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观后感1
这天我一个人在家里做着功课,突然间一个低沉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小玲,快点出来跟我走”我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只见一只象麻雀大小一样的小精灵一边挥舞着它的小翅膀一边看着我对我说话。只听见它继续说:”快点跟我上飞船,宇宙小学开学了,我叫小水滴是专门来接你去上学的”听到这儿,我心里虽然不相信,但是我的.双脚却不听指挥慢慢地跟着它走出了家门到了小区的花园里,只见有一个三只脚的象飞船一样的怪物停在花园中间,我跟着小水滴慢慢进入了飞船。
一进到飞船,简直为里面的设备惊呆了,里面尽是些我从未见过的仪器设备,几位工作人员飞快的操纵着这些设备,只感觉飞船徐徐的升起,然后以我根本想象不出的快速飞离了我的家。
不知道过了多久飞船总算停了下来,这时候小水滴出现了,它一边和我讲解着这里的一些历史一边带着我去到了宇宙小学的教室,我进去以后一看,这哪里是什么教室,除了只有一位老师在讲台上讲课以外简直是个玩具天堂,很多和我年纪一样大小的孩子在里面尽情的玩乐着,根本没人去听老师在讲什么,很快我也融入到他们中间和他们愉快的玩耍着。
就这样,不知道过了多久,只见一位年轻的老师走进教室向我们宣布:”明天要考试飞船基本理论知识和基础操控,请同学们好好准备一下。”,一听到这话,我才醒悟过来原来我这样天天玩已经玩了整整一个学期了啊,在这期间我除了整天玩耍以外是一点知识都没有学到啊。但是现实是不容改变的,第二天考试我和其他同学一样由于什么知识都没学到所以这两门功课都得了零分。
从小水滴嘴里我才得知,考零分的孩子是要被丢入太空,任其自生自灭的,这时候我才开始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这么贪玩,不愿意学习,这下好了。
结果我和其他所有孩子被准备丢入太空,当一个老师拎着我的耳朵准备把我丢入太空的时候我一下子痛得醒了过来,原来是场梦啊,看到我做作业做得睡着了,妈妈就拧着我耳朵大声的把我叫醒。
回想起刚刚做的梦,我心里默默的下定决心,以后绝对不可以再贪玩了,一定要好好学习,认真听老师讲课。想到这我的心情才慢慢变得舒畅起来。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观后感2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虽然我是一个孩子但是从小有一个梦想:长大以后驾驶飞船飞上太空。当我从电视上看到了张晓光,聂海胜叔叔,王亚平阿姨在太空遨游的情景,和他们载满中国人的自豪在太空图授课时,我的内心无比激动,使我当一名航天员的梦想更加强烈。飞入太空也并非容易,需要强壮的身体,丰富地经验,还有长期不停顿的训练,而且还要有广泛的知识。吃东西时要像挤牙膏一样挤出来;睡觉时要睡在挂在墙上的睡袋里;广泛的知识是为了配合科学家做各种实验,不断的进行科学的探究。
想着,想着我睡着了,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我驾驶着飞船离开地球向火星驶去,在茫茫宇宙中,遨游浩瀚的太空。我可以看到连绵起伏的长城,看到奔腾不息的'黄河,看到祖国的美丽。遥远的星星,如今已在我身旁;天上的月亮,如今已在我脚下;长长的银河,如今已围我流淌。啊!五星红旗那娇艳的身姿展现在茫茫太空,我没有让中国失望。不知不觉我驾驶着飞船经过了许多行星,海王星,月球,终于到了我们的目的地:火星。
在火星上着陆了,我小心翼翼地走下飞船,刚想好好感受一下火星的气息,忽然前方出现了一群古怪的人,他们身高大约60—80厘米,没有手,椭圆形的身体,两个小小的眼睛,两脚很短,全身被罩在明亮的灰色衣服里。我走上前说:``你好!”刚刚说完我就心想:火星人怎能听得懂中国话呢?可正不知该怎样交流时外星人竟出奇的说了声:”你好,我就是你们要找的外星人,只因几千年前你们的设备太差,所以一时无法看到我们,现在我们回去交差了。“滴滴—”一阵刺眼的光先后,火星上荒无人烟
“滴滴——”又是一阵急促的铃声,我睁开眼睛,发现我躺在床上,旁边的闹钟在不停的响,原来是一场梦。这个梦没有做完,但他点醒了我,让我带着梦想再渡太空。
探索无垠的太空是航天人永无止境的事业,学习航天精神是我们接班人的任务。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承载着民族复兴的重大责任,更应该把所学到的航天精神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好好学习是我们伟大的使命,建设祖国是我们永远的目标,任重道远。团结是力量,刻苦是精神,科学是基石。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观后感3
太空教育是世界载人航天活动的组成部分。美国女宇航员芭芭拉·摩根于20xx年8月乘坐“奋进”号进入国际空间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太空授课。
“当年,芭芭拉主要讲述太空生活的衣食住行。中国首次太空授课则是真正的太空物理课。”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认为,我国的太空授课与美国有明显差异。美国太空授课的内容是介绍和演示太空生活,而我国太空授课的内容是介绍和演示失重环境下的`物理概念。所以,我国太空授课的科技含量较高,难度也更大。
20xx年6月20日上午10点,我国首次太空授课开始。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并回答了学生们关于航天器用水、太空垃圾、失重对抗和太空景色等问题。
