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葫芦的读后感

时间:2024-10-23 作者:北纬38.2度 读书心得 我要投稿我要下载

宝葫芦的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宝葫芦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宝葫芦的读后感

宝葫芦的读后感1

  你们看过《宝葫芦的秘密》这部电影吗?在20xx年11月15日,我们学校组织看了这部电影,让我更深刻地明白了“一切靠自己”的做事道理。

  这部电影介绍了王葆前后的变化。开始时王葆不喜欢学习,经常不完成作业。后来他钓到了宝葫芦,宝葫芦在他面前表现了无所不能的本领,并答应帮王葆完成他的所有心愿,于是王葆认为以后什么烦心事儿都不用做了。但是,宝葫芦在帮了他许多忙的同时,也给他惹了不少麻烦。于是,王葆决定不依靠宝葫芦了,要靠自己。最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好成绩。

  这部电影非常有教育意义,让我在又哭又笑中体会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那就是“一切靠自己”,做什么事情都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好,去依靠别人取得的好成绩最终还是别人的',是不会属于自己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取得的好成绩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道理。其实并没有哪个孩子很笨,只有很懒的孩子。就像王葆这个懒孩子一样,只要刻苦去努力,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成为一个优秀的好学生。我听爸爸说,以前有一个孩子很懒惰,老师所教的知识没掌握,每次考试都要去照抄别人的,结果自己学习能力一点儿都没有提升,学期结束后什么收获都没有。后来那个小孩儿终于明白了,去从别人那儿照抄到的东西只能一时解决问题,其实自己最终还是一无所获的。于是,那个小孩儿就刻苦努力学习,终于取得了自己最好的成绩。所以,依靠自己才是最可靠的,依靠自己才能够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取得好成绩。

  这部电影里面有两句话让我记忆非常深刻:一句话是老师说的:“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只有靠自己刻苦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另一句是王葆的爸爸说的:“不要把自己的那些小心眼儿用到干坏事上去,如果用来学习的话,那么学习一定会好的。”

  这两句话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我希望每一个同学把这两句话记在心里,去做一个勤奋刻苦的好学生。如果大家真正的做到“一切靠自己”,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取得真正属于自己的好成绩!

宝葫芦的读后感2

  上语文课时,我被课文《宝葫芦的秘密》中的片段给吸引住了。我赶紧找同学借来了这本《宝葫芦的秘密》。

  故事讲的是小学生王葆听奶奶讲的故事中得知宝葫芦是一个神奇法宝,它能实现人们的任何愿望。王葆也想要拥有一个,没过多久,他在钓鱼的时,无意间得到了这个宝葫芦,从此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日子过得很快乐。

  有一次他与同学下象棋,因为对方十分厉害,王葆下不过他,于是王葆就命令宝葫芦让自己吃掉对方的“马”,没想到对方的“马”直接飞到王葆的嘴里,还好王葆反应快,不然就把棋子吞下去了,就这样,王葆利用宝葫芦总是获得胜利,同学们也不愿意再跟王葆玩了,渐渐的疏远了他。直到过了很久,王葆才醒悟过来,这些东西都不是“宝葫芦”变的,而是从别人那里窃取来的。从此王葆不但没有用过“宝葫芦”,还把“宝葫芦”给砸了。

  从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只有靠自己努力才能得到收获。记得在20xx年初北京冬奥会举办时,我特别想要一个冰墩墩,可是爸爸妈妈不给我买,于是我就天天缠着妈妈又哭又闹,结果是不仅没有得到,还被爸爸骂了一顿,我很伤心,觉得爸爸妈妈不爱我了。后来我想了很久决定不要了,我开始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事:早上帮妈妈晾衣服,中午帮妈妈洗洗碗,晚上帮爸爸拖地搞卫生。过了一段时间,爸爸下班回来时带了一个我之前心心念的冰墩墩,我当时高兴坏了,兴奋的`好几天没有睡好觉。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生活中,我们不能贪图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想要什么必须靠我们自己的努力获得,我们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能什么事情都指望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可是“知易行难”。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宝葫芦的读后感3

  最近,我读了《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书中的主人公王葆,得到了一个宝葫芦,从此以后, 要什么有什么, 想什么来什么。

  可是, 这不但没帮他忙, 反而使他出尽了丑。比如他和同学下象棋, 他想把对方的马吃掉, 那棋子就跑到自己的嘴里去了;他和同学玩扑克牌, 刚拿起牌, 就发现别人的牌跑到他手里去了;想做飞机模型, 可还没动手, 就做好了, 什么事都不要自己做,宝葫芦替他做好了, 真没意思。

  通过这个故事, 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靠自己动手做, 想靠别人是不行的。

  读了《宝葫芦的秘密》之后,我很受启发。

  《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写一个叫王葆的小朋友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后着了迷,总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一天他在梦中得到了一个”宝葫芦“,从此就能够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什么就来什么。例如,他想要一个飞机模型,宝葫芦就会帮他”变“一个出来。他不会做作业,宝葫芦马上帮他完成,甚至在考试的时候他做不出考题,它也会帮他变出一张答案正确的卷子,他只要填上他的姓名,就可以了。但最后王葆发现,要什么就有什么是不会给自己带来幸福和快乐的,而是无聊和苦恼。最后他把宝葫芦的'秘密都揭开了。

  通过这个故事, 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靠自己动脑思考、自己动手做, 这样才会时时幸福和快乐。

  从小就听说了”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直到读完《宝葫芦的秘密》这个故事,我才真正明白了其中的涵义。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男孩,名叫王葆,奶奶经常给他讲”宝葫芦的故事“。有一天,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他得到了朝思暮想的宝葫芦。

  于是,王葆真的要什么有什么:香喷喷的卤蛋、甜滋滋的冰糖葫芦,真是让王葆大饱口福。有了宝葫芦,王葆在学校的表现也让同学们刮目相看。可是有一次,宝葫芦却给王葆帮了倒忙: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宝葫芦把同学苏鸣凤的答案原封不动地转移给了王葆,结果让数学老师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看了这本书,我懂得了:什么事情只有靠自己的勤奋努力才能做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多大的付出,就有多大的回报。世上没有笨孩子,只有懒孩子。让我们脚踏实地,发奋努力,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向我们招手呢。

宝葫芦的读后感4

  暑假,我看了一部令我难以忘怀的电影《宝葫芦的秘密》。电影里有个叫王葆的小男孩,很爱做梦。一天回家,他做着作业便伏在桌上沉沉地睡去,梦见了……。

  王葆的成绩不如班上其他孩子好,常常被同学嘲笑。一天中午,他钓鱼时钓到了神奇的宝葫芦,它能实现主人的愿望。在王葆的要求下,宝葫芦开始帮他写作业、答考题、干活。王葆觉得这样很好,还能得到老师的表扬,洋洋得意的。可是后来他发现宝葫芦不动脑筋,生搬硬套,干的事常常让他在同学面前出丑,还使他成为了小偷。王葆终于丢掉了害人的宝葫芦,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游泳冠军,为班级、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从王葆的故事中我学到了两点,首先,人必须要诚实,不能说谎骗人。王葆开始不诚实,偷懒,把宝葫芦做的事说成是自己做的,后来大家揭穿了他的谎言,他颜面扫地。王葆后来变诚实了,改邪归正,大家又喜欢他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有类似的经历。有一次数学考试,一道题我不会做,偷偷地瞟了同桌的答案,得了满分。回家后我很后悔,因为这样不诚实,我不会的题目下次可能还是不会。我告诉了妈妈这件事,妈妈批评了我的错误,同时又为我的诚实感到高兴,说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第二天,我找老师说明了情况,试卷减了分,我更正了题目。虽然我不是满分,但在老师和妈妈心中,我还是满分。

