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观后感

时间:2024-10-1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起跑线》观后感2篇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起跑线》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起跑线》观后感2篇

《起跑线》观后感1

  《起跑线》这部电影聚焦的是教育问题,比起我们大家都看过的《三傻大闹宝莱坞》说的是大学教育,这部电影的点可能更多的是放在我们的义务教育这一方向。

  男主角服装店老板拉吉,算是一个小有成就的男人。靠着他的服装店,能开上宝马住上豪宅,可以说是在中产阶级里面混的偏上游的那一种人了。但是,他的女儿马上面临上学了。印度的教育资源是极度不平均的,私立的幼儿园和学校有着更好的硬件设施和师资资源,虽然很贵,但是大家都是挤破了头才能弄到一个入学名额。公立的虽然便宜,但是条件差,教室里面连课桌都没有,是只有穷人才会去的地方。为了能让女儿上好学校,夫妻俩不辞辛苦的弄到了学校旁边的学区房,希望能够在富人区生活,来让女儿接近他们想要达到的那个阶层。可是在诸多尝试之后,他们发现原来上个幼儿园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困难,这时候采取常规手段,已经不太可能让自己的女儿进好学校了。最后他们就瞄准了每个学校专门向穷学生开放的贫困生指标。

  这部电影有别于最近几部阿米尔汗的印度电影。聚焦的方面在男女平权这样的话题上更多一些。电影主要的方向是教育,男女主的家庭设置就不太像我们之前所看到的常规印度家庭的刻板印象。男主是一个有点怕老婆的耙耳朵形象,其实这样的家庭,就比原来的那种传统印度家庭更接近中国的家庭形象。所以这部电影在讨论教育问题的时候,带入感就会更强一些,它的语境和我们还是挺接近的。我们和印度一样,都是人口大国。

  如何让我们的教育资源平等,本身就是一个我们一直在探讨的话题。我们当下的实际情况其实是寒门再难出贵子,社会的阶层固化将会越来越严重。这一点,在电影里面通过一些方面的展现是揭露的挺明显的。例如平民窟的穷人,会说我家里就是三代穷人,从我爷爷那一辈子就开始穷,所以我早就知道穷人怎么生活了。穷人的孩子从小就没有办法获得良好的教育,即便是能通过某种政策得到入学的资格。但也最终会被高额的户外拓展费用吓得不敢入学。而富人呢,大家现在都不是傻大款了。从怀孕的时候就会开始操心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还没进学校就已经掌握了几门外语。自然而然的就会更强的竞争力。

  印度的'社会阶级固化的可怕,你在看电影的时候是能鲜明感受到的。而我们呢,我不好说跟他们一样,但是很明显,我们也是有这种趋势的。不信,你们自己去查一下这些年来的高考状元。原来可能还有几个寒门子弟,但是现在基本上都是中产以上家庭出来的孩子,成绩优异而且课外活动也同样出色。最让我记忆犹新最近的一个新闻,好像说的是两个漂亮女生学霸什么的。我就觉得挺蠢的,都什么时代了,好看和学习早就不再是对立面了,还拿出来做新闻。更加让我关注到的是,说这两个女生其实原来成绩并不好,但是后来出国去深造什么的,终于成功。这意味着什么,家里肯定有钱。当你处于一个较高的社会阶层之后,成绩不好也不是太大的问题,你是有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给钱,让你去最好的学校,认识最厉害的人,只要你不是一个真的废物,肯努力,成功就是理所当然的。这已经成为了我们社会中很普遍的现象了,富二代早就不是我们早期的刻板印象中的二世祖(当然这种人还是会存在,而且也不少)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成为了我们这个社会的精英,中流砥柱。

  而我们山区里的孩子呢。虽然我们是九年义务教育,但是这九年的质量,其实是天与地的差距的。很现实的就是越来越少的人能够上到名牌大学,且不说在大学学到的知识一不一样,你能接触到的人,层次就会差别很大。这是直戳人心的。

  电影很荒诞的安排了一段让男女主这样的富人,去平民窟那里住一个月的荒诞戏份。就有点像《变形计》)虽然很戏谑,但是那种贫富差距带来的巨大鸿沟被展露无遗。我们不说富人一定冷漠,穷人一定热心。但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给我们的带来巨大反差,在电影里观众是能很容易的感受到的。例如富人开party吃着鱼子酱,但是穷人喝水都要靠抢。电影里面有一段很触动我的戏。就是在贫民窟的孩子被筛选出学校之后,看着爸爸在哭。他上去拉了一下爸爸问对不起爸爸没事,孩子爸爸我们只是不幸运吗?这个时候,我忽然感觉到很无力,因为我们已经看清了社会的发展方向,这种方向太不可逆了,我们似乎只能努力延缓它却无法去改变它。

  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电影的主角作为一个中产阶级。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焦虑,电影拿教育资源作为一个标杆。富人有权有势,进学校能给学校带来更多的好处,穷人有着某种形式化的指标。唯独中产,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里里外外不是人,这不也是不公平吗。富人因为富有所以更富,穷人因为穷所以更穷。这是我们明显的社会大趋势。教育就是很大的一方面。所谓鲤鱼跳龙门,我们为什么诞生科举制。就是让寒门有才之人,得以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得以有机会获得教育。而现在这条路,似乎开始越来越难走了,下面的孩子无法通过教育来与上面的孩子竞争,教育已经不太能改编他们的原生阶级。

  《起跑线》这部电影,以宝莱坞习惯性风趣幽默的方式给我们扯开了印度社会的遮羞布。话题沉重,但是却又不会让人压抑。我觉得挺厉害的。当然,这部电影,时刻不忘输出那种真善美的价值观。让你觉得,这世界纵使有千般不堪,也有这些光,能让你继续去相信美好。我觉得电影的优点就是它的缺点,因为这些商业化的元素影响了它的批判性。但是我依旧推荐。因为即便是讽刺,也是能让我们深思的,这就够了。

