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计划

时间:2023-06-12 作者:洋葱囧rz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我要下载

舞蹈教学计划(15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舞蹈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舞蹈教学计划(15篇)

舞蹈教学计划1

  根据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充分考虑到中学生的生理特性,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把知识性、训练性、娱乐性及表演的适用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情趣表演为主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孩子对舞蹈的兴趣和注意力。在舞蹈标准化教学的前提下分为两部分教授,一部分为舞蹈基础训练,一部分为表演性组合。现结合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安排如下:

  一、辅导老师:

  王生兰

  二、教学目的: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进一步推动我校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我校特成立了舞蹈兴趣小组,在通过每周两次的训练以后,使学生初步了解、掌握舞蹈的基本训练,让学生通过接触舞蹈,注意自己的基本形态,学习一些简单的舞蹈步伐,培养对舞蹈的兴趣爱好,同时也对舞蹈、音乐方面表演人才所必备的身体素质和能力,以及对训练方法进行初步的了解,为今后我校学生在舞台表演方向奠定良好的基础。

  1、培养孩子的优美体态和对艺术的审美能力。

  2、训练扎实的'基本功如:腰、腿、胯的软度及开度。

  3、培养孩子听音乐时能找到节拍,动作节拍准确,跳舞有自娱感。

  4、培养孩子载歌载舞的习惯和舞蹈时愉快的心态。

  三、教学措施:

  舞蹈兴趣小组的活动必须与音乐教育的基本任务合拍,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凡参加舞蹈兴趣小组的学生,不论水平高低,要保护其积极性,使其认识到兴趣小组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精心组织,实施分层指导并采取多种形式,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竞争感,使潜在的智慧和舞蹈才能得到自由的发展。

  1、引导学生观看舞蹈录像带,帮助学生寻找舞蹈感觉。

  2、逐段示范、讲解动作,逐个辅导。

  3、学生个人练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4、采用学生互帮、好学生示范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水平。

  四 教学内容:

  1、热身运动

  在训练的几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让学生做一些轻松、简单的热身运动,主要目的是创造一个融洽的学校氛围,使孩子们的身体和情绪适应课堂训练的准备,避免用力过度。

  2、地面训练

  中学生的生理特点是稳定性差,但是软度和开度较好,而软度开度又是舞蹈动作的根本点,所以要运用平整的地板来帮助学生进行软度和开度的训练,主要措施有:

  (1)勾绷脚、压腿

  (2)头、肩的开度

  (3)耗半腰、仰卧挑胸腰、波浪腰

  (4)正步吸腿、双吸腿、团身吸腿

  (5)躺地45度前踢腿

  (6)躺地45度旁踢腿

  (7)躺地45度踢后腿

  (8)躺地前90度吸抬腿

  (9)躺地旁90度吸抬腿

  3、中间训练

  (1)正步半蹲

  (2)正步半脚尖加压脚跟

  (3)正步吸腿

  (4)手臂练习

  (5)绷脚走步

  (6)踏点步

  (7)后踢步

  (8)横磋步

  (9)原地吸腿步

  (10) 前后点地走

  4、采用音乐反映、模仿与想象、组合与成品舞蹈编排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全身的多种器官,提高学生动作的协调性。

  5、将学生舞蹈形象化,通过形成有趣的故事或者舞蹈造型来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同时为演出比赛做准备。

  五、活动时间和地点:

  周一、三、五早6:30-7:20

  周二、五下午第七节课地点:智源教学楼一楼舞蹈室

舞蹈教学计划2

  一、教学目的

  启蒙舞蹈班授课资料针对才接触舞蹈幼儿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好奇心强、缺乏身体协调性的特征,以激发孩子对舞蹈及音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及乐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为教学目的。在资料设定上,坚持儿童的天真、活泼的天性,为进一步的舞蹈教学打好基础。

  二、教学任务

  1、培养幼儿喜欢舞蹈和做音乐游戏。

  2、认识身体的基本部位及空间上、下、左、右、前、后等,并对身体各部位进行松弛、伸展和灵活运动的初步协调性训练

  3、学会正确的站姿和双跪坐、交叉盘坐、伸腿坐等几种基本姿态。

  4、能按照音乐节拍做动作,培养节奏感。

  5、学会几个简单的舞蹈,能在众人面前自如地表演,培养自信心。

  三、教学资料安排

  1、活动部分

  第一部分:排队带着孩子们绕教室四周活动,放欢快的音乐,经过快慢不一样的走步,拉手绕圈小跑,变换不一样的造型、步伐,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导入上课的气氛。

  第二部分:师生共同热身,将孩子插空排成两排,教师应对孩子,带领他们做动作,活动头、颈、肩、腰、臂、膝等部位。

  2、软开度初步训练

  简单的.压前、旁腿,弯腰等。

  3、舞蹈组合

  A、认识身体的基本部位,唱、跳结合。首先认识双手和双脚的左与右,练习手脚的协调配合和反应本事

  B、碎步练习、蹦跳步练习。根据孩子的步伐选择相应的歌曲进行游戏和律动,培养孩子的平衡感和节奏感

  C、基本舞蹈坐姿的培养,在舞蹈中加入双跪坐、交叉盘坐等坐姿,提醒孩子要挺胸拔背;伸腿坐时指导孩子们注意绷脚、双腿加紧,经过示范和纠正动作,培养孩子的听从指令、自省意识

  D、模仿及观察本事练习。让孩子模仿平时见到的小动物,跟着音乐进行练习,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E、让孩子学习按照音乐节奏一拍做一次动作,训练孩子的节奏感。

舞蹈教学计划3

  教学设计理念:

  舞蹈,是一门综合的富于动感的艺术,舞蹈教学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通过训练和表演,锻炼学生身体,发展身体素质质,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和动作美感,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爱集体、守纪律的好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群体意识。

  教学设计特色:

  小学自主合作舞蹈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外音乐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合作创编为主线,让学生在掌握一定舞蹈基本动作和初步具备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后,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的形式,集思广益共同为歌曲或音乐形象较鲜明的乐曲创编动作及队形。使学生在自主愉悦的气氛中,闻乐而动,闻歌起舞,在“练中逐步感知音乐语言,在“乐”中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动”中发展身体各个部位之间的协调性。通过热烈活跃、自主合作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肤觉,运动得到充分协调均衡的发展,这部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肤觉运动得到协调均衡的发展对舞蹈的兴趣,还进一步增强了群体协作的意识,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能力,全面整体性地提高学生舞蹈艺术素质。

  舞蹈教学计划与内容:

  1、培养学生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

  2、发展学生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3、能随音乐协调地做形体动作,知道其名称。

  4、培养学生与同伴友好相处,竞争、合作的个性。

  5、基本功训练与芭蕾基础训练与古典舞声韵训练。

  6、根据学生训练编排舞蹈组合与元旦晚会开场舞的`编排、

  学情分析:

  我所带领的舞蹈班是中低年级,舞蹈基础一般,身体协调性及舞蹈表现力均差,所以,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以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主,只有学生先参与进来,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弱化动作知识点,强化舞蹈感觉,突出重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看、练、想、跳为主,教师的示范、激发、启发、点拨为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获得本我的学习体会和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体态、基本动作。

  2、了解舞蹈艺术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对舞蹈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开发发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热情。

  3、通过舞种介绍芭蕾古典舞蹈爵士舞种类,依据学生情况归纳教学活动,感受舞蹈魅力,了解舞蹈发展,提高学生艺术修养。

  4、通过舞蹈让眼睛会说话提高学生自信。

  教学重点:

  1、舞蹈基训技巧的掌握。

  2、动作的协调性。

  3、舞蹈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

  1、舞蹈眼睛眼神流动与舞姿的协调。

  2、对歌曲情绪的理解和舞蹈动作的表现力

  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

  基本功训练、基本站姿、基本芭蕾手位、舞蹈基训组合。

  第四周、第五周、第六周:

  基本功训练、基本功训练、基本芭蕾舞姿、芭蕾本功技巧、基本芭蕾擦地、芭蕾擦地组合。

  第七周、第八周:

  手位组合、运动会开场舞蹈。

  第九周:

  复习

  第十周、第十一周、第十二周:

  基本功训练、基本功技巧、古典舞声韵训练、爵士基础、元旦开场舞蹈编排。

  第十三周、第十四周、第十五周:

  基本功训练、爵士组合、元旦开场舞。

  第十六周、第十七周:

  复习基本功组合、芭蕾组合、古典舞组合、古典舞声韵组合、爵士组合、元旦舞蹈。

舞蹈教学计划4

  一、教学设计理念: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动态性的艺术。舞蹈教学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锻炼学生的身体,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和动作美,培养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思想美育,培养学生的礼貌、礼貌、,热爱团体,具有良好的纪律性和团体团结协作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特点:

  小学自主合作舞蹈教学模式是在课外音乐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合作创作为主线,使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小组讨论,以小组间交流的形式,集思广益,共同创造具有鲜明音乐形象的歌曲或音乐的动作和形式,掌握基本舞蹈动作,初步具备感受音乐的能力。使学生在独立愉快的氛围中闻到音乐和动作,闻到歌曲和舞蹈,在“练习”中逐渐感受到音乐语言,掌握“音乐”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动作”中发展身体各部位之间的协调。通过热情、主动、自主的合作教学活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皮肤感觉和动作得到充分协调和平衡。这部电影只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皮肤感觉运动,达到协调平衡的发展,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小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全面、整体地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素质。

  三、舞蹈教案及教材:

  1.培养学生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

  2.培养学生的敏感性、记忆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能够将身体动作与音乐相协调,并理解其名称。

  4.培养学生与同龄人友好相处、竞争合作的个性。

  舞蹈班是一个具有一般舞蹈基础和较差的身体协调和舞蹈表现的初级班。因此,我设计的教学环节主要是首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只有学生首先参与,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弱化动作知识点,强化舞蹈感受,突出重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以观看、练习、思考和跳跃为主,辅以教师的示范、激励、启发和引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获得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技能。

  四、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姿势和基本动作。

  2.了解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对舞蹈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热情。

  3.在介绍古典芭蕾舞和爵士舞的类型后,根据学生的情况总结教学活动,感受舞蹈的魅力,了解舞蹈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4.跳舞后让眼睛说话,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教学重点:

  1.掌握基本舞蹈训练技能。

  2.协调行动。

  3.舞蹈的表现力。

  六、教学难点:

  1.眼球运动与舞蹈姿势的协调。

  2.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舞蹈动作的表现力。

舞蹈教学计划5

  一、班级特点分析

  少儿舞蹈班招收的都是5-10岁左右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主要也是培养兴趣为主要目的。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身体各个部分软开度训练,学习舞蹈节奏、舞步组合,节拍练习及舞蹈小节目,以学生动作协调能力为训练重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气质,提高艺术修养,增加学生对舞蹈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

  针对此年龄层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编排和教授这门课程,希望通过这门课程中简单的站位,舞姿,动律动作及小的舞蹈组合训练,让学生更充分、正确的活动运用自己的身体,让学生在学完这节课程以后,在柔韧性,模仿能力和表现力都有所提高,也更喜欢这门课程。

  三、教学效果

  1、软开度达到一定的标准(横,竖叉下腰压腿)完成。

  2、模仿能力(能够很快很形象的模仿老师的动作)。3、表现力(跳舞蹈小组合要有一定的表情,自信)。

  四、教学手段

  1、有计划的制定出每节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

  2、每次教授新课由老师表演师范导入教授新课内容。

  3、有步骤的教授课程内容。如:压腿练习(10分钟)

  步骤:

  1、教授正确的把上压腿方法;

  2、教师正确示范,口数节拍;

  3、口数节拍,教授学生压腿练习;

  4、口数节拍,学生单独完成

  5、配合音乐,完成组合。

  五、教学计划

  根据每期课时,分为四大阶段进行训练。

  1、通过有针对性,有趣味性的地面活动组合,由头到脚的引导学生们活动开身上的每一个关节,每一寸肌肉,进行单一舞蹈动作的训练。

  2、由单一的动作练习过度到音乐组合中,主要通过单一的动作讲解,示范和反复练习完成,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3、这个阶段是最为重要的训练阶段,在以前课程的基础上,大量加大组合的训练,同时还要不断巩固复习基础课程练习,并且加入舞蹈小舞段的练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舞蹈表现力。全面的复习本学期学习的课程内容。

