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何处来》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客从何处来》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客从何处来》观后感1
在电视作品选讲课上,我观赏到了系列片《客从何处来》,它的主题很简单,寻根。虽是简单的两个字,其中却包含着无限的深意。它酝酿着历史,从时光中抽丝剥茧一点点将属于自家人的过去还原到我们的眼前。
第一次听到寻根这个词,还是在初中的英语课上。那时对于这个词的概念模糊,并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直到上了大学,和同学们一起坐在教室里共同看着片中的一个个主人公踏上自己不曾涉足的故土,挖掘出被历史掩埋的真相,才渐渐仿佛身临其境,心情与他们一起联系起来。
寻根作为一个电视片的选题,可以说是新意与深意并存。每个人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段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逐渐被人忘记。但它们是曾经真实存在过的,这个电视片的主题就是将它们从历史厚重的尘埃中发掘出来,让它们重见天日。
我看见萧敬腾,曾宝仪等人从他们的所在地出发,奔赴台湾、南京等地,回到他们的故乡,寻找和自己家世相关的人,和那段尘封过往相关的物件,将一块块碎片逐渐拼凑成形。对于漫漫的历史来说,这些碎片只不过是连尘埃都不及的冰山一角,甚至连历史书上都不会记载他们的姓名。但对于一个人而言,那是属于他们的一生。当我们通过探寻这些碎片,最后将它们组成一幅画的时候,就完成了一次与历史的对话。通过寻根之旅,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在脑中想象着先人可能走过的路,可能遇到的人和事。
不仅仅是主题的深度,从制作上来看,这部片子的风格审美也深得我心。和现在普遍浮夸的综艺节目不同,《客从何处来》没有五花八门的华丽后期,也没有明星刻意的作秀。参加这个电视片节目录制的主人公们虽然每一个都是活跃在人们视野中的明星,但脱去了节目的包装,在这部片子里的他们也只不过是一些普通人。
他们在车上和节目组的人员笑着拉家常,面对祖辈曾遇到过的波折苦涩,他们也会触景生情,会流泪。在萧敬腾为主人公的那集片中,有一个镜头我印象深刻。萧敬腾从过世奶奶的同事阿姨那里拿到了她生前的遗物,在整理遗物的'时候萧敬腾忍不住痛哭失声。一般来说,普通的综艺节目会把这么长时间的镜头剪掉,但这个片子并没有。镜头一直停留在萧敬腾的面部表情上,从他忍耐着眼泪,到控制不住情绪再到掩面哭泣,最后向节目组借纸巾擦眼泪,努力克制住情绪后继续拿着奶奶的遗物,眼噙泪花向镜头述说对她的回忆。这一段镜头总共花费了很长时间,但节目组在制作后期的时候却一刀未剪,真实地还原出主人公在寻根过程中的内心状态,将这种复杂的心情使观众也能够感同身受。这不是出自于主人公们的演技,而是彻彻底底的真情流露,也正因为如此,才是这个电视片走向成功之路的一部分。
《客从何处来》观后感2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看到这档节目的名字时,就知道出于这首诗:《回乡偶书》。
这是一档真人寻根节目,在这样一个喧闹浮躁的世界里,明星通过节目静下心来、小心翼翼地寻找并讲述着祖辈的经历。
不仅是关于个人的故事,更是还原那个时代的记忆。故事是讲不完的,但是人性、情感这亘古不变的主题是人类不断探索的。
一共看了两期节目,邀请的嘉宾分别是萧敬腾和曾宝仪。首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该节目的音乐音效。
主题曲,充满着思念的气息,透着无名的悲伤意味。像缓缓的小溪不经意间流入心间,某种情绪逐渐涌出,很好的将观众引入节目特定的氛围和心情。而他们在寻根的过程中,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事情。配有急促而富有强烈节奏感的背景音乐,牵动着观众的心,此时大家的心情都是一样的:对找寻的资料既好奇又焦虑。我有留意到,节目中不止一处有空白:画面中没有任何人声或是背景音乐。感觉是人物情绪的酝酿过程,而观众也会有点不知所措,却也好奇着接下来会说什么。没有过度的音乐煽情,这种适当的留白能更好的理解嘉宾具体的情感变化。
