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2-12-24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汇编15篇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想学习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汇编15篇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

  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重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难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第二章:数列;重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前n项的和;难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与应用;第三章:不等式;重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难点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及应用;

  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重点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及表面积与体积;难点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重点与难点都是直线与平面平行及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重点是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及直线方程;难点是如何选择恰当的直线方程求解题目;第四章:圆与方程;重点是圆的方程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难点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二、学生分析(双基智能水平、学习态度、方法、纪律)

  较去年而言,今年的学生的素质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与基本学习方法比较扎实,大部分的学生对学习都有很大的兴趣,学习纪律比较自觉。

  三、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和与测量及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2种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能用有关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3.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并尝试解决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

  4.几何学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的学科。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是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的方法。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认识空间图形及其直观图的画法;再以长方体为载体,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利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对某些结论进行论证。另外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在解析几何初步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直线和圆的代数方程,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它们的几何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四、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积极做好集体备课工作,达到内容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例题统一、习题统一、资料统一;上好每一节课,及时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观察与指导;课后进行有效的辅导;进行有效的课堂反思。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课、章、节 教学内容 备注

  1 1.1,1.2 解三角形

  2 1.2 解三角形

  3 2.1,2.2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等差数列

  4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5 2.4,2.5 等比数列及前n项和

  6 2.5 考试

  7 3.1,3.2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8 3.3,3.4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

  9 考试,复习

  10 期中考试

  11 1.1,1.2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直观图

  12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3 2.1,2.2 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14 2.3 直线、平面的判定及其性质

  15 3.1,3.2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方程

  16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17 4.1,4.2 圆的方程,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18 4.3 空间直角坐标系

  19 复习

  20 考试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整体水平一般,成绩以中等为主,中上不多,后进生也有一些。几个班中,从上课一周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爱问问题的同学比较多,但由于基础知识不太牢固,上课效率不是很高。

  二、教材简析

  使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教材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鉴、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具有亲和力、问题性、科学性、思想性、应用性、联系性等特点。必修1有三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基本初等函数。函数的应用)。必修2有四章(空间几何体。点线平面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

  三、教学任务

  本期授课内容为必修1和必修2,必修1在期中考试前完成(约在11月5日前完成)。必修2在期末考试前完成(约在12月31日前完成)。

  四、教学质量目标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2、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五、促进目标达成的重点工作及措施

  重点工作:

  认真贯彻高中数学新课标精神,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以“双基”教学为主要内容,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整体推进”,使每个学生的数学能力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分层推进措施:

  1、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要经常性地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树立勇于克服困难与战胜困难的信心。

  2、合理引入课题,由数学活动、故事、提问、师生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引入、探究、例析、反馈),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提倡创新教学方法,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主动学习知识。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提高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经过不一样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本事。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本事,数学表达和交流的本事,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本事。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确定。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构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必须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构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理解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活力。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经过不一样数学资料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本事,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1、选取与资料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到达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经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四、学情分析:

  两个班均属普高班,学习情景良好,但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本事弱,所以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班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本事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本事,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本事。

  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资料。所以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所以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提高。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本事就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本事,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本事。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一样的教材资料选择不一样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本事的培养。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4

  一、活动开展情景

  在我县,今年的教学主体是“有效教学”,为此,我组在开展教研活动时也是紧紧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开的。在本学期内,我组主要开展过以下活动:

  1、备课。本学期备课的形式主要是一个人备课为主,团体备课为辅。具体流程为个人备课→团体备课→个人备课,简称三级备课。

  2、公开课。本学期的公开课主要是以每位教师不低于一次公开课的标准来执行的。公开课的开展形式与以往也有所不一样,以往的公开课仅有听课和评课两个环节,忽视了说课环节。但本学期却是把以往忽视了的说课环节也补上了,流程上将说课环节放在课前,构成了课前说课→听课授课→评课议课的模式。

  3、课赛。本学期我组共参加过校外课赛一人次,获得三等奖一人次。校内不设课赛活动。

  4、示范课。本学期我组上过示范课共计四人次,校内示范课三人次,校外示范课1人次。

  5、数学竞赛。本学期我组共组织开展过数学竞赛一次,参赛学生达50余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近10%。向学校申请获得专项资金710元,受益学生37人。颁发“优秀辅导教师”荣誉称号三人次。

  6、学校文化建设。本学期我组特向学校申请宣传栏展板一块(近3平方米),在宣传和展

  示我组的相关活动照片以及文件精神的同时,也在完善我校的学校文化建设。

  7、阶段性教学质量反馈座谈会。本学期共开展过两次这类会议。

  8、其他活动。外出培训学习四人次,网络培训学习6人次。全组成员外出交流学习两次,其他派代表外出交流学习三次。

  二、活动成效

  1、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完善。本学期我组教师在以团队合作及个人努力拼搏相得益彰的结合下,经过以上一系列的活动加强了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协调,再加以学校对本组的大力支持,本学期我组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取得了必须的成效。

