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时间:2024-06-28 读书心得 我要投稿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篇(精品)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篇(精品)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题记

  你是否认识这样一个人:年过中年,业绩平平,与妻子孩子生活的很融洽?这种人,想必在生活中很常见吧。这本书就是讲述了这样一个人身上发生的种种故事。

  可如果突然有一天,这个人突然离家出走了,只留下一张“晚饭准备好了”的纸条就抛弃了身无分文的妻子儿女跑到了巴黎,你会怎么想?憎恶,对吧。书中的每一人一开始都是这样想的,还为他妻子的悲惨遭遇感到同情。后来,书中的“我”到巴黎与他见面后得知他离家出走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画画。你也许会感到惊奇,不可理喻,可事情就这样发生了。再后来,“我”搬到了巴黎,结识了艺术家——施特洛夫,正巧又遇到了他,并且发现他也常常要为了吃饭发愁,可似乎只要能画画,别的也就毫不在乎了。

  过了几个月,他突然病了,病得很严重,于是住进了施特洛夫的家。施特洛夫和他的妻子全心全意地照料他,可等他稍微康复后却又把施特洛夫赶出自己的画室,要求要独自在里面作画——他当时在别人眼中画得并不好。看到这儿,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到气愤不已,甚至想钻进书里狠狠地打他一顿,可这却不是最严重的。后来,等他痊愈后,施特洛夫的妻子竟对他产生了好感,要求跟着他一起走,可怜的施特洛夫也感受到了人性的悲惨。

  许多年过去了,他离开了巴黎,开始了在马赛的流浪生活。后来他又去了塔希提岛,与当地一名土著女子结婚生子,并在那里创作出了许多令世人惊叹不已的画作。不幸的是,他患上了麻风病,双目失明,痛不欲生。可就算这样,他也坚持做画,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秒钟。

  他就是毛姆笔下的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或者说著名画家——高更。

  这本书书名中的两样东西——“月亮”与“六便士”在书中几乎就没有出现过,可是书中的道理也离不开它们的象征意义。“六便士”是数目较少的一笔钱,非常平常,人人都可以拥有。而“月亮”则是非常遥远的,在当时人们的眼里是遥不可及的,并且总是那么神秘,不可捉摸。斯特里本来拥有着那么多“六便士”——幸福的家庭,稳定的收入。可他却并不满足于此,他追求的是“月亮”,他心目中的月亮。其实在现今社会中许多人都是非常“六便士”的,得到了一点微小的好处,就不愿意继续尝试追求更加远大的目标,不愿意抬头看月亮。说得好听点,这叫见好就收,适可而止。可当你真正去尝试,而到达了“月亮”的境界时,你就会发现当时的“六便士”是多么的卑微。

  可斯特里这个人说来也很奇怪,他作画时从来不允许有别人在旁边——任何人都不行。

  画完的`画也从来不想着卖掉,不轻易拿给人看,甚至有时画完就扔掉或烧毁。你也许会问,那他画这些画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书中的“我”通过与他的对话猜测是因为他能感受到世上一些常人感受不到的独特的东西,只能通过绘画把他内心深处的想法表现出来,而等他画完后就认为他该做的已经完成了,那些画也就不重要了,于是毁掉也无所谓。他不求人们理解他,赞同他,只求自己的内心世界得到“解放”,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

  你也许还会认为斯特里有做的不合理的地方,那就是他完全可以与妻子儿女呆在家里画画,为何一定要离家出走,过着穷困潦倒的日子画画呢?这就是斯特里另外一个不同寻常的地方了:他对爱情的看法。他认为每一个男人都需要经历一段爱情,但是当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后就不再需要了。他认为女人总是会想方设法想要讨好自己的丈夫,而那会让女人拖延他们实现理想的脚步。正如加西亚·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写道:“爱情是一种病,得治。”

  这本书中还有一个出彩的地方是作者对人物的分析,把“我”眼中的各种人的行为分析出了各种可能,并试着用可能性最大的一种说服自己。如果你对这本书还有许多疑问的话,去看原著吧,也许那会使你更好地理解“月亮和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

  这篇文章是来源于《左书向上》读书群里的书友分享和书友们的讨论,觉得很有价值,所以整理成篇,分享给各位广大的爱读书的书友们。

  一位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的证券经纪人,突然有一天给妻子写了一封告别信,抛弃了妻子和家庭,他的妻子觉得他爱上了别的女人,然而他是去巴黎画画,他有自己的人生理想。

  然后他又勾引朋友的妻子,还害得她自杀,他不觉得是他的原因。他对关心他的朋友,爱他的人,世俗的一切表现的冷嘲热讽,但却对艺术有着独特的追求。

  最后他来到了南太平洋的一座美丽的小岛,娶到了他心爱的阿塔(因为她不打扰他,不占有他,照顾他,这也许就是他爱她的原因),生了孩子,也创作了伟大的作品。

  月亮代表理想,六便士代表现实,这就是这本书所要表达的,斯特里克兰放弃六便士,追求月亮,代表了他对理想和艺术的追求,这也让我们现在的人深刻反思,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我们该如何选择。

