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集合15篇)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1
最近研读了近期研读了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感受颇深,从心里到精神上真正体会到教育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创造。通过这段短暂的时间学习生本教育,对生本教育一些理论、实践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渐渐有了点自己的想法,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深入到教学中去。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通过学习郭思乐的生本教育,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以往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在上面讲的声嘶力竭,学生在下面似听非听。让学生讲解吧,还扭捏不大方,声音小的只有自己才听得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的热情越来越低。这种状况是如何造成的呢?我认为,就是以前我们的教师在课堂将知识讲解的太多太细,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太少,久而久之使学生思维懒惰,懒得思考问题,认为学习是被迫的,是为家长学、为老师学,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自然课堂效率低。
二、通过学习,我了解到郭思乐教授的"新错误观"--"评研"的理论基础。
他说:"儿童获得的东西,有许多是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之下获得的。这种探索需要一个过程,当然也会犯不少错误。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就激发了思考。正是在克服错误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真知。"他提到"传统上,我们总要求学生的认识'一次性完成',这并不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生本'的学生,我们给他这样的机会,使他们的认识,可以通过多次或长期地反复式提高来完成。我们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逐步地去感悟。"我们似乎很在意学生犯错误,希望他们能在同时间内掌握相同的知识。我们为什么不能允许学生有一段相当笨拙的学习过程,不能允许错误的出现呢?"评研",正是体现了对学生学习人格的尊重,为他们提供了"出错"和"改错"的机会。生本课堂带来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成长。教学中封闭的资源和方式必将产生学习结果的单一和学生思维的僵化,于是学习变成没有个性的重复和验证、记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都被禁锢,没有创造性的
工作让教师在重复、单调中,滋生了麻木和倦怠,最后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课堂应该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在课堂上还应该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孩子们就有成就感,就有了自信,这样学生对课堂学习就更感兴趣了。
三、通过学习,让了解到了,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鼓励创作,重视实践,提倡学科综合,将其他学科有效的渗透和运用到教学中,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师的职业素养。
四、通过学习让我知道了,建立在美好学习上的德育才是最好的德育教育,德育的内容就是养成教育。
以前我们的德育过分注重外在的说教与德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内化,殊不知,人生天生就是一种向善的本能,它是与生俱来的,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是怎样让孩子天生的善意不被冲淡,而且要得到深化和发扬,让孩子的生命中充满着善带来的积极情感。
粗浅的学习让我认识到教学最大的资源是孩子本身,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对我的学生应该多一些理解、宽容和耐心。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
让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角色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榜样)。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
6、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学者角色。
最后,一直有句话激励我,用心就好,俗话说教师是一个良心买卖,对待自己的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照顾、负责。从我们现在做起改变那种填鸭,注入式的教育,在今后的课改中,我们深入学习升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真正学习的主人,才能实现我们自己的价值,我们的孩子、子孙等才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健康快乐成长。
以上是我粗浅的认识,还有很多要像前辈们学习的地方,有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2
郭思乐教授说:“身为教师,我们用语言来影响学生,用环境来助育学生,用活动来培养学生,但就是没有办法像裁缝、理发、做牙那样随意对其进行剪裁、修剪、打磨。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匠人”这个词,仔细回顾我们曾经的教学之路,我们就不难发现,好多年里我们都在做着一件劳而无功,画蛇添足的事情,把本来属于孩子们的课堂和学习时间都变成了我们耗费体力心神故弄玄虚展示自我的一个机会,我们说的多了,孩子们变得不爱说了,我们分析的多了,孩子们变得不会分析了,我们这些勤劳的老师们,培养出了若干个懒惰的不会学习的笨孩子。难道我们真的.是身怀绝技不能毫无保留传授给徒弟,害怕有朝一日徒弟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夺我们的生存之地的匠人吗?当然不是,我们的初衷是好的,只是方式过于溺爱与包揽。读了郭老师的《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令我们茅塞顿开,我们终于找到了多年来淤塞于心头的症结所在。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立刻改变自己的想法与看法以及做法。把属于孩子的课堂归还给他们,本属于他们的时间交给他们,远远的以欣赏的眼光看着他们自己茁壮起来。
成熟起来。或许短暂的时间里他们还走得跌跌撞撞,好多沟沟坎坎不易跨过,但是只要我们相信孩子,赏识孩子,鼓励孩子,没有捷径的学习之路一样能够走出精彩。有一句歌词这样唱到: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我们既然爱我们的学生,就放开那双搀扶的手。
好书百读不厌,常读常新,《教育走向生本》就是值得多读的好书。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3