  2、开拓了教师的视野,提升了团队的师资力量。经过外出培训学习,网络学习以及与其他学校开展教研交流活动,不但开拓了我组教师的视野,同时也提升了我组教师的专业素养。

  3、促进教师的个人成长与团队合作精神。经过开展团体备课、公开课、示范课以及课赛等活动,不但促进了我组教师的`个人成长,同时也加强了我组的团队合作精神。

  4、构成了良好的竞争观念和大局意识。经过开展课赛活动和设立“优秀辅导教师”奖,在团队之间有了竞争观念,同时也经过绩效的捆绑使得组内成员有了大局意识。

  三、存在问题

  1、缺乏领导艺术和管理本事。在我校数学组成员中,我属最年轻的数学教师之一,自然在管理的过程中对很多老教师心存芥蒂,这是心理隔阂问题;很难做到在对老教师十分尊重的同时又让他们对自我的主张很服从,这是本事问题,也是领导艺术问题;很难做到让年轻教师彰显个性的同时又让他们能够严格约束自我,这是沟通问题。

  2、个人精力有限。本人在担任我校数学教研组的同时还承担着两个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和一个毕业班的班主任工总,工作任务较为繁重。所以,各项工作难免会出现百密而一疏的漏洞。

  3、缺乏组织和管理实践经验。参加工作才一年半就开始担任这样的职务,组织管理一群比自我大的成年人,这是零起点,无从谈及组织和管理经验。唯有摸着石头过河,边工作边总结,逐步积累这方面的实践经验。

  四、努力方向

  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日后改善的措施还是以人为本,尊重同事,在虚心向经验丰富异常以往从事过这方面工作的老教师请教的同时,也要加强与年轻教师的沟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提议,努力提高自我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本事,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理念,提高自我的管理艺术和组织本事。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5

  指导思想:

  (1)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课程方案》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和改革要点。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内容包括代数、几何、三角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它们反映出来的思想方法,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计算机的使用等。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3)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4)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会通过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像、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学期是高一的重要时期,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既要不断夯实基础,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渗透有关高考的思想方法,为三年的学习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及相关措施:

  高一作为起始年级,作为从义务阶段迈入应试征程的适应阶段,该有的是一份执着。他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跨越性,理想的期盼与学法的突变,难度的加强与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冲突伴随着高一新生的成长,面对新教材的我们也是边摸索边改变,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不负众望。我们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出发,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初三与高一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好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方法的过渡。从高一起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以适应高中领悟性的学习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1)注意研究学生,做好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衔接工作。

  (2)集中精力打好基础,分项突破难点.所列基础知识依据课程标准设计,着眼于基础知识与重点内容,要充分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切勿忙于过早的拔高,上难题。同时应放眼高中教学全局,注意高考命题中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及新趋势,这样才能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使高一的数学教学与高中教学的全局有机结合。.

  (3)培养学生解答考题的能力,通过例题,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能力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数学需要哪些能力要求。

  (4)让学生通过单元考试,检测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准备

  (5)抓好尖子生与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提前展开数学奥竞选拔和数学基础辅导。

  (6)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数学教学;注意运用投影仪、电脑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时 内 容 重 点、难 点

  第1周

  9.2~9.6 5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难点:理解概念

  第2周

  9.7~9.13 5 集合的基本运算

  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表示法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能简单应用

  第3周

  9.14~9.20 5 单调性与最值、

  奇偶性、实习、小结 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理解函数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几何意义

  第4周

  9.21~9.27 5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掌握幂的运算;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难点:理解概念

  第5周

  9.28~10.4 5 (9月月考?、国庆放假)

  第6周

  10.5~10.11 5 对数与对数运算、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单调性与特殊点;知道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第7周

  10.12~10.18 5 幂函数 从五个具体的幂函数(y=x,y=x2, y=x3, y=x-1, y=x1/2)图象中认识幂函数的一些性质

  第8周

  10.19~10.25 5 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

  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 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

  第9周

  10.26~11.1 5 几类不同增长的模型、函数模型应用举例 对比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第10周

  11.2~11.8 期中复习及考试 分章归纳复习+1套模拟测试

  第11周

  11.9~11.15 5 任意角和弧度制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能进行弧度和度的互化;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第12周

  11.16~11.22 5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借助三角函数线推导出诱导公式,能画出y=sinx,y=cosx,y=tanx的图像,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第13周

  11.23~11.29 5 函数y=Asin(wx+q)的图像 借助图像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性质,借助计算机画出图像观察A w q对函数图像变化的影响