  内容叙述过程写了主人公的一生,写了很多人对主人公的看法,我觉得这就代表了,当你做出选择后,旁人对你的看法和意见,同时也包含一些鼓励与嘲讽,此时,做出自己的选择,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这很重要,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这本书很出名,书名看着就很有意境,书名是内容的象征。理想和现实对许多人来说,是矛盾体,要如何面对生活不易。为了理想不顾现实的人,周围的人会评价自私,但生活是自己的,别人都无法为你负责。

  真正可以为了理想去放弃一切的人,还是很难的,因为会有爱,会有牵挂,所以就出现了矛盾,而主人公在里面所作所为,在读的过程中,真是对其恨的咬牙切齿。

  但是我想我不是一个艺术家,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上班族,站在他的立场去决定的话,有可能我也会努力追求理想。

  其实,大部分普通人更像是作者或者那个收藏家,可能主人公如此感性以及对理想的热爱追求,让他的作品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但行为方式很极端,可以说是因为他追求热爱的是艺术,所以人们还能够比较宽松的'看待,因为最终结果也是造就了美好的事物,创造了艺术,如果主人公追求的是金钱或者权利,那他的行为方式就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就是另一个版本的故事了。

  对于我们每个人,要是能找到自己的月亮就好了,如果很明确自己的月亮是什么,相信很大部分人应该都有勇气去追求,只是大多数人的月亮不那么突出,不那么明显罢了,月亮就是自己本身的天赋,这本书的主角是幸运的,他追到自己的月亮了,对于没有追到自己月亮的人,结局会很悲催的。

  听说读完这本书的人,都辞职了。对于“当我们在做出自己的选择时,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这一思维观点,其实,现实生活中N多的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人,是很容易被身边的事、人、环境所影响的,然后,就会有情绪,情绪产生之后,近而会影响自己的判断。所以,凡是追求自己理想的人,都是很能去屏蔽掉TA人带给自己的情绪左右,理性去分析对待。追求理想,并不仅仅是感性地去追求,而更应该是理性去追求。

  中国人最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管别人”,但是,这些人其实没搞明白一点,别人的决定,之后产生的后果,只有当事人自己承担,而那些“管别人”的人却不承担任何风险,这不是很有问题么。所以,只要有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好好思考一下就能想明白了的。

  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一部分人为了“月亮”放弃“便士”,一部分为了“便士”而选择放弃“月亮”,而没有那么坚定的人,就会揣着“便士”望着“月亮”。

  不论怎样,只要你能遵循自己的内心而活,那么,也是一种活法。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

  理想是云开的花,在高高的天上,闲暇的时候看一眼,心中藏满了美丽和甜蜜,生活是脚踩的地,每一步都要踏踏实实,前进中,心安神定,问心问己,多少人的梦想在岁月中夭折,人往往不是成为自己渴望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

  思特里克兰德在他四十岁那一年,不顾一切去追寻梦想,他的不顾一切是真正意义上的不顾一切,包括生命!思特里克兰德在证券交易所供职,较好的社会地位,可观的收入,妻子优雅极具魅力,喜欢打理家务,照顾孩子,普通人奋力追求的中年幸福生活场景,该有的他都有。然而,突然有一天,他像是被一种神秘力量抽空了人类所特有的情感,瞬间变得冰冷,甚至失去人性,他毫无顾虑的抛弃了自己的家庭,只留给太太一封信,我不回来了。没有原因,没有歉意,到像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只是他真的再也没有回来。他只身一人去往陌生的巴黎,心怀梦想的人啊,除了激情外,还看到了其他东西,比如摇曳在梦想背后功与名的影子,就像是梦想带来的`精美赠品,对于普通人来说,梦想赠品的吸引力也许掩盖了梦想本身,大多数人追求梦想是渴望成功的,这种成功需要世俗下定义,思特里克兰德的伟大是摆脱了世俗,他把梦想和成功分割,他的成功不需要任何人去定义。

  作者写道,不敢想,我要是在一个孤岛上,明知除了自己谁也看不到自己写的东西,我还能不能继续写作,没有读者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就像是没有观众的演员,所以我们需要附拥者,而这一切思特里克兰德视为粪土,他的生命中只有一件事,就是画画,他已不是世俗之人,一个人追梦的一生,那些令人怜悯的过往,用生命换取梦想的旅程,就这样犹如昙花一现,从这个世界上永远的消失了。对于思特里克兰德来说,意识到自己已然抵达了精神上的最高境界,那接下来又怎么活下去呢?唯有死亡,死亡对于历史家来说,或许等同于越狱,他在另外一个世界可以不用考虑温饱,可以拿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来画画,世界上大多数人,最终都过着被生活所选择的日子,始终没有勇气去主动选择生活,你是,他是,我们都是。当满地都是六便士的时候,你是否能抬头看一那天上的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4

  《月亮与六便士》是一部特别出名的小说,是毛姆。它的名声很高,还没读过,便也许知道里面的核心,会间或假文青的用来形容抱负主义。我读过之后,除了对里面画作妙惟肖的描写感到震撼之外,反而没了之前那很多感慨。

