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好人》观后感

时间:2024-09-19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三峡好人》观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峡好人》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峡好人》观后感

《三峡好人》观后感1

  最近在老师的推荐下观看了“三峡好人”这部影片,这是一部没有豪华场景、没有大腕明星、没有华丽台词的电影,有的是断垣残壁、普通人生和平白对话。但是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好片子。

  影片讲的是:山西的一个普通煤矿工人,16年前买回了一个四川媳妇,媳妇刚怀孕,就被公安局解救回去了。16年天各一方之后,煤矿工人去三峡地区寻找他的女儿,而因三峡工程的缘故,前妻家所在的县城,早已被淹没在水底,前妻的家人对他也不怎么友善,几次三番折腾之后,他终于见到了前妻,两人在长江边相会,彼此相望,决定复婚。

  女护士沈红从太原来到奉节,寻找她两年未归的丈夫,他们在三峡大坝前相拥相抱,一只舞后黯然分手,决定离婚。

  老县城已经淹没,新县城还未盖好,一些该拿起的要拿起,一些该舍弃的要舍弃……故事情节看似简单,在商业片、日韩泡沫剧充斥影视市场的今天,《三峡好人》无疑给我们带来了一份厚重,以及这份厚重所留下的深深的思索。

  这部片子,让我真正看清了,中国最底层劳动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之前从不知道,也很难有机会看到。现在的媒体,歌功颂德的事太多了,混淆视听,只知道有些山区很穷,穷到电都没有……之类的。

  生活是很困难的,生活是很无聊的。为了生活,有人从事着日薪30-40的拆房子的重体力劳动,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开挖黑煤窑,只为赎回老婆,有人曾花三千将妹妹卖到山西,待解救回来,居然再次将其以三万卖给包工头,有人为了给男人治病,甘愿做暗娼…有太多这样的例子…。影片告诉我们,在我们生活的国度里,还有这样一个地方,还有这样一群人。《三峡好人》揭示了一个最根本的道理,就是人在极端的贫困中,做人的`尊严根本就不存在,死与活已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钱上升到了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为了钱,底层的女人除了自己的身子还有什么可供换取金钱呢?男人除了体力和一条命,也没有其他的本钱。人贱命也贱,他们的一身正如片子的结尾一幕,一生都走在钢丝之上,随时有掉下来的危险。穷人生也好,死也好,没人在意,没人在乎,自生自灭。

  影片对生活糜烂醉生梦死的城市人是非常不屑的,很多人对土得掉渣的农民工反感甚至憎恨!城市人的虚荣心让中国社会严重分化,农民工已丧失了作为一个社会公民的应有权利,在势利的城市人眼中只有在城市边缘艰难刨食。在这凋谢的世道上,农民工的生活颠沛流离,生命如此渺小,命运如此不堪。

  过去20多年的巨变,为越来越多的国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生活,但也有不少人为此付出了代价。这也许是发展路上不可避免的代价,但至少我们在享受全新生活时,不要忘了那些默默无闻的人,那些行走在路上的民工,那些到处“讨生活”的外地人,那些跟中产生活极不相称的服装和嗜好(包括老四样烟酒茶糖)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是喜是愁,浪里分不清欢笑悲忧。成功失败,浪里看不出有没有。”

  浪里看不出,但《三峡好人》为我们看了;分不清欢笑悲忧,《三峡好人》为我们努力呈现了;滔滔江水,浪花转瞬即逝,《三峡好人》为我们记录了。

  影片留给我深深的思索:生活是什么?我们追寻的生活又是什么?也许当我们这样自问的时候,当我们为了生活而盲目奔波的时候,不防去看看在同一时空下别人是怎么生活的。当我们关注别人生活方式的时候,也许我们能解释很多无法回答的问题。

《三峡好人》观后感2

  贾的三峡好人终于公映了,观后感慨万千啊,同时也对这部电影拍手称快,在中国目前的社会转型期,民众需要这样的艺术作品,需要冷静地客观地剖析社会现状,了解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现状,关注潜在的和已经严重存在的社会矛盾,这不仅仅是电影人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不同阶层特别是政府部门应该深刻分析和探讨的历史性问题。

  三峡好人比较全面的展示了中国改革过程中特别是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弱势群体所付出的沉重代价,这种基于改革而带来的困难甚至是灾难在某中程度被舆论给淹没了,这个时候问题已经上升到政治层面,政府出于社会稳定的考虑,严格控制舆论,永远只报道改革的利好消息,把改革所带来的社会深层次问题一笔带过,或许在某种程度说是在加深潜在的社会矛盾。当然政府在这方面也做了不懈的努力,从三峡移民的政策和重视程度可以看出,但在具体的政策落实上就大相近廷,这时的问题就是政治体制的缺失问题,政策无法落实到基层,使改革积累的民怨,制造了社会矛盾,而《三峡好人》在这个时候的公映恰恰让大众看到了光彩背后的社会代价,所以说这是一部具有时代意义的写实电影,这是我要说的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三峡好人的公映说明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长期的基于政治敏感的电影题材限制,随着中国改革事业的发展,电影工业也随着不断发展,但发展的前进水平和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还相差甚远,随着像华娱兄弟这样的民营企业的进入,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了中国 电影市场的发展,从近几年的电影作品就可以看出。但是对于题材的严格控制,很大程度上把中国的电影定位在了娱乐性质上,中国电影的时代意义在削弱,因为解放后的战争题材电影对于当时的苦难阶段具有很强的鼓舞作用,而在现在这个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电影的时代意义已经不同,所以说基于目前的中国现状,中国电影的时代意义没有显现出来,这里面有体制的原因,社会认知和娱乐倾向的多方面原因,从山峡好人的票房就可以看的出来,中国的电影观众还是不成熟。

