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会的观后感

时间:2024-08-2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音乐会的观后感(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会的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会的观后感(5篇)

音乐会的观后感1

  地点: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

  演奏:中国青年交响乐团

  指挥:胡咏言

  一年前看过张立平的一盘音乐会录影带,漂亮的声线会一下子抓住人心,晴朗的一天——张立平独唱音乐会观后感。这位旅居加拿大的华人刚刚回国就破格聘为中央院声歌系教授,实力非同一般。开场前在金色大厅外,我看到离我不远处的郭淑珍教授(张的老师)正与金铁林夫妇交谈着,脸上挂着幸福自豪的微笑。

  那晚的演唱是无可挑剔的。单只是她高贵的出台风姿和心向观众的态度就流露出了奇妙的魅力和风韵。近在咫尺的声音另人惊讶,征服一双不谙世事的眼睛,一对单纯的鼓膜和一颗心的脆弱,该是易如反掌。

  当她在唱‘罗西娜’咏叹调“我心中有个声音”(选自《塞维利亚理发师》)的HIGH D时,我听到的不是那种典型单薄尖锐的花腔音响,它不是羽毛,更像打击的榔头。那是一个戏剧性的声音,使人全身从头到脚跟都震撼了。“我是一个快乐的少女”(选自《清教徒》)里有一段非常快速进行的琶音,音阶,非常快速的。却唱的一点不浊,干净利落。那就是技巧。只可惜乐队显得有些乱,可能训练的时间不是很多吧,观后感《晴朗的一天——张立平独唱音乐会观后感》。‘柳儿’的咏叹调“主人,听我说”(《图兰朵》)的整个演出中她一直使用比较轻盈的声音,最后的长音从一个PP开始进入一个小的渐强,有那么足的气息支持,细若游丝哀婉至极,似袅袅飘向上苍的天鹅绝唱,非常净美。让人灵魂出窍。有时,最能吸引人注意力的时刻只是用一个非常优美的轻声PP,它能同一个激昂的HIGH C一样地抓住观众的心。虽然旋律短小抒情,却如此荡气回肠,让人拍案叫绝。在她的塑造下,我建议《图兰朵》可以重新命名为《柳儿》了。

  “晴朗的一天”,窒息得伤感。旋律美得让人倒吸一口凉气。这支咏叹调也是整场演出的亮点,一串预示悲剧的定音鼓把我敲入那个绝美的爱情故事。久久地凝望着舞台,仿佛真的看见了蝴蝶夫人前方碧蓝的.大海,她日复一日望着大海的眼睛,也被染成了蓝色。十五岁的少女对爱情的忠贞和期望是非常纯真热烈的。在大海深处,那只载着悲剧的船,里面装着的不是她的爱人,而是死亡。那是一只临死的蝴蝶。这些美感是可以给心灵以顷刻安慰的,我接受这种离间的美。向来都很美。

  张立平的人物刻画相当传神,在舞台上积极与听众进行交流,而不是站在台上只管唱的角色。她对音乐的理解、对人物的理解是有一定深度的,毕竟她在国外那么多年。在国外也曾多次上演《蝴蝶夫人》,她是很从容地把握着这个角色。最后的出场谢幕,我看到她的笑容灿烂得一塌糊涂。

  那晚 紫禁城月光如水。

音乐会的观后感2

  匆匆忙忙赶回来,但是因为这破电脑,还是错过了开头的联合国进行曲,有点遗憾,等重播的时候再看一次。

  每一年看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心情都是很澎湃的,我不想点评一些譬如“演奏水平很高”“大师诠释很到位”之类的废话。我最想说的是上半场的维也纳少女圆舞曲,老扬真的处理得很棒,在里面加入了口哨元素,我看着乐手们吹着口哨,真的很震惊,吹口哨竟然出现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当中,因为毕竟在这如此严谨高规格的音乐会上,吹口哨这些没有什么音准音高可言的表演,一般来讲真的是很不搭调的。不过,他们吹口哨的音色真的非常的好,音准也吹得很准,然后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有许多奇奇怪怪的风俗,每年除了正常演奏之外,还会有一些额外的风趣演出,今年的风趣演出加上吹口哨,令我想到一句话“不会吹口哨的演员不是好乐手”,用在今年的新年音乐会上真的很恰当。

  每一个人喜欢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理由都不一样,有的'人喜欢圆舞曲,有的人喜欢每年的芭蕾演出,而我最喜欢的是波尔卡和童声合唱。在20xx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观后感上我就已经写过,先不说演奏水平,我觉得国内的乐团和维也纳爱乐或者柏林爱乐或者捷克国家广播等等的世界著名乐团的差别,我看国内的乐团演出,每个乐手只会把演出当做一份工作,我并不认为他们是真正的音乐家,我喜欢维也纳爱乐,我喜欢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每次看到他们演出的时候,他们都是很享受音乐的,每个乐手都是在一边演出一边微笑的,我很少看国内乐团演出有这种发现,他们都是机械的演出着,没有任何特色,没有任何的风格。老扬真的是一个严谨、滴水不漏的音乐家,他所诠释的音乐我没有感到有什么惊喜,不过听完他的诠释却又会觉得非常满足。从20xx年开始到现在,我已经看了16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从20xx年开始,也是每年写一篇观后感。每一年欣赏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我全年之中最幸福的瞬间,没有之一,因为听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真的是很有安全感,你完全不用操心它会搞砸,不用担心音乐的质量,一种稳稳的幸福。每人所追求的幸福都不一样,对我而言,美好的音乐,就是幸福。

