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9-1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说课稿范文汇编九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关说课稿范文汇编九篇

说课稿 篇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说课内容分为六个部分, 首先对教材进行简要分析

  一、教材分析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数学 1 数学(A 版)第三章第一节 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学习了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以及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求解方法为本节奠 定了基础,本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且承载建立函数与方程数学思想的任务;同时本课的内容 将为下一节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提供了理论依据。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在高考中一般以选择 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且一般与其他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像 20xx年全国及各省高考考查函 数与导数的题目中大约有 5%涉及到函数的零点,所以本节是函数的应用内容中的基础及重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领会函数零点与相应方程的关系,掌握零点的存在条件;掌握函数在某 个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究函数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和函数在某区间存在零点的判别方法,使学生领悟方 程与函数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用函数处理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内容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函数的零点 与方程的根之间的联系,函数零点在某区间存在性的判定方法 重点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之间的联系,函数零点在某区间存在性的判定方法 由于高中生年龄特点及现阶段的认知能力,通过函数图象的直观认识得到其中所蕴含的某种性 质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函数在某区间存在零点的判别方法。

  难点 函数在某区间存在零点的判别方法。

  四 、教法与学法

  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高中生具有探究原理心理愿望和有一定逻辑推理能力的特点,我采用 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并按照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突出教 学重点;运用实例的探究分析来突破教学难点。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的教学过程是: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首先,我将一同与学生回顾以前所学习的一元二次方程根个数的判定方法。即根的判别式 ? , 以此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接下来我将向学生提出问题: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相应二次函数图象之间有什么关系,先让学生 思考一下。2.新课教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利用三个具体实例: ① ② ③x2 ? 2x ? 3 ? 0x2 ? 2x ?1 ? 0x2 ? 2x ? 3 ? 0 且它们的 ? 值分别是大于零、等于零、小于零的情况。为了突出重点,我将一同与学生对第一个方程 x ? 2 x ? 3 ? 0 进行探讨。结和函数图象。通过与学生一同对方程根的求解和二次函数的观察得到当 ? ? 0 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 相应二次函数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

  然后利用这种方法类比分析第二个和第三个方程,总结归纳以上三个方程得到一元二次方 程的根就是相应二次函数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

  2 接下来再与学生继续来分析第一个方程,通过函数 y ? x ? 2 x ? 3 当 y ? 0 时即得到了其对应的方程 x ? 2 x ? 3 ? 0 ,与学生共同进行探讨,并且将函数对应方程的根叫做函数的零点,即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函数零点的概念——函数零点为其对应方程的'根。

  进一步与学生对函数零点进行分析,结合之上的三个具体的实例以及函数零点的概念得到 函数零点的存在条件,即假设方程 f ( x) ? 0 有实数根可以得到其对应的函数 y ? f (x) 的图象 与 x 轴有交点,同时等价于函数 y ? f (x) 有零点。

  为了加深学生对函数零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我将让学生求解上一章所学习的指数函数y ? a x 和对数函数 y ? loga x (其中 0 ? a ? 1或a ? 1)的零点,通过这个课堂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回顾上一章所学习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相关性质,体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为了使学生对函数零点进行进一步的认识,我将假设函数 y ? f (x) 的图象在区间 ?a, b? 是 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且区间端点的函数分居以 x 轴的两侧,形如:引导学生分析,区间端点的函数分居以 x 轴的两侧,即说明 f (a ) 、 f (b) 的函数值异号, 从而得到 f (a) ? f (b) ? 0 ,同时结合函数图象的分析可以得到函数图象在区间 ?a, b? 内一定得穿过 x 轴,由函数零点的概念得函数在区间 ?a, b? 内一定存在零点,引导学生总结得到函数在某 区间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即函数 y ? f (x) 的图象在区间 ?a, b? 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且有f (a) ? f (b) ? 0 ,则有函数在区间 ?a, b ? 内一定存在零点。为了加深学生对判定条件的理解, 我将利用学生所熟知的二次函数 y ? x 2 ? 2 x ? 3 在区间?? 2,1? 和 ?2,4?进行探究,同时提出疑问:对于函数 y ? f (x) 的图象在区间 ?a, b? 是一条连续不 断的曲线,若函数在区间 ?a, b ? 内存在零点,是否一定有 f (a) ? f (b) ? 0 呢?带着疑问我将与学生共同探究二次函数 y ? x 2 ? 2 x ? 1 ,得到判定条件的一个注意事项, 即对于函数 y ? f (x) 的图象在区间 ?a, b? 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若函数在区间 ?a, b ? 内存在 零点,不一定有 f (a) ? f (b) ? 0 。