借用昨天教研活动庞老师发言提到的那位名师的话引出我的发言,记得这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不会站在你前面,因为我不想带领你;我也不会站在你后面,因为我不想跟随你;还是让我站在你左右,让我们携手同行。”带领与跟随,我理解就是传统教育下的师本教育,“带领者”就是让学生不偏不离地跟随老师,“跟随者”就是在老师的严格监护之下完成学习任务,二者都束缚了学生的手脚,这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旧教学模式下截流式教学的弊端,长此以往,学生越来越不会学习了。“携手同行”的方式我理解就是现在我们进行的生本教育,让老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学习地位,把课堂教学当成师生建构快乐和谐课堂共同体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课前当编导,将文本与学生结合起来,做精心的设计,课中扮演员,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与他们共同参与课堂交流,而不是将自己显摆在师道尊严的位置上,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的意志之上。
读了本书前面部分章节,我有一些不够深刻的体会,与大家共勉。
体会1:
“懒人有懒福”之说。我认为这句话还是有他的道理,这里的懒不是懒惰,而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懒人心不懒,懒人善于思想。他们事前会想好更有效的解决办法,预设达到的最佳效果。教师应该做这样的懒人,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先学先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找老师帮助,这既是给我们减轻负担,同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观意志和自然意志得到充分的展示,顺应儿童的天性,促使其发展,自然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体会2:
“悠闲的抛秧比密植的插秧收获好”,这就是有心栽树树难成,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我们应该大胆相信孩子的能力,给他们发展自由的空间,这样才能让他们如秧苗一样欢快的生长。
体会3:
“无所谓者有所为”之观点。正如书中所讲到的:如脚穿鞋一样,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合适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达到忘我的程度,自然的力量就越会发挥出来。老师为学生营造出忘我的课堂环境,让他们得到充溢生命状态的自然、活力和喜悦,释放出内在的能量,就能全身心浸润在所面对的学习之中,不断走向卓越和纯洁。文贵真情,书贵自然,习书的境界在于洒脱自然,为在不为之中,正是说明了生本教育的重要性。
在我校进行的第二阶段的“学程导航 自主互动”课改活动中,我们老师应该加强学习,提高生本教育观念的理论水平,从思想上彻底解放出来,努力构建生动和谐的课堂,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的灵动之气得到充分的展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继续扮演好编导和演员角色,对学生的疑难及时指导点拨, 把握好尺度和时机,做好服务,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4
作为x名小学教师,在暑假期间仔细拜读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的教育专著《教育走向生本》x书。自拜读此书之后,如获至宝,能真正的体味和领悟生本教育的精华所在,将会受益终生。全书指出了我们现在教育的现状,同时也指明了教育将来的发展方向,向生本教育努力。在生本教育中,贯穿着这样x个思想:在教育中我们必须x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这也使得儿童在学习中的地位显现出来,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导者,“以人为本”有了更深的含义。
我从事十几年语文教学,我觉得生本教育更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生本教育提倡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游戏让孩子玩得开心,学得容易,把x切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乐于学习的知识,并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很多新颖的游戏,来培养孩子识字兴趣。学生是乐于学习的,喜欢探究的。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把课堂或主权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来表达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这样学生也会快乐地学习。
开学初,我运用自悟的生本理论尝试教学,放手给学生。根据低年级儿童好玩的天性。学生是好奇、好动的,他们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特点,在学生有了x定的感性认识之后,让学生进行操作实践,展现自己的才华,实现自我肯定,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如教学《蚂蚁和蝈蝈》xx文时,在指导理解蚂蚁怎样在夏天满头大汉辛勤地搬粮食,我让学生到前面表演。这时学生的兴致很高,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全身心投入练习和表演,教学收到好的效果。
原来的时候,我总怕学生学得不准确,让他们上台来教会把学生教错,可事实证明我错了。生本教育对儿童的看法中提到,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这种天性既是x种人类的生存逻辑,也可以从大自然为人提供的未确定性中找到信息。儿童是有发展潜力的人,是有无限发展潜力的人。而之所以没有表现出来,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出时间、空间和氛围去激励它。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老师是策划者,是引导者。老师只是给学生指个方向,剩下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老师再也不用x遍遍的重复了。而学生在课下的准备工作也有趣而生动了。通过这种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量,学生在通过准备语文资料的同时,也增加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实现自身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生本的理论,结合实际行动,去爱学生,去爱自己的事业吧!这种爱才会生生不息,源源不断创造新的天地。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5
