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时间:2024-06-2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推荐)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推荐)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才看了《海上钢琴师》,是一如既往地意大利影片风格,把所有的理性思考都承载于感性的情节之上。于是开始比较,《天堂电影院》、《美丽的西西里传说》还有这部《海上钢琴师》应该如何排名?!

  《天堂电影院》是唯一一部让我可以看完之后接着再看,哭完之后接着再哭的电影,尽管就连最懂我的枕边人也不了解这是为什么,也许这才是这部电影的真正魅力之所在,是那种感念和情怀永远地萦绕在心间,挥之不却。

  《海上钢琴师》也不例外,一个音乐天才,天才钢琴师的传奇人生,传奇里有些苍白和荒凉,一个把彼生的命运都与一艘船和一望无际的大海仅仅相连的音乐奇才,最后与生于斯,长于斯的船一起,在海上走向终结,伴随着那一声爆炸声,或许耳膜受到的震撼远远逊于灵魂受到的震撼。

  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名和利?繁华和浮世?未来是什么?用已知去探索未知,还是在没有尽头的未知前唯唯诺诺。“1900”到底是懦弱胆怯还是真的不像踏入世俗?最后为什么“康”能在知道“1900”逃避的选择后转身离去?我相信这部影片不是在为懦夫喝彩,也许恰恰相反,这部片子是向那些所有的惺惺相惜的英雄致敬!

  换了是我,当我知道好友的最后选择时,我还能否从容转身,由他最后一次任性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用生命去完结对未知的恐惧。也许“1900”才是最大的赢家,因为他用可数的琴键奏出了令人人都动容的乐曲,即使他从未上过岸,但他的听众换了一茬又一茬;他有极大的、可怕的控制欲,使他期望所有的一切都能在他的掌握之中,尽管他的世界小得只有88个琴键和那艘永远在海上颠簸的船,所以当被誉为“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愫”——爱情,向他展臂的时候,他还是犹豫了,还是没能将他的双脚挪动过仅仅几十级的爬梯,走向充满诱惑和美好的大世界。

  也许他的内心世界我们只有通过那一首首没有乐谱的`音乐而读懂,或者说心领神会。终于明白,为什么好的音乐会使人泪流满面而又悄无声息,音乐是上帝最温柔的语言,也是人类最柔弱的情感。那首因为爱而滋生的曼妙音乐一直没有题名,也许这也与古代那些命名为《无题》的诗歌遥相呼应,太多太多动人心魄的情怀不容我们小觑,真正就是在那一闪念,整个人的内神经会被震撼。

  选择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关键在于哪种选择更适合自己,遵从感性的选择发乎情,遵从理性的选择则将情感收敛而止乎礼。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时隔20xx年,“弗吉尼亚号”重新响起航行的汽笛,“1900”再次手抚琴键开始了他的永恒表演。

  4K修复版《海上钢琴师》于11月15日登陆全国院线,这部公认的影史传奇,在技术修复后重新焕发出了光彩。作为首席营销平台,淘票票也在今年连续推广《绿皮书》、《波西米亚狂想曲》、《何以为家》、《徒手攀岩》等奥斯卡获奖(提名)影片之后,再次将一部影史经典推荐给中国观众,为电影市场提供了多样化的优质外片内容。

  “谢谢你们,在20多年后赋予我的电影新的生命。非常感激!”作为一手缔造《海上钢琴师》的传奇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此次特地为中国观众写了一封亲笔信并录制问候视频。他在视频中表示,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海上钢琴师》可以进入中国的电影院和中国观众见面,是给了电影第二次生命,他感到非常的幸福。

  上映以来,《海上钢琴师》展示出了其作为经典的魅力。这部于1998年首映的影片,此次在登上淘票票平台后开分即达到9。6分,收获了超过45万的想看人数,目前累计票房近5000万元。不少淘票票用户留下评论道:“哭晕在了电影院,这辈子看过的最好的`电影”、“这是我为数不多愿意‘N的n次方’次重温的影片,难得有4K修复”。

  在这个周末,除了去影院重温《海上钢琴师》带来的感动,影迷们还可以借助淘票票“爱艺之城”平台,去回顾更多的影史经典影片。在《海上钢琴师》重映之际,“爱艺之城”向影迷们推荐了20xx年20部高清修复片单,在优酷平台上提供了包括《人鬼情未了》、《闻香识女人》、《霸王别姬》等影史杰作,带影迷走入“爱艺之城”,重拾经典记忆。

  今年8月,淘票票联合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简称“全国艺联”)推出了“爱艺之城”,旨在为喜爱艺术电影的影迷打造一个独特的线上社区,为用户提供电影资讯、社区交流,以及包括周边产品、参与官方活动在内的用户权益。“爱艺之城”将盘活存量全国艺联用户,并利用大数据精准触达更大范围目标人群,推广、普及艺术电影,打造全国最大的艺术电影社区。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似水流年,总是无法挽留那些苍白又静美的片段,被光阴掩埋的故事,想用心去珍藏,便偶感瞬间记载下的文字。希望这字里行间留下的蛛丝马迹,能让时间回复,穿过岁月的断层,回到过去——曾经感动心灵的瞬间。

  《海上钢琴师》改编自意大利小说名家Aless Baricco的独白剧。

  不明身份的孩子,黑人水手的纯良,深夜琴声的美妙,以及游客们的痴迷,似乎一切的一切的剧情,随着缄默的大海在潮起潮落的'间隙,都充满的暖色调的悲哀。在海上所发生的一切,用极端浪漫主义手法讲述了主角1900传奇的一生。而主角1900本身有股很特殊的静态美,好似独立于喧嚣之外的透明体,充满才华,有颗脆弱又敏感的心,却怕被人发现。这样的一个男子,在弹钢琴时的画面,竟是如此的赏心悦目:气质优雅,目光飞扬,双手如蝶,曼妙飞舞。