  第二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过分依赖别人。王葆依赖宝葫芦,结果什么都没干好。他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为了游泳冠军。我回想起妈妈教我洗手帕的事。我把脏手帕递给妈妈,理所当然地让她洗。妈妈却摇摇头说:“欣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如果不会洗妈妈可以教你。”在妈妈的.帮助下,我完成了浸泡、涂肥皂、搓揉、漂洗等步骤,终于洗好了。看着干干净净的手帕,我十分开心,这是我第一次自己洗的手帕,自己的事自己做,我能行!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应该记住王葆的教训,学会诚实和自理,因为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没有不努力就能获得的成功。

宝葫芦的读后感5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好多书,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宝葫芦的秘密》。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我就想知道宝葫芦到底是什么宝物?它究竟有些什么秘密呢?我的心里一下出现了好多小问号。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不几天我就读完了整本书。

  《宝葫芦的秘密》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王葆有了一个宝葫芦,宝葫芦可以帮他实现很多愿望。在王葆看来,有了宝葫芦就万事无忧了。从此以后,他对宝葫芦渐渐有了依赖性,让宝葫芦代他学习、写作业、做模型、考试……王葆每天高兴地合不拢嘴,别提多美了。后来,在一次数学考试时,宝葫芦把同学试卷上的答案和同学的名字都搬到了王葆的试卷上。王葆受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和同学们的嘲笑。最后,王葆扔掉了宝葫芦。他变得刻苦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成了校内数一数二的好学生,还重新找到了朋友,拥有了快乐。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只有踏踏实实、辛勤努力,才会有收获,才会有快乐。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这个道理我明白。可是现实生活中,我真的能做到吗?回想我这学期的学习表现,我也有些惭愧。我的作业,有时书写很工整,有时书写潦草;我有时做完作业,因为着急出去玩,连收拾作业,整理书包的耐心都没有,还忘记把作业放到书包里。同学们交作业时,我只好装模作样地在书包里找来找去;我想考出优异的成绩,可是我的成绩却忽高忽低……我知道这一切都是我学习不够踏实造成的。在学习方面,我偶尔也会耍点儿小聪明,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玮祺,今后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学习,持之以恒地努力,这样才能取得令你满意的成绩。你要像扔掉宝葫芦的王葆一样,刻苦学习,认真读书、练字,成为数一数二的好学生。”我在心里对自己说。

宝葫芦的读后感6

  大家看过《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吗?这可是一本非常有趣和精彩的书。来故事是讲有一个学生,叫王葆,他在一次钓鱼的时候钓到了一个宝葫芦。这个宝葫芦真能干,什么都能变出来。吃得、玩的、用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他可以敞开肚皮吃,由着性子玩。他甚至都不用说话,只想一想,所有的愿望就可以满足了。

  但是好景不长,宝葫芦分不出指令的意思,上次象棋比赛,王葆为了赢,悄悄地对宝葫芦说:“吃车!吃象!宝葫芦糊里糊涂就把棋子喂到了王葆嘴里。有一次王葆到小河边去钓鱼,不知坐了多久,还是没有钓到一条鱼,王葆都觉得不耐烦了。他说了一句:“我要鱼!”宝葫芦就为他变出了各种各样的鱼,有小鲫鱼、鲤鱼、金鱼……王葆不知道小河里只能钓到鲫鱼,高兴的到同学家里想炫耀一番,不料同学大惊小怪的叫道:“哟,还有金鱼?”于是好多同学都追着问王葆在哪里钓到的,王葆招架不住随便找了个借口逃回家啦。本想炫耀一下的,可没有想到因为自己不懂常识而遇到麻烦。

  还有一次他数学考试想作弊考一百分就委托宝葫芦帮忙,可它却等别人写完后搬了过来,受到了老师的训斥,一气之下他把宝葫芦扔到了湖里。

  读完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世上没有捷径,做任何事情都要通过自己努力,才能取得丰硕的收获。虽然宝葫芦有无穷无尽的魔法,但它没有自己的想法,别人叫它做什么它就做什么,根本不理解这件事的目的。其实我们每一个人身上也有“魔法“,那就是潜能,只是有些人不去挖掘它而已。这也不禁让我想起了书中的两句话,王葆的'老师经常说:“世上没有掉馅饼的事,只能靠自己努力。”王葆的爸爸也说过:“不要把自己的小心眼用到干坏事上去,如果用来学习的话,那么学习一定会好的。”

  是啊,如果什么事只靠别人,自己就会变得懒惰,变得依赖别人,变得不爱动脑筋,学习、生活都不能独立。我们应该多动脑、勤动手,勤于思考,善于实践,踏踏实实,才会有快乐和收获。感谢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这些道理,受益匪浅。

宝葫芦的读后感7

  我曾经读过一本书叫《宝葫芦的秘密》,讲的是一个叫王葆的小学生,他喜欢吃零食、爱幻想,经常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他得到了一个宝葫芦。宝葫芦神通广大,他帮王葆剪指甲、做作业、做模型,跟他大战恐龙。王葆从此变成了闲人,自己不用做任何事情,仿佛世界变得完美,但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情,所以接二连三的麻烦也随之而来。王葆实在无法忍受宝葫芦的盲目从命,把宝葫芦赶走了。宝葫芦走后,王葆发奋图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游泳比赛中夺得了冠军,最后与宝葫芦依依不舍地告别了。

  其实学习生活中的我也有和王葆一样的经历。我希望自己有一个三头六臂的'机器人,帮我写作业,帮我穿衣服,帮我收拾书包。这样多舒服啊!曾经有这样一件事:以前我不会系鞋带,总是妈妈帮我系。有一次上体育课,我的鞋带开了,不知道该怎么系,就随便系了个麻团,结果一会儿就又开了,一跑就摔倒了。最后我终于忍不住回到家里和妈妈学习系鞋带。学会了系鞋带后,对我帮助可不小,开了还能再系上,也不会摔倒了。这下系鞋带就难不倒我了。

  有时候,我的题做错了,想偷懒就不管错在哪里,直接问妈妈:“哪里错了?”妈妈总是回答我:“自己好好看看。”我就不得不自己认真地检查演算,最后总能查出错在哪里,这样一来到锻炼了我的检查能力。学会了检查可是个好事情,每次考试都能查出错误来,这样考试就有好成绩啦。

  通过阅读故事和我的生活结合起来,我发祥不劳而获是不对的。如果只靠别人,自己也会变得懒惰,变得依赖别人,变得不爱动脑筋,生活中基本技能也不会了。我们应该多动脑、勤动手,学习上开阔思维,勤于思考,做个勤学好问的好孩子。《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这些道理,受益匪浅。

宝葫芦的读后感8

  “世上是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的。”这周,我在家阅读了张天翼先生写作的《宝葫芦的秘密》,令我深受感触。

  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叫王葆的小男孩。有一天,他去钓鱼,钓上来了一个葫芦。这个看似普通的葫芦却能帮他实现所有愿望,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吃的、玩的、用的……应有尽有。而且这个葫芦还能读懂王葆的心思,只要王葆对某样物品稍稍心动一下,那个葫芦就会立马帮他实现。王葆非常开心,认为这个葫芦真是个好宝贝,他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了,成了一个拥有特殊幸福的人了,他非常爱惜这个宝葫芦。

  可事情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宝葫芦也给王葆带来了许多烦恼。一次,在图书馆里,同学们都想借阅《科学画报》这本书,王葆也不例外,可是预定的人太多了,王葆只能排队,而宝葫芦为了让王葆能快点借到这本书,就悄无声息地把书装进了王葆的书包。同学们知道后都议论纷纷,这让王葆感到十分惭愧。还有一次,王葆和一位同学下象棋,那位同学总走“马”,这让王葆的棋子不能按计划走。于是王葆决定要把那位同学的“马”吃掉,他刚这么想,那位同学的“马”就溜到了他嘴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他和同学们一起玩扑克牌,刚拿好牌,别人的“大牌”就全到他手里去了;考试时,宝葫芦为了让王葆取得好成绩,就施展魔法,偷了苏鸣凤的试卷,不仅让王葆受到了老师批评,还让他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

  后来,王葆逐步发现宝葫芦变来的东西全是偷来的。王葆很难过,很懊恼,他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人人厌恶的小偷。他意识到拥有宝葫芦非但不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反而给他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麻烦。他恨透了这个葫芦,于是他把宝葫芦的`秘密告诉了大家,摆脱了宝葫芦,心里顿时轻松多了。不过,书的最后告诉了我们,这一切只是王葆的一场梦。

  虽然这只是王葆的一场梦,但他的这场梦却让我悟出了“这世上没有任何东西是能不劳而获得来的”这样一点道理。生活中,自己的事总指望别人来解决,这样不就是不劳而获的表现吗?原来,这世上做任何事都要靠自己动脑思考,动手实践,不能不劳而获。不劳而获得来的东西是不堪一击的。只有用辛勤劳动换来的甘甜果实才是最香最甜,最令人自豪的!

