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4-01-13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

  一、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了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这些内容也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数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回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回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教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 编排特点

  1、 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 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教学措施

  1、 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

  2、 针对计算教学这一教学重点,教学时注意:

  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

  鼓励学生因题而异灵活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加强基本训练,打好计算基础。

  培养认真、仔细地计算和及时检查的学习习惯。

  3、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对学生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4、要充分体现教学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五、本学期教改思路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托,积极开展教改实验,尽快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 ,位置 ,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总复习。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点。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 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

  “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因此,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通过使用数字和标准的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相似地,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事实上,比较和测量是学生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在本单元中,他们将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体会比较和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板块分析

  一年级的'科学书每课一般由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组成。在实际教学中,这四个板块并不是截然分开、机械使用的,四个板块呈现的是一个有结构的,既符合科学家的工作特点,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具体说明如下:

  (1)聚焦板块: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描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2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

  (2)探索板块:包括前概念测查、预测、探究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组织和呈现证据以及形成初步解释。这一板块通常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列出可供选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有关的第二手资料和数据呈现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等。

  (3)研讨板块:呈现的是学生在交流、讨论、论证时所应围绕的关键问题。一般以疑问句的形式指导学生抓住主题学习的核心,陈述自己的观点,运用证据支撑自己的解释,在个人论证的基础上,展开集体论证以达成共识。

  (4)拓展板块:为学生提供一系列活动建议,以便他们在课外开展进一步的探究,使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及其他新的情境,或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学习进行联系。

  三、教学目标

  1、“植物”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

  ②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③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④植物会生长和死亡。

  ⑤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

  ②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③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④能种植一棵植物,并使其存活一段时间。⑤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3)科学态度目标

  ①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产生研究兴趣。

  ②对植物的生存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③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④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了解植物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体会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②了解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植物资源,懂得珍爱植物,认识到保护身边的植物很重要。

  2、“比较与测量”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观察中有比较,比较需要公平,测量使比较的结果更准确。

  ②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需要。

  ③确定起点和终点、测量单位首尾相连是测量的要素。

  ④非标准单位的测量工具导致测量结果的多样性。

  ⑤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有助于信息的交流。

  ⑥有不同的工具可用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更方便测量长的物体。

  ⑦尺子是世界通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统一测量标准的产物。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②能根据高度或长度给物体排序。

  ③能以讨论、画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④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

  ⑤学习预测事物的相对高度和尺寸。

  ⑥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⑦初步运用十进制计量测量结果。

  ⑧初步运用尺子进行测量。

  (3)科学态度目标

  ①发展对测量的认同感。

  ②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③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④乐于在情境中学习,能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和探究兴趣。

  ⑤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⑥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测量数据。

  ⑦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分析、反思测量过程的意识。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能意识到观察、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②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和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③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四、单元词汇和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

  (1)单元词汇

  ①根: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能够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有的根还能贮藏养料。

  ②茎:植物体的一部分,由胚芽发展而成,下部和根连接,上部一般都生有叶、花和果实。茎能输送水、无机盐和养料到植物体的各部分去,并有贮存养料和支持枝、叶、花、果实等生长的作用。

  ③叶: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通常由叶片和叶柄组成,通称叶子。

  (2)材料清单

  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子,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冬青叶,牵牛叶,梧桐叶,松树叶,月季叶,或者校园中其他具有明显特征的植物的叶,有关“植物是活的”的照片、图片等。

  2、第二单元

  (1)单元词汇

  ①观察: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它是以视觉为主,与其他感觉融为一体的综合感知。

  ②比较:对比同类事物的异同。

  ③猜想:比预测更随意,通常凭以往的经验做出判断。

  ④预测:综合以前的经验及当下的观察做出判断。

  ⑤测量:按照某种标准使用工具来观察,并且使用数据对事物做出量化描述。

  ⑥距离:两物体在空间上相隔或间隔的长度。

  ⑦拃:张开的手的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

  (2)材料清单

  打印纸带、记号笔、纸质弹跳蛙、小立方体、橡皮、回形针、小棒、有图表的纸等。

  五、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学习兴趣对于科学学习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4