  中级幼儿舞蹈教案第一节:教学目的

  主要以培养3-6岁幼儿认识,学校舞蹈为目的,是中国幼儿舞蹈训练课堂必须具备的舞蹈专业只是和技能。课堂训练内容已参考北京舞蹈许愿中国舞幼儿考级教程,再经过自己的选择,创编组合而成的一套芭蕾基本功和舞蹈韵律强的音乐歌舞小组合的课堂教程。

  第二节:教学任务

  经过一套综合练习,使幼儿逐渐识别音乐的节拍,并能按照音乐节奏跳舞,把握基本舞蹈元素动作,能够准确的完成。慢慢地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增强他们身体机能的抵抗疾病的能力,提高他们身体灵活性,活跃性及心灵的愉悦感。陶冶自身的艺术感受力,并为有一部分幼儿对舞蹈产生的浓厚兴趣,为将来投身舞蹈事业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节:教学内容

  1)课前热身游戏2)芭蕾舞基本功训练

  3)音乐舞蹈小组和共6个,这是教学的重点。

  组合练习分为:头部练习,腿部练习,腰部练习,波浪手,摆臂

  第四节:教学步骤

  1)第一至第三课教授a芭蕾基本功,地面练习为,前压腿,旁压腿,竖叉,横跨舞蹈组和地面:腰部训练,站立:头部训练

  2)第四至第六课教授a芭蕾基本功,地面练习为:前压腿,旁压腿,躺身后压腿,舞蹈组合地面训练:腿部训练,站立:蹦跳步

  3)第七至第九课教授a芭蕾基训,已复习1-6课内容,提高动作的准确度和规范性

  4)第十至第十三课教授a组织一个芭蕾基训基本功组合b把小朋友分组,轮流表演基本功组合c通过每一堂游戏的循序渐进,排列队行并加添幼儿生活情趣的小舞蹈。

  教学大纲

  一:1、介绍:掌、扩指、摊手、转腕、上翘指。2、考级一:走步:大苹果

  二:1、手背位置、手背动作。2、保护小羊,你说可笑不可笑

  三:1、弯腰、转腰、前压腿,旁压腿。2、小钟,小脚

  四:1、正步位,小八字位,大八字位。2、擦玻璃

  五:1、头位置,动作,摆肩。2、小鸟的歌,伸手

  六:1、勾蹦脚,伸坐,双跪坐,交叉盘坐,仰卧,蹦跳步。2、小白兔

  少儿舞蹈教学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以成立“乡村少年宫”为契机,实现校内外资源的有效结合,培养孩子们的学习爱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为进一步提高农村未成年人的整体素质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教学目的:

  1.增强对舞蹈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节奏;

  2.掌握舞蹈方位、力度、感觉;

  3.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树立学生大胆表现个性;

  4.增进学生的灵活性的形体,培养学生群体的合作精神;

  5.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增进他们的表现欲;

  三、基本功训练:

  1.把杆练习:压腿(前、旁、后),踢腿(前、旁、后)、控腿、腰的训练等;

  2.中间动作:大踢腿(前、旁、后)、大跳、转的技巧、舞姿训练等;

  3.舞蹈技巧训练:翻、转等训练。

  四、时间安排:

  每周二、三、四下午第三节课

  五、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周:在低年级吸收新队员,并确定适合人选。热身组合。

  第二周: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手臂的意识组合。

  第三周: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脚的意识训练组合——大腿、小腿、膝盖、脚背。

  第四周: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肩和胸腰的开度练习。

  第五周: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跳跃意识组合。

  第六周: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腿及脊椎的规范意识组合。

  第七周: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上体活动练习:下旁腰练习、涮腰练习。第八周: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软度与腹肌的开发性训练。

  第九周:学习舞蹈《玩具畅想》。

  第十周:学习舞蹈《玩具畅想》。

  第十一周:基本脚型:勾脚、绷脚、勾绷脚。

  第十二周:脚的灵活性与节奏配合。

  第十三周:基本脚位:正步、丁字步、小八字步、大八字步、踏步、弓箭步、虚步。

  第十四周:手臂的基本姿态:单山膀、双山膀、顺风旗、双托掌、山膀按掌、

  斜托掌、冲掌、提襟。

  第十五周:手臂的基本动作:单手动作(撩掌、盖掌、切掌、分掌、穿掌端掌、摊掌)。

  第十六周:学习舞蹈《天竺少女》,参加校庆元旦汇报演出。

舞蹈教学计划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儿童基础训练养成他们正确的体态习惯,优美的举止,从内到外对人进行全面美感塑造的教育,能培养孩子鉴赏、创造美的能力。

  2、少儿通过学习,可以使肢体各方面在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受到锻炼,提高身体的协调性、敏捷性、灵活性,使孩子的形体、气质得到训练,纠正孩子不良的站姿、坐姿,促进少儿身体的健康。

  3、通过表现力训练,让学生养成不仅会跳,更要会表演,使学生懂得舞蹈是“舞”和“演”。

  4、对基础好的学生适当指导,帮助,并予以拔高,促其更快向表演团队发展。

  二、教学内容:

  一、上肢

  手型:嘴式手型

  手腕动作:小波浪、抖手、对腕、折腕

  手臂位置:上位、下位、斜上位、后斜上位、前平位、旁平位、斜下位

  手臂动作:前大波浪、旁大波浪、平开手、扶胸礼、双盖手、

  二、上体:

  松肩、晃头、含胸、展胸、提腰、松腰、弯腰

  三、下肢

  地面位:对脚盘坐,双跪坐

  脚踝动作:踮脚

  舞姿:前抬腿、前吸伸腿

  舞步:吸腿走、碎步、前踵步、蛙跳步、跳踢步、吸跳步、横追步、鸭走步、旁踵步、踮脚走

  四、表演能力训练

  第一周:

  1、熟悉幼儿,练习队形,站立姿势。

  2、交待舞蹈的常规要求。(时间与物品)

  3、新授舞蹈组合:小熊晚安

  第二周:

  1、音乐游戏:拉个圆圈走走

  2、复习舞蹈组合:小熊晚安

  3、新授头组合

  第三周

  1、音乐游戏:拉个圆圈走走

  2、复习头组合

  3、新授舞蹈组合:走路

  第四周

  1、音乐游戏:拉个圆圈走走

  2、复习舞蹈组合:走路

  3、新授舞蹈组合:小手小脚

  第五周:

  1、音乐游戏:蝴蝶

  2、复习舞蹈组合:小手小脚

  3、基本步伐——进退步:右脚向前踏地屈膝移重心,左脚离地屈膝,原地踏步,右脚前脚掌向后踏地,继续一再动作。

  小碎步:双膝放松、屈膝,两脚掌着地,快速交替行走,速度要平均,一般用于斗劲轻快、活跃的舞蹈中。

  蹦跳步:双脚正步并拢,一拍一次前脚掌着地跳跃,起跳前,双膝略微弯曲,落地时,脚单着地,跳跃要轻盈富有弹性。蹦跳形式有:双起双落、单起双落、双起单落。蹦跳标的目的为:前、后、左、右、斜前方、斜后方等。

  小跑步:按音乐节奏跑步,左脚向前小跑一步,同时右脚离地;右脚向前小跑一步,同时左脚离地,动作要有节奏地交替进行。小跑步时,幼儿之间可拉手小跑,也可独自叉腰或做其它动作小跑。小跑步也多用于活跃、欢喜的`舞蹈中。

  4、新授舞蹈组合:我的本领多么大

  第六周:

  1、音乐游戏:蝴蝶

  2、复习舞蹈组合:我的本领多么大、小熊晚安、走路、小手小脚

  第七周:

  1、音乐游戏:开火车

  2、基本步伐——点步

  娃娃步:两脚交替屈膝向两旁踢出,脚心向上、脚踢起时向外撇,双膝尽量挨近。双手可以五指张开、随身体自然摆动,也可一手臂侧屈肘于胸前,一手臂侧平举。

  3、新授舞蹈组合:小红花

  第八周:

  1、音乐游戏:开火车

  2、复习舞蹈组合:小红花

  3、新授舞蹈组合:泥娃娃

  第九周:

  1、复习基本步伐、动作组合

  2、复习舞蹈组合:泥娃娃

  3、新授舞蹈组合:动物模仿操

  第十周:

  1、复习舞蹈组合:动物模仿操

  2、新授舞蹈组合:小燕子

  第十一周:

  1、复习以前学的内容。

  2、复习已学过的所有组合。

  3、复习舞蹈组合:小燕子

  第十二周:

  1、复习以前学的内容。

  2、复习已学过的所有组合。

  3、学习在舞蹈小燕子的单一舞蹈动作的基础上进行队形变换,形成完整的舞蹈形式。

  第十三周:复习小燕子

  第十四周:

  1、复习小燕子

  2、复习舞蹈组合:小熊晚安、走路、小手小脚、我的本领多么大、小红花、泥娃娃、动物模仿操

  第十五周:

  1、复习小燕子

  2、复习所有的动作组合,作好汇报演出的准备。

  第十六周:汇报演出

舞蹈教学计划7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

  舞蹈是一门专业技能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舞蹈教育和舞蹈表演专业舞蹈技能,掌握训练方法,提高舞蹈素养,毕业后能胜任舞蹈教学和舞蹈表演工作,成为合格的教师和舞蹈表演者。

  2、教学任务: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身姿、完整、流畅、正确、优美地表演各种风格的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具有创编幼儿舞蹈、组织幼儿舞蹈教学的能力。

  3、教学基本要求

  舞蹈技能是一门规范性、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应按照幼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三基”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掌握。融会贯通,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要求。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关系

  本课程应以舞蹈基本理论、舞蹈技能训练为基础,音乐教学法相配合。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1、教学方法:

  本课程不是纯理论性课程。其核心是解决实践的问题。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工作的要求,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同时,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实践环节。提高感性认识。

  2、教学形式:

  为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形式以教师讲授、示范作为基础,同时,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小组教学和个别指导与之配合。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通过本单元学习,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的身体姿态,掌握舞蹈的基本舞步。动作有一定的力度和节奏感,舞蹈动作协调。

  1、学时安排60学时

  专业开设:民族民间舞(20)芭蕾舞基训(20)中国古典身韵(10)幼儿舞蹈考级(10)

  2、教学内容:

  一)理论课

  1、掌握舞蹈的概念、种类,了解中国舞蹈发展简史。

  2、了解舞台平面、空间、方位,懂得常用舞蹈术语,学会做舞蹈记录。

  二)舞蹈的基本训练

  1、学习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脚位。

  2、进行不同节奏的脚位站立、脚腕训练、胯关节训练,腰的训练、胯的训练,压腿和跑腿训练,走跑跳训练,基本舞步训练,身段组合训练。

  四、民族民间舞训练

  理解藏族舞的风格和动作特点,学习弦子基本步、平步、靠步、撩步、拖步、退踏步、滴嗒步,以及常用手臂动作:撩袖、摆袖、晃袖、献哈达、敬礼。学会弦子组合1—2个,踢踏组合1—2个。

  五芭蕾舞基训

  把上练习

  双手扶把檫地组和节奏4/4

  单手扶把双腿蹲节奏4/4

  单手扶把檫地节奏2/4

  单手扶把小踢腿节奏2/4

  单手扶把单腿蹲节奏4/4

  单手扶把控制节奏4/4

  单手扶把大踢腿节奏3/4

  六、中国古典舞身韵

  地面元素训练

  1、提沉

  2、冲靠与旁移

  3、含腆仰

  4、云间转腰

  5、横拧

  6、旁提

  七、幼儿舞蹈考级

  1、走步《吹吹拉拉》

  2、音乐反应一《大苹果》音乐反应二《看星星》

  3、扩指《保护小羊》

  4、手臂动作《你说可笑不可笑》

  5、弯腰、转腰《小钟》

  6、前压腿《小脚》

  7、双吸腿《弹弹唱唱》

  8、脚位《擦玻璃》

  9、头的动作《小鸟的歌》

  10、摆臂《伸出手》

  11、蹦跳步《小兔子》

  12、平踏步《开火车》

  13、游戏《万花筒》

  教学目标

  1、通过舞蹈表演培训使学生认识、了解舞蹈。

  2、使孩子们对舞蹈表演产生浓厚的兴趣,善于用肢体语言表现自己最美丽的一面。

  3、通过舞蹈特长培训使孩子们的形体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孩子们在舞蹈训练中感受舞蹈的乐趣,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4、了解我国不同民族舞蹈和外国个别特色舞蹈,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感受舞台表演使孩子们的特长得到充分展示。

