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数学简史》有感

时间:2024-07-02 读书心得 我要投稿

读《数学简史》有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数学简史》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数学简史》有感

读《数学简史》有感1

  一气呵成,读完《数学简史》,心底不由得涌上一股冲动,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对了,是感动,是一个对数学有着宗教般虔诚的仰望者的心动,是一个对历史有着无尽探索欲望的追求者的向往。

  我不知道人们为什么长久以来称数学为“科学的女皇”,也许是女皇有着一种让人无法亲近的神秘感,但是她的面容又是如此的让人们向往和陶醉。女皇陛下,揭开你神秘的面纱,让我目睹你绝世的风姿,体会你无尽的风韵,感动你带给我所有的感动吧!

  仰望者,唯巨星也!数学的漫漫长河中,涌出过无数的璀璨巨星,从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德得、祖冲之到牛顿、欧拉、高斯、庞加莱、希尔伯特……当他们一个个从我的心底流过时,有一种兴奋,更有一种感动,他们才是时代真正的弄潮儿。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开创了数学最早的典范,是漫漫长河中的第一座丰碑,公理化的思想由此而生;

  祖冲之关于圆周率的密率(355/113)给了国人足够骄傲的资本,也把“割圆术”发挥到了极致;

  牛顿和莱布尼兹联手创造了微积分(尽管他们之间有这样那样的矛盾),开创了数学的.分析时代,微积分也被誉为“人类精神的最高胜利”(恩格斯语);历史就是这样被书写,历史就是这样被引领,历史就是这样被创造。

  一个多世纪前的1900年,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正在做一个题为《数学问题》的演讲,提出了23个需要被重视和解决的数学问题。正是这23个数学问题,引领了整个二十世纪数学发展的主流。

  1994年,当二十世纪即将落幕的时候,年轻的英国数学家维尔斯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费马大定理获证,从而结束了这场长达300年之久的竞逐,给二十世纪的数学演奏了一首美妙的终曲。

  就这样一次次的被感动,不仅为成功者喜悦感动,也为不被承认的成功者默默感动。

  天才往往是孤独的,先知者注定得不到世人的理解。

  许多天才的数学家,英年早逝,终生难以得志。

  椭圆函数论的创始人阿贝尔一生贫病交加,大学毕业长期找不到工作,在他仅仅27年的短暂生命中,却留下许多创造性的贡献。但当人们认识到他的才华,柏林大学终身教授的聘书下达时,他已经离开人世两年了。

  同维尔斯一样,伽罗瓦同样攻克了历经三百年的难题——方程根式解的存在问题;但不同的是,维尔斯成为数学的终身成就奖——沃尔夫奖最年轻的得主,那年他44岁,而伽罗瓦死时不到21岁,他的研究只能藏身于废纸篓中。

  集合论和无限概念的创始人康托尔,由于他的理论不被世人理解而广受排挤,最后郁郁而终。

  ……

  天才的思想往往是超前的,在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眼中,的确很难理解他们。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依然默默的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执著着自己的理想。除了感动,我还能有什么呢?

  在那漫漫长河中,璀璨巨星令我欣然神往,惊涛骇浪更令我心潮澎湃。三次数学危机掀起的巨浪,真正体现了数学长河般雄壮的气势,海洋般伟岸的身姿。

  每一次危机巨浪之后,纳百川,聚众流,数学以更加广阔的胸怀滚滚向前,尽管这其中有很多悲壮的成分。

  第一次数学危机,无理数成为数学大家庭中的一员,推理和证明战胜了直觉和经验,一片广阔的天地出现在眼前。但是最早发现根号2的希帕苏斯被抛进了大海。

  第二次数学危机,数学分析被建立在实数理论的严格基础之上,数学分析才真正成为数学发展的主流。但牛顿曾在英国大主教贝克莱的攻击前,显得苍白无力。

  第三次数学危机,“罗素悖论”使数学的确定性第一次受到了挑战,彻底动摇了整个数学的基础,也给了数学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歌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却使希尔伯特雄心建立完善数学形式化体系、解决数学基础的工作完全破灭。

  滚滚巨流,势无可挡,数学的长河竟拥有如此的悲壮和激情,那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长能不被感动吗?