  这样的男子,会令人眩晕,接着,便沉醉于他的音乐中。

  影片中钢琴是极佳的音乐背景铺垫,在《海上钢琴师》的剧情中更显现张力。

  音乐在节奏的调节、力度的控制、声部的均衡、音色的运用,都达到了极佳的水平。

  剧情中,音乐动静分明,张驰有致,演奏技巧令人叹为观止,慢奏时,弱音通透得温馨静雅,颤音细密得丝丝入扣,细节纤毫无遗,快奏时,韵律绮丽,节奏鲜明,跳跃感极为活泼,弹跳感触手可及。

  翻过乐章的华服,细细的品味这个男子,干净,纯粹。

  他一生看尽海上潮起潮落,透明的寂寞,隐隐的忧郁,孤独的浪漫。他可以掌控钢琴上黑白的琴键,却无法掌控城市里交错的街道。他疏离人世,带着对音乐深深的眷恋与纯净得近乎苍白的浪漫,活在与世隔绝的轮船里,沧桑孤独。

  他说,陆地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所以虚度了许多光阴。

  1900一个人在船上空弹着钢琴。

  他说,希望天堂也有钢琴。

  然后,那个鲜活的、用音乐筑起的生命坍塌了。

  最后,古朴的街道,定格了这段故事的结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

  这几日脑海里总是会浮现出电影《海上钢琴师》的一些画面。其实,这部电影是我在上大学时看的,细想起来也已四五年光景了,一些画面至今还在我脑海里留下鲜明的印象,似乎随着时间的推移非但没有变的模糊,反而愈加的清晰明了。所以这篇文章也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观后感,只是我后知后觉的一些感受罢了。

  上大学的时候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就非常的喜欢,一连看了好几遍,还兴冲冲地推荐给好多人看,那时候就想写点什么,但是真要写的时候似乎又不知道该写什么,一切都朦朦胧胧的,想说的东西很多,但就是不知该从何说起。今天自己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脑子里翻腾着这部电影的很多画面。

  我首先想到的是那个黑人老爹,他是在船下面烧煤的工人。每次想到他注视着摇篮里那个可爱的小家伙,嘿嘿地笑着,黑黑的脸庞衬托出他那洁白的牙齿,慈祥地注视着那个和他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孩子,自始至终都是那么的幸福,看到小孩子能认识几个字了,竟然幸福地脱口而出“你真聪明!”临死的那一刹那,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个和他没有丝毫关系的孩子。这世上有些爱是没来由的,爱就是爱,没有条件的要求,没有占有的`欲望,没有许诺的期盼,就是那么简单而又直白,真挚而又永恒。

  我也会时常想起男主角弹着钢琴,眼睛注视着人群对身边的朋友说:“你看那是小偷,虽然穿着名贵的衣服,但是明显不合身,一看就是偷来的,眼神举止猥琐而又胆怯……”从这一系列的语言中就可以感受的到男主角的细腻和敏感,他有着超凡的洞察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及预知性,眼前的一切都逃不过他的双眼,看你一眼,就能把你看的通透,只不过他不说罢了。他把自己想要说的一切都用钢琴、用音乐来表达了,就像他对着那个让他心动的女孩,边看边弹着琴,音乐随着他的指尖缓缓流出,细腻而又柔美,既有因喜爱而渴望的冲动,又有因害怕而怯懦的压抑,既想抱在怀中的拥有,又想远远观望的欣赏,一切都是那么的甜蜜而又忧伤。似乎一切初恋都是那么的单纯而又朦胧,十几、二十几年平静的生命,就在那一刹那间,被她或她不经意的一个动作而打破,在那一瞬间来自生命深处的震颤,唤醒了我们对爱的渴望。我想初恋的美是不带有任何目的的好,是发自内心的希望对方好。这种好,可以包括一切,甚至是牺牲生命。我想多年以后依然还让我们怦然心动的原因,就是因为当初的那份单纯的美好吧。

  其实,我一直都在想为什么他不下船,他本来可以有两次机会下船的,一次是为了自己心中的爱,另外一次是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都没有下船。是什么让他,放弃了自己心中的真爱和生命,而留在了船上,最终随着那艘大船而慢慢沉入海底的呢?以前我一直以为他是怕,惧怕陆地上那种生活,因为那毕竟不是他所能掌控的,以他的敏感和个性是适应不来的,可是后来我慢慢的觉得似乎又不是。我想对于一个从出生到死亡都没有离开过生养他地方的人,我们是不能用常人的情感和思维去评判的,因为我们不知道那艘船对于他真正的生命意味着什么,我们只能以一个外人的眼光和感情去体会,我们也只能去看去感知,但这一切都代替不了他心中逝去的一切。

  大船的沉没意味着他以往的一切一切都随之沉没,对于一个以大海为家,以音乐为生活的人,怎可能忍受失去他活着的依靠和生命价值的体现呢!有人会说:他为什么不去再登上别的船继续弹钢琴呢?对于一个从没有离开过的人来说,那艘船就是他的一切,就是他的生命,大船的沉没就意味着斩断了他以往的一切,而那是他活到至今的一切温暖和动力所在,失去了大船就意味着往日的一切轰然间大门紧闭,把它拒之门外,他再也回不去那段时光了,和往日不再有一丝一毫的联系了。那是犹如彻骨寒冷般的孤单,让他失去了对生的热情,只能随着心中的那份美丽与回忆慢慢沉入海底,就像每个花朵在最美丽的时候凋零!对于那些逝去者,我们除了缅怀还能做些什么呢?也许,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是尊重每个离去的人他们自己的选择吧!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