  教学内容

  第一阶段:基本内容

  1、认识舞蹈

  2、舞蹈的基本功训练

  第二阶段:兴趣培养、分类舞蹈的基本动作体验。

  民族舞部分:汉民间舞蹈、

  第三阶段:完整舞蹈小组合的学习

  1、民族舞蹈

  2、形体舞蹈

  第四阶段:展示

  月教学计划

  三月份:

  基本内容:

  认识舞蹈、了解舞蹈、站立的姿势、优美的体态

  把杆正、旁、后压腿、行进中的正、旁踢腿

  把杆上的后踢腿、地面上的踢腿组合

  把杆上的开肩练习、下叉(竖叉、横叉)

  四月份:

  兴趣培养、分类舞蹈的基本动作和组合

  五月份:

  完整舞蹈的学习

  分解舞蹈动作的学习

  编排舞蹈动作的顺序进行训练

  完整舞蹈的训练,配乐舞蹈训练

  体能的练习、舞蹈的巩固

  六月份:

  舞蹈的展示

  巩固舞蹈,进行展示。

  活动安排

  ㈠培训时间

  每周五下午

  ㈡培训内容

  1、基本内容

  2、民族舞部分

  3、完整舞蹈小组合的学习。

舞蹈教学计划8

  一、班级特点分析

  本学期舞蹈班招收的是小学2—5年级的学生,在基本解决了身体软开度的前提下,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我们要做的工作是让她们更加了解舞蹈,并用正确科学的训练方法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以培养兴趣为主要目的。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身体各个部分软开度训练,学习舞蹈节奏、舞步组合,节拍练习及少儿成品舞蹈,以学习动作协调能力为训练重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地气质,提高学生良好的音乐素质,提高艺术修养,增加学生对舞蹈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

  针对班级的特点,孩子们的需求,重点培养舞蹈姿态、进一步解决软开度、素质训练和舞蹈表演等各方面学习。

  1、主要通过压胯、压腿、耗腿,腰等的训练解决软开度问题。

  2、采用《中华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让孩子们学习中国以及世界各民族、地区的民间舞蹈风格、主体动律及音乐元素等等,增强舞蹈表演表现能力。

  3、针对此年龄层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编排一些幼儿及少儿成品舞,为学生今后上舞台表演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是希望通过这门课程中的站位,舞姿,动作及小的舞蹈组合训练,让学生更充分、正确的活动运用自己的身体,让学生在学完这节课程以后,在柔韧性,模仿能力和表现力都有所提高,也更喜欢这门课程。

  三、教学目的

  基本功方面:上肢训练:头部、肩部、腰部,下肢训练:脚踝部、腿膝部、够部。主要解决柔韧性、软开度及身体各部分的灵活和协调性。解放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为把上和中间的训练做好重要准备。

  表演方面:通过学习民间舞增强表现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树立中华民族民间舞特有的学风:“情动于中,身心交融,自娱应变,表现灵活。”在“六一”等节日表演节目、展现自我!

  四、教学手段

  1、有计划的制定出每节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

  2、每次教授新课由老师表演示范导入教授新课内容。基础班注重语言的趣味性,提高班注重专业性。

  3、有步骤的教授课程内容。如:压腿练习(10分钟)步骤:

  (1)教授正确的把握压腿方法;

  (2)教师正确示范,口数节拍;

  (3)口数节拍,教授学生压腿练习;

  (4)口数节拍,学生单独完成;

  (5)配合音乐,完成组合。

  五、教学流程

  根据每期课时,分为三大阶段进行训练。

  1、通过有针对性,趣味性的地面活动和把杆组合,由头到脚的引导学生们活动身上的每一个关节、每一寸肌肉,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

  2、中国舞考级教程由单一的动作练习过渡到音乐组合中,主要通过单一的动作讲解,示范和反复练习完成,为下一阶段的学习考级打下基础。

  3、舞蹈成品舞训练是极为重要的阶段,在以前课程的基础上,大量加大组合的训练,并且加入舞蹈小舞段的练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舞蹈表现力,为学生上台表演打下基础,展示自我风采,增加自信。最后全面的复习本学期学习的课程内容。

舞蹈教学计划9

  舞蹈特色班的教学计划舞蹈,作为一种肢体语音,它的产生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标志,在此基础上逐步成熟的舞蹈文化在中华民族的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舞蹈的发展经历了几十世纪的风风雨雨,人们一直饱含着对它的热爱。他们热爱舞蹈的神奇,热爱这神奇为他们呈现的所有美的东西,热爱这美是表现者。

  今天,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的繁华昌盛,舞蹈的学习也随之悄然进入百姓人家。舞蹈教育让孩子们次小就接受舞蹈文化,提高综合素质,并通过学习,学会运用舞蹈语音这一自然工具加强相互之间的感情交流,提高表现能力,培养儿童肢体的协调能力,大脑的灵活性以及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塑造美的形体,从而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今年的舞蹈特色班由我带,我们舞蹈特长班在幼儿学习舞蹈方面要进行一系列的舞蹈形体训练和幼儿成品的舞蹈教育,来取得一定的成果。

  一.儿童舞蹈的基训

  儿童舞蹈的`基训,是指对儿童形体.姿态,腰腿的软度.力度.控制及跳.转等等最基础的训练。训练方式有:

  (一)热身运动

  在上课的开始,让幼儿做些轻松,简单的热身运动。例如:“脚腕少量的转动”.“劲和肩放松配合做小跑步”等等。主要目的的创造出一个融洽的学习氛围,为孩子们的身体和情绪适应训练做好准备,避免上课就用力过度.情绪紧张。

  (1)圆轴上的练习

  (2)游戏练习

  (二)地面训练

  儿童的生理特点是:人小,稳定性差,但软度和开度较好。而软度和开度又是一切舞蹈动作的根本点。由于幼儿是躺和坐在地板上进行训练的,负担较小,易掌握动作,达到较理想的训练目的。但为了避免枯燥.单调,采用不断变化组合.节奏和队形,选用不同的音乐。每个动作的训练时间不宜过长,动作变化多一些,否则肌肉会僵硬变粗。

  (1)压腿组合(伸坐前压腿.吸伸前抬腿.前吸伸腿接大踢腿.起腰后抬腿)压胯组合(前伸.盘坐前压腿.前含)

  (2)眼睛训练组合(眼睛上孤线练习.眼睛点的练习.手眼训练并的定位练习)

  (3)提沉呼吸练习.因为呼吸是完成舞蹈动作的一大要素。呼吸得当动作就配合自如,风格就容易掌握。因此,要十分强调呼吸的训练。主要内容(运用前大波浪.双手前大波浪、中间加停顿的前大波浪的节奏和方位来练习提沉呼吸)

  (三)把上训练

  当孩子们在地面完成软度开度训练后,就可以进行把上规范而简化训练,使孩子的形体、姿态、腿线条、腰腿的软度、力度和控制进行一步提高。

  (1)直立和半蹲

  (2)擦地腿脚背

  (3)压腿、大踢腿

  (4)屈膝弹跳

  (5)下腰练习

舞蹈教学计划10

  一、教材简析:

  在整个教材的设置上,充分考虑到校学生的生理特性并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把知识性、训练性、娱乐性及表演的适用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训练上强调了学生训练舞蹈的科学性、系统性及多样性,使之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了协调发展。本学期主要是针对一年级学生所能掌握的舞蹈基本能力和基本动作。主要练习校园集体舞的训练,力求充分挖掘学生的天性,使学生的舞蹈动作能够达到高一层次的协调流畅。从而启发学生用肢体去表达情绪、抒发感情。增进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学生特点与基本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动作发展也不十分协调。所以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能在众人面前大胆的表演,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正确的站立、压脚背跪坐、盘腿坐、伸腿坐等基本姿势。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训练学生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及乐感。

  二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年的舞蹈学习基础,所以这学期的舞蹈学习会增加难度,校园集体舞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群体舞蹈,它是通过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跑跳组合以及通过队形的变化,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一种韵律活动。

  三、学期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学习正确的坐立基本姿势。

  2、培养学生喜欢跳舞和做音乐游戏。

  3、能按音乐节拍做动作,培养节奏感。

  4、学会几种简单的基本舞步,及多个小律动、组合、能在众人面前自由地、愉快地表演。

  5、培养学生模仿动作能够独立跳舞。

  6、掌握队形的变化,体会学舞蹈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校园集体舞》的风格特点;

  2、通过集体舞的学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术;

  3、舞蹈步伐和音乐韵律感的.掌握;

  4、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集体舞学习实践过程培养身体的协调性及团队精神,还要结合教学教法作业,进行专题研究、讨论。

  教学难点:

  1、校园集体舞的舞蹈动作要注重手、脚、头的协调;

  2、要注意舞伴的舞步流动、身体配合。

  五、教学措施: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舞蹈这门课程有了很大兴趣,通过学习校园舞蹈,我认为在以后的课堂上应多让孩子们分组学习,这样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也能够更好的控制课堂纪律和课堂气氛,在起初舞蹈的动作外,穿插一些游戏舞蹈,在游戏中学习舞蹈,在舞蹈中快乐学习。

  六、一学期一年级教学进度计划按周次列表:(本学期授课时间按16周安排)

  周次;内容;要求

  第一周。一年级:上课队形,基本站姿;掌握站姿的基本要求;

  第二周。一年级:第一个动作;掌握吸跳步的要领,动作规范

  第三周。一年级:第二个动作(手的动作);动作到位统一;

  第四周。一年级:第二个动作(脚的动作)并复习所学内容。熟练掌握;

  第五周。一年级:两人配合第二个动作;动作协调统一;

  第六周。一年级:合音乐;卡好节奏;

  第七周。一年级:第三个动作(手的动作)要求动作标准;

  第八周。一年级:第三个动作(脚的动作)注意开步的大小;

  第九周。一年级:两人配合第三个动作动作协调统一;

  第十周。一年级:合音乐;卡好节奏;

  第十一周。一年级:第四个动作(手的动作);动作标准;

  第十二周。一年级:第四个动作(脚的动作);注意拍子,步伐统一;

  第十三周。一年级:两人配合并合音乐;配合默契,音乐要卡好节奏;

  第十四周。一年级:第五个动作(手和脚的动作)。动作要求标准;

  第十五周。一年级:两人配合合音乐;配合默契,音乐要卡好节奏;

  第十六周。一年级:复习所学内容;熟练掌握动作并有感情的去跳舞;

  一学期二年级教学进度计划按周次列表:(本学期授课时间按16周安排)

  周次;内容;要求

  第一周。二年级:上课队形,基本站姿;掌握站姿的基本要求;

  第二周。二年级:准备动作,讲解舞蹈的风格特点了解舞蹈的风格特点;

  第三周。动作到位统一;

  第四周。二年级:第一个动作(脚的动作)并复习所学内容。注意双跳步和分腿的的重心;

  第五周。二年级:两人配合第一个动作;动作协调统一;

  第六周。二年级:合音乐;卡好节奏;

  第七周。二年级:第二个动作(手的动作)要求动作标准;

  第八周。二年级:第二个动作(脚的动作)注意开步的大小;

  第九周。二年级:两人配合第二个动作并学第三个动作;动作协调统一;

  第十周。二年级:合音乐;卡好节奏;

  第十一周。二年级:第四个动作(手的动作);动作标准;

  第十二周。步伐大小和重心的转移;

  第十三周。二年级:两人配合并合音乐;配合默契,音乐要卡好节奏;

  第十四周。二年级:第五个动作(手和脚的动作)动作要求标准;

  第十五周。二年级:两人配合合音乐;配合默契,音乐要卡好节奏;

  第十六周。二年级:复习所学内容;熟练掌握动作并有感情的去跳舞;

舞蹈教学计划11

  为了培养孩子具有优美的体态,并逐渐构成高雅的气质,加强少儿自身素质培养和艺术潜力的挖掘,我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了少儿舞蹈学习班。为了更好的教学,特制定本学年教学计划

  一、按时完成教学资料

  本学期计划完成必须的教学资料,使学生到达必须的舞蹈表演水平,学年教学资料安排:舞蹈组合及成品舞教学课堂资料安排:

  1、活动训练:

  头、上肢、躯干、下肢各关节柔韧性的练习,并配上轻快活泼的舞蹈动作,中间能够加入芭蕾手位组合1~8位,练习站、立、重心练习。

  时间安排:在10分钟。

  2、软开度训练

  (1)、把上髋关节软开度训练:A、压腿+滑叉(前、旁)B、扳腿训练(前、旁)C、踢腿(前、旁、后)

  (2)、肩腰部软开度训练(拉肩、掰肩、耗腰、下腰)

  时间安排:30分钟

  3、身韵的训练:

  在不一样音乐节奏中,使学生用呼吸带动脊椎学习古典舞中身体的韵律训练(提、沉、冲、靠、含、仰、移)学会身手相随、头眼相跟。松弛、自然、协调的进行舞姿柔美的训练。

  时间安排:30分钟

  4、舞蹈组合与剧目:

  (1)、民族舞的基本律动组合。

  (2)、成品舞蹈学习时间安排40分钟

  二、在按时完成固定的教学资料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展示活动,让学生在舞台中展示自我,更好的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舞蹈表现力!

