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时间:2024-06-06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优秀[15篇]

  观看一部优秀作品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优秀[15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

  写在前面:《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取自斯蒂芬·金《不同的季节》中收录的《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而改编成的《肖申克的救赎》剧本,并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蒂姆·罗宾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影片中涵盖全片的主题是“希望”,全片透过监狱这一强制剥夺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展现作为个体的人对“时间流逝、环境改造”的恐惧。影片的结局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复仇宣泄。

  一、缘起

  从来没想过给《肖申克的救赎》写一篇影评,也许是生怕暴露自己只是个不谙世事的初级影迷,也许是对这样一部无法复制的影片真的不愿去过多地提起。然而一场出其不意的重感冒让我只能卧床裹被,已没有了力气去消化我那些故作高深、一直收着却懒得去看的电影,不期然地拿起《肖申克的救赎》,没想着再去感动自己一把,只是北方冬天的午后,我们就这样莫名地重遇。

  二、记忆

  有一些电影可遇不可求。这“遇”只能是不期然地偶遇,有准备的相遇会让一切黯然失色。忘了是哪一年,我莫名地租来一张名叫《刺激1995》的VCD,那时不知道谁是蒂姆罗宾斯,谁是摩根弗里曼,还只知道整天追着刘德华、王菲打转,一切都像是老天的意旨,我就那么莫名地、无知无觉地、静静地看完了影片。

  从此以后,我固执地相信了电影能够带来的一样感受,叫幸福。这幸福感在那一瞬间击中了我的全身——当安迪从肮脏的管道中逃出生天的那一瞬间,我不明所以、全身无力、无法言语。

  三、微笑

  再看《肖申克的救赎》,我理解了安迪那安详而神秘的微笑。一次是为狱友赢得冬日里冰凉的啤酒,一次是给狱友播放天籁般的歌声。安迪的眼神虚渺而淡定,嘴角挂着若有似无的微笑。他不惜用一个月的幽闭来换取的,不止是自由的感觉。

  就像我再也不想被《勇敢的心》蛊惑一样,当华莱士喊出freedom的'时候,那一瞬间虽然热血沸腾,但渐渐冷却后却显得无比苍白。我们需要自由么,我们仅仅需要自由么,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自由呢?

  此刻,我只被安迪安详而神秘的微笑感动。

  四、希望

  这两个字如此庸常。然而安迪告诉瑞德,希望是人间至善。比生命可贵的也许是爱情,比爱情可贵的也许是自由,但比自由可贵的,只能是希望。

  无论生命如何不堪,都不是可以绝望的理由。瑞德口口声声的体制化要了老布的命,而当瑞德也想要步老布的后尘时,安迪的话化解了他的宿命,不是么,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如此而已。

  五、活着

  为什么活着,没有标准的答案,因为活着不由自主。然而怎么样活着,人的历史里却给出了泾渭分明的活法。安迪又给了我们一次为真善美而活着的理由,就像监狱长给了我们为假恶丑而活着的理由一样。真是智慧,是安迪一手建起的监狱图书馆,是他笼络监狱长和狱警的手段,没有智慧,他只能听天由命。善是爱与仇,是安迪为狱友们争取来的啤酒和音乐,是监狱长饮弹自尽时我们的击掌称快。美是希望,是安迪安详而神秘的微笑,是爬出臭水管时的雨中重生,是墨西哥海湾安宁的蓝。

  六、现实

  现实是,我依然在病中,感冒虽然微小,可犯起混来也让人痛不欲生。这和安迪20年的隐忍没法比,更别说瑞德40年的宿命了。病可以治愈,命运呢?安迪不给我人定胜天的癔想,人怎么能胜得了天?安迪也不给我战胜自己的癔想,坐在凳子上的人如何搬得起凳子?

  安迪让我相信了希望。他让我相信,即便挖掘地道的计划失败了,他依然会保留着希望;即便面对无法挽回的死亡,他依然有任谁也不能遏止的坚守,就像谁也夺不走他脑海中的莫扎特一样。

  七、想像

  所以有时候会想,如果这个片子是以悲剧结束会不会更好。凡俗如我,当然不会觉得更好。虽然那样也许更能体现出人性的伟大,却不是太让人伤感了么;虽然那样也许就能获得那个该死的奥斯卡了,却不是太残忍了么。虽然在绝望中看出的希望决不仅仅是什么逃生,我们却仍然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因为,与其说我们面对的是死,不如说我们面对的是生,在生的路上,希望就是现实。

  就像那片湛蓝的海,原本就是我们生的地方。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2

  《肖申克的救赎》中每个角色的存在都是鲜活的样子,都给以外面不同的感受。其中自杀的老布更是让许多人都为之感伤,选择这样的结局或许是他找到的最好的救赎。

  这部电影里面经典的镜头很多,其实让我感触的是那位管理者监狱图书室的老管理员,可以说他的一生都是在这个监狱中度过了。有一幕场景是最后老者决定离开这个世界,他习惯了监狱里面的生活而不能再适应外面的世界,他孤独、无助、苍老,却找不到灵魂的慰藉。最后的他体面的离开了,穿着鲜艳笔挺的西装将自己的生命交给了一根绳。“Brooks was here”,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种存在的痕迹。