宝葫芦的读后感9

  《宝葫芦的秘密》是在小时候看的,讲了小学生王葆碰到困难时,幻想有一个神奇的宝贝出现帮他。有一天,王葆在钓鱼时偶遇会实现任何愿望的宝葫芦,后来,宝葫芦帮王葆钓鱼写作业还有考试。

  这样的宝葫芦就是每个小孩子甚至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宝贝吧,毕竟不劳而获,是一件想一想就觉得轻松的事儿啊。但是要想获得真正的成功,是不能靠外力的,成功不是某一个成果,更是我们为之不懈努力的过程。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不由得令人佩服,童心童真童趣,可能就因某一个有趣的情节,让我们想起逝去的童年。想起我们小时候也是那么不爱学习,只爱玩儿,却希望有个机会可以不劳而获。

  小学生王葆,希望自己也能得到一个无所不能的宝物,得到宝葫芦之后,发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传说。重要的是,作者不仅写出了生动有趣的故事传说,在教育意义上所做的努力也不应该被忽视。可以看出尽力用奇妙的故事传说去引导小朋友们的三观成长,是作者的愿望。

  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这个故事传说好像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未来过去和现在的界限,不再明晰。故事传说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恍然间让我们看到世界的多元可能。

  《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让读者跟着书中的.宝葫芦上天入地,随手翻开一页,都是有趣的故事传说。给予了宝葫芦灵动的生命,蕴藏着无尽的乐趣,寥寥几句,就把读者带到了书中的那个场景里,让我们再次意识到,这个世界的奇妙和美好。

  这一本书是送给孩子的礼物,也同样适用于成年人。不管我们是否长大,人类对世界的奇妙和美好的追求从来就没有改变过啊。会和孩子一起读这个有趣的故事传说,和她一起感受世界的温暖和美好,感受这个世界满满的善意,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心底的那方净土。

  在日常的忙碌奔波中,阅读童书是一个抚慰心灵的好选择,有时候会呈现出了让人惊艳的阅读体验。用成年思维去阅读和思考时,会发现很多不同的东西。但总有些是不变的,比如不劳而获是多么的危险的想法,虽然这个想法可能在过了很久之后也是无法戒掉的吧。

宝葫芦的读后感10

  这学期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张天翼爷爷写的《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一文,我被课文故事情节深深吸引,特别是有了宝葫芦就可以想要什么有什么,得到宝葫芦的人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令我深深着迷。暑假,我央求妈妈给我买了完整的《宝葫芦的秘密》一书。津津有味读完了这本书。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小学生,他叫王葆,他的奶奶经常给他讲宝葫芦的故事。他也常常联系到他自己,一次,他在钓鱼的时钓到了一个宝葫芦,用宝葫芦得到了很多东西。

  但是,他渐渐发现宝葫芦给他的麻烦:花盆上标签贴错,棋子吃到了嘴里……直到后来,他才知道,这些东西根本不是变出来的,而是宝葫芦偷来的'。于是,他将宝葫芦的秘密说了出来,结果才发现这一切都不是真的,而是一场梦。

  这本书让我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劳而获的东西是虚假的经不起考验的,世界上也没有绝对的事物,就像宝葫芦,他带给王葆的不止有好处,也有麻烦。我们想要什么也可以去自己想办法获得,要想成功也不能用小手段,那样没有意义,只有自己辛苦劳动换来的才有成就感。

  我们生活中也有一些例子,就如过年的压岁钱,在我们看来别人给的压岁钱给了就是我们的,但这些其实也不是真实的,因为反过来,我的爸爸妈妈也要给他们的孩子压岁钱,只不过这种关系是他们大人之间的交际,而最终反映到我们小孩身上。

  还有我们在玩游戏时也不要想通过小手段获得胜利,如果每次都是这样的胜利就没意思了,倒不如去感受那种刺激感或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获得胜利,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开心。

  当然,幸好这只是王葆做的梦,并不是事实,但他也抵挡住了宝葫芦所带来的诱惑,我们在生活中也不能因为某种东西的好处而抵挡不住内心不劳而获的心理,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博取。

  看完了这本书之后,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总结出来几点:

  首先,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分清现实和梦想,有梦想是可以的,但不要做“白日梦”。其次,不劳而获的东西是经不起考验的,梦想的东西是要靠努力实现。最后,做任何事都不能通过小手段获得,要通过努力来获取,因为我们努力获取的不仅仅是成功的果实,而获取成功果实的过程更为重要!

宝葫芦的读后感11

  今日,我读了一本书叫《宝葫芦的秘密》,感受颇深,此刻我给大家讲一下我读后的感受。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叫王葆的小学生,因为不满同学们对他的看法,所以自我一个人来到河边钓鱼,在无意中发现宝贝—宝葫芦。这是一个有魔力的宝贝,能够满足他的主人的任何愿望,条件是不能让任何人明白这个秘密。王葆理解了这个条件,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并且不是一般人享受的幸福,比如他要演讲比赛,想要一份演讲稿,立刻就会有一份演讲稿出此刻桌子上;如果他想买东西没有钱,他的口袋里立刻有一大把钱任他花。王葆自以为获得了一件神通广大、魔力无边的宝贝,可是却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之后王葆才明白,宝葫芦变出来的各种东西,原先都是被人做好的:演讲稿是别人写好的;花草是别人培养的;机械模型是别人做好的,最终,纸包不住火,王葆把宝葫芦出卖了。

  其实生活中的我也有和王葆一样的经历。我期望自我有一个三头六臂的机器人,帮我写作业,帮我穿衣服,帮我收拾书包……这样多舒服啊!以往有这样一件事:以前我不会系鞋带,总是妈妈帮我系。又一次上体育课,我的鞋带开了,不明白该怎样系,我就随便系了个团,结果一会儿就又开了,一跑就摔倒了。最终我最终忍不住回到家里想妈妈学习系鞋带。学会系鞋带后,对我帮忙可不小,开了还能再系上,也不会摔倒了。这系鞋带就难不倒我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不少贪图小利的人,这个宝葫芦的故事正告诉我们,不能要不劳而获的东西,要用自我的劳动换来的成果才是最珍贵的。有了自我用劳动换来的成果,才明白劳动的辛苦,就不会把别人的劳动不当回事了。小时候偷针,长大偷金,宝葫芦偷了东西我若理解了,也就等于我偷了东西,时间长了我就会养成好逸恶劳的坏毛病。

  读完《宝葫芦的秘密》,我明白了我们不能收不劳而获的东西,做一个爱劳动珍惜别人劳动、诚实的孩子。

宝葫芦的读后感12

  暑假里,老师介绍我们去欣赏“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宝葫芦的秘密》了。

  有的同学会说:“我要是有个宝葫芦,那该多好啊!今后要什么就有什么,不用再愁没这没那的了!”尽管是这样,从表面上看,宝葫芦是一件宝贝,但是,王葆干吗又砸它,又烧它呢?别急,让我一一道来。

