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观后感优秀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音乐之声》观后感优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音乐之声》观后感优秀1
有一部电影如此深入人心,不但里面的主角、情节、经历家喻户晓,主题歌曲也被广为传唱,由它带来的影响面之广、覆盖范围之大、被感染的人之多,可谓空前绝后、独一无二,它就是来自著名的阿尔卑斯山脉的《音乐之声》(TheSoundOfMusic,1965)。
电影离不开音乐。一部优秀的电影,如果同时能够生产出让人耳熟能详的音乐或脍炙人口的插曲,那可真算得上是留影又留声,“两全齐美”。
《音乐之声》全片基本上都在奥地利历史名城萨尔茨堡实地取景,画面构图优美,镜头运用流畅。宽阔的大银幕把阿尔卑斯山、乌恩特山、月亮湖和沃尔夫冈湖、冯特拉普家庄园、古典韵味的教堂和古堡等景色尽收眼底:绿油油的青草地和峰峦叠翠的崇山峻岭、蔚蓝的天空与清澈的湖水相互交织,明快、清朗的歌声在此间回荡激扬,恍如置身人间仙景,遐意舒畅,令人陶醉。其中,以表达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最受欢迎,还有简便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情深款款的“雪绒花”、欢乐大方的“哆来咪”、含羞答答的“玛丽亚”以及孩子们的“晚安,再见!”、“16岁来临”等歌曲也是观众耳熟能详、钟爱无比的,在一部电影中竟然有如此之多的歌曲受欢迎并流行传唱,相信也是一个难以改写的记录。
《音乐之声》,该片中天性自由,不受繁文缛节俭束的美丽修女玛利亚,奥地利美丽的阿尔卑斯山的山坡、清澈的.湖泊、阳光明媚的气候,和雅致的别墅,以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以及反纳粹,追求自由的勇气,打动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心。
《音乐之声》的资料,相信它是少数几部让人百看不厌的电影之一。美丽的见习修女,英俊富有的贵族,像灰姑娘和王子;她善良、纯洁,围绕身边的是7个可爱的孩子,像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更绝的是,7个孩子正好组成7个音符,组成一首明快、动人的歌;而玛利亚把特拉普上校从丧妻的悲痛中解脱出来,让欢乐与音乐重新降临这个家庭,就像美女用真爱解救了被巫术控制的野兽。能够说,《音乐之声》中蕴涵了古老童话中的几个母题,它几乎表达了人类对所有完美事物的向往:爱、自由、歌声……并且,据说,这是以真人真事为蓝本改编的。真实的生活总是有那么多的丑恶与遗憾。可是,那个完美如童话的电影,就是从真实的人生中提炼而来,它删去了生活的枝枝蔓蔓,与种种不如意,再把时光浓缩,一切都单纯、明亮、比较分明,也让全世界的人记住了那个萨尔斯堡午后的山谷,阳光灿烂,7个孩子和一位美丽的姑娘,用歌声放飞爱、自由与梦想,那该是全人类的梦想。
《音乐之声》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它以乐抒情,以乐动人,到处充满阳光气息与温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美景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相互倚托的关系,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追求纯洁完美、争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邪恶杂念、到达真善美的梦想境界。
《音乐之声》观后感优秀2
一直都很喜欢这部音乐剧。曾在10多年前就买下碟片,想看时就拿出来看。而这次的教研活动,让我又一次欣赏了这部曾在1960年获得第十四届托尼奖最佳音乐剧、女主角、女配角等五项奖、1965年获奥斯卡金像奖的作品。每看完一遍,我就对剧中的人物、风景、歌声、笑脸、画面等又增加了一份喜爱。
《音乐之声》以音乐剧的形式塑造了一群各具清晰性格特色的鲜活人物形象,讲述了一个既富有生动活泼的浓郁生活气息,又充满理解与爱心的真实感人的故事。剧中的优美悦耳的歌声和大量自然而又精彩的人物对白,让我一遍又一遍地欣赏着。我喜欢女主角玛利亚的率真、追求真爱,以童心,爱心去照料七个过早失去母亲的孩子;喜欢特拉普上校不畏纳粹高压的正气,宁可流亡不做亡国奴的爱国情愫;喜欢故事中人际的宽容与亲情的和谐,喜欢阿尔卑斯山麓的湖光山色,喜欢莫扎特的故乡萨尔茨堡的艺术氛围,喜欢贯穿整部电影的妙曼歌曲……