《教育走向生本》,本书作者郭思乐。郭思乐:广东梅州人。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基础教育学科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西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教育走向生本》结合作者所开展的从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直到生本教育的实验研究。对生本教育的意义、概念、产生背景、哲学思考、主要观念和操作体系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作者对生本教育体系与师本教育体系作了系统的比较研究,深入阐述了生本教育体系的价值观、伦理观和行为观,探讨了生本教育体系的哲学基础,并对生本教育的课程论、方法论、评价与管理以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是一部哲理性强而又生动活泼的学术专著。
书中这样写到,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改变的不是儿童的外部,不是装饰儿童,而是改变儿童自身。我们用语言来影响他,用环境来培育他,用活动来培养他,但就是没有办法像裁缝、理发、做牙那样地对儿童剪裁、修剪、打磨,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完成,这似乎有点无奈。然而,一旦我们醒悟这一过程的必然性,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儿童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身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
我们发现所谓的`基础知识,其实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种是人类规范的、作为学生后续学习中的工具知识,如汉字。第二种是人类发现的规律。但这类知识与必备工具的知识不同,首先它出现的频率没有必备的工具知识高,而且知识的约定性或规定性不如工具知识强烈。其中有一部分知识仅是在理想状态下成立的,它必须与其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在实际情景下使用。第三种知识是经验性的,如如何写景,如何写文章,等等。第四种是在教育教学的运作中产生的应考的技术性知识。基础教育的教育阶段一结束,它就消失了。只有第一层次才列入我们不得不教授的视野,其他都可以由学生主体去完成。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6
在课改从轰轰烈烈走向冷静的今天,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的今天,读完《教育走向生本》,依然有许多收获。
此书贯穿了“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现代教育新理念,深入阐述了生本教育体系的价值关、伦理观和行动观,探讨了生本教育体系的哲学基础,并对生本教育的课程论、方法论、评价与管理以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我体会最深的是作者举的一个例子:“当鞋合脚时。”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最伟大的祷文:“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脚被忘记了,也可以说脚处于“忘我”状态,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好。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脚,脚疼了,脚就被时时记起。甚至,如果削足适屐,或缠小脚,我们就不能走路了或者走得不好了。今天,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合适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是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适合儿童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
环顾田野,鸟在鸣转,花在开放;一头鹿,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灵活敏捷。自然界的`一切是如此完美,玫瑰不用去考虑自己该如何生长才是最美的,人为什么不能呢?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花朵能盛开,是因为它处在合适的周围环境中,它根本不必关顾自己,它的能量没有被别的目标所挥霍和涣散。其实,在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得到充溢的生命状态的自然、活力和喜乐,这就足够了。他们就不必去思考自己:我是否被人们认可,是否会被人说好话或坏话,我将得到多少分,我怎样才能得到这个分数,我处在何种位置等等。他们不必把情感与能量消耗在此。反之将会全心沉浸于所面对的学习之中,走向卓越和高级,走向纯洁和透辟。在心理学上,这种“忘我”的状态就是“注意”,高度的注意就是忘我。在忘我的时刻,儿童的能量就不会被其他的东西,包括大人们的说教、烦人的竞争所消耗,甚至出现投入的着迷的境界。
看了这本书,让我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就像校长说的,不是让孩子来适合我们的教育,而是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同样的,在作文教学中,不是经常向孩子灌输写作技巧,而是让孩子觉得写作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把自己的生活、感想写下来,和别人交流是一种快乐。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7
前些天,我仔细阅读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的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的教育专著《教育走向生本》,全书贯穿了“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新理念,观点新颖,论述独到,内容丰富,是一部哲理性强而又生动活泼的学术专著。书里有段话是这样表述生本教育的:
——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伟大的祷文:“当鞋子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脚被忘记,也可以说是脚处于“忘我”状态,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脚,脚疼了,脚就被时时记起,就走得不好了。今天,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所谓适合儿童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我们只要给了儿童生本教育,他们就会忘我地活动和游戏,也就是进行忘我的学习,这是一种忘我的境界。
从教十多年来,我清醒地认识到,对于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来说,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看了《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后我感受颇深,除了吸取它的精华之外,静下心来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的观念、教育态度、教育境界,让人对教育产生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情感,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如果我们有较高的教育境界,学生达到这样的学习境界不就水到渠成了吗?