  《海上钢琴师》不像一个故事,更像一个寓言,无正式名姓、无任何身份记录、父母不详、一生不曾下船的音乐天才1900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虚构。

  虚构这样一个人物,并不像许多人说的那样为了揭示天才与普通人精神世界的差别,也并非为了让我们探讨这种生活方式实现的可能,实际上是通过他来反观现代文明(他所在的船连接欧洲和美国,实际上是世界文明的中心由欧洲转向美国),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

  友人max作为常人存在既是情节合理展开的需要(否则他的故事怎么被世人知晓),也便于同样作为常人的我们代入、思考和追问。他为什么不下船?他怎么看待自己的身份?他怎么看待音乐上的决斗?他怎么看待外面的世界?

  这些问题,又启发我们进一步思考:现代文明行进中,我们是否应该或有没有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自身的独立,不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如果没有国籍、姓名、父母这些信息记录,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来确认自己的身份?职业、才华、兴趣这些东西是可以作为一项技能比拼,还是应该像信仰般与我们自身融为一体?当社会发展到看不到“尽头”,自我对环境没有掌控感的时候,人应该何去何从?

  天才钢琴师最终还是没有走出那一艘熟悉的船,他的生命没有跳出88个黑白琴键,唯一可能让他从自己的.生命暂时出走的爱情,也没能带他离开,因为他看到没有尽头的城市时,慌了。我喜欢这个处理,有很多电影,都是用爱情来将人物打出常规,我承认爱情有让人冲动的魔力,但它只会让人暴露出新的侧面,而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

  或许,海上钢琴师的一生既是一个悲剧,又是另一种完美。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

  你不试,怎么知道自己不合适,怀着这样的心态不知道试过多少次了,反而更加迷茫。海上钢琴师给我的感触就是这样,我也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我知道,那真的不适合我。外面的世界没有尽头,有各种各样的选择,可有时候真心希望自己没得选。

  有次朋友聚会的时候,来了个陌生人,还没聊两句,就开始对我说:你应该去考公务员。当时回了句:“我们不知道别人经历了什么,所以不要轻易去建议别人做什么”。对1900,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他的确应该下船,去收获名利,去得到爱情,可这些并不属于他。如果我是1900,我也不会下船,船上有我的'一切,离开船,世界那么大,我又是谁呢?

  第一次看《海上钢琴师》是大学的时候,很感动,眼泪止不住的流,毕业这么久再看这部电影时,已经麻木了,一个人在电影院很平静的看完这部电影。讨论电影时,有个朋友问到,你是会选择伟大而短暂的一生,还是平庸而漫长的一生?我选择后者,我已经注定平庸,但还有很多地方我没去,很多想做的事情没有做,只有时间能给我答案。很羡慕1900这样的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哪怕一生短暂,对他而言已经足够了。

  记得一个科普片说过,每个人的神经系统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样一件事,也很难真正感同身受,所以想方设法讨好自己吧,多听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世俗会要求你该做这做那,但没关系,我的人生我自己走,我不会去伤害任何人,所以即使我错了,也只是害了自己,我会承担一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7

  电影结束了,黑白字幕缓缓划过,我却不忍关掉视频窗口。凄婉的小号声,声声切入心中,悠扬,却沉甸甸地压在胸上。心中的忧伤像是浓茶,久久不散。我不愿失掉这珍贵的悲哀,把时间条拉回他在虚空中演奏的一刻。

  他,被遗弃在船上,被锅炉工养大,他叫“丹尼·布德曼·TD·莱蒙·1900”。他是天生的钢琴才子,在船的舞厅里,他在风暴中与钢琴起舞,他在音乐会上用音乐描述人心,他是钢琴的灵魂。然而,他被环境束缚在船上,尽管世界从他身边经过,他却不敢走进这个世界。

  他一生都没离开他所生活的“弗吉尼亚号”。他也曾爱慕那位平凡但出尘的女孩,却因自卑和怯懦失之交臂;他也曾想下船找她,却在舷梯上看着无边的世界迟疑回返;他也有一位真的走进他内心的朋友,却拒绝与他下船而选择死亡。

  如他所说:“世界是一架拥有百万琴键的钢琴,那是上帝的.钢琴。只是街道,就有上千条,你如何选择其中的一条?如何选择一个女性,一栋房屋,一块地,一个生活?我无所适从,只能选择一种办法死去。”于是,战争结束后,他留在船上,在无声的演奏中和破旧残废的船——他的世界一块爆炸殆尽。

  一架钢琴,琴键是始,琴键是终。幸福是他心中的远方,生活的梦想一直存在,可他一生畏缩至死。究其缘由,是由于他所缺失的与运势抗争的尊严和信心,使他习惯了孤独,他的“不做”使他的幸福成为了一个永远存于心中的悲剧。

  看罢,我不由得想到远方,想到自己。我也像1900,默默问自己:“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但内心还未告诉我答案。尽管我也像别的人一样学习着,努力着,可我是不是只不过容易地为活着而活着,心中却没那样一个自由与诗意的远方呢?还是,尽管我心中有如此的一个远方,却因理想与懒惰的矛盾而踌躇不可以呢?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

  喜欢钢琴的儒雅与高贵,喜欢琴音或者精致或者激昂的感动你心底的每一寸角落。我从来不会自诩自己有多么高贵有多么艺术,但是但凡听了1900动情的曲调和行云流水般的演奏后,我都不会有丝毫的掩饰:我爱上了这种氛围,虽然不是那么疯狂,那么强烈,却如沁人心脾的芬芳一样挥之不去。在某天不经意的一个瞬间,突然想起。