  第14周

  11.30~12.6 5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单元考试 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的重要函数模型

  第15周

  12.7~12.13 5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掌握向量加、减法的运算,理解其几何意义掌握数乘运算及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掌握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减及数乘运算

  第16周

  12.14~12.20 5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德含义及其物理意义,体会平面向量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求夹角、及垂直关系

  第17周

  12.21~12.27 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小结 用向量方法解决莫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向量是一种几何问题,物理问题的工具,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18周

  12.28~1.3 5 两角和与差点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能以两角差点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与差点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第19周

  1.4~1.10 5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期末复习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教学工作意见指导下,认真落实学校对备课组工作的各项要求,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强化数学教学研究,提高全组老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明确任务,团结协作,圆满完成教学教研任务。

  二、教材简析

  本学期仍然使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教材,在坚持我校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在学生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认真处理继承、借鉴、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具有亲和力、问题性、科学性、思想性、应用性、联系性等特点。

  三、教学任务

  本学期授课内容:必修一、必修二

  四、学生基本情况及教学目标

  学生基本情况:本届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其次,学生的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因为学生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教学目标:认真贯彻高中数学新课标精神,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以“双基”教学为主要内容,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整体推进”,使每个学生的数学能力都得到提高和发展。高一学生共有20个班,分两个教学层次,每层个10个班。实验班的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提高教学目标。平行班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两点,第一点:保证重点学生的数学成绩稳步上升,成为学生的优势科目;第二点:加强数学学习比较困难学生的辅导培养,增加其信息并逐步缩小数学成绩差距。

  五、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课堂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方法,尽可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习惯。

  六、教学措施:

  1、认真落实,搞好集体备课。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各位老师根据自已承担的任务,提前一周进行单元式的备课,并出好本周的练习活页。教研会时,由一名老师作主要发言人,对本周的教材内容作分析,然后大家研究讨论其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

  2、详细计划,保证练习质量。教学中用配备资料《导学案》,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习题,教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时间,每周以内容“滚动式”编一份练习试卷,学生完成后老师要收齐批改,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安排时间讲评。

  3、抓好第二课堂,稳定数学优生,培养数学能力兴趣。尖尖班的教学进度可适当调整,教学难度要有所提升;其他各班要培育好本班的优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备课组也将组织学生上培优班。

  4、加强辅导工作。对已经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的下班辅导十分重要。教师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既要注意照顾好班上优生层,更不能忽视班上的困难学生。

  附:教学进度计划

  第一周集合

  第二周函数及其表示

  第三周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四周指数函数

  第五周对数函数

  第六周幂函数

  第七周函数与方程

  第八周函数的应用

  第九周期中考试

  第十至十一周空间几何体

  第十二周点,直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十三至十四周直线与平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第十五至十六周直线与方程

  第十七至十八周周圆与方程

  第十九至二十周期末考试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7

  数学是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数学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一数学教学计划,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学情分析

   秋季起,湖南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全面启动,我校选用的数学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A版教材。与旧教材作一比较,发现本套教材是在继承我国高中数学教科书编写优良传统和基础上积极创新,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我校是一所普通的高中,在重点高中和私立学校扩招的影响下,我校新生的素质可想而知了。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大,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期在教学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有下列几个特点:

  1、更加注重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使教材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即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美感,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

  2. 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体现了问题性,本套教材的一个很大特点是每一章都可以看到观察思考探索以及用问号性图标呈现的边空等栏目,利用这些栏目,在知识形过过程的关键点上,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在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联结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 信息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认识工具,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体现了积极探索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帮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对数学的本质作进一步的理解。

  4.关注学生数学发展的不同需求,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 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例如教材通过设置观察与猜想、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等栏目,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关于探究性、拓展性、思想性、时代性和应用性的选学材料,拓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空间和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数学的科学价值,反映了数学在推动其他科学和整个文化进步中的作用。

  5. 新教材注重数学史渗透,特别是注重介绍我国对数学的贡献,充分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 教学任务与目的

   1.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理解集合间的关系和运算,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函数的构成要素,会求简单函数定义域和值域,会根据实际情境的不同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通过已学过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的含义,会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根据某个主题,收集17世纪前后发生的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牛顿、莱布尼兹、欧拉等)的有关资料,了解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

  2. 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以及对简化运算的作用。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知道指数函数y=ax 与对数函数y=loga x互为反函数(a 0, a1)。通过实例,了解幂函数的概念;结合函数y=x, y=x2, y=x3, y=1/x, y=x1/2 的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3. 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利用计算工具,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间的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4. 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观察大量空间图形,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使用材料(如纸板)制作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通过观察用两种方法(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完成实习作业,如画出某些建筑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5以长方体为载体,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对大量图形的观察、实验、操作和说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行、垂直判定方法以及基本性质。学会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表述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体验公理化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推理论证及应用问题.

