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时间:2024-05-2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观后感就是自己的一种思想感悟,观后感相当注重“感”,也就是从作品中领悟出的道理与思想。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年马克思》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1

  观影《青年马克思》后,影片给我带来的印象深刻的有几点。一是马克思与妻子燕妮的爱情,二是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而影片也是围绕这两个主线所进行叙述。身为名门之后且美丽高贵的燕妮却爱上了平民阶层的马克思;看似矛盾不合理,但实际上却十分的合理,燕妮虽为贵族,却讨厌条条框框充满压迫的.旧世界,她希望逃离希望打破这些窠臼,因此她理解马克思的抱负,赞同马克思的思想,是马克思生活中的夫人,工作上的助手;无条件地支持马克思;而恩格斯虽然是工厂主子弟本应代表资产阶级但他却同情无产阶级,想要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所以他欣赏马克思的主张,赞叹马克思的学识,他是马克思现实中的挚友,也是马克思思想道路上互相鼓励的战友,正是他们共同的理想,让他们惺惺相惜、凝聚在一起。影片中给我另一个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在成为同盟会代表后,撰写《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也因为生活困难的原因而萌生退意。但是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也可以看出在斗争和反抗中也需要克服现实生活的困难,并不是靠一腔热血而不切实际。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2

  通过观看《青年马克思》,让马克思主义这个名词渐渐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体会。马克思主义我认为就是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的改变了世界,也深刻的改变了中国,是我们立党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青年一代最鲜亮的底色。我们要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不断证明其正确性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马克思一生纵使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他仍是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他热爱生活,真诚朴实,重情重义。马克思为我们留下了具有非常价值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如果给每个人都贴上标签,马克思一定是多彩的一个。他立足当时所处时代,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放眼整个人类发展规律,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不断在实践与思考中形成马克思主义,这推动了整个人类世界的发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丰富自己的思想,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取得的成就,从“两半”社会到近代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下发展的,新时代面对新情况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我国重大问题,最终实现我国伟大梦想!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宣誓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信念。

  身为当代青年,我们被寄予了更多的希望与期许,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机遇,但我们的优势就在于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即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新时代,我们仍然要学习并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3

  6月6日我们在兰苑五室一站共同观看了青年马克思电影,我看完后感慨颇深。青年马克思电影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影片,它通过讲述马克思年轻时期的经历,展现了他如何逐渐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变革者的过程。

  电影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遇为起点,讲述了他们在青年时代的探索和成长,以及他们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影片通过生动的场景和细腻的情感刻画,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深度和对社会的关注。

  在影片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不断探索和思考,他们通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提出了新的社会制度和变革方案。这些思想和理论不仅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奠定了基础,也深刻地影响了当今世界的发展和变化。

  总之,青年马克思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备的'影片,它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向观众展示了一位伟大思想家的成长历程和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4

  《青年马克思》描写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相识,互相敬佩,并共同奋斗发表《共产党宣言》的过程。通过这部电影,“马克思主义”于我不单单是书本上的文字,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我认识到马克思如何从自己的见识和思考中探索新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如何在社会的阻力下探索真理,如何不畏权威,扭转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指导,最终团结了各地工人运动的代表,发表了《共产党宣言》这一伟大著作!

  自此,国际工人运动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而工人阶级也作为一个进步自觉的阶级改变了此后的`世界历史。

  马克思曾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用他的一生,践行了这句话。面对当局的察禁、生活的艰苦,他不畏艰难,胸怀崇高理想。作为新青年的我们要向他致敬,向他学习。

  当《共产党宣言》被印出来的那一刻,我不由得感到内心澎湃。与我在《望道》中看到的,陈望道翻译完《共产党宣言》并打印出来的那一刻奇迹般重逢了。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奋斗的结晶,是共产党的思想纲领,也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信仰和为之奋斗的目标。如果说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那么,对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以及为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而奋斗,就是共产党人最根本的初心和终极目标。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5

  这部电影完全是我想象中的模样,和命题一样沉重又诙谐。沉重,是因为这曾是历史的一部分;诙谐,是因为不曾想过伟人的很多面也像现在的我们。

  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从没预期过任何一点波澜,仿佛它就应该是这样平铺直叙,平淡如水的。因为那是历史人物,是理论的代表。他们的生活细节,只帮助我们理解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另一面,但在脑海中不论看多少次生活琐事,还是无法忘记他们创作《共产党宣言》的力量。

