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观后感

时间:2024-06-1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八佰》观后感(合集15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佰》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佰》观后感(合集15篇)

《八佰》观后感1

  最近上映的电影《八佰》票房已经突破20亿,点燃了刚刚重启的国内电影市场,同样也收获了许多好评。电影的上映也引发了网络上关于那段惨痛历史的热议,故事原型发生地上海四行仓库遗址纪念馆也随着电影的上映引来了大批市民前来参观。

  《八佰》是什么?

  电影从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开始,讲述在谢晋元团长的指挥下,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八百壮士”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顽强抵抗日军进攻达四天四夜的英勇事迹,呈现出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和八百壮士的英勇形象。《八佰》是这群勇士共同的名字;是一条河间隔出天堂与地狱的战争史奇观;更是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的英雄缩影。

  电影里中国军人坚守仓库英勇抵抗与一河之隔的租界里的歌舞升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听起来不可思议但事实的确如此。1937年的大部分国人并没有觉醒,他们不认为这个国家的战争跟他们有任何关系。很多人认为保家卫国流血牺牲那是军人的事情,就算日本人已经轰炸了上海,摧毁了这个城市,也依旧炸不醒租界里的人们。在他们看来,日本人是不敢进入英国租界的,生意继续做,大戏继续听,日子一切如常。就连支援淞沪会战的地方保安团的民兵,都琢磨着赶紧溜号回家,好把家里的那几亩麦子给收了。

  四行仓库保卫战让租界的国人看到了什么是战争,什么是舍生取义,仓库对岸的芸芸众生也最终完成了从麻木到奋起抗争的.转变。

  在收获好评的同时,电影《八佰》的热映也引来了网络上的不同看法,认为影片夸大了真实的战况,美化了国民革命军队,掩盖了主力军队溃败撤退的事实。这些批评大多是基于对抗战初期国民革命军抵抗不利的不满情绪。不过,也许对于这部电影大可不必如此苛刻,以电影的形式还原历史,本身就需要不少的艺术加工。更何况在《八佰》之前,许多人并不了解淞沪会战这段惨烈的历史,这部电影起码让人们知道了四行仓库,也知道了上海晋元中学是为了纪念哪位民族英雄。这难道不是《八佰》最大的意义么?

《八佰》观后感2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清晨,朗朗书声的校园里时常会出现这一幕——庄重而严肃的升国旗仪式,每当此时,颈系红领巾的同学们顶着烈日,将右手高举过头项,注视着五星红旗缓缓升起,这,是我们少先队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敬。

  我心中的国旗,是那高高挂在天空,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它矩形的红色旗面,象征着革命,象征着中华民族不败的灵魂;在这硕大鲜红的旗帜右上方,缀着五颗金黄的五角星,大星居左,四颗小星,环绕在大星之右。那颗大五角星正代表着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而四颗小五角星则代表四个阶级,五颗五角星互相联缀,疏密相间,象征中国人民的大团结。

  记得从幼儿园起,懵懵懂懂的我们在心中却已知国旗的神圣,这是一种信念滋养在心间。每当周一上午,国歌奏响时,那些顽皮的、爱上蹿下跳的小朋友们,此时此刻都安静了下来,抬头挺胸,那冒着豆大汗粒的额头下,那双似乎要瞪出眼眶的大眼睛,深情地注视着冉冉升起的国旗。

  上小学了,学校经常邀请一些老党员、老红军来学校,给我们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悠久历史及优良传统,那时的我们还不懂事,总是觉得反反复复听了那么遍,甚至都有些不耐烦了。可是我们当时何曾想过,这一次次的宣誓、演讲、解说,积累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友爱,和我们今天幸福生的来之不易啊。

  上中学了,伴随着功课多元化的.增加,我们肩上的学习担子愈加变沉,在老师和学校的教育下,我们对党、对国旗的认知愈加深刻。党和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的成长环境,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我们也为着心中的理想,在不停奔跑、努力奋斗,这不就是我们的初心吗?我们在国旗下成长,在党的陪伴与守护下长大。

  五星红旗,伴我们成长;五红红旗,是我们的骄傲。我们为五星红旗祈祷:原将来的我们,都能成长为栋梁之才,化作五星红旗上面一颗颗小小的星星,为祖国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奉献出我们的一腔热血、一份力量。

  我们在国旗下快乐成长,我们在国旗下幸福生活,让我们在五星红旗的带领下,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勇前进!

