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践活动方案

时间:2024-09-16 活动方案 我要投稿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实践活动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1

  活动背景

  根据三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储备不丰富,掌握、处理信息能力弱,但却好奇、乐学的特点,以三年级《语文》阅读中关于“校园绿化情况的调查”统计表格为依托,充分考虑相应的季节特征、活动的趣味性、可接受性、参与性及实践性等因素,特设计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校园里的花草树木,能叫出它们的名称。

  2.能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并能说出常绿树和落叶树的不同点。3.能有目的地、具体地了解几种树木的生活习性、特征及用途。4.学习制作树叶标本和树叶贴画的基本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请教、合作、收集处理信息、语言表达的能力。2.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获得参与探索活动的`体验。

  2.激发学生热爱学校、保护花草树木的情感。

  活动内容

  认识学校里的树。

  2.收集有关资料。

  3.收集树叶,制作树叶标本和树叶贴画。

  4.当一次小导游:以“美丽的校园”为题,把自己的学校介绍给大家。

  5.结合冬天,当一次“护绿小卫士”。

  6.学习写导游词、小短文。时间安排

  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主,大约用8——10节课。实施进程

  (一)认识校园里的花草树木

  1.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请教、查阅资料等方法认识校园里的花草树木。

  2.交流调查结果。

  3.核实、校对调查结果(以集体为单位,有序地进行,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已认识的花草树木及在调查过程中遗漏或还没认识的花草树木)。

  4.能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

  5.将调查结果作统计,并学习用表格的方式表达统计结果。

  (二)当一次小导游

  1.讨论:

  (1)导游的工作是怎样的?

  (2)导游在解说时应注意什么?

  2.以“美丽的校园”为题,学习写导游词。

  3.评选优秀导游词。

  4.模拟当导游:

  (1)请一、二年级的学生当游客,给小弟弟、小妹妹们当导游。

  (2)把自己的学校介绍给家人、亲戚、朋友。

  (三)制作树叶标本和树叶贴画

  1.收集各种树叶,加工、压平。

  2.制作标本:将加工好的树叶贴于纸上,并标明树叶的名称。

  3.制作树叶贴画:根据所选树叶,设计图案,进行拼贴。(要求学生尽量用原叶拼贴,细小处也可用其他材料作装饰。)

  4.作品展示。

  (四)争当“护绿小卫士”

  1.讨论:

  (1)冬天到了,树木怎样过冬?

  (2)为什么冬天要给树木刷石灰水或绑绳子?

  (3)如何给树木刷石灰水?

  2.学生活动:“护绿小卫士”——给树木刷石灰水。

  (1)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用刷子沾石灰水,以1米为界,向下均匀地刷。

  (2)根据学校树木的数量,合理安排,可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合作进行。

  (3)操作时,应提醒学生不要把石灰水弄得到处都是。

  (4)活动结束,要求学生把工具洗净,收拾并归位。

  3.活动总结:

  (1)学生交流汇报本组活动情况。

  (2)交流活动中有趣的事。

  (3)以本次活动为内容,让学生把活动过程记录下来,题目自定。

  (4)选出部分作品进行交流。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2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教育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能应对各种变化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育所面对的新课题,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新的世纪,人类面临这一个迅速变化的、开放的社会。而开放的社会呼唤开放的课堂教学,开放的课堂教学是为了满足开放的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它要求充分利用开放社会中的课程资源,以开放的教学策略来培养一代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依托素质化的教育,而素质化的教育应该是尊重人性的教育;是开发人潜能的教育;是情感释放的教育;是激活人主观能动性的教育;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活动,培养人创造心和创造力的教育;是既关注教育的显性效果,更关注人的隐性效能的教育。现行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课堂教学是封闭的,教育活动形式单一,方法呆板,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严重脱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因此,改变现行教学的内容和呈现形式,倡导开放的课堂教学势在必行,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正是体现了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的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由此,《标准》在充分调整数学教育内容及内容呈现方式的同时,确立了“实践与综合应用”教育,并通过教材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每学期安排了数学实践活动(第一学段)和综合应用(第二学段)。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实践与综合应用”对我们来说是全新的,教师如何组织“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的内容,以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如何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和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经验和方法,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如何在所开展的“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数学教学中,把培养学生将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习的能力,推进“课堂教学素质化”,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中有效地学数学、用数学,在现实问题中研究数学、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此课题实验正是对这些领域进行研究和探索,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它对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前,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方面作过一定研究与探索。特别是在“数学开放式教

  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结果”教育,变为“过程”教育;由“形式化”变为“有价值”;由“知识”的传授变为“活动”的组织;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由“掌握知识”变成“培养能力”;由“解决问题”变成“问题解决”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呈现形式和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可能性。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如何从农村小学实际出发,在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同时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2)如何通过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改革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本课题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早在上个世纪初就有个别学者提出了。据资料显示,在1909年,杜威在美国的科学进步联合会的发言中第一次提出探究学习方法,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20世纪50年代,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了,主张教育就是儿童经验的改选,提倡“从做中学”。20世纪初的中国,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课程论,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但是,建国以来,我国学校课程几乎一直是学科课程统一天下,实践活动课程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20世纪末,全球跨世纪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蓬勃发展,西方以美国为代表得出了诸多新教育观和课程观,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在教育领域与国际进行了广泛合作交流,参与了跨世纪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研究。20xx年新《课程标准》将数学实践与应用作为四个学习的领域之一。

  在21世纪,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全国上下掀起了课程改革的热潮,“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扎根于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深处。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景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为之,广大教育工作者为“让学生去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强调学生学习活动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农村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教与学的有机的整合,丰富了学科课程的内涵,使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发现,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纳。学生不仅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有时也会受到一定的挫折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育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实现了智育与能力的共同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与学的研究,包括实践与综合应用在三个学段中的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差异,在三个学段中呈现不同的形态。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第二学段以综合应用为主,第三学段以课题学习为主。操作与制作、观察与测量、调查实践、小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2.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数学学科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修课程。它与数学学科课程课程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是有机的一个整体。

