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观后感需要表达真实的情感,不能虚假刻意。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篇1
有一种温暖,不需要语言就能传递,有一种力量,不求惊天动地,却足以令人震撼。这句话已经不止一次听到了,每次观看感动中国时,都是我的心灵震颤。
康辉说过,再微小的光也是光,再平凡的人也有他们人生当中的高光时刻。然而,在感动中国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张顺东、李国秀夫妇,他们用一手双脚相濡以沫29载,辛勤劳作,把儿女养大成人。他们用坚强的音三,甩掉贫困帽,秀出幸福花,书写了“踏出脱贫路,撑起半边天”的感人故事。
当然,我最敬佩的是他们身残志坚的高贵品质,在这广阔无边的大千世界,他们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过好每一天,并乐在其中,融洽和谐的家庭氛围更是我感觉人生并不需要有多大的成就,而是你在这其中能收获多少的快乐。
由此,我想到了古希腊哲学家艾匹克蒂塔的一句名言:“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战役,是一场长期的多灾多难的战役。”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在生活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他们不放弃,能吃苦的奋斗精神激励了我,让我明白人生道路艰难,要随时做好应战的准备。
张顺东、李国秀夫妇不服输、不认输的精神,是人的毅力与人格的内在体现,是搏击人生风雨的重要力量。他们夫妇正是有了这样一种直面逆境、勇于接纳不幸、敢于正视挫折的勇气,才能在一次次历经苦难后安稳的度过。
他们用他们鲜活的事迹告诉我们,只有勇敢面对挫折,才有勇气征服自己,战胜磨难,获得经验和智慧,从而更好的经营自己的人生。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篇2
今年尽管郎平或者其他女排个人没有入围十大,但是中国女排取得的卓越成就,还是让她们得到年度特别致敬大奖。
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在小组赛只排名第四的情况下,成功逆袭最终夺冠,时隔12年后第三次拿到奥运金牌,女排顽强拼搏的精神再度被广泛提及,成为中国人心目中正能量的代表,被特别致敬也在情理之中。
郎平带着魏秋月和林莉这两位弟子前来领奖,与以往一样,郎平依旧显得很谦虚,称自己在中国排球的战线上走过了30多年,这支队伍一直都是非常幸运的,除了自身努力外,郎平提到球迷给予队伍的巨大支持,并再次向亿万球迷的支持表示敬意,感谢多年来的关心和陪伴。郎平称女排还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希望可以继续创造辉煌。
魏秋月在2016年圣诞节这天,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中国女排的陪打教练袁灵犀,在这天向她求婚,魏秋月也证实了这一点,并谈到应该会在2017年底结婚。而对于魏秋月的婚事,郎平甚至调侃两人的动作太过迟缓。
而林莉则特别感谢了爸爸和妈妈,虽然父母是福建人,但现在却在贵州务工,为的就是让林莉有保障,林莉也借此机会,表现了自己一步步走到今天,离不开父母对自己的鼓励和栽培,也显得十分激动。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篇3
彭士禄是革命先烈彭湃之子。1925年生于广东海丰,1949年就读于大连大学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一年级,1950年大连大学建制撤销,就读于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二年级,1951年在大连工学院化工系化工机械专业读三年级时赴苏联留学。1958年回国后一直从事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工作。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彭士禄院士是我国著名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顾问、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核动力学会名誉理事长。
彭士禄院士是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为中国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做出了开创性工作。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到大亚湾核电站,再到秦山二期核电站,彭士禄院士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被誉为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20xx年3月22日,彭士禄院士因病逝世,他曾说:“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篇4
暴雨如注、电闪雷鸣,汹涌的洪水漫过道路,眼前是黑压压的模糊世界……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30岁的壮族女干部黄文秀生前传回的最后视频画面。眼前是一条被山洪淹没的路,冲过去,可能会有危险;不冲,可能天亮也回不到村里。那一刻,在黄文秀的心中,也许根本没有“不冲”的选项。她选择了前进,向自己牵挂的土地前进,向自己关心的群众前进。但她却从此消失在了汹涌的`洪流中。
她是名校的研究生,是优秀的选调生,是父母眼中的骄傲,是村民心中的好书记。可是,时间永远定格在了20xx年6月16日晚,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的第一书记黄文秀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30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