《八佰》观后感3

  如果说《1917》是偏向于个人英雄主义,凭借着一个人的英勇排除万难、坚持到底,传达了正确的消息。那么《八佰》是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力量、民族力量,这种力量更有震撼力,也更能触动人心。

  抗战中的上海,已经几乎沦陷,被困在四行仓库中的四佰多名中国士兵是这个城市最后的防线,如果他们失守,上海便真正的沦陷了。

  隔着一座桥对岸的租界是另外一番景象,有歌舞升平,是美好的天堂。同时也有很多心怀国家危亡的各界人士,他们心中有着无奈、有着失望,更有着对中国士兵的期许。

  日军扬言三小时之内攻下四行仓库,想要击溃这上海的最后一丝反抗,当日军试图通过工事摧毁墙体,让仓库中的'中国士兵失去作战的阵地。紧要关头,有人身体上绑了炸弹,开启了自我牺牲式的爆破,去摧毁日军的工事。紧接着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士兵排成队,身体都绑了炸弹,只留下自己的姓名,然后就为国献身了。

  不禁让人发出感叹,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天空中的飞机中有各国的观察员,为了向其他国家表明中国的立场,冒着挑衅敌军的危险,中国士兵决定升旗,护旗手被机枪扫射,旗杆将倒之际,中国士兵用身体继续护旗,不顾生命的成为旗杆下的水泥桩。

  战斗机中的士兵对这种举动甚是惊讶,飞机的玻璃时不时被中国士兵打中,展示了我们的决心和大无畏的精神。

  最后为了保存实力,去唤醒更多的中国人,四佰名士兵决定冲过桥的对面,冲到安全区。明知道会被机枪扫射,但是这是我们必须的选择,就好像那几个冒死将电话线送到仓库的英雄一样,多活一个就是多一分希望。

  危难之际,我们能看到同胞之情,安全区的教授也会拿出自己的枪,不愿再忍受别人的欺负,混血后代也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因为身体里流着一半中国人的血。无数的人们拿出最珍贵的物资,为的就是争一口气。

  战争是万恶的,和平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吾辈不应忘记这血的教训,当以自强不息去敬慰先驱。这种近似残暴,令人发指的场面希望不要再有,那一幕幕血肉模糊,那一帧帧生离死别带来的只有痛心与沉重。

  记录不去忘记,是我们最大的尊重。珍惜好好生活,也是先驱们当初最真挚的期望。

《八佰》观后感4

  战火绵延,硝烟弥漫,人仰马翻,血染中华大地······

  “东北沦陷了,华北沦陷了,但是现在因为有你们,上海还在!”老鸹在尸横遍野的土地上凄惨地叫着,阵阵喘息声在四行仓库蔓延·······从而四行仓库成了最后的希望······

  对面是天堂,而我们这儿是地狱,对面租界歌楼的商女在唱戏,对面租界的富家太太在打麻将,对面租界的叫卖声彻夜未宁·······“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狱唱后庭花。”所有人都迷住了,“快,快,加固南墙防御·······”对面的光照亮这里的夜,相顾无言,却胜似万语千言,他们不得不被拉回现实,“我在老家读过私塾,没出过县城,就想看一眼上海长什么样。”“我就是害怕,我怕我死掉了,死了什么什么都没有了。”很多人害怕着,但山河破碎,男儿许国,日本人宣言称三小时内完胜仓库,可他们奋不顾身绑着炸药,用自身的重量砸进日方钢板阵来阻止形成,看到这儿我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想到现在我们的小康社会都是他们先前在负重前行,他们肩上不止有家庭还有身后几十万百姓同胞们。

  “明天,我们将接受更猛烈的攻击”他们决定在第二日一早升上国旗,背水一战!“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来国旗不倒,只要人在,国旗就不能倒!中华人民就不屈服!“国人皆此,倭寇何敢?”

  记得,有一个片段,租界为仓库送来物资,当时女记者问:“再这样抵抗下去的意义是什么?”“意义?这里是我们的家!”

  “委员长之所以让你们留守至今,本来就是给西方诸国看的 !”洋人们知道这次战斗中国人根本不可能赢,但他们依旧被国人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所打动。

  他的名字叫“端午”,家人一定有个让他安康的祈愿,家乡的晚稻还没收,他却永远留在四行仓库。家书会泛黄,相片会暗淡,唯有那些曾用生命守护过去,会誓守在时光中,始终荣耀········英雄不死,祖国无殇,故土燃烧,战士誓卫家园。手足同心,共享和平之梦!

  勿忘国耻,为国所用!

