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4-05-0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 教材分析

  教材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分别安排了两部分内容,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教材第38页就是单一标准的分类教学内容,教材在设计单一标准的分类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没有提出过高要求;教材第39页就是不同标准的分类教学内容,在已经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后,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兴和灵活性,同时,各种能力得到提高,让他们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

  二、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能够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对事物进行分类,但还未能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个别的功能和用途,如可以吃)进行分类。因此,在进行教学时,单一标准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不同标准的分类在学生已经学会了分类的'基本方法后,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三、 教学目标

  1. 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 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四、 教学重点: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体验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五、 教学难点:

  体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2—33页上,主要内容有“猜数游戏”;“想一想”、“练一练”;6和7的加减法。

  本课时教材我通过设计一个“猜数游戏”和“摆数活动”,使学生学会六、七的加减法。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积累经验,发展数感,培养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2、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正确熟练地掌握六、七的加减法计算。

  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6和7的加减法,突破方法是引导学生在游戏中,通过合作与交流使学生掌握所有的算式。

  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突破方法是组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6和7的计算。

  二、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我根据数学学习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充分利用了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游戏、活动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地串了起来,设计了新颖的情景教学,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教学过程紧扣教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适时的引导,使整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本课教学中,我注意实践操作与游戏活动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在玩、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设计了五个环节:复习导入、猜数游戏、摆数活动、回顾总结、课堂作业。

  (一)首先是复习导入

  在上新课前我用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儿歌《数鸭子》,让学生边听边唱,在情境中复习巩固之前学过的10以内的数字及大小的排列,然后以开火车游戏复习了有关5的加减法算式,为学习6、7的加减法做好了铺垫。接着以猜一猜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接着进行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猜数游戏

  在猜一猜导入的情景下,学生对新课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因而我自然的引入6的猜数游戏活动,这一活动是学生十分喜欢的,每个人都有积极参与的信心。关于6的猜数主要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6的`加法算式

  1、先是老师变,学生猜。在猜数游戏时,我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教具——红枣6颗,用双手演示,让学生通过猜数引出得数是6的加法。然后是学生自己变,自己猜。请学生把豆子也拿出来变一变,同桌之间进行变戏法的活动,并且记录算式。从变戏法这一有趣的情境出发,激发起学生的探究*,使学生初步体会信息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并在动手实践中掌握6的加法。

  2、师生共同整理并小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先由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算式,我在黑板上以花朵的形式把他们的结果展示出来,花朵是6,每两片花叶合起来的结果等于花朵上的6,这样便于学生对加法的理解。等学生说完自己的算式后,我再以课件的形式出示已经整理好的算式,引导学生比较发现数字不同,但结果相同的两种加法算式的异同,在整理零乱算式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好习惯,初步感受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优越性。

  活动二:6的减法算式

  我再改变猜数形式,用单手猜数再引出相应的减法,从而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6的加减法。并使学生充分地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也是我先做示范,接着让学生自己进行猜

  数活动。最后师生共同整理并小结,学生的汇报同样以学生熟悉的房子的形式板书出来,方便学生再次观察,最后课件出示整理好的减法算式,让学生齐读,在头脑中对数学知识的规律性,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摆数活动

  学习了6的猜数游戏后,学生兴趣高涨,跃跃欲试,我便顺势引导,先用自己准备好的教具苹果娃娃在黑板上分别演示有6个苹果,再添进来1个,是几个?学生很明白就能列出来算式6+1=7,然后又说从7个苹果中去掉一个,很直观的表现出减法的应用,学生很快就能列出来7—1=6,通过我的加减法演示后,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学具——7个圆片,组织同桌合作学习7的加减法,我巡视、指导参与学生操作活动,通过摆数活动,进行实践操作,主动探究,得出7的所有加减法算式,这样做给每个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展示自己,使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四)回顾总结

  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通过老师引导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使学生脑海中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五)课堂作业

  由于时间关系,最后7的减法算式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汇报时间,我就留成了最后进行的课堂作业,让学生继续在剩余的时间和课后去完成。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说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连加、连减”第一课时。

  教材简析

  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各个学段发展学生计算理解的具体目标。本单元是联系学生生活实践中,让学生体验连加、连减的方法和步骤,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能力,属于培养学生学习20以内进位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它主要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进行计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计算出的得数,而学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数。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克服计算障碍,就着重训练学生把先算的数记在脑子里,起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根据以上四点,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知识技能目标)

  (2)让学生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能力培养目标)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计算的习惯。(素质培养目标)

  (4)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让学生感觉到

  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情感态度目标)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说教法与学法的设计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生活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实践,具体形象法。创设喂小鸡这一情景,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让学生能直观的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

  2、观察讨论,探讨研究法。

  新课标特别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感受生活,紧扣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生活劳动,进一步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观察意识。

  3、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通过老师下口令,学生数手指头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去加深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初步感知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质疑问,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有位和你们一样的小朋友,他叫小明,他家有个农场他是个爱劳动的孩子,经常在家里干活,今天他又来帮爸妈干活了。瞧!他在干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明在喂5只小鸡)请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二、观察探索,学习连加

  出示喂小鸡的情景,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

  操作一:5只小鸡在吃米,又跑来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几只小鸡?(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谁会列式?

  板书:5+2

  操作二:又来了1只

  师:这时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

  生:又来了1只。

  师:谁会列式?生说。师板演:5+2+1=8谁会读这个算式?读作:五加二再加一等于八。

  该怎么运算哪?

  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叫连加,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里,再把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算出结果。(这个连加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哪?你能用手指当做小鸡来数一数,说一说吗?)

  三、学习连减

  师:连接上面的情景,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

  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课件演示,让学生看图说说图意,(请学生站起来指着图说说)

  生:有8只小鸡,吃完食物后走了2只,后来又走了2只,还剩下几只?

  列示:8—2—2=4

  师:这里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你会读这个算是吗?

  生:读作:8减2再减2等于4。

  小结:像这样三个数用减号连起来的算式叫连减,在计算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减的得数记在心里,再把记在心里的得数剪掉第三个数,算出结果。

  四、巩固深化

  做一做:课本上的两道题,看图列式说图意,用手计算。

  强调: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减去是用划去或圈出来表示。

  反馈: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学生相互评价。完成练习题。

  五、课外延伸

  学生说说生活中连加、连减的例子。

  六、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5+2+1=88—2—2=4

  说总结反思:

  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性、创新性,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能积极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乐意倾听其他小朋友的意见。

  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我认为能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学生乐意学习,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初步的培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