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教学计划

时间:2024-04-05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新学期教学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学期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

  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

  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第二单元(12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三单元(4课时)

  (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1课时)

  (2)平移和旋转(1课时)

  (3)实践活动:剪一剪(1课时)

  (4)练习七(1课时)

  第四单元(5课时)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课时)

  (2)解决问题(2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五单元(7课时)

  (1)混合运算(4课时)

  (2)解决问题(2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六单元(9课时)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4课时)

  (2)解决问题(3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4)小小设计师(1课时)

  第七单元(14课时)

  (1)1000以内数的认识(4课时)

  (2)10000以内数的认识(6课时)

  (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3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八单元(4课时)

  (1)认识克(1课时)

  (2)认识千克(1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4)练习二十(1课时)

  第九单元(2课时)

  (1)猜一猜(一)(1课时)

  (2)猜一猜(二)(1课时)

  第十单元(4课时)

  (1)复习表内除法及混合运算(1课时)

  (2)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1课时)

  (3)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运动(1课时)

  (4)复习解决和统计(1课时)

文章
代写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新学期教学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学期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

  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

  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第二单元(12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三单元(4课时)

  (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1课时)

  (2)平移和旋转(1课时)

  (3)实践活动:剪一剪(1课时)

  (4)练习七(1课时)

  第四单元(5课时)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课时)

  (2)解决问题(2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五单元(7课时)

  (1)混合运算(4课时)

  (2)解决问题(2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六单元(9课时)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4课时)

  (2)解决问题(3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4)小小设计师(1课时)

  第七单元(14课时)

  (1)1000以内数的认识(4课时)

  (2)10000以内数的认识(6课时)

  (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3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八单元(4课时)

  (1)认识克(1课时)

  (2)认识千克(1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4)练习二十(1课时)

  第九单元(2课时)

  (1)猜一猜(一)(1课时)

  (2)猜一猜(二)(1课时)

  第十单元(4课时)

  (1)复习表内除法及混合运算(1课时)

  (2)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1课时)

  (3)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运动(1课时)

  (4)复习解决和统计(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