《八佰》观后感5

  《八佰》的故事就是描写淞沪会战末期,国民党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420人留守苏州河畔四行仓库、狙击日军的故事。为壮声势,对外号称800人。

  上海四行仓库和英法租界只有一河之隔,租界里灯红酒绿,赌场、戏院正常营业,街道上熙熙攘攘。河对岸团附谢晋元告诉大家,这里是我们最后的阵地,也是我们的坟墓。

  谢团长接到上峰的命令,要死守四行仓库,仓库的对面就是英法租界。死守的目的就是死给你看,换取英美等国际势力的.同情。战斗很惨烈,英美也很同情中国,各大国际报纸的记者纷纷架起设备在对岸拍摄,报导战况。同时更多的是河对岸的中国看客。他们把战斗当戏看。而我坐在荧幕前看着他们,我心里怒斥这些看客。然后电影里飞艇上的外国观察员指责中国看客的冷漠。

  这400人并不是想当英雄,也不想撑英雄。四百壮士英勇抵抗日军,意思没错,但进到历史现场确不是这样的。他们有些是农民,稀里糊涂被抓来当兵。张译演的文职军官也只会打算盘,不会打枪。他们心念的是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影片的第一幕不是打日本,而是中国军队在枪毙逃兵。

  懦夫经过战火的洗礼变成战士这是基本套路。对岸观战的大学生看到国军应勇战斗被感召,偷偷渡河要加入他们,他们对战争有着浪漫的想法和期待,他们眼中的战争是一些书本上的传奇。当见到强大的敌人,枪火纷飞,尸横遍地时,这种浪漫就消失殆尽了。真正见过战争的人是不相信英雄那一套的。姜武饰演的老铁,不管你怎么骂我,羞辱我,老子就是怕死,就是不想死。看到身边兄弟受伤,他也生恻隐之心要去救人。等他付诸行动时,战争马上就给了他教训,让他负了伤。

  最后他们奉命撤退。上面知道继续表演没有意义了,英美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不会支援中国。谢团长希望战斗能重新激发战士们对战局的信心。

  黄晓明饰演的特派员说,上海沦陷大局已定,七十万国军都没干成事,你们四百人能成。

  谢团长还不甘心,希望这场战斗能激发对岸群众的战斗热情。

  黄晓明冷冷回到,他们的热情马上就会消退,这些人的热情改变不了战局。战争的背后都是政治。

  这个真相是告诉特派员告诉谢团长的,也是导演想告诉观众的。

  你们这么做到底值不值,后人会如何评说。八佰的幸存者杨养正晚年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只是一个军人,为国家打日本。

《八佰》观后感6

  电影《八佰》取材于一九三七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讲述了日军攻打上海时,“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的抗日历史故事。实际上只有四百二十人参加了战斗,为了壮大声势,谢晋元副团长对外号称有八百人,此即“八百壮士”的由来,就是这“八百壮士”用智慧和勇气抵抗日军四天四夜进攻的故事。

  随着一声警报声响起,一支来自民间的保安团的队伍从田地里走出,到达上海。这时狂风肆虐、暴雨如注,上海的闸北已经变成一片废墟。电影开始了,战斗也打响了。

  四行仓库的一边是富丽堂皇、声色霓虹的“天堂”租界,另一边是战火纷飞、一片狼藉的“地狱”战场,中间隔着苏州河,一座桥把两边连了起来。

  在战斗中,日军为了寻求突破口,在坦克的掩护下,拼命的挖掘墙洞,企图在墙内安装炸药把墙炸开进入四行仓库。战士们集中火力,猛烈的向日军开火,还是无法让日军的坦克停止,四行仓库瞬间危在旦夕。陈树生发现如此危险的境况,为了阻止日军爆破墙壁,他把手榴弹绑在自己的身上,从楼上纵身一跃跳下与敌人同归于尽。“舍生取义,儿所愿也。”这就是陈树生留给母亲的最后的话。后面的战士也奋不顾身的跳了下去,他们保卫了四行仓库的第一步入口处,他们用生命来守卫着四行仓库,为祖国而战。

  在租界的人们看到了一幕一幕英雄们勇敢战斗的场面,被战士们的勇敢、忠诚而折服,他们把家里的很多东西都送入四行仓库,药物、食品等源源不断的送来。

  伴随着太阳从东方升起,一面崭新的'旗帜在四行仓库楼顶上屹立。勇士们矗立着,面向迎风飘扬的旗帜,敬着军礼。突然,日军的战斗机从南岸飞来,疯狂的向楼顶扫射,日军的目标就是想把旗帜打到,但是四行仓库的战士们拼死守住旗帜。前一排的战士倒下了,后一排的战士前仆后继,无论是生还是死他们紧紧地握住旗帜不放,要让旗帜屹立东方。旗帜就是军魂,旗帜就是民族的希望。