  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形式及安排,以《数学课程标准》为准绳,以马云鹏著《小学数学教学论》为理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地发挥地域优势、师资优势,在活动中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以形成独具特色的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与学的模式。

  4.“做中学”理论。美国的杜威和中国的陶行知都是提出教育就是儿童经验的改造,提出在“做中学”,“学中做”。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是在充分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本课题符合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具有现实针对性,理论依据充分、科学。

  2.本课题研究理论假设合理,目标内容清晰,实施的可操作性较强,阶段实施过程与目标都很明确,完成课题的可行性有充分保障。 3.参与本课题实验的教师事业性强,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有改革创新的锐气,乐于和善于进行理论总结,他们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和农村小学生有可亲性,对课题研究有一定的研究能力,相信他们定能达到预期效果。我校有小学数学高级教师10人,其中有区级学科带头、骨干教师2人,乡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4人,有8名年轻的数学教师,他们都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的主力军。学校定期组织数学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小结,交流心得体会,不断完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方式、方法和途径。所撰写论文或经验总结纳入学校年度考核内容,并与“评优、评先”挂钩,绩效工资挂钩,从学校挤出经费,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五、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一)课题界定

  1.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与学的研究,包括实践与综合应用在三个学段中的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差异,在三个学段中呈现不同的形态。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第二学段以综合应用为主,第三学段以课题学习为主。操作与制作、观察与测量、调查实践、小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2.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数学学科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修课程。它与数学学科课程课程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是有机的一个整体。

  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形式及安排,以《数学课程标准》为准绳,以马云鹏著《小学数学教学论》为理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地发挥地域优势、师资优势,在活动中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以形成独具特色的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与学的模式。

  4.“做中学”理论。美国的杜威和中国的陶行知都是提出教育就是儿童经验的改造,提出在“做中学”,“学中做”。

  (二)支撑性理论

  1.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人格的平等,学生应该得到足够的表现自己、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都具有

  一定的潜力,只要给以适当的外部条件,就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认为人在各个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理论揭示了只要给予学生良好的评价,学生就一定能发挥他们的潜力。

  六、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1.理论假设

  《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与学的研究》是一个全新的数学学习领域,也需要全新的老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突破。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营造全校师生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识和研究氛围,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一方面可使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当地资源有机融合,形成行之有效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与学相整合的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价值观和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善于和他人共同生活、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达成“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生存”之育人目标。2.研究目标

  (1)本体目标:

  形成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使之在以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

  (2)发展目标:

  (a)通过正确的评价,促进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习方式上,从“被动接受型”向“自主探索型”转型,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b)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现教师自我数学教学的意识形态,从“专制型”向“民主型”转型;在教学内容和时空上,从“封闭型”、“单一型”向“开放型”和“多元型”转型。

  七、研究内容设计

  (一)、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

  (二)、游戏竞赛实践活动;

  (三)、实际测量实践活动;

  (四)、观察、调查实践活动;

  (五)、小课题研究实践活动。

  八、课题研究的措施

  本课题主要采取以下具体研究措施:

  1、该课题研究基本采用教育革新行动研究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改变一定的教学方法模式,其目的是把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落实在优化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上。

  2、观察法: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习产生的变化作出客观的评价。

  3、谈话法:通过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兴趣等。

  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的措施,总结得失,即时调控。

  5、对比法:设定实验班级,进行过程性与终结性的对比。

  九、研究方法设计

  游戏竞赛实践活动: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社会化游戏。数学有较强的趣味性;如果把它和游戏和竞赛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后,开展“小小商店”课内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体验购物的步骤,掌握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设计为希望工程献爱心捐款活动,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设计玩“扑克牌”游戏,一年级进行加减口算练习,二、三年级利用四则运算练习算“24游戏”。让同学在游戏过程中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十、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学习制度保障:定期学习教育理论专著,上网查找资料及外出观摩示范课以及观看示范教学的视频等。

  2.研究支持保障:由学校数学骨干教师及领导的支持,我们积极参与校内外课题研讨活动,提高研究水平和素质。

  十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第一阶段:3月——12月

  分年级段进行研究。

  低年级段:

  以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和游戏游戏竞赛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负责人:潘蓉蓉

  中年级段:以实际测量实践活动和观察、调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负责人:戴彦春

  高年级段:以观察、调查实践活动和小课题研究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

  负责人:蒋夕洲

  第二阶段:20xx年1月——20xx年4月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各年级段负责人

  第三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撰写结题报告。负责人:蒋夕洲

  (1)撰写结题报告。

  (2)发表随笔、论文,并汇集成册。

  十二、课题研究成果形式

  1.课题结题报告。

  2.对于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相关论文集。

  3.优秀教案集。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3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与数学学科联系起来,在设计上以趣味性、活动性、差异性和实践性为主要实验原则;在活动形式上,与学科结合,与家庭生活结合,采取个体活动,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相结合,学生通过观察、访问、调查、制作、实验、游戏、比赛的探究活动,以及运用言语、文字、图像、动作等表现自己活动过程的思考和交流活动,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分析:

  从整体上看,班里将近八分之一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动手动脑能力比较强。将近二分之一的学生的操作能力一般,在这部分学生当中,有的学生不喜欢动脑动手,思维有惰性,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知识;有的学生虽然喜欢动手操作,但没有目的性,不会观察,不会思考。另外,将近四分之一的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较差,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

  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活动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

  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习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研究性学习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正规课程,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实施规范和可依据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上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正因为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实施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性学习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中共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活动安排:

  九月初:制定活动计划;

  九月中下旬:粉刷教室的预算

  活动目标:粉刷教室的预算,引导学生了解涂料的品种和价格,了解每1平方米的面积要用多少涂料,根据教室的实际情况,确定涂料使用对象,应用有关知识进行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内容与方式:学校利用暑假,准备用白色涂料将各个教室粉刷一次,根据你校的教室数,请你预算一下,这次粉刷的涂料费大约要多少。

  十月份:有趣的测量

  活动目标:

  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活动内容与方式:课前为学生准备好一些必要的实验材料:透明的正方体水槽、量杯、石头、水等。教学时,先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说说什么是石块的体积,即“石块所占空间的大小”。再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出测量方案。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可以组织学生充分地交流,进而选择出便于在课堂上操作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接着让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自己小组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测算石块的体积,再接着组织学生汇报小组测算结果,最后组织学生评价。

  十一月:包装中学数学

  活动目标:通过香皂和磁带包装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长方体重叠的三种基本方式,并对每种重叠得到的图形的表面积大小进行探究,经历拼图、测量、计算、比较、判断的活动过程。学会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和发现规律的能力。活动内容与方式:准备一样大小的4块盒装香肥皂和4盒磁带,分别将它们叠在一起进行包装,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式,哪一种包装方式更省包装材料。省材料的包装香皂和包装磁带,它们的重叠方式一样吗?想一想发现什么规律。

  十二月:植树的学问

  活动目标: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观察、分析等探究活动,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协作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实践活动是对这句话最好测验证。

  针对五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所学的知识,我设计了一个植树的学问的活动,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走出教室,接触社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打开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的信息量,使他们看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

  一、活动侧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学生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中所需材料和知识,除了在教师帮助下获取外,学生自己可通过进行实地考察或现场调查、综合运用有关图书资料、查阅电子资料等途径获得。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了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掌握一定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关键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教师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充满主动精神的探索的主体,一个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研究者。师生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共同投身于问题的研究过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花费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家长担心活动会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对综合实践活动并不非常支持,由此可见,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还有待改善。

  数学实践活动课解放了学生的头脑、眼睛、嘴巴,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

  一个新课题,我们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开展好数学实践活动,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不断学习和思考,不断探索和尝试,构建具有个人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4

  一、活动背景:

  数学是一门充满魅力的科学,他需要沉静的大脑,活跃的思维,周到的分析,巧妙的.假设,去一步步揭开它的庐山真面目。为了增加一年级小朋友对数学知识的了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加强对数学文化的了解与热爱。为了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利用寒假组织学生开展题为“数学文化”的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

  1.增加一年级小朋友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激发学生的研究意识与能力。

  三、实践作业内容:

  上网查阅、收集、整理一些与一年级数学知识有关的数学文化以及数学家的故事,认真摘抄在A4纸上。如:加号、减号、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数学0的来历,我国古人结绳计数等数学文化或数学家的故事。

  四、作业要求:《数学文化》手抄报一份。

  具体要求:

  1.作业用纸A4,四周留有1厘米边框,设计装饰图案。

  2.认真构思、精心设计、内容丰富。

  3.插图漂亮、认真书写图文并茂。

  4.开学以级部为单位进行作业展评。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5

  【内容摘要】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学生以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主要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具有强烈的生活性、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活动有所感悟。在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注意学生解决了哪些问题,得到了什么结果,还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分析和整理等过程,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逐步培养学生的参与、运用、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关键字】综合实践活动参与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意义与研究的提出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推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多样化的、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有趣、单一向丰富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新课标中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这项新的内容,目的是提供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可上可不上的附属课,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一定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可是,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都反映综合实践活动难教,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大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内容与特点拿不准。下面,我根据自己的理解与一年来的实践,对此谈一些看法。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思路

  (一)突出“综合”特点

  “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是荷兰数学家、教育家氟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原则。基于这个原则,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体验生活,认识社会。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其活动过程是“做数学”的过程。

  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研究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学习新知的过程。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它是以解决问题为抓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

  联系和综合是指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和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数学知识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综合应用。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联系与综合的一个组合内容,首先要突出“综合”这个特点。它有两层含义:一层指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另一层指把数学和其它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包装中的学问让学生测量一个粉笔盒的长、宽、高,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现有6盒粉笔,可以怎样进行包装,哪种包装更省包装纸?如果有10盒粉笔,哪种包装方式更省纸?这个活动的设计综合了测量、估算、计算物体表面积、体积以及选择最佳方案等有关知识与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选择“实践”内容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就要注重应用,内容开口要小,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度,易于学生操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内容和时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我曾组织的“秋游中的数学问题”,以学生现实的秋游活动设计为题材,让学生综合运用时间与人民币等知识去解决秋游中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如:租车问题、租船问题、购买食品问题等,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与一般的数学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思维方法。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标中就提到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我对“实践”的理解是:教师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深入实践中,自己收集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在数学课中研究现实生活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三)认真组织“活动”

  数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逐步摸索出一般性的研究性学习的步骤:一是创设情境,提供背景;二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三是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四是汇报交流,启发深究;五是评价激励,收获成果。

  做好准备工作,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习惯于老师讲、学生练的学习模式,一开始接触实践活动,显得不知怎么办。这时老师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然后老师要就所研究的课题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防止出现小组内的单干户。

  其次,注重发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活动的灵魂,是学生主体的第一次体现,也是革新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一环。问题由学生始,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有一双数学的眼睛,一颗数学的大脑;才能使学生摆脱过去依赖思想和模仿、记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真正“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第三,合作交流,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离不开合作交流,在师生、生生,小组与小组,小组与大组等的交流中,学生对知识或活动内容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所以在合作交流中要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畅所欲言。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在撞击、知识在整合,在相互启发的过程中思维会实现质的飞跃。

  比如,我在教学周长的认识时,让学生动手围一围、摆一摆、测一测等形式,使学生对周长有初步的认识,然后让他们说一说什么是周长,最后教师再归纳总结。从而对周长形成科学的认识。

  另外,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要能达到目的,我认为组织活动可以不定地点、不拘形式、提倡民主、尊重个性。

  1、活动地点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进行。

  教师可以在教室内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工厂、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测量、观察等活动。

  2、活动形式可以是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也可以把这三者结合起来。

  案例:统计

  统计1小时内从十字路口经过的小轿车、大货车、摩托车的数量,再进行分析,可以个人活动,也可以小组活动。到班级中汇报交流又是班级活动。所以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组织活动。

  3、活动组织要充分体现民主,尊重个性。

  新课标基本理念中提到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所处的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数学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倾向”。因此,教师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时要发挥民主,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在小组活动时,可让学生自主结合,以利于最好的合作交流,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内容,在突出综合性、强调实践性的同时,还要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即从数学的角度去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用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思考方法去研究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我们将不断研究、不断改进、逐步完善,使实践活动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放手让学生动手“参与”,在参与中培养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活

  动时,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开放性。

  案例:买票到足球场看球赛,进场票价为:大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24元,10人团体票200元。有5名教师和53名学生看球赛,请你设计几种购票方案,怎样买票最便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先设计好不同的买票方案,通过比较才能得到最佳方案,其中就有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实践能力锻炼。

  又如,让学生查找资料:“中央电视台电视塔有多高?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有多高?