  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探索并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四.教学措施和活动

   1. 加强集体备课与个人学习,个人要加强自我学习和养成解数学题的习惯,提高个人专业素养和教学基本功。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与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高中数学新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

  3、了解新课程教学基本程序,掌握新课程教学常规策略,立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5、要深刻理解领悟新教材的立意进行教学,而不要盲目地加深难度。

  五.教学时间大致安排

   集合与函数概念 13

  基本初等函数 15

  函数的应用 8

  空间几何体 8

  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10

  直线与方程 9

  圆与方程 9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8

  一、具体目标: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经过不一样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本事。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本事,数学表达和交流的本事,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本事。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确定。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构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必须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构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

  二、本学期要到达的教学目标

  1、双基要求:

  在基础知识方面让学生掌握高一有关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定理以及由其资料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基本技能方面能按照必须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能使用计数器及简单的推理、画图。

  2、本事培养:

  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方法,辨明数学关系,构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会根据法则、公式正确的进行运算、处理数据,并能根据问题的情景设计运算途径;会提出、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带有实际意义的或在相关学科、生产和生活的'数学问题,并进行交流,构成数学的意思;从而经过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3、思想教育:

  培养高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和毅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及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并懂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的观点;数学中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

  三、进度授课计划及进度表

  (略)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9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4个重点班的学生,基础比较好,学习积极性高.普通班学生在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等方面都有一定差距,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强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争取每堂课教学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2.教材分析:本学期时间短,教学任务是必修4第二章,必修5,必修2涉及平面向量,解三角形,数列,空间几何体,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

  二.工作要点及措施

  1、教案学案一体化继续探索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本学期推行三图四化的使用,基本操作办法是,提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前预习,即先自主学习,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活动,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积极思考,同学之间认真讨论,确定问题的解决的方法途径和结论,教师在课堂上做好问题的引导和问题的变式,想方设法的激励学生思考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

  三图四化工厂的设计

  组内成员先自行设计出学案初稿,然后经备课组全体成员集体教研、讨论,确定学案的定稿。由于课型不同,学案的环节也相应存在着不同,但每个学案都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导学问题、学法指导、达标训练等环节,在设计中要把握问题的难度,在操作中低重心运行,为保证高考升学取得大面积丰收,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要求要低一些,让后进生能接受,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后进生的转变,由此来督促中上等学生的学习。

  (1)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目标要明确,学生能一目了然,切忌学习目标过多,让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引起消极情绪。

  (2)导学问题的设计。导学问题的设计不是把课本所学知识变成问题然后简单逻列,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社会现实问题,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问题式、简答式等等,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形式。

  (3)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也就是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提示等。学生对每节课知识掌握的如何,学习方法的指导起到了关键作用。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随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

  (4)达标训练的设计。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达标训练,要注意此环节应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后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

  2、集体备课我们要克服以往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真正提高说课质量,使集体备课对每位教师尤其是新教师起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作用,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具体做法如下:

  (1)提前确定教学进度、中心发言人(详情见附表)及说课时间(每周五下午6、7节)。

  (2)中心发言人针对本年级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堂结构,精选例题和作业,设计好学案,可以适当多选些题目,文科生在此基础上可进行适当删改(本学期在教学内容上文理没有什么差别),要注意低起点、多重复。说课时,要说透教材、教法、教学重点和难点,例题要说明选题意图,要有详细的解题过程、注意事项等,特别要在教学方法的改进上多下功夫,要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设想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及应对措施。作业要有针对性,层次性,既巩固课上的知识点、题型,又要有一定的思维延展性,使文理科的学生在作业上有一定的区分度,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一个锻炼、培养思维能力的平台。

  (3)每位教师在说课前都要做好准备,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知道要说的是什么内容,包括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题型,了解本部分内容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做完说课稿上的例题、习题、作业,对例题的讲解和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解题技巧、计算技巧形成一个明确的认识,并写好初备提纲,以备说课时作出必要的补充和自己的见解。每位教师可以对说课稿进行补充,也可就初备中发现的问题提问,然后全组教师进行交流,以改进教法、增删例题和作业,使说课稿更加完善和实用。

  3、集体听评课为提高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依据学校教学计划,青年教师每周听课1节,其他教师月至少2节。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听评课活动(详情见附表)。评课时不仅要说优点,更要说不足和遗憾,提出意见和建议。当局者迷,这样做有利于授课教师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以改进教学,这也是对授课教师负责任的一种表现。通过评他人的课,对比查找自己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改进教学。