  王葆并不是个坏孩子,他关心集体,肯学好,肯做好事,热爱同学。但他有一个缺点,就是有点懒,不爱动脑筋,什么都想要现成的。遇到麻烦事,就幻想着有一种宝贝,可以帮他做事情,而自己却不用费劲。比如遇到一道挺难的算式题,不用想,这宝贝就算出来了,那该多好。

  有一天,王葆去河边钓鱼,偶然得到了一个宝葫芦,随后,他的学习和生活都有了神奇的变化。 但是,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这些吃的,用的,玩的,以及各种学习课程的答案,都是人们用劳动换来的'。比如,一个模型,如果你不动手制作,那是做不出来的,那些零件总不能自己跳起来自己拼装在一起吧!反正,如果不是用自己的劳动获取来的,而是从别人那儿借来的,实际上就是偷来的。文中,王葆为了保守宝葫芦的秘密,弄得他失去了朋友,与集体分开,甚至对他最亲爱的爸爸撒谎,还交到了一个搞小偷小摸,手脚不干净的坏朋友杨拴儿。他的人生中只剩下了无聊和寂寞,一个人这样孤零零的,有哪个孩子喜欢这样啊!但还不止这样,宝葫芦还让王葆吃尽了苦头。下象棋时,王葆要把对方的棋“吃”掉,宝葫芦就把棋塞到王葆嘴里。考试时,王葆要把别人考卷上的答案转移到自己的考卷上,宝葫芦连名字都转移过来了,结果被监考老师发现了,把王葆骂了一顿。所以,王葆气得拼命把宝葫芦摔碎,烧掉,再也不要它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有像王葆的时候。记得有一次,我做到饭桌上准备吃饭,突然发现桌子上没有汤匙和筷子,又懒得去拿,这时,我就幻想有一个宝葫芦,能帮我把汤匙和筷子拿来。但是,我通过读了这本书,就再也不会这样想了,会自己去做。在这同时,我也获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要过度地依赖别人,这样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你自己。

宝葫芦的读后感13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的主人公是:王葆 宝葫芦。大家想知道这本书的有趣故事传说吗?我就为大家说一说吧!

  这本说的作者是张天翼,就是他创作的这本书接下来,我就为大家说一说王葆吧!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一个小学生王葆,自从他听了他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传说后,就梦寐以求的想要宝葫芦,他就天天想着宝葫芦,时时刻刻想着宝葫芦,就连在梦里也想着宝葫芦,星期日那一天,王葆直奔学校,到科学小组,科学小组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程,那就是做一个电磁铁起重机,小组长苏鸣凤唠叨着嘴说王葆这干的不行,那干的不行,王葆一时急了退出了科学小组,独自跑到出城不远的河边,没事干,于是就拿起鱼竿钓起了鱼,正钓着呢,突然,从河里发出一种声音,王葆听了听这个声音是:b,ao,bǎo,h,u,hú,l,u,lú越听越像宝葫芦,接着,宝葫芦直接跑上了岸,就说,让王葆当它的主人,王宝很吃惊,满口答应了,往后,王葆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还有一次,王宝和他的同学在下象棋,王葆要“吃”对方的马,宝葫芦误以为王葆要吃马,所以,宝葫芦一下子把马放到王葆的嘴里,突然不见了,王葆很担心,到了家里,发现马在抽屉里,王葆一下子高兴极了,王葆让宝葫芦把“马”归还给同学,但宝葫芦没这个能力,王宝想尽办法让“马”尽早到同学身边······

  过了差不多一个月,王葆才发现宝葫芦给他的东西全是偷来的,王葆气冲冲的跑到出现宝葫芦的河边把它扔了进去,可是它又出来了,王葆那刀劈它,他又恢复原形······王葆突然醒过来,说了大半天了,原来是个梦呀。

  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我们的成功是要靠努力的,请大家不要整天做白日梦哦,那样的话,你是永远不会成功的!

宝葫芦的读后感14

  寒假里,我如饥似渴的拜读了著名作家张天翼的一本童话故事,叫作《宝葫芦的秘密》,文中有一句描写金鱼的语句特别生动形象,我恍如真的看到了那只可爱美丽的金鱼:“有两条身上铺满了一点点白的,好像镶上了珍珠。”看完这本书,我不禁捧腹大笑,可也从中学到了许多道理。

  主人公王葆是初一学生有一天,他去池塘练习钓鱼,练了很久都没钓到一只。可当他想离开放弃时,忽然,钓丝动了,王葆一抬,钓上来一个绿里透黄的小葫芦。王葆跟这个会讲话的神奇葫芦交谈了一回儿,得知这个葫芦不是一般的葫芦,是个宝葫芦。这葫芦能知人心,王葆想要啥,就能给啥。渐渐地,王葆从一个勤奋好学的好孩子,变成了一个懒惰贪婪的坏孩子。当他被葫芦害了一次又一次,知道了自己动手的好处,于是又变回了那个好孩子。

  我再想想自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天天依赖父母,却从不自己动手。有一次,妈妈叫我将书桌打理一下,书呀、作业本呀,文具呀一桌子乱七八糟,我却死皮赖脸的不做,妈妈出于溺爱吧,懒得纠结了,三下五除二就拾掇好了。就这样,懒得我长一身肉,体育不达标,成绩不起色,还担心日后高血压等三高呢。主人公王葆是一面镜子,我懂得了人要勤锻炼,勤思考。就像一首儿歌里说的那样:“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所以现在逢年过节,我都自己动手为同学、老师、亲朋好友做贺卡,当我看到自己的作品,虽不算完美,却带着浓浓的情意的.劳动成果时,由衷地感到自己动手,吃穿不愁,人勤地不懒的意思。

  我要勤动手,不老依赖别人,要独立,做个勤奋的好孩子。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从中得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只有坚持“手脑并用”,才能更好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宝葫芦的读后感15

  平日在家,爸爸妈妈就管我叫“小书虫”,说走哪里都会见我抱着书在“啃”,有时候紧皱眉头,有时候哈哈大笑,有时候又莫名其妙地捶胸顿足,简直是走火入魔了。只要拿到喜欢的书本,我就像饥渴了好久的孩子碰到了甘甜的山泉,一头扎进去,尽情畅饮。

  这学期我“啃”了好多书,有《最后的古寺神佛》《宝葫芦的秘密》、《列那狐的故事》……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数《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了。

  这本书描写一个叫王葆的孩子,在一次钓鱼的时候得到了一个宝葫芦,他心花怒放,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儿了。因为他如愿以偿地成为“要什么有什么的人”,果真宝葫芦为王葆带来了美丽的金鱼,美味可口的食物、心爱的书……

  刚“啃”这本书的时候,我真的好羡慕小主人公王葆,还情不自禁地想:要是我也像他那样拥有一个神通广大的宝葫芦该多好啊!

  可渐渐地,我的想法渐渐地改变了。因为我发现王葆一直沉浸在坐享其成的快乐中,直到有一天发现宝葫芦为他带来的名贵的花,崭新的自行车,花不完的钱……这些东西都是偷别人的,是损害了别人的利益而得到的'。就连数学考试的试卷都是宝葫芦偷了其他成绩好的同学试卷写上了“王葆”的名字。让他遭到了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庆幸的是,王葆逐渐意识到,宝葫芦不是什么“宝贝”,而是彻头彻尾的“害人精”。

  最终,他把宝葫芦的秘密告诉了大家,并下定决心与宝葫芦决裂。读到这里,我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啃”完这书,我发现自己身上也有王葆的影子,也会幻想:如果有个魔法棒变个一模一样的我每天帮我完成作业,代替我挨妈妈的批评;得到我最爱的巧克力和芭比公主,那真的是太爽了!可是看到王葆的经历中,我懂得: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自己并不会感到快乐。只有靠自己努力获得的成功,自己才会感到踏实和快乐。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把书“啃”起来吧!