  以下是我们下半年的小班舞教学计划了,让孩子们在开心中学习,练习是最好的了,孩子最好的教师就是兴趣。

  九月份:

  目标:吸引幼儿兴趣,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资料:

  a、律动练习、走步练习。

  根据走步的方法和节奏、速度、力度来表现不一样的人物及情绪,不一样形象的走,能够慢慢的走,雄壮的走,欢快的走。

  b、碎步练习、蹦跳步练习。

  根据幼儿步伐来选择相应的歌曲来表达游戏或律动,来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十月份:

  资料:小跑步、后踢步、点步

  目标:根据舞蹈和幼儿发展水平的变化,让幼儿能够在歌表演以及游戏中进一步体会各种舞蹈步伐的特点。

  十一月份:

  踮步、踏点步、小跑步

  目标:经过幼儿在对这三种步伐的学习,培养幼儿的形体,增强幼儿足尖、足踝的力度及准备部位的协调性。

  十二月份:

  资料:模仿动作:打鼓,吹喇叭、小鸟飞、小兔跳、开火车、摘果子

  目标: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表现本事,陶冶幼儿的兴趣和品格。

  一月份:

  基本功练习勾绷脚、地面压腿、一位练习、一位。

  手位练习:兰花指、提碗、压碗、双晃手、单晃手、虎口掌、芭叶掌。

  目标:

  1、训练幼儿手位的同时,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本事及动作韵味的培养。

  2、加强幼儿地面形态动作的练习,要求幼儿学习正确的吸气、呼气。

舞蹈教学计划12

  为了更加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根据我校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学习正确的站、立、行的基本姿态。学会几种简单的基本舞步,及民舞组合、能在众人面前自由地、愉快地表演。

  过程与方法:通过舞蹈课的学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基本技能,舞蹈步伐音乐韵律感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舞蹈学习过程培养身体的协调性及团队精神。

  二、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分析

  在整个教材的设置上,充分考虑到本校学生的生理特性并结合我们的心理特点,把知识性、训练性、娱乐性及表演的适用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训练上强调了学生训练舞蹈的科学性、系统性及多样性,使之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了协调发展。本学期主要是针对学生所能掌握的舞蹈基本能力和基本动作。主要练习民族民间舞蹈的组合,力求充分挖掘学生的天性,使学生的舞蹈动作能够达到高一层次的协调流畅。从而启发学生用肢体去表达情绪、抒发感情。增进学生的合作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基本功技巧。身体的软开度。

  教学难点:舞蹈动作要注重手、脚、头的协调;

  3、要注意舞蹈的舞步流动、身体配合。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大多数学生没有经过正规舞蹈训练,动作发展也不十分协调。所以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能在众人面前大胆的表演,提高自信心。对于有些基础的学生,舞蹈学习会增加难度。

  四、教学方法设计

  1、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2、适当进行成品舞蹈的学习。注重舞蹈课堂的实用性。

  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4、创造表演机会,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通过舞台表演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舞台表演能力

  五、教学评价

  1、评价的原则

  以激励为主,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2、评价的方式主要以“学习过程+期末成绩”的形式进行。

  3、评价的方案

  (1)平时成绩,满20分。学生在课堂表现,出勤率有小组长进行登记,学期末统一统计。

  (2)期末考试成绩,满80分。考试内容:所学知识的掌握,成品舞蹈的表演。

  (3)成绩以平时为主,期末为辅,既要看结果,更注重看过程,以减轻学生期终的课业负担与心理压力,提高平时课堂效率。

舞蹈教学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一)素质教育是现在社会的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手段。而音乐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音乐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起着相当重要的角色。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陶冶高

  尚的情操,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搞好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我县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活泼的发展,培养“合格+特长”的人才。进一步推动艺术教育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活跃中小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展现自己风采的舞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有效提升中小学生艺术素养。

  (二)利用好本功能室培养一些对音乐和舞蹈有兴趣的学生,重视他们对音乐和舞蹈活动中主动参与,让学生在音乐和舞蹈中启发自己想象力创造出民族自身的舞蹈。在艺术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提高学生艺术的表现能力和艺术的创造能力,并且我们重点培养一些对艺术有天份的学生。使促进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摇篮。

  二、训练目标:

  1、培养学生的优美体态和对艺术的审美能力。

  2、训练扎实的基本功,如:腰、腿、胯的`软开度。

  3、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听音乐时能找到节拍,动作节拍准确。

  4、培养学生载歌载舞的习惯和感受舞蹈所带来的愉悦。

  5、培养学生的表现欲和基本的舞台感觉。

  6、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7、为学校各种演出任务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工作措施:

  1.老师应提高队员的身体素质和舞蹈技能为主进行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老师应进行示范、说明和纠正学员动作。

  2.老师应按舞蹈辅导班的自身特点和需求制定授课和训练计划、内容,保证训练安全。

  3.老师根据舞蹈辅导班需要的舞蹈作品进行编导和排练,并提供舞蹈所需的音乐。

  4. 舞蹈基本功训练、民间舞组合训练及成品舞排练。

舞蹈教学计划14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

  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舞蹈素养,提高综合性艺术素质。

  2、教学任务: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身姿、完整、快乐、优美地表演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常识,强调学生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中健康成长。

  二、具体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使学生身体各部位有必须的灵活与协调潜力。

  2、跳舞时与音乐协调一致。

  3、对事物的动态和舞蹈动作有模仿兴趣,乐于参与自娱性的儿童群众活动。

  4、初步理解舞蹈表情,明白舞蹈与音乐的姐妹关系。

  5、在舞蹈中与他人合作。

  6、欣赏舞蹈,能有体态反应,掌握舞蹈风格。

  三、以舞带功的形式让孩子逐步掌握舞蹈的`要领和要求

  1、动作基本准确到位,配合协调,身体各部位能够灵活运用。

  2、跳舞时能情绪投入准确表演掌握不一样舞蹈风格。

  3、乐于通过舞蹈表达自我情感。

  4、群众配合协调默契队形整齐准确

  (1)意识到在生活中注意自我体态语言行为美

  (2)观赏舞蹈表演,简单了解欣赏舞蹈的文化背景。

  四、教学资料

  第一教学单元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通过本单元学习,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的身体姿态,掌握幼儿舞蹈的基本舞步。动作有必须的力度和节奏感,舞蹈动作协调。

  Ⅱ、教学资料:

  一、理论课

  1、掌握舞蹈的概念、种类,了解舞蹈发展的相关知识。

  2、了解舞台平面、空间、方位,懂得常用舞蹈术语,学会识别舞蹈图谱

  二、舞蹈的基本训练

  1、学习舞蹈基本手位、脚位。手形、脚位、手位、脚形。

  2、进行不一样节奏的脚位站立、脚腕训练、腰的训练、,走跑跳训练,基本舞步训练,组合训练。

  三、教学进度

  片段舞训练

  (总共四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周)基本动作练习

  第二课时

  (第三周)完成“准备段,第一舞段”

  第三课时

  (第五周)完成“第二舞段,间奏部分”

  第四课时

  (第七周)综合训练,动作提高

  片段舞训练

  (总共四课时)

  第一课时

  (第九周)完成“准备舞段”教学

  第二课时

  (第十一周)完成“第一舞段,第二舞段”教学

  第三课时

  (第十三周)完成“间奏段,第三舞段”教学

  第四课时

  (第十五周)完成“第四舞段,综合表演”教学

  第十七、十八周欣赏课成品舞表演汇报

  注:

  每个学期让孩子学会并掌握一个舞曲,能独立随音乐跳舞。每个舞种根据孩子本身的掌握情形而定。

舞蹈教学计划15

  新学期新的开始,本学期由我担任初级班舞蹈课的教学工作,通过以前的经验,我对中班幼儿的基本情况还是大致了解的。下面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了本学期的舞蹈教学计划。

  幼儿舞蹈兴趣活动在训练教学上分为两大部分:

  一、舞蹈基础训练

  也可称为舞蹈的基本技能训练。主要是采用地面训练的方式,训练(4—7岁)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所能掌握的舞蹈基本能力和基本动作。

  二、表演性组合

  主要训练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艺术表现力。力求充分挖掘幼儿的天性,使幼儿的'舞蹈动作能够达到高一层次的协调流畅。从而启发幼儿用肢体去表达情绪,抒发感情。

  基础训练与表演性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更加适用于幼儿园舞蹈训练及各种演出需要,使训练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本年级的教学任务也很明确:

  1、认识身体的基本部位『头,颈,肩,背,腰,臂,手,膝,踝,趾』,并对这些部位进行松弛,伸展和灵活运用的初步联系。

  2、认识身体部位的左右。

  3、认识音乐节拍,培养幼儿按节拍做动作。

  4、培养儿童带着愉悦的心态学习舞蹈,使他们在舞蹈中产生对舞蹈的热爱。

  二月——

  第三周:

  基础训练内容:

  1、列队、坐姿,

  2、站姿、勾绷脚练习

  3、正压腿

  4、侧压腿

  第四周:

  基础训练内容:

  1、勾绷脚的基本练习、正压腿、侧压腿

  2、开胯练习

  3、基础训练内容:拉肩练习

  4、舞蹈组合内容:《走步》

  三月--第一周:

  1、基础训练内容:压腿、勾绷脚练习、拉肩练习

  2、舞蹈组合内容:音乐反应一《大苹果》

  第二周:

  1、基础训练内容:压腿、勾绷脚练习、拉肩练习

  2、舞蹈组合内容:音乐反应二《看星星》

  第三周:

  1、基础训练内容:跪下腰

  2、舞蹈组合内容:扩指《保护小羊》

  第四周:

  1、基础训练内容:跪下腰

  2、舞蹈组合内容:弯腰转腰《小钟》

  四月--第一周:

  1、基础训练内容:跪下腰

  2、舞蹈组合内容:前压腿组合

  第二周:

  1、基础训练内容:吸伸腿练习

  2、舞蹈组合内容:双吸腿组合

  第三周:

  1、基础训练内容:小八字步、大八字步

  2、舞蹈组合内容:脚位组合《擦玻璃》

  第四周:

  1、基础训练内容:头部练习

  2、舞蹈组合内容:头的动作组合

  五月

  第一周:

  1、基础训练内容:跪地踢后腿

  2、舞蹈组合内容:舞蹈组合一的分解动作第二周:

  1、基础训练内容:跪地踢后腿

  2、舞蹈组合内容:舞蹈组合一的分解动作

  第三周:

  1、基础训练内容:跪地抬后腿

  2、舞蹈组合内容:舞蹈组合二的分解动作

  第四周:

  1、基础训练内容:跪地抬后腿

  2、舞蹈组合内容:舞蹈组合三的分解动作

  六月

  1、基础训练的整体复习

  2、舞蹈组合的练习

《舞蹈教学计划(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洋葱囧rz

已认证

发布于:2023-06-12

联系方式: 152****0023 点我反馈

舞蹈教学计划(15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舞蹈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舞蹈教学计划(15篇)