  4、教案:要写明教学时间、课题、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集体说课后,每位教师都要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堂45分钟应如何分配到各个教学环节,要提问什么问题,提问谁,例题怎样分析,渗透什么思想方法。教学过程要有复习回顾、导入设计、师生活动、例题的分析、作业设计与小结等。每位教师上完课之后都要思考两个问题:我这节课上得如何?怎样上这节课更好、最好?并结合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情况,认真写好教学反思,或总结经验,或反思失误,或记录灵感,为今后教学和科研工作积累最实用的资料。

  5、上课要重视三图四化的应用,要用好学案,设计整个课堂的教学环节;

  (1)我们要率先遵守课堂常规,及时到位候课,提醒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上课过程中,语言要简洁生动,板书、解题、作图要规范严谨,不要出现知识性错误。身教胜于言教,我们怎样要求学生,就应比他们做地更好,用自身的行动为学生作好示范。

  (2)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多作主持人,少当播音员。学生能做的事,就交给学生做,不要好心办坏事。但必须指出,对于学生理解有困难、易混、易错的知识和题目,一定要多讲、讲透,千万不要为了形式上的留时间、留空间造成学生在知识和方法上出现漏洞。

  (3)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继续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如何记笔记,记什么;培养先复习再做作业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遇到困难查教材、查笔记的习惯等。

  6、作业批改批改作业前,全组成员要校对答案,汇总解题方法。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是全批全改、及时准确。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认真分析原因,集中讲评,并督促他们改正;对学生书写、计算、作业整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学法指导;认真书写评语,既要指出问题,又要多些鼓励

  7、坐班:全组教师严格遵守学校的坐班纪律,保持办公室的安静,搞好办公室的卫生,责任到人,全组教师共同努力,创设良好的办公环境,提高干事的效率。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10

  一、基本情况

  高一计算机1323班共有学生55人,其中男生42人,女生13人。高一新生刚进入高中,学习环境新,好奇心强.但是普遍学习习惯不好,数学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所以工作的重心在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科的兴趣,以及在补足初中知识漏洞的前提下,进一步的夯实学生基础.

  二、指导思想

  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围着课堂教学这个中心,更新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注意学生习惯的培养,为三年后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工作任务和措施

  任务:基础模块第一章至第四章

  第一章集合(9月份

  第二章不等式(10月份

  第三章函数(11月份

  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2月份-1月份

  措施:

  1.夯实三基

  知识、技能和能力三者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整体,能力是在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培训中形成的,通过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能力才得到培养和发展,同时,能力的提高又会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起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

  A.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B.重视概念的归纳、规律的总结、技能的训练。

  C.重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

  D.加强知识过关检测,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A.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B.课堂练习典型化;

  C.教学语言精练化

  D.板书规范化。

  3.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A.指导学生看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B.指导学生整理知识,总结解题规律,归纳典型例题解法及一题多解与多题一解。

  4.加强学风建设与学习习惯的培养。

  适当安排作业,认真检查督促,加强优生和后进生的辅导,对学生的作业尽量做到面批。

  四、各章节授课具体时间安排:

  (基础模块第一章集合(约12课时

  (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掌握集合的表示法。

  (2掌握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

  (3理解集合的运算(交、并、补。

  (4了解充要条件。

  (基础模块第二章不等式(约12课时

  (1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掌握区间的概念。高一上数学教学计划高一上数学教学计划。

  (3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基础模块)第三章函数(约20课时

  (1理解函数的概念和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2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

  (3能运用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基础模块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约20课时

  (1理解有理指数幂,掌握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法则,掌握利用计算器进行幂的计算方法。

  (2了解幂函数的概念及其简单性质。

  (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

  (4理解对数的概念(含常用对数、自然对数及积、商、幂的对数,掌握利用计算器求对数值的方法。

  (5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

  (6能运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11

  不论从事何种工作,如果要想做出高效、实效,务必先从自身的工作计划开始。有了计划,才不致于使自己思想迷茫。下文为您准备了高一数学第一章函数及其表示教学计划。

  一、教材内容分析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函数的表示法是“函数及其表示”这一节的主要内容之一。学习函数的表示法,不仅是研究函数本身和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也是加深对函数概念理解所必须的。同时,基于高中阶段所接触的许多函数均可用几种不同的方式表示,因而学习函数的表示也是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化归等)学会根据问题需要选择表示方法的重要过程。

  学生在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之前,比较习惯于用解析式表示函数,但这是对函数很不全面的认识。在本节中,从引进函数概念开始,就比较注重函数的不同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函数的不同表示法能丰富对函数的认识,帮助理解抽象的函数概念。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使函数在数形结合上得到更充分的表现,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研究函数时,应充分发挥图象直观的作用;在研究图象时要注意代数刻画,以求思考和表述的精确性。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新课改的理念,我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制订教学目标。