  一、教材简析

  一年级下册(以下简称第二册)教材仍采用主题单元的编排形式,共有16个单元,每个单元大致包括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课文编选的指导思想:除了顾及文体、儿童兴趣、知识等方面,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是这样考虑的:

  1、《元宵节》——了解中国民族文化风俗(歌谣、元宵、对联、花灯、灯谜等)

  2、《家园》——热爱家乡,热爱生活

  3、《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

  4、《植物》——热爱自然,了解植物及一些生长知识

  5、《动物》——热爱自然,了解动物及一些生长知识

  6、《爱护》——珍惜、保护环境

  7、《愿望》——合理的、善良的个人愿望,努力实现愿望

  8、《认真》——认真做事(有一点植物知识)

  9、《车的世界》——认识车,浅显认识社会生活

  10、《雨》——热爱自然,互相帮助

  11、《星空》——热爱自然,了解我国伟大的科学家,学一点天文知识

  12、《朋友》——友谊

  13、《时间》——珍惜时间,利用时间

  14、《丁丁冬冬学识字》——感悟汉字

  15、《长大》——理解成长的含义

  16、《快乐》——乐观生活,助人为乐

  第二册的内容较之一册更广泛,特别是增多了反映儿童生活的篇目,与学生生活更加贴近,同时也注意了保持一册的趣味性教学目标。

  二、目的和要求:

  1、通过阅读课文和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在语文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得到发展。

  2、认字423个(下限),学习30个(下限)常用偏旁(部首),学习看上下文猜字等认字方法,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认字,独立认读“语文天地”中的现代诗文。

  3、写字230个(下限)

  4、抄写字母和音节,能为生字标音。

  5、阅读42篇诗文(下限),背诵15篇(下限)。能借助手指但不出声,或者小声但不用手

  指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6、积极、认真地参与各项语文活动,用普通话、积极地、又创造地完成教材中的口语交际,

  初步形成合作、探究的意识。

  7、学习教材传授的科学知识,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8、继续培养天天阅读、收集图片资料、经常“回头看”等好习惯。

  9、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三、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45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语文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四、教学措施:

  1、理解教材编辑意图,以组为单位整体设计教学。

  2、倡导合作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设计教学活动,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

  3、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

  4、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发现新与旧的联系,发现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方法认识汉字。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5、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成果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断产生成就感。

  6、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和当时、当地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五、教学重点

  1、仍然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拓展课外识字、识词量。

  2、写话训练和口语交际训练贯穿整个教学中,从基本素句教学抓起,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人而已,着实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

  3、把语文教学放入社会这个大语文环境中教学,结合实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课本剧的表演、实地参观学习、观察大自然的变化等等。

  4、整个教学要有层次性,允许出现差异性,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

  六、课时安排和教学进度表:

  1、《元宵节》7课时

  2、《家园》7课时

  3、《春天》9课时

  4、《植物》8课时

  5、《动物》6课时

  6、《爱护》8课时

  7、《愿望》8课时

  8、《认真》8课时

  9、《车的世界》5课时

  10、《雨》8课时

  11、《星空》8课时

  12、《朋友》7课时

  13、《时间》7课时

  14、《丁丁冬冬学识字》8课时

  15、《长大》8课时

  16、《快乐》7课时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5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2)班、(4)班共有学生(89 )人,男生有( 46)人,女生有(43 )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学前班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学前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有的性格内向,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常规知识还得加强训练,他们还像在学前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体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教学重点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6

  一、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40人。全部进入学前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因为学前班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

  二、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4、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 教学安排

  (见教参课时安排)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7

  一、教材简析:

  本册共设置18个主体单元。这些单元排列在一起,体现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序”,主体之间不构成知识体系或思想品德教育的体系。每个单元没有明确的教学要点--没有单元提示、预习提示、单元知识短文等,各单元之间,不连成一条知识的“线”。