《起跑线》观后感2

  从《三傻大闹宝莱坞》开始,印度电影慢慢进入我们视野,到去年的《摔跤吧爸爸》大火,还有《神秘巨星》、《小萝莉和他的猴神大叔》一部部积攒了良好的口碑,刷完这些片子我总是在想,这样一个矛盾,甚至有些落后的国度却在思考深刻的东西,有关于梦想的,有对传统世俗发起挑战的,有关于国仇家恨的,当然也有对教育现状的揭示与反思,就如我们今天看的这部影片——《起跑线》。

  影片讲述的是一对印度的中产阶级夫妇:服装店老板拉吉与太太米塔为了让女儿皮娅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想尽了各种办法。而当他们费劲心思终于要将女儿送进名校时,事情却又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故事从一段爱情开始,拉吉和米塔,一个是有点手艺但其貌不扬的平凡小伙,一个是貌美如花接受良好教育的美丽姑娘,两个人最后走到一起,是最美好的爱情,但现实就是现实,镜头一转,将我们带到了这个在市井的中产阶级家庭,拉吉总是在迁就着米塔,他既反感于太太总是给女儿设置过多的保护伞,但又小心照顾着太太的感受;他既不愿离开那些熟悉亲切的邻居,但又毅然去富人区买房过日;他既钟爱闹腾的民俗舞蹈,却又装模作样地喝着威士忌……可以说在这份爱情里,这个平凡小伙娶到了公主,但他同样爱的有些卑微,正是这份有些卑微的爱情让教育出现了一条不一样的起跑线。

  如果说米塔没有嫁给拉吉,而是和后来故事里出现的那个同班同学在一起结婚生子,或许他们就不会在教育上出现那么多的不默契,如果拉吉娶了一个平凡的印度姑娘,那么或许他们的日子就是拉吉说什么就是什么了,也就没有了影片中那些啼笑皆非、提心吊胆的后续故事。但电影终究是电影,他将这样一段看似不可能成功的爱情层层推进,然后就有了后面的一系列故事,当我们看到拉吉和米娅为了进入上层社会开始讲起英语时,当皮娅和伙伴玩耍讲印语被大家疏远时,当他们为了占用贫困生名额而搬进穷人区时,让人看到了在印度巨大的阶层感,也正是所谓上层社会、中产阶级、贫民阶级的明显区分才让女主人公米塔有着极度的不安,才让她要想尽办法将自己的孩子送进私立学校,接受上层社会的教育。但,在整个故事的背后我觉得这个中产阶级家庭还不是最令人心疼的,至少他们还有钱,而有钱的意义在于多一份选择,拉吉一家可以在“走投无路”时选择做穷人,但穷人却是即便伤痕累累但依然要选择坚强,就如电影里那个爸爸说的:“或许贫穷就没有资格大喜大悲。”这些生活在印度最低层的人民被瞧不起,被剥夺自己应有的份额,甚至是自己孩子受教育的权利,但好在生活总是怀有一点点的慈悲,它还留给了这群低层的人最大的善良与快乐,即便生活给了他们一次次的伤害,但他们依旧快乐的生活着。影片中,中产阶级在旧街可以得到一群街坊邻居的簇拥,家里还有保姆,生活挺富足,到了富人区,喝着所谓的威士忌,穿着高档西服,大家看似觥筹交错,一片其乐融融,但实则大家的内心都瞧不起彼此,而在贫民区,没有威士忌但还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没有披萨但自制的博饼,没有那高雅的音乐但那些属于他们的音乐却可以点燃他们的灵魂……看到米塔、拉吉、还有皮娅的笑脸那便是最好的证明,贫穷并没有让人变得不快乐,真正让人不快乐的是那些无休无止的欲求,那段时光里的`一家人可以做真实的自己,或许这段时光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教育。

  我想印度的影片总是有这样的魔力,总是在你觉得一片喧腾的时候突然的让人沉静,进而是思考,影片当大家都沉浸在贫民区一起欢歌笑语的时候,学校派来的考察官来了,拉吉一家的小心翼翼和另一个家庭的真实的表现其实让人一下子就看清了真正的贫穷。试问教育的起跑线在哪里?即便贫穷但还是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那么起跑线应该就是在每一个父母的心里。

  从电影走出来,我们再来看看我们所接触的家庭。从社会分层来说,我们所面临的孩子或许也是出于中产阶层,但我们所面对的很多家长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现在经常会在那些公众号的推送中看到“寒门再难出贵子”。是啊,当上层社会的人更加注重教育的时候,我们的社会中层、底层的爸爸妈妈们依然没有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孩子正输在了起跑线上,这条起跑线并不是不一样的教育环境,而是每一个人对教育足够的重视与理解,当然金钱的堆砌纵然可以使孩子有更加优渥的教育环境,但内心的重视与全力以赴才可以让孩子在教育的路上有更远的前行。

  一开始我觉得电影最大的败笔就在最后十分钟,从拉吉走上舞台进行演讲考试就背离了电影本身要传达的东西,但静下心来想想,从电影的角度来说,最后的十分钟既迎合了管理阶层的需要,也表达了虽然有阶层,有不公,但生而为人,应该要善良。

  看完影片,我想或许生活会有很多的不公平,从爱情开始,我们就会被有不一样的定义和选择,对孩子的教育之路更是有很多的不公平,但当我们足够虔诚的时候,总会有条路,会通向理想的那一方,就像故事里那个在拉吉服装店的店员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