  没读过之前,我以为小说主角是个为了抱负而奋斗终身却又穷困潦倒的可爱的小年轻。描述为可爱,是由于,我觉得,男主至少是个心地和善纯真的人。然而事实是,男主是一个脾气急躁没礼貌的大叔。这个大叔的原型是知名画家高更。大叔的前期其实是一个典型的"胜利'人士,六便士的生活好像有点低估他的社会地位。然而,或许就是这种反差早就了这个角色的不平凡。第一个反差,是大叔的年纪,他不是我们刚步入社会的小年轻,而是有很让人艳羡的家庭的人,这样的人,让他放下全部去追求遥不行及的"月亮',好像有点不行思议,得需要多大的决心?其次个反差,是大叔的社会地位,假如他一无全部,我可以想象,一个逼到绝境的人会遭受怎样的涅槃重生,可偏偏是顺当的幸福的胜利的人,可以不顾虑"沉没成本',从头开头。这需要多大的士气?我没有讨论高更的真实历史,对于这本小说,太过超于现实世界的描述和有时过于牵强的规律,难免让我感觉真实。但或许,真实并不是这部小说的初衷吧。纵使这位天才有着非凡的天赋,但于我个人,我不喜爱他。除去表面的不负责任,和对家人带来的损害不说。我最痛恨的是他对伴侣的态度。我忘了那个唯一观赏他的伴侣的.名字,暂且叫他小胖吧。小胖也是一个画家,在见过他的画之后,特别惜才,纵使男主脾气急躁还没礼貌和修养,小胖依旧对他很好。惋惜男主非但不感恩,还出轨了小胖的妻子。其实这一点规律我始终觉得小说没交代好缘由,由于一开头小胖的妻子是很厌烦男主,和小胖关系特别恩爱。 后来莫名的,就被男主吸引,我记得用了一个由于他有"野性原始'的吸引力来简洁解释了小胖妻子的出轨,或许男主的身上有太多的难以解释的现象吧。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5

  《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是由毛姆创作,是一本概括下来主人公一点都不讨喜,甚至讨人厌的名著。但为什么在一个世纪之后依然能够在图书当中长期受人喜爱呢?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和许多人认为“面对满地的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这样的理想主义一定很浪漫吧。可是书中的剧情却让人大跌眼镜。

  男主人公辞了体面的证券公司工作,抛弃了妻子儿女去巴黎学画,追求他的理想,为了画一幅女人的裸体,给资助自己的画商戴上了绿帽子,后来他又抛弃了画商的妻子,导致了画商妻子服毒自杀。后来男主虽然坚持创作,但画作却无人问津,最后他来到了塔西堤岛上,回归最原始的生活,在贫病交加中获得了灵感,一直画到了死前的最后一刻。死后不到十年,他的画作终于被人认可,他也从此被盖上了天才的烙印,很多人对此并不能苟同,认为不至于,没有必要。这里就要提到男主人公的原型:高更,他是后印象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现代主义的领路人,或许他没有塞尚、梵高那么有名,但就是因为他在塔西堤岛的一系列作品,让艺术打开了新的天地,也因此启发了后来的马蒂斯,也就是野兽派的代表人物以及毕加索。

  毛姆所处的时代是艺术动摇的时代,而那时候的艺术家们也开始迷茫,我所描绘的每一个事物在未来终将会被取代,人们也不会再用笔创造出来世界了,那我继续创作的原因是什么?生活上种种的因素都束缚着我,我所追求的艺术是什么?我要为他放弃吗?我是否要被替代、被人遗忘呢?这是那个时代的艺术家们所疑惑的。而毛姆在这本书中展开了什么是艺术的探讨,并运用了大量的夹叙夹议,因为他擅长哲学,他的评论都一针见血。例如:“人们动不动就爱讨论美,其实遣词造句毫无感觉,他们把‘美’这个词用的漫不经心,因此美就失去了力量;美代表的那种东西,用了美这个带上了成百种碎小种物体的名字,反而让它的尊严被剥夺了。”这个就与当时人对艺术和审美有关,那个时候的美就是接近真实,就如当你画一条狗时,如果你可以把狗的毛发都画出来,那么你的这幅画就可以称作为美了。而当时的艺术家们就想打破这层束缚。

  书中最惨的人物大概就是那个被男主人公带了绿帽子的画商了:施特略夫。他对此选择了原谅,乍一看非常的不可思议。因为当他看到思特里克兰德的作品时,他呆住了,好像有什么东西牢牢的抓住了他的心,使他并没有用刀子摧毁那幅画,他是向生活低头的人,他也是热爱绘画的人,只可惜没有天赋。他的形象在书中是愚善的,他的善良换来的是嘲讽和背叛,思特里克兰德一次次的嘲讽他,嘲笑他,挖苦他,但施特略夫依旧用自己的善心去帮助他,如果没有他在思特里克兰德生病时依然在照顾他,估计思特里克兰德早就死在那个又小又破的房子里了。在我眼里,他就是最可惜的人,或许在现实中也会存在像他一样的人,不求结果不论利益还是会愿意帮助别人,可能他们不会像书中所描写的那么愚蠢,他们也都是有追求有理想的,但书中的施特略夫,他有理想也有追求,可是他的努力没有什么成就,所以他甘愿为了一位比自己有天赋的人付出了一切,这看似是毫无意义的做法,可是他就是用了这样一个极其极端,愚蠢的行为,实现了他对艺术的追求。他明白自己并没有什么绘画的天赋,所以他将自己心中对艺术的那种渴求寄托到了思特里克兰德的身上,最后思特里克兰德也如施特略夫所想获得了“天才”的称号。