  也许,这是他应得的人生,但是,这不该是他应有的结局。我无法得知是否他这般年纪还有亲人在家中,但是,从他离开的悲烈,不难看出铁门后的他已然忘记了这个世界的美好。老布在狱中服刑期满时,想到的不是离去的开心,而是想继续留在这个完全禁锢了自由的地方,甚至采取了杀人这样一种偏激的`做法想要留下,虽然最后的他没有成功,但是他大哭的模样真的让人很心疼。他服务于一家超市,做着帮顾客装袋的活儿来维持生计,但是,他很害怕,甚至说过的有些心惊胆战,体制下的人早已经被磨平了菱角。每天按部就班,听从指挥,做什么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思想已经停止了运行,只有身体的衰老告诉着他他的时光在往前走。

  其实,老布是和瑞德相反的存在,或许存在这样一种反差才会让人觉得对比的强烈。瑞德出狱后和老布坐着同样的事情,但是瑞德却不忘继续生活下去,或者说是寻找一种新的人生。所以在那间小屋子,同样的人生,一个选择离开了那个小屋子,另一个却将自己的生命留在了那里。或许,我们这般的年龄很难想象像老布那样的年老的人为什么选择结束生命,或许,生命的离去就是这般的简单,不能失去的是对新生活的向往。

  即使我们在阴暗里,但是,不要忘记寻找那一丝丝的光亮。老布是个好人,至少我是这样的觉得,他给其他人提供书籍看,愿意在监狱里管理着小小的图书馆,这不难看其实他对于这样的生活也会尝试着去找一些慰藉,只不过这种慰藉只是一厢情愿的,终究,会离开。我们暂不看他过去犯下的何种罪恶滔天的事情,但制度这种东西,刚开始的时候你痛恨这些高墙,渐渐地你会发现你不得不依赖它而生存。或许我们看到的新现象:服刑人员可以参加各种考试为以后出狱后的生活着想,这样是极好的。

  老布可以拯救别人,却拯救不了自己,或许这是他存在的意义,也或许这是他的生不逢时。如果他还年轻或许也可以像瑞德一样走出自己的囹圄。老布是个可悲的人,这也许就是肖申克想带给我们的一种心灵的震撼。存在的意义就是不断的自我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3

  《肖申克的救赎》告诉我最大的意义不仅仅有主人公的坚忍,还 包括人应当坚持心中法律之信仰。

  影片的开始,主人公因为没有不在场证据或证人而被法官错误地判为有罪,尔后被送入鲨堡监狱,开始其漫长的牢狱生涯。看着狱友平日无所事是的生活,主人公并没有消沉,而是默默地坚持自己心中对于真相的认定和对于自由生活的执著,并且冷看人世间的龌龊和悲剧的一幕一幕上演。

  对于主人公的坚忍我们无须再多说,那么多年来的电影评论,多次被评为优秀影片的祝贺词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对于主人公的敬佩当然不止于此。作为一个男人,当处在人生低谷之时应当何如面对,一直是值得讨论和效仿的,但是究竟有几人可以那样践行自己的豪言壮语?或许更多的时候,男人应当默默履行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和暗自对自己许下的诺言。凡此为之,方可谓真丈夫。

  当然,对于法律切不可失去信心,尤其是社会不够成熟的时候。主人公无奈吞下了法律纰漏而生的恶果,消化了大约四分之一的生命时长,却坚信自己乃是清白。一般来说,遇此不幸,凡人都会妥协,纵使心中有过反抗与斗争的想法,却终究是难敌现实之无奈。然而,主人公却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对于法律之信仰,坚持每日挖通涵道之一点,坚持把典狱长往罪恶深渊推一点。正所谓量变引起质变,修成了正果。我不是说越狱这种事情值得褒扬,而是,当法律无以维系正常之社会秩序,应当允许受害人尤其是无法获得救济的受害人自行行使一定权力来救济自己。这不是对法律的曲解和亵渎,而是一种讽刺。

  法律究竟教会人们什么?说到底,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是对这种信念的信仰。正如德国著名法学家鲁道夫·冯·耶林说的:为权利而斗争!他指出,为权利而斗争不仅是个人的义务,而且是社会的义务,更是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由此观之,《肖申克的救赎》告诉我们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为了真理,我们再所不辞。而片中的真理就是所有怨锁在鲨堡监狱里人的自由和青春。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及老布。他就是典型的失去坚持法律之信仰的代表。在被关押一生之大部之后,残存的生命体被释放了。然而因为对于法律之信仰的缺失致使他早在鲨堡监狱就习惯了监狱的`生活并产生对于自由生活的恐惧。而这是令人无法想象和触及的悲剧,如果真的如鲨堡监狱里每一个囚犯所言,人人具是清白,老布的这种妥协实际上等于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刻上了我此生有罪的宣判。这无异于是送给世世代代为争取自由的人和为此牺牲的人的一记响亮耳光。

  行文至此,我想已经揭示了我对《肖申克的救赎》的所感,即坚持对法律的信仰,并如同主人公一样的坚持,坚持一切应当是正义和实在之事,万不可自己审判自己有罪。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4