  3.例题 为了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我将共同与学生对教材中的例题一进行探讨,例一为 了求函数零点的个数。通过例题一的探究,加深了学生对函数零点概念和存在条件的理解,引 导学生得出要求函数零点的个数可以通过函数图象与 x 轴的交点个数得到,并且让学生体会函 数在某区间存在零点的判定条件。

  4.小结 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我将带领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与学 生一同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函数零点的概念及其存在条件,以及函数在某区间存在零点的判定 条件。

  5.作业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加深学生对函数零点的理解, 我将教材 P88、 2 布置为课外作业。

  六、板书设计

  最后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按照中学黑板结构,将板书设计如下: 3.1.1 方程的很与函数的零点y=ax y=logax2.零点的存在条件 方程根与函数图象的分 3. 判定方法 小结 作业: 我说课的内容到此为止,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析分享到: 分享到: 使用一键分享,轻松赚取财富值, 嵌入播放器:普通尺寸(450*500pix)较大尺寸(630*500pix)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西洋管弦乐器》,这是一篇器乐教学(欣赏)课。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首先,我先要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1、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讲授的这节课,是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三单 元──<艺苑风景线>的基础上设计的一节课。(本节课以欣赏和讨论为主,学生通过观看各乐器形状及欣赏管弦乐器组不同乐器演奏的曲目,大致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

  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依据新课标“知、情、过”三个维度,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通过听音乐,进而了解西洋各管弦乐器的音色,其次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组成;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热爱对乐器的学习兴趣);

  ⑶过程与方法:运用聆听乐曲、学习西洋管弦各乐器的外形,能对西洋管弦乐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在此目标的指导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认识不同乐器的外形,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 难点:同一组乐器音色的辨别。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其次,我要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直观演示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欣赏法:激发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能够丰富学生的视野;

  2、集体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 促使他们音乐素质和音乐表现力的不断提高。

  三、再次,我要说学法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看,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要说的是教学过程,我准备按如下五个环节展开: 组织教学──导入──教学目标──新课教学──课堂小结。 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先播放一段音乐片段,运用提出问题“刚才听到的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曲名是?”的方式引入讲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乐器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带领学生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片,认识西洋各管弦乐器的外形;

  2、通过听音乐,了解西洋各管弦乐器的音色;

  3、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组成。

  (四)新课教学: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我将运用直观演示、教师示范、欣赏法、集体讨论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新课。

  1、借用多媒体,播放《西洋管弦乐器》(幻灯片)的分类,让同学们认识到西洋管弦乐器由木管组、铜管组、弓弦组、和打击乐组四个部分组成;

  2、分别介绍木管组、铜管组、弓弦组、和打击乐组中的`各个乐器,通过播放幻灯片(各乐器图片、各乐器演奏的音乐片段)让同学们认识不同乐器的外形,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和概括能力;

  3、难点的解决:播放同一组乐器的幻灯片,教师通过讲解各乐器的外形及其音色,让同学们能够辨别出同一组乐器的音色;

  4、了解管弦乐队配置图(播放课件)。设计这一点的目的是为

  了提升学生这节课的整体感知、对不同乐器有进一步的鉴赏能力。

  (五)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的最后,我采用了归纳式的结尾,请学生说说西洋管弦乐器分别为 组、 组、 组、 组。他们形态各异,各自有独特的音色,木管组乐器都是用一种精选的木头挖成管状,运用吹气发声,铜管组乐器都由铜合金制成;弦乐组乐器都是用拨弦或拉弦演奏的乐器;打击乐的制作材质较多,但都是击体发声。

  最后师生在播放大提琴──《天空之城》音乐中愉快的结束本课。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女”。