  1900是一个人。或者可以这么说,他是一个在1900年出生,被而父母抛弃在船上但却拥有惊人音乐天赋的天才。好心的船员收养了他,教他读书,教他写字,教他任何他好奇的东西。童心未泯的他很快就对自己的“父亲”告诉自己的一切产生了怀疑,因为他可爱的黑人爸爸经常会告诉他与报纸上不符的知识。

  有一天小家伙闪烁着自己纯洁的双眸问了一个任何孤独的小孩迟早都会想知道的问题:“妈妈,是什么呢?”我的心头因为这句话而微微一颤,我看着画面,看着他父亲的眼神,我不知道他要怎样才能完美自己善意的谎言,怎样来保护1900小小的心灵,“知道吗,妈妈是马,是赛场上跑的最快的马!”

  听了爸爸的话,1900煞有介事似懂非懂的重复了一遍,然后开怀的笑了,笑声中满是天真的味道。我的心暖暖的宽慰了,我突然想起了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一句话:儿童是人类的父亲,他将人的天真性灵举的太阳一般高。1900从一开始就生活在海上,那个虽然封闭却永远没有欺骗和虚伪的世界里,他永远都是天真的,没有一丝的瑕疵,一直到他生命结束的那一刻。

  从来没想过一脸痞子气,在昆汀的调教下不是演卧底就是强盗的TIMROTH竟然也会深情的落落大方,那绅士般的举止言谈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当长大成人的1900坐在钢琴前,用纤细的双手轻轻滑过琴键的时候;随着海潮的汹涌,随着钢琴的滑轮和悠扬的曲调在大厅里浮动起舞的时候;当他满面陶醉的在下等船舱里,为那些穷苦的人们带去自己的音乐的时候,我的心好像也在其中上下起伏,随着船舱里的调调。随着人们脸上的欣喜,随着外面海潮声。

  有的人说1900很幸福,他生活在他喜欢的音乐中,伴他左右的是对他没有半点私心的朋友们,不用去担心纷繁与拥扰。可是,只是这样吗?每次停船靠岸时他独自向岸上远处眺望的眼神分明有掩不住的落寞,还有他偷偷的拨通陌生人的电话时那紧张和期待的语调:“你好,也许你不认识我,但,我们能聊聊吗?”尤其是当他听那个路过的流浪人告诉他自己的经历,他愈发的想去体验:站在岸上,听海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样奇妙的感觉呢?我不是1900,但我分明可以抓住他心里最细腻的孤独和向往——他渴望踏上陆地,那个他从没体验过的从没经历过的世界,这让他躁动不安,但又让他莫名的冲动,像我们在孩提时期待生日早日到来一样。

  可当那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站在下舱梯中间的1900,面对面前陌生的城市。凝视了良久,最终却又回到了船上。我当时并不明白他到底在想着什么,但当结尾时,1900含着泪告诉老友“:在船上,我拥有钢琴,我可以在它的88个琴键上奏出我所喜欢的无限的音乐,在这里,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可当我看着面前那个陌生的时候。我突然感到恐惧,那是一个无限的钢琴,没有限制,你行走其中,永远都不会知道你要去弹奏什么。在这样的世界,我要怎么去生活呢?”

  一切疑问像烟云一样散失在他依然纯洁的眼神当中,当我们早已习惯了这样那样去生活,当我们把持着自己的方向拥有着自己的目标向远方的地平线风雨兼程的时候,我们可曾想过,如果失去了习惯,失去了方向抑或是坚强的信仰,那么面前的远方,是否也是灰暗如是,散发的恐惧是否也会让我们止步不前呢?这样一个超然物外的钢琴师始终没有迈出那跨越的一步,即使岸上有令他谱出无比华美乐曲令他砰然心动的女孩,即使踏上岸能使他听到向往已久的另一种海的声音,他最后还是选择了停留,即使这个决定的砝码,是他的生命。

  不能说这是一种愚昧,没有脱离生活的你我都无法去揣测1900那颗孤独的心。只是,在他娓娓诉说的琴声最后响起时,那双手在凭空轻轻滑动。只是,1900抬头看看天空时那异常平静的眼神,早就让旧船爆炸时的震耳欲聋,湮没的无影无踪。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9

  这是一位惊才绝艳的钢琴师,也是一个漂泊大海的孤独旅人。他在波涛上弹奏心曲,他在尘世中幻想神游。一九〇〇,这就是他的名字。他在一九〇〇年的第一天被遗弃在邮轮弗吉尼亚号的一架钢琴上,从此便在船上长大,并与钢琴结缘,成为一名海上钢琴师。

  一九〇〇的灵魂像大海一样纯净深邃。他只一心专注于钢琴,弹奏只属于他自己的独特曲调。这位海上居民对名誉与金钱毫无兴趣,固执地拒绝让自己的音乐离开他。有一天,他对一个女孩一见钟情,她临下船时邀请钢琴师到自己家做客。他思考了很久,决定离开这艘船——他从未离开过的家。一九〇〇和朋友们道别后,穿着整齐地一步步走下舷梯。眼前是广袤无边的城市、密密麻麻的高楼、纵横交错的街道……他停下了脚步,凝视着它们。忽然,他摘下头上的礼帽,猛地扔入海中,转身向船上走去。