北纬38.2度

已认证

发布于:2024-10-23

联系方式: 132****0058 点我反馈

宝葫芦的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宝葫芦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宝葫芦的读后感

宝葫芦的读后感1

  你们看过《宝葫芦的秘密》这部电影吗?在20xx年11月15日,我们学校组织看了这部电影,让我更深刻地明白了“一切靠自己”的做事道理。

  这部电影介绍了王葆前后的变化。开始时王葆不喜欢学习,经常不完成作业。后来他钓到了宝葫芦,宝葫芦在他面前表现了无所不能的本领,并答应帮王葆完成他的所有心愿,于是王葆认为以后什么烦心事儿都不用做了。但是,宝葫芦在帮了他许多忙的同时,也给他惹了不少麻烦。于是,王葆决定不依靠宝葫芦了,要靠自己。最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好成绩。

  这部电影非常有教育意义,让我在又哭又笑中体会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那就是“一切靠自己”,做什么事情都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好,去依靠别人取得的好成绩最终还是别人的',是不会属于自己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取得的好成绩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道理。其实并没有哪个孩子很笨,只有很懒的孩子。就像王葆这个懒孩子一样,只要刻苦去努力,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成为一个优秀的好学生。我听爸爸说,以前有一个孩子很懒惰,老师所教的知识没掌握,每次考试都要去照抄别人的,结果自己学习能力一点儿都没有提升,学期结束后什么收获都没有。后来那个小孩儿终于明白了,去从别人那儿照抄到的东西只能一时解决问题,其实自己最终还是一无所获的。于是,那个小孩儿就刻苦努力学习,终于取得了自己最好的成绩。所以,依靠自己才是最可靠的,依靠自己才能够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取得好成绩。

  这部电影里面有两句话让我记忆非常深刻:一句话是老师说的:“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只有靠自己刻苦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另一句是王葆的爸爸说的:“不要把自己的那些小心眼儿用到干坏事上去,如果用来学习的话,那么学习一定会好的。”

  这两句话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我希望每一个同学把这两句话记在心里,去做一个勤奋刻苦的好学生。如果大家真正的做到“一切靠自己”,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取得真正属于自己的好成绩!

宝葫芦的读后感2

  上语文课时,我被课文《宝葫芦的秘密》中的片段给吸引住了。我赶紧找同学借来了这本《宝葫芦的秘密》。

  故事讲的是小学生王葆听奶奶讲的故事中得知宝葫芦是一个神奇法宝,它能实现人们的任何愿望。王葆也想要拥有一个,没过多久,他在钓鱼的时,无意间得到了这个宝葫芦,从此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日子过得很快乐。

  有一次他与同学下象棋,因为对方十分厉害,王葆下不过他,于是王葆就命令宝葫芦让自己吃掉对方的“马”,没想到对方的“马”直接飞到王葆的嘴里,还好王葆反应快,不然就把棋子吞下去了,就这样,王葆利用宝葫芦总是获得胜利,同学们也不愿意再跟王葆玩了,渐渐的疏远了他。直到过了很久,王葆才醒悟过来,这些东西都不是“宝葫芦”变的,而是从别人那里窃取来的。从此王葆不但没有用过“宝葫芦”,还把“宝葫芦”给砸了。

  从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只有靠自己努力才能得到收获。记得在20xx年初北京冬奥会举办时,我特别想要一个冰墩墩,可是爸爸妈妈不给我买,于是我就天天缠着妈妈又哭又闹,结果是不仅没有得到,还被爸爸骂了一顿,我很伤心,觉得爸爸妈妈不爱我了。后来我想了很久决定不要了,我开始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事:早上帮妈妈晾衣服,中午帮妈妈洗洗碗,晚上帮爸爸拖地搞卫生。过了一段时间,爸爸下班回来时带了一个我之前心心念的冰墩墩,我当时高兴坏了,兴奋的`好几天没有睡好觉。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生活中,我们不能贪图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想要什么必须靠我们自己的努力获得,我们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能什么事情都指望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可是“知易行难”。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宝葫芦的读后感3

  最近,我读了《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书中的主人公王葆,得到了一个宝葫芦,从此以后, 要什么有什么, 想什么来什么。

  可是, 这不但没帮他忙, 反而使他出尽了丑。比如他和同学下象棋, 他想把对方的马吃掉, 那棋子就跑到自己的嘴里去了;他和同学玩扑克牌, 刚拿起牌, 就发现别人的牌跑到他手里去了;想做飞机模型, 可还没动手, 就做好了, 什么事都不要自己做,宝葫芦替他做好了, 真没意思。

  通过这个故事, 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靠自己动手做, 想靠别人是不行的。

  读了《宝葫芦的秘密》之后,我很受启发。

  《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写一个叫王葆的小朋友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后着了迷,总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一天他在梦中得到了一个”宝葫芦“,从此就能够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什么就来什么。例如,他想要一个飞机模型,宝葫芦就会帮他”变“一个出来。他不会做作业,宝葫芦马上帮他完成,甚至在考试的时候他做不出考题,它也会帮他变出一张答案正确的卷子,他只要填上他的姓名,就可以了。但最后王葆发现,要什么就有什么是不会给自己带来幸福和快乐的,而是无聊和苦恼。最后他把宝葫芦的'秘密都揭开了。

  通过这个故事, 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靠自己动脑思考、自己动手做, 这样才会时时幸福和快乐。

  从小就听说了”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直到读完《宝葫芦的秘密》这个故事,我才真正明白了其中的涵义。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男孩,名叫王葆,奶奶经常给他讲”宝葫芦的故事“。有一天,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他得到了朝思暮想的宝葫芦。

  于是,王葆真的要什么有什么:香喷喷的卤蛋、甜滋滋的冰糖葫芦,真是让王葆大饱口福。有了宝葫芦,王葆在学校的表现也让同学们刮目相看。可是有一次,宝葫芦却给王葆帮了倒忙: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宝葫芦把同学苏鸣凤的答案原封不动地转移给了王葆,结果让数学老师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看了这本书,我懂得了:什么事情只有靠自己的勤奋努力才能做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多大的付出,就有多大的回报。世上没有笨孩子,只有懒孩子。让我们脚踏实地,发奋努力,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向我们招手呢。

宝葫芦的读后感4

  暑假,我看了一部令我难以忘怀的电影《宝葫芦的秘密》。电影里有个叫王葆的小男孩,很爱做梦。一天回家,他做着作业便伏在桌上沉沉地睡去,梦见了……。

  王葆的成绩不如班上其他孩子好,常常被同学嘲笑。一天中午,他钓鱼时钓到了神奇的宝葫芦,它能实现主人的愿望。在王葆的要求下,宝葫芦开始帮他写作业、答考题、干活。王葆觉得这样很好,还能得到老师的表扬,洋洋得意的。可是后来他发现宝葫芦不动脑筋,生搬硬套,干的事常常让他在同学面前出丑,还使他成为了小偷。王葆终于丢掉了害人的宝葫芦,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游泳冠军,为班级、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从王葆的故事中我学到了两点,首先,人必须要诚实,不能说谎骗人。王葆开始不诚实,偷懒,把宝葫芦做的事说成是自己做的,后来大家揭穿了他的谎言,他颜面扫地。王葆后来变诚实了,改邪归正,大家又喜欢他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有类似的经历。有一次数学考试,一道题我不会做,偷偷地瞟了同桌的答案,得了满分。回家后我很后悔,因为这样不诚实,我不会的题目下次可能还是不会。我告诉了妈妈这件事,妈妈批评了我的错误,同时又为我的诚实感到高兴,说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第二天,我找老师说明了情况,试卷减了分,我更正了题目。虽然我不是满分,但在老师和妈妈心中,我还是满分。