舞蹈教学计划1

  根据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充分考虑到中学生的生理特性,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把知识性、训练性、娱乐性及表演的适用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情趣表演为主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孩子对舞蹈的兴趣和注意力。在舞蹈标准化教学的前提下分为两部分教授,一部分为舞蹈基础训练,一部分为表演性组合。现结合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安排如下:

  一、辅导老师:

  王生兰

  二、教学目的: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进一步推动我校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我校特成立了舞蹈兴趣小组,在通过每周两次的训练以后,使学生初步了解、掌握舞蹈的基本训练,让学生通过接触舞蹈,注意自己的基本形态,学习一些简单的舞蹈步伐,培养对舞蹈的兴趣爱好,同时也对舞蹈、音乐方面表演人才所必备的身体素质和能力,以及对训练方法进行初步的了解,为今后我校学生在舞台表演方向奠定良好的基础。

  1、培养孩子的优美体态和对艺术的审美能力。

  2、训练扎实的'基本功如:腰、腿、胯的软度及开度。

  3、培养孩子听音乐时能找到节拍,动作节拍准确,跳舞有自娱感。

  4、培养孩子载歌载舞的习惯和舞蹈时愉快的心态。

  三、教学措施:

  舞蹈兴趣小组的活动必须与音乐教育的基本任务合拍,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凡参加舞蹈兴趣小组的学生,不论水平高低,要保护其积极性,使其认识到兴趣小组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精心组织,实施分层指导并采取多种形式,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竞争感,使潜在的智慧和舞蹈才能得到自由的发展。

  1、引导学生观看舞蹈录像带,帮助学生寻找舞蹈感觉。

  2、逐段示范、讲解动作,逐个辅导。

  3、学生个人练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4、采用学生互帮、好学生示范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水平。

  四 教学内容:

  1、热身运动

  在训练的几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让学生做一些轻松、简单的热身运动,主要目的是创造一个融洽的学校氛围,使孩子们的身体和情绪适应课堂训练的准备,避免用力过度。

  2、地面训练

  中学生的生理特点是稳定性差,但是软度和开度较好,而软度开度又是舞蹈动作的根本点,所以要运用平整的地板来帮助学生进行软度和开度的训练,主要措施有:

  (1)勾绷脚、压腿

  (2)头、肩的开度

  (3)耗半腰、仰卧挑胸腰、波浪腰

  (4)正步吸腿、双吸腿、团身吸腿

  (5)躺地45度前踢腿

  (6)躺地45度旁踢腿

  (7)躺地45度踢后腿

  (8)躺地前90度吸抬腿

  (9)躺地旁90度吸抬腿

  3、中间训练

  (1)正步半蹲

  (2)正步半脚尖加压脚跟

  (3)正步吸腿

  (4)手臂练习

  (5)绷脚走步

  (6)踏点步

  (7)后踢步

  (8)横磋步

  (9)原地吸腿步

  (10) 前后点地走

  4、采用音乐反映、模仿与想象、组合与成品舞蹈编排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全身的多种器官,提高学生动作的协调性。

  5、将学生舞蹈形象化,通过形成有趣的故事或者舞蹈造型来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同时为演出比赛做准备。

  五、活动时间和地点:

  周一、三、五早6:30-7:20

  周二、五下午第七节课地点:智源教学楼一楼舞蹈室

舞蹈教学计划2

  一、教学目的

  启蒙舞蹈班授课资料针对才接触舞蹈幼儿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好奇心强、缺乏身体协调性的特征,以激发孩子对舞蹈及音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及乐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为教学目的。在资料设定上,坚持儿童的天真、活泼的天性,为进一步的舞蹈教学打好基础。

  二、教学任务

  1、培养幼儿喜欢舞蹈和做音乐游戏。

  2、认识身体的基本部位及空间上、下、左、右、前、后等,并对身体各部位进行松弛、伸展和灵活运动的初步协调性训练

  3、学会正确的站姿和双跪坐、交叉盘坐、伸腿坐等几种基本姿态。

  4、能按照音乐节拍做动作,培养节奏感。

  5、学会几个简单的舞蹈,能在众人面前自如地表演,培养自信心。

  三、教学资料安排

  1、活动部分

  第一部分:排队带着孩子们绕教室四周活动,放欢快的音乐,经过快慢不一样的走步,拉手绕圈小跑,变换不一样的造型、步伐,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导入上课的气氛。

  第二部分:师生共同热身,将孩子插空排成两排,教师应对孩子,带领他们做动作,活动头、颈、肩、腰、臂、膝等部位。

  2、软开度初步训练

  简单的.压前、旁腿,弯腰等。

  3、舞蹈组合

  A、认识身体的基本部位,唱、跳结合。首先认识双手和双脚的左与右,练习手脚的协调配合和反应本事

  B、碎步练习、蹦跳步练习。根据孩子的步伐选择相应的歌曲进行游戏和律动,培养孩子的平衡感和节奏感

  C、基本舞蹈坐姿的培养,在舞蹈中加入双跪坐、交叉盘坐等坐姿,提醒孩子要挺胸拔背;伸腿坐时指导孩子们注意绷脚、双腿加紧,经过示范和纠正动作,培养孩子的听从指令、自省意识

  D、模仿及观察本事练习。让孩子模仿平时见到的小动物,跟着音乐进行练习,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E、让孩子学习按照音乐节奏一拍做一次动作,训练孩子的节奏感。

舞蹈教学计划3

  教学设计理念:

  舞蹈,是一门综合的富于动感的艺术,舞蹈教学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通过训练和表演,锻炼学生身体,发展身体素质质,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和动作美感,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爱集体、守纪律的好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群体意识。

  教学设计特色:

  小学自主合作舞蹈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外音乐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合作创编为主线,让学生在掌握一定舞蹈基本动作和初步具备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后,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的形式,集思广益共同为歌曲或音乐形象较鲜明的乐曲创编动作及队形。使学生在自主愉悦的气氛中,闻乐而动,闻歌起舞,在“练中逐步感知音乐语言,在“乐”中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动”中发展身体各个部位之间的协调性。通过热烈活跃、自主合作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肤觉,运动得到充分协调均衡的发展,这部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肤觉运动得到协调均衡的发展对舞蹈的兴趣,还进一步增强了群体协作的意识,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能力,全面整体性地提高学生舞蹈艺术素质。

  舞蹈教学计划与内容:

  1、培养学生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

  2、发展学生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3、能随音乐协调地做形体动作,知道其名称。

  4、培养学生与同伴友好相处,竞争、合作的个性。

  5、基本功训练与芭蕾基础训练与古典舞声韵训练。

  6、根据学生训练编排舞蹈组合与元旦晚会开场舞的`编排、

  学情分析:

  我所带领的舞蹈班是中低年级,舞蹈基础一般,身体协调性及舞蹈表现力均差,所以,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以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主,只有学生先参与进来,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弱化动作知识点,强化舞蹈感觉,突出重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看、练、想、跳为主,教师的示范、激发、启发、点拨为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获得本我的学习体会和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体态、基本动作。

  2、了解舞蹈艺术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对舞蹈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开发发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热情。

  3、通过舞种介绍芭蕾古典舞蹈爵士舞种类,依据学生情况归纳教学活动,感受舞蹈魅力,了解舞蹈发展,提高学生艺术修养。

  4、通过舞蹈让眼睛会说话提高学生自信。

  教学重点:

  1、舞蹈基训技巧的掌握。

  2、动作的协调性。

  3、舞蹈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

  1、舞蹈眼睛眼神流动与舞姿的协调。

  2、对歌曲情绪的理解和舞蹈动作的表现力

  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

  基本功训练、基本站姿、基本芭蕾手位、舞蹈基训组合。

  第四周、第五周、第六周:

  基本功训练、基本功训练、基本芭蕾舞姿、芭蕾本功技巧、基本芭蕾擦地、芭蕾擦地组合。

  第七周、第八周:

  手位组合、运动会开场舞蹈。

  第九周:

  复习

  第十周、第十一周、第十二周:

  基本功训练、基本功技巧、古典舞声韵训练、爵士基础、元旦开场舞蹈编排。

  第十三周、第十四周、第十五周:

  基本功训练、爵士组合、元旦开场舞。

  第十六周、第十七周:

  复习基本功组合、芭蕾组合、古典舞组合、古典舞声韵组合、爵士组合、元旦舞蹈。

舞蹈教学计划4

  一、教学设计理念: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动态性的艺术。舞蹈教学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锻炼学生的身体,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和动作美,培养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思想美育,培养学生的礼貌、礼貌、,热爱团体,具有良好的纪律性和团体团结协作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特点:

  小学自主合作舞蹈教学模式是在课外音乐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合作创作为主线,使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小组讨论,以小组间交流的形式,集思广益,共同创造具有鲜明音乐形象的歌曲或音乐的动作和形式,掌握基本舞蹈动作,初步具备感受音乐的能力。使学生在独立愉快的氛围中闻到音乐和动作,闻到歌曲和舞蹈,在“练习”中逐渐感受到音乐语言,掌握“音乐”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动作”中发展身体各部位之间的协调。通过热情、主动、自主的合作教学活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皮肤感觉和动作得到充分协调和平衡。这部电影只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皮肤感觉运动,达到协调平衡的发展,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小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全面、整体地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素质。

  三、舞蹈教案及教材:

  1.培养学生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

  2.培养学生的敏感性、记忆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能够将身体动作与音乐相协调,并理解其名称。

  4.培养学生与同龄人友好相处、竞争合作的个性。

  舞蹈班是一个具有一般舞蹈基础和较差的身体协调和舞蹈表现的初级班。因此,我设计的教学环节主要是首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只有学生首先参与,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弱化动作知识点,强化舞蹈感受,突出重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以观看、练习、思考和跳跃为主,辅以教师的示范、激励、启发和引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获得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技能。

  四、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姿势和基本动作。

  2.了解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对舞蹈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热情。

  3.在介绍古典芭蕾舞和爵士舞的类型后,根据学生的情况总结教学活动,感受舞蹈的魅力,了解舞蹈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4.跳舞后让眼睛说话,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教学重点:

  1.掌握基本舞蹈训练技能。

  2.协调行动。

  3.舞蹈的表现力。

  六、教学难点:

  1.眼球运动与舞蹈姿势的协调。

  2.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舞蹈动作的表现力。

舞蹈教学计划5

  一、班级特点分析

  少儿舞蹈班招收的都是5-10岁左右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主要也是培养兴趣为主要目的。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身体各个部分软开度训练,学习舞蹈节奏、舞步组合,节拍练习及舞蹈小节目,以学生动作协调能力为训练重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气质,提高艺术修养,增加学生对舞蹈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

  针对此年龄层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编排和教授这门课程,希望通过这门课程中简单的站位,舞姿,动律动作及小的舞蹈组合训练,让学生更充分、正确的活动运用自己的身体,让学生在学完这节课程以后,在柔韧性,模仿能力和表现力都有所提高,也更喜欢这门课程。

  三、教学效果

  1、软开度达到一定的标准(横,竖叉下腰压腿)完成。

  2、模仿能力(能够很快很形象的模仿老师的动作)。3、表现力(跳舞蹈小组合要有一定的表情,自信)。

  四、教学手段

  1、有计划的制定出每节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

  2、每次教授新课由老师表演师范导入教授新课内容。

  3、有步骤的教授课程内容。如:压腿练习(10分钟)

  步骤:

  1、教授正确的把上压腿方法;

  2、教师正确示范,口数节拍;

  3、口数节拍,教授学生压腿练习;

  4、口数节拍,学生单独完成

  5、配合音乐,完成组合。

  五、教学计划

  根据每期课时,分为四大阶段进行训练。

  1、通过有针对性,有趣味性的地面活动组合,由头到脚的引导学生们活动开身上的每一个关节,每一寸肌肉,进行单一舞蹈动作的训练。

  2、由单一的动作练习过度到音乐组合中,主要通过单一的动作讲解,示范和反复练习完成,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3、这个阶段是最为重要的训练阶段,在以前课程的基础上,大量加大组合的训练,同时还要不断巩固复习基础课程练习,并且加入舞蹈小舞段的练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舞蹈表现力。全面的复习本学期学习的课程内容。