  这是一九〇〇人生中的一个转折。当鼓起的勇气全部消失,满心的希望全部落空——他心中的高墙便越筑越高,使他再不得迈过一步。

  从此钢琴师再也没动过下船的念头。时过境迁,几十年后豪华的弗吉尼亚号已经变成了破旧的废弃医疗船。就算船主决定炸毁这艘船,一九〇〇仍留在船上。面对好友的劝说,他回答:“偌大的城市绵延无尽,并非是我眼前所见让我停住了脚步,而是我所看不见的。”“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都有,唯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这世界的尽头。”说完,他平静地笑着送好友离开,在炸弹爆炸的`巨响中,与船同沉大海。

  这是个让人无限感慨的故事。要探究一九〇〇作此选择的缘由,就必须回溯到他孤独的童年。在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他只是坐在弗吉尼亚号的底舱中,凝视着深蓝色的海水。大海没有告诉他一切不必非要找到一个尽头,也没有人教会他如何适应这世间复杂多变的一切。他就像一只未经训练的敏感胆小的小兽,空有锋利的爪牙却不会使用,面对着广阔天地却不敢闯入去探索。他的经历造成了他与常人不同的性格,也在他心中建造起一面不可逾越的高墙,弗吉尼亚号就是他的囚笼。

  我也并不觉得这样的生活方式不好,甚至不认为一九〇〇的结局是一个悲剧。在大海上,他至少可以自由地追求他的音乐,专注于他一生的爱好;他至少可以安静安心地生活,不会被尘世的喧嚣扰攘烦恼。对于他生命最后与弗吉尼亚号一同毁灭的选择,说是坚持本心也好,说是固执懦弱也罢,只要做出选择的人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那么这一切就确实值得。我能从他身上学到的,是淡泊宁静的态度,是执着专一的精神,是坚持自己的勇敢。

  我相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丹尼·伯特曼·t·d·柠檬·一九〇〇的心中是宁静的,他的脑海中,一定回想着那哀伤、优美的曲调。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

  我好几天没上网了,昨天一到达就看到我的朋友向我推荐了一部1900年的好电影传奇。老实说,我通常不怎么看电影,外国人也不太容易接触电影,因为他们总是喜欢在音像上播放灾难、暴力和怪异的东西。我没什么可看的。相比之下,我更可能接受一些柔软、温柔、温暖和浪漫的东西,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

  因为1900年的传说是她推荐的,她立即寻找并打开了它。她径直走进了画面。二十分钟后,我心里笑着说,“这个家伙,你怎么知道我会喜欢它?我没早点告诉你!是的,展示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显然是一部浪漫而漫长的史诗,它不是看完之后叹息或大笑,而是直接触及灵魂......

  这部电影的整个情节在弗吉尼亚的一艘船上展开。主角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角色。婴儿的他被船上的铲煤工人发现在更高舱的餐厅里,并被赋予了一个长名字。因为这是新世纪的第一天,铲煤工人自然把1900年加到他的名字里,所以他的名字是1900年。从那以后,1900年他在船上度过了一生,从未离开弗吉尼亚。

  八岁时,船上的人无意中听到了一首美妙的音乐。一位才华横溢的钢琴家诞生了。他是1900年。他的音乐从未创作过。就像他的内心世界一样,没有规则、标准或类似的东西。他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母亲”。除了大海,他对市场一无所知。但他知道音乐。他扮演仙乐。其他人不能进入他的世界,但他能“看到”遥远的城市,看到雾、松散的海浪,甚至人们在那里行走的表情。他用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感知一切,并以音乐的形式传播和表达。他的音乐像他的灵魂一样纯净。其他人建议他下船,甚至他心中燃起了爱的火花,但它终究没有与这些融合在一起。因为他的音乐,他的生活在船上,在海上。

  三十多年来,他以自己的方式感受并传达了内心的平静、清晰和洁净。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国家,多么向往。那时,无论是低人一等的工人,黑人还是高贵的.白人都渴望自由和更好的生活。电影中多次以幻觉形式出现的美国自由女神和1900年代的音乐也符合这种向往和追求。我把它解释为一种灵魂诉求。

  世界上的人们经常被共同事务和世俗事务所困,无法摆脱他们编织的各种障碍。然而,与宽广的胸怀和广阔的世界相比,这些都算不上什么。我们周围的许多人,许多普通人,经常有特殊的人格魅力。他们用最原始、最原始的心灵书写自己的生活。他们简单而平静,但他们很富有。就像1900年一样,战争或诱惑似乎与他无关。只要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世界就是神奇而浪漫的。他的世界宁静祥和,这就足够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1

  之前看过这部片子,但是当时没有看进去,今天完整的看完,感觉还是引发了些思考的。整部片子都是在托尼的讲述中娓娓道来,这让人接受起来十分舒服。

  隐隐地感觉到影片传达出的主人公的孤独感,那种深陷其中的孤独,在孤独中出生,习惯孤独,再到无法离开这份孤独。这份孤独里面有艺术,也有一种心病。

  整部影片,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就是1900跟爵士的创始人斗琴,1900最后一曲仿佛是四只手在弹琴,甚至夸张到可以用钢琴的琴弦发烫到可以点燃一支烟。

  1900最美的曲子是写给他一见钟情的女孩的,他透过船窗户看到女孩的美丽,把自己的爱慕隐藏在音乐之中,刻录成长篇并想找机会送给她。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他会选择自己擅长的一种艺术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慕。他一遍一遍对着镜子练习送礼物给她的台词,而每次他每次带着羞怯的谈吐,都被对方无视,知道最后一次他向她说明自己的心意,但是船靠岸了,他们分别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让人庆幸的是,托尼还记得他,或者也是导演或者编剧在传达这样的一种想法,他们在说:这个世界只有一些少数派能够理解那些大师级别的艺术。