其次,我想谈谈该节目的内容创新方面。它是第一个寻根的节目。不是普通的寻亲,还有对国家、历史的思考。中国自古以来,人走得再远,也不会忘记最初生活的那片土地,人们称其为根。嘉宾前往根所在城市,听当年相关的人诉说,通过个人的变故,了解家族,国家。国和家从来不是分离的,一个个小家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国家。
像这种类似的打情感牌的节目,都有一个通病:煽情主义。如果拍出来的`东西不能得到观众的理解、产生共鸣,此时再丰富、真挚的感情也会变成无病呻吟,令人反感。该节目将寻根的过程真实的呈现给观众看,曾宝仪那一期的确触动到我了。像她这样一个明明不算感性的人,以为大大咧咧的性格,在寻根的过程中,从好奇、惊讶到后来的震撼、沉默甚至有些沉重。这种自然的转变,反映了她的真性情,保证这个节目的真实性。而我被感动的原因很简单:两岸直到九二年才允许探亲,(曾)爷爷与亲人的被迫分离,最后甚至没能和异地亲人告别,被政策拆散的一段婚姻。特殊的年代,作为普通人只能服从这样的命运,无法反抗,充满着无奈与遗憾。他和雇主一家命运般的缘分,可见人与人之间神奇的羁绊。
直接把节目规则告诉嘉宾,你同意,你提供家族联系人,我们去查。去哪、找谁、拍什么,完全不能告诉你;拍完之后能不能用,会尊重嘉宾的意见。正是负责人对真诚、真实的高品质追求,才有了这样一个优秀的节目。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
《客从何处来》观后感3
《客从何处来》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一档明星真人寻根,追溯历史的纪录片。最近观看了其中的两期节目,略有所感。这档节目的名字来源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节目中曾宝仪的外公年少时被迫离乡,远离大陆半个世纪,再次回乡,已是物是人非。他们那个时代发生了什么?为何被迫远走?为何迟迟不能归?我们何曾思考过这些问题。落叶归根,那我们又清楚自己的根到底在哪里吗?
该节目的主旨就在于“感悟历史,审视自我”现在的我们似乎缺乏一种归属感,漂浮在社会中,似乎从来没有思考过我们是谁,我们从何处来。在古代,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他们都有自己家族的族谱,寻根也更容易方便,现在的我们还有吗?在节目中,萧敬腾被问到了一个问题:你还记得你阿公叫什么名字吗?他似乎是不知道的。反思我们,还记得祖辈或者更前者的名字吗,大多数也是不知道的。在我的家乡,有一次,村里的祠堂要求交费翻新祠堂以及开始写族谱,当时我觉得这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现在想来,我对我的根一无所知,那里一片空白。
曾宝仪在她的寻根路上收获了那个年代的感情与感动。她的阿公与一位老奶奶年轻时定了娃娃亲,在他远走大陆之后,等待他多年,住在他家帮他侍奉父母,她的坚持最终没有圆满的结局,但是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女人的忠贞与执着,她是令人敬佩的。在如今出轨离婚率越发高的现状下,这种单纯的执着更加显得珍贵。曾宝仪的四外婆,在外公去南京做工,三外公夭折后,侍奉老人,在家里状况非常艰难的时期,一人外出讨饭养活全家,更甚者不让告诉曾宝仪的外公,怕她难过,她的故事无法不令人感动。那个历史时期中,虽然艰难,但是其中的故事也数不胜数,让人感动,同时让人心酸。
无论是小人物还是大人物,从过去到现在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事,这段历史必然是丰富的',然而我却对此一无所知,经常听奶奶讲起过去的事,或许是未认真听过,现在什么都想不起来,历史的故事也从我们这一代断片了,更严重一些,我们成了自己家族历史上的“罪人”。
《客从何处来》不仅是一个严肃的寻根纪录片,在其中也掺杂了一些趣味性,曾宝仪那期节目的开头,一个男人对曾宝仪说:“我的母亲与你的外公有一些特殊的关系”这里设置了悬念,吸引观众的注意,让人不禁猜想到底有何关系。最后得知老人与外公曾有娃娃亲这一特殊关系,让人意外又给节目增添些许趣味。这样的一档节目,既有真实性,又有故事性,还在寻根的过程中带给嘉宾和观众惊喜与意外,意义深远。
不知道根的人生在我现在看来是不完整的,我们拥有现在和未来,我们或许还应该在探寻一下自己的过去,家族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