  寒假中,我观看了一部名叫《肖申克的救赎》的电影。看完以后,内心只有震撼。

  本片讲述了一位名叫安迪的银行家,遭遇冤案被指控杀人,判处终生监禁,被关入肖申克监狱,最终凭借一把小锤越狱成功,重获新生的故事。故事看似简单,却反映出许多种主题:救赎、希望、自由、解脱、同化、友情、人性、社会、生命的态度、勇气、代价、审判、时代、尊严、坚持……在短短的两个半小时中,电影十分完美地诠释了这些主题,它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所有的主题中,更为突出的应该是:救赎、希望、自由、审判和同化。那么,电影中的救赎是谁?是苦苦挖墙18年才等来公平结果的安迪?还是放弃假释,却被假释与安迪相遇的瑞德?自由又是什么?是被放出监狱却上吊自杀的老布,还是在监狱中畅饮得来不易的啤酒的囚徒?希望是什么?是安迪得知自己的案件有重申的机会,还是证人被杀后的绝望?审判是什么?是身陷囹圄,含恨而终的'狱友们,还是罪行败露,以死谢罪的典狱长;同化又是什么?是老布被监狱同化后回归社会却因无法融入而自杀,还是安迪身陷监狱19年,重获新生后依旧潇洒?这些问题揭示的都是最直接的社会问题。

  影片凭借经常的情节串联使得主题不断变化:从救赎到审判,从审判到同化,同化到希望,希望到自由,最终又回到了救赎。1995年的奥斯卡,《肖申克的救赎》惜败《阿甘正传》,却在此后的24年中在I以及各大媒体上获得9.6的高分,成为电影史上口碑最好的电影。提名12次,获奖0次。真正的无冕之王,必看的神作!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5

  看完这部电影,就明白希望和信仰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希望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主角安迪一直坚持这样的信念,所以用那把小斧子挖了20年终于把那条通往自由的道路挖通,但他并没有急于出逃,他在等待,他还在希望,希望法律能给他一个最终公正的结果。但安迪所等来的.是典狱长的贪婪和谋杀。

  同时信仰也是让安迪执着。他每星期写一封信坚持几年之久终于为肖申克监狱建立起一个图书馆,为身边的狱友们获得的阅读的权利。他还帮助汤米学习,从最基本的字母学起,最终被一所学习所录取。

  安迪向往自由,这种自由,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所以他不顾典狱长的恐吓,为监狱所有的人,包括那些囚犯,播放那首意大利歌曲。那首歌曲就如同自由的阳光散在了每一个“被拘禁”人的心里,飘荡在肖申克监狱的上空。人们为这种声音所陶醉,尽管他们并不知道这首歌的意义。但它代表了每一个向往自由的心,飞越肖申克监狱,奔向远方。

  安迪的行为,不但救赎了自己,还救赎了每一个在他身边的人,因为他的到来,朋友们有了欢乐,有了对自由,信念的向往。因为他的越狱,朋友们有了他无尽的开心的话题。有些鸟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6

  “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要么忙于死。”这是《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史铁生在经历了人间种种磨难之后,作如是总结。瑞德说:“希望是件美丽的东西,也许是最好的东西。美好的东西是永远不会死的。”这个老囚犯喃喃自语,亦是在启迪世人。

  肖申克关押的大多罪囚其实并没犯罪,安迪的遭遇或者是大多数人的命运的缩影。人降落世间,纯洁如天使,何曾犯罪,前世的罪孽今生偿还,不过是因果论的荒谬说辞。可是,一生中,大多数人都不能逃脱病痛的折磨,艰辛的摧残,失志的煎熬,甚或莫须有的罪名的打击。由是言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身处在无处不在的名唤“肖申克”的牢狱之中。安迪、瑞德、老布、汤米或者就是我们身外的幻影。

  也许我们不会如安迪那样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我们更会像瑞德那样逆来顺受像老布那样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安迪是一种人,瑞德老布是一种人。“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度人。”安迪靠着希望,用一把小榔头20年挖通了通向自由的通道,逃出肖申克的安迪不仅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更挽救了老瑞德的灵魂。瑞德不仅认识到安迪非同凡鸟——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他们的羽毛太鲜亮了——更在安迪的引导下,走出老布的困境,走向美丽的墨西哥海岸,他的灵魂重获自由。安迪播放《费加罗的婚礼》的音乐的场景,震撼人心。那美妙的歌声“如美丽的鸟儿扑扇着翅膀来到我们褐色牢笼,让那些墙壁消失的无影无踪”。就在那刹那,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自由。安迪走了,在那些忍受莫名苦难的囚徒心中定会播种希望的种子,留下希望的羽翼。

  人生这座牢笼,无处不在。大多数人其实会困守其中,安迪的救赎我们恐怕难以做到,但不可丢失希望,要永远张开心灵的羽翼,保持飞翔的姿态。“即使在无事可做的时候,也要找点事做。”此语尤其让人动容。非有如是心态,安迪焉能二十年如一日,完成别人认为绝对无法完成的事情。鲁迅说,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在鲁迅的时代,人世恰如万难破毁的铁屋子,先生抱着绝望的心态,却勉力自己去做希望渺茫的事业。启蒙救世,唤醒沉睡的国民;彷徨中呐喊,惊起少数人,砸毁黑暗沉闷的铁屋子。“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鲁迅的痛苦其实比美国的安迪深沉的多。

  安迪毕竟是美国式的英雄,苦心经营,单枪匹马,冲出肖申克,顺走了典狱长的黑钱,并惩罚了肖申克的众恶棍,彰显了正义的力量。美国大片从不缺少类似的英雄。现实世界却要残酷得多。安迪式的英雄故事并不会令世人耳熟能详。中国的大地上产生的是包拯式的清官和窦娥式的怨妇。即使如此,我还是相信正义的力量也许会迟到,但终究会来到的。远的不说,呼格案的'平反昭雪即是明证。我还心存新的希望:公平正义应由体制的力量施行,而非安迪式的英雄出手自救或救人,或者包青天式的惩恶扬善窦娥式的指天斥地。鲁迅说过,他不是振臂一呼的英雄,我们更不是。社会的牢笼比有形的墙壁厚黑的多了。