  2、模拟自选商场,设置购物情况,在环境识字同时进行口语交际,了解自选商场的售货方式,体会它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3、让学生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商品的词卡、学生自带的商品、学生搜集的食品包装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探究生活,谈话引入

  1、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你们去过自选商场吗?揭示课题。

  2、认读生字:商、场。

  3、教师扮演记者采访学生,请学生谈谈自己去自选商场购物的感受。(如:商品很多,价格比校便宜,可以自由选购,很方便等等。)

  二、联系生活,交流展示

  1、听说大家搜集了许多商品包装袋,也认识了部分汉字,请读给同伴听。

  2、学习小组的组员互相交流。

  3、将学生搜集的包装袋贴在展示板上。

  三、走进生活,情境识字

  1、创设情境。

  教室的四周摆着许多自选商场的商品,有面包、牛奶、糖果、方便面、火腿肠、牙膏、毛巾、洗衣粉、铅笔、脸盆、牛肉干、尺子、作业本、铅笔盒……

  2、谈话:小朋友,现在我们这儿便是自选商场了,你们瞧,这个自选商场的东西也不少。

  3、学习生字:东、西。

  4、教师出示词语卡片。

  miàn bāo niú nǎi huǒ tuǐ chánɡ yá ɡāo máo jīn

  面 包 牛 奶 火 腿 肠 牙 膏 毛 巾

  xǐ yī fěn qiān bǐ chǐ zi zuò yè běn

  洗衣 粉 铅 笔 尺 子 作 业 本

  5、教师要求:哪一小组最快记住的词语,便能拿下词卡,作为提货单,凭提货单马上可以拿到相对应的商品。

  6、小组合作学习:借助拼音认读词语,小组交流,用什么方法最快记住词语,对小伙伴提醒什么?

  7、巩固字词:小组派代表认读卡片,凭卡片现场选购相对应的商品。

  ⑴ 认读注音的词语。

  ⑵ 认读不注音的词语。

  ⑵ 认读词语中的生字。

  ⑷ 怎样记住汉字“本、笔”?(“本”用“木”字加一横的方法记;“笔”用出示毛笔引导识记。)

  ⑸ 把认读的字词读给同伴听,读给其他学习小组的组员听。

  ⑹ 到教室四周找相对应的商品。

  8、商品分类。

  哪些商品摆放在同一货架上。

  ⑴ 指名摆词卡(面包、牙膏、铅笔、牛奶、毛巾、洗衣粉、火腿肠、作业本)。

  ⑵ 读词。

  9、小结:商品分类摆放,人们在自选商场购物真方便。

  10、出示句子:“在自选商场买东西真方便”指导朗读。

  四、热爱生活,拓展识字

  1、环境识字:教室四周中还摆放了许多商品,上面有些字大家可能认识也可能不认识,现在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商品包装或商标上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学习伙伴,也可以请教老师。

  ⑴ 生挑选商品,并认读商品包装上的汉字。

  ⑵ 生到讲台上,找一找相对应的词卡贴在商品上,并读一读。

  2、教师采访“购物”的学生。

  你选购了什么商品,读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

  3、指名生去认读上课时贴在展示板上的食品包装中的汉字、词。

  4、布置任务,课后延伸。

  小朋友们课后再去搜集商品包装袋或商标带到学校,贴在展示板上,当小老师教其他小朋友们认字。

  5、总结:在生活中,只要小朋友们用心去观察去思考;会认识更多的字。

  第二课时-自选商场教案说课稿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认读商品名。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习女字旁,说说你认识的女字旁的字还有哪些?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自学课文:

  注意自学方法:把不会拼读的词语用铅笔做上记号。

  2、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由小组自由决定用怎样的方式学习。(如:一个人一个人轮读,没轮到读的同学认真听,并用笔做出别人读得不对的地方;每个小组成员都当一次小老师,带小组员读,不会读的,互相帮忙等等,只要是对学习有帮助,怎么合作都可以。)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学习情况

  请2个小组的同学读一读。评议。

  注意长句的停顿:我和妈妈/从货架上/选了一些食品。收款的阿姨/用电脑/很快算出了要付的钱。

  4、理解课文:

  师:你们认真读了课文,读懂了什么呢?