  每个单元的内容,借“题”松散地组合在一起,“题”是“题目”的意思,起着营建学习情境的作用,不是文学意义的“主题”没有统辖整个单元的作用。“主题”不构成单元内容的核心,各种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是借“题”发挥。单元里的内容没有“导-扶-放”的前后序列,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需要自行组织、安排、调换单元内的各项活动。每个单元有主题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注意:“语文天地”重的联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不是课外作业,不是课后复习,更不是考试内容)第一、第十二单元是开放单元,没有课文。学生是在活动中学,在生活中学。其他单元也设计了一些开放的活动内容。拼音的几个单元,课文在后面。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 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本学期一年级教学总目标和要求: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学生基本情况简要分析

  一年级全班有32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16人。学生在幼儿园就已经初步接触过汉语拼音,但不系统、不规范、发音不够准确。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幼儿 园,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个别学生在幼儿时期就已经认识了许多汉字,具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大部分学生能认少量汉字;个别学生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能正确书写。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个别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 解,而部分学生则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够,对意愿的表达较为模糊。

  四、教学措施

  1、对于5、6岁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掌握抽象的汉语拼音,显然是困难的,也是枯燥乏味的,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力求做到汉语拼音的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掌握汉语拼音。

  2、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低年级学生容易记住一些具体的、形象的、有颜色的材料,所以在识字的教学中,将加强形象化、直观性,引导学生去学。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加上丰富的意象,学生就能掌握所学的汉字。

  3、“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把阅读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再把课外阅读所得运用于课内,二者紧密结合,协调发展阅读能力。

  4、在教学中,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质疑,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勤于质疑发问,在问题、求解答的过程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低年级 语文教材中,课文内容丰富,并有一定的悬念,可以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给学生创造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去说。

  五、课时安排:

  上学了 2课时

  1、字与画 2-3课时

  2、学写字 2-3课时

  3、数字 4课时

  4、家 4-5课时

  5、太阳和月亮 4-6课时

  6、大海 6课时

  7、外面的世界 3-6课时

  8、字与拼音(一) 4课时

  9、字与拼音(二) 6课时

  10、字与拼音(三) 4-6课时

  11、字与拼音(四) 8-10课时

  12、字与拼音(五) 7-8课时

  13、手和脑 4-5课时

  14、劳动 4-5课时

  15、冬天 6-7课时

  16、成长 5、6课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

  一、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了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这些内容也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数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回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回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教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 编排特点

  1、 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 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教学措施

  1、 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

  2、 针对计算教学这一教学重点,教学时注意:

  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

  鼓励学生因题而异灵活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加强基本训练,打好计算基础。

  培养认真、仔细地计算和及时检查的学习习惯。

  3、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对学生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4、要充分体现教学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五、本学期教改思路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托,积极开展教改实验,尽快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 ,位置 ,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总复习。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点。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 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

  “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因此,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通过使用数字和标准的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相似地,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事实上,比较和测量是学生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在本单元中,他们将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体会比较和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板块分析

  一年级的'科学书每课一般由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组成。在实际教学中,这四个板块并不是截然分开、机械使用的,四个板块呈现的是一个有结构的,既符合科学家的工作特点,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具体说明如下:

  (1)聚焦板块: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描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2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

  (2)探索板块:包括前概念测查、预测、探究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组织和呈现证据以及形成初步解释。这一板块通常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列出可供选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有关的第二手资料和数据呈现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等。

  (3)研讨板块:呈现的是学生在交流、讨论、论证时所应围绕的关键问题。一般以疑问句的形式指导学生抓住主题学习的核心,陈述自己的观点,运用证据支撑自己的解释,在个人论证的基础上,展开集体论证以达成共识。

  (4)拓展板块:为学生提供一系列活动建议,以便他们在课外开展进一步的探究,使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及其他新的情境,或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学习进行联系。

  三、教学目标

  1、“植物”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

  ②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③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④植物会生长和死亡。

  ⑤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

  ②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③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④能种植一棵植物,并使其存活一段时间。⑤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3)科学态度目标

  ①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产生研究兴趣。

  ②对植物的生存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③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④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了解植物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体会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②了解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植物资源,懂得珍爱植物,认识到保护身边的植物很重要。

  2、“比较与测量”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观察中有比较,比较需要公平,测量使比较的结果更准确。