  剧终两位好友在美丽的海滨——墨西哥的芝华塔内欧相会。曾经瑞德和老布一样,离开了肖申克,竟无法适应自由的生活。连上厕所都要报告的牢狱生活死死的困住了他们,老布悬梁自尽,瑞德无奈地想再次犯罪,重回肖申克。这一切凸显了体制巨大而可怕的力量。但瑞德牢记安迪的话,循着安迪的指引,走向芝华塔内欧。这其实更像一个隐喻。肖申克和芝华塔内欧,两个截然相反的境遇。只要你永怀希望,人人都能在希望的指引下到达你心中的美好世界。套一句马云的话,永远不要忘记梦想,万一它实现了呢。

  中国人大多不信西方的上帝, 我们不谈救赎,只说奋斗,但环球同此凉热,没有希望的指引,到不了心中的芝华塔内欧。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7

  故事是从1948年说起的,缅因州的一位银行家安迪被指控谋杀而被判终身监禁,成了肖申克监狱的一名重罪犯。在服刑期间结识了同样被判终身监禁的雷德,并成为了好朋友。安迪在狱中饱受毒打,接着凭借他超强的理财能力为狱警们作投资咨询,并帮忙典狱长洗钱。一天,安迪告诉雷德他将在墨西哥的齐华坦尼荷开家旅馆,面对既没有记忆,又温暖无比的太平洋度过余生。1975年安迪通过常年的毅力和苦工成功越狱,1976年,雷德假释出狱。二人共赴充满希望的明天。故事以雷德为叙述者,通过雷德与安迪间的谈话和雷德本人对整个故事的猜测和想象成功地塑造了安迪这个人物形象---精明,沉稳,勇敢,坚韧,坚守希望,怀抱对自由的向往。让人既满怀同情,又满心佩服。我超级喜欢作者的这种叙事策略,不温不火,娓娓道来,又不乏悬念并以此来满足读者的好奇心。

  放它们走,否则哪天你打开笼子喂它们时,它们也会想办法扬长而去。”在安迪内心深处有个牢笼,他自我禁锢的牢笼。那里面关的不是人,而是一只老虎,那只老虎的名字叫“希望”,这只希望的老虎被放了出来在他的脑子里咆哮着。对自由的渴望,对普通人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憧憬,这几团火苗在他心中丝毫未被冰冷的铁窗熄灭,丝毫未曾因牢狱的残酷而动摇。在通往自由的道路上,纵使道路艰辛坎坷,手段有待商榷,但他却从不曾迷茫。而内心极度的压抑,众多的苦楚,以及所有付出的高昂代价在自由面前如一屡轻烟,微不足道。然而对每一个狱中服刑者来说,几十年的铁窗生涯就像一只鼻涕虫粘在他们身上,不仅甩不掉,还粘手得很,旨在消磨你的意志,软化你的精神。而安迪却像这些鼻涕虫的天敌,在战斗中,越勇,并最终获得胜利。这种胜利来之不易,集惊人的毅力和果敢于一身,实在是钦佩。

  较之于安迪,雷德身上显然不具备安迪的那种锐气和对自由的那种狂热。在监狱体制化的管理下,他显然也被体制化了。就好比《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所塑造的工人形象,在转动的机器面前自己也变成了铁打的机器。雷德适应了监狱里一层不变的生活,固定的作息时间和在肖申克“快乐的小家庭”。以至于被假释了之后,适应不了外面陌生的世界,还有再在商场或超市里犯点事再度回到那个曾经“快乐的`小家庭”的想法。从这个角度看,安迪代表着自由,一种作者所崇尚的高贵品质,而雷德则象征着吃人的体制。这种社会的毒瘤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成了它的代言人或者牺牲品,让他们循规蹈矩,终老一生。安迪像是上天派来的天使,不是在外面为监狱中的服刑人员打理牢狱之灾的“天使”(亲戚朋友为狱中的犯人买通关系,被犯人们称作“天使”),而是给予希望和真正救赎的天使。正是在他的影响下,雷德摆脱了重回肖申克的愚蠢想法和自毁的道路,沿着安迪所走过的充满希望,自由,和美好憧憬的道路,沿着没有体制束缚,满是自由和光明的道路大踏步前进。可以说自由冲破了一切阻力最终解救了被束缚的心灵,也可以说是一次探寻内心的心灵之旅了。

  在现实生活中,其实一旦投入工作,就难免不被体制化。准确地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社会的接触越加频繁紧密,被体制化是在所难免。以前不谙世事,曾经热血沸腾讨论过的话题现在已荡然无存,正应验了那句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话说回来,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个雷德和安迪,一个是被体制化了的自己,一个是为自己而活的自己,只不过是哪个占上风罢了。有时候不说别人了,连自己都很鄙视自己的被体制化。但无论怎样,每个人又都有权利自由规划自己的人生,对吧!