读《数学简史》有感2

  在许多人看来,数学就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甚至,我在教数学之前也是秉持着这样的认知:数学意味着复杂的计算和没完没了的证明,以及如天书般的公式和符号。接触数学学科之后,这样的感觉才慢慢淡去,也体会到数学看起来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但实际上却是与文化、艺术、生活息息相关。而读完《数学简史》之后,就更加肯定了我对数学的坚持!

  《数学简史》是一部另类的”数学简史”,跨越了不同的地域和种族,依次探讨了数学与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并各有侧重。关于古代,包括四大文明古国和希腊、阿拉伯,《数学简史》着力于发现有现代意义的亮点;至于近代文明,则考察了文艺复兴的艺术与几何学、工业革命与微积分、法国大革命与应用数学的关系。对现代数学与现代艺术进行阐述和比较,也是《数学简史》的一大亮点。读了这本书,让我对数学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也让我更深层次的了解到数学的魅力和伟大,以及对前人的崇敬。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曾说过:“了解历史的变化是了解这门科学的一个步骤。”任何一门学问都不是从来就有的,都是在人们的实践中逐渐产生的,都有其形成、发展、成熟和完善的阶段。数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当代数学,遍及世界各地,对于数学的贡献地位与影响,都有中肯的评价。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数学与科学、人文的各个分支一样,都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的,是人类大脑进化和智力发展进程的反映。而且,数学更是其他学科的基础,人类历史的重大发展时期都与数学发展呈现出某种相通的特性。现代生活中高科技产品的问世离不开数学的发展,数学的历史源远流长,数学来自人类对生活和世界的观察,以及对现实事物和问题的思考。数学的触角几乎遍及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以及历史和生命的每一个瞬时。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我觉得这本书不仅可以提升自己,还让我思考如何将数学史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这样做非常有必要:

  1.数学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普遍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大,这极大地影响了学习的效果。但这并不是因为数学本身枯燥、无趣,而是它被我们的教学所忽视了。如果在数学教育中适当结合数学史的有关知识,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数学史可以弘扬

  中国数学有着悠久的历史,14世纪以前一直是世界上数学最为发达的国家,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16世纪以后中国变为数学落后国。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发展历程才渐渐汇入现代数学的潮流。数学史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了解中国近代数学落后的原因,中国现代数学研究的现状以及与发达国家数学的差距,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民族科学。

  3.数学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对数学史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发展是许多数学家心血和汗水的结晶,从而培养学生认真学习数学的习惯、正确的思维方式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激发求知欲,培养创新精神。

  4.数学史可以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

  数学是美的,无数数学家都为这种数学的美所折服。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说过:”数学不仅拥有真理,而且还拥有至高无上的美——一种冷峻严肃的美,就像一尊雕塑……,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那样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洁到崇高的程度,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完美境界”.数学史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领悟数学的美,很多著名的数学定理、原理都闪现着美学的光辉。

  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也将服务生活,运用于生活。在大多数人看来,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因而很多人谈“数”色变,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许是由于我们的数学所教的往往是一些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数学内容,如果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内容而让数学活起来,这样也许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对数学认识的深化,让更多的学生懂得数学。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数学史的学习对本就枯燥的数学课来说,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操,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间的共同了解,也让学生了解数学,了解数学的美……所以我们把数学史的一些辉煌成就和一些感人事例,以一种精神力量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会使我们的数学课变得非常丰富。

读《数学简史》有感3

  数学是什么?数学经历了什么?《数学简史》把数学几千年的发展浓缩在一起,帮助我们整体感知数学发展的同时也让我们更深层次的了解到数学的魅力和伟大,以及对前人的尊敬。

  数学史的意义是什么?数学史就是研究数学产生、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史,数学史是学习数学、认识数学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弄清数学的概念、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过程,使我们对数学概貌有整体的把握和了解。数学源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在蒙昧时代就已具有识别事物多寡的能力,从这种原始的数觉到抽象的数的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人类为了便于生活生产的需要,开始以手指头计数,手指数不够了,开始用石头计数,刻痕计数。又经过几万年的发展,随着几种文明的诞生与发展,计数系统在各种文明中都有了表示方式,古埃及的象形数学,巴比伦楔形数字,中国甲骨文数字,中国筹算数码等等。因此研究数学史可以帮助我们探索人类数学文明的发展,了解数学发展过程中数学的连续性和不断完整性。简言之,追溯数学的过去,了解数学的现在,遇见数学的未来。