  电影结束了,电影院里传出哽咽的声音,包含着我的眼泪。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八百壮士”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他们拼尽全力,英勇抵抗。正是这种保家卫国的顽强斗争,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是未来和平的守护者,更要铭记战乱纷飞的过去,和平来之不易。时刻提醒自己,勿忘壮士,铭记英雄,勿忘历史,共铸和平。

《八佰》观后感7

  今天,妈妈带着我来到了电影院,看了电影《八佰》。

  这是一部抗日片,根据保护上海四行仓库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电影刚开始的时候介绍了上海四行仓库,由420位官兵来守护。

  刚开始日本兵来攻打的时候,中国士兵用伏击战把日本兵给打了回去,把尸体扔到楼房外的水里。为了锻炼新兵,长官让几个新兵近距离将日本的俘虏给击毙,新兵们吓得都不敢拿枪,战争的残酷,鲜血使他们心里崩溃,但是没有办法避免。日本人的武器比中国先进得多,开着防弹车和一个大型机器拆掉三个窗户,企图强攻,然后呢,中国士兵无奈之下,背着炸药包,然后从楼上跳下去,每跳一个人,都会高喊着:“我叫xxx”,随之与装甲车同归于尽。看到这个场面,观众们无不流泪,我们的战士,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对抗日军的先进武器,把日本军打得魂飞魄散。记住吧,每一位英灵的名字,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他们,那一个个名字写进了历史,刻在我们心上。

  为了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只有420人的第一营,号称“800”人,虽然失败了,但还是完成了任务,达到了预期吸引日军注意,掩护主力撤退的效果。

  升旗那个场面,同样让我们泪流满面,同时热血沸腾,在明知道升旗会引起日本人疯狂的报复和更激烈的攻击,为了唤醒每一个中国人,他们用血肉之躯,把旗子高高升起。一边流血奋战,一边却歌舞升平,当时的民众,还没有意识到战争的危险和民族的危机。

  耳边至今还响起团长谢晋元说的话:“虽然我这场战斗注定是失败的,但是我要用自己的鲜血唤醒全国四万万同胞的觉醒。”

  英国租界同意说让中国士兵从租界撤离,本来是中国自己的土地,却变成英租界,冒着枪林弹雨过了桥,却被迫被解除了武装,这是多么耻辱!后来,撤离了的士兵们大多结局悲惨。

  在电影里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湖北,小湖北还是个小孩,他很害怕战争,但是随着他在老兵的带领下,越来越不害怕了,奋勇杀敌,在战争中成长,在血的洗礼下勇敢。

  看完这个电影后,我知道了,我们的今天来之不易,无数的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中国,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应该努力向上,不能做平庸之辈,让中国强大,傲立于世界。

《八佰》观后感8

  人来人往的大街上,飘荡着歌剧院里优美歌喉,充满了舞台上高昂的戏腔,小贩的叫卖声在这里游行,五彩缤纷的霓虹灯晃得人眼花缭乱,明亮如白昼。

  欢乐在这里定居,它和这座城一起开怀大笑。这是天堂。横尸遍野的废墟中,是乌鸦骇人的鸣叫,是炮火恣意地怒吼,是日本人凶恶地呐喊,是伤员凄惨的悲史鸣。这儿的一切黑压压的,烧焦的尸骨,炮火肆虐的痕迹,不计其数的子弹。它永远是灰蒙蒙的。一个叫恐怖的客人久坐不去,和这死寂的城一起,蒙着黑纱,颤抖着默哀这是地狱。有谁能想到这个天堂和地狱的分界线只是一条小河,同是上海,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它们近在咫尺,却没人能擅闯。它们有着天壤之别,只因为那个天堂有个别名:英国租界。日军号称:三天就能打下四行仓库。三天?三天!用四百人的骨髓和皮肉组成的拳脚。还有人也不敢打的枪也不会用的人拿子弹抗敌?让他们对战用活人当靶子的日本人和他们铁打钢造的大块头?我又不住地紧张起来。