  这部影片里,1900成了艺术的化身,他会没有户口的出现在底层社会中,也会出现在有尽头的世界里,但是他离不开有尽头的世界,他也会消失其中,毫无功利地把自己炸掉。当然编剧也安慰着自己说:“只要你还有个好故事,和一个能够倾诉的人,你就永远不会完蛋。”我有的时候觉得,即便我们写不出好的故事,也至少要成为一个能够倾听的人,不然我们好像真的一无是处。

  《海上钢琴师》很经典的一出电影,是一定该看的',只在自己的世界里坚持自己的人。哪怕生命就这样消逝。只留下一点声音的碎片,1900,也许我们都一样害怕脚踏实地的生活,害怕乌烟瘴气的世界。

  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觉是孤独,真孤独。可是1900真的孤独吗?后来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不孤独,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的灵感,有无数的才华和无数。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2

  1998年,吉赛贝·托纳多雷执导了他的第一部英语片——《海上钢琴师》,获得金球奖最好作曲和欧洲电影奖最好摄影奖。而真的的让吉赛贝·托纳多雷名震江湖的是1988年的《天堂电影院》,影片不但获得奥斯卡和金球奖最好外语片,同样在欧洲各大电影节上也屡获殊荣。而为这部《海上钢琴师》操刀配乐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意大利最具风格,著名的资深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内这位大师参与制作的各国电影配乐已不下400部,故被音乐界冠以最多产的作曲家美誉。

  现时已经是70多岁高龄的他,仍拥有丰富的创作想法和素材,在《海上钢琴师》里,大师以钢琴为主配适合当的管弦乐和室内乐创作出音色醉人、旋律优美和风格隽永的迷人乐章。

  就像这部影片的中文译名与”钢琴师”有关的电影一样,钢琴演奏是电影的一大重心,何况这部电影刚开始正名就是”海上钢琴师的传奇”,它所描写的钢琴家1900是一个飘迫于大洋间的传奇爵士乐手,自然,在影片中是必不可少精彩的钢琴演奏,而且是爵士乐的钢琴演出来,莫里克奈的爵士音乐作品,向来就有鲜明出色的个人风格影片中主人公1900所弹出基本上都是轻快俏皮,演奏精彩又富有娱乐性的作品,而《Danny’sBlue》是一首慵懒闲散,情调迷人的蓝调作品,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影片除去莫里克奈本人的创作外,也特别邀请AmedeoTommasi,GildaButta等钢琴演奏家,演出Jelly Roll Morton及Scott Joplin等当代名家的爵士音乐作品,打造出浓浓的年代环境,当然,莫里克奈捕捉早期爵士音乐神韵的方法之传神,当然也不言而喻了。

  莫里克奈的大师级地位早已无庸置疑,《海上钢琴师》再一次印证其宝刀不老的实力,音乐风格随便贴切的悠游于各种范围间,让古典的音乐方法变得平易近人,直探人心,而且完美的将各种音乐素材重新结合再造,一次又一次为人带来新的音乐创意与音乐感受,不愧是一代大师。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3

  1900年的第一天,往返于欧美两地的邮轮Virginian号上,负责邮轮上添加煤炭的工人丹尼·博德曼(比尔·努恩饰)在头等舱上欲捡拾有钱人残留下来的事物时,却意外的在钢琴上发现一个被遗弃的新生儿,装在TD牌柠檬的空纸箱内。由于坚信“TD”正代表了Thanks Danny的缩写,于是丹尼不顾其他工人的嘲笑,独立抚育这个婴儿,并为了纪念这特别的一天,将他取名为:1900。

  海上出生的1900(蒂姆·罗斯饰),在陆地上却是个从未存在的`人,没有亲人、没有户籍,也没有国籍,大海便是他的摇篮,而他也随着Virginian号往返靠泊各个码头,逐渐长大。然而好景不常,一次的海上意外事件,造成抚养1900的丹尼意外丧生,幸而奇迹似的,某天深夜船上的众人被优美的琴声所惊醒,循着琴声而往,居然是无师自通的1900在钢琴前忘我的演奏着,动人的旋律打动了众人,从此,1900展开了在海上弹奏钢琴的旅程,也吸引了愈来愈多慕名而来的旅客。

  马克斯(普路特·泰勒·文斯饰)在因缘际会下来到Virginian号加入乐队伴奏,也因此见识到这位传说中的海上钢琴师1900,两人因此结为好友。而1900在与发明爵士乐的传奇钢琴手杰利同船竞技钢琴琴艺之后,声势更是如日中天。但尽管马克斯再三鼓励1900下船去向全世界展露他的天赋,1900却始终未曾踏足陆地一步。直到他在为唱片公司录制个人专辑时,意外见到船舱之外清秀动人的女孩,并在感动之余创作了《1900's Theme》。随着女孩的下船离去,1900的心开始波动。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4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日益发展成熟,观众口味更加多样,像《摔跤吧!爸爸》《何以为家》等小国别电影才陆续在中国首映,并取得票房上的成功。而国外文艺电影的空白始终没有填补,《海上钢琴师》此类文艺老片新映,不管是二刷还是三刷,在影院沉浸式体验是第一次。

  老片重映花样多,电影修复多吸金

  今年在中国重映的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以4。87亿元票房收官,宫崎骏躺着挣了一个《你的名字。》,让很多人看到了电影重映市场的生意经。

  但老片重映也不是空手套白狼的买卖,大多数老片重映通常会通过画质修复(如《海上钢琴师》《红高粱》)、3D转制(如《泰坦尼克号》《狮子王》)或推出“导演剪辑版”(如《踏血寻梅》)、“加长版”(如《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等手段,为观众创造不一样的观影体验。