  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工作赚钱,赚到钱才能继续学音乐听音乐,也希望以后可以有机会去维也纳,亲身感受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这是我人生最大的愿望之一。

音乐会的观后感3

  光线暗了,投向舞台的是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神,四处寂静,朦胧的声音叮当响起.......这是在学校的明城堂,一场音乐会拉开序幕。虽然我对乐器并不是太了解,但是听了这场音乐会,我却更加明白了为什么说音乐是相通的没有任何界限。

  出场时,看到他们一个个器宇轩昂,步伐轻盈,浑身都流露出天生音乐家的浪漫气质。这么多音乐人组成的集体聚集在舞台上,多么耀眼。亲眼目睹交响乐团出现在自己的眼前,是那么近,那么真实,同时也令我震撼。两边排开的椅子,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乐团。

  演奏开始了,音乐婉转动听,我眼球被指挥人余老师那全身心投入的指挥动作吸引,他身体前倾,拿着指挥棒,时而缓慢柔美时而迅速有利地指挥着,更甚则在舞台上踏着步子、打着节拍。虽然他留给我的只是背影,但我仿佛能够看到他那专注的眼眸,陶醉的微笑,看他的指挥棒所指挥出的轮廓,与旋律相辅相成、交相辉映。怪不得说指挥是整个乐团的灵魂。

  随着指挥轻盈得甩动指挥棒,各路乐器竞相奏起——小提琴欢快得跃动,那是奔跑在春天怀抱的精灵;大提琴沉稳得摇摆,那是流出于山涧的小溪;笛子吹出清凉的风,悠悠扬扬,自在飘渺,好似春风拂面,温柔而又清爽;喇叭唱出快乐的歌,飘飘洒洒,活泼调皮,好似春的孩子,稚嫩而又天真...... 音乐,原来可以这样风情万种,美仑美奂。坐在台下,静静地聆听,我仿佛在与音乐女神携手同游,飘向云端,又轻轻地落回尘世。又恍若在茫茫大海中蜻蜒点水般飘然而至,悠哉乐哉。这难道就是所谓的“羽化而登仙”。

  看到如此庞大的乐团演奏,我才知道原来一首歌,一支曲子,它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节拍都凝聚着作曲家的情感,并非信手拈来,凭空而造的。因此,我明白了为什么流行音乐只能流行一时,而经典音乐可以流芳百世。它们是作曲家内心发出的情感,因此它们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一首首乐曲有着一段段他们的故事,有的催人奋进,有的令人喜悦。最令我感兴趣的便是吹唢呐的演奏者,我想是他多年的用功练习,才能练就成这口技,就如同唢呐一般,令人震惊。

  将近两小时的`演奏,演奏者们丝毫没有显现出疲惫之感,仿佛都置身于音乐之中,享受音乐的洗礼。听了这场音乐会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乐器了,虽然他没有流行音乐那么前卫那么火爆,可是的它的高亢,它的婉转,它的节奏都无不体现着这个有音乐的国度的悠久历史和文明。

  音乐竟然有如此的感染力,我从没有想过,我只是觉得这是一种学习,一种心灵的交流。在习惯了流行音乐的嘈杂后,有这样一段时间静静地聆听,欣赏高雅音乐,无疑是一大享受。在繁忙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真应该找点时间来聆听音乐,欣赏艺术,丰富自我,不是吗?

音乐会的观后感4

  20xx年8月21日15时,由辽宁省音乐家协会手风琴学会主办,抚顺小白杨手风琴学校承办的《杜宁创作作品音乐会》,在沈阳大学音乐厅成功举行,希望在园丁——《杜宁创作作品音乐会》观后感。

  中国音协手风琴学会副会长、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教授杜宁,中国音乐学院作曲博士高佳佳,辽宁省音乐家协会主席、沈阳音乐学院院长潘兆和,辽宁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汪敏,辽宁省音协手风琴学会会长孙家胜,及辽宁省手风琴界教师、学会会员和手风琴爱好者300余人到会观摩。

  音乐会由抚顺小白杨手风琴学校的23位同学演奏杜宁创作的18首手风琴曲目。演出涵盖了独奏、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联奏、合奏、为声乐伴奏等多种表演形式。同学们的演奏严谨认真、十分精彩,无论是断奏、连奏,还是音程(双音)、和弦都很准确,较好地表达了乐曲的内涵。