  “卑劣与伟大共舞”说的可能就是他,他根本不在乎任何人,甚至于他自己,在外人眼中他笨拙无人情味,沉默寡言,可他内心里却永久沉寂着一颗向往月亮的心,他可以在四十几岁的年级选择放弃安稳的生活,去追寻年轻时迷失的自我。论做人,他不道德,活该被唾骂;论做事,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鲁莽理想主义者。他投入于自己未曾涉及,未曾学习,却另自己深深着迷的绘画领域。其实也不光是绘画,绘画也仅仅只是载体,他要做的是表达,是歇斯底里的表达,直到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停止燃烧自己,但同时也知道那是别人不必知道的挣扎。所以,他最后让妻子把布满他遗作的房子烧毁。

  他从决定出走的那一刻起,他便明白,束缚着他的不是世俗的框架,真正捆绑着他的,是世界,是自己。

  他明白,他人即地狱。他终于能在世界的`一个角落尽情的释放自己的灵感。但是,麻风病的侵袭却告诉他,自己能存在于世的时日已经不多了。

  也许,他也不知道自己画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他提笔的那一刻,是仿佛上帝操纵着他的手在创作,只不过,他知道,他所有的惊叹、不安、彷徨、喜悦等情绪,都在提笔的那一刻,得到了平静。

  当时看这本书时查找过一些资料,《月亮与六便士》的出现以及持久的影响不是偶然,是与20世纪人本主义,存在主义以及福科式生活哲学等思想潮流有关。人主要的还是要对自己负责,这样我们存在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生活不是一种发现而是一种发明,发明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本书不是为了让人愉悦而写的,它挑战的就是世俗的价值观,或许我们对于思特里克兰德的思维行动有很多不解以至于我们会认为这本书写的很烂,但我想毛姆写这本书并不是让我们为了从这本书中学到什么而去看它,而是他在当时的生活环境下对于艺术的思考以及想法。毛姆肯定没有想到自己的书会在一百多年后还会这么受欢迎,经历了一系列历史的变化,人们的思想,对于一个事物的评判也都发生了变化,现在对于美的要求也不再是追求真实了,包括道德标准、艺术的审美等等都会发生改变。所以当我们现在再看这本书时,就会难免会觉得三观碎裂的感觉,可是我还是想说,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前我们对于艺术家们都会有不理解,因为我们大部分人无法理解他们对于画作的想法,他们的作品其实就是在反映他们想法,因为书中的思特里克兰德做出了常人无法认同的行为,所以我们自然的会觉得他不正常,而书中的施特略夫也做出了我们不会认同的做法,如果换做我们或许思特里克兰德的画早就会被我们摧毁。我们不会在意那幅画画的怎么样,而施特略夫明白那是艺术,所以他不会像正常人一样做出决定,他们对于艺术有相同的追求,他们会有一样的共情感,这也就是我们普通人难以理解的了。

  我喜欢这本书并不代表我认同书中人物的做法,而是我可以通过看这本书去了解到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思想,情感。我可以通过毛姆笔下的人物去体会一般书里不会有的剧情,去体会当一个人为了自己的理想会疯狂到什么样的地步,去慢慢的琢磨书中每一个人的心理以及做。仿佛我就是那个“疯子”思特里克兰德一样,跟着他这个“疯子”过了一个凄惨荒诞的一生,也感受到了身为他的那种控制不了心中欲望的愤恨,或是对于艺术绘画的执着那种不可思议的执念,感觉他做的一切是多么的正确,将他囚禁在心中的欲望被释放的酣畅淋漓。包括去体会感受毛姆文笔的细腻以及对人物细致的刻画等等,都是我喜欢这本书的理由。总之,这本书可能并没有你想象中的浪漫,清新,可它还是以另一种一般人理解不了的形式讲述着浪漫。或许对于我而言,在面对“月亮与六便士”时的选择时,我会选择“半个月亮与三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6

  理想与现实并不是月亮与六便士的关系:理想不是飘渺的,一生作画是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理想,他的理想是实现了的现实。只有当一个以作画为理想的人坐在证卷交易所,一个以商业成功为理想的人身处世外桃源,才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这一说。因此,理想对应的不是“现实”(因为有的人的“现实”就是实现了理想),理想对应的是“不理想”。假如“理想”对应的是“现实”,就很容易产生关于“月亮与六便士”的误会,把理想一味地理解成崇高伟大的月亮,把现实一味地理解成卑微渺小的六便士。所谓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的田野”的误会就是这么来的。理想并不直接等于崇高,有的人的月亮很苟且,有的人的便士很田野。有的人的月亮就是有的人的便士,有的人的便士就是有的人的月亮。——“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认为你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我们可以看出“理想”在全书中的比重,其实并不足以全盘占据书名。并且,“理想”在很大程度上是衬托“两便士的关系”这一要旨,因为查尔斯与亚拉伯罕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首要的阻力都来自外界“两便士”的人际关系,而他们都挣脱了这种束缚,达到了自我意识的解放。还有布鲁诺船长,也是由于破产,“不愿意在原先很受尊重的地方过着揭不开锅的日子”,于是与妻子隐居到一处荒凉的海岛,辛勤工作,将海岛变成了宜人舒适的花园。“岛上的`生活几乎与世隔绝,但我们在那里过得很幸福。世上很少有人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公允地说,“理想”的奏鸣曲在小说的后半部分(三十九章打破了禁锢他的桎梏,发现了新的灵魂)进入了高潮,伟大如查尔斯的理想主义者,早已挣脱了“两便士”的关系,达到了自我意识的解放(普通的理想主义者只是到达了这一步),而进一步探求理想的终极境界。查尔斯的晚期人生,理想主义的光辉到达了巅峰。从这一点来看,“理想”这一要旨的地位也是不可抹灭的。因此,书名为《月亮与两便士》似乎更准确些。