  有人会觉得枯燥乏味,甚至像是一本流水账。还有人调侃说可以直接用作马克思理论的课堂辅助教学,大家都晓得,这是认为无聊的意思。但伟大的理论诞生于此,也是源于平凡,却创造不平凡。

  我曾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这部电影不叫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而且海报上也只有马克思一人的侧面,大概是想告诉观众这部电影是想为大家展现另外一面的马克思。后来才发现,这部电影的核心只能有一个,那就是马克思和《共产党宣言》。其余,只是让我们更理解这个男人,而不是这个伟人。

  比起现在什么都想拥有的我们,那时候的追求更纯粹。

  可能是想的太多,我总感觉现在的人们太不容易被满足了。接纳事物的时候从不多面考虑,只一味看到它们的好与不好。从不考虑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别人做了多少妥协和忍让,只一味觉得自己失去了什么,丢了多少便宜。对可以让自己增长见闻的事情完全做到充耳不闻,对闲言闲语深信不疑。八卦是生活的全部,知识全是高考生才需要学的事儿。什么时候大家都对进步自己这件事这样缺少欲望了呢?

  我不懂,但也懂。

  因为选择上重大的责任只能择一,而很难兼顾。为了理想是否可以放弃儿女私情和美满家庭,这又是很多可以思考的方向。在某种层面来讨论,每个人都有无法兼顾的那一层。故而很多人选择了轻松,只是不想自己活得太累,又是一种解释罢了,每个人都如此。

  然而我有点羡慕那个追求精神的时候,物质还未如此丰富,人们追求的是自我的提升和不是奢侈品包包价格的提升。电影里他们并没有被包装成完全与世隔绝的隐士,而是有血有肉像我们一样生活的普通人,但却创造着不普通的'梦想。

  可能我喜欢的不是这部电影本身,是里面确实存在的人物。有没有过多美化我不清楚,但他们确实伟大。同为青年,虽然我们一样普通,但我们没创造出他们的不普通。我们共同经历着生活的不易,但却没有他们那样的不容易。

  一直觉得有种系列的电影是应该抛开电影本身去讨论的,因为不论剧情是什么,都能成为指引人生的灯塔。那是历史,是创造我们如今美好生活的基石。

  不论到什么时刻,思想还是主宰的本身,这在历史上曾多次被验证,被经历,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我没什么理由说这部电影不好看,我很喜欢。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6

  不知道最后放的纪录片什么意思,是为了平衡一下吗?

  不过其他部分还是不错的。

  我是不懂电影,单纯以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说一下。

  早期的马克思是一个哲人,自由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但是当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时,我们知道,一切问题的焦点都在所有制结构和生产关系。电影正是展现了这个过程。

  开篇是非常棒的,林木盗窃案,它好就好在一下子就暴露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视角。林木盗窃案问题在于,习惯了中世纪传统的农民并不知道他们现在面对的不再是只关心政治统治,战争和荣誉的封建领主,而是资产阶级化了的地主。罗马法赋予资产阶级明晰的,绝对的财产观念。产权既然归我,你就不能动分毫。既然我控制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权力,王朝也需要为我说话。

  紧接着是欧门-恩格斯工厂,工人阶级破坏机器的反抗和资本对他们生杀予夺的权力。私有制当然不是资本主义的特产,但是私有制依然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私有制决定了无产者-私有制的局外人,只在纯粹理论上拥有和私有者同样的权利-随时有可能被从生产资料旁边拉开,抛到街上去。

  私有制是一切商品交换的基础。

  私有制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如果不谈这个,政治经济学批判就毫无意义。

  因此,电影一开始就击中了全部问题的.核心,只是不清楚这是有心还是无意。

  接下去就是一段在多数人看起来可能很平淡乏味,但的确可以看到马克思思想轨迹转移的过程,从一个批评家转为革命家,从一个哲学转变为经济学家(但绝不是研究大家该怎么赚钱的那种经济学家,直到今天,资产阶级经济学依然在按自己的庸俗标准去衡量马克思)。

  电影在细节上力图充填更多内容,燕妮和恩格斯的女伴,一个是有伟大精神的贵族,一个是觉醒的无产阶级。鲍威尔,巴枯宁,魏特林,蒲鲁东。。。。一整幅历史画卷,同时马克思在与这些人决裂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对自己旧思想的告别。不过遗憾的是对每一种思想电影介绍都很不到位。