  雷德:“当你生活在压力锅中时,你得学会如何生存,也学会放别人一条生路,否则会有人在你的喉咙上划开一道口子。你得学会体谅。”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8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励志型影片。影片故事情节很简单,充满了好莱坞的传奇色彩:被诬谋杀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的银行家安迪被判终身监禁来到了肖申克监狱。他的与众不同引起了黑人囚犯瑞德的注意并最终结成了很好的朋友。安迪总是沉默寡言并尽可能地维护自己作为一个正常人应该保有的一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用自己丰富的金融知识帮助狱卒们“合法”地逃税,甚至帮助典狱长洗钱,以此换得一些对囚犯、对自己稍微宽松的待遇。他甚至不厌其烦地给州政府写信,并在几年后得到了回应---州政府向肖申克捐赠了图书、唱机、甚至史无前例的监狱图书基金—每年500美金。然而安迪终于从一个新来的囚犯那儿得知了自己妻子被杀的真相,当他向典狱长提出申诉的要求时却遭到了粗暴的回绝。因为此时贪婪的典狱长已将安迪当作自己谋取暴利的摇钱树,他甚至不惜杀掉那个知情的囚犯从而将安迪永远地留在肖申克来满足自己对于金钱无止境的贪欲。安迪对于法律公正的幻想破灭之后,终于不动声色地走上了自我救赎的道路—在一个月黑风高、闪电交加的深夜,安迪成功地穿越了自己十九年来挖成的秘密通道,重新获得了自由。

  影片中有几句话是非常经典的。(1)瑞德:监狱是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后习惯它,更久后,你不能没有它,这就叫体制化。(2)安迪:世上有些地方是石墙关不住的,在人的内心,有他们管不到的东西,完全属于自己。瑞德:你指什么?安迪:希望。瑞德:朋友,我告诉你,有希望才危险。希望能把人弄疯,希望无用,你最好认命。

  这无疑是部具有深刻内涵的影片。高大森严的肖申克监狱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象征,仿佛我们在现实中经常遭遇的一种冷酷的权威的代表。当我们对自己还懵懂无知的时候,我们便开始不断地接受这种权威的训练、锻造和暗示,我们不断地被告诫要完全清除干净自己内心的道路,竭力地、由衷地接受它的.教化,从而赢得它的奖赏,以期获得我们做人的一切需求:被尊重并实践自己单纯的梦想。但权威却正不可感知地、潜移默化地变成了我们自己的一部分,我们的心脏和呼吸拥有了权威所赋予我们的统一的节奏,而我们自己对此却一无所知。他形象的表达了制度化之下的人是顺从制度失去自我,还是怀有希望找寻自由。

  它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让我知道人的一生中所应该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从而珍惜你现在还拥有它的机会。因为我们人类始终是这样:只有失去了,才真正意识到它的价值,才又拼命地去争取夺回来,然后又不去珍惜。希望、自由、友谊是我们最基本、最起码的感觉和需要,如果自己不珍惜,那么难道还祈求别人去珍惜和维系吗?

  同时安迪的形象也刻画得非常出色。他看上去懦弱,但实际却非常坚强。他不怕毒打,坚持自己的意见。他聪明而有学识,善待他人,善待自己,从没忘记自己是个有尊严的人,从没忘记希望和自由。

  瑞德(独白):于是呢,在完工前一天,49年春的公差犯人,在早上十点坐成一堆,喝着冰凉的啤酒。鲨堡历来最狠的狱官请客,这王八蛋还装大方呢。阳光洒肩头,仿佛自由人,像在修缮自家屋顶,我们像是造物之主般自在。安迪呢,他窝在阴凉下,脸上挂着奇异微笑,看着我们喝他的酒。你可说,他想拍狱方马屁,或想博取囚犯友谊,但我认为他只想重温自由,即使只一刹那。

  他敢于冒险却很细心。当瑞德认为用一把小锤要100年才能打洞逃生的时候,他实际只用了19年就做到了。他有信心和勇气。

  说实话,我被这部影片彻底的震撼了,灰色高大的围墙隔开了目光,隔开了一切。漫漫无期的岁月,寂寞无望的日子,精神一点点被磨蚀,灵魂逐渐在扭曲,心灵走向麻木,直到自己已经感觉不到麻木。哀大莫过于心死,所谓的“希望”,“信念”已然连同他们的肉体一同被禁锢起来。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当一片羽毛缓缓飘荡的时候,生活被幻化成了一首优美的圆舞曲,因为不管拿到的是什么,巧克力永远都是可口的。只有《费加罗的婚礼》响起的那个一刻,所有的犯人被这恍如隔世的声音震撼了——一丝来自俗世的气息带着自由的感觉。哪怕只是刹那的停留,哪怕只如一个飞掠而过的闪光,却似乎唤醒了囚犯心底里一丝尚未完全泯灭的东西。或许这片刻的清醒,刹那的释放,将带来更沉重的压抑,就如揭开伤口上的血痂。

  《肖申克的救赎》把生命变成了一种残酷的选择。肖申克的救赎是我们简单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东西。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9

  今天又看了一遍《肖申克的救赎》,这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触,刚开始看的时候只关注到男主角安迪怎么越狱,听到“自由”和“希望”这些词,看多几次又会看到瑞德说的“体制化”,会反思老布自杀的原因,等等。

  肖申克监狱也是一个社会的某些缩影,充满着残酷。道貌岸然的监狱长假公济私,监狱管理员与囚犯之间做交易,囚犯之间有友谊和敌对。

  安迪最后说妻子虽然不是他所杀,却是因他而死,他用28年的牢狱生涯救赎了自己过去对妻子的愧疚。他用一把小锤子,花了28年挖了一条地道,最后逃出监狱。在常人看来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他就做到了。怀着对自由的渴望,从进监狱起,他就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进监狱的第一天,他没有像其他菜鸟一样大哭大闹,紧张害怕,反而安之若素。他抓住每一个让自己能有所改变的机会,向瑞德购买小锤,帮监狱管理官报税,不断写信给议会,争取到一大笔钱改建监狱图书馆,帮监狱长洗黑钱,无中生有出一个人和银行账户,逃出去那一晚把监狱长的东西掉包,从而大摇大摆从无中生有的那个账户中取出钱来,从此在太平洋边上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