  第二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过分依赖别人。王葆依赖宝葫芦,结果什么都没干好。他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为了游泳冠军。我回想起妈妈教我洗手帕的事。我把脏手帕递给妈妈,理所当然地让她洗。妈妈却摇摇头说:“欣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如果不会洗妈妈可以教你。”在妈妈的.帮助下,我完成了浸泡、涂肥皂、搓揉、漂洗等步骤,终于洗好了。看着干干净净的手帕,我十分开心,这是我第一次自己洗的手帕,自己的事自己做,我能行!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应该记住王葆的教训,学会诚实和自理,因为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没有不努力就能获得的成功。

宝葫芦的读后感5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好多书,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宝葫芦的秘密》。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我就想知道宝葫芦到底是什么宝物?它究竟有些什么秘密呢?我的心里一下出现了好多小问号。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不几天我就读完了整本书。

  《宝葫芦的秘密》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王葆有了一个宝葫芦,宝葫芦可以帮他实现很多愿望。在王葆看来,有了宝葫芦就万事无忧了。从此以后,他对宝葫芦渐渐有了依赖性,让宝葫芦代他学习、写作业、做模型、考试……王葆每天高兴地合不拢嘴,别提多美了。后来,在一次数学考试时,宝葫芦把同学试卷上的答案和同学的名字都搬到了王葆的试卷上。王葆受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和同学们的嘲笑。最后,王葆扔掉了宝葫芦。他变得刻苦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成了校内数一数二的好学生,还重新找到了朋友,拥有了快乐。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只有踏踏实实、辛勤努力,才会有收获,才会有快乐。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这个道理我明白。可是现实生活中,我真的能做到吗?回想我这学期的学习表现,我也有些惭愧。我的作业,有时书写很工整,有时书写潦草;我有时做完作业,因为着急出去玩,连收拾作业,整理书包的耐心都没有,还忘记把作业放到书包里。同学们交作业时,我只好装模作样地在书包里找来找去;我想考出优异的成绩,可是我的成绩却忽高忽低……我知道这一切都是我学习不够踏实造成的。在学习方面,我偶尔也会耍点儿小聪明,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玮祺,今后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学习,持之以恒地努力,这样才能取得令你满意的成绩。你要像扔掉宝葫芦的王葆一样,刻苦学习,认真读书、练字,成为数一数二的好学生。”我在心里对自己说。

宝葫芦的读后感6

  大家看过《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吗?这可是一本非常有趣和精彩的书。来故事是讲有一个学生,叫王葆,他在一次钓鱼的时候钓到了一个宝葫芦。这个宝葫芦真能干,什么都能变出来。吃得、玩的、用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他可以敞开肚皮吃,由着性子玩。他甚至都不用说话,只想一想,所有的愿望就可以满足了。

  但是好景不长,宝葫芦分不出指令的意思,上次象棋比赛,王葆为了赢,悄悄地对宝葫芦说:“吃车!吃象!宝葫芦糊里糊涂就把棋子喂到了王葆嘴里。有一次王葆到小河边去钓鱼,不知坐了多久,还是没有钓到一条鱼,王葆都觉得不耐烦了。他说了一句:“我要鱼!”宝葫芦就为他变出了各种各样的鱼,有小鲫鱼、鲤鱼、金鱼……王葆不知道小河里只能钓到鲫鱼,高兴的到同学家里想炫耀一番,不料同学大惊小怪的叫道:“哟,还有金鱼?”于是好多同学都追着问王葆在哪里钓到的,王葆招架不住随便找了个借口逃回家啦。本想炫耀一下的,可没有想到因为自己不懂常识而遇到麻烦。

  还有一次他数学考试想作弊考一百分就委托宝葫芦帮忙,可它却等别人写完后搬了过来,受到了老师的训斥,一气之下他把宝葫芦扔到了湖里。

  读完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世上没有捷径,做任何事情都要通过自己努力,才能取得丰硕的收获。虽然宝葫芦有无穷无尽的魔法,但它没有自己的想法,别人叫它做什么它就做什么,根本不理解这件事的目的。其实我们每一个人身上也有“魔法“,那就是潜能,只是有些人不去挖掘它而已。这也不禁让我想起了书中的两句话,王葆的'老师经常说:“世上没有掉馅饼的事,只能靠自己努力。”王葆的爸爸也说过:“不要把自己的小心眼用到干坏事上去,如果用来学习的话,那么学习一定会好的。”

  是啊,如果什么事只靠别人,自己就会变得懒惰,变得依赖别人,变得不爱动脑筋,学习、生活都不能独立。我们应该多动脑、勤动手,勤于思考,善于实践,踏踏实实,才会有快乐和收获。感谢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这些道理,受益匪浅。

宝葫芦的读后感7

  我曾经读过一本书叫《宝葫芦的秘密》,讲的是一个叫王葆的小学生,他喜欢吃零食、爱幻想,经常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他得到了一个宝葫芦。宝葫芦神通广大,他帮王葆剪指甲、做作业、做模型,跟他大战恐龙。王葆从此变成了闲人,自己不用做任何事情,仿佛世界变得完美,但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情,所以接二连三的麻烦也随之而来。王葆实在无法忍受宝葫芦的盲目从命,把宝葫芦赶走了。宝葫芦走后,王葆发奋图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游泳比赛中夺得了冠军,最后与宝葫芦依依不舍地告别了。

  其实学习生活中的我也有和王葆一样的经历。我希望自己有一个三头六臂的'机器人,帮我写作业,帮我穿衣服,帮我收拾书包。这样多舒服啊!曾经有这样一件事:以前我不会系鞋带,总是妈妈帮我系。有一次上体育课,我的鞋带开了,不知道该怎么系,就随便系了个麻团,结果一会儿就又开了,一跑就摔倒了。最后我终于忍不住回到家里和妈妈学习系鞋带。学会了系鞋带后,对我帮助可不小,开了还能再系上,也不会摔倒了。这下系鞋带就难不倒我了。

  有时候,我的题做错了,想偷懒就不管错在哪里,直接问妈妈:“哪里错了?”妈妈总是回答我:“自己好好看看。”我就不得不自己认真地检查演算,最后总能查出错在哪里,这样一来到锻炼了我的检查能力。学会了检查可是个好事情,每次考试都能查出错误来,这样考试就有好成绩啦。

  通过阅读故事和我的生活结合起来,我发祥不劳而获是不对的。如果只靠别人,自己也会变得懒惰,变得依赖别人,变得不爱动脑筋,生活中基本技能也不会了。我们应该多动脑、勤动手,学习上开阔思维,勤于思考,做个勤学好问的好孩子。《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这些道理,受益匪浅。

宝葫芦的读后感8

  “世上是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的。”这周,我在家阅读了张天翼先生写作的《宝葫芦的秘密》,令我深受感触。

  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叫王葆的小男孩。有一天,他去钓鱼,钓上来了一个葫芦。这个看似普通的葫芦却能帮他实现所有愿望,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吃的、玩的、用的……应有尽有。而且这个葫芦还能读懂王葆的心思,只要王葆对某样物品稍稍心动一下,那个葫芦就会立马帮他实现。王葆非常开心,认为这个葫芦真是个好宝贝,他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了,成了一个拥有特殊幸福的人了,他非常爱惜这个宝葫芦。

  可事情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宝葫芦也给王葆带来了许多烦恼。一次,在图书馆里,同学们都想借阅《科学画报》这本书,王葆也不例外,可是预定的人太多了,王葆只能排队,而宝葫芦为了让王葆能快点借到这本书,就悄无声息地把书装进了王葆的书包。同学们知道后都议论纷纷,这让王葆感到十分惭愧。还有一次,王葆和一位同学下象棋,那位同学总走“马”,这让王葆的棋子不能按计划走。于是王葆决定要把那位同学的“马”吃掉,他刚这么想,那位同学的“马”就溜到了他嘴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他和同学们一起玩扑克牌,刚拿好牌,别人的“大牌”就全到他手里去了;考试时,宝葫芦为了让王葆取得好成绩,就施展魔法,偷了苏鸣凤的试卷,不仅让王葆受到了老师批评,还让他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

  后来,王葆逐步发现宝葫芦变来的东西全是偷来的。王葆很难过,很懊恼,他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人人厌恶的小偷。他意识到拥有宝葫芦非但不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反而给他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麻烦。他恨透了这个葫芦,于是他把宝葫芦的`秘密告诉了大家,摆脱了宝葫芦,心里顿时轻松多了。不过,书的最后告诉了我们,这一切只是王葆的一场梦。

  虽然这只是王葆的一场梦,但他的这场梦却让我悟出了“这世上没有任何东西是能不劳而获得来的”这样一点道理。生活中,自己的事总指望别人来解决,这样不就是不劳而获的表现吗?原来,这世上做任何事都要靠自己动脑思考,动手实践,不能不劳而获。不劳而获得来的东西是不堪一击的。只有用辛勤劳动换来的甘甜果实才是最香最甜,最令人自豪的!