  最重要的当然是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友谊,就我个人看来,恩格斯的确缺乏马克思那种卓越的天才,但是在1845-1848年这段时间,恩格斯却由于自身经历具有比马克思更高的认识,可以说这时候,他是马克思的引路人,当然,同时也是互补。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7

  今年正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为了向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致敬,有幸参加了党支部的《青年马克思》的观影活动。115分钟的电影,节选了1843年至1848年间马克思的生活片段,这5年多时间,是马克思主义日臻完善成型的重要阶段,也是整个欧洲矛盾四起、学说林立和迷茫困顿的特殊时期。

  影片还原了《共产党宣言》诞生的艰辛过程,同时描绘了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动人友谊,以及马克思与燕妮之间的理想爱情。

  十九世纪君主专制下欧洲饥荒肆虐,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影片开始为我们讲诉了一宗林木盗窃案,一群为了生计的穷人前往森林捡拾枯树枝,而法律规定森林属于资本家,捡拾树枝的行为属于盗窃,从而导致了一场屠杀,老人妇女儿童就这样死在了资本家爪牙们的屠刀之下,死在了资本家的权利之手,铺垫出后文的背景。

  秉持博爱共产理念,工人组织陆续成立。两名德国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将颠覆这些组织的乌托邦思想,改造他们的斗争及全世界的'未来。

  恩格斯的出现,于金钱、于学识,都大大支持了马克思的思想实践。尔后,两人受托起草「正义者同盟」规章,一同完成了经典政治文献《共产党宣言》。一位困苦拮据仍不改其志,一位含着金汤匙又满怀抱负。时代青年的聚首,将让全世界风云变色!

  作为一名共产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在这个日新月异而又暗流涌动的国际形势之下,我们应该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认清形势,理解各项政策制定的基础,我们更应该像马克思那样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我们的社会主义世界奉献微薄之力。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8

  《青年马克思》这部影片描绘了26岁的卡尔·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的传奇相遇,以及二人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的经过。影片还还原了《共产党宣言》诞生的艰辛过程:描写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如何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思探索新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如何在当局的查禁和社会的阻力下探求真理,又是如何不畏权威、并扭转了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指导,最终团结了各地工人运动的代表,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纲领地位。自此,国际工人运动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而工人阶级也作为一个进步自觉的阶级改变了此后的世界历史。

  马克思,曾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他的一生,践行了这句话。他,认真,他不畏艰难,他胸怀崇高理想。作为新青年的我们要向他致敬,向他学习。

  如果说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那么,对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以及为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而奋斗,就是共产党人最根本的初心和终极目标。

  身为当代新青年,我们被寄予了更多的希望与期许,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机遇,但我们的优势就在于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即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新时代,我们新青年应该有自己想法,提出自己的主张。前方尽管布满荆棘,但我们也要勇往直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仍然要学习并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寄去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早日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栋梁之材。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9

  马克思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虽然熟,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感觉还是深奥的,不太懂。在多数人眼中马克思是远离世俗小民的高大上人物。假如被问到马克思的初心是什么,相信许多人会两眼茫然。

  最近电影院在热映《青年马克思》。这是一部译制片,法国、德国、比利时联合拍摄的。这部电影没有对观众讲大道理,进行空洞说教,而是通过场景再现,还原了19世纪欧洲当时的社会背景、马克思的爱情、马克思生活的窘迫、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相识相知、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追求、马克思流亡、《共产党宣言》的诞生过程等等。它是一部贴近观众心灵、情感的剧情片,用生活片段和细节反映出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信仰及奋斗历程,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来感动观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青春故事穿越百年时空,依然让观众热血沸腾、为他们的信仰和初心感动不已。

  19世纪中叶,资本家用种种手段攫取财富,如设法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压低工人的工资、大量使用廉价的女工和童工等,无产阶级饱受剥削,生活贫困潦倒。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不是产业工人,但他们十分同情受到严酷剥削的工人阶级,毅然绝然地与资产阶级分道扬镳,有觉悟地超越了自己所出生的阶级,努力为所有人建设一个更加公平的世界。担任《莱茵报》主编兼自由撰稿人的马克思凭着犀利的笔杆子,不遗余力地为弱势群体仗义执言。1843年,进步的《莱茵报》被查封,马克思开始了流亡者的生活,他失去了国籍,失去了职业。马克思一生纵使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他仍是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劳动人民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