  生:他们是从货架上选东西的.。

  师:对,他们是自己直接从货架上选的,不需要售货员的帮忙。你还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还知道了,自选商场里收钱时用电脑算的,而且算的很快。

  生:在自选商场买东西很方便。

  师:对啊,自选商场里商品的摆放是向顾客开放的,只要你想买,你可以直接从货架上选,然后到收款台付款,非常方便。

  三、看录像,做实地演习-自选商场教案说课稿

  1、看在自选商场购买商品的录像,让学生对自选商场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2、学生表演在自选商场买东西。

  四、指导书写“尺、毛、巾、牙””

  1、找一找,找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2、看一看,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想一想每个字的笔顺,再书空。

  4、教师范写。

  5、学生描红,临写。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小花籽找快乐》是一篇非常富有童趣的童话故事,故事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小花籽、太阳、小鸟、蜜蜂、青蛙等事物以人的生命和思想感情,故事中大量的角色对话亲切、自然,贴近幼儿生活,有利于孩子们复述和进行角色模仿。是一篇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好教材,适合在中班进行教学。中班的孩子有意注意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决定老师在活动中要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课件等多种教育手段来吸引孩子们。通过讲述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来发展孩子们的观察理解、语言表达等能力,引导孩子们获得情感上的共鸣。《纲要》中提出语言学科主要就是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发展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本活动以快乐情感体验贯穿始终,让孩子们快乐欣赏故事、快乐参与活动,培养积极的快乐情感。

  二、说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名称、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节。学会词汇:快乐。

  2、能够安静地听他人将故事,并用故事中的角色对话来回答问题。

  3、萌发幼儿乐于助人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动物头饰、课件、图片、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本活动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演示法、情境表演法

  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进行表演和展示,引导幼儿理解作品内容。活动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观赏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产生互动,引起幼儿的倾听,在这种互动中与幼儿产生了共鸣,幼儿易于理解,善于接受。

  情境表演法:根据内容,创设情境,通过扮演角色表演,让幼儿受到形象化的感染,既能加深幼儿对教材的理解,又符合儿童爱玩好动的心理特征。我让幼儿戴上小花籽、太阳、小鸟、蜜蜂、青蛙等的头饰进行故事表演,重点练习角色的对话:“快乐、快乐”,幼儿通过通过动作和语言的练习,进一步加深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五、说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 儿歌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故事主题

  1、《幸福拍手歌》引导幼儿体验快乐的感觉。

  2、出示动画课件“小花籽找快乐”。由此引出小花籽也要出去寻找快乐。

  (二)、基本部分,理解故事内容、讲述故事主要情节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讲完后,提问简单的问题:(1)故事的名称;(2)有那些角色;(3)小花籽去干什么?

  2、分段讲,讲完第一、二段后,提问:要求幼儿用作品中的语言连贯地回答,并分别学说角色的对话。

  ①故事中的小花籽从妈妈的怀里蹦了出来,它要去做什么?

  ②小花籽在路上遇到了谁?它们是怎么说的?

  3.在第三至五段分段讲述后,教师采用与第二段相同的方法提问,重点引导幼儿讲述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③讨论:太阳、小鸟、蜜蜂、青蛙为什么感到快乐?

  ④谁能帮助小花籽想办法,让它找到快乐。

  ⑤教师讲述故事最后部分提问:小花籽找到快乐了吗?它为什么很快乐?

  4、完整欣赏动画课件配上动画、录音让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三)、结束部分,进行角色表演,体验快乐的真谛

  在幼儿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让幼儿带上动物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四、活动延伸 迁移故事主题,进行思品教育。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为大家服务的,做个乐于助人的人。

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绿色和紫色的画》一课是三年级第十三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认识三间色中的绿色和紫色的色相,体验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分别欣赏以绿色、紫色为主的图片和绘画作品,提高学生色彩的感知能力。通过欣赏,感受绿色带给人们的清静、凉爽的感觉,感觉紫色带给人们的神秘的、梦幻般的感觉。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认识和解释色彩的世界,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能力和创造力。