  优质重映片的制作成本并不低,有时甚至比拍摄新片的'投入还高,比如《泰坦尼克号3D》,尽管影片内容与首映时基本一致,但在画质修复和3D转制上的花费达到了1800万美元。重映的真狮版《狮子王》,实现了从二维到三维,从CG到VR,为电影制作技术带来新的变革。

  草地上的草叶和动物毛发根根分明,栩栩如生

  与之相比4K(4K电影是指分辨率为4096×2160的电影)修复技术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据文化产业新闻(Cultural Industry News)了解,老片修复主要包括物理清洗、“胶转数”采集、数字修复三个环节。修复一部90分钟标准长度的4K影片一般需要上百万人民币,时间成本则取决于胶片拍摄年代、胶片保存质量、工作时间长短和修复精度高低,大约在半年到一年半之间。

  时隔20多年,修复团队历时120天将画面修复到2K画质,获近1。9亿票房

  而“4K”修复的用意不在于把老电影改造成全新的大片。修复的最终目的是“整旧如旧”,让老胶片上被损耗的影像和声音,借助数字技术,尽可能地恢复到最初被“捕捉”时的模样。

  《龙猫》在华公映时还打着“上映三十周年”的旗号,《千与千寻》进入中国商业院线已经不需要什么噱头,而《海上钢琴师》在国内院线的上映标志着其他类型“老片新映”的可能性。

  与引进重映相比,国内重映的影片在票房上不占优势,票房最佳的《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仅有不到1。9亿,与国外重映电影相比,处于“赶不上好莱坞的技术,拼不过宫崎骏的情怀”的尴尬境地。

  近年“老片新映”不完全统计

  另外,豆瓣电影排行前50的国产老电影除了《大话西游》系列,《霸王别姬》《活着》《鬼子来了》三部有望冲击高票房的老电影在过审方面遥遥无期。

  钢琴师没有下船,重映电影市场的资本悄然上船。目前来看,激增的电影修复市场需求面临着人才的断层,但只要这个行业本身有市场需求和可观的收益,人才短板还是会逐渐得到弥补。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

  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在电影艺术中能够展现出独特的审美情趣与感官上的美感。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展现给观众声画艺术的结合,而电影中的音乐能够用不同的节奏、音律、声调等变化来展现出电影情节与人物情感的变化,让电影增加多元化的趣味与魅力,所以音乐艺术在电影发展过程中被创作者们认为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意大利著名导演托纳托雷创作了对他影响最大的电影《海上钢琴师》,电影用大量的钢琴音乐来叙述1900的一生,作为一部以钢琴为主题的电影,创作这部电影中音乐的是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莫里康,他创作的电影中的钢琴音乐获得了第五十七届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的奖项。由于这部电影给观众带来思想的启迪,因此深受全球观众的喜爱,而电影中的钢琴音乐也为这部举世闻名的电影增色不少。

  一、电影《海上钢琴师》创作背景及剧情概述

  电影《海上钢琴师》又被我国翻译成《传奇的1900》,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托纳托雷在1998年创作的电影作品,而担任这部电影音乐创作人的意大利当时著名的作曲大师莫里康,在创作电影《海上钢琴师》之前,两人已经密切配合创作电影《天堂影院》与《命运之力》,并且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这两部电影的配乐也具有深厚的内涵。“在电影《海上钢琴师》中,两位天才的创作者又一次密切合作,为全球观众献上了电影界的传奇作品,让意大利电影史上的艺术三部曲完美呈现给观众们。”《海上钢琴师》中,莫里康以钢琴音乐为主并且配合管弦乐来创作出众多音色优美的乐章,让观众在电影中流连忘返。

  电影采取了倒叙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天才钢琴师的故事。在1900年,伦敦青年小号演奏家麦克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将自己喜爱的小号卖给了一家乐器店,但是在临走之前,他请求老板让自己演奏最后一次心爱的小号。而随着他演奏小号的声音,故事也就随之开始了。在一艘行驶于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轮船Virginian上,有一个婴儿被遗弃在船舱,轮船上的锅炉工丹尼发现并收留了婴儿。为了纪念在新世纪的第一天捡到了这个孩子,丹尼给他起名为1900,而随着1900慢慢长大,人们发现了他过人的钢琴天赋,并且成为这艘轮船乐队的钢琴师,许多人听过1900演奏钢琴,都被他投入的演奏而感动。当时爵士乐始祖杰尼自认为钢琴天赋无人能敌,当他无意中知道1900演奏钢琴的过人技艺后,专门去这艘轮船上找到1900来挑战,最终败给了1900,1900也因此被更多人知道。但是所有传奇的事情都发生在轮船上,1900始终不肯下船去陆地上生活,一直在某天他给一家音乐公司录唱片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气质典雅的女孩,1900对这个女孩产生了莫名的情愫,因此他演奏了一首温婉抒情的曲子。但是当轮船靠岸了,1900却并没有和这个陌生的女孩走下船,一直到许多年之后,战争结束了,麦克斯发现了Virginian号马上就要被炸掉,他认为1900一定就在船上,因此疯狂在船上找寻1900的身影,终于在船舱的角落发现了1900。然而1900并没有走下船,麦克斯满怀悲伤离去,远远地看着Virginian号与1900一起被炸得粉碎。