  《青年马克思》通过重现马克思的生活场景告诉观众他的价值观是什么。马克思奋斗的出发点就是维护被剥削阶级的利益,让劳动者不被剥削,不受压迫,能充分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就是马克思的初心。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成了无产阶级追求解放和幸福的代言书。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践行初心的实际行动和生动反映。

  时间过了2个世纪,马克思一直是我们的精神导师。当前的我国社会与19世纪的欧洲社会有截然不同的发展背景和社会矛盾,马克思的有些理论可能已经不适用当前的社会了,可我们的初心还是一样的,有着共同的愿望和理想,都希望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幸福。马克思的初心仍是指导我们前行的领航灯。

  安逸的日子过久了,有些痛苦就会淡忘,有些信仰就会漂浮。我们一直奉行马克思主义,可有些地方还是与初心有点距离。比如说贫富差距,在有些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与一线员工的工资差距不是三五倍,而是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这贫富差距有点大了。

  在“七一”前夕,再接受马克思主义初心教育是有必要的。去观看《青年马克思》吧,与伟人的灵魂来一次亲密接触,让马克思主义初心引领我们朝着信仰的方向前进。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10

  时至今日,电影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学习的一种良好选择,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历数曾看过的与国家、与党有关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高山下的花环》、《我和我的家乡》等等,首先映入脑海的是《青年马克思》,记得是在医学部会议中心礼堂,和支部党员一起观看。

  电影《青年马克思》讲述了从1844年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相遇,到1848年共同撰写《共产党宣言》的经历,描绘了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动人友谊,马克思与燕妮之间的理想爱情,以及恩格斯与与玛丽的志同道合。1843年,君主专制下的欧洲饥荒肆虐、经济萧条,处处危机四伏。英国的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秩序,创造出新的无产阶级。秉持博爱共产理念,工人组织陆续成立。两名德国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位困苦拮据仍不改其志,一位家缠万贯但满怀抱负,他们意识到初期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背后理论的缺乏,与政论家及激进分子们唇枪舌剑,将颠覆这些组织的乌托邦思想,改造他们的斗争及全世界的未来。恩格斯的出现,于金钱、于学识,都大大支持了马克思的思想实践。尔后,两人受托起草《正义者同盟》规章,一同完成了经典政治文献《共产党宣言》。传奇友谊的开端,伟大思想的萌发,阶级斗争的新页,革命钟声的敲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青春友谊故事穿越百年时空,依然让当代共产党人热血沸腾、向往不已。

  观影体会之一,就是志同道合、真挚纯洁、超脱凡俗的友谊与爱情,对青年人精神世界的滋养是难以估量的,足以使人获益一生。马克思与恩格斯出于信仰与思想的趋同而惺惺相惜,成为终身挚友,一起成就光辉伟大的事业。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人的贡献,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如果没有恩格斯的'帮助,马克思不会成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马克思。燕妮与玛丽两位进步女性,也在毁灭旧世界的斗争中奋起,舍弃优越的生活,抵御金钱的诱惑,以灵魂伴侣的身份终生协助、支持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事业。奋斗是幸福的,与挚友和爱人为共同理想奋斗则更加幸福。

  观影体会之二就是紧密联系实际,立足解决问题。影片中青年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欧洲无政府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泛滥—以“博爱”“正义”“平等”等抽象的伦理概念,煽动鼓励工人们追求解放,却提不出有建设性的纲领。如只知道批判与推翻,却没有务实计划与明确目标,任何理想也只是空中楼阁。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由哲学、法学转向经济学的研究,形成了对社会矛盾深刻、科学的认识。相对于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解释世界”的观点,马克思将自己所建立的新哲学的功能定位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观念贯穿于马克思实践观的始终。他不仅追求真理,还用创建出的理论体系为解放全人类找到了一种制度、一种道路。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在学习与工作中,应不仅将马克思主义视为解释世界的理论指南,更要把它作为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来运用。

  观影体会之三就是融入人民群众,投身劳动实践。在电影中,青年时代的马克思与恩格斯,并不是一副清高不凡的学者模样,相反他们热情活跃,在生活、工作中与劳动阶级的联系极为密切。他们从原生家庭所处的阶级走了出来,实实在在地参与了那个时代的群众斗争,在革命运动中与无产阶级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就需要新时代的共产党人积极地、广泛地投身于社会实践中,与广大的劳动人民接触,聆听他们的声音,熟悉他们的生活,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劳动中为他人贡献福利。目前中国的扶贫攻坚战,走的就是这样的路线,党员干部到群众中去,深入一线,精准扶贫,真抓实干,让群众早日脱贫,享受幸福美好生活。

