他们:“这么多的小动物聚集在一起,谁能猜出它们要干什么呢?”当许多小手举起来,孩子们充满童真的声音高兴地说出答案时,我适时地引出课题——比尾巴。相信这样充满欢笑的开始肯定是一堂快乐的语文课!

  (二)生字宝宝,等你来学

  1、为了激发孩子们的认字兴趣,提高农村孩子的普通话标准,我在教学生字时使用了光盘中“识字”设计,当孩子们读出每个字的读音后,我再播出光盘中的读音,让他们和电视里的学一学、比一比。

  2、然后我再让孩子们跟着光盘中的“写一写”,学习书写新的笔画“撇折”和生字“云、公、车”,我也会随着光盘的播放给孩子们做详细的讲解。在这一刻,课堂里会是多么和谐、温馨呀!

  (三)趣味对读,熟读成诵

  1、为了实现我的快乐教学,我播放着光盘里的画面和课文内容,和孩子们进行一问一答对读,一边读还一边做着动作。

  2、如果学生乐意的话,他们可以选择他们最喜欢的同学和最喜欢的方式一块读。

  在如此快乐的朗读中,孩子们一定会兴趣盎然的,而我们老师的价值体现不也正是在此吗?

  (四)拓展游戏,“找尾巴”

  1、在这个环节中,我的课堂中将继续传出快乐的声音,我会出示没有尾巴的小动物卡片和它们的尾巴:“谁能帮帮它们,把它们的尾巴找回来呀?”

  2、在找到一种动物的尾巴后,让怀着成功喜悦的孩子将小动物的尾巴贴在黑板上,并用课文中新学的字、词来说说这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我想这一定难不倒他们的!

  (五)课外延伸,知识积累

  农村的孩子知识面是比较狭窄的,为了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知识,我会在课文结束后播放一段教学光盘里的小知识《爱护小动物》。让孩子们将所学的东西转移到自己的知识库里,那么我想作为教师,你们也会和我一样感受到了教书育人的真正快乐和欣慰!

  四、说应用

  在教学《比尾巴》这堂课的过程中,我选择的是农村远程教育模式一:光盘教学模式来完成的。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我都充分应用了远教设施和教学光盘中的教育资源来实现我的教学目标。

  低年级第一课时的教学重难点在于生字的教学,在以往简陋的教学条件下,我们村完小教师只能用粉笔一个一个的将生字写在黑板上让孩子们认读、学习,有聪明的教师将白纸用墨水染黑晒干当作生字卡来用,但仍然无法解决部分教师读音不够准确的问题。现在利用教学光盘中的识字教学,让孩子们跟着光盘学,跟着光盘读,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影响了老师,更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生字的兴趣。

  另外,课文中所描述出来的小动物们可爱的模样和比尾巴的情境也在远教设施和教育资源的帮助下得以实现。光盘中精心设计的练习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农远工程为农村学校送来了优质的教学资源、新的教学理念。作为农村老师,观摩光盘、钻研和使用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将一如继往悉心琢磨光盘中的新理念、新元素,引导自己去把握新课标,实践新课改,把新理念贯彻到每堂课、每个教学活动、每个教学环节中,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

比尾巴说课稿14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尖嘴巴和短尾巴》。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活动目标、活动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拓展延伸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分析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尖嘴巴和短尾巴》选自省编教材,大班下中的主题活动,讲的是两只小田鼠天天吵架最后又和好的故事。大班幼儿好学好问好奇心强,抽象思维能力已经得到初步的发展。幼儿通过对本节故事的学习能够明白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相亲相爱的道理,同时《纲要》中明确指出,应引导幼儿在轻松愉悦的心理氛围中,积极的去体验实践,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

  二、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以及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确立了情感、知识、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能够倾听故事,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

  2、仿编故事

  3、能够明白好朋友要互相理解宽容相亲相爱。

  三、重点难点

  根据目标,我将重点定位于,幼儿能够理解故事的含义。我将难点定位于,幼儿能够仿编故事结局。

  四、教法学法

  教育心理学中指出:同时开放多个感官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官通道更能准确的掌握学习对象。所以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角色游戏法、课件演示法、提问法等教学法。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征,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动我将采用谈话法、趣味游戏法等学法。

  五、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与情景游戏中,我做了如下活动准备:

  1、尖嘴巴和短尾巴的手偶各一个。

  2、符合故事的多媒体课件一套。

  3、鼠妈妈和两只小田鼠的头饰各一个。

  六、活动过程

  在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能够始终处于积极的探索的状态,为了完成本活动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1、激发兴趣利用手偶,导入活动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搬来了两个神秘的客人,你们知道是谁吗?

  铛铛铛铛,这个长着尖尖嘴巴的是尖嘴巴,这是短尾巴。

  可是现在他们谁也不理谁了?这是怎么了?

  小朋友们,老师来给你们讲一讲尖嘴巴和短尾巴的故事,小朋友们要仔细听听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通过此环节,生动有趣的导入本课的主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培养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2、伴随音乐讲故事

  伴随着轻音乐,我用生动幽默的语气讲一遍故事。

  小朋友们,尖嘴巴和短尾巴发生了什么事?