  中级幼儿舞蹈教案第一节:教学目的

  主要以培养3-6岁幼儿认识,学校舞蹈为目的,是中国幼儿舞蹈训练课堂必须具备的舞蹈专业只是和技能。课堂训练内容已参考北京舞蹈许愿中国舞幼儿考级教程,再经过自己的选择,创编组合而成的一套芭蕾基本功和舞蹈韵律强的音乐歌舞小组合的课堂教程。

  第二节:教学任务

  经过一套综合练习,使幼儿逐渐识别音乐的节拍,并能按照音乐节奏跳舞,把握基本舞蹈元素动作,能够准确的完成。慢慢地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增强他们身体机能的抵抗疾病的能力,提高他们身体灵活性,活跃性及心灵的愉悦感。陶冶自身的艺术感受力,并为有一部分幼儿对舞蹈产生的浓厚兴趣,为将来投身舞蹈事业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节:教学内容

  1)课前热身游戏2)芭蕾舞基本功训练

  3)音乐舞蹈小组和共6个,这是教学的重点。

  组合练习分为:头部练习,腿部练习,腰部练习,波浪手,摆臂

  第四节:教学步骤

  1)第一至第三课教授a芭蕾基本功,地面练习为,前压腿,旁压腿,竖叉,横跨舞蹈组和地面:腰部训练,站立:头部训练

  2)第四至第六课教授a芭蕾基本功,地面练习为:前压腿,旁压腿,躺身后压腿,舞蹈组合地面训练:腿部训练,站立:蹦跳步

  3)第七至第九课教授a芭蕾基训,已复习1-6课内容,提高动作的准确度和规范性

  4)第十至第十三课教授a组织一个芭蕾基训基本功组合b把小朋友分组,轮流表演基本功组合c通过每一堂游戏的循序渐进,排列队行并加添幼儿生活情趣的小舞蹈。

  教学大纲

  一:1、介绍:掌、扩指、摊手、转腕、上翘指。2、考级一:走步:大苹果

  二:1、手背位置、手背动作。2、保护小羊,你说可笑不可笑

  三:1、弯腰、转腰、前压腿,旁压腿。2、小钟,小脚

  四:1、正步位,小八字位,大八字位。2、擦玻璃

  五:1、头位置,动作,摆肩。2、小鸟的歌,伸手

  六:1、勾蹦脚,伸坐,双跪坐,交叉盘坐,仰卧,蹦跳步。2、小白兔

  少儿舞蹈教学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以成立“乡村少年宫”为契机,实现校内外资源的有效结合,培养孩子们的学习爱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为进一步提高农村未成年人的整体素质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教学目的:

  1.增强对舞蹈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节奏;

  2.掌握舞蹈方位、力度、感觉;

  3.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树立学生大胆表现个性;

  4.增进学生的灵活性的形体,培养学生群体的合作精神;

  5.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增进他们的表现欲;

  三、基本功训练:

  1.把杆练习:压腿(前、旁、后),踢腿(前、旁、后)、控腿、腰的训练等;

  2.中间动作:大踢腿(前、旁、后)、大跳、转的技巧、舞姿训练等;

  3.舞蹈技巧训练:翻、转等训练。

  四、时间安排:

  每周二、三、四下午第三节课

  五、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周:在低年级吸收新队员,并确定适合人选。热身组合。

  第二周: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手臂的意识组合。

  第三周: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脚的意识训练组合——大腿、小腿、膝盖、脚背。

  第四周: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肩和胸腰的开度练习。

  第五周: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跳跃意识组合。

  第六周: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腿及脊椎的规范意识组合。

  第七周: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上体活动练习:下旁腰练习、涮腰练习。第八周: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软度与腹肌的开发性训练。

  第九周:学习舞蹈《玩具畅想》。

  第十周:学习舞蹈《玩具畅想》。

  第十一周:基本脚型:勾脚、绷脚、勾绷脚。

  第十二周:脚的灵活性与节奏配合。

  第十三周:基本脚位:正步、丁字步、小八字步、大八字步、踏步、弓箭步、虚步。

  第十四周:手臂的基本姿态:单山膀、双山膀、顺风旗、双托掌、山膀按掌、

  斜托掌、冲掌、提襟。

  第十五周:手臂的基本动作:单手动作(撩掌、盖掌、切掌、分掌、穿掌端掌、摊掌)。

  第十六周:学习舞蹈《天竺少女》,参加校庆元旦汇报演出。

舞蹈教学计划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儿童基础训练养成他们正确的体态习惯,优美的举止,从内到外对人进行全面美感塑造的教育,能培养孩子鉴赏、创造美的能力。

  2、少儿通过学习,可以使肢体各方面在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受到锻炼,提高身体的协调性、敏捷性、灵活性,使孩子的形体、气质得到训练,纠正孩子不良的站姿、坐姿,促进少儿身体的健康。

  3、通过表现力训练,让学生养成不仅会跳,更要会表演,使学生懂得舞蹈是“舞”和“演”。

  4、对基础好的学生适当指导,帮助,并予以拔高,促其更快向表演团队发展。

  二、教学内容:

  一、上肢

  手型:嘴式手型

  手腕动作:小波浪、抖手、对腕、折腕

  手臂位置:上位、下位、斜上位、后斜上位、前平位、旁平位、斜下位

  手臂动作:前大波浪、旁大波浪、平开手、扶胸礼、双盖手、

  二、上体:

  松肩、晃头、含胸、展胸、提腰、松腰、弯腰

  三、下肢

  地面位:对脚盘坐,双跪坐

  脚踝动作:踮脚

  舞姿:前抬腿、前吸伸腿

  舞步:吸腿走、碎步、前踵步、蛙跳步、跳踢步、吸跳步、横追步、鸭走步、旁踵步、踮脚走

  四、表演能力训练

  第一周:

  1、熟悉幼儿,练习队形,站立姿势。

  2、交待舞蹈的常规要求。(时间与物品)

  3、新授舞蹈组合:小熊晚安

  第二周:

  1、音乐游戏:拉个圆圈走走

  2、复习舞蹈组合:小熊晚安

  3、新授头组合

  第三周

  1、音乐游戏:拉个圆圈走走

  2、复习头组合

  3、新授舞蹈组合:走路

  第四周

  1、音乐游戏:拉个圆圈走走

  2、复习舞蹈组合:走路

  3、新授舞蹈组合:小手小脚

  第五周:

  1、音乐游戏:蝴蝶

  2、复习舞蹈组合:小手小脚

  3、基本步伐——进退步:右脚向前踏地屈膝移重心,左脚离地屈膝,原地踏步,右脚前脚掌向后踏地,继续一再动作。

  小碎步:双膝放松、屈膝,两脚掌着地,快速交替行走,速度要平均,一般用于斗劲轻快、活跃的舞蹈中。

  蹦跳步:双脚正步并拢,一拍一次前脚掌着地跳跃,起跳前,双膝略微弯曲,落地时,脚单着地,跳跃要轻盈富有弹性。蹦跳形式有:双起双落、单起双落、双起单落。蹦跳标的目的为:前、后、左、右、斜前方、斜后方等。

  小跑步:按音乐节奏跑步,左脚向前小跑一步,同时右脚离地;右脚向前小跑一步,同时左脚离地,动作要有节奏地交替进行。小跑步时,幼儿之间可拉手小跑,也可独自叉腰或做其它动作小跑。小跑步也多用于活跃、欢喜的`舞蹈中。

  4、新授舞蹈组合:我的本领多么大

  第六周:

  1、音乐游戏:蝴蝶

  2、复习舞蹈组合:我的本领多么大、小熊晚安、走路、小手小脚

  第七周:

  1、音乐游戏:开火车

  2、基本步伐——点步

  娃娃步:两脚交替屈膝向两旁踢出,脚心向上、脚踢起时向外撇,双膝尽量挨近。双手可以五指张开、随身体自然摆动,也可一手臂侧屈肘于胸前,一手臂侧平举。

  3、新授舞蹈组合:小红花

  第八周:

  1、音乐游戏:开火车

  2、复习舞蹈组合:小红花

  3、新授舞蹈组合:泥娃娃

  第九周:

  1、复习基本步伐、动作组合

  2、复习舞蹈组合:泥娃娃

  3、新授舞蹈组合:动物模仿操

  第十周:

  1、复习舞蹈组合:动物模仿操

  2、新授舞蹈组合:小燕子

  第十一周:

  1、复习以前学的内容。

  2、复习已学过的所有组合。

  3、复习舞蹈组合:小燕子

  第十二周:

  1、复习以前学的内容。

  2、复习已学过的所有组合。

  3、学习在舞蹈小燕子的单一舞蹈动作的基础上进行队形变换,形成完整的舞蹈形式。

  第十三周:复习小燕子

  第十四周:

  1、复习小燕子

  2、复习舞蹈组合:小熊晚安、走路、小手小脚、我的本领多么大、小红花、泥娃娃、动物模仿操

  第十五周:

  1、复习小燕子

  2、复习所有的动作组合,作好汇报演出的准备。

  第十六周:汇报演出

舞蹈教学计划7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

  舞蹈是一门专业技能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舞蹈教育和舞蹈表演专业舞蹈技能,掌握训练方法,提高舞蹈素养,毕业后能胜任舞蹈教学和舞蹈表演工作,成为合格的教师和舞蹈表演者。

  2、教学任务: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身姿、完整、流畅、正确、优美地表演各种风格的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具有创编幼儿舞蹈、组织幼儿舞蹈教学的能力。

  3、教学基本要求

  舞蹈技能是一门规范性、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应按照幼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三基”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掌握。融会贯通,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要求。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关系

  本课程应以舞蹈基本理论、舞蹈技能训练为基础,音乐教学法相配合。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1、教学方法:

  本课程不是纯理论性课程。其核心是解决实践的问题。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工作的要求,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同时,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实践环节。提高感性认识。

  2、教学形式:

  为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形式以教师讲授、示范作为基础,同时,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小组教学和个别指导与之配合。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通过本单元学习,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的身体姿态,掌握舞蹈的基本舞步。动作有一定的力度和节奏感,舞蹈动作协调。

  1、学时安排60学时

  专业开设:民族民间舞(20)芭蕾舞基训(20)中国古典身韵(10)幼儿舞蹈考级(10)

  2、教学内容:

  一)理论课

  1、掌握舞蹈的概念、种类,了解中国舞蹈发展简史。

  2、了解舞台平面、空间、方位,懂得常用舞蹈术语,学会做舞蹈记录。

  二)舞蹈的基本训练

  1、学习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脚位。

  2、进行不同节奏的脚位站立、脚腕训练、胯关节训练,腰的训练、胯的训练,压腿和跑腿训练,走跑跳训练,基本舞步训练,身段组合训练。

  四、民族民间舞训练

  理解藏族舞的风格和动作特点,学习弦子基本步、平步、靠步、撩步、拖步、退踏步、滴嗒步,以及常用手臂动作:撩袖、摆袖、晃袖、献哈达、敬礼。学会弦子组合1—2个,踢踏组合1—2个。

  五芭蕾舞基训

  把上练习

  双手扶把檫地组和节奏4/4

  单手扶把双腿蹲节奏4/4

  单手扶把檫地节奏2/4

  单手扶把小踢腿节奏2/4

  单手扶把单腿蹲节奏4/4

  单手扶把控制节奏4/4

  单手扶把大踢腿节奏3/4

  六、中国古典舞身韵

  地面元素训练

  1、提沉

  2、冲靠与旁移

  3、含腆仰

  4、云间转腰

  5、横拧

  6、旁提

  七、幼儿舞蹈考级

  1、走步《吹吹拉拉》

  2、音乐反应一《大苹果》音乐反应二《看星星》

  3、扩指《保护小羊》

  4、手臂动作《你说可笑不可笑》

  5、弯腰、转腰《小钟》

  6、前压腿《小脚》

  7、双吸腿《弹弹唱唱》

  8、脚位《擦玻璃》

  9、头的动作《小鸟的歌》

  10、摆臂《伸出手》

  11、蹦跳步《小兔子》

  12、平踏步《开火车》

  13、游戏《万花筒》

  教学目标

  1、通过舞蹈表演培训使学生认识、了解舞蹈。

  2、使孩子们对舞蹈表演产生浓厚的兴趣,善于用肢体语言表现自己最美丽的一面。

  3、通过舞蹈特长培训使孩子们的形体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孩子们在舞蹈训练中感受舞蹈的乐趣,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4、了解我国不同民族舞蹈和外国个别特色舞蹈,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感受舞台表演使孩子们的特长得到充分展示。