  他们的高度相当于几层教室的高度,他们的高度相当于多少个学生手拉手的长度,还有什么办法可形象地描述电视塔的高度?”查资料的方法有很多:问大人、查书籍、打电话查询、还可以利用电脑上网查询等,描述电视塔的高度的办法更多。这样的设计不正体现了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了实处。

  下面就教学中的一节实践活动课为例来阐述以上观点的落实情况。

  活动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的实践活动课《小管家》。

  教材分析:

  本活动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统计的基础上设计的。通过记录家里一周的日常开支、绘制折线统计图等活动,一方面可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试着学习理财,合理安排日常开支,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逐步形成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与能力,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简单的统计知识,但缺乏调查数据、分析数据、整理数据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积极探究问题的精神以及理财的能力。这堂活动课为学生创设了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身边的问题,开展调查分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已学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问题的兴趣。同时通过从与自家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出发,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自己家庭的建设规划之中,为家庭建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小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

  三维目标: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6

  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他们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和探索精神促进课内知识的扩展、深化和巩固,拓宽学生的认识范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竞争,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二、活动遵学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2、探索性原则

  3、应用性原则

  三、活动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

  3、使学生在实践性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对数学知识的.体会和理解。

  4、使学生在实践性活动中发展应用意识,感受研究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5、使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活动内容:

  1、通过设计学校的活动,巩固辨认方向内容,更加热爱自己的校园。画出校园的大致范围和几大建筑,或者用符号表示。设计好之后,给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要指出四个方向的建筑分别是什么。集体评价哪个同学的设计最合理,哪个同学说得最清楚。

  2、《口算除法》,比比谁算得最多(运用口算卡片)进一步巩固口算方法,通过比赛提高口算速度。

  3、《平均数》,每个学生回家向家长调查,自己家1、2、3月份的用电度数,然后按照学习小组,算出平均每月的用电量。

  4、《制作年历》: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明年的趣味年历、应用年历,说说一年中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年历上进行标注。

  5、制作一日生活时间表。

  6、测量计算物体的面积。

  五、活动的方法措施:

  1、分组制定计划、活动,教师及时指导。

  2、学生收集资料,协作完成,集体评价。

  六、评价方法:

  1、观察评价

  2、自我评价

  3、民主评议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7

  一、活动主题:

  为了让全体同学更全面地了解数学、喜爱数学、享受数学;体现数学文化的魅力,学校决定开展数学文化活动周。

  本届数学文化周活动的口号是“亲近数学、展示数学、快乐数学”。活动形式有:魔方比赛,数学猜谜、数学智力大冲浪(包括数学计算比赛、探索数的奥秘、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手抄报制展示、数学趣味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主办:初中数学组

  三.活动主题:“亲近数学、展示数学、快乐数学”。

  四、活动时间:20××年10月18日——20××年10日24日

  五、活动安排:

  前期准备

  制作宣传海报,数学猜谜资料、数学智力大冲浪过关三套题纸、制作数学小报等。 10月18日

  上午数学文化活动周开幕式。数学手抄报展示。班级数学板报展示。下午数学智力大冲浪:第一关“计算题大比拼”比赛。时间:第七节;地点:各班教室;10月19日

  上午数学猜谜比赛

  地点:各班教室走廊;时间:早自习到中午的课间时间下午数学趣味实践活动

  (1)测量操场旗杆的.高度;

  (2)估算操场内圈跑到的面积。 10月22日

  上午魔方比赛

  地点:四楼会议室时间:间操时间

  下午数学智力大冲浪:第二关“探索数的奥秘竞赛”

  地点:四楼会议室时间:第七节10月23日

  下午数学智力大冲浪:第三关“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竞赛”地点:四楼会议室时间:第七节10月24日

  闭幕式,总结汇报各项评比结果。

  地点:操场时间:××:30----1:30

  六、各项活动细则:

  1.魔方比赛

  (1)活动形式

  每班派出5名代表,去四楼会议室参加比赛

  (2)比赛规则:按照时间计时,分别加20分,15分,10分。

  2.“数学手抄报展示”

  (1)活动形式

  学生每人出一份数学手抄报,内容包括:数学日记、数学知识介绍、数学趣题、数学家故事和数学知识单元整理等。版面布局合理,色彩鲜明,做到数学味与艺术性和谐统一。版面为a3大小。

  (2)比赛规则:全体学生参与,每班评选20份,选上同学每人加20分,计入最佳创意奖总分。

  3.数学趣味实践活动:

  (1)活动形式:老师在课堂上抛出问题,学生可以去操场上实践思考

  (2)比赛规则:思路正确的同学,每人加10分,得分计入总分。

  4.数学猜谜比赛

  (1)活动形式:

  数学谜面在教室走廊挂出,学生对有兴趣答出的谜面,可以把答案交给任课数学老师,由老师统计得分。

  (2)比赛规则:全体同学参与,每答对一条,加10分,计入最佳创

  意奖总分。

  5.数学智力大冲浪

  (1)活动形式:三关均是全体同学参与,第一关全体学生在教室里答题,过第一关的学生,到四楼会议室进行第二关比赛,过第二关的学生继续在会议室比赛,其它学生回到班级参加比赛。

  (2)比赛规则:第一关:计算题大比拼,总分100分,按照得分进入第二关,分数计入总分。

  第二关:探索数的奥秘竞赛,总分100分,进入第二关选手分数×10 0%,未进第二关者分数×80%,得分计入总分。

  第三关: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竞赛,总分100分,进入第三关选手分数×100%,进到第二关选手分数×80%,在第一关的选手分数×70%,得分计入总分。