先前的我,虽然对教育工作兢兢业业,虽然关爱我的学生,但是我只是把教育当作一种普通的职业,一种生存的方式来做,因而,即使我再努力,也只能算是一个熟练的从业者,而绝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我并没有深入到真正的教育境界之中去,并没有与我的学生一起领略迷人的教育风光,也就品味不到教育给人带来的无限快乐。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8
新课程改革以来,经常读到看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原以为自己对这句话比较理解,近日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才对这句话有比较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书中有这样几句话:我们触悟到,无论是禾苗种植者还是教育者,他们面对的对象是生命体,他们的工作是要改变生命体。而尤其是作为人的生命体,拥有自己的主观意志和他的发展的自然意志,我们的工作者必须适应他们合理的主观意志和自然意志,也就是儿童的天性。这几句话,再次让我认识到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面对一个班级六十多名学生,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掌握情况程度不同、每位学生都有他们自己的个性、兴趣和爱好,理解能力有高有低,思维方式也因人而异。所以,为了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教师就要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的成就感和乐趣。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花朵能盛开,星星能美丽,是因为它处在合适的周围环境之中,它根本不必关顾自己它的能量没有被任何别的目标所挥霍和涣散。其实,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得到充溢生命状态的自然活力和喜乐,这就足够了。他们就不必去思考自己:我是否被人认可,是否会被人说好话或坏话,我将会得到多少分,我怎样才能得到这个分数,我处在何种位置,等等。他们不必把情感与能量消耗在此,反之将会全心沉浸于所面对的学习之中,走向卓越和高级,走向纯洁与透辟。这段话,让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没有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没有做到使学生的学习是全身心的投入,而不是为了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价。今后的课堂教学,我努力做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动性,努力做到让学生是内心渴望是自愿自主的学习,努力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学习的过程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情。
“我们常常听到老师抱怨学生不肯阅读,而只喜欢看电视。老师们感到对此无能为力。其实,这是低估了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我们自己的'开发能力。正如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说的,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同时也是天生的阅读者。严格地说,没有不喜欢阅读的人。阅读满足好奇,阅读开阔视野,阅读荡涤胸怀,阅读提升心智。”书中的这些内容,让我再次认识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途径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说,有阅读兴趣,大量阅读,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涵养、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质和人格。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营造良好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人的潜能无限,在于人是一个可以自激励的系统。如果你有了成功的表现,你又受到激励,你就会走向更大的成功。而这种激励更多的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自己。这段文字深深地触动了我,一定要让所有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走向更大的成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如果想让学生学好语文,就要要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要做到多方面多角度为学生创造条件,尽可能为每位学生多提供的尝试成功的机会,多为学生搭建平台,充分挖掘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真诚鼓励。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回答正确时,及时表扬;回答不正确时,肯定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勇气,再根据问题进行指导;对于那些学习有些掉队的学生,不着痕迹地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每位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悦。
与《教育走向生本》为伴,深入认识“生本课堂”,深刻理解“生本课堂”,深化“生本课堂”实践。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9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暑假期间仔细拜读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的教育专著《教育走向生本》一书。自拜读此书之后,如获至宝,能真正的体味和领悟生本教育的精华所在,将会受益终生。全书指出了我们现在教育的现状,同时也指明了教育将来的发展方向,向生本教育努力。在生本教育中,贯穿着这样一个思想: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这也使得儿童在学习中的地位显现出来,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导者,“以人为本”有了更深的含义。
我从事十几年语文教学,我觉得生本教育更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生本教育提倡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游戏让孩子玩得开心,学得容易,把一切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乐于学习的知识,并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很多新颖的游戏,来培养孩子识字兴趣。学生是乐于学习的,喜欢探究的。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把课堂或主权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来表达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这样学生也会快乐地学习。
开学初,我运用自悟的生本理论尝试教学,放手给学生。根据低年级儿童好玩的天性。学生是好奇、好动的,他们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特点,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让学生进行操作实践,展现自己的才华,实现自我肯定,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如教学《蚂蚁和蝈蝈》一文时,在指导理解蚂蚁怎样在夏天满头大汉辛勤地搬粮食,我让学生到前面表演。这时学生的兴致很高,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全身心投入练习和表演,教学收到好的效果。