  1、明确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及其应用。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实际情境中能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3、通过一些实际生活应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函数表示的必要性;通过函数的解析式与图象的结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初中已经接触过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高中阶段重点是让学生在了解三种表示法各自优点的基础上,使学生会根据实际情境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示方法。因此,教学中应该多给出一些具体问题,让学生在比较、选择函数模型表示方式的过程中,加深对函数概念的整体理解,而不再误以为函数都是可以写出解析式的。

  (2)分段函数大量存在,但比较繁琐。一方面,要加强用分段函数模型刻画实际问题的实践,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让学生体验到,分段函数的问题应该分段解决,然后再综合。这也为下一步研究分段函数的单调性等性质打下伏笔。

  四、本节课的教法特点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一)本节课的教法特点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我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启发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可能地动手、动脑,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能够利用函数来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本节课预期效果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函数三种表示法的优、缺点。

  创造问题情景这种情景的创设以具体事例出发,印象深刻。所以在引入时先从函数的三要素入手,强调要素之一对应关系,然后给出三个具体实例:

  (1)炮弹发射时,距离地面的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2)用图表的形式给出臭氧层空洞的面积与时间的关系;

  (3)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情况。

  指出每种对应分别以怎样的形式展现。引出函数的表示方法这一课题。因为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示方法。会选择的前提是理解,这些完全靠学生的现实经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各自的优劣。这为第一道例题打下基础。

  例1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用三种不同的表示方法来表示的同一个函数,进一步理解函数概念。把问题交给学生,学生独立完成,并自己检查发现问题,加深学生对三种表示法的深刻理解。学生思考函数表示法的规定。注意本例的设问,此处“”有三种含义,它可以是解析表达式,可以是图象,也可以是对应值表。

  由于这个函数的图象由一些离散的'点组成,与以前学习过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是连续的曲线不同。通过本例,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函数概念中的对应关系、定义域、值域是一个整体、函数y=5x不同于函数y=5x(x∈{1,2,3,4,5}),前者的图象是(连续的)直线,而后者是5个离散的点。由此认识到:“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并明确: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函数图象方法?

  2、让学生会根据不同的实例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

  例2用表格法表示了函数。要“对这三位运动员的成绩做一个分析”不太方便,因此需要改变函数表示的方法,选择图象法比较恰当。教学中,先不必直接把图象法告诉学生,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分析的,选择了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示这三个函数、通过比较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达成共识:用图象法比较好。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函数表示法的能力。

  学生经过观察、思考获得结论、比如总体水平(朱启南成绩好)变化趋势(刘天佑的成绩在逐步提高)与运动员的平均分的比较,等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注意图中的虚线不是函数图象的组成部分,之所以用虚线连接散点,主要是为了区分这三个函数,直观感受三个函数的图象具有整体性,也便于分析成绩情况,加以比较。

  3、通过具体的实例,了解分段函数及其表示

  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分段函数描述的实际问题,如出租车的计费、个人所得税纳税税额等等。通过例3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分段函数及其表示。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给出了实际情况的模拟。可以使函数在数与形两方面的结合得到更充分的表现,使学生通过函数的学习更好地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12

  一 指导思想

  为了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2.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3.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4.提高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 学情分析

  1. 基本情况:班共人,男生人,女生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人,中上等生约人,中等生约人,中下生约 人,后进生约人。

  2.我所执教的215班均属普高班,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三 教材分析

  我们采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必修教材,本册教材共分两章:第四章《三角函数》和第五章《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的主要内容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弧度制、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二倍角的三角函数以及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等。难点是弧度制的概念、综合运用本章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及恒等式的证明周期函数的概念,函数y=Asin(x+)的图象与正弦曲线的关系。平面向量主要内容是向量及其运算和解斜三角形,向量的几何表示和坐标表示、向量的线性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平移公式,解斜三角形是本章的重点,而向量运算法则的理解和运用,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斜三角形等是本章的难点。

  四 教法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 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 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五 教学及辅导措施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 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 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 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 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 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六 优、差生名单及辅导措施

  1. 对于优生:学生自愿成立兴趣小组,兴趣小组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不定期的开展活动,围绕数学竞赛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原有基础上,稳定班级在数学学习钟的尖子学生,进一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

  2. 对于待发展生: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针对他们的基础差异和个性差异,耐心细致的进行个别辅导,有问题随时解决,并多予以鼓励。在作业中体现分层。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七 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课时




内 容




重 点、难 点




第1周




5




任意角和弧度制(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3)




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第2周




5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2)




诱导公式的探究。运用诱导公式。




第3周




5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5)




两角和与差的公式及其应用与求值、化简




第4周




5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3)




正、余弦函数的图象(2)




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和差化积公式




正、余弦函数图象的画法




第5周




5




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4)