  基于数学史研究的任务与原则,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定位?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说:“没有一种数学观念像当初被发现那样得以表述。一旦问题获得解决,一种技巧得到了发展和应用,就会转向解的程序侧面,……火热的发现变为冰冷的美丽。”这里弗氏批评那种过于注重逻辑性,没有丝毫历史感的教材“把火热的发现变成冰冷的美丽”。我国数学教育家张奠宙说:“数学原本是火热的思考,但是一旦发表出来,形成文字,写入教材,就变成了冰冷的美丽。鲜活的思想被淹没在形式演绎的海洋里,数学史的任务就是提供各种数学历史背景,让学生理解数学的原始思考及其来龙去脉,获得真正的理解。”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老师的数学教学的“传道授业解惑”大多数情况下都在向学生传递着生硬的道以应付各种的困惑,学生是被动的,数学的文化之美被硬生生的切断与冷落了。随着高考改革的发展,对学生数学文化阅读理解下的数学抽象、概括、推理等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20xx年高考数学全国卷的第4题关于“断臂维纳斯”背景下看学生能否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晰准确的表达数学建模的过程和结果,题目前面的数学历史文化却让很多学生望而生畏。平时数学老师提了无数次的建模思想变得空洞无力!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平时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们强调“学生中心论”、“学习过程论”、“课程生活论”,赵丰平总校长也说:“按照教育规律办学,是应对高考最好的办法!”因此首先应该让学生整体感知数学是什么,数学经历了什么,一起研究通读数学史,今天的数学知识仅仅是冰山一角!数学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的研究会更容易帮助学生走进数学,接受数学家们身上正面的影响与激励,激发学生无穷的学习兴趣,站在文化与社会的角度看数学、学数学更利于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数学文化素养。重视数学史和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当今已成为一种国际现象。数学文化也应该融合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当中,例如初中学段的勾股定理是自古至今最富活力的数学产物,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我们不妨借助强大先进的271BAY下的大单元整体学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以供学生来充分走进勾股定理的世界,让学生结合老师提供的情境、任务及路线图自主去研究勾股定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让学生用自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去解决有关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期间形成的自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远胜过老师的任何说教!任何一个数学公理的过去、现在、未来都有一个强大、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作为支撑,而这些数学研究都是强有力的教育课程资源,这对学生的生命成长的影响是浸润式的、长久的、更是深刻的!

  数学是一门历史悠久、分支繁多、抽象的学科,数学的世界更是丰富多彩充满文化魅力与人文挑战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和学生一起在《数学简史》中学习、碰撞、成长,近距离品鉴数学之美!

读《数学简史》有感4

  读《数学简史》有感数学经历了历史的积淀,给我们的世界展现出来一个不一样的画卷,我看了一本书《数学简史》,书里讲的是数学的发展历史,并且对国内外的数学都进行了介绍。我想在时间的慢慢长河里,这是多么传奇的历史啊!那么接下来我带大家走进我所见到的数学世界。数学是有自己独特魅力的科学,《数学简史》一共有十四个大的章节,每一个章节都凝聚了数学的“理”性思维脉络,让我们清楚的领略数的价值和意义所在。首先谈谈数学早期的萌芽,事物的发展总是一步一步慢慢向前的,数学当然也不例外。

  早期的数学主要是介绍数与形概念的起源,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和中国等早期数学的萌芽,不同的文明,数学的产生与演变也有很多区别和联系,数的概念产生于原始人的生活和生产,中国早期用结绳、刻划等方式计数,并产生抽象过程从“结绳”到“书契”;美索不达米亚则是由楔形文字对数学内容进行了记载,一是“表格课本”也就是古代的“应用数学”,二是“问题课本”也称“理论数学”;古埃及数学知识的象征是至今蔚为奇观的金字塔,金字塔大多呈正四棱锥形,据对最大的胡夫金字塔的测算,发现它基地是正方形,各边误差仅仅是1。6厘米。这些早期的数学象征物的出现,给数学带来了一个基本的框架,让我们更好的了解的数学的发展。