  ②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需要。

  ③确定起点和终点、测量单位首尾相连是测量的要素。

  ④非标准单位的测量工具导致测量结果的多样性。

  ⑤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有助于信息的交流。

  ⑥有不同的工具可用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更方便测量长的物体。

  ⑦尺子是世界通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统一测量标准的产物。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②能根据高度或长度给物体排序。

  ③能以讨论、画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④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

  ⑤学习预测事物的相对高度和尺寸。

  ⑥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⑦初步运用十进制计量测量结果。

  ⑧初步运用尺子进行测量。

  (3)科学态度目标

  ①发展对测量的认同感。

  ②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③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④乐于在情境中学习,能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和探究兴趣。

  ⑤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⑥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测量数据。

  ⑦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分析、反思测量过程的意识。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能意识到观察、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②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和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③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四、单元词汇和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

  (1)单元词汇

  ①根: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能够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有的根还能贮藏养料。

  ②茎:植物体的一部分,由胚芽发展而成,下部和根连接,上部一般都生有叶、花和果实。茎能输送水、无机盐和养料到植物体的各部分去,并有贮存养料和支持枝、叶、花、果实等生长的作用。

  ③叶: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通常由叶片和叶柄组成,通称叶子。

  (2)材料清单

  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子,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冬青叶,牵牛叶,梧桐叶,松树叶,月季叶,或者校园中其他具有明显特征的植物的叶,有关“植物是活的”的照片、图片等。

  2、第二单元

  (1)单元词汇

  ①观察: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它是以视觉为主,与其他感觉融为一体的综合感知。

  ②比较:对比同类事物的异同。

  ③猜想:比预测更随意,通常凭以往的经验做出判断。

  ④预测:综合以前的经验及当下的观察做出判断。

  ⑤测量:按照某种标准使用工具来观察,并且使用数据对事物做出量化描述。

  ⑥距离:两物体在空间上相隔或间隔的长度。

  ⑦拃:张开的手的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

  (2)材料清单

  打印纸带、记号笔、纸质弹跳蛙、小立方体、橡皮、回形针、小棒、有图表的纸等。

  五、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学习兴趣对于科学学习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4

  一、教材简析

  一年级下册(以下简称第二册)教材仍采用主题单元的编排形式,共有16个单元,每个单元大致包括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课文编选的指导思想:除了顾及文体、儿童兴趣、知识等方面,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是这样考虑的:

  1、《元宵节》——了解中国民族文化风俗(歌谣、元宵、对联、花灯、灯谜等)

  2、《家园》——热爱家乡,热爱生活

  3、《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

  4、《植物》——热爱自然,了解植物及一些生长知识

  5、《动物》——热爱自然,了解动物及一些生长知识

  6、《爱护》——珍惜、保护环境

  7、《愿望》——合理的、善良的个人愿望,努力实现愿望

  8、《认真》——认真做事(有一点植物知识)

  9、《车的世界》——认识车,浅显认识社会生活

  10、《雨》——热爱自然,互相帮助

  11、《星空》——热爱自然,了解我国伟大的科学家,学一点天文知识

  12、《朋友》——友谊

  13、《时间》——珍惜时间,利用时间

  14、《丁丁冬冬学识字》——感悟汉字

  15、《长大》——理解成长的含义

  16、《快乐》——乐观生活,助人为乐

  第二册的内容较之一册更广泛,特别是增多了反映儿童生活的篇目,与学生生活更加贴近,同时也注意了保持一册的趣味性教学目标。

  二、目的和要求:

  1、通过阅读课文和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在语文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得到发展。

  2、认字423个(下限),学习30个(下限)常用偏旁(部首),学习看上下文猜字等认字方法,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认字,独立认读“语文天地”中的现代诗文。

  3、写字230个(下限)

  4、抄写字母和音节,能为生字标音。

  5、阅读42篇诗文(下限),背诵15篇(下限)。能借助手指但不出声,或者小声但不用手

  指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6、积极、认真地参与各项语文活动,用普通话、积极地、又创造地完成教材中的口语交际,

  初步形成合作、探究的意识。

  7、学习教材传授的科学知识,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8、继续培养天天阅读、收集图片资料、经常“回头看”等好习惯。

  9、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三、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45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语文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四、教学措施:

  1、理解教材编辑意图,以组为单位整体设计教学。

  2、倡导合作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设计教学活动,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

  3、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

  4、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发现新与旧的联系,发现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方法认识汉字。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5、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成果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断产生成就感。

  6、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和当时、当地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五、教学重点

  1、仍然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拓展课外识字、识词量。

  2、写话训练和口语交际训练贯穿整个教学中,从基本素句教学抓起,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人而已,着实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

  3、把语文教学放入社会这个大语文环境中教学,结合实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课本剧的表演、实地参观学习、观察大自然的变化等等。

  4、整个教学要有层次性,允许出现差异性,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

  六、课时安排和教学进度表:

  1、《元宵节》7课时

  2、《家园》7课时

  3、《春天》9课时

  4、《植物》8课时

  5、《动物》6课时

  6、《爱护》8课时

  7、《愿望》8课时

  8、《认真》8课时

  9、《车的世界》5课时

  10、《雨》8课时

  11、《星空》8课时

  12、《朋友》7课时

  13、《时间》7课时

  14、《丁丁冬冬学识字》8课时

  15、《长大》8课时

  16、《快乐》7课时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5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2)班、(4)班共有学生(89 )人,男生有( 46)人,女生有(43 )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学前班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学前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有的性格内向,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常规知识还得加强训练,他们还像在学前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体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教学重点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6

  一、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40人。全部进入学前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因为学前班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

  二、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4、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 教学安排

  (见教参课时安排)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7

  一、教材简析:

  本册共设置18个主体单元。这些单元排列在一起,体现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序”,主体之间不构成知识体系或思想品德教育的体系。每个单元没有明确的教学要点--没有单元提示、预习提示、单元知识短文等,各单元之间,不连成一条知识的“线”。

  每个单元的内容,借“题”松散地组合在一起,“题”是“题目”的意思,起着营建学习情境的作用,不是文学意义的“主题”没有统辖整个单元的作用。“主题”不构成单元内容的核心,各种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是借“题”发挥。单元里的内容没有“导-扶-放”的前后序列,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需要自行组织、安排、调换单元内的各项活动。每个单元有主题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注意:“语文天地”重的联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不是课外作业,不是课后复习,更不是考试内容)第一、第十二单元是开放单元,没有课文。学生是在活动中学,在生活中学。其他单元也设计了一些开放的活动内容。拼音的几个单元,课文在后面。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 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本学期一年级教学总目标和要求: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学生基本情况简要分析

  一年级全班有32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16人。学生在幼儿园就已经初步接触过汉语拼音,但不系统、不规范、发音不够准确。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幼儿 园,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个别学生在幼儿时期就已经认识了许多汉字,具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大部分学生能认少量汉字;个别学生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能正确书写。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个别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 解,而部分学生则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够,对意愿的表达较为模糊。

  四、教学措施

  1、对于5、6岁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掌握抽象的汉语拼音,显然是困难的,也是枯燥乏味的,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力求做到汉语拼音的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掌握汉语拼音。

  2、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低年级学生容易记住一些具体的、形象的、有颜色的材料,所以在识字的教学中,将加强形象化、直观性,引导学生去学。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加上丰富的意象,学生就能掌握所学的汉字。

  3、“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把阅读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再把课外阅读所得运用于课内,二者紧密结合,协调发展阅读能力。

  4、在教学中,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质疑,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勤于质疑发问,在问题、求解答的过程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低年级 语文教材中,课文内容丰富,并有一定的悬念,可以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给学生创造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去说。

  五、课时安排:

  上学了 2课时

  1、字与画 2-3课时

  2、学写字 2-3课时

  3、数字 4课时

  4、家 4-5课时

  5、太阳和月亮 4-6课时

  6、大海 6课时

  7、外面的世界 3-6课时

  8、字与拼音(一) 4课时

  9、字与拼音(二) 6课时

  10、字与拼音(三) 4-6课时

  11、字与拼音(四) 8-10课时

  12、字与拼音(五) 7-8课时

  13、手和脑 4-5课时

  14、劳动 4-5课时

  15、冬天 6-7课时

  16、成长 5、6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