  教学内容

  第一阶段:基本内容

  1、认识舞蹈

  2、舞蹈的基本功训练

  第二阶段:兴趣培养、分类舞蹈的基本动作体验。

  民族舞部分:汉民间舞蹈、

  第三阶段:完整舞蹈小组合的学习

  1、民族舞蹈

  2、形体舞蹈

  第四阶段:展示

  月教学计划

  三月份:

  基本内容:

  认识舞蹈、了解舞蹈、站立的姿势、优美的体态

  把杆正、旁、后压腿、行进中的正、旁踢腿

  把杆上的后踢腿、地面上的踢腿组合

  把杆上的开肩练习、下叉(竖叉、横叉)

  四月份:

  兴趣培养、分类舞蹈的基本动作和组合

  五月份:

  完整舞蹈的学习

  分解舞蹈动作的学习

  编排舞蹈动作的顺序进行训练

  完整舞蹈的训练,配乐舞蹈训练

  体能的练习、舞蹈的巩固

  六月份:

  舞蹈的展示

  巩固舞蹈,进行展示。

  活动安排

  ㈠培训时间

  每周五下午

  ㈡培训内容

  1、基本内容

  2、民族舞部分

  3、完整舞蹈小组合的学习。

舞蹈教学计划8

  一、班级特点分析

  本学期舞蹈班招收的是小学2—5年级的学生,在基本解决了身体软开度的前提下,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我们要做的工作是让她们更加了解舞蹈,并用正确科学的训练方法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以培养兴趣为主要目的。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身体各个部分软开度训练,学习舞蹈节奏、舞步组合,节拍练习及少儿成品舞蹈,以学习动作协调能力为训练重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地气质,提高学生良好的音乐素质,提高艺术修养,增加学生对舞蹈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

  针对班级的特点,孩子们的需求,重点培养舞蹈姿态、进一步解决软开度、素质训练和舞蹈表演等各方面学习。

  1、主要通过压胯、压腿、耗腿,腰等的训练解决软开度问题。

  2、采用《中华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让孩子们学习中国以及世界各民族、地区的民间舞蹈风格、主体动律及音乐元素等等,增强舞蹈表演表现能力。

  3、针对此年龄层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编排一些幼儿及少儿成品舞,为学生今后上舞台表演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是希望通过这门课程中的站位,舞姿,动作及小的舞蹈组合训练,让学生更充分、正确的活动运用自己的身体,让学生在学完这节课程以后,在柔韧性,模仿能力和表现力都有所提高,也更喜欢这门课程。

  三、教学目的

  基本功方面:上肢训练:头部、肩部、腰部,下肢训练:脚踝部、腿膝部、够部。主要解决柔韧性、软开度及身体各部分的灵活和协调性。解放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为把上和中间的训练做好重要准备。

  表演方面:通过学习民间舞增强表现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树立中华民族民间舞特有的学风:“情动于中,身心交融,自娱应变,表现灵活。”在“六一”等节日表演节目、展现自我!

  四、教学手段

  1、有计划的制定出每节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

  2、每次教授新课由老师表演示范导入教授新课内容。基础班注重语言的趣味性,提高班注重专业性。

  3、有步骤的教授课程内容。如:压腿练习(10分钟)步骤:

  (1)教授正确的把握压腿方法;

  (2)教师正确示范,口数节拍;

  (3)口数节拍,教授学生压腿练习;

  (4)口数节拍,学生单独完成;

  (5)配合音乐,完成组合。

  五、教学流程

  根据每期课时,分为三大阶段进行训练。

  1、通过有针对性,趣味性的地面活动和把杆组合,由头到脚的引导学生们活动身上的每一个关节、每一寸肌肉,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

  2、中国舞考级教程由单一的动作练习过渡到音乐组合中,主要通过单一的动作讲解,示范和反复练习完成,为下一阶段的学习考级打下基础。

  3、舞蹈成品舞训练是极为重要的阶段,在以前课程的基础上,大量加大组合的训练,并且加入舞蹈小舞段的练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舞蹈表现力,为学生上台表演打下基础,展示自我风采,增加自信。最后全面的复习本学期学习的课程内容。

舞蹈教学计划9

  舞蹈特色班的教学计划舞蹈,作为一种肢体语音,它的产生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标志,在此基础上逐步成熟的舞蹈文化在中华民族的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舞蹈的发展经历了几十世纪的风风雨雨,人们一直饱含着对它的热爱。他们热爱舞蹈的神奇,热爱这神奇为他们呈现的所有美的东西,热爱这美是表现者。

  今天,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的繁华昌盛,舞蹈的学习也随之悄然进入百姓人家。舞蹈教育让孩子们次小就接受舞蹈文化,提高综合素质,并通过学习,学会运用舞蹈语音这一自然工具加强相互之间的感情交流,提高表现能力,培养儿童肢体的协调能力,大脑的灵活性以及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塑造美的形体,从而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今年的舞蹈特色班由我带,我们舞蹈特长班在幼儿学习舞蹈方面要进行一系列的舞蹈形体训练和幼儿成品的舞蹈教育,来取得一定的成果。

  一.儿童舞蹈的基训

  儿童舞蹈的`基训,是指对儿童形体.姿态,腰腿的软度.力度.控制及跳.转等等最基础的训练。训练方式有:

  (一)热身运动

  在上课的开始,让幼儿做些轻松,简单的热身运动。例如:“脚腕少量的转动”.“劲和肩放松配合做小跑步”等等。主要目的的创造出一个融洽的学习氛围,为孩子们的身体和情绪适应训练做好准备,避免上课就用力过度.情绪紧张。

  (1)圆轴上的练习

  (2)游戏练习

  (二)地面训练

  儿童的生理特点是:人小,稳定性差,但软度和开度较好。而软度和开度又是一切舞蹈动作的根本点。由于幼儿是躺和坐在地板上进行训练的,负担较小,易掌握动作,达到较理想的训练目的。但为了避免枯燥.单调,采用不断变化组合.节奏和队形,选用不同的音乐。每个动作的训练时间不宜过长,动作变化多一些,否则肌肉会僵硬变粗。

  (1)压腿组合(伸坐前压腿.吸伸前抬腿.前吸伸腿接大踢腿.起腰后抬腿)压胯组合(前伸.盘坐前压腿.前含)

  (2)眼睛训练组合(眼睛上孤线练习.眼睛点的练习.手眼训练并的定位练习)

  (3)提沉呼吸练习.因为呼吸是完成舞蹈动作的一大要素。呼吸得当动作就配合自如,风格就容易掌握。因此,要十分强调呼吸的训练。主要内容(运用前大波浪.双手前大波浪、中间加停顿的前大波浪的节奏和方位来练习提沉呼吸)

  (三)把上训练

  当孩子们在地面完成软度开度训练后,就可以进行把上规范而简化训练,使孩子的形体、姿态、腿线条、腰腿的软度、力度和控制进行一步提高。

  (1)直立和半蹲

  (2)擦地腿脚背

  (3)压腿、大踢腿

  (4)屈膝弹跳

  (5)下腰练习

舞蹈教学计划10

  一、教材简析:

  在整个教材的设置上,充分考虑到校学生的生理特性并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把知识性、训练性、娱乐性及表演的适用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训练上强调了学生训练舞蹈的科学性、系统性及多样性,使之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了协调发展。本学期主要是针对一年级学生所能掌握的舞蹈基本能力和基本动作。主要练习校园集体舞的训练,力求充分挖掘学生的天性,使学生的舞蹈动作能够达到高一层次的协调流畅。从而启发学生用肢体去表达情绪、抒发感情。增进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学生特点与基本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动作发展也不十分协调。所以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能在众人面前大胆的表演,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正确的站立、压脚背跪坐、盘腿坐、伸腿坐等基本姿势。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训练学生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及乐感。

  二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年的舞蹈学习基础,所以这学期的舞蹈学习会增加难度,校园集体舞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群体舞蹈,它是通过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跑跳组合以及通过队形的变化,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一种韵律活动。

  三、学期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学习正确的坐立基本姿势。

  2、培养学生喜欢跳舞和做音乐游戏。

  3、能按音乐节拍做动作,培养节奏感。

  4、学会几种简单的基本舞步,及多个小律动、组合、能在众人面前自由地、愉快地表演。

  5、培养学生模仿动作能够独立跳舞。

  6、掌握队形的变化,体会学舞蹈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校园集体舞》的风格特点;

  2、通过集体舞的学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术;

  3、舞蹈步伐和音乐韵律感的.掌握;

  4、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集体舞学习实践过程培养身体的协调性及团队精神,还要结合教学教法作业,进行专题研究、讨论。

  教学难点:

  1、校园集体舞的舞蹈动作要注重手、脚、头的协调;

  2、要注意舞伴的舞步流动、身体配合。

  五、教学措施: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舞蹈这门课程有了很大兴趣,通过学习校园舞蹈,我认为在以后的课堂上应多让孩子们分组学习,这样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也能够更好的控制课堂纪律和课堂气氛,在起初舞蹈的动作外,穿插一些游戏舞蹈,在游戏中学习舞蹈,在舞蹈中快乐学习。

  六、一学期一年级教学进度计划按周次列表:(本学期授课时间按16周安排)

  周次;内容;要求

  第一周。一年级:上课队形,基本站姿;掌握站姿的基本要求;

  第二周。一年级:第一个动作;掌握吸跳步的要领,动作规范

  第三周。一年级:第二个动作(手的动作);动作到位统一;

  第四周。一年级:第二个动作(脚的动作)并复习所学内容。熟练掌握;

  第五周。一年级:两人配合第二个动作;动作协调统一;

  第六周。一年级:合音乐;卡好节奏;

  第七周。一年级:第三个动作(手的动作)要求动作标准;

  第八周。一年级:第三个动作(脚的动作)注意开步的大小;

  第九周。一年级:两人配合第三个动作动作协调统一;

  第十周。一年级:合音乐;卡好节奏;

  第十一周。一年级:第四个动作(手的动作);动作标准;

  第十二周。一年级:第四个动作(脚的动作);注意拍子,步伐统一;

  第十三周。一年级:两人配合并合音乐;配合默契,音乐要卡好节奏;

  第十四周。一年级:第五个动作(手和脚的动作)。动作要求标准;

  第十五周。一年级:两人配合合音乐;配合默契,音乐要卡好节奏;

  第十六周。一年级:复习所学内容;熟练掌握动作并有感情的去跳舞;

  一学期二年级教学进度计划按周次列表:(本学期授课时间按16周安排)

  周次;内容;要求

  第一周。二年级:上课队形,基本站姿;掌握站姿的基本要求;

  第二周。二年级:准备动作,讲解舞蹈的风格特点了解舞蹈的风格特点;

  第三周。动作到位统一;

  第四周。二年级:第一个动作(脚的动作)并复习所学内容。注意双跳步和分腿的的重心;

  第五周。二年级:两人配合第一个动作;动作协调统一;

  第六周。二年级:合音乐;卡好节奏;

  第七周。二年级:第二个动作(手的动作)要求动作标准;

  第八周。二年级:第二个动作(脚的动作)注意开步的大小;

  第九周。二年级:两人配合第二个动作并学第三个动作;动作协调统一;

  第十周。二年级:合音乐;卡好节奏;

  第十一周。二年级:第四个动作(手的动作);动作标准;

  第十二周。步伐大小和重心的转移;

  第十三周。二年级:两人配合并合音乐;配合默契,音乐要卡好节奏;

  第十四周。二年级:第五个动作(手和脚的动作)动作要求标准;

  第十五周。二年级:两人配合合音乐;配合默契,音乐要卡好节奏;

  第十六周。二年级:复习所学内容;熟练掌握动作并有感情的去跳舞;

舞蹈教学计划11

  为了培养孩子具有优美的体态,并逐渐构成高雅的气质,加强少儿自身素质培养和艺术潜力的挖掘,我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了少儿舞蹈学习班。为了更好的教学,特制定本学年教学计划

  一、按时完成教学资料

  本学期计划完成必须的教学资料,使学生到达必须的舞蹈表演水平,学年教学资料安排:舞蹈组合及成品舞教学课堂资料安排:

  1、活动训练:

  头、上肢、躯干、下肢各关节柔韧性的练习,并配上轻快活泼的舞蹈动作,中间能够加入芭蕾手位组合1~8位,练习站、立、重心练习。

  时间安排:在10分钟。

  2、软开度训练

  (1)、把上髋关节软开度训练:A、压腿+滑叉(前、旁)B、扳腿训练(前、旁)C、踢腿(前、旁、后)

  (2)、肩腰部软开度训练(拉肩、掰肩、耗腰、下腰)

  时间安排:30分钟

  3、身韵的训练:

  在不一样音乐节奏中,使学生用呼吸带动脊椎学习古典舞中身体的韵律训练(提、沉、冲、靠、含、仰、移)学会身手相随、头眼相跟。松弛、自然、协调的进行舞姿柔美的训练。

  时间安排:30分钟

  4、舞蹈组合与剧目:

  (1)、民族舞的基本律动组合。

  (2)、成品舞蹈学习时间安排40分钟

  二、在按时完成固定的教学资料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展示活动,让学生在舞台中展示自我,更好的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舞蹈表现力!