原来的时候,我总怕学生学得不准确,让他们上台来教会把学生教错,可事实证明我错了。生本教育对儿童的看法中提到,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这种天性既是一种人类的生存逻辑,也可以从大自然为人提供的未确定性中找到信息。儿童是有发展潜力的.人,是有无限发展潜力的人。而之所以没有表现出来,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出时间、空间和氛围去激励它。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老师是策划者,是引导者。老师只是给学生指个方向,剩下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老师再也不用一遍遍的重复了。而学生在课下的准备工作也有趣而生动了。通过这种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量,学生在通过准备语文资料的同时,也增加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实现自身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生本的理论,结合实际行动,去爱学生,去爱自己的事业吧!这种爱才会生生不息,源源不断创造新的天地。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10
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可以用郭教授评价学生的语言来评价:虽不能说是字字珠玑,但绝对是篇篇可读。专业性,理论性的书籍能如此让人信服并引起强烈共鸣,确实是难能可贵。书中许多观点,句子我都记忆犹新。如“人之初,性本学还是性本惰?”“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当鞋子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等。
生本教育思想的学生观是:起点非零。
过去的教育一般认为学生是无知的,什么都不懂,表现在教育上,就是越俎代庖。生本教育认为: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孩子,哪怕是数学才考了十几分,哪怕是还拖着鼻涕,哪怕是字写得歪歪扭扭,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作为人类的新一代,他们都像长江一样,从远古走来,又向未来奔去。在他们后面的,是人类50万年进化发展的历史;在他们前面的,是正在展开的现代社会,他们将会居于今后所有事情的核心,儿童不可限量。因此,我们认为学生有学习的本能和天性,学生的起点绝不为零。遗憾的是,这种本能和天性被许多人包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所长期忽视。生本教育正努力改变这种现状,尽可能顺应儿童学习的天性,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还教育以本来面目。
郭教授原文的精彩篇章我就不再一一累述。好的文学作品的特征之一是能引发人丰富的联想,郭教授的作品就做到了。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方式。读的过程中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距离生本有多远,有让我欣慰,并小有成就感的,也有让我困惑反思的。
郭教授的观点: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这一点在教学中我深有体会。就拿作文教学来说吧。刚入学时很多学生作文存在这样的现象:一写作文就是大话、套话。7年级的孩子就开始写和谐滕州。其实他能先和谐小组,再关心班级就很不错了。
为了纠正这种现象,我从入学就告诉学生,写作文就是说话,最低要求就是说清楚,说明白。让别人听懂。较高要求就是说的有意思,有道理,让别人想听。这种理论简单明白。
学生其实是非常聪明的`,稍加点拨就写出相当精彩的作品。这时,教育对象就变成了教育资源。我把优秀作文在班上宣读,起到了非常好的导向作用。学生会这样写,只是不知道这样写是对的、好的。看到别的同学这样写得到老师的表扬,很多同学效仿,作文有了长足的进步。
应了资源共享那句话,写作资源也变成了德育资源。7.4班倪萌同学作文写的是咱学校暖气管道漏水的事情,污水桶里的抹布他怎么也伸不出手去捞,正犹豫的时候,赵文源同学伸出手捞出抹布,堵住了出水口。抹布堵不住时,就直接用自己的手堵住了漏水处。要知道那是滚烫的热水埃倪萌非常惭愧,把这件事写进了作文里。班主任刘老师告诉我,他是4班班长,作为班长在班会上给同学们讲这件事,讲的时候倪萌都流泪了。两个多么善良的孩子。多好的作文素材,多好的德育事例,这难道不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吗?我整理出版7年级第一期《同风飞翔》,选入了这篇文章,目的是给全体同学一个良好的导向,既是写作导向,更是德育导向。
简单而言,过去的教学可以归结为“我教你”三个字。我们的教育体制为教师的教做了很多工作,但过多地关注教师的教,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学。生本教育明确提出,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学习既是儿童的本能,也是儿童的需要。人们一直以来所追逐的教育的秘密实际上就隐藏在学生身上,因此,教学要从“教”转变到促进学生的“学”,让学习成为儿童成长的自然过程的一部分。
阅读这本书,我认为,再深的感触也不如微小的行动。生本教育不应仅仅作为一种理念被我们认同,赞赏,更应该作为一种行为方式,落实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去。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11
(一)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
很早我就听到过生本教育的思想,而今能够认真的拜读并学习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一书,感觉生本教育这个理念确实是非常的好,能解决我们当前教育中碰到的很多难题,让我们的教育走出困境,步入下一个成功。
生本教育,我的理解,就是以学生为根本的教育模式,一切从学生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知能力来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生本教育的方法论所谈到的“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观点,与我们现行的《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的。都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倡导学生要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
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依靠学生来进行教育,把教育的全部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本体。
其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心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二)生本教育给我的启示
生本教育构成了一种全新的格局。儿童获得的东西,有许多是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之下获得的。这种探索需要一个过程,当然也会犯不少错误。正是在克服错误的过程中,儿童获得真知,获得最宝贵的知识和技能。生本教育的学生,认识需要多次或长期来复式提高才能完成。这就要建立起在这种格局下的错误观。要相信学生的“大器晚成”,我们为什么不能允许学生有一段相当笨拙的学习过程呢?你只要认同学生是可以自己发展的,什么样的老师,什么样的'学生都可以进行生本教育。就像郭思乐教授在书中提及到的,如果对蒸馒头的过程实行开盖主义,不断开盖窥视,馒头反而蒸不熟。所以我们要以最大的耐心,等待……再等待,最后,必将收获一锅熟透而美味的馒头。
(三)生本教育让我顿悟
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为每个儿童个性的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是生本教育的追求
生本教育把教育看作是生命的提升,并为每个儿童个性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孩子的个性得到极大的张扬,学习的效绩也是显著的。他们在这种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成长迅速,所以,生本教育主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照教师提供的框架,尽可能为学生留足时空,让学生活动。就像郭教授所说的那样,教师应当是“牧者”,他把“羊群”带到水草茂盛的草地,让羊儿欢快地、自由自在地吃草,而他自己呢,则在不断地寻找、发现新的、肥美的草地,并时刻警惕恶狼的出现。为每个儿童个性的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