  但我们中国人用智慧,用毅力筑起一个巨锤,狠狠地砸破了日本人的诺言。可是这巨锤染上了中国人猩红的鲜血,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让人不禁感叹:中国人是好样的!可日本人不会善罢甘休,又放狠话:三小时打下四行仓库!三小时?三小时!只见一辆形似挖掘机的爆破车缓缓朝仓库使来,日军身上笼罩着一个铁盾,拢成一个圆,像一个龟壳,慢慢袭近仓库,有铁盾的保护,子弹纯属无用之功!炸药丢下去,又一次次被扔上来。还能怎样?只有人体爆破!仓库里已是排成一条长龙的队伍,人们胸前背后都是一圈的炸药,灰头土脸的面容洋溢的满是自豪,他们视死如归:为了国家,这算什么?这比日本人张牙舞爪要厉害得多!一个个英勇的战士,负担着炸药,满怀着爱国的心,从楼下朝龟壳一跃而下,每一跳就是一簇黑烟,就是一颗决心。这让身在天堂那一边的人悲叹:日本怎敢亡我中国。是啊!怎敢亡我中国。越是在危难时刻,中国人越是顽强。

  《八佰》给我们诠释了中国人民的魄力与爱国之心,你们注意到了吗?它为什么叫八佰,可他明明只有四百士兵!我想是因为能增大声势,更因为中国人的爱国之心,英勇之志已经远超过它本身。

《八佰》观后感9

  八佰是什么,是八佰块钱?是八佰建房屋?然而都不是,是八佰名壮士。这部影片,细致地刻画了战争的独特环境和身处其中的中国军人的成长历程以及中国各界的反应和转变。影片以一匹被束缚着象征民主和自由的白马为线索,深刻地暗喻了战争的本质和普通人民对光明的`渴望。一条苏州河分隔了仓库与租界,地狱与天堂,南岸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北岸炮火连天尸横遍野,这种直观视觉冲击太过于震撼,也使我们的心情沉重,久久不能自拔。

  再绑紧点

  随着日军的火力加重,国军越来越抵挡不住了。随着一声巨响,四行仓库被砸出一个大洞。日军马上就要攻进来了。在这关键时刻,一位英雄站了出来,他叫陈树生。他在全身绑了许多炸药,说了一句:娘,孩儿不孝了。便跳了下去。接着,有许多英雄也跳了下去,临走前还不忘说说绑紧点。这一下,使电影院的人热泪盈眶,使我们肃然起敬。我不禁想:如果我在那个年代,我会不会像老算盘一样苟且偷生。会不会从苏州河游到租借。想到这儿,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守护军旗

  军旗,代表着尊严,但是,四行仓库,没有 军旗。于是,一位伟大的女子,不顾生命危险。毅然决然的带着一面旗帜,顺着苏州河,从租借游到了四行仓库。好比从天堂游到了地狱。她来后,整个四行仓库的官兵敬礼。团长谢晋元把 军旗升在四行仓库顶上,日军觉得这是对他们赤裸裸地挑衅,于是,使用飞机,对旗帜进行扫射。一人到了,下个人补上,坚持了很久,旗帜屹然不倒,说明中华民族没有被打倒。

  全体冲桥

  当上级对谢晋元宣布全体撤退的时候,他懵了。为什么会撤退?其实,这场战争只不过是国军做给国际看到,想让国际上在布鲁塞尔会议上同情中国,以求国际支援,其实,那场会开不开没有什么意义,看似推迟了,其实已经结束了,他们能做的,只是冲桥,用血与泪,唤醒华夏四万万同胞,他们最后死的很壮烈,故事也就结束了。当你问他们为什么拼命守护上海的时候,他们会回答,因为,那是我们的家!

  弹指一挥间,中国站起来了,中华民族站起来了!华为已成为了中国科技制造业的旗帜。这面旗帜,就是信心,不仅挺起了中国脊梁,鼓舞着无数中国企业与国人,也为中国科技业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就像《八佰》一样。这面旗,就像上海四行仓库楼顶的国旗,纵有千疮百孔,我辈也必须前赴后继,护其迎风飘扬,为中国之崛起而奋斗!

《八佰》观后感10

  这个周末我看了《八佰》这部影片,让所有人都铭记了四行仓库的历史。

  四行仓库位于上海市静安区,整部电影就讲了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一场由谢晋元带领的432名战士在四行仓库与日本人对抗的故事,但他们却向外宣称八百壮士,这就是为什么叫《八佰》的原因了。