  七.奖项设置

  1.数学小能手创意奖:每班15人

  2.数学竞赛奖:按总分从高到低,评出奖次。

  一等奖:××人

  二等奖:16人

  三等奖:20人

  八、负责人员安排:

  1.总负责人:彭校长,陆校长,吉校长,张主任

  2.拍摄,场地负责:李主任,王洪泽

  3.数学手抄报:各班班主任

  4.数学猜谜:全体数学老师

  5.数学趣味实践活动:全体数学老师

  6.数学智力大冲浪,过三关:全体数学老师

  7.各项活动总结及协调:李冲,陈秋月,段有斌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8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教师结合小学生的有关数学方面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从广义上讲,实践活动包括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建立数学概念过程中亲自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实践活动是综合应用的基础,综合应用是实践活动的归宿。在实践活动中往往要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可见在“实践活动”中就自然蕴涵“综合应用”。因此,研究“实践与综合应用”,就应该重点研究怎样为学生创设有数学研究价值的实践活动。

  一、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思维起飞的乐园

  课堂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课堂内围绕着问题情景进行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操作型、模拟型等形式。

  1、操作型实践活动是为解决某一抽象的知识点,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化难为易的一种形式。

  “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形成思维的工具的镜子”(苏霍姆林斯基语)。操作型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地劝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某一教片段应用较为普遍。如在教学“数的认识”,让学生通过数小棒的圆片、拨数位顺序表的珠子等大量的具体学具的操作过程抽象出数的概念;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通过折纸、画圆等操作方式主动认识分数,都属于这种形式。又如在“认识物体”教学时,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搭一搭鞋盒、牙膏盒、茶叶筒等自备学具,并进行“摸物体说特征”的游戏活动,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说,再引导学生将这些自备“学具”分分类,总结出物体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很好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等基本几何图形的特征。这样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通过各种感官获得数学知识,不仅对知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其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态度的形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模拟型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有数学价值的模拟情景中进行操作,以感悟体验主动获取新知,同时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生活性。

  人类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我们将“处理”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景的实践活动中应用数学知识和经验,主动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根据房间的平面图设计使用方案;运用统计图表分析NBA篮球技术统计;还可让学生设计旅游中租车购票方案、铺地砖的方案、物品的包装方案等。学习了几何图形之后,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设计出美丽的图案,装饰自己的教室、房间。孩子们边画边想,这样不但巩固了几何图形的画法,还培养了数学美感。

  模拟性实际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比较灵活,可以是一二个片段,也可以贯穿整个课堂;既可以安排在某一阶段,也可以单独设计为生活实践课。

  二、让校园实践活动,成为学生知识运用的舞台

  当实践活动内容在教室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时,就需要更大的空间,这时我们将活动空间自然延伸到校园中。校园实践活动主要有测量型、体验型、调查型等形式,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课堂难以描述解释的数学概念,通过校园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如较大单位千米、公倾的认识等。以千米概念的建立为例,可以先让学生到校园去走一走,知道一米约有两步,再让学生用步测的方法知道“100米有多长”,从而估计操场的一圈有多少米,1千米大约需要围操场走几圈,感受“1千米有多长”,最后进行实地测量验证。还可以让学生用目测的方法估计学校到哪里有“1千米”。

  2、帮助学生确立方向感,形成空间表象,到校园环境中亲身感受效果更好。如在“方向和位置”教学中,让学生绘制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也可以在效游后让学生通过回忆,画出郊游路线,促进学生形成方向与位置的感受。

  3、调查校园中可利用的实践活动教学资源。

  一是财产资源,如藏书量、占地面积、水电费数据等等;

  二是生命资源,如学生成长数据、睡眠时间、运动时间等,让学生用调查数据了解自己的成长,还可以让学生调查统计全校学生的上网时间、学习时间等,用数据分析同学们的学习习惯;三是活动数据资源,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许多如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有许多可利用的数据(参与人数、获奖人数等),学生通过调查整理利用分析数据来思考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如通过设计“科技作品的分数展出”这一问题,学生就需要综合运用空间几何知识和分类思想等。

  通过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能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如“植树问题”的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对封闭的、不封闭的路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两端都不植树、一端植树另一端不植树等类型很难分清,导致容易出错。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点,可以利用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园寻找植树问题的生活原型,并合作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由于校园里这类生活原型非常多,学生很容易找,如跨楼梯、花坛四周的护栏和插红旗、防栏栅、排队伍等问题都是各种植树问题的生活原型。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轻松地做出正确解答。

  校园实践活动比提炼出来的“纯”数字问题更具综合性、开放性、体验性和挑战性。因为校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非常熟悉校园环境,学生在校园实践活动中能自常见地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式、生活经验等,在生活情景中使学生能容易切身感受到数学的优越性以及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校园资源,加强校园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真正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理念。

  三、让校外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天地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应用于生活实践。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教师应创设条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区,加强校外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社会情景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校外实践活动形式比较广泛,主要包括制作型、调查型、测量型和课题型实践活动等几种形式。让学生制作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属于制作型实践活动。在学习“利率”之前,让学生做以下几项实践活动:查看银和地利率表;把自己的部分零花钱存入银行或提取自己或家庭的存款;请教家长或银行工作人员讲解存款单和利息清单上的有关内容,了解利率的相关知识。这就是调查型实践活动。教学“计量单位”,可以进行测量型实践活动。学习面积单位之后,就可让学生测量自家客厅、卧室的面积和估测社区、院子、广场的占地面积。学习体积单位后,可让学生估计小到教室大到医院门诊大楼、火车站主楼的体积。