  我要谈论的第三个问题,中国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已经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这是改革带来的代价,而政府的保护措施和政策支持的力度将是关乎社会稳定的大话题,而贫富差距的继续拉大在社会矛盾上已经明显的显现出来。《三峡好人》就是一部反映中国地层弱势群体的生活,它具有它的时代意义,而弱势群体的现状确是血淋淋的,中国的三农问题几十年一定是中国的最主要的社会问题,而三农问题的焦点一直是在利益的分配上,矛盾是深层次的,这几年的三农政策只是杯水车薪,背后更大的问题摆在了政府面前,中国的弱势群体实在是太苦了,他们享受不到改革的成果,而物价水平却在节节攀升,医疗卫生条件的不足,教育资源的稀缺,恶劣的生存环境让他们在中国经济光环背后苟筵残喘,社会的腐朽在很大的程度上又加深了烙印,站在时代的前沿,历史的脚步会走向和谐还是又一个深渊,在政府面前或许就是一念之差。

  作为中国农民为了生存,靠己之力,我们只能纵身跳进水深火热中,殊死一搏,因为时代造就了我们。

《三峡好人》观后感3

  看片子以前,心里一直在猜想三峡好人是怎样的人,他长什么样,性格是什么,为什么是好人……但是看完以后才明白,"三峡好人"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

  一直很害怕看类似的文艺片,因为总在最迷惘的时候故事便结束了。

  首先让人觉得耳目一新的是演员韩三明的形象:他在被人欺诈或是粗暴对待的时候,都温和迟钝,但对于自己所认定的目标,却丝毫不肯动摇,眼神无辜却坚定,有特别的行动能力。

  一男一女,一个是为了找回老婆,另一个是为了找到老公。本片延续贾樟柯一贯对故乡及底层的情感,讲述两段挽回和舍弃的爱情故事。三峡建了,奉节要拆;一个在建,一个在拆。没有人说拆就不该,建就理所当然。所以沈红的拆,与韩三明的建也正是这个非常时期的主旋律,人们被这个旋律所牵制着,发生着变化。他们的故事以及拆迁中的奉节是急剧变迁中的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

  烟,酒,茶,糖,分成四个联系的小节,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就爱情而言,也反映了两代人的爱情。"荼"是沈红的写照,现代的年轻人不会想得太多,讲求的就是个味道,敢做敢为。"人一走茶就凉",何况一走就是两年。沈红真是为了找到老公,她早就下定了决心,这是难能可贵的。烟,酒,糖是韩三明的爱情写照也是更多平民的爱情的写照,就是那么现实那么不可改变。十六年前花了三千块钱换回了老婆,十六年后又用三万块钱再次把她买了回来。

  "好人一生平安","上海滩"的手机铃声成了人物性格的代表。"两只蝴蝶","你是我的玫瑰花"使一个时代,平民特色反复出现。那些原滋原味的生活场景,那些处在急剧变化的城市,以及那里人们的生活就是那样的.现实。

  大家没有到过对方的故乡,在人民币的背面,他们互相自豪着家乡的美丽风光。

  四川奉节县,是产生李白名诗《早发白帝城》的地方。"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三峡工程使其成为一片废墟,即将也被淹没。

  原先住在这里的人成为新的一代被动移民。他们失去了家园,也没有了故乡……

  小马哥说:"好人一生平安?操,这年头奉节还有什么好人!"其实何止奉节,整个社会不都是这样吗?在现在这个崇尚"黄金"的时代,还有谁会关注"好人".无论是老实的韩三明,还是那一群挣扎在社会底层的民工兄弟,他们都是好人。生活太难了,我们只能选择乐观,即使是身不由己,也要很大牌地笑笑。

  电影中最高超的是导演自己在片中说了话,而且说得恬到好处。他的每一个镜头都倾注了精力,那些构思在电影中表现出来就成了导演的语言,比如UFO、标志建筑的升空、片末的走钢丝的人,即使是沈红同学的一句"***"也是导演在说。那些恰到好处的文字注释,如烟、酒、荼、糖、努力、二期水位……这些都是导演在说话。他把人的思维紧紧地牵着,让人沉思。

  电影真实得让人觉得可怕,我们都是影片最后那走钢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