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佣人生观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雇佣人生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雇佣人生观后感1
《雇佣人生》: 清晨七点一刻,闹钟大作,秃头的中年男人极不情愿地按掉闹铃,颇显疲惫地起身洗漱。他的房间颇为奇怪,无论是地灯、梳妆台、餐桌、椅子还是衣架,都由人来担任。这些人面无表情,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男子穿好衣服出门,并雇了一个人力出租车赶赴单位。在这个神奇的世界,所有的工具都有人来完成,他们毫无怨言,组成了这个冷酷的世界重要的一部分……
当我看到这部短片时,展现在我面前的是赤裸裸的社会:阶级,麻木,冷漠......里面的每一件事,每一个场景都活生生地异化现象,不经让我想起了欧洲的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存在先于本质: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
在短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盏台灯。故事刚开始,主人公打开台灯,惊奇地发现台灯的支座是个人,身穿西装,系领带。然而更为让我吃惊的是故事主人公的穿着竟然和台灯是一模一样的。在短片的最后,台灯拿起灯罩,狠狠地摔下,然后离去。我想,台灯的隐喻就是社会中的一个个体,这个当夜晚来临,关闭自己,是自己能够获得短时间的宁静。或许这种宁静在某些人来说是一种理所当然,然而并非如此。《盗梦空间》给我的印象很深,里面所描述的'是两种人生,人可以在睡眠时也可以是一种人生。但,7:15的闹钟将这样的一个个体将我们从那样的宁静中拉回到现实社会中,无奈,更多的是自己的坚持。我们打开自己脑袋,开始思考着如何来应付一天的事物,似乎生活已经在轨道上了,像火箭或导弹一样,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生活这就这样,时间就这样从我们指缝中流逝。我们已经忘了自己所要过的生活,只知道按着既定模式生活,工作,甚至是爱情。(我们谈论爱情,在现在的我们是一件奢饰品,对爱情总是很童话,而现实却如此骨感,以致我们对爱情一直处于无知状态,随随便便就可以说出我爱你)。
我们削尖了脑袋想往上爬,渐渐我们失去了自我,变的圆滑,变得自己有时怀疑自己,我常常这样问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常常自言自语说些不着边际的话,想不着边际的问题。常常叹息,不过是这世界的寄居者。
一个人的“精彩”,该如何前行?
雇佣人生观后感2
清晨七点一刻,闹钟大作,秃头的中年男人极不情愿地按掉闹铃,颇显疲惫地起身洗漱。他的房间颇为奇怪,无论是地灯、梳妆台、餐桌、椅子还是衣架,都由人来担任。男人不紧不慢地洗漱、剃须、用餐,然后穿好衣服出门。他没跟家里那些人告别,在他眼中,那些人大概就是没有生命的物品吧。镜头转到室外。大街上的情景跟家中一样诡异:满街跑的不是汽车,而是背着乘客大步迈行的"人力出租车";指挥交通的不是电子信号灯,而是穿着红色、绿色衣服的真人。片刻后,在一栋大厦门口下车,穿过由四个彪形大汉组成的保安门,走进由超级肥仔用体重控制的电梯,终于到了公司门口。存好衣帽后,男人踏着沉重的步伐向一间办公室走去,快到门前时停了下来,扯了扯领带,撇了撇嘴巴,又往前几步,停顿半晌后,终于在门前趴下。很快,有人走过来,在他身上踏了两脚,开门进了办公室。
在这个神奇的世界,所有的工具都由真人扮演,他们兢兢业业,毫无怨言,使用他们的人也觉得这一切理所当然。
1、从社会角度分析短片:在这个高度化分工的社会里,人人都是社会的螺丝钉,每个人只需要各守本分,做好自己就可以。但从另一个角度分析,雇佣”不光是只有付钱和劳动这两条坐标,雇佣还该有厚度,比如工作的乐趣,比如创造的乐趣,比如责任。当雇佣被社会分工挤压到只剩二维的时候,人性也就被完全磨灭了,这样死一般的部件。
社会企业管理者应该就是此反思,在管理分工上,更应该根据个人性格优点分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才能让社会企业更有活力朝气。
2、从人际角度分析短片:短片中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的对白,每一个人都面无表情,无悲无喜。像藕合的齿轮,机械地转动,冷冰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用两个字就可以描述——雇佣。这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极端反例,每个人的`心脏是一台冰冷的机器,只有雇佣才是常态。一种被确立的社会制度,在不知不觉中谋杀了个体的个性,剥夺了个体的思维与选择。个体逐渐变得冰冷、麻木、无知无感、遵循体制、被异化为工具。
人与人之间,应该存在着爱和信任,有温度的。人存在被异化为工具的可能,但我也相信人类自身存在一种力量抗拒被异化的结局,这种力量应该是——人类本身。
3、从个人心灵角度分析短片:短片的主人公从起床到公司公司,都是呆板、泠漠的,感受不到一丝的微笑和阳光。我们雇佣着别人,也过着被别人雇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