  亲爱的读者,你认为呢?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7

  《月亮与六便士》由被誉为“全世界最会讲故事的人”——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所作。读了这本书,我被故事的主人公:查尔斯所感动。

  银行家查尔斯,人到中年,事业有成,为了追求内心隐秘的绘画梦想,突然抛妻别子,弃家出走。在异国他乡,他贫病交加,对梦想却愈发坚定执着,最后创作出了现代艺术史的不朽之作。

  我们知道,查尔斯生活十分富足,可他为了梦想,丢下了这一切。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不断地努力。从一个很一般的画画爱好者进入画室创作,最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走出这个画室。他身上这种永不放弃的高尚品格值得我佩服。

  看到他的故事,我觉得以前的我真是太不懂事了。记得小时候,我学习钢琴,我喜欢钢琴的声音,可我却不能吃苦,放弃了我的爱好。而现在,每当我听到别人用钢琴弹奏出动听的音乐时,我在陶醉中开始后悔。

  本来我还可以继续学下去的,可不行了,我不爱护眼睛,现在眼睛近视了,医生说不能看五线谱,不然近视会越来越严重。比起来,身体更重要,因此我就再也没有学钢琴的`机会了。

  每当别人在弹奏动人的音乐时,我也就只能在一旁倾听了。现在想想,真是后悔莫及,坚持是多么重要的一种品格啊!在坚持的过程中,虽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呢?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付出了无数的时间、精力和汗水。如果避开了所有的考验,一个人就是一个无能的人。既然活在这个世界上,那为什么要浪费生命做一个碌碌无为的人混一辈子?因为这个缘故,加上主人公查尔斯的故事给我的激励,我以后再也没有中途放弃过自己的爱好。每次妈妈给我报兴趣班,我都一直坚持学习,从不放弃。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正是这种不放弃的精神感染着我一路前行。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

  前几天生病,恰好就把毛姆的这部小说看完,情节相当曲折,一拿起来就放不下了。《月亮和六便士》,现在好多文艺青年喜欢推崇的一部小说,也常居小说阅读的前列。“《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的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919年。

  作品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圆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

  贫穷的纠缠,病魔的折磨他毫不在意,只是后悔从来没有光顾过他的意识。作品表现了天才、个性与物质文明以及现代婚姻、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有着广阔的生命视角,用散发着消毒水味道的手术刀对皮囊包裹下的人性进行了犀利地解剖,混合着看客讪笑的幽默和残忍的目光。”——引用自百度相关词条

  通书看完,最让我不可思议的不是艺术家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的离家出走去寻找自己的理想,也不是他最后在荒岛上用自己的画笔谱写出的绚烂的画作,而是当思特里克兰德在巴黎重病的时候,看护他的勃朗什(施特略夫太太)从对病人的不自觉的厌恶到最终的爱上画家的那一段情节故事。

  关于勃朗什,书中有一段话是这么写的:“女人可以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但是永远不能原谅他对她作出的牺牲。”

  读了这一段话,相当的颠覆三观,有人说,女人的心思你永远不要猜。

  都说女人是用情感来思考的,而男人多半是用下半身来思考的动物。这句话很形象,但是感觉不像是男人说出的话,也许是出自哪个女子的手笔也未为可知。

  而勃朗什,自从委身于思特里克兰德之后,坚决的站在了自己的感情一侧,与可怜的荷兰画家施特略夫斩钉截铁的诀别。

  后面的情节发展更是让人不可思议,当思特里克兰德发现自己陷入了勃朗什的'温柔情爱陷阱中,想要解脱出来的时候。勃朗什接受不了这样残酷的现实,饮毒自尽。从普通人的观点,从一般的道德角度,勃朗什对于施特略夫的背叛是不能让人接受的,而施特略夫的懦弱与迁就也是他自己最终酿成这场悲剧的直接原因。很难想象,当勃朗什和思特里克兰德要求离开他的家时,施特略夫居然退避到要拱手将妻子让出自己净身出户的境地。

  没有了施特略夫的懦弱,也就没有了勃朗什对于思特里克兰德的爱恨情仇。

  但是,这不是一部简单的伦理小说,这部小说描述的是一位天才画家的故事,因此,我们不能从常人的角度去判断这一切的对错,只能对于勃朗什这一鲜活生命的逝去表示惋惜。

  果然,西方世界的思维还是不同于东方人,哪怕上古世界也是有着相同的历史背景。几千年来,东方人的坚韧与西方人的冒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关于月亮和六便士,要细细探究的东西很多,比如艺术,比如哲学,还有爱情。

  最后,用一段书中的话来结尾:爱情是一种疾病。作者:归一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9