  为什么,尖嘴巴不交粗嘴巴?短尾巴不叫长尾巴?

  通过此环节,使幼儿初步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能够区分嘴巴、尾巴、长短尖,这几个特色词汇,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同时培养幼儿倾听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分段讲故事

  配合着精美的多媒体画面,在轻音乐的伴随下,我一段一段的讲述故事,边讲边提出问题,

  小朋友们,为什么田鼠妈妈让尖嘴巴和短尾巴出去住?他们住在哪?当他们又碰到一起说了些什么?最后,他们是怎么和好的?

  通过问题的提出与回答,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并让幼儿明白;好朋友之间要相互宽容相互理解,相亲相爱的道理。从而完成我对目标三的设定。

  4、分角色,表演故事

  由我来扮演鼠妈妈,请两位幼儿,带上头饰分别扮演尖嘴巴和短尾巴,一起来表演故事。

  然后,我将幼儿分为五组,每一组依次上台表演,对于表眼生动的小朋友我会夸奖她:“小朋友你真棒,你表演的真好,简直和简直和圣骑士的尖嘴巴的表情一模一样”从而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

  5、联系生活实际,升华主题

  小朋友,你们今天有没有和小伙伴,或者是爸爸妈妈吵架?

  吵架生气是不对的,小伙伴简要相互宽容一起玩,现在小朋友们拉着和你坐在一起的小伙伴说:我们是相亲相爱的好朋友。

  通过此环节,进一步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让幼儿知道生活中要相互宽容。

比尾巴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第二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课文通过有趣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说明了鱼、牛、燕子尾巴的用处和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文章生动有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课程计划》指出,中年级学生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据此,本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有:

  知识和技能:

  1、能够正确地观察图画,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和学生的表演,以读为主线,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由于学生知识水平有限,生活圈子小,对于一些自然科学现象不太了解。因此,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用途是本课的重点,壁虎尾巴具有保护自己的作用及可以再生的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和实践。我根据中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和自学能力的特点,参照普教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了“质疑、导学、探究”的教学模式,通过“教——扶——放”的导学策略和直观演示的方法,合理的处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

  1、演示法: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形、声、色的运用与结合,能有效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把课文描绘的内容再现出来,符合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特点。因此在学习三至五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接着通过观看多媒体,让学生理解“摇、摆、甩”的含义,这样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培养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体验式教学法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通过参与,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体验,学生能更深刻的感知文章的内容。因此,本课让学生戴着头饰去表演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的过程,目的也在于此。

  三、说学法

  学生由年龄小,理解语言的能力比较差,再加上学生交际面窄,他们学习语文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上,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1、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针对本课图文并茂,内容生动,情节多有反复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设疑——朗读——讨论——体会”的.方法进行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2、通过表演,加深理解。让学生在接受信息方面受到影响。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3、加大读的份量。读对于学生非常重要,学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培养语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叶圣陶先生也十分重视朗读,他认为:朗读可以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去,“激昂处还他于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可以培养语感,而且理解难以言传的文章韵味。

  四、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上课之初,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出示小壁虎的图片,并问学生: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为什么它还要借尾巴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去寻找答案吧!接着让学生看书中插图,初读课文。

  (二)读演结合,深入理解。

  1、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理清了文章思路: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怎样借——借到了没有。接下来细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师借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一挣、难看”的意思。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没有尾巴多难看哪!”的语气。

  2、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经过。原因找到了,接下来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抓住“怎样借”重点分析课文,我设计出“从扶到放”的教学程序:学习第三自然段以扶为主,学习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学习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为主。采取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这部分主要采用“设疑—朗读—讨论—体会”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学习中,注重让学生朗读和表演。

  通过细读、品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小动物活泼可爱的内心世界,再加上教师抓住重点词语“摇、摆、甩”,让学生用手势去体会动作,学生更能掌握小动物的特点。通过让学生佩戴小壁虎、小鱼、老黄牛、燕子的头饰进行表演,学生能充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埋下了伏笔。

  3、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用处。

  既然动物的尾巴都有用,那么壁虎的尾巴也有用。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用呢?课文中没有直接说明,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学生自由读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变化的词语。(难过、高兴)小壁虎为什么难过?因为它向水里的鱼、陆上的黄牛、空中的燕子都没借到尾巴。为什么高兴?因为它又长出一条新尾巴啦!壁虎尾巴一挣就断,断了能长出新的来,这种易断、再生的特点对它有什么用处?重放课件:一条蛇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如果尾巴挣不断会发生什么后果?(会被蛇吃掉)从而悟到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从而突破了难点。

  4、拓展知识,适当延伸。

  学习了《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鱼的尾巴能拨水,黄牛的尾巴能赶蝇子,燕子尾巴能掌握方向,壁虎的尾巴能保护自己。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什么用?

  5、看图复述,发展语言。《课程计划》指出: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看图复述,学生再说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今后的写打下了基础。

  五说板书设计

  本课紧紧围绕小壁虎借尾巴的起因、结果,来设计板书,旨在理清文章的思路,重在突出关键词语进行设计。

  总之,本课设计上能以学生为本,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思,在体验中有所悟。发展了语言,陶冶了情操,是语文学习和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