  影片开头,大部队进了四行仓库住了一道道防御工事,埋了许多地雷。小湖北是被收留的,在这里他结交了一个伙伴小七月。第二天早上日本大军攻来了,许多人冲进仓库,但他们中计了,全部身亡。门外还有很多的日本人,他们停下进攻商量对策,仓库内战士们把日本人的武器装备全部收集起来开始训练,突然无数个介子毒气弹砸进仓库,大家手忙脚乱带上防毒面具,没有的就尿湿毛巾捂住口鼻,整个仓库叫声一片空气中弥漫着橙色毒气。团长大喊:“打开排风扇!快!”毒气从仓库南面散了出去,而南面就是租界是英国人的地盘,租借的人纷纷向中心跑去,河边空无一人。过了半天,好多日本人从水道溜进仓库,嘴里衔着刀,就这样一场在仓库内的战争开始。一个小时后,我方损失好多士兵,但获取大量刀器,这么一场一场的.战斗打了四天,最后所有士兵在英国的帮助下快速过桥,影片结束。

  整部影片里有许多令人震撼又感动的片段。我对陈树生烈士身捆手榴弹跳楼,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片段最有感触。当日本人用钢板顶在头顶时,大家朝下扔手榴弹,可总会被弹开,于是一名叫陈树生的烈士把十几个手榴弹用线串起,捆在自己身上,走到墙边缺口,英勇地拉下了所有引线,跳了下去,嘴里还喊着:“娘,是孩儿不孝了!”说完,纵身一跃,用身体砸开了日本鬼子的盾阵,手榴弹爆炸了,顿时破坏了鬼子的阵型。陈树生舍身杀敌令我感慨万千,他只有21岁却能做出这么英勇的决定,我想一定是因为他心中想着国家,不顾个人安危。而且他肯定想着如果我不跟着跳下去就没办法阻止日本人,就会让他们把墙打穿,我们也就失败了。这正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所说的一样,我们都要有陈树生的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遇到困难不退缩,勇往直前。

  《八佰》是一部令人震撼,又令人感触的影片,我真心推荐大家去看看,牢记历史不忘历史!

《八佰》观后感11

  看完《八佰》这部电影,战争的炮火、硝烟和血腥以及爱国战士们熊熊燃烧的爱国之情,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八佰》主要讲述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国民党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率420余人,奉命坚守上海闸北,留守四行仓库。实际人数四百二十余人的队伍为壮声势而对外号称八百人,这便是片名《八佰》的来源。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八百壮士”孤军奋战,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获令撤往英租界的动人故事。

  《八佰》中的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却一半天堂,一半地狱。当河的这边战争打响,血雨腥风之时,河的那边却还在打麻将,玩乐,连物资也不舍得捐赠。甚至还有人荒唐地寻问着:“有人买望远镜吗?可以把对面看得清楚一些。”由此我体会到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当时的中国人麻木不仁,软弱,没有一丝反抗意识,以至于令人心寒和后怕。这与如今校园欺凌,车祸等事故发生之时,不少人袖手旁观,凑热闹却不伸出援手有什么区别呢?

  但幸运的是当时的中华民族最终还是清醒了起来,团结了起来,反抗了起来。从最初的漠不关心,到后来举起了枪向敌人射击,河两岸的人民终于联合了起来,一同守护祖国疆土,着实令人感动。如今的我们也应向前辈们学习,勇于出手,敢于帮助。

  另一个让我感到震撼的场面是机枪连排队跳楼去炸厚钢板的场面。一个个的烈士报上名字和家乡,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线,以血肉之躯去博取一丝胜利的希望,怎不令人泪下呢?当好不容易炸开一个口的钢板阵正缓缓愈合之时,大家紧张着,盼望着,一名战士毅然站在楼边,随着一声带着浓浓陕西腔的“娘,孩儿不孝了!”后为国捐躯,这是多么大的决心和信念啊!这段直接将整段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在感动的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深思,每一个烈士,不仅是国家的希望,更是家庭的支柱,一位位烈士身后,便是一个个家庭,向烈士致敬,向烈士家庭致敬。

  影片结束,电影画面一幕幕闪过,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庆幸自己活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庆幸自己生在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庆幸自己被那么多人保护着。此时,我们正当少年,满怀希望,满腔热血,寄托着先祖们强国和平的希望,砥砺前行吧,纵使荆天棘地,也不负此行!