“百色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如何将百色革命先烈们奋勇前进,不断拼搏的精神传承下去,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责无旁贷,同时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有信心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之下不获全胜,决不收兵。”黄文秀生前在地方电视台录制的一档节目里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年多来,黄文秀团结村两委干部,通过考察学习、请专家指导、挨家挨户宣传、党员带头示范等方式,带领群众摸索并发展了适合本村的产业――砂糖橘、八角、杉木等。这些产业,如今已成为百坭村的支柱产业和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来源。
斯人已逝,但扶贫精神长存。黄文秀的事迹必将激励更多青年在脱贫攻坚的事业上挥洒青春。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篇5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想必大家对这句诗都略有耳闻。这句诗告诉我们:如果奉献就是为了有一天索取,我们将变得多么渺小。生活中处处有奉献,那个人就在我们的身边。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我好不容易从床上爬起来,慢慢吞吞地穿上衣服洗漱好,最终我走出了家门。我刚走出家门几十米,就看见一个清洁工在疏通昨日堵塞的“臭水沟”。
她站在水沟上头,拿着铁锹在把垃圾挖出来。她挖出一点垃圾,那恶臭的气味一阵一阵扑面而来,但她一点也没有退缩,一向坚持着,她挖出了一点又一点垃圾。突然她拿铁锹挖不到垃圾了,她站到“臭水沟”里去,冰冻且有恶臭的水冲击着她的脚,她蹲下来,用手去挖,她挖出了许多垃圾,越挖她的.手就越黑,她不但没有退缩并且更加努力地干活。大多数人肯定是嫌脏的,甚至连靠近都不敢,可是这个清洁工正好相反。
突然我听见一段对话,一个男清洁工说:“别干了,让别人去干吧。”这个清洁工说:“不,既然做了,那我就必须要做完。”男清洁工又说:“快走吧,那下水道又脏又冰,不值啊。”“不,你先走,我在干一会儿”女清洁工说。说话间,她把下水道疏通了,被堵住的污水向她的脚冲去,她的脚变得黑不溜秋,但她一点也不在意,悄无声息的走了。
奉献不是为了索取,奉献应是自觉自愿,从此刻做起,从自身做起,让奉献这棵大树永远葱笼茂盛。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篇6
星期四,我在同学的推荐下观看了《感动中国2010》人物颁奖盛典。
获奖的人物共有十个,他(她)们分别是:郭明义、刘丽、王茂华、谭良才、钱伟长、K165高铁铁车的警察以及志愿者等共十人。在这十人当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茂华和谭良才,他们舍身救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我边看电视,边掉眼泪。情到深处,不自禁的失声痛哭。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他们感人的故事。
2010年的某一天,在王茂华家附近的一所房子突然着火了,茫茫的火海几乎要把整整一栋房子吞下它们的肚子中,这时房子里隐隐约约的传出孩子凄厉的喊叫声,就在这时,王茂华和谭良才不顾一切地冲入了火海中,等到他们抱着四个小孩出来时,浑身上下全是黑漆漆的,身上的皮带还在着火。火老虎面露狰狞面庞,还在肆意行凶,但王茂华和谭良才却没有丝毫退缩,再次义无反顾地冲进火海里又从死神的手中救出了两个小孩。最后王茂华和谭良才双双被烧成重伤,送进了医院,经过多日的抢救,王茂华光荣的牺牲了,谭良才的伤势渐渐有了好转。
王茂华虽死犹荣,他却永远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他和谭良才舍身救人的精神感动中国,感动世界。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篇7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当《感动中国》的熟悉旋律在耳边唱响,2月x日,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又一次润湿了我们的眼眶,用榜样的力量传递中华美德的正能量。
当感动的泪水无声的滑落,当心灵的悸动荡漾在美德的春风里,当我们的精神又一次接受感动的洗礼,当道德模范们不平凡的事迹震撼着我们,“感动”这个词变得那么清晰,感动中国就像一面旗帜,高高的飘扬在中华民族美德的高地,指引着我们向道德楷模们学习。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用自己一言一行诠释着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用自己的坚持信念忠诚奉献无怨无悔的付出和满腔热情的浓浓爱意为我们书写出中华民族美德的壮丽画卷,让我们沉浸在深深的感动里,也我们的`灵魂接受了一次美德的洗礼,让我们自己的言行。
伴着感动的泪水,相信每个人都会陷入沉思,是什么力量让道德模范们做出这些不平凡的壮举。我想,应该是爱吧。对祖国对民族的爱、对生活对美德对正义的爱、对父母女亲人的爱、对工作对战友同事的爱等等,这些满含真情的爱就像一盏盏明灯,让文明的天空更加明亮。
让我们心中充满爱,长怀感恩的心,擎起美德的大旗,以道德模范为榜样,从日常点滴做起,在工作生活中于一言一行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美德的光和热温暖我们,也照亮我们未来的路。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篇8
看过感动中国后,我不由得深思: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他们为什么能以个人之力感动整个中国?