  课题型实践活动也是校外实践活动的好形式。小学阶段课题型实践活动易采用小课题研究,让学生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问题,最终以数学小报告或小论文的形式体现。比较常见的是学习了某一系统知识之后,组织引导学生的马所学的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既可以使数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又可以促进学生探索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式。如学了“可能性”组织学生分析社会上的一些摸奖、买彩票的中奖概率问题;学习“百分数”后,引导学生去超市调查,寻找有关商品降价、打折或其他促销手段的信息,想想怎样购物最合算。再如我校新校区建设,针对“怎样使新校区设计得更合理、更美丽?”这个问题,设计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实地测量、展开想象、科学规划,最后起草方案,向学校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又如数学实践活动“可怕的白色污染”,让学生到社区通过调查统计塑料袋个数的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加强对不同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并且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到乱丢塑料袋的行为会对大自然造成污染,以此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这一实践活动大大超越了数学课堂的范围,它既需要学生有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又需要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及实践交往、创新能力的协调发展。在低年级记数学日记也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当学习了某一单元的知识后让学生自己到生活中找一个能用这单元知识的问题加以解决,并记录下来。实践证明:I字生发现生活中数学的触角可谓无处不在,有的学生根据书本的难题引申到实践生活中并加以拓展,有的学生提出新的数学方法(如一位一年级学生就在自己的数学日记中写“乘法凑十法”),有的学生记录生活中一次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历……真是丰富多彩,孩子的数学视野真是宽阔无比!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良好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主动提出和解决问题,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只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校园资源、社区资源,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创设有数学研究价值的实践活动,组织课堂、校园和校外等多层面的实践活动,才能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我们放开教师“呵护备至”的双手,让学生在数学的殿堂中找到连接活动的通道,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吧。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9

  活动任务:

  1、完成圆台周长的测量。

  2、按方位找出已放物品

  3、用所得物品进行主席台设计

  活动目标:

  1、学生能够运用给定的工具,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中央圆台的周长测量。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实地判定方向,依据所给的方位描述,找出预设的物品。

  3、学生能在找寻物品后,依据自己的审美标准,结合物品设置,合理布局,设计方席台布置,达到美观大方。

  4、在活动中,学生能积极讨论,小组合作,锻炼协作能力。

  活动形式:本次活动共分红、黄、蓝、绿四个小组,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协调共进。

  活动安排:

  1、实际测量:根据所提供的工具(绳子,卷尺,量角器),小组内合理分工,可采用不同的测量方式,在规定时间内,比一比谁能最快完成任务为胜。

  2、广场探宝:事先按预设方位,把“宝物”(设计主席台所需的装饰品)依不同的方位埋好,有不同顔色的标识,各小组依手中的方位描述,找出与自己组顔色相对应的宝物,不能拿其他组的,看哪一组用时最少为胜。

  3、小小设计师:根据所寻得的宝物,小组内讨论,共同设计出广场主席台的布置工作,布局要合理,美观大方,用时少,并能清楚表达自己组设计者为胜。

  活动评价:以小组为单位,每在一次活动中胜,得星一颗,所有活动完成后,哪组得星最多,哪组最终胜出,获得实践小能手称号。

  活动重点:根据所提供的工具完成实际操作

  活动工具准备:秒表,卷尺,绳子,量角器,学生自带小量角器

  活动过程:

  同学们今天我们齐集樱桃沟广场,进行实践活动。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本次活动我们将完成闯三关任务,希望同学们在活动中积极动脑、动手,共同协作,完成任务。

  一、活动介绍

  教师把学生集合后,讲明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和活动的规则及评价方法,并把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出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便于组织。每组要自己商定各组的名称和口号。

  杜: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发放组别标识,评选组长等。

  王:讲解本次活动各个环节的.活动规则,发放活动安排表及活动记录表

  二、实践操作

  (一)实地测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领取“实地测量”所分配的工具,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小组内商定测量方案(为时2分钟)后,各组分散进行实地测量,用时5分钟,在5分钟内完成任务者,比一比认证量的快,认证量的准,胜出者得星一颗。

  杜:活动其间关注学生的测量情况

  王:关注活动时间

  教师在此活动中要关注学生采用的测量方法,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活动中出现的亮点,在活动后进行小结。

  杜老师:进行本环节的总结。

  王:对本环节成绩进行公布,指导进行下一个活动。

  (二)广场寻宝

  按第一关完成的先后顺序,开始进行第二关广场寻宝,(教师要记录好时间)学生按发给的方位描述图,小组合分工,谁能又快又准的找出属于自己组的宝物。

  杜、王:发放方位图

  教师在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尤其是小组中的分工合作,对于合作效果好的小组,给予肯定评价,并对其采用的分工方法进行剖析,让学生对合作价值有所了解。

  王:本次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

  杜:对本次活动的成绩进行公布。

  三、小小设计师

  完成广场寻宝后,各小组到教师处领取各组的展板,小组内讨论,自主设计,完成对主席台的布置设计。

  设计好后,由各组的发言人,对本组的设计进行阐述介绍。

  四、活动总结

  根据三关完成的情况,对各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重点指出各小组所表现出来的优点,评出本次活动中表现最好的小组,授以“实践小能手”称号。

  杜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整体的评价

  王老师:公布最终的活动成绩。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10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根据学科特点,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即将活动与学科相结合,在教学中以趣味性、差异性、实践性为主,目的是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将根据所提供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去观察生活,并对生活进行思考,制定好活动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从而解决问题。

  三、内容安排:

  1.千克和克2.周长是多少3.多彩的“分数条”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1.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做笔记、实际操作、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动手、测量等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探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主体性、过程性、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为主,它应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和表现状况,对其优点、学习态度和进步情况进行多样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鉴赏。以形成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手段多样,评价方式灵活,注重学习过程,注重情感表现,注重实际环节的开放性评价体系。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11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相结合。我们要鼓励学生以自己独有的触角去搜寻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活动生成于学生生活,只有在真实的世界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我们应该知道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在一些真实的情景中,学生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成功的关键。如果学到的知识不能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某些具体问题,这种学习难道不是无效的吗?实践活动很重要。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活动课的选择上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玩中发现并掌握问题。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同时将所学到了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针对这一特点,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活动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进而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兴趣。

  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友谊。

  2、知识目标: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法与过程。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活动要求:

  1、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的认识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推动这种复杂的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更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调控教学。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具有敏锐的眼光,善于捕捉对教学有用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3、养成习惯。

  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倾听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勇于质疑的习惯。