  整部电影用瑞德的旁白串联起来,瑞德也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所以能在监狱里如鱼得水。多亏了瑞德的帮助,安迪才能实施越狱的计划。瑞德明白自己是一个体制化了的人,他能在体制内如鱼得水,恐惧失去了这个体制自己将一无是处。瑞德能给以那些体制内的人一些提示吧,到底体制好还是不好,大家见仁见智吧。我是自由的坚定拥护者。

  其实自己从这部电影中收获最大的还是安迪对自由的追求,实施计划的执行力、坚定和执着。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0

  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到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题记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很多不公平的事情,也遇到了很多矛盾的,令自己不悦的事情,我们有些人是平常心对待,有些人是坦然面对,更多的人是自暴自弃。所以呢,我们可以进行很多的转移思绪,换位思考,多去想一想世界上,其实还有好多人生活不如自己,有些麻烦其实并不是麻烦。

  老子在《逍遥游》中说到;“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任何事情我们其实可以坦然处之的,不因外物好坏而或喜或悲。君子坦荡荡就是这样说的,你做任何事情就需要有这样的观念,现在我们简单地说就是“佛系”,当然这个更多的还是自己心态要好。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感慨呢?我想应该是看了《肖申克的救赎》了。这本书讲述了安迪为了自由,为了不屈服的大半生的故事:发生在1948年,银行家安迪被指控杀害了自己的妻子,被判处了无期徒刑,然后他就要在监狱度过了自己的一生。在监狱中认识了瑞德—监狱里面的权威人物,任何东西都可以搞到。第一次安迪到来了监狱,瑞德对安迪另眼相看。

  很长时间以来,安迪都不和别人接触,只是向瑞德买了一个鹤嘴锄和一副影星丽塔·海华丝的巨幅海报贴在了牢房的墙上。别人以为他整天雕刻石头为乐,其实他在密谋一个大计划。监狱的生活并不是太平,可以说很黑暗。但是也有少许的自由。有一次,安迪给监狱官合法的免去一大笔费用,监狱官请他们喝了啤酒,他们感到了自由的存在。以后的很长时间安迪开始处理监狱里面的财税问题。

  之后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的到来打破了这个规则,年轻人说安迪其实是被诬陷的,凶杀案另有他人,这时候安迪向翻案,但是监狱长不想让安迪走就设计杀害了这个年轻人。这也就导致了安迪计划的提前:他掀开海报,后面原来是他已经挖好的地洞,他钻过去,爬下阶梯来到了下水管道上面,用尽自己的`力量砸开了下水道,钻进下水道匍匐前进了5公里,爬出来的的那一刻,他感到了自由的可贵。

  二十多年的隐忍,二十多年的心酸,最终成功了。如果我们处于黑暗中,我们真的要去,一定要去寻找那片光明,去抓住那仅存的希望,追寻自由,渴望胜利。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1

  今天,老师让我们看了一部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使我明白了许多受益匪浅的道理。

  下面由我来讲讲吧!

  在肖申克里,狱警们就想判你一个终身监禁。随便打死人、贪污受贿的现象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可以这样说:肖申克就是“地狱”。当你进入了一个地方,目睹了那里的罪恶,你是否还有勇气逃呢?我想许多人都会放弃,但主人公并没有放弃,而是勇敢的.去面对。并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它。

  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并不是每一个坚持的人都能成功,但每一个成功的人都坚持过。就像安迪,他成功了!他始终相信自己能活着出去,他用小槌在厚厚的石墙中打开了通道,他爬过了狭长而肮脏的下水道。当大雨冲刷他身上的污秽,剩下的便是一个解脱、自由的人。他十分聪明,在打雷的同时,来敲下水道,使人不觉得有动静。这种智慧也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也许我们并没有经历过,但我们一定品尝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2

  这个电影讲的是在1946年,银行家安迪被冤枉杀了他的妻子和其情人,身陷囹圄。银行家出身的安迪凭借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安迪就成为了狱长的私人助理,一位年轻人因为盗窃入狱,他知道安迪妻子和她的情人的死亡真相,狱长不愿意帮他翻案,并把证人给杀了。

  安迪知道真相后,决定通过自己的救赎去获得自由,最后成功逃出监狱。

  在电影中我喜欢的句子是: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这句话好像是在默默地传递着正能量,也是这句话一直都在安迪心中激励着他,让他成功逃出监狱。

  “希望”是《肖申克的救赎》的主题,贯穿整个电影,剧中安迪被冤枉入狱,面对“飞来横祸”,他没有言弃,反而凭借强大的毅力,完成了自己的救赎,与对狱友的救赎,而剧中展现了对自由的向往,对梦想的'追求,永恒的友谊等都带给了观众深刻的启迪。

  这点给我了一个很大的启发,希望在我看就是对未来美好的希望,他会给我们很大的动力,比如在生活中,作为学生的我们,常常会给自己定上目标,希望自己各科能考多少多少分,排在多少多少名等等,你可能能达到你的希望,也可能不能,但在这过程中你是十分努力的,拼命地想完成希望,所以希望对人们来说十分得重要。

  这些就是就是这部影片给我的启发,希望才是真正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3

  影片中,主人公进了监狱,但是他并没有放弃生活。依旧想往常一样像是在现实社会中生活一样活过着自己的日子,并且还过得不差,比一些囚犯好多了,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放弃生活呢。许多人或许会问他是靠什么来让他在监狱生活中过得那么好?