第一个让我感动的人,是杨振宁先生。在1957年时,杨振宁提出了宇称不守恒定理,斩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杨先生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可是杨先生低调地说:“我的一生最重要的.奉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不如人的心理作用。”原来杨先生感动中国的是奉献给祖国的一片纯真。
感动中国的人物,有五位科技人才,一对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夫妻,一位奥运冠军,一位香港媒体人,一位朝鲜老兵,一位身残志坚的清华高材生。其实他们也是普通人,只不过是他们都在倾力奉献,用自己有限且短暂的一生书写了属于他们的不平凡且有意义的人生。
是什么,让感动中国的人物将朴质的热爱和不懈的坚持,给了生命中的每一件事情?他们所肩负的奉献精神和使命感从何而来?
我发现他们都拥有一种伟大的精神:“只要国家需要,我愿奉尽一切!”这,是中国5000多年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泱泱大国的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是引领我们一起向前进的伟大精神。
看完感动中国后,我看到中国并不只是杨振宁一个科学家在奋斗,中国还有千万个科学家一直在不断奋斗;我看到中国也并不只是苏炳添一个人在赛场上飞奔,还有我们整个中国也一直在砥砺前行……
我眼前浮现出了许许多多中华儿女努力奋斗的画面,我知道感动中国,不会只留给我们无限感慨,它会激发我们将感动付之行动,不懈奋斗。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篇9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还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亦或是砥砺前进的改革开放时期,我们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黄文秀一个甘于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用实际行动,彰显着初心使命的强大力量,她那感天动地的奋斗故事,奋斗在脱贫一线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甚至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时代楷模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全党同志要深刻学习黄文秀同志的精神和伟大事迹,时刻牢记“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以黄文秀为榜样,牢记初心使命,用于奉献担当,在新时代的前进路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习黄文秀甘于奉献勇于实干的精神。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年间就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在平凡的岗位上,她书写下了非凡的业绩。黄文秀的感人事迹,必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勇往直前。
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不忘初心,才能践行使命。不忘初心,黄文秀用奋斗锻造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作风,用真情践行心系群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用毕生书写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担当。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篇10
今年55岁的支月英是江西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的一名乡村教师。为了让山里孩子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她默默坚守深山36载。 1980年,19岁的支月英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乡镇40多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山村小学任教。
36年来,支月英一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为了让山里孩子们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她筹建新校舍、创办快乐图书室、开设全科特色教学。她既是老师,又是校长,还是保育员,为孩子们做饭、洗衣、垫付学费更是家常便饭。学生们对支月英的称呼,从最初的“支姐姐”,到后来的“支妈妈”,再到现在的`“支奶奶”。三十多年过去了,一千多个山里娃从这里走出了大山,而支月英却落下了一身病痛:视力、听力减弱,甲减和糖尿病让她每天离不开药。
面临退休的支月英,最担心没有新老师愿意来这偏远的教学点。“乡亲们把我当做亲人,山里娃就是我自己的孩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干下去!”支月英说。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篇11
“从无声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在看完《感动中国》后,我大受震撼,而令我记忆最为深刻的还是那一位不同寻常的姐姐——江梦南。
梦里江南,岁月静好,本是一个如诗如画的名字,却配上了一段不尽人意的人生。在她半岁到时候,由于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平静美好的生活被打破了,她失去了听力。可能对于普通人来讲,失去听力是可怕的,甚至是恐怖的,但江梦南并未放弃,而是在求学的道路上越跑越远,不仅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还成为清华大学的博士。
“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虽说有的人身上残疾,但他们依然在努力的活着。而在我们的身边,也有着这样的人。他是一个爷爷,每天早晨不论严寒或是酷暑,他都会准时踏着他的小三轮,来回穿行在大街小巷之间。尽管他的`一只眼已经失明,但他依然坚强地活着,这难道不让人敬佩吗?
反观我自己,四肢健全,头脑灵活,却常因为学习让人头疼,惭愧,惭愧啊!我在如此优越的环境下却不奋斗,不努力,我该如何面对那些关心我帮助我的人?所以以后,我要以江梦南姐姐为榜样,努力奋发,永不放弃!
“你觉得,你和我一样,我们觉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又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的更远。迟开的你,也鲜花般怒放”吟诵着江梦南的颁奖词,我心中有了一个坚定的方向,我将越过一道道坎,来到成功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