2、使每位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是生本教育的宗旨
由于生本教育的课堂给学生这种个体精神生命活动有很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情感氛围和信息资料的环境,因此,它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去探究和实践的愿望,并从中获得知识与经验。
生本教育的每节课前,学生都已习惯了进行大量的自主的学习与研究,也习惯于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带到课堂上与同学共同分享和讨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他们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的知识、信息会不断地生长,越用越多,越用越活,同时,又为他们的潜能的发挥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每位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四)生本教育思想对我的影响
1、生本教育注重和强调以学生为根本,不同于现行的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
由此不难看出,生本教育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根本,为出发点。而我们现在的习惯的教学模式是重教不重学,重灌输不重引导,教学对老师而言主要是如何教好,怎样学好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例如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老师考虑的是如何完成教学目标,设计得主要是教师的活动,希望课堂教学能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下去,而忽视了学生的感受。
2、生本教育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快乐学习。
生本教育认为人之初,性本学,也就是说儿童的天性是活动的、是创造的,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也就是说学生是乐于学习的,喜欢探究的。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把课堂或者说是教学的主动权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也会快乐地学习,没有压迫感,没有抵触情绪,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生本教育理念指出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有学习的兴趣,因为疑问而学习,进而进行探究。
例如,我在讲六年级的一篇自读课文时,考虑到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而且本课的知识结构清晰,语言生动有趣,导入之后我就告诉大家,我们把这篇文章当做一篇作文,如何进行这篇作文的评注,这时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开头短短的十几个字,作用与好处,学生分析的淋漓尽致,而且把本课的语言风格与写作思路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整理,最后一起来进行情感的体会,通过这些,让学生进行批注,进行学习。学生学得都很开心,同时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试着用这种方法进行及时的创作。在后来的一次作文中,很多学生都尝试着这种写作方法。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思路方面,我也是及时进行评价,对于一个问题,让学生换一种思路进行表达,而且表达的效果非常好,这也就是实现了答题的规范性,避免单纯的在阅读中给学生强行灌输知识点,让学生在自由快乐的学习中去体会,想去记住,想去了解。
3、生本教育能让教师的工作更加轻松、快乐。
生本教育并没有给教师上许多紧锢咒,没有强调让教师如何拼命工作,没有束缚住教师的手脚,对教师而言,生本教育是一种解放,可以让教师发挥聪明才智,更好的成为一个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以数学教学为例,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内容的开放,使课堂教学生活化。
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它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生活中的实践,以与教科书上的内容相融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生活中。例如,教学图形的认识时,让学生先观看生活中的实物,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数一数、量一量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抽象出图形的特征,使单调枯燥的知识具体化、实在化。
(2)教学过程的开放,使学生观察生活的眼光数学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获取了算理、定理后,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观察身边的事和物,使他们受到数学的简单应用的训练。比方说,学生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后,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等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学习了计量单位以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得出: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重量是一千克?哪些东西重一克?什么东西长一厘米?哪些物体的边长是一米?有意识地将已有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育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课堂练习形式的开放,使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知识的实际应用与知识的理解及巩固程度是密切联系的,学生在学完新知识后,教师既要布置一些应用学过的知识去完成一些练习题,又要注意加强实践操作。如,学完元角分的认识后,让学生到商场超市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常用物品的价钱,进一步认识到元角分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完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平面图形面积后,除了计算书中所给图形的面积之外,可以让学生到室外去实地测量一下,将结果进行计算,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应用知识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实践能力。
以学定教,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育的战线上,让我们各尽其才,桃李满天下!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12
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不教而教。郭教授认为,儿童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感悟。感悟不仅是学习的重要过程,而且是重要的结果。所有的学习最终归结为感悟。他主张“读和做,缓说破”,通过这种方法去促进儿童的感悟。生本教育的方法,基本上是强调充分地调动和利用学生资源,强调把学生的学习尽早地交付给学生,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取知识,去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所以,有的老师形象地把生本教育的方法论概括为“资源论”、“借力论”、“交付论”。