  二. 说学生:

  在《橙色的画》的基础上,学生对三原色和三间色已经有所了解,但是由于学生对色彩知识接触不多,欣赏、对比、分析、感受色彩现象还有一定难度,刚刚尝试用同色系作画,对色彩的运用不太熟悉。

  三. 说目标:

  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欣赏美术作品,动手调色,使学生认识绿色和紫色的色相,知道它们是由哪两种原色调和而成的。

  2.尝试用一种主要的颜色(绿色和紫色),绘制一幅美术作业。

  3.培养学生对生活中色彩美的观察兴趣,懂得通过欣赏、对比、分析,感受色彩现象。

  四.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不同的绿色、紫色来完成一幅画。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一种主要颜色来表现画面的简单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入,激情引趣:

  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激法學生探究和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二)领悟认知,质疑解难:

  通过学生动手调色,培养学生注意观察、思考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观察,了解绿色和紫色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色彩,启发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善于思考,了解绿色和紫色的画,感受色彩的不同效果,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锻炼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训练学生对色彩的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色彩间的对比关系,发现规律。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我及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这样,有利于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在课的最后,我展示用绿色和紫色为主的同一内容的画,感受不同的色彩带给人不同的美感,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知识点各个击破,使课堂教学在轻松自由和自主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目标。学生的作品很好。不足之处:教师在整节课中,激励性的语言没有,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多的去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第一单元《租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分草莓》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原课本教材是以《租船》为例来解决剩余的实际问题。这节课在注意应用题教学中数量关系的分析、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以及在内容的选择上不受教材的限制,取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生喜欢、感兴趣的内容。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发展,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感悟、在思考交流中理解,在应用中巩固,在活动中深化,使学生真正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教学的设计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3、教学目标:

  (1)能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3)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4、教学重点:解决有关“有余数除法问题”的'简单实际问题。

  5、教学难点:灵活处理有余数除法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对余数的“取”与“舍”的问题,即对于商的“进1法”和“去尾法”。

  【教法学法】

  教法: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知识的引路人,在教学设计中,正确理解新教材,抓住新教材特点,进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师生互动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提高参与探索的欲望。

  学法:

  1、指导“探索实践”。让学生在探索、研究活动中感悟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对于商的“进1法”和“去尾法”。

  2、引导“思”鼓励“问”。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思考,大胆质疑,不断创新。

  3、组织小组学习,重视合作交流和独立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说教学流程】

  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一开始,我创设了“投篮比赛”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课件给出人数相同时男女生队的比赛结果,引导学生观看课件,了解情况。接着,我提出 “谁胜谁负”的数学问题,引出课题,同时要求学生做小裁判,同桌合作观察思考该怎样比。再集体交流订正,得出“当参赛人数相同的时候我们直接比较投篮的总个数就能比较出胜负”这一结论,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接着创设新的情境——两队的人数不一样。让学生比一比,哪队能被评为优胜队呢?通过讨论,使学生发现其中的隐蔽条件,深刻体会到两组人数不一样,不能比两个小组的投篮总个数或以投篮个数最多在哪一组来评选优胜队都是不合理的,用每队平均每人投篮的个数比,比较合理,体会到求平均数的必要性,从而引入新知探究。

  课件演示:“移多补少”的方法,但是数目小的可以用移多补少,数目大了,移多补少就很麻烦了,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让学生同桌讨论,集体反馈交流,课件演示,引导比较。以男生队为例,分析列式各部分名称,“4+7+5+4+5”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5”呢?总结出求平均数的方法。

  本环节设计通过小组操作、讨论,使学生直接感受到求平均数的内涵就是“移多补少”,从而揭示平均数的含义。当学生的思维刚刚获得平衡时,又巧妙设置认知冲突,“这平均数除了通过移动得到,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迫使学生打破已形成的思维定势,从而获得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先合并再平均分),为此再次组织同学进行小组探究,从讨论、反馈中,得出如何来求平均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合作交流,更重要的是学会自主探索。在这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尝试总结出求平均数的方法。

  紧接着,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据“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两个练习:

  1、为参加 “新苗杯”校园小歌手比赛选手统计成绩

  2、了解生活中的平均数

  设计这些题目的目的是让学生渗透统计与平均的思想,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引导学生回忆总结:这节课你都知道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这节课你表现得怎么样?等等,这样的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这节课的重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以数学故事《危险吗?》活跃课堂气氛,深化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认识,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表达、广泛交流的机会,以提升“数学交流”的能力。也让学生明白“平均数”反映的是某段时间内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比如说:“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32厘米,并不是说游泳池的每一处都是132厘米,同时渗透不私自到水边游泳的思想教育,为本课的教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纵观这堂课的设计,我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主动的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得三位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说课稿 篇7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烛之武退秦师》,下面从教材、教法、学法、过程、板书五个方面阐述我的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先秦历史散文《左传》,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大军兵临城下,郑国危若累卵。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烛之武,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却使秦晋盟散约毁,两支人马自动撤离的故事。

  2、大纲要求及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要求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积累语言知识。《烛之武退秦师》是新编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单元话题是“昨日的战争”,课文安排在单元的首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 “由教到不教”,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3.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了解《左传》有关知识,解决几个生字,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b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c情感与态度目标: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点:诵读复述课文,背诵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5、教学难点:烛之武高超的说辞艺术

  二、说教法

  语文教学应重视整体教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要做到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词句、结构内容以及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据此,我在教学本课时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朗读法、质疑法、讨论法、探究法等。主要采用诵读的方法,使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同时通过质疑激趣,让学生在兴趣中讨论,探究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句。

  三、说学法

  新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因此采用预习法、讨论法、探究法等

  四、教学设计

  (一)预习设计

  1、并结合书下注释了解《左传》。

  2、了解本课历史背景。

  3、通读全文,注意揣摩语意、语气,了解词语的意义、用法。

  4、分析烛之武这一形象,他是如何说退秦师的?

  5、通过本文体会《左传》语言特点。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有人说“口才,电脑,英语,驾驶”是当今青年必须掌握的四门技术,其中口才被排到第一位,由此可见口才在今天同样非常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人怎样凭三寸不烂之舍就使强大的军队退却的故事,请看《烛之武退秦师》

  2.设计四个大问题串连全文

  ①烛之武在什么情况下“退秦师”的?(讨论)

  由此问题引出文章的第一段,分析战争的原因:三点。

  ②烛之武是怎样出场的?第二段对表现人物以及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

  此段为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佚之狐的推荐,道出了烛之武卓越超群的外交才能,使主人公未出场时,就引起了读者极大的关注。

  ③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师的?

  烛之武的说辞共125个字,语言非常精炼,含义丰富,可分为五层:(学生讨论,理解内容,分出层次)

  1)站在秦国立场上,博得秦伯好感,为进一步说服秦伯提供可能。

  2)说明亡郑利晋,保郑利秦,动摇秦亡郑信心。

  3)进一步利益诱惑,使秦舍弊求利,放弃原有做法。

  4)再以历史上晋对秦的背叛,离间秦晋联盟。

  5)从历史说到将来,指出晋的贪婪将威胁到秦的发展。

  总之,在短短的百余字内,烛之武站在秦的立场上,替秦分析围郑的利弊,层层深入,句句击中要害,又句句打动秦伯,使秦国最终撤去了包围,保全了郑国。整个说辞充分表现出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④秦伯退师后,晋文公表现如何?(提问--讨论)

  此问引出文章的最后一段,这段对事件结果的交代,也顺便表现了晋文公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在盟友变敌友的情况下,晋文公并没有感情冲动,而是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这正是晋文公日后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

  3、讨论总结,认识升华

  ①文章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交代,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请总结烛之武的形象。

  烛之武是这篇课文的中心人物,虽然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但他的能力和能言善辩却早已闻名郑国。所以,在国难当头,郑国君臣一筹莫展的时候,佚之狐推荐了他。他的一番牢骚,使他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郑伯的自责,更重要的是,烛之武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使他化解了不满,增强了了义无反顾奔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见到秦伯之后,他胸有成竹,对秦晋的关系和矛盾了如指掌,只字不提郑国的利益,似乎处处为秦国着想,因而能够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说的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左传》就是这样通过正面和侧面,用精彩的语言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②《左传》以叙事为主,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在本文中就有所体现。请学生体会(讨论,提问)。