  其次,我们不得不说的便是古希腊数学,数学的发展和我们历史发展的是有很大相似之处的,它们都会经历兴盛和衰落,古希腊数学从雅典开始到亚历山大时期达到了全盛,但是物盛极必衰,在亚历山大后期就逐渐衰落,在此期间,数学史出现了几位十分重要的人物,论证数学开创者泰勒斯,他是古希腊“七贤之首”,据记载泰勒斯是第一个将埃及人的几何学带回到希腊。据说他本人发现了许多几何命题,并创立了对几何命题的逻辑推理,因此泰勒斯是论证数学发端第一位代表人物。有关几何的研究还出现了不少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埃利亚学派、柏拉图学派和亚里士多德学派等,这些学派活跃了数学世界。到了全盛时期出现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数学之神”阿基米德,阿波罗尼奥斯的《圆锥曲线论》。后来在宗教势力的压迫下,数学逐渐走向衰落。最后,我想讲一下中国数学,在大家的记忆中,中国的数学好像与算盘关系紧密,这样说来确实如此,算盘是运用的现实中的数学,并且珠算在我国有很久的历史了。我国与数学有关的著作有刘徽的《九章算术》,书如其名,本书共分九章,第一章“方田”,第二章“粟米”九章“勾股”,第三章“衰分”,第四章“少广”第五章“商功”第六章“均输”第七章“盈不足”,第八章“方程”,第九章“勾股”,每一章都和实际问题紧密相关,像我们证明了数学源于生活。

  还有祖冲之的《缀术》现已失传,最后是秦九韶的《数书九章》,从一到九写了:大衍、天时、田域、测望、赋役、钱谷、营建、军旅和市易。同是九章,《数书九章》与《九章算术》相比,在表述形式:问–答–术的基础上多了草–图,对问题的解答更具有示范性和实用性。随时间的推移,出现了李冶的.“天元术”,朱世杰的“四元术”,构成了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代数学,到了现代。我国还有一些对数学孜孜不倦的研究者,如华罗庚和他的《堆垒素数论》,“数学科学奖”获得者陈省身和许宝騄,至此,中国的数学发展完全与国际接轨,完成了现代化的漫长历程。以前总觉得数学很难学,抽象的概念使我对她避之不及,但看过她的成长历程后,我发现她和大部分小孩子一样,有着调皮可爱的成长史,她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经历无数数学家的探索和证明中成长起来的,我对她的认识使我对她有了很大的改观,我想在我们年少无知的时候总感觉做什么都是难的,但经历了多了,我们会变得成熟稳重,时间给了我们经验,给了我们成长,让我们学会独立思考。

读《数学简史》有感5

  在生活中,有许多的人都觉得数学很难。它有着很多很多绕来绕去的公式。有着许许多多连来连去的关系......这都让人很是“头疼”。但当我读了《数学简史》这本书后,我发现,其实数学并没有那么难懂。它也是从很简单的概念开始,然后再慢慢地延伸开来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原始人便有了数的概念。在数量不多的食物或其他东西中间,增加几个或减少几个相同的东西,他们便能够分辨出这个东西的多和少。慢慢地,当人类开始养羊或其他动物来维持生活,而不只是靠狩猎为生的时候,人们便懂得用新的方法来知道羊是不是一只没少,全都回来了。

  早晨,当羊出去吃草的时候,每出去一只,便捡起一颗石头。到了晚上,羊儿们都吃完草,活动完之后,回到羊圈里时,每进一只,便丢掉一颗石头。每当石头都丢完了,便确信羊儿一只没少,都回来了。早在有文字记载之前,猎人们便知道,当把两只箭和三只箭放在一起时,便有了五只箭。后来就逐渐出现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计数方式:石子计数、刻痕计数和结绳计数。

  随着人类的`进步,人们需要更多的东西来生活和推进人类的进步。但如果还像以前那样一个一个的数,不免会觉得太麻烦、太费时间,这时,就需要拥有一种新的方法来计算。那就是十进制。

  我们现在通常用的是十进制。也就是逢十进一,借一当十。但在古代,人们有时却用的是十六进制,如一斤就等于十六两,半斤就等于八两。当然,除了十六进制和十进制,还有其他的进制。比如五进制、十二进制、二进制等。二进制的应用则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你看,数学其实并不难,它只是从一个简单的数学概念开始,慢慢地发展,到后面的几何学......