  在电影中,1900是一个被父母遗弃的孤儿,并且也是具有天赋的钢琴家,他的双眸就像海洋一样蔚蓝,能够看到事物背后深藏的`节奏,不管看到什么事物,1900都能够即兴地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在电影中,1900曾经说过,“虽然钢琴只有88个键,但是通过它能够演奏出无穷无尽的音乐。”就像1900说过的,他可以借助钢琴发现自己生活的乐趣与真谛,并且赐予了钢琴魔法。当狂风骤雨来临的时候,1900依然陶醉在自己的钢琴演奏中,他可以乘着美妙的音符自由翱翔在船舱的大厅中。当杰尼想用自己熟练的爵士音乐来打败1900,但是在最后却失败而返,这种所谓的自由只会被1900击败在高尚的音乐世界中。

  二、电影《海上钢琴师》的钢琴音乐运用研究

  (一)深化电影主题

  许多电影音乐能够受到观众们的认可,是由于电影音乐比电影的流传性更广,更加容易受到观众的喜爱。并且电影中的音乐比电影更容易传播,影响范围更广。为了能够让观众更容易接受电影,让电影角色更容易被观众所记住,所以创作者会使用各种手段来添加到电影中,例如给角色的语言增添特色,许多人物说话都会有口头禅,在举止行为方面有固定的动作,在形象上有特殊的着装风格等,而电影中的音乐也具有这样的重要作用。尤其对于电影中的一些特殊的人物,就需要特殊的手段,由于大海是沉默的,钢琴是没有生命的,而1900内心是孤独的。

  对于电影主人公1900来说,他并不擅长与人交流,甚至有些时候不知道该和人们说些什么,这样创作者经常运用的手法、语言等就难以在这部电影中使用,钢琴音乐就成了1900内心的独白,可以说钢琴音乐就是1900的心声,并且也是超过任何语言来刻画出他的想法的最好形式。钢琴音乐替代了电影中常用的形式,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电影中1900望着窗外的大海而发呆,一边弹着钢琴,这时候他弹奏的音乐就是他的想法。当1900看到身旁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会一边猜测着,一边用敲着键盘的手来弹奏不同的节奏去描绘人们的不同形象。我们可以在电影中看到这个片段:1900一直弹奏着钢琴,想念着录音时候遇到的心仪的女孩,然后即兴弹奏出那段优美的旋律,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想念。而观众通过观看电影内容,能够对电影中钢琴音乐有了深入的认识与理解。

  (二)刻画电影角色性格与形象

  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人生,钢琴家1900从出生就在海洋,因此大海与钢琴就是1900生活的全部。在他生活的时期的主流音乐就是爵士音乐,因此他弹奏的音乐受到爵士音乐的巨大影响,并且1900内心孤独,不受拘束,所以他弹奏的音乐作品也和他有一样的自我的风格特征,深深地烙上属于1900专属的烙印。

  《海上钢琴师》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在深夜,Virginian号的大厅中出现了优美的钢琴音乐,并且吸引了人们,人们都开始猜测到底是谁在弹奏。当人们走到大厅的时候,只发现一个小孩在钢琴上熟练地弹奏旋律,于是人们十分好奇,有一个优雅的贵妇问船长,这个孩子是谁?船长说是1900。船长当着众人训斥1900为什么会在这,没有规矩。。就像1900对船长说的那样,他自己的钢琴音乐并没有标准,甚至严格的定义与规则,他依靠自己的理解与方式来创作属于自己的钢琴音乐,对于他来说,音乐就是属于他的自由。

  (三)电影背景音乐的无意识支持

  电影中背景音乐是运用最广泛的音乐手法,主要是为了烘托电影的气氛,渲染整部电影的情绪。美国著名电影作曲家赫尔曼说过,“电影音乐是为了给观众们提供一种无意识的支持,它不会直接显露出来,并且观众也没必要知道它,但是它却能够起到了应当有的重要性”,可以说赫尔曼这句话用来形容电影背景音乐是十分恰当的。

  莫里康创作的许多背景音乐中,都运用了交响性与色彩性的创作手法,这让电影配乐具有十分震撼的效果,而细微之处又倍显优雅,让电影画面与音乐旋律融合得恰到好处,并且也不会喧宾夺主。

  电影中气势辉煌的管弦音乐在开场就具有重要的作用,当人们在轮船上看到自由女神的时候,管弦音乐雄壮的气势将观众们引入剧情。而画面通过俯拍来表现出大海的壮阔与人们对自由女神的崇拜,让音乐与画面得到了很好的结合,而这时候出现的音乐能够描绘出游客们到达美国的兴奋之情。

  1900是一个内心孤独的人,他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尤其是面对自己喜爱的女孩时,1900只会拿着自己的CD练习想要给爱人说的话,而这时候钢琴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响起,表现出1900的柔情。当1900通过心爱之人与友人的对话知道了这个女孩就是自己喜爱的女孩,女孩说,“我爸爸告诉我,他听过海的声音。”这时候音乐响起,1900一直注视着女孩,朋友问女孩,“哦?海说了什么?”女孩说,“我不能告诉你,这是个秘密,秘密是不能跟别人说的。”这时候的钢琴音乐从慢变快,展现出1900激动的情绪。

  三、结语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之一,《海上钢琴师》获得人们的喜爱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影中的钢琴音乐。在电影中,钢琴音乐作为电影主人公情感抒发的载体,自身既是音乐,又是电影内涵,增强了影片内容的丰富性,而这种电影产量较少也是由于创作者难以对电影音乐的把握。而正是由于导演出色地运用了电影音乐,才会创作出《海上钢琴师》这部优秀的电影,而这也是电影艺术与钢琴音乐完美配合的魅力。俄罗斯著名的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曾经说过:“当文字语言难以再表达出什么的时候,音乐的语言魅力才刚刚开始。”我们需要在日后的电影创作中更好地运用音乐,引发观众对电影的深入思考,让创作者与观众的精神得到高度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