生本教育彻底改变了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传统的评价标准主要是看教师的“表演”好,课堂就几乎等同于教师的才艺展,台下的学生仅仅是“捧场”的角色这种观念,远离了教育的初衷,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生本课堂以学生是否学的积极,学得高效,学得快乐为主要评价标准。一堂成功的生本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学,小组讨论,班级发言等,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舞台,真正意思上的好课,是教师一不见自我的方式,成就了学生潜能迸发的自主学习,教师以高超的智慧,以最少的语言开启学生智慧闸门,以适时的引导提升学生的潜能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生长。
郭教授认为,考试评价至少有两个功能:一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督促和鞭策学生学习。但是,不能因为有这两个功能就把考试当成管理和控制的工具。考试评价的主要目的,应该是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考试评价的主动权应当交还给学生,使整个教育从控制生命的方式,回归为激扬生命。生本教育体系的考试评价应当具有很强的学术性而不是功利性。当儿童或教师感到他们的学习活动需要对学习的效果作出评价的时候,才进行评价,也就是说,评价附着于学生的主动发展的活动之中。它不仅有分析性的,更要注重综合性的评价,它摆脱了单纯为督促而评价的目的论,可以在评价方法上,不完全局限于硬性的书面评价,而更承认氛围性评价、自我评价等软评价的作用。在这样的评价体制下,评价结果有相当大的调节空间,使儿童可以自主调节。这样评价就会成为儿童自己的需要。因此,生本教育提倡减少或最终取消学习成长期的频繁统一考试,不干扰学生成长期的成长,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科任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改为评研活动,消减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为而不争”。到了学生学习的成熟期,鼓励学生用生长期的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或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
生本教育也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传统方式,建立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厌学问题。生本教育采用评研模式,使学生在自评、互评、全班评的过程中优化了学习效果,深化了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还避免了习惯性评价所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如惧考低分造成的自卑沮丧,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的不良心态等。
实际上,关于评价,郭思乐教授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他认为,评价是按一定的理念进行指挥的指挥棒,如果不与“师本教育”彻底决裂,即使有很好的课程、课本,也难免迈不开步子。所以,必须跳出“师本教育体系”评价,走向“生本教育体系”评价。郭教授还主张,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改为评研活动,以削弱评价的比较竞争的功能,而保留其学术活动的本质。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13
《教育走向生本》是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中国当代教育论丛,是华南师大博士生导师广东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的力作。本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6月第x版,8月第九次印刷。
作为教师,我x直认为自己付出努力就是对得起学生了,自己做得多x些,就是在提高教学质量,是积极、认真地服务于学生的充分体现。但没想到自己其实是犯了“汗水主义”思想,带着“插秧越密越好”的“教师苦做”思想,却不知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生长空间,更破坏了他们自由生长的'规律,使得学生被传统束缚,无法自由施展。这种“保姆式”的教育并不可取。既然“抛秧式”教育不仅能减少劳动量,还能给学生带来自由生长的快乐,且效益高。
作为教师,我们x定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个人素质,提高个人魅力。每x个学生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成长于不同的环境,拥有不同的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永远不要看到x个侧面就觉得了解x个人的全部,而对学生做出不客观的评价。我们应尽量多关心他们,从而达到进x步的了解,从生活、学习、家庭不同的方面了解他们,形成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要靠自己用心经营的,和家长真诚地沟通,懂得顾及家长的感受,有责任心、公平心,这样家长就会慢慢地信任你,对待学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严、言出必行,做好孩子的表率。
生本教育也没有完全否定现行教学模式,没有照搬西方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强调生本教育改革是在东方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要保留东方文化传统中许多好的东西。生本教育没有全盘否定应试教育,没有忽视分数这x社会、家长最关心的话题,不是培养低分高能的学生,而是立志培养高分高能的学生,这也是生本教育为什么受到学校、家长、社会欢迎的原因。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14
《教育走向生本》是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中国当代教育论丛,是华南师大博士生导师广东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的力作。本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20xx年6月第一版,20xx年8月第九次印刷。
作为教师,我一直认为自己付出努力就是对得起学生了,自己做得多一些,就是在提高教学质量,是积极、认真地服务于学生的充分体现。但没想到自己其实是犯了“汗水主义”思想,带着“插秧越密越好”的“教师苦做”思想,却不知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生长空间,更破坏了他们自由生长的规律,使得学生被传统束缚,无法自由施展。这种“保姆式”的教育并不可取。既然“抛秧式”教育不仅能减少劳动量,还能给学生带来自由生长的快乐,且效益高。
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个人素质,提高个人魅力。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成长于不同的环境,拥有不同的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永远不要看到一个侧面就觉得了解一个人的全部,而对学生做出不客观的评价。我们应尽量多关心他们,从而达到进一步的了解,从生活、学习、家庭不同的方面了解他们,形成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要靠自己用心经营的,和家长真诚地沟通,懂得顾及家长的感受,有责任心、公平心,这样家长就会慢慢地信任你,对待学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严、言出必行,做好孩子的.表率。
生本教育也没有完全否定现行教学模式,没有照搬西方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强调生本教育改革是在东方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要保留东方文化传统中许多好的东西。生本教育没有全盘否定应试教育,没有忽视分数这一社会、家长最关心的话题,不是培养低分高能的学生,而是立志培养高分高能的学生,这也是生本教育为什么受到学校、家长、社会欢迎的原因。