  烈士已故,战魂不灭,各尽其责,共护和平。

《八佰》观后感12

  管虎导演的《八佰》上映后,我一直密切关注着,近日有幸参加了公司组织的观影活动,也算圆了观看《八佰》的心愿。

  电影讲述的是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率四百二十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在上海四行仓库。“五人为伍,百人为卒”,于是影名《八佰》。

  伴随着灯光的关闭,电影开始:一支保安团穿梭在杂草丛生的荒原,几个人嘴里念叨着湖北方言,“迅速打扫战场,秋收前回家收庄稼”。怀着疑惑的想法随着镜头一拉,不远处便是黑烟滚滚、断壁残桓、满目苍夷的上海城,心里一窒,他们此去必凶多吉少。镜头一转,保安团被日军发现,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反击,不得以以逃兵的身份误打误撞被编入了四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

  随着镜头一暗,一条苏州小河分隔了四行仓库与英法租界地,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狱,形成强烈对比,南岸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北岸炮火连天、尸横遍野,给人印象深刻。

  影片中战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日军组队扛着钢板阵冲到最薄弱的西墙下,爆破楼体,我方手榴弹又不起作用,在这最万分危急的时刻,一个从电影一开始就没出现的小角色却让我记住了他的名字—陈树生。

  他脖子上挂上两捆手榴弹,冲向被日军炸开的墙口,拉开弦又身中数枪,毅然决然的纵身跳了下去。嘭!接着一个又一个战士捆着手榴弹跳了下去,听到那声“娘,孩儿不孝了!”我已经控制不住眼泪,握紧的的拳头一直没松开过,正所谓“我以我血荐轩辕”。

  国难当头之际,看赌场的小刀哥、台上的戏子、女童子军、没了工作的老师,都成为了英雄的化身。恰恰是这样一群卑微的普通人克服了对死亡的恐惧顽强的抗战,宁死守护国旗不倒。

  这部电影观看完,我迟迟不能从悲伤中缓解过来。可以说电影中的许多片段让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生命的脆弱。还有来自民族苦难的同情,也来自同胞向死而生的勇气,小人物在家国大义面前的舍生取义。

  电影之中的那匹大白马,在如此混乱的战争环境中,通体雪白、长鬃飞扬,它代表的是希望和未来,也是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无畏不屈精神的延续。历史虽然过去了,但是我们要牢记历史,要努力变得更加强大,才不会让历史重演。

  向逝去的先烈们,致敬!

《八佰》观后感13

  故事的背景是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日军侵占上海,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作为上海最后一道防线,英勇抵抗了四天四夜。

  电影的名字是八佰,之所以是“佰”而不是“百”,我的理解是“佰”更能体现人文主义,歌颂人的精神。

  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四行仓库这边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这就是电影《八佰》呈现的画面,它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绝望与希望相缠绕所呈现出的一种震撼,更是民族的耻辱与自豪相交杂的心灵撞击。影片中的人物也曾说过:“那边是天堂,这边就是地狱。”河的这岸是“满目萧然”,河的那岸却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一反差的确让人心酸与愤怒。“天堂”充斥着愚昧与麻木,“地狱”充满了不屈与坚守。“天堂”是精神上的地狱,而“地狱”承载的.却是我们这一民族的脊梁。

  影片中的人物刻画十分真实,并不是单纯的非黑即白,而是掺杂许许多多的灰色地带——租界的民众、起先想要逃跑无意抗战的士兵、开赌场的大姐等等。他们不是纯粹的“黑”,也不是纯粹的“白”,他们是等待被“唤醒”的一个个“灰色”的灵魂。正是这种对民众循序渐进的叙述手法,从麻木愚昧到感动再到奋起抵抗,直击观众内心,很多人的眼泪也是从这一刻开始流下来的。坐着说话不腰疼的戏子开始为英雄们擂鼓呐喊,平时吊儿郎当的赌场小伙儿明知必死无疑却要冒死过桥送电话线,隔岸看戏的洋人拿起枪加入抗日的队伍……这些鲜明的反差无不催人泪下。

  然而《八佰》的爱国,又是一种极受争议的爱国,正如黄晓明出演的特派员所说“他们的热情,改变不了战局”,与其无谓的牺牲,不如退避三舍,韬光养晦,但是如果不是这一场场看似实力悬殊的顽强抵抗,怎么能激起四万万国民共同抗日的热情,如何能取得伟大胜利?所以八百战士的这一场战斗,是必输和必要的战斗,进退维谷,左右为难。

  电影终归是电影,有太多无法表达的东西,也有太多经过艺术处理过的情节,战士们浴血奋战更像是一场做给全世界的表演,冲桥片段也略显浮夸,活下来的人都被关进租界的战俘营……尊重客观史实很有必要,作为一部艺术作品运用一些处理手法也无可厚非,最重要的是我们欣赏了一部好的作品,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八佰》观后感14

  片名用“佰”而不是“百”,是在提醒我,“八佰”不只是数字,而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他们是英雄,也是人,是普通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爱与恨。