  “文似看山不喜平”,这篇文章充满了波澜,显得生动活泼。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不禁让人捏了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荐,使郑伯看到了一线希望。读者满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敌营,力挽狂澜,谁知他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辞”,使郑国的希望又趋于渺茫。郑伯的自责,也增添了文章的戏剧性。

  4、延伸拓展:某同学中午休息时间在宿舍洗衣服,请劝阻。

  5、小结:

  本文是一篇记述古人辞令的散文。郑国被晋、泰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国家危在旦夕,烛之武奉命说退秦军。他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一番说辞,说服了秦君。撤出围郑的军队,并派兵助郑国防守,致使晋军不得已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这篇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6、作业: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那个同学改写的好,明天请他当导演。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5页到26页的内容。

  2、教材分析

  《分数除法(一)》是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认识了倒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呈现了两个问题,就是把4/7分别平均分成2 份、3份,目的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一系列“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4、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5、教学难点:

  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对本节课进行教学,课前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等。

  二、说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将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1、自主探究、寻求方法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寻求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设计教法体现主体

  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领路人,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分层练习、注重发展

  练习有层次,由尝试练习到综合练习到发展练习,层层深入。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以上的教学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为以下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具体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一) 激趣导入——十兄弟的故事

  大虾夫妻生活窘迫,突然有一天,从天上降下来十颗晶石。无恶不作的大帅得知后,欲抢夺晶石。怎么办呢?,大虾夫妻想到了一个办法?把它是吃了吧。妻子将十颗晶石分为两次吃,她每次吃多少呢?

  创设这一情境,是因为《十兄弟》这个电影,大家都看都过。富有神话色彩,学生会感兴趣。在兴趣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 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分数除法

  为了使故事和所学知识连贯起来,所以我又利用故事来引出新知。展示多媒体:几天后,神奇的事发生了,大虾妻子怀孕还生下10个孩子。十个孩子一夜长大,而且各有本领,由于家里穷没有东西吃,所以大虾的妻子就把一张饼的4/7分给大口九和飞天五,他们每人分多少呢?为了让学生能够动手操作,告诉学生把饼看作成长方形,这样就回归到我们熟悉的图形中了。

  把一张纸的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纸,先把纸平均分成7份,再涂出其中的4份,然后再将这4份平均分成2份,将其中1份涂色,最后看看涂上色的这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在汇报反馈时,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即分、涂的过程。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清晰地展示中分享他人的思维方法。通过思考操作学生达成共识: 里有4个1/7,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1/7,是2/7。接着让学生列出算式4/7÷2=2/7,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同时理解了分数除法的意义。

  2、比较归纳,初探算法

  我继续给学生讲故事,从而引出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到枯燥。大虾妻看看大口九,他一人能吃两个人的饭,又想想,最后决定把这张饼的4/7分给高脚七、飞天五和大喊十,每个人分到多少?

  我引导学生再一次进行探究。为了便于全班统一交流,我选取学生举例中的一道典型算式进一步研究,如4/7÷3,我引导学生再一次进行探究。为了便于全班统一交流,我选取学生举例中的一道典型算式进一步研究。此时,先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此时,先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根据学生的小组讨论,学生发现把4/7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这张纸的4/21。得到的算式是4/7÷3=4/21。此时我还引导学生发现:把4/7平均分成3份,这其中的一份实际上就是4/7的1/3,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算式是4/7×1/3=4/21。比较两个算式,学生很快发现它们是相等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引导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本环节的设计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了“探索——发现——验证——修改”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完成了知识的自我建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分数除以整数意义的理解,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课件出示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本节课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知识,我先让学生通过涂一涂,进一步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初步感知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然后提出是不是除以一个整数就可以乘它的倒数呢?通过三组算式来验证提出的假设,这样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身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四、巩固应用

  我们知道通过形式多样、难易程度适当的习题,让学生在有层次的练习中巩固本节课的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所以我设计了以下巩固练习:

  1、算一算

  在分饼的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十兄弟想考一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教师出示算式,提出要求:口述计算过程)

  学生选两道在练习本上做一做。

  此过程我要时刻提醒学生计算的结果,能化简一定要化简。

  2、填一填

  师:学会了知识就要灵活的运用,这道题你们能填上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试一试。

  集体订正。

  从简单的问题要逐渐加深,从填一填的'题中可以让学生对计算方法理解充分。

  3、拓展练习

  拓展练习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带分数怎么办?有的学生会想到化假分数,这样即复习了旧知识又巩固了新知识。

  4、解决问题。

  师:为了使我们的校园更整洁,学校给我们各班划分了分担区,这一周轮到第一组负责分担区的卫生,

  老师想把分担区的四分之三平均分给四个人来负责,你们能算出每个人负责整个分担区的几分之几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指生汇报完成情况。

  运用分数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呢?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生活中的问题,让大家解决。

  五、课堂总结

  一个新的计算结论必须反复验证。让学生通过实际运算再次验证一个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与验证中,也深刻理解了分数除法的计算算理。让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补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教学程序的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对计算进行探究式教学,也是新理念的挑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操作、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培养了积极的学习情感,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机的整合。

  六、作业

  作业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再巩固,同时还要联系实际,制定作业是:

  运用分数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呢?回家编几道生活中的问题,明天我们再一起解决。

  七、说教学预测

  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们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突破本节课的重点。体会分数除法转化的方法,并会利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教研组相信学生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而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

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很多孩子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能数出100以内数,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很注重学生数感的建立,主题图给了学生100这个数有多大的概念,通过估计和比较建立数感。教材还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例题1、2、3的教学都是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进行,通过操作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数100以内数的方法。

  经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我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我能学会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1.动手操作学习,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合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的指思想是力求体现:“以发展为主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增强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高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按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我们班一共有58名同学,如果用1根小棒代表一个同学的话,需要多少根小棒?(生58根)

  师:请学生各自独立数出58根小棒(生数,老师巡视学生汇报自己的数法,可能的答案是一根一根数,二根二根数,5根5根数……设计意图:明确的目标驱动,使学生向往积极的操作活动。也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真实水平,再通过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数数的方法多样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自主建构计数单位“十”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数出48杯小棒。但摆放在一起,老师很难判断你们数的是否正确。你们能开动脑筋,想办法清楚地表示你数出来的小棒正好是48根吗?

  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并把学生中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可能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a.二根二根的摆29堆

  b.五根五根的摆11堆还多3根

  c.十根十根的摆

  d.5堆还多8根教师引导学生对出现的几种情况进行观察,并反复地教,在数的过程中感悟第三种方法的`好处。能一眼看出结果是58根。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呈现不同的表示方法,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选择最佳的计数方法。这样做不仅满足了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欲望,突破了为什么要用“十”来表示的难点,还很好地体现了数学中的优化策略。

  2、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1)理解几十几的组成

  (2)掌握整十数的组成。

  (3)认识100并掌握100里面有10个十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十几的组成这一知识基础知识进行适当的迁移。让学生自己说出58的组成并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再通过50的认识来强化把10个当作一个“十”,为100里面有10个“十”铺垫,整个过程层层递进,十分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第33页做一做

  2、多媒体出示许多小星星(87个)

  (1)估计有多少个?

  (2)怎样摆放才能清楚地看了小星星的个数?

  (3)怎样变成90个,再变成100个?

  (4)从不同方向数出100。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通过学习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2、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介绍教室内的人数和物品。

  设计意图: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成功,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教学,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教学,逐渐渗透数学的应用意识。

  (五)板书设计

  板书作为课堂语言另一种表现形式,应具有艺术性、指导性、启发性、实用性、应发挥其“引”、“导”功能,引学生之思,导学生之路。

  设计意图:这样板书,层次分明,便于学生观察、突出重点,体现了突破难点的过程,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

  四、评价分析

  根据小学生年龄小、好胜心强的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挥、说、议、练中学习;从而达到人人想学、爱学、乐学的目的。

  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利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的学习活动中,掌握100以内数的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巧妙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