这部经典老电影,看了很多遍我感受很深——特别是玛利亚的温柔、善良、耐心以及她的坚强、勇敢和无私纯洁的.爱。借着优美动听的音乐让这个缺少爱的家庭,又重新又了活力和欢乐,她用心地去了解七个个性不同的孩子,爱护他们、教导他们,用心地去爱他们,孩子们从心里接受了她,从心里喜欢她,并在她与上校结婚后亲热地喊她“妈妈”。
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能真正用心去了解我们的孩子,我想我们的孩子也会更加喜欢我们、接受我们,从而像爱妈妈一样地爱我们。
片中很多情节我都很喜欢,如一开始的坐在松果上而不动声色的玛利亚,孩子们遇到雷电石害怕时想的favoritethings,教孩子们学唱歌时的doleimi,在舞会上道晚安等等。不过最喜欢的玛利亚和孩子们一起表演木偶剧《孤独的牧羊人》,在表演的时候7个孩子各有分工,不是说葛瑞塔和玛塔最小,就不用做任何事情。她俩也有自己的工作。玛利亚让每个孩子都参与了木偶表演,都经历了成功体验。
最感动的的一段是上校和家人在演出时由于想起自己的祖国沦陷自己要被迫离开时哽咽着唱不下去,善解人意的玛利亚马上接上,体现了上校爱国、玛利亚爱家人的一种淳朴的情感,每每看到这时候,我的眼里也总是潮潮的。
每看一遍《音乐之声》,我就一次被深深感动——感动于她以乐抒情,以乐动人;感动于她到处充满阳光气息与温馨浪漫;感动于她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美景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相互倚托的关系;感动于她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追求纯洁美好、争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我也希望我们能从影片中的人物身上汲取到精神营养,学习玛利亚身上美丽可爱的闪光点,从而让自己变得开朗、豁达、宽容、智慧,赢得孩子、家长、同事的喜爱。
《音乐之声》观后感优秀3
《音乐之声》是美国七十年代初奥斯卡电影。
以一个实习修女犸丽亚为主人公,去一个古板乏味的家庭当女家庭教师,她将音乐带到了这个家庭,使整个家都活跃起来,变得自由,变得有趣而丰富多样,连妻子去世后变得严肃而易怒的伯爵,也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孩子们亲近起来,她不仅取得了七个孩子的喜爱,与伯爵结了婚,还帮助他们逃离了奥地利,过上全新的生活。
音乐似乎是犸丽亚不可缺少的,她从头到尾几乎都在歌唱,她的乐观、向上、进取都来自于音乐,她使孩子们感受到音乐,接触到音乐,最后喜爱音乐,在最后遇难时刻,仍表演出属于最后一场音乐会,在修女们的帮助下,伯爵一家摆脱了军队的毒牙,结尾是青青的绿山,蔚蓝的.天空,与开头的山坡相互照应。
犸丽亚对自己的人生态度保持不变,当她发现音乐融入她青春活力的生命时,那颗有力跳动的心脏已经使她将音乐带到每一个人的身边,用音乐来解除烦恼,增加快乐,当音乐和大自然的生命力结合在一起之时,她寻找到了自由,一个属于每一个人该有的自由和欢愉,于是,她把自己的一切美丽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因为,孩子富有一切童真和生命。
整部电影中有两个对比——寇特和劳夫。如果寇特没有犸丽亚的关心的照顾以及其所给予的乐观和重视,就会成为劳夫——一个胆小懦弱,却不肯承认的一个十七岁男孩子,犸丽亚没有见过他一面,所以没有教育他,导致他连自己的女朋友——莉莎都背叛,差点残害了他们一家。有一段伯爵与劳夫的对话,我在此处稍有摘录:“把枪放下!听我的!把枪放下!”伯爵颤抖而故作镇定。此时的劳夫被汗虚透了,紧紧地攥着枪,似乎要把这把无辜的枪掐断,他放下了枪。“你到底和他们不一样。”伯爵说。此处激发了他最脆弱的心底,一个不肯承认懦弱的人最脆弱的心脏——我不是懦弱的!于是,他大喊,这声大喊也将他与莉莎的情分断了:“上尉!他们在这里!”……”从这一个小片段可见,是懦弱使他自卑,又是懦弱促使他“勇敢”。再说寇特,他希望成为他的父亲——伯爵先生。可因为伯爵前期的冷漠和无情,使他自卑而胆小,外表却装作强大,让父亲不再冷言冷语。如果没有犸丽亚使他的父亲对他的人生进行改造,他也会成为劳夫,一个胆小懦弱,却不肯承认的男孩子。可见犸丽亚对这一个家庭的重要性。
电影从头到尾都没有关于文科、理科等古板教育,犸丽亚这个家庭教师,可以说她没有教育孩子们,她让大自然滋养了这群孩子,使孩子将“军队里的秩序”褪去,让一个完全的健康生命显现出来。
电影意义深刻,教育独特,值得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