读《数学简史》有感6

  我阅读《数学简史》,完全在一种休闲的、轻松的,也是舒坦的、愉快的状况之中。碰到繁复的数学公式、定理及其证明等,我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一如我读大部头的小说,往往常规地跳过向来不太在意的大段心理描写一样。读《数学简史》,我却十分留意它行云流水的叙述、缜密思维的演绎、多姿多彩的话语、宏大紧密的结构。有时,我按图索骥,对着目录,找准其中的某一篇章,仔细揣摩;有时,我随意打开其中的某页,顺势而读,总能做到乐在其中。我不求透彻的理解、不求系统的把握,数学简史》让我与牛顿、高斯这些巨人亲密接触,也让我循着代数、几何、算术、三角学发展的脉络,靠近(还不能说走进)数学。在我来说,只是追求阅读视野的扩大、知识背景的重构。

  数学是人类创造活动的过程,而不单纯是一种形式化的结果;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数学科学及数学教育,在他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但表现出矛盾运动的特点,而且它们与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一般人类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的内容涉及到从上古时代到19世纪初的这段时期。为了跟踪过去20xx年当中主要数学概念的发展,作者非常重视第一手资料的搜集与运用。在介绍重要数学家的'工作时,大量从他们的原著中引用材料。在不列颠博物馆、英国皇家学会和剑桥三一学院的帮助下,引用了比较多的史料,使人们对原始的情况获得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作者还注意到数学知识的继承性和积累性,并不把重大的发现和发明完全归功于某一个人。例如对欧几里得和牛顿这样一些主要的流派,作者到说明他们的成就的渊源,从而勾画出数学科学本身发展的规律。斯科特博士依靠他对数学史的驾驭自如的能力写出了这本富有激励性的好书。

  数学的历史源远流长。我了解到,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中,是数学与语言、艺术以及宗教一并构成了最早的人类文明。数学是最抽象的科学,而最抽象的数学却能催生出人类文明的绚烂的花朵。这使数学成为人类文化中最基础的学科。对此恩格斯指出:“数学在一门科学中的应用程度,标志着这门科学的成熟程度。”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正在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着不可或缺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数学史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成就的编年记录。数学的发展决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跟读的情况下是充满犹豫、徘徊,要经历艰难曲折,甚至会面临困难和战盛危机的斗争记录。无理量的发现、微积分和非欧几何的创立…这些例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数学创造的真实过程,而这种真实的过程是在教科书里以定理到定理的形式被包装起来的。对这种创造过程的了解则可以使人们探索与奋斗中汲取教益,获得鼓舞和增强信心。

读《数学简史》有感7

  拿到这本书已经两个月了,说实话,我不太愿意翻开它,虽说是普及版,但过于深奥的内容,作为一位科学专职的我来说,实在有点惭愧。

  本书的作者是史蒂芬·霍金,我们知道霍金他一生的经历和他的科学贡献同样是一个奇迹,他20岁时即被诊断出患有渐冻症,医生甚至预言他当时还只有两年的寿命,然而他却创造了奇迹。(据了解“渐冻症”是一组运动神经元疾病的俗称,主要类型是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因为特征性表现是肌肉逐渐萎缩和无力,身体如同被逐渐冻住一样,故俗称“渐冻症”。由于目前没有特效药,而与癌症、艾滋病等疾病并列为世界五大顽症。)

  正如霍金所说,这是一本不仅让青少年,而且让所有人都能理解的书。他删去了《时间简史》中过于高深的部分,重写了相对论和弯曲空间这两章(它们分别讨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但是由于自己认知水平有限,不得不一字一句地慢慢理解,可仍然还是有不少地方弄不明白。

  我们都知道这是一本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的科学著作,看了这本书后,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正确的看待这个世界和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事情。我们可以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而不是遇到难懂的事物就盲目的相信迷信之类的邪说。我们要把霍金的这种精神用到自己工作学习上,作为一名不到三年的新教师,更加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在平时的教书工作中,我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方法,因为一个周全的严密的学习计划对于工作时间的安排是十分合理的,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是有句谚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好的学习方法,将有助你的听课、自学,以及上课。更重要的'是,如果我能养成这样一种好的习惯,对于我将来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

  霍金,这样一位终年坐在轮椅上的人,依靠一个电脑发声合成器,以正常人十分之一的速度与人“交谈”,但他却同其他科学家一样,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他人:执著的探索精神是生命的最大动力。在我心中,除了这本著作所带来的洗涤与震撼外,剩下的只是对这颗伟大心灵的崇拜与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