三角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函数思想。




第6周




5




函数y=sin(+)的图象(2)、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2)




用参数思想讨论图象的变换过程。用三角模型解决一些具有周期变化规律的实际问题。难点:实际问题抽象为三角函数模型




第7周




5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2)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反三角函数的表示




第8周




5




三角函数单元复习




知识点的复习+练习卷




第9周




5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




向量的概念。相等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几何表示。向量加、减法的运算及几何意义。向量数乘运算及几何意义。




第10周




5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会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表示向量的模与夹角。




第11周




5




平面向量的应用举例(2)




用向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向量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第12周




5




向量平移、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向量平移的公式




第13周




5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3)




第三章小结(1)




以11个公式为依据,推导和差化积、积化和差等公式,会进行三角变换。




第14周




5




期末复习





第15周




5




期末复习




分章归纳复习+3套模拟测试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13

  本学期担任高一5、6两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两班学生共有110人,初中的基础参差不齐,但两个班的学生整体水平还能够;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我,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必须的难度,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意目标

  (1)经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供给生活背景,经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本事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法。

  (二)本事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本事。

  (1)经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经过揭示立体集合、函数、数列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本事。

  2、培养学生的运算本事。

  (1)经过概率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本事。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本事。

  (3)经过函数、数列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本事。

  (4)经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本事,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本事。

  3、培养学生的思维本事。

  (1)经过对简易逻辑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及思维的逻辑性。

  (2)经过不等式、函数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发散思维本事。

  (3)经过不等式、函数的引伸、推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本事。

  (5)经过典型例题不一样思路的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掌握转化思想方法。

  (三)知识目标

  1、集合、简易逻辑

  (1)理解集合、子集、补订、交集、交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

  (3)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2、函数

  (1)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确定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

  (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数列

  (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2、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反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3、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三、教学难点

  1、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2、反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3、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

  四、工作措施

  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所以,抓好课堂教学是教学之根本,是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的主途径。

  (1)、扎实落实团体备课,经过团体讨论,抓住教学资料的实质,构成较好的教学方案,拟好典型例题、练习题、周练题、章考题、月考题。

  (2)、加大课堂教改力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本事。最有效的学习是自主学习,所以,课堂教学要大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经过“知识的产生,发展”,逐步构成知识体系;经过“知识质疑、展活”迁移知识、应用知识,提高本事。同时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数学素养,并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14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即将要学习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乃至高中的不等式的运用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本节内容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教学内容。而对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和2,相信绝大部分的学生都不会有很大困难,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通过对以往学生的了解,发现很多学生会忘记分正负两种情况,因此在本节新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将不等式未知的性质与等式已知的性质进行类比教学,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验证不等式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

  2.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等式的性质,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初步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并能正确运用它们将不等式变形。

  教学难点: 不等式基本性质3的探索与运用。

  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1.举例说明什么是不等式?

  2.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 1 )若x-4=12, 则x=16()

  ( 2 )若3x=12, 则 x=4()

  ( 3 )若x-4>12 则 x>16()

  ( 4 )若3x>12则 x>4()

  【设计意图】(1)、(2)小题唤起对旧知识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回忆,(3)、(4)小题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复习既找准了旧知停靠点,又创设了一种情境,给学生提供了类比、想象的空间,为后续学习做好了铺垫。

  教师导语:当我们开始研究不等式的时候,自然会联想到它是否与等式有相类似的性质。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类比来探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温故知新

  问题1.由等式性质1你能猜想一下不等式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吗?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不等式。

  估计学生会猜: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不等式。教师引导:“=”没有方向性,所以可以说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而不等号:“>,<,≥,≤”具有方向性,我们应该重点研究它在方向上的变化。

  问题2.你能通过实验、猜想,得出进一步的结论吗?

  同桌同学通过实例验证得出结论,师生共同总结不等式性质1。

  问题3.你能由等式性质2进一步猜想不等式还具有什么性质吗?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0),等式依然成立。

  估计学生会猜: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0),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你能和小伙伴一起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吗?(教师鼓励学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发现了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会出现两种情况。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探索规律,从而形成共识,归纳概括出不等式性质2和3。

  【设计意图】猜想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规律,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问题4.在不等式两边都乘0会出现什么情况?

  问题5.如果a、b、c表示任意数,且a

  【设计意图】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是数学学习中的'一项基本能力,这里有意识地进行渗透,指导学生先作变形再填不等号,对字母c的取值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想一想】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思考,独立总结异同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二者进行比较,有助于加深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促成知识的“正迁移”。

  综合训练:你能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吗?

  1、课本62页例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个问题是由a>b经过怎样的变形得到的,应该应用不等式的哪条基本性质。由学生思考后口答。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推理训练,让学生明白,叙述要有根据,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你认为在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时哪一条性质最容易出错,应该怎样记住?