  以下是我们下半年的小班舞教学计划了,让孩子们在开心中学习,练习是最好的了,孩子最好的教师就是兴趣。

  九月份:

  目标:吸引幼儿兴趣,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资料:

  a、律动练习、走步练习。

  根据走步的方法和节奏、速度、力度来表现不一样的人物及情绪,不一样形象的走,能够慢慢的走,雄壮的走,欢快的走。

  b、碎步练习、蹦跳步练习。

  根据幼儿步伐来选择相应的歌曲来表达游戏或律动,来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十月份:

  资料:小跑步、后踢步、点步

  目标:根据舞蹈和幼儿发展水平的变化,让幼儿能够在歌表演以及游戏中进一步体会各种舞蹈步伐的特点。

  十一月份:

  踮步、踏点步、小跑步

  目标:经过幼儿在对这三种步伐的学习,培养幼儿的形体,增强幼儿足尖、足踝的力度及准备部位的协调性。

  十二月份:

  资料:模仿动作:打鼓,吹喇叭、小鸟飞、小兔跳、开火车、摘果子

  目标: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表现本事,陶冶幼儿的兴趣和品格。

  一月份:

  基本功练习勾绷脚、地面压腿、一位练习、一位。

  手位练习:兰花指、提碗、压碗、双晃手、单晃手、虎口掌、芭叶掌。

  目标:

  1、训练幼儿手位的同时,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本事及动作韵味的培养。

  2、加强幼儿地面形态动作的练习,要求幼儿学习正确的吸气、呼气。

舞蹈教学计划12

  为了更加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根据我校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学习正确的站、立、行的基本姿态。学会几种简单的基本舞步,及民舞组合、能在众人面前自由地、愉快地表演。

  过程与方法:通过舞蹈课的学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基本技能,舞蹈步伐音乐韵律感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舞蹈学习过程培养身体的协调性及团队精神。

  二、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分析

  在整个教材的设置上,充分考虑到本校学生的生理特性并结合我们的心理特点,把知识性、训练性、娱乐性及表演的适用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训练上强调了学生训练舞蹈的科学性、系统性及多样性,使之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了协调发展。本学期主要是针对学生所能掌握的舞蹈基本能力和基本动作。主要练习民族民间舞蹈的组合,力求充分挖掘学生的天性,使学生的舞蹈动作能够达到高一层次的协调流畅。从而启发学生用肢体去表达情绪、抒发感情。增进学生的合作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基本功技巧。身体的软开度。

  教学难点:舞蹈动作要注重手、脚、头的协调;

  3、要注意舞蹈的舞步流动、身体配合。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大多数学生没有经过正规舞蹈训练,动作发展也不十分协调。所以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能在众人面前大胆的表演,提高自信心。对于有些基础的学生,舞蹈学习会增加难度。

  四、教学方法设计

  1、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2、适当进行成品舞蹈的学习。注重舞蹈课堂的实用性。

  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4、创造表演机会,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通过舞台表演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舞台表演能力

  五、教学评价

  1、评价的原则

  以激励为主,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2、评价的方式主要以“学习过程+期末成绩”的形式进行。

  3、评价的方案

  (1)平时成绩,满20分。学生在课堂表现,出勤率有小组长进行登记,学期末统一统计。

  (2)期末考试成绩,满80分。考试内容:所学知识的掌握,成品舞蹈的表演。

  (3)成绩以平时为主,期末为辅,既要看结果,更注重看过程,以减轻学生期终的课业负担与心理压力,提高平时课堂效率。

舞蹈教学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一)素质教育是现在社会的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手段。而音乐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音乐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起着相当重要的角色。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陶冶高

  尚的情操,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搞好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我县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活泼的发展,培养“合格+特长”的人才。进一步推动艺术教育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活跃中小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展现自己风采的舞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有效提升中小学生艺术素养。

  (二)利用好本功能室培养一些对音乐和舞蹈有兴趣的学生,重视他们对音乐和舞蹈活动中主动参与,让学生在音乐和舞蹈中启发自己想象力创造出民族自身的舞蹈。在艺术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提高学生艺术的表现能力和艺术的创造能力,并且我们重点培养一些对艺术有天份的学生。使促进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摇篮。

  二、训练目标:

  1、培养学生的优美体态和对艺术的审美能力。

  2、训练扎实的基本功,如:腰、腿、胯的`软开度。

  3、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听音乐时能找到节拍,动作节拍准确。

  4、培养学生载歌载舞的习惯和感受舞蹈所带来的愉悦。

  5、培养学生的表现欲和基本的舞台感觉。

  6、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7、为学校各种演出任务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工作措施:

  1.老师应提高队员的身体素质和舞蹈技能为主进行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老师应进行示范、说明和纠正学员动作。

  2.老师应按舞蹈辅导班的自身特点和需求制定授课和训练计划、内容,保证训练安全。

  3.老师根据舞蹈辅导班需要的舞蹈作品进行编导和排练,并提供舞蹈所需的音乐。

  4. 舞蹈基本功训练、民间舞组合训练及成品舞排练。

舞蹈教学计划14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

  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舞蹈素养,提高综合性艺术素质。

  2、教学任务: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身姿、完整、快乐、优美地表演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常识,强调学生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中健康成长。

  二、具体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使学生身体各部位有必须的灵活与协调潜力。

  2、跳舞时与音乐协调一致。

  3、对事物的动态和舞蹈动作有模仿兴趣,乐于参与自娱性的儿童群众活动。

  4、初步理解舞蹈表情,明白舞蹈与音乐的姐妹关系。

  5、在舞蹈中与他人合作。

  6、欣赏舞蹈,能有体态反应,掌握舞蹈风格。

  三、以舞带功的形式让孩子逐步掌握舞蹈的`要领和要求

  1、动作基本准确到位,配合协调,身体各部位能够灵活运用。

  2、跳舞时能情绪投入准确表演掌握不一样舞蹈风格。

  3、乐于通过舞蹈表达自我情感。

  4、群众配合协调默契队形整齐准确

  (1)意识到在生活中注意自我体态语言行为美

  (2)观赏舞蹈表演,简单了解欣赏舞蹈的文化背景。

  四、教学资料

  第一教学单元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通过本单元学习,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的身体姿态,掌握幼儿舞蹈的基本舞步。动作有必须的力度和节奏感,舞蹈动作协调。

  Ⅱ、教学资料:

  一、理论课

  1、掌握舞蹈的概念、种类,了解舞蹈发展的相关知识。

  2、了解舞台平面、空间、方位,懂得常用舞蹈术语,学会识别舞蹈图谱

  二、舞蹈的基本训练

  1、学习舞蹈基本手位、脚位。手形、脚位、手位、脚形。

  2、进行不一样节奏的脚位站立、脚腕训练、腰的训练、,走跑跳训练,基本舞步训练,组合训练。

  三、教学进度

  片段舞训练

  (总共四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周)基本动作练习

  第二课时

  (第三周)完成“准备段,第一舞段”

  第三课时

  (第五周)完成“第二舞段,间奏部分”

  第四课时

  (第七周)综合训练,动作提高

  片段舞训练

  (总共四课时)

  第一课时

  (第九周)完成“准备舞段”教学

  第二课时

  (第十一周)完成“第一舞段,第二舞段”教学

  第三课时

  (第十三周)完成“间奏段,第三舞段”教学

  第四课时

  (第十五周)完成“第四舞段,综合表演”教学

  第十七、十八周欣赏课成品舞表演汇报

  注:

  每个学期让孩子学会并掌握一个舞曲,能独立随音乐跳舞。每个舞种根据孩子本身的掌握情形而定。

舞蹈教学计划15

  新学期新的开始,本学期由我担任初级班舞蹈课的教学工作,通过以前的经验,我对中班幼儿的基本情况还是大致了解的。下面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了本学期的舞蹈教学计划。

  幼儿舞蹈兴趣活动在训练教学上分为两大部分:

  一、舞蹈基础训练

  也可称为舞蹈的基本技能训练。主要是采用地面训练的方式,训练(4—7岁)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所能掌握的舞蹈基本能力和基本动作。

  二、表演性组合

  主要训练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艺术表现力。力求充分挖掘幼儿的天性,使幼儿的'舞蹈动作能够达到高一层次的协调流畅。从而启发幼儿用肢体去表达情绪,抒发感情。

  基础训练与表演性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更加适用于幼儿园舞蹈训练及各种演出需要,使训练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本年级的教学任务也很明确:

  1、认识身体的基本部位『头,颈,肩,背,腰,臂,手,膝,踝,趾』,并对这些部位进行松弛,伸展和灵活运用的初步联系。

  2、认识身体部位的左右。

  3、认识音乐节拍,培养幼儿按节拍做动作。

  4、培养儿童带着愉悦的心态学习舞蹈,使他们在舞蹈中产生对舞蹈的热爱。

  二月——

  第三周:

  基础训练内容:

  1、列队、坐姿,

  2、站姿、勾绷脚练习

  3、正压腿

  4、侧压腿

  第四周:

  基础训练内容:

  1、勾绷脚的基本练习、正压腿、侧压腿

  2、开胯练习

  3、基础训练内容:拉肩练习

  4、舞蹈组合内容:《走步》

  三月--第一周:

  1、基础训练内容:压腿、勾绷脚练习、拉肩练习

  2、舞蹈组合内容:音乐反应一《大苹果》

  第二周:

  1、基础训练内容:压腿、勾绷脚练习、拉肩练习

  2、舞蹈组合内容:音乐反应二《看星星》

  第三周:

  1、基础训练内容:跪下腰

  2、舞蹈组合内容:扩指《保护小羊》

  第四周:

  1、基础训练内容:跪下腰

  2、舞蹈组合内容:弯腰转腰《小钟》

  四月--第一周:

  1、基础训练内容:跪下腰

  2、舞蹈组合内容:前压腿组合

  第二周:

  1、基础训练内容:吸伸腿练习

  2、舞蹈组合内容:双吸腿组合

  第三周:

  1、基础训练内容:小八字步、大八字步

  2、舞蹈组合内容:脚位组合《擦玻璃》

  第四周:

  1、基础训练内容:头部练习

  2、舞蹈组合内容:头的动作组合

  五月

  第一周:

  1、基础训练内容:跪地踢后腿

  2、舞蹈组合内容:舞蹈组合一的分解动作第二周:

  1、基础训练内容:跪地踢后腿

  2、舞蹈组合内容:舞蹈组合一的分解动作

  第三周:

  1、基础训练内容:跪地抬后腿

  2、舞蹈组合内容:舞蹈组合二的分解动作

  第四周:

  1、基础训练内容:跪地抬后腿

  2、舞蹈组合内容:舞蹈组合三的分解动作

  六月

  1、基础训练的整体复习

  2、舞蹈组合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