  舍生取义

  日军开始拼命挖四行仓库墙洞,企图安装炸药。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年仅21岁的陈树生直接抱着炸弹从楼上义无反顾地跳下去,给母亲留下“舍身取义,儿所愿也”八个字。而其他战士不但没被敌军的枪炮吓倒,而是一个个绑好炸药,排着队,依次报出自己的名字、籍贯,毫不犹豫。战士们逐个跳下去,用自爆来阻止敌军攻击,无人畏惧。而仅仅一河之隔,如天堂般的租界,老百姓望着对岸如地狱般的残忍恐怖的'战场,咬牙切齿着,义愤填膺。

  算计三逃

  老算盘,账房的会计,凌乱的头发配上圆眼镜,眼神总是闪躲着。怯懦卑微中藏着最显著的特点“算计”,千方百计地想逃出去。第一次意外发现一匹白马,而马受惊冲出去,念头落空;第二次顺水道游进苏州河,日军试图进入楼中,犹豫之后选择大喊示警;第三次吸取教训,换了军服,被战友发现,为保命跪地求饶,暴露了他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性,成功逃进租界。

  蜕变觉醒

  端午第一次遭遇日军,被吓得惊慌失措,眼神里充满恐惧,浑身颤粟,队伍被打散,便逃进四行仓库。意外发现出口通往租界,被误认为是英雄,又回去尝试做一个真正配得上群众欢呼呐喊的英雄。短短几天,一次次面对死亡,第一次面对亲人被敌军杀害,第一次杀敌军,第一次中弹。护旗促成他最后的蜕变,挺身而出,忘了恐惧,举枪击回日军飞机。战胜恐惧的本能,心中只有责任与使命,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已中弹。

  端午的觉醒代表着“八百壮士”身后的普通中国人的觉醒,结尾一双双伸出围栏,施以救援的手,带给我们足够震撼,激起每个国人爱国热诚。

  我们从电影中一个个小人物的成长中,反思战争的残酷。每一个有血有肉的战士的成长都足够震撼我们的心灵。新时代青少年作为强国的建设者,我们要铭记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坚定志向,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八佰》观后感15

  《八佰》又名《八佰壮士》,是一部抗日题材影片。

  起初,我是不愿意看的,我胆子小,这种血腥残忍的故事,估计看了晚上也会做噩梦,但票都已经买好了,还是去吧。

  《八佰》讲的是淞沪会战最后的艰难四天,在上海的四行仓库,至今还有此库遗址。如果你看的够细致的话,不难看到四行仓库那些大大小小的不规则圆孔,几十年前,日军的子弹就从这里穿过,打伤我们的战士,打死我们的同胞。

  电影很长,感人的地方也很多,似乎数都数不清,观影过程中我的泪,滑过两颊,滴进我的心坎。电影中有一片段让我久久无法释怀,这个片段发生在第二天的`战斗。

  四行仓库的墙有一米多厚,拿炮也炸不开,日军就决定让多个日军士兵,用钢板构成一个可移动的堡垒,在墙上凿洞,准备用炸药把墙炸开。守军战士一边朝敌人开枪,一边想办法阻止日军炸墙,逐渐变得急躁起来:拿枪打也打不中,拿手榴弹炸也没地方炸,难道就这么干等着,看着敌人们冲进来,看着上海完全失陷?

  底下的敌人在破墙,上面的守军在思考,谁也不可能注意到,二连四班副班长陈树生,正用力把手榴弹绑在自己的腰间,冲向被炸开的一面围墙,对着“堡垒”大喊自己的名字“陈树生”,带着他21岁的人生纵身跃下。脚落地那一刹那,火光电石一并发作,伴着战士满腔的爱国之情炸开了可恶的侵略者,只留下一纸遗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陈树生以其无畏的勇气,无比热忱的爱国之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保卫四行仓库最坚实的屏障。

  后面的战士也纷纷效仿,接二连三跳了下去,炸死了日军,播种了希望。他们中有的人可能还没有孩子,可能没有妻子,也可能早已失去家人。他们跳下去的那一刻,没有痛苦的哀嚎,也没有撕心裂肺的尖叫,而是怒吼着自己的姓名与家乡。他们对祖国做出了最后的呐喊。这些勇敢而忠诚的爱国将士们,向世界证明,中国不会亡。此刻,荧幕内外,一片寂静。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电影播完了,故事讲完了,但它给我的震撼已无法描述,它会永远保存在我的记忆中,滋润着,荡涤着我心灵。致敬战士!也致敬当年的爱国者!

  战士们,你们可能没有光鲜亮丽的外表,但你们却永远是最可爱的,永远是我们心里的璀璨明星!

  永远只记团长那句“八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