  观影体会之四就是自己共运史政治知识储备不够,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起源,以及19世纪社会运动的相关知识储备不够,因此在观影过程中几个角色为什么争执、对立,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什么在同伴中显得那么特立独行,看得有些一头雾水。魏特林、蒲鲁东和巴枯宁,对这些角色各自代表的政治流派和立场,以及他们和马恩的关系,尤其在后半段批判魏特林、正义者同盟会议上,恩格斯举着马克思的文章主导与魏特林等人激烈争辩,正义者同盟改名共产主义同盟,魏特林等人出局,都需要一定程度的知识储备,才看得明白他们和马恩的激烈争执的原因。观影之后了解了影片里面出现的各派别历史人物,对理解马克思主义起源,相信会很有的引导作用。

  马克思曾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他的一生,践行了这句话。

  这次观影让我们看到了鲜活的,感情充沛的,更令人尊敬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和他们伟大的友谊,看到了两个伟人背后的故事。马克思一生纵使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他仍是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马克思为我们留下了具有非常价值的思想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了富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缅怀马克思,作为共产党员们,最好的行动就是认真地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提高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提高自我先进性,传播正能量,更好地认清中国和当今世界形势,更深刻理解党的各项政策制定,在实践中引领身边的群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11

  看完电影《青年马克思》有三个突出的感受,一是马克思的人格魅力,二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与实际结合创造中国奇迹的实践魅力。

  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马克思一生纵使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他仍是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他热爱生活,真诚朴实,重情重义。马克思为我们留下了具有非常价值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如果给每个人都贴上标签,马克思一定是多彩的一个,是千年最伟大思想家。他立足当时所处时代,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放眼整个人类发展规律,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不断在实践与思考中形成马克思主义,这推动了整个人类世界的发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丰富自己的思想,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取得的成就,从“两半”社会到近代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下发展的,新时代面对新情况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我国重大问题,最终实现我国伟大梦想!

  纪念马克思,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真理的力量是多么强大,道路的选择是多么重要,崇高的事业是多么值得奋斗,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是多么紧密相关。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地展现出来!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12

  《青年马克思》讲述伟人卡尔·马克思在过去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艰苦奋斗经历的电影在影院播出。为深度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精神,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我院全体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校学生会组织干部,干事作为代表参与观影。

  首先这部电影中的青年马克思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坚持不放弃,对事业、生活、朋友的热情,看准目标,砥砺前行,锲而不舍。其次这部电影十分真实,不是将马克思恩格斯推上神坛,而且从一个近乎平凡人的视角去讲述了最朴实的马克思和恩格斯。

  片中的青年马克思积极奋斗,与资本主义势力对抗到底即使受到资本阶级的迫害,也不改初心。马克思也曾叛逆过、迷惘过、苦恼过,但他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坚持梦想、敢于批评、勇于实践、不畏苦难,一步一步朝着那个最初的梦想靠近。我想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更需要这种为幸福努力奋斗的精神。

  而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更可以提高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认清当今形势和理解各项政策制定的基础。

  我们青年大学生应该有自己想法,提出自己的主张。前方尽管布满荆棘,但我们也要勇往直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一名合格的青年大学生。为了真理付出自己的一切。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13

  影片从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的相遇开始讲起,到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和共产党宣言的写作。作为一部传记电影,没有、也不可能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关键是如何于枯燥窘迫的生活中表现人物澎湃高亢热血沸腾的内心。二人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简短的谈话如破冰之刃打破原先对对方的偏见,深夜畅谈,举杯相庆,踌躇满志,敬那真正思考的灵魂。

  在纷乱时局中被驱逐,起纷争,受轻视,但当共产主义者同盟的鲜红旗帜被挂起,工人阶级联合起来的口号响起,spectre这个词被推敲,还是能感受到一个不屈的、志在改变世界的灵魂。

  哲学家的任务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是单纯去煽动,不用激情去煽动**,也不用感情去煽动眼泪,而是用哲学用经济学用思想去建立一个全新的体系,正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我们看待自然世界的方式,马克思的这个体系也改变了我们看到人类社会的'方式。他不是为了建立一个崇尚博爱的世俗化的基督教理想世界,而是直面问题,迎着最尖锐的矛盾奋勇而上,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思想纲领和理论武器。