宝葫芦的读后感9

  《宝葫芦的秘密》是在小时候看的,讲了小学生王葆碰到困难时,幻想有一个神奇的宝贝出现帮他。有一天,王葆在钓鱼时偶遇会实现任何愿望的宝葫芦,后来,宝葫芦帮王葆钓鱼写作业还有考试。

  这样的宝葫芦就是每个小孩子甚至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宝贝吧,毕竟不劳而获,是一件想一想就觉得轻松的事儿啊。但是要想获得真正的成功,是不能靠外力的,成功不是某一个成果,更是我们为之不懈努力的过程。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不由得令人佩服,童心童真童趣,可能就因某一个有趣的情节,让我们想起逝去的童年。想起我们小时候也是那么不爱学习,只爱玩儿,却希望有个机会可以不劳而获。

  小学生王葆,希望自己也能得到一个无所不能的宝物,得到宝葫芦之后,发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传说。重要的是,作者不仅写出了生动有趣的故事传说,在教育意义上所做的努力也不应该被忽视。可以看出尽力用奇妙的故事传说去引导小朋友们的三观成长,是作者的愿望。

  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这个故事传说好像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未来过去和现在的界限,不再明晰。故事传说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恍然间让我们看到世界的多元可能。

  《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让读者跟着书中的.宝葫芦上天入地,随手翻开一页,都是有趣的故事传说。给予了宝葫芦灵动的生命,蕴藏着无尽的乐趣,寥寥几句,就把读者带到了书中的那个场景里,让我们再次意识到,这个世界的奇妙和美好。

  这一本书是送给孩子的礼物,也同样适用于成年人。不管我们是否长大,人类对世界的奇妙和美好的追求从来就没有改变过啊。会和孩子一起读这个有趣的故事传说,和她一起感受世界的温暖和美好,感受这个世界满满的善意,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心底的那方净土。

  在日常的忙碌奔波中,阅读童书是一个抚慰心灵的好选择,有时候会呈现出了让人惊艳的阅读体验。用成年思维去阅读和思考时,会发现很多不同的东西。但总有些是不变的,比如不劳而获是多么的危险的想法,虽然这个想法可能在过了很久之后也是无法戒掉的吧。

宝葫芦的读后感10

  这学期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张天翼爷爷写的《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一文,我被课文故事情节深深吸引,特别是有了宝葫芦就可以想要什么有什么,得到宝葫芦的人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令我深深着迷。暑假,我央求妈妈给我买了完整的《宝葫芦的秘密》一书。津津有味读完了这本书。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小学生,他叫王葆,他的奶奶经常给他讲宝葫芦的故事。他也常常联系到他自己,一次,他在钓鱼的时钓到了一个宝葫芦,用宝葫芦得到了很多东西。

  但是,他渐渐发现宝葫芦给他的麻烦:花盆上标签贴错,棋子吃到了嘴里……直到后来,他才知道,这些东西根本不是变出来的,而是宝葫芦偷来的'。于是,他将宝葫芦的秘密说了出来,结果才发现这一切都不是真的,而是一场梦。

  这本书让我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劳而获的东西是虚假的经不起考验的,世界上也没有绝对的事物,就像宝葫芦,他带给王葆的不止有好处,也有麻烦。我们想要什么也可以去自己想办法获得,要想成功也不能用小手段,那样没有意义,只有自己辛苦劳动换来的才有成就感。

  我们生活中也有一些例子,就如过年的压岁钱,在我们看来别人给的压岁钱给了就是我们的,但这些其实也不是真实的,因为反过来,我的爸爸妈妈也要给他们的孩子压岁钱,只不过这种关系是他们大人之间的交际,而最终反映到我们小孩身上。

  还有我们在玩游戏时也不要想通过小手段获得胜利,如果每次都是这样的胜利就没意思了,倒不如去感受那种刺激感或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获得胜利,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开心。

  当然,幸好这只是王葆做的梦,并不是事实,但他也抵挡住了宝葫芦所带来的诱惑,我们在生活中也不能因为某种东西的好处而抵挡不住内心不劳而获的心理,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博取。

  看完了这本书之后,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总结出来几点:

  首先,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分清现实和梦想,有梦想是可以的,但不要做“白日梦”。其次,不劳而获的东西是经不起考验的,梦想的东西是要靠努力实现。最后,做任何事都不能通过小手段获得,要通过努力来获取,因为我们努力获取的不仅仅是成功的果实,而获取成功果实的过程更为重要!

宝葫芦的读后感11

  今日,我读了一本书叫《宝葫芦的秘密》,感受颇深,此刻我给大家讲一下我读后的感受。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叫王葆的小学生,因为不满同学们对他的看法,所以自我一个人来到河边钓鱼,在无意中发现宝贝—宝葫芦。这是一个有魔力的宝贝,能够满足他的主人的任何愿望,条件是不能让任何人明白这个秘密。王葆理解了这个条件,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并且不是一般人享受的幸福,比如他要演讲比赛,想要一份演讲稿,立刻就会有一份演讲稿出此刻桌子上;如果他想买东西没有钱,他的口袋里立刻有一大把钱任他花。王葆自以为获得了一件神通广大、魔力无边的宝贝,可是却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之后王葆才明白,宝葫芦变出来的各种东西,原先都是被人做好的:演讲稿是别人写好的;花草是别人培养的;机械模型是别人做好的,最终,纸包不住火,王葆把宝葫芦出卖了。

  其实生活中的我也有和王葆一样的经历。我期望自我有一个三头六臂的机器人,帮我写作业,帮我穿衣服,帮我收拾书包……这样多舒服啊!以往有这样一件事:以前我不会系鞋带,总是妈妈帮我系。又一次上体育课,我的鞋带开了,不明白该怎样系,我就随便系了个团,结果一会儿就又开了,一跑就摔倒了。最终我最终忍不住回到家里想妈妈学习系鞋带。学会系鞋带后,对我帮忙可不小,开了还能再系上,也不会摔倒了。这系鞋带就难不倒我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不少贪图小利的人,这个宝葫芦的故事正告诉我们,不能要不劳而获的东西,要用自我的劳动换来的成果才是最珍贵的。有了自我用劳动换来的成果,才明白劳动的辛苦,就不会把别人的劳动不当回事了。小时候偷针,长大偷金,宝葫芦偷了东西我若理解了,也就等于我偷了东西,时间长了我就会养成好逸恶劳的坏毛病。

  读完《宝葫芦的秘密》,我明白了我们不能收不劳而获的东西,做一个爱劳动珍惜别人劳动、诚实的孩子。

宝葫芦的读后感12

  暑假里,老师介绍我们去欣赏“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宝葫芦的秘密》了。

  有的同学会说:“我要是有个宝葫芦,那该多好啊!今后要什么就有什么,不用再愁没这没那的了!”尽管是这样,从表面上看,宝葫芦是一件宝贝,但是,王葆干吗又砸它,又烧它呢?别急,让我一一道来。