“我们先后研究了‘竹篮打水’‘乒乓球’‘回旋镖’‘溜溜球’和‘跳绳’等20多种方案,根据科学性、安全性、操作性、可视性、即时性、趣味性等综合因素考量,经过集思广益、反复筛选、严格论证,最终确定进行2个方面的物理实验,即物体运动特性和液体表面张力;随后,又对确定的实验项目进行了精心细致的研究,力求给学生们最好的‘课堂’感受。”庞之浩说,实践证明,授课专家组最终制定的授课教案达到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获得圆满成功。
“太空授课挑战不小。”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员杨宇光表示,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和物资条件下,仅教具的选择和运送就非常考究,太空物资运送成本很高,1公斤物品的运输成本远超1公斤黄金的价值。更重要的是,40多分钟的时间里,既要在太空演示物理现象,还要讲明白物理原理,对于备课和临场组织调配要求极高。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观后感4
还记得小时候坐飞机时,总会望着机窗外的蓝天白云,内心充满了自豪,因为我终于飞上天了!长大以后才明白,这根本不算什么,宇宙飞船能带我们飞到浩瀚的宇宙,宇航员还能去月球玩呢!从此我便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一名宇航员。
虽然成为一名宇航员对我来说,还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但是有一天,我却梦到我变成了一名帅气的宇航员,与杨利伟叔叔一同登上了月球。那天我来到了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领取了小号宇航服后,便在杨利伟叔叔的带领下登上了飞船。飞船上应有尽有,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挂在壁上的睡袋。因为空中没有重力,一躺就会漂起来,宇航员只能钻到睡袋里面挂着睡。很快倒数声响起,“10、9、8、7、6……”,只听“轰”的一声,飞船在火箭的推送下升空了!我瞧着窗外那一闪一闪的星星,心情无比激动。总觉得广袤的.太空美得惊心动魄,让人无法形容。经过两天的漫长旅行,我们终于到达了月球。我怀揣着兴奋的心情跑出了飞船。谁知月球的引力很小,我只是轻轻一跳,就已经打破了跳高的世界纪录。可是,还没玩多久,我就感觉到四肢无力。杨利伟叔叔告诉我:“这是受太空中压力影响,很正常的,习惯就好了。”我从来没想过,原来成为一名宇航员还要克服身体的各种不适,要习惯种种压力,还真是不容易啊!就在我大发感慨时,陨石探测仪忽然发出了“嘀——嘀——”的声音。杨利伟叔叔大喊道:“一颗陨石正向我们飞来,赶快进入月登车!”我们一上车,叔叔便以最快的速度发动了月登车。车子子弹似地刚冲出去,便听“轰”的一声,陨石砸落在刚才停车的位置。这时,我终于从梦中惊醒,吓出了一身冷汗。
从梦中醒来,心头沉甸甸的。我忽然明白,作为一名宇航员还要时刻面对各种不可知的危险。于我而言,成为一名宇航员不再仅仅是帅气和好玩,更是意味着伟大和牺牲。此时,我对宇航员的敬意和成为一名宇航员的自豪感更是油然升起,我更加坚定地想成为一名宇航员。今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带着成为一名航天员的梦想,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插到月球上。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观后感5
太空授课的“选题”条件是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必须安全可靠、质量小、体积小、功耗小、对航天员健康无影响、不会污染座舱环境等;当然,也要考虑创意新颖、简单可行、不需要花费航天员很多时间等因素。
“当时还设计了一个磁铁实验,但考虑到磁铁可能对航天器内部仪器和设备产生影响,所以这个实验被放弃了。”庞之浩补充道,此外,化学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安全起见,太空里的化学实验通常在实验柜或者手套柜进行,难以向地面学生呈现,因此挑选物理实验作为太空授课的内容更具安全性和可视化。
为做好中国首次太空授课科普教育活动,当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教育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对活动进行了系统、周密的'策划,完成了课件、教具制作和地面课堂的准备工作,航天员还为此进行了专题准备。
由于天宫一号是精密飞行器,航天员的授课活动必须小心谨慎,既不能动作幅度太大,干扰到正常飞行,还要当心漂浮的实验器材、液滴影响到航天器安全。
作为主讲人的航天员王亚平,在备课时没少下功夫。她精心准备授课内容,向专业教师虚心请教讲课技巧。指令长聂海胜担任太空课堂的助教,负责配合王亚平管理教具,维护课堂秩序。航天员张晓光几乎是被“捆”在舱壁上听完这堂课的,因为担任摄像师的他,要想在失重环境下保持平衡,必须用束缚带把自己固定在舱壁上,才能在用手持摄像机的情况下,保持长时间稳定拍摄,把太空授课的精彩图像传回地面课堂。
“未来的太空授课将会有更多、更新颖的实验内容和形式。例如天地对比实验,比较蚕或蜘蛛在太空与地面吐丝的区别,观察蝴蝶在太空中如何飞舞等。”庞之浩介绍,我国有关部门也已开始组织青少年设计太空实验,并定期请专家评审,优秀的实验方案未来有望在中国空间站上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