  1、靠智商,主角进入教育后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智商,他冒着生命危险争取了与监狱长的接触机会并且成功的把握住了这个机会,使他变得和普通的囚犯不一样了。甚至监狱长还有这些地方求着他,这也说明我们现在应该通过学习来吧自己的智商提高让以后的生活更好。

  2、靠交际能力,主角一到监狱没多久就和里面的囚犯成了朋友,这说明他的交际能力非常的高。影片中,主角通过帮着监狱长做了一件事来换取几瓶啤酒来让囚犯们举杯畅饮。而囚犯们也是因为这件事把主角当成了兄弟。这里也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主角要换几瓶酒而不换别的东西?因为酒是最好增进感情的.东西,这也间接的表明了主角的智商之高。总得来说我们也应该像主角那样,得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并且不能带有色的眼光去看待别人。不管一个人是多么的地位低下,是多么的穷。结交总比不结交好,或许有一天他万一帮了你呢? 影片中还介绍了时间是具有多么强大的能力。一个囚犯在监狱里呆了50年最后他出来的时候竟然有些不舍。并且最后他因为没有适应外面的生活而自杀了。时间能够改变一切改变一个人的心又是何尝的简单呢?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青春,珍惜时间。不要让以后留下遗憾。不要随着时间流逝,自己还没有完成自己的梦想就让自己渐渐的忘却。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4

  《肖申克的救赎》描述了肖申克监狱中的人们进行救赎的故事。

  救赎,指的是拯救与赎罪。全电影就围绕着“救赎”展开。那么,在电影中,都有谁完成了救赎呢?

  监狱长,诺顿,认为犯人们只有相信上帝,虔诚于宗教,才能获得救赎。他曾拿着《圣经》对安迪说:“得救之道就在其中。”但他自己却并不虔诚:不仅贪污受贿,还谋杀犯人,完全将《圣经》中的仁义道德抛之脑后。

  最终,就像他装黑账的保险箱上所写的`一样:“主的审判迅速降临。”他的罪行暴露,最终饮弹自尽。我认为,这不算救赎。就算犯人真的相信上帝,虔诚于宗教,救赎也是虚无缥缈的,也只不过是心里安慰罢了。

  还有老布,他原本是狱中的图书管理员,但当他在狱中度过五十年后假释时,他却因被狱中生活磨去了希望,故步自封,不愿意改变自己以适应社会,从而被社会之河如沙般抛弃在岸边。他获得了救赎的机会,却没有把握住,没有救赎。

  而瑞德,则差点救赎失败。在他入狱四十年后,他终于获准假释,出狱了。但就像老布,他也无法适应生活。他想自杀,不过他是幸运的少数,他获得了安迪的帮助。是安迪的一封信,拯救了瑞德。瑞德放弃了自杀去找安迪,安迪帮他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完成了救赎。

  可我认为安迪才实现了真正的救赎。他被出轨,被冤入狱,被狱友欺凌。但他仍保有美好的品德和救赎的希望。

  他隐忍且坚定,用一把小锤子挖了十几年的墙壁,在污水管中爬行数百米,获得自由;他义气且善良,深知教育对改变命运的重要性,建设了图书馆,帮狱友考取学历;他正直且有原则,出狱后举报了诺顿的贪污。他自身的行为不仅赎清了他内心的罪过,还帮助了狱友完成了救赎。

  所以,何为“救赎之道”?我认为,真正的救赎之道应该是“自助者,天助之”的自我救赎。须知人在身处绝境时,如果只是盲目地将希望寄托在虚无的上帝或不确定的他人身上,定会在人生的救赎中失败。只有像安迪一样,心怀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逃出黑暗,迎接新的光明。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

  束缚越紧,梦也就会在心里勒下越深的痕迹。《肖申克的救赎》是一场关于笼中鸟如何飞往自由梦的故事。看完后让人的精神为之一振,有浴火重生之感。高中时,就有老师推荐看此片,但只看了开头便草草了事。高中毕业,弃红妆携戎装,参军入伍,报效祖国。从此,青春里有了穿军装的样子。三年后,回到大学校园,在刚开学的一个周末,看了这部影片,感触深刻,以此写下这篇观后感。

  这部1994年上映的片子至今仍然蝉联影史第一,该片透过监狱这一强制剥夺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展现作为个体的人对“时间流逝,环境改造”的恐惧。有人说看电影是看别人的故事,但我觉得看电影是从别人的故事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1947年,银行家安迪被指控枪杀了妻子及其情人,安迪被叛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中度过余生。刚刚入狱的时候,所有的囚犯都出来看,就像三年前那个秋天,我穿上一身没有上军衔的迷彩,走着不标准的齐步,到了我的xxx,所有班长们出来列队迎接我们。那时候,我怎么都没想到等待我的是漫长而又绝望的三个月。从进营区大门的一瞬间我就明白了,过去的所谓多姿多彩的生活再也回不去了,就像瑞德所说:“当你进笼,门闸锁上,你才明白这一切都是玩真的”。从此,每天就是枯燥的立正、稍息军姿三公里军体拳,“1、2、3、4”的口号声。因为和我想象的军营生活有很大差异,我当时特别抗拒,曾无数次想把曾经向往的这身军装剪碎、扔掉。