  4、能力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1)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陶行知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触景生“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激励学生努力克服困难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求知欲驱使下,亲身参与,主动实践,不断探索,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2)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指导到位。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全过程中,教师都要合理地发

  挥自身的指导作用。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内在动机。引导学生提出活动问题或活动主题,并在活动方案的制定、活动的实施过程、活动的总结与评价等环节,给予学生必要的、适度的指导。

  6、注重生成

  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课程目标最本质的体现,着眼于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需要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教师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注重生成,引导活动向纵深方向开展。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12

  陈世斌自从数学活动课作为了一种新的课型在教学中展开,活动课的优势也渐渐的突显出来。实践证明,通过活动课,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培养数学兴趣,拓宽思路、诱发才智,使学生的个性、心理、特长、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然而在活动课的开展中,仍存在有许多问题,为使活动课落到实处,真正展现活动课的魅力,使学生在动学,在玩中学,在交流合作中学,让学生通过活动课扩大视野,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形成数学的解决问题意识,进一步培养兴趣、爱好、发展创新才能。特制订本期数学活动课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了解,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级整学年的培养,已经具有一些初步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开展活动课,是非常必要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我认为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更为适合。因此,在本期活动课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获得更多的探索知识的体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活动内容:

  活动在实施与发展教育中与各学科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教材内容,本期活动课将课后选作题、思考题作为活动课内容的一部分,另外安排适当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各种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课的组织和开展,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计算技能、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3、扩大数学视野,拓宽知识领域。

  4、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

  5、发展个性特长,激发潜在机能。

  6、陶冶情操,开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

  四、活动安排观察物体加深对“对称”的理解与掌握我会设计图案欣赏与设计图案猜一猜学习简单的推理知识五、活动课的方法与措施:

  1、数学游戏课:通过漫游数学王国、猜数字谜、玩数学扑克、开数学门诊、游智慧迷宫、“传口令”、“找朋友”、“邮递员送信”、“小动物找家”等活动,师生共同搜集趣题,进行游戏,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2、思维训练课: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参与速算和巧算、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找规律、几何图形变换与辨认、试试你的判断力、开放性题目训练等活动,不仅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而且能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保持与发展。

  3、竞赛活动课:根据学生好胜、好强特点,开展“看谁学得又对又快”、“看谁摆的又对又巧”、“夺红旗比赛”、“男女对抗赛”、“小组对抗赛”、“小能手”等竞赛活动。从小训练学生参与竞争,不怕竞争,学会竞争的能力。

  4、实践应用课: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如社会调查、专题采访、实际测量、投掷、跳绳、赛跑、踢球、出板报等等。这些专门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数学应用意识,与人合作及交流意识得到培养和发展。

  5、动手操作课:利用活动课指导学生制作直观学具、让学生摆一摆、折一折、分一分、称一称、量一量、摸一摸、数一数、涂一涂、拼一拼,让学生动手、动脑,既能巩固和运用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13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图形的一门学科,它具有基础性和人文性。数学是知识海洋中一颗璀灿的明珠,它有助于启迪智慧,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我是小小数学迷”数学节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关心环境,关心社会,去获取和发现新的知识,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数学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活动目的:

  1.通过形式多样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设计手抄报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3.进行数学小论文的评比,促使促进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学会用理性的思维来研究问题,进而展示学社的数学才能,体验数学的价值。

  4.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切身体会到数学在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激起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形成校园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三、活动时间:

  XX.10——XX.11

  四、活动参与对象:

  全体学生及数学教师

  五、活动安排:

  1.一本课外书

  阅读数学家的故事,汲取数学家的智慧和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促使学生爱上数学,逐渐形成理性精神。阅读数学家或者数学科普作家的书籍,如李毓佩、谈祥柏的书籍,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并进行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然后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开展读书交流会。

  2.一份手抄报

  教师首先在内容选择和版面设计上进行指导;然后采用小组合作或者个人独立的方式进行手抄报的设计;其次在学生完成之后,教师组织展评,并评出一(2人)、二(3人)、三等奖(5人);最后挑选出最精美的手抄报进行张贴展示。

  3.一则小论文

  让学生留意身边的数学问题,关注一道问题的解决,实现解题方案的多元,写一篇数学日记。教师在学生原有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加工、润色,让学生二次作文,形成较为成功的小论文。每班上交5到10篇数学小论文,形成《数学未来星》的小册子。

  4.一次小竞赛

  我们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结合本学期的数学学习内容,设计一些具有生活情境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根据学生在四方面的综合表现,评选出“XX年度明道数学之星”颁发证书和奖品。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14

  一、活动目的:

  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社会、分析社会、认识社会,初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数学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原则:

  1、学科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必须紧紧围绕运用数学知识这个中心,必须紧扣数学教材的内容;

  2、实践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必须是学生的考察、参观、访问、制作、公益劳动等的实践活动;

  3、全员参与的原则:数学实践活动应是全体学生参与的活动,决不是教师或个别学生演示,或部分学生操作,其他学生看热闹,只动口不动手的活动;

  4、知识的应用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要使学生学以致用,教师要挖掘教材中与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因素,让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探索创新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地实践活动,对于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教师不必多加限定,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大胆地进行尝试,努力有新发明、新创造地完成任务;

  6、活动多样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包括活动场地的多样性: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活动方法的多样性:如参观、访问、思考、制作、观察、实验、调查、讨论、阅读、操作、竞赛、表演等;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等。

  三、活动的内容:

  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的教学内容包括:百分数比例;圆柱、圆锥、球;简单的统计以及整理和复习等,根据教材的这一教学内容,确定六年级下学期的数学实践活动内容为:

  1、根据教材百分数的教学内容,进行以《小小银行》为主题的数学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储蓄的意义及储蓄方面的有关知识,活动时间在三月份,规划方案《数学实践活动方案》。

  2、根据教材圆柱、圆锥、球这一部分知识,进行以《做一做》为主题的数学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的立体几何知识,学做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活动时间在四月份。

  3、根据简单的统计这一知识,进行以《简单的统计》为主题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对所调查的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活动时间在五月份。

  四、活动组织:

  1、根据学生居住范围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出能力较强的学生作组长,小组的成员要兼顾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并对各小组的.活动提出要求。

  班主任老师要与社区、单位等取得联系,征得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或请家长帮忙,对于学生的活动能给予方便。

  2、小组活动的时间以学生的业余时间为主,如周六、周日、节假日等,活动的方式以小组活动为主,也可以在小组长的协调下,合理分工,分散活动。

  3、把每周五夕会的十分钟时间定为各小组实践活动的交流与总结时间,班主任教师要了解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对活动的形式、内容等进行合理的调整,以达到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有效调控;同时各小组长要对一周来的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周活动的具体要求。

  五、活动步骤:

  1、学生按划分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带领下,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的内容要根据本学期数学实践活动的主题来确定。每月的具体活动内容如下:

  三月份:

  活动主题:《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调查的主要内容:了解周围人们对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

  四月份:

  活动主题:《做一做》

  活动的主要内容:

  (1)搜集长方体、正方体、硬纸盒、实物等。

  (2)把搜集到的实物用剪刀剪开,观察各形体展开的面的形状,各部分尺寸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3)准备做纸盒用的硬纸壳。

  五月份:

  活动主题:《简单的统计》

  调查的主要内容:

  (1)调查近几届奥运会中国队获得奖牌的情况;

  (2)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的情况;

  (3)在教师的组织下实际测量各小组学生的身高,体重,并计算各小组男女生的平均身高与平均体重。并记录所测量的数据。

  2、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对各小组调查的材料进行筛选,删除与数学知识关系不大的内容。

  3、在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全班学生都参加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活动时间不限于40分钟,把准备的活动内容进行完。)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15

  活动内容:设计围墙、篱笆。

  适用年级:四年级以上。

  活动目标:

  (一)知识训练点。

  1.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及面积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乘、除法的含义及实际情况预算所需材料。

  (二)能力训练点。

  1.在操作、观察、想象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综合运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并培养其优化意识。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德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与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软件一套。

  学生每组准备房子、围墙(可拼拆)、门等模型。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叙述:小强的奶奶家最近盖了新房子,(屏幕显示房子)新房子所占地面呈长方形,长15米,宽5米。

  这几天,小强的奶奶正寻思着要砌围墙,她准备围出一个长20米、宽10米的长方形,连围墙上的铁门也买好了,铁门宽2米,但是,她还没想好究竟怎么砌。同学们,今天我们都来当“小小设计师”,帮小强的.奶奶出出主意,好不好?

  2.让学生充分发言。然后教师概括:对学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予以肯定,同时指出:今天这节课重点来研究一下围墙的位置。

  二、协作研讨,探求方法

  1.小组活动。

  发给每个小组房子、围墙(可拼拆)、门的模型,让学生互相合作,动手操作,设计围墙的位置。

  2.小组汇报。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演示,并说明自己的设计方案,根据学生演示在电脑上显示出实物图,并抽象出平面示意图。

  估计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案(阴影部分表示房子,粗线表示铁门):

  3.深入研究。

  (l)猜一猜。

  请学生猜一猜,小强的奶奶会选择哪一种方案,并初步说明理由。(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考虑)

  (2)算一算。

  a.提问:怎样才能预算出砌围墙共需多少块砖?

  如果砌1米长的围墙需要200块砖(显示实物图),那么你们能算出砌自己设计的围墙大约需要多少块砖吗?围出的空地面积呢?(显示下表:围墙长度。所需砖的块数、围出的空地面积数据暂空,待填)

  b.学生分组计算。

  c.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逐步显示完成下表:

  (3)想一想。

  提问:看看算出的数据,你想说什么?

  重点思考:

  a.哪几种最节省材料?为什么?(回答后闪动表中相应的部分)

  b.哪几种图出的空地面积最大?为什么?(回答后闪动表中相应的部分)

  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后,教师略作小结。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1.出示问题。

  2.独立设计。

  3.汇报讨论。

  (1)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显示出平面示意图:

  (2)讨论:哪一种最节省材料?为什么?

  得出第二种最节省材料。(闪动第二种示意图中表示篱笆的两条边,删去图①)

  4.预算材料。

  (1)给出条件:如果用细竹竿作篱笆,每5厘米插一根竹竿,那么围出这块菜地至少需要几根细竹竿?

  (2)学生计算(如有困难可自由讨论)。

  (3)学生汇报:(电脑显示在示意图旁)

  正方形面积为4平方米,说明边长是2米。

  篱笆长度:2x2=4(米)=4OO厘米

  竹竿根数:①400÷5=80(根)

  ②400÷5-l=79(根)

  (4)讨论:要不要“减1”?为什么要“减1”?

  电脑模拟插竹竿的过程:闪动一段5厘米长的边,插一根竹竿(伴以“叮咚”的声音),(这样插四根后中间过程省略,直到最后两个5厘米)闪动倒数第二个5厘米,插一根竹竿,再闪动最后一个5厘米,(问:还需要再插一根竹竿吗?为什么?)闪动那一段围墙,说明最后一根竹竿可以省略,所以要“减1”。(删去第①种)

  四、总结方法,活动小结

  1.总结方法。

  2.评选“优秀设计师”,并委派他们课后把研究结果告诉小强的奶奶。

  活动设想

  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虽然“双基”扎实,但实际应用能力较差的现象。本方案选取了“砌围墙和围篱笆”这一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出发,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

  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协作研讨、探求方法”——“学以致用、解决问题”——“总结方法、活动小结”,始终把学生放在“活动主体”的位置,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课堂环境。通过小组活动、全班讨论、独立设计等形式,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才华的舞台,充分体现学生活动的全体性、自主性。

  2.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大胆猜测,并提出合理、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活动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围墙的设计,从设计方案到选择方案,都注意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从而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3.注意对学生协作意识的培养。

  设计围墙时采用小组活动、小组讨论的形式,预算用篱笆材料时,又允许学生通过自由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与能力,从而增强实践能力。

  4、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这是学习巩固各种知识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应努力挖掘教材中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内容,让学生做一做、量一量、验一验、用一用,以便使他们在用中学,会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培养儿童的应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