  音乐会上所选的曲目有简有繁,从《世上只有妈妈好》到《无穷动》,听众的热烈掌声诠释了杜宁老师作品的精湛,观后感《希望在园丁——《杜宁创作作品音乐会》观后感》。杜宁老师的作品无论是和声织体、现代和声,还是复调、对位的运用,都堪称独具匠心。由于杜宁老师深厚的演奏、教学功底,使他的作品颇具实用性。曲目中对轮奏、华彩、颤风箱等手风琴演奏技法的设计美妙绝伦,使乐曲的艺术表现力臻于完美。

  音乐会的成功举办,应该归功于抚顺小白杨手风琴学校的高级教师金顺善。金顺善师从著名手风琴教育家、沈阳音乐学院手风琴教授李敏老师,现为辽宁省音协手风琴学会副会长。她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在排练和演出时,无论是速度、力度、触键、颗粒性的把握,还是节奏、音型、音量平衡、音色的对比统一,都一丝不苟;在生活上她对学生体贴入微,学生们发自内心地称她“妈妈”,在她精心培养下,学生们多次在国内手风琴赛事上获奖。

  音乐会的成功举办,还应该感谢汪敏老师。她非常关心小白杨手风琴学校,多次到抚顺讲座、指导,和同学们一起拉琴,甚至连一些同学的名字都叫得出来。

  辽宁省音协手风琴学会副会长刘丽老师,在这场音乐会上她担纲主持,她和金顺善老师撰写的“连接词”非常精彩,既介绍了曲目特点、编者的初衷,又解读了手风琴的演奏技法。主持节目中,她的语言流畅,语速准确,形象完美,稳重大方,颇受赞扬。

  如果说音乐会不足之处,我感到两人以上演奏的节目中,手风琴音色、音量的`平衡稍差些,这和同学们使用的手风琴产地、型号不同有关,统一起来的确有难度。但总体看,不失为一场完美的、令人流连忘返的艺术展示。

  音乐会的成功举办,使我们看到了手风琴演奏发展的美好未来,我们坚信,将会有更多金顺善这样的好园丁,手风琴的希望将灿烂辉煌!

音乐会的观后感5

  8月15号晚上有幸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听了一场音乐会,《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的演出。这个合唱团是我的最喜欢的合唱团,也是全国著名的合唱团,向往已久,当然不能错过,听完,果然让我感动,那些孩子就是上天派来传播世间最美的音乐的天使,形容成天籁之音一点都不为过。团长杨鸿年曾经这样说过:“作为中国人的我,很高兴在中国有这支合唱团的存在,它远近闻名,听过他们演唱后的观众都无不为之喜悦。特别受人尊敬的是合唱团是在中国著名的音乐殿堂内用动听的歌声同我们的心灵说话。”他们以出色的演出及特有的音色被誉为音乐大使。天籁之音,转换音色,自然的舞台表演是他们显著的特征。

  整场音乐会的过程,都让我很感动,每一首作品的演绎都无不让我赞叹,现场都响起了热烈而激动的掌声,完美的音色,和声,舞台表演,配上特有民俗风情的音乐作品,每个作品都被演绎得淋漓尽致,简直就是美的化身。合唱团里每个孩子都有独立表演的能力,不仅会唱,还会乐器表演,这点是最让我佩服的。在他们的歌声里感受不到一点社会的杂质,纯净而优美,声音气息运用自由,音色圆润而通透,表现力极强…… 他们今天的`音乐成就,是怎么获得的,是我最感兴趣,我猜想应该有如下几个原因:

  1、好的艺术指导;

  2、正确的音乐教育理念,或许在他们看来,音乐不是用来练习的,是用来玩和享受的;

  3、生活的环境氛围,音乐文化深入人心,已经跟他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音乐不是音乐工作者的专利,是一种普及的大众文化,生活中无处不洋溢着音乐的美。

  4、还有最重要的遗传基因。

  想想在我们身边,音乐在校园中也是成了一种快餐文化,比如要参加一个合唱比赛了,才赶紧组团,进行简单的发生练习后直接进入作品排练,在队员中的水平掺差不齐,包括演唱能力和音乐素养,没有比赛,音乐就是一个闲置的课程,可能有好作品吗?作为一名普通的音乐的老师,这么好的教育资源被浪费,实在惋惜和难受,音乐是最能美化和提高人的素养的一门艺术,而且入门容易。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好的能沉淀下来的音乐作品是越来越少了,音乐逐渐只成了音乐家门获取经济利益的手段了,真的是一种耻辱和罪过。

  可能我这样的想法比较偏激,但我真的没有看到什么音乐教育的希望,音乐只成了城里孩子的专利,特别是在农村,这里的孩子很淳朴,更加需要音乐的滋润,音乐可以让他们更健康快乐地成长。这种现状何时能改善?!天籁之音,让我沉醉!期待我们的国家能音乐之声遍地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