  【设计意图】及时进行学习反思,总结经验,通过相互评价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知识盲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小明的困惑:

  小明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不等式m>n进行变形,两边都乘以4,4m>4n,两边都减去4m, 0>4n-4m,即0>4(n-m),两边都除以(n-m),得0>4,0怎么会大于4呢?

  小明可糊涂了……聪明的同学,你能告诉小军他究竟错在什么地方吗?同桌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替人排忧解难,强化对不等式三个基本性质的理解与运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火眼金睛

  ①a>2, 则3a___2a

  ②2a>3a,则 a ___ 0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训练,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何体会?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思考、交流。

  【设计意图】回顾、总结、提高。学生自觉形成本节的课的知识网络。

  思考题:你来决策

  咱们班的王帅同学准备在五、一期间和他的爸爸、妈妈外出旅游。青年旅行社的标准为:大人全价,小孩半价;方正旅行社的标准为:大人、小孩一律八折。若两家旅行社的基本价一样,你能帮王帅同学考虑一下选择哪家旅行社更合算吗?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既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15

  一、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是接受、记忆、模仿、练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动手操作、阅读自学,应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必修1,第一章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是数学的基本和重要语言之一,在数学以及其他的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用集合及对应的语言来描述函数,是高中阶段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因此集合语言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它的学习非常重要。本节内容主要是集合间基本关系的学习,重在让学生类比实数间的关系,来进行探究,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理解抽象的概念,同时它也是后续学习集合运算的知识储备,因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年龄特点】:

  假设本次的授课对象是普通高中高一学生,高一的学生求知欲强,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能够很好的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认知优点】

  一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初步掌握了集合的三种表示法,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一定的认知基础。

  【学习难点】

  但是,本节课这种类比实数关系研究集合间的关系,这种类比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子集、V图、真子集、空集的概念。

  2. 掌握用数学符号语言以及V图语言表示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3. 能够区分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与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类比实数间的关系,研究集合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类比、观察、

  分析、归纳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用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图形、符号所带来的魅力。

  2.感悟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及数学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集合间基本关系。

  难点:

  类比实数间的关系研究集合间的关系。

  六、教学手段

  PPT辅助教学

  七、教法、学法

  ? 教法:

  探究式教学、讲练式教学

  遵循“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教学规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类比实数间关系,来研究集合间的关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 学法:

  自主探究、类比学习、合作交流

  教师的“教”其本质是为了“不教”,教师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解题能力,还应该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充分体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学生类比学习,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更好的学习集合的知识。

  八、课型、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图

  (二)教学详细过程

  1..回顾就知,引出新知

  问题一:实数间有相等、不等的关系,例如5=5,3﹤7,那么集合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问题二:大家来仔细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集合间的关系吗?

  (1)A={1,2,3},B={1,2,3,4,5};

  (2)设A为新华中学高一(2)班女生的全体组成集合;B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集合;

  (3)设C={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

  【师生活动】:学生观察例子后,得出结论,在(1)中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教师总结,这时我们说集合A与集合B 有包含关系。(2)中的集合也是这种关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 的.子集,记作:A?B(B?A),读作A含于B或者B包含A.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平面上封闭的曲线内部代表集合,这样上述集合A与集合B的包含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问题三:你能举出几个集合,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吗?

  【师生活动】:学生自己举出些例子,并加以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

  问题四:对于题目中的第3小题中的集合,你有什么发现吗?

  【师生活动1】:在(3)由于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因此集合C,D都是所有等腰三角形的集合,集合C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D的元素 ,同时集合D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C的元素,因此集合C与集合D相等,记作:C=D。

  用集合的概念对相等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果集合A是集合B 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与集合B的元素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 相等,记作A=B。

  强调:如果集合A?B,但存在元素x∈B, 且x?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

  【师生活动2】:教师引导学生以(1)为例,指出A?B,但4∈B, 4?A,教师总结所以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师生活动】?,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

  4.思维拓展,讨论新知

  问题六:包含关系{a}?A与属于关系a∈A有什么区别?请大家用具体例子来说明

  【师生活动1】:学生以(1)为例{1,2}?A,2∈A,说明前者是集合之间的关系,后者是

  问题七:经过以上集合之间关系的学习,你有什么结论?

  【师生活动】:师生讨论得出结论:

  (1)任何一个集合都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5.练习反馈,培养能力

  例1写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真子集

  例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1)a_{a,b,c}

  (2){0,1}_N

  (3){2,1}_{X∣X2-3X+2=0}

  6.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小结 知识上:

  能力上:

  情感上:

  作业:必做题:P8,3

  思考题:实数间有运算,那集合呢?

  十、板书设计

  十一、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