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一改传统课程结构单一,内容陈旧,教师、学生、教材、课堂教学程式化,而代之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核心,推行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新课程理念,更“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力求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得到提高”。更多的强调了教与学的灵活性和特异性,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和持续性发展。这与“生本教育”不谋而合。
高效课堂的构建就是要基于新课标的理念与要求,教师要“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教师要在充分研究教材、教法、学情的基础上,找到适合每一个学生学习天性的方法与途径,引领学生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尽情开发开放而富有求知天性,通过行之有效的师生互动、学生探究、分工与合作完成归纳总结、形成结论,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升华,让课堂真正成为“木欣欣以向荣”的欢乐舞台。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15
“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瑕、快乐及坚实的进步。”虽然我们不止一次听到这句话,但当我真正地接触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之后,才顿时感觉眼前豁然开朗。
那什么是生本教育呢?简单来说,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
就课堂来说,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区别于为教教好教而设计的师本教育,生本,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它为教育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它提出的“不做纤夫,只做牧者”为我们教师指明了方向。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就整体来说,生本教育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
就原理来说,生本教育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以”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学习,向”不教而教“迈进,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教师从”苦教“,学生从”苦学“状态下解放出来,因此生本教育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就操作来说,生本教育是以学为本的教育。郭思乐教授说:”身为教师,我们用语言来影响学生,用环境来助育学生,用活动来培养学生,但就是没有办法像裁缝、理发、做牙那样随意对其进行剪裁、修剪、打磨。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由此可见对师者的要求可不能停留在教学层面上的传道、解惑,而是要对学生作更具深远意义的创新意识的挖掘。
生本教育是一种理念,同时生本教育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操作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提倡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直至不教而教。通常在先学布置之后,个人课前先学习,课上小组早交流,班级交流,多次反复。评研。它体现了三大步。学会学习,享受学习,收获学习。而目前我们正在使用的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与郭教授提出的生本教学理念也正相吻合。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如何使用我们的课堂成为高效课堂,结合我现在正在使用的导学案及升本教育的理念,我感觉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营造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其次是让赏识教育深入教学。
我们要学会用放大镜观察孩子的优点,同时我们一定要充满爱心,要懂得原谅,要懂得及时的鼓励,要学会用发现的眼光看待学生,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古语道:”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内心是极其敏感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从本质出发,相信他们。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引导。在最近两年的教学中,我始终注意将赏识教育贯彻课堂教学的始终,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让没个学生都能在一种平等,自信的环境中学习。
三是要释放个性,满足不同需要。
人是教育的主体,个人发展水平和个性的差异决定了人需要的多样性。仍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教学形式的现代教学,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条件,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应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式,选择合作伙伴……数学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才能使人人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我们都是小步子,分层次的设计教和学的思路,其中拓展延伸环节,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需要,使他们自始至终对学习充满了热情。
四是是改变呈现方式,让学生亲近数学。
数学课堂教学要改变呈现方式,要注重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问题相联系。
如在学习《测量旗杆的高度》一课时,我们不是盲目的告学生测量公式,而是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分组测量,并对小组间的测量方案进行对比,这样的上法不但使学生上的.开心,达到预期目标,而且通过小组测量增进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通过比较也引进了竞争意识,同时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更能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有着广泛的应用。
五是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才能最大程度发生共振共鸣;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实现;也只有当教师能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眼中有学生“,能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时,课堂教学才能是有效的。同时要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不是以教师教为中心,而是以学生学为中心。要转变老师的角色,要让老师从知识的垄断者、传授者释放为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参与者。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融为一体,创设出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恰当地应用生本教育的模式、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导学案为载体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自主评价,从而最终达到自主发展的目的。
成功者总是在寻找方法,失败者总是在寻找理由。学习着生本,思考着生本,实践着生本,享受着生本,老师们让我们一起来尊重生命成长的自然规律,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