  也许是马克思的照片被放得太大,被挂得太高,被印在课本上次数太多,我们小时候把他神话,长大后又努力通过贬低他、回避他来彰显自我,但我们应该意识到,他是一个人,一个带领被压迫的工人阶级对抗资产阶级和贵族的human or humanist,意识到这一点后再来看马克思及恩格斯,会清醒冷峻很多。

  另外,前两天看到一条微博,大意是说以举国之力崇拜一个崇尚暴力的人是畸形的。不考虑彼时彼刻的社会形势和工人生存状况,不考虑工人运动的复杂性,而仅仅给马恩扣上“崇尚暴力”这个大帽子,和魏特琳一味宣扬博爱也没什么本质区别吧。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14

  《青年马克思》重点讲述了马克思从离开莱茵河报社到写出《共产党宣言》这一段时间的人生。从时间线上,电影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相识之前,马克思主笔的莱茵河报社被查封,致使他前往前往巴黎进行政治思想运动。而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的恩格斯的遭遇反映出当时底层劳动人民的凄凉处境。然后是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相遇,他们一见如故,将对方视为自己的知己。最后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加入了正义者同盟组织,最终铸就了《共产党宣言》,就此开启了共产主义的未来,在世界思想史和革命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要想拍好一部马克思的电影无疑是十分困难的,于是本部电影也只选用了马克思的青年时期进行讲述。影片讲述他从青年黑格尔派到唯物主义者的思想变化历程。电影中还牵涉到了许多人物与派别,需要观众们对理论基础有一定的了解,它在描述这样一位对世界影响十分深远的伟人时,没有对他进行神化,反而塑造得十分真实,马克思在莱茵河报社主笔却被查封,前往巴黎却又因为进行思想运动,而被勒令驱逐出境。他必须为一家人的生活而辛苦工作,为此不得不去邮局求得一份抄写员的.工作,却因为字迹太潦草被拒绝。他希望加入正义者同盟实现抱负理想,然而加入过程却几经拒绝。梦想的实现是这样坎坷艰难,难得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真理和梦想不断的追求。追梦途中必将遭受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每一次的经历都会成为浇灌出成功花朵的养料,最终的梦想之花也更加绚丽夺目。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想要实现理想抱负,必须有坚韧毅力以及勇于尝试的精神。坚持不懈,百折不挠,这也正是我们共产党人所应具有的美好品质,要敢于面对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我们青年一代要培养出不屈不挠的精神,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惧艰难险阻,勇于开拓未知领域,不屈不挠地拼搏奋斗,永不放弃。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15

  昨日有幸观看了一部电影——《青年马克思》,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青年时期的马克思与恩格斯相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共同成长与进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最终创造了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共产党宣言》。

  李卜克内西这样评价马克思:“没有人比马克思更真实——他是真实的化身。”不同于纸上读到的理论思想,电影让我看到了更生动有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前只认为马克思是伟人,是出色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可荧屏中的他和世上的平凡人无异,有爱欲,有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因为工作而发愁。距离感让当代人们忽视了历史人物作为凡人的血肉,正因为他是人类中渺小又普通的一员,这才衬托出他足够伟大。

  影片中,马克思言语犀利,常常对自己不认同的观点毫不修饰地批判,不畏权威,这也导致了他在思想事业以及生活中的坎坷艰辛,可他依然坚强、不畏苦难。他认为很多批判学家总是宣传抽象的概念而不落于实际,他在不断地思考他想要的答案,清晰而富有逻辑。而恩格斯虽然家庭富裕,可他清醒地看到了资本主义对工人的剥削与贫民窟的惨状,他为自己处于被迫服务资产阶级成为其中一员而感到痛苦。当马克思遇上恩格斯之后,他们经过一段小的摩擦便成为了亲密好友与搭档,他们给予彼此支持与鼓励,发生思想的碰撞,思想上的成长与进步使他们最终能够完成著作。

  马克思直面问题,迎着尖锐的社会矛盾奋勇而上,他用思想、用哲学、用经济学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体系,提出一套系统的思想纲领和理论武器,改变了人们看待人类社会的方式。改变世界何其艰难,可马恩做到了,“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以光辉的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