  我在看前五章的时候,真心觉得这本书应该是晦涩难懂的,只有那种潜心钻研的人才看的下去。直到两个月后重新拾起这本书,才知道那前面的铺垫与后文的曲折有多么大的反差。

  我曾经形容我看这本书的感受,每翻一页我的.眉毛就会惊奇地上挑一下,斯朱兰家庭的美满,到斯朱兰为艺术出走,到古德家庭美满,再到古德妻子为爱跑路,跌跌撞撞,斯朱兰的生活却从来没有激起过一丝波澜。

  艺术,是他生活唯一的光。

  同样是偏执,同样是渴望,斯朱兰的形象让人惊讶又讨人喜欢的多,他的鲁莽,他的狂妄,他的惊世骇俗,始终如一。尽管作者笔下的他那么令人讨厌。

  但我始终不欣赏。放荡不羁,野蛮无理,为了自己的渴求不去在乎其他人的感受,甚至给他人带来伤害是不可取的。你总归是要生活,要与这个世界接轨,你既没有办法摆脱俗世,又有何理由叛逆?

  题外话。我真的被古德先生感动到了。当他面临难以言说的痛苦,他比起斯朱兰太太更是个明眼人。他看透了那些假装和暗流涌动,仍然流着泪狠下心闭上眼睛,他是个温柔的人,他近乎绝望地爱着那个女人,即使她抛弃他,唾弃他,用尽全力伤害他作为一个男人的自尊,可他也只有卑微地躲起来,在暗无天日的角落里悄悄注视着所爱之人,泪流满面,喃喃自语。

  “我不能走啊,她要是出事了我不在怎么办啊……”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0

  永远亲爱的斯特里克兰:

  你在赤裸的人身上看到了原始的本能,你感到很害怕,因为你看到了你自己。这是自我找寻和认识的漫漫长路,我们都依旧还在路上。

  毛姆,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正如他这篇小说的名字“月亮与六便士”,“月亮”即自我理想,“六便士”即现实生活;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自我找寻在现实生活中的抗争和自我选择之后的苦难与坚持。这便也就是《月亮与六便士》围绕与展开的主题,无论是小说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荷兰画家斯特罗夫及其夫人,还是文中只出现了两三段文字的医生阿伯拉罕,而文中作为描述者的“我”在与他们进行对比之后,虽是表面光鲜亮丽的作家,却反倒显得懦弱。

  “阿伯拉罕说:“别人爱怎么想就怎么想,我才不在乎呢。做出这件事来的不是我,是我身体里一种远比我自己的意志更强大的力量。我从来没有后悔过,一分钟也没后悔过。我挣的钱刚够维持生活,但是我感到心满意足。我什么要求也没有,只希望这样活下去,直到我死。我生活得非常好。”——《月亮与六便士》节选。

  阿伯拉罕原本是在伦敦一家有名的医院并极大可能胜任这家医院的一个重要职位。但当他出游到一个港口,发现这个才是他找寻的精神家园,他以前来过这里(一种浓浓的寻根意识),从而放弃了伦敦的职位而去当一个船医,从此以后过着举步维艰的生活,但却也得到了一种无比的内心喜悦。这在常人看来近乎难以理解,所以在这之后毛姆也描述了后来坐上了阿伯拉罕本来应该胜任的职位的医生的感受“阿伯拉罕是一位极有天赋的外科医生,但他践踏了自己的天赋”。而主人公斯特里克兰所一直抗争的也正是如此,所以毛姆通过对阿伯拉罕的描述的插入也就是要进一步把“现实和自我精神家园找寻”的矛盾与抗争的现状摆在人们面前,这是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去遭遇的,关键在于我们是退缩了呢?还是依然坚持了自我,这始终是摆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人们面前最现实也是最具“戏剧”意味的问题,选择在别人看来就是好的、合适的,对于自己不一定是好的、合适的,反而可能是最煎熬和让人变得“虚伪”的也即带着生活的面具,掩饰着别人无法理解的“天赋”痛苦的在“前行”。斯特里克兰在选择去作为一个画家之前亦是如此。

  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原本是有着体面的工作,是英国伦敦一家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生活虽谈不上富足但也算是19世纪的中产阶级,有着喜与社会文人打交道,有一定艺术文化涵养的美丽妻子,一双漂亮的儿女。毛姆通过对其家庭的描述,尤其是对他妻子喜与社会文流交际,从而揭示出斯特里克兰虽有体面的工作,但这并非他自己所想要的现状的无奈,在与他的家庭打交道的人都把斯特里克兰理解成是一个不善于言谈、呆板的资本家,乃至他的妻子一直都认为斯特里克兰很爱她和她的家庭且在努力工作,但确实是这样一个不善于交际的人。但当你看到后来,斯特里克兰终于爆发了,面对家庭伦理和生活现状,选择了孤身一人前往巴黎,更后来去了他所谓的他一直在找寻和感觉去过的“塔希提”岛,去实现他儿时的“画家”梦,你也就能明白为什么之前别人会那样认识他。因为他一直活在现实、伦理与自我找寻的抗争与煎熬之中,除了工作和表现出爱他的妻子和家人,他别无选择。事实也是如此,当他离开伦敦没带走任何,只是留了一封简单的信件,内容也只是为了表达出他一直爱着他的妻子和家人,但他必须离开,因为这个时候他终于选择了对抗现实而要去成为他从小就想要成为的“画家”。但别人尤其是他的妻子并不这样认为,而是认为他作为一个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肯定是为了一个情人跑到巴黎去花天酒地了。