  起初安迪利用自身的优势帮狱警逃税,为狱友赢得了每人三瓶冰啤酒。入伍第一年,一次瞄靶训练中,指导员说谁坚持到最后,谁就能获得外出半天的奖励,天知道当时我是多么地渴望外面的世界,当女兵一个个放弃的时候,我在坚持;当男兵放弃的时候,我还在坚持;当男兵班长都坚持不了的时候,我还在死命坚持,最后以“1小时23分27秒”的成绩,拿到了一个外出半天的奖励名额。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信念,“我要出去”,我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再后来,安迪帮可恶的监狱长洗黑钱,减少了体力劳动,让音乐盘旋在监狱上空,在监狱建设图书馆,丰富狱友的精神生活,在那样纪律严明的一个环境下,还愿意去丰富内心的人,该是多么的向往自由啊!入伍以前,我做过模特,当过主持人,兼职古筝老师,参加模特大赛,演讲比赛也有我的身影,周末弹弹琴、拍拍照,去郊外踏青游玩,好不快活。在部队工作日穿军装,周末穿迷彩,一言一行都受到约束,热爱自由的我像被关进了一个牢笼。以前做模特,在聚光灯下穿着15cm的高跟鞋走秀;在部队,国庆晚会上带领全班用各种军用品做成衣服走秀,丰富战友枯燥的军营生活。以前有摄影师给我拍照,在部队没有,我自己买了单反自学摄影,记录了大大小小的会议、活动,以及老兵退伍告别军旗的一难忘场景,都发表在中国军网上。另外,我参加了部队的文艺小分队下基层为战士跳舞演出,而且重拾起播音的老本行,担任老战士报告团荣誉室的解说员,接见了一批又一批参观者,这其中有幼儿园的小朋友,有白发苍苍颤颤巍巍的老前辈,有刚入伍的新兵同志,也有中央军委的将军首长们。那段时光,忙并快乐着!

  电影中,图书管理员老布在被囚禁了大半生以后终于获得了自由,然而他在自由的世界中却不知所措,无时无刻不想回到那个剥夺他自由却让他习惯了的肖申克监狱,最后他终于上吊自杀了。坐了50年牢,终于可以自由了,他宁愿选择伤害狱友来获得重新坐牢的机会,为什么?因为他被体制化了,关于institutionalized,一开始你恨它,它剥夺了你的自由;接着你会慢慢的习惯它,熟悉它;最后你会离不开它。一旦离开它,你将像老布一样不知所措。在他入狱前街上只有一辆小汽车,等他出去的时候,他看到了满大街的小汽车。看到这里忍不住落泪,想起了我第一次周末外出的时候,穿着便装走着齐步,像个傻子一样。将近一年时间没有用过手机,出去看到满大街的二维码支付,人们几乎不带现金,以及满大街的ofo小黄车。别人叫自己名字的时候,习惯性大声答“到”。每次周末外出走在大街上都有种格格不入的感觉,看着车水马龙的城市,像是在不同时空穿梭,只想赶紧回到营区中。便装再怎么好看,不如军装穿上舒服、踏实。有些东西不是你抗拒就能不去接受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着相同的事情,自然而然形成习惯难以改变去接受新事物。

  老布临走前,把他养的鸟儿从窗户放走了,在狱中,鸟儿是他的救赎,鸟儿没了,他也就选择了自杀。体制化的最终结果,极其残忍又凄凉。“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这句台词为后来的安迪越狱做了铺垫。

  平静的日子被打破了,一个年轻的犯人知道安迪的案子,他知道谁是真凶,安迪向监狱长提出重新审理此案时,遭到拒绝,并被单独幽禁两个月。为了防止安迪获释,监狱长又害死了这个年轻的知情人。也就是这样,让安迪开始反抗,开始计划出逃。迪在计划出逃之前曾找过瑞德,在监狱厚厚的围墙下聊未来,聊自由,聊远方。瑞德再次说到自己已经体制化了,他深深的.知道自己在外面吃不开,在牢里可以让安迪有求必应,但是在外面,电话本里一查什么都有,而他不会查。安迪在监狱这种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还在向往一间旅店一叶扁舟的美好生活,瑞德还说安迪不该有此妄想,完全是痴人说梦。也是两个人精神世界的对比,这里有了电影的经典台词,“反正人无非就两种,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 ”安迪拜托瑞德,如果获得假释,一定要去他向妻子求婚的地方去找一样东西。是安迪越狱成功给瑞德留下的去找他的路费和地址。

  1966年,安迪逃离肖申克监狱,瑞德怎们也没想到,当初他曾夸口要花600年才能挖通的隧道,安迪花了不到20年。20年时间,是什么一直支撑着安迪用小石锤凿通隧道,是信念是对自由的渴望。在最后一次帮监狱长做完帐之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安迪爬出五百码长的污水管,终于在雷雨中迎来他渴望的自由,是结束,也是新生。三年前,我在所有人讶异的目光中去了部队,成为了光荣的中国女兵。三年后,我又在所有人讶异的目光中选择退出现役,回到我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同学基本上都要比我小三四岁,和一群千禧宝宝们在一起度大学,虽然落差感很强,但是每天我都会感慨,“自由”真好,这是我失而复得的大学生活,我比其他人更加珍惜。

  电影看完,感慨万千,是自由,是向往,是信念,是救赎,是友情。最后,用电影中的台词来结尾吧,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人生短短几十载,去梦去想去闯去追,做你想做的事情。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拼尽全力赌一把,你将拥有更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