  王葆并不是个坏孩子,他关心集体,肯学好,肯做好事,热爱同学。但他有一个缺点,就是有点懒,不爱动脑筋,什么都想要现成的。遇到麻烦事,就幻想着有一种宝贝,可以帮他做事情,而自己却不用费劲。比如遇到一道挺难的算式题,不用想,这宝贝就算出来了,那该多好。

  有一天,王葆去河边钓鱼,偶然得到了一个宝葫芦,随后,他的学习和生活都有了神奇的变化。 但是,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这些吃的,用的,玩的,以及各种学习课程的答案,都是人们用劳动换来的'。比如,一个模型,如果你不动手制作,那是做不出来的,那些零件总不能自己跳起来自己拼装在一起吧!反正,如果不是用自己的劳动获取来的,而是从别人那儿借来的,实际上就是偷来的。文中,王葆为了保守宝葫芦的秘密,弄得他失去了朋友,与集体分开,甚至对他最亲爱的爸爸撒谎,还交到了一个搞小偷小摸,手脚不干净的坏朋友杨拴儿。他的人生中只剩下了无聊和寂寞,一个人这样孤零零的,有哪个孩子喜欢这样啊!但还不止这样,宝葫芦还让王葆吃尽了苦头。下象棋时,王葆要把对方的棋“吃”掉,宝葫芦就把棋塞到王葆嘴里。考试时,王葆要把别人考卷上的答案转移到自己的考卷上,宝葫芦连名字都转移过来了,结果被监考老师发现了,把王葆骂了一顿。所以,王葆气得拼命把宝葫芦摔碎,烧掉,再也不要它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有像王葆的时候。记得有一次,我做到饭桌上准备吃饭,突然发现桌子上没有汤匙和筷子,又懒得去拿,这时,我就幻想有一个宝葫芦,能帮我把汤匙和筷子拿来。但是,我通过读了这本书,就再也不会这样想了,会自己去做。在这同时,我也获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要过度地依赖别人,这样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你自己。

宝葫芦的读后感13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的主人公是:王葆 宝葫芦。大家想知道这本书的有趣故事传说吗?我就为大家说一说吧!

  这本说的作者是张天翼,就是他创作的这本书接下来,我就为大家说一说王葆吧!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一个小学生王葆,自从他听了他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传说后,就梦寐以求的想要宝葫芦,他就天天想着宝葫芦,时时刻刻想着宝葫芦,就连在梦里也想着宝葫芦,星期日那一天,王葆直奔学校,到科学小组,科学小组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程,那就是做一个电磁铁起重机,小组长苏鸣凤唠叨着嘴说王葆这干的不行,那干的不行,王葆一时急了退出了科学小组,独自跑到出城不远的河边,没事干,于是就拿起鱼竿钓起了鱼,正钓着呢,突然,从河里发出一种声音,王葆听了听这个声音是:b,ao,bǎo,h,u,hú,l,u,lú越听越像宝葫芦,接着,宝葫芦直接跑上了岸,就说,让王葆当它的主人,王宝很吃惊,满口答应了,往后,王葆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还有一次,王宝和他的同学在下象棋,王葆要“吃”对方的马,宝葫芦误以为王葆要吃马,所以,宝葫芦一下子把马放到王葆的嘴里,突然不见了,王葆很担心,到了家里,发现马在抽屉里,王葆一下子高兴极了,王葆让宝葫芦把“马”归还给同学,但宝葫芦没这个能力,王宝想尽办法让“马”尽早到同学身边······

  过了差不多一个月,王葆才发现宝葫芦给他的东西全是偷来的,王葆气冲冲的跑到出现宝葫芦的河边把它扔了进去,可是它又出来了,王葆那刀劈它,他又恢复原形······王葆突然醒过来,说了大半天了,原来是个梦呀。

  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我们的成功是要靠努力的,请大家不要整天做白日梦哦,那样的话,你是永远不会成功的!

宝葫芦的读后感14

  寒假里,我如饥似渴的拜读了著名作家张天翼的一本童话故事,叫作《宝葫芦的秘密》,文中有一句描写金鱼的语句特别生动形象,我恍如真的看到了那只可爱美丽的金鱼:“有两条身上铺满了一点点白的,好像镶上了珍珠。”看完这本书,我不禁捧腹大笑,可也从中学到了许多道理。

  主人公王葆是初一学生有一天,他去池塘练习钓鱼,练了很久都没钓到一只。可当他想离开放弃时,忽然,钓丝动了,王葆一抬,钓上来一个绿里透黄的小葫芦。王葆跟这个会讲话的神奇葫芦交谈了一回儿,得知这个葫芦不是一般的葫芦,是个宝葫芦。这葫芦能知人心,王葆想要啥,就能给啥。渐渐地,王葆从一个勤奋好学的好孩子,变成了一个懒惰贪婪的坏孩子。当他被葫芦害了一次又一次,知道了自己动手的好处,于是又变回了那个好孩子。

  我再想想自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天天依赖父母,却从不自己动手。有一次,妈妈叫我将书桌打理一下,书呀、作业本呀,文具呀一桌子乱七八糟,我却死皮赖脸的不做,妈妈出于溺爱吧,懒得纠结了,三下五除二就拾掇好了。就这样,懒得我长一身肉,体育不达标,成绩不起色,还担心日后高血压等三高呢。主人公王葆是一面镜子,我懂得了人要勤锻炼,勤思考。就像一首儿歌里说的那样:“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所以现在逢年过节,我都自己动手为同学、老师、亲朋好友做贺卡,当我看到自己的作品,虽不算完美,却带着浓浓的情意的.劳动成果时,由衷地感到自己动手,吃穿不愁,人勤地不懒的意思。

  我要勤动手,不老依赖别人,要独立,做个勤奋的好孩子。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从中得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只有坚持“手脑并用”,才能更好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宝葫芦的读后感15

  平日在家,爸爸妈妈就管我叫“小书虫”,说走哪里都会见我抱着书在“啃”,有时候紧皱眉头,有时候哈哈大笑,有时候又莫名其妙地捶胸顿足,简直是走火入魔了。只要拿到喜欢的书本,我就像饥渴了好久的孩子碰到了甘甜的山泉,一头扎进去,尽情畅饮。

  这学期我“啃”了好多书,有《最后的古寺神佛》《宝葫芦的秘密》、《列那狐的故事》……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数《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了。

  这本书描写一个叫王葆的孩子,在一次钓鱼的时候得到了一个宝葫芦,他心花怒放,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儿了。因为他如愿以偿地成为“要什么有什么的人”,果真宝葫芦为王葆带来了美丽的金鱼,美味可口的食物、心爱的书……

  刚“啃”这本书的时候,我真的好羡慕小主人公王葆,还情不自禁地想:要是我也像他那样拥有一个神通广大的宝葫芦该多好啊!

  可渐渐地,我的想法渐渐地改变了。因为我发现王葆一直沉浸在坐享其成的快乐中,直到有一天发现宝葫芦为他带来的名贵的花,崭新的自行车,花不完的钱……这些东西都是偷别人的,是损害了别人的利益而得到的'。就连数学考试的试卷都是宝葫芦偷了其他成绩好的同学试卷写上了“王葆”的名字。让他遭到了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庆幸的是,王葆逐渐意识到,宝葫芦不是什么“宝贝”,而是彻头彻尾的“害人精”。

  最终,他把宝葫芦的秘密告诉了大家,并下定决心与宝葫芦决裂。读到这里,我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啃”完这书,我发现自己身上也有王葆的影子,也会幻想:如果有个魔法棒变个一模一样的我每天帮我完成作业,代替我挨妈妈的批评;得到我最爱的巧克力和芭比公主,那真的是太爽了!可是看到王葆的经历中,我懂得: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自己并不会感到快乐。只有靠自己努力获得的成功,自己才会感到踏实和快乐。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把书“啃”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