  毛姆并没有这样写,因为如果真是这样写的话整个小说就变得俗套了,斯特里克兰就是为了成为一个画家,孤身一人去了巴黎的。同时,通过对他妻子对自己丈夫这样的'理解,不仅揭示出了当时社会可能的一种伦理现状,但也更含有一种对这样现状下的伦理关系的嘲讽——“同床异梦”,这或许也可能是每个人在面对现实生活时无法逃脱的“人生枷锁”,但我们还是要做出选择,是自我矛盾的前行还是敢于像斯特里克兰一样“乘风破浪”,乃至有些“偏执”。在这一点上我作为一个读者可能是无法苟同斯特里克兰的,这或许也成为了我的“退缩与懦弱”。但正如人之性善还是人之性恶,各有其出发点和根据,也正如加缪所说的“生活是荒诞的,世界是荒诞的,但我们总有一方目标或者方向,在生活中继续前行”。而斯特里克兰选择了要去现实儿时的梦想成为一名“画家”,这是让人最为敬佩的,这是生活中一种莫大的勇气。但为了这个“自我精神家园”却也“抛弃妻子”,这在伦理层面却也是可以让人诟病的,这就好比书的名字“月亮”与“便士”两个互不相干的意象所要表现出的“自我追求”与“现实需求”的冲突和撕扯。但我们也始终无法去评价斯特里克兰是对还是错,要说原因,只能投机的说我们不是斯特里克兰,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因和“果”,以及要承担的“业。

  斯特里克兰义无反顾孤身一人去了伦敦,开始去承担他做出的选择所必须承担的“业”,生活贫困潦倒,他除了证券公司别无去处,但他肯定是不会去了,因为他是要成为“画家”的。他抽出时间到处找零工,来坚守他的画笔和画纸,除此之外就是去固定的咖啡馆,安静地和别人下棋以赚取酒钱和咖啡钱,运气好的时候还能混上一顿饭。抛去一切指责和评价,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找寻自我精神家园是极其孤独、痛苦和煎熬的。斯特里克兰有一次差点病死在廉价的阁楼之上,只有他不喜欢但唯一一个认可他天赋的荷兰画家斯特罗夫还惦记着他,但斯特里克兰依旧自我、依旧偏执,但或许正因为他一直坚持的自我和偏执,成就了他后来的伟大(后印象派画家大师)。也就正如毛姆在书中所说的:

  “生活总有太多的可能性,真正勇敢的是几乎用别人无法理解的方式,在追寻自己的灵魂和生活的乐趣”——《月亮与六便士》节选。

  在自我精神家园追寻的路上,斯特里克兰是孤独的、不被理解的,这是毋庸置疑和必然的,换做我自己亦会如此。这是自我找寻与别人对此的理解的冲突和对抗,对于自身也是一种自我的撕裂——我应该遵循伦理还是追寻自我精神家园。斯特里克兰喜欢在咖啡馆下棋,但他坚定是别人想和他下棋,下和不下和他无任何干系;他在垂死之际,斯特罗夫解救了他,但他依旧不会因为斯特罗夫救了他而感激和喜欢他,他依旧坚定地认为是你自愿地想要帮我,这依旧和我无干系,要说干系仅仅是我身体已经不允许我拒绝你的帮助,但我的精神、灵魂依旧不想接受你帮我,依旧可以不喜欢你。近乎爆炸的“自我意识”,近乎让读者厌恶,但最终我们都会被斯特里克兰的这种一贯的“自欺欺人”的坚守所震撼和感动,这就是小说的带入感和跌宕起伏。斯特里克兰的选择可以不被人理解,可以被人指责,但他确实去追求和坚守了他自我的精神家园,这又是常人无法比拟的,或者比于他只会更显出我们的懦弱。

  后来,在自我精神家园找寻和追寻的路上,斯特里克兰越走越远,一次不得已的机会斯特里克兰坐上了开往澳洲的货轮,途径“塔希提”岛,他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撼:对,这就是我要找的,我的精神家园。从此他留在了岛上,还在不时打零工,还在坚持画画,画画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而是为了换取生活补给和画笔、画纸,只是给自己看,因为她坚信这个时代的人是无法欣赏他的画作的,他死之后的事实说明了这一点,他被后人尊崇为了伟大的“后印象派”大师。对,“塔希提”岛,就是他一直找寻的“精神家园”,他找到了。他依旧打零工,依旧“独来独往”,后来为了更好地“画画”,他取了当地土著女子,远离尘世,耕种“一亩三分地”维持他的肉体不至停止机能,幸运的是善良而美丽的土著妻子也一直支持和陪伴着他。乃至后来,不幸降临,斯特里克兰患了“麻风病”,他的第二个妻子依旧不离不弃,斯特里克兰也依旧不放弃画画,他已行动不便且被整个部落嫌弃,他就在随风雨飘摇的木房子的各个地方画画,地板上、墙壁上。再后来,他眼睛近乎失明,就在他行之将死之际,他看着墙壁上的画(这个时候由于麻风病,他的眼睛基本已经失去视力了),他笑了。最后他告诉他善良的妻子,把他和这个房子一起烧了,什么都不要留。或许这就是他笑了的原因,毛姆对房子里所画的画的评价是“不知道他所画的到底是什么,但让人确确实实感受到了人性的本能,且是赤裸裸的展现在那里”,这不就是斯特里克兰所一直找寻的吗?对,他找到了,所以他“满意”的笑了,我哭了,哭是因为感动和不知所以然的伤感。

  斯特里克兰里是可敬的?还是毛姆才是伟大(他通过斯特里克兰揭示了这一人生的枷锁)并且细腻、尖锐?对此也就只能套用那就老话“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不可否认的是毛姆把一个不可逃避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作为现代人依旧面对着这样的事实,我们的理想和现状该如何去平衡?这样实际也就说明了我们可能都成不了斯特里克兰,斯特里克兰就是伟大的,我们面对现实生活、工作等,更多地需要的可能是“知天命而道中庸”,平衡好理想和生活,努力工作,也努力保持住自己的兴趣,那么我们是成不了斯特里克兰,但我们也能像他一样不时的坦然一笑。就我们所从事的工作等如是,面对的学生亦如是。就自己这半年多的工作感受,所接触的95后学生,他们对生活和理想抱有很高的期望,有极强的自我意识,这是很让人欣喜的,但他们也易于倦怠,易于放纵了自我主体。当然这样的问题,我自己又何尝不是呢?我们比如斯特里克兰缺少一种坚守,但我们也更加需要一种理智、引导,我们成不了斯特里克兰也不去做“斯特里克兰。我们要成为的是可以接受和回味的自我。我们是要埋下理想、自我精神家园的种子,但我们更需要一步一步地用知识和和适宜的选择浇灌这一颗种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也才是我们更应该去成为的“斯特里克兰”。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1

  读这本书的经历有些曲折,天才画家梵高和高更的故事一直很传奇,得知《月亮与六便士》中主人公的原形是高更,而且《月亮与六便士》的名气很大,便想一探究竟,想看看书中到底写了什么故事。先是从图书馆借,没能借到,只借到了一本作者毛姆写的评论其他著作的书,想着同一个作者,应该也不错,结果书中所涉猎的故事都不太了解,读不下去,心里有些失望。后来有幸从朱老师那里借来一本,书到手便立马读了起来,也许是期望太高,前几章作者只铺垫了一些事情,很无趣,心里有些小失望,此书就被搁置一边了。突然有一天朱老师发了一些关于本书的评论,很有意思,又有了赶快读完此书的兴趣。

  本书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讲述思特克里兰德放弃美满家庭,稳定社会地位,追求绘画理想的故事,书中主人公为了追求梦想,不畏生活的'贫穷,无视病痛的折磨,几十年来从不后悔,这种做法也许只有天才才能做到。此书越往后越精彩,思特克里兰德最后和土著人结婚,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小岛上,每天画画,得了病后依旧坚持作画,眼睛瞎了仍然阻挡不了,他的遗言是死后要把挂满壁画的房子一起烧掉……他是用生命在画画。

  虽然小说的故事有些夸张,我想作者正是想要通过这种对比来表达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月亮高高在上,虚无缥缈,六便士很不起眼,却很实在,两者差距很大,但都不可或缺。在生活中,我们埋头奔波忙碌的同时仍需抬头仰望月亮,不忘追求梦想,只有这样生活才更有意义。

  最后特别感谢朱老师,能读完此书,多亏了朱老师!作者:郭尔妮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2

  这本书几乎每个晚上读一些,终于读完了,故事中各种景致和人物形态动作的描述都是栩栩如生的,而且主人公的刻画是真实的,不是以往读的书中那种有主人公光环的人。

  1.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

  这位主人公按照原本的生活,做个证券投资者,能赚钱,又有漂亮老婆和两个可爱的孩子,在英国伦敦能过上滋润的让人羡慕的生活。可是他突然有了想当艺术家,想换个人生,想实现儿时的画画梦想,他毅然决然放弃了现在的生活,抛妻弃子,一个子儿也没给自己的妻儿留下,背负着骂名跑到法国,住着简陋脏兮兮的房子,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在不断学习和不断不被人认可的情况下坚持画画梦想。最后在塔希提追逐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画出了自己的人生巅峰。

  说实在的我比较佩服他的是他过的很理智,很疯狂,他可以为了自己的梦想,不顾其他人的看法,不管别人怎么说,也不管自己的环境如何,他都坚持画画,经常有人说画不好写不好是因为环境不好或者笔不好之类的问题,不是自己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自己不能坚持不能排除外界因素影响,才会做不好自己想要做的。但是他对自己的朋友妻子下手这个事我是不能忍的,对于一个经常救助他经常对他好的朋友,他抢了人家的画室,抢了人家的老婆,最后还害得那个女人为爱而死,关键他的'抢占只是因为性欲来了,而不是因为爱,对于他最后在塔希提在一起的女人,我觉得也不是爱,他只是喜欢她的温顺,喜欢她的不打扰和理解,可以说是一个极度自私的人了……

  2.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原配夫人

  原配夫人在老公赚钱的时候只是享受,没有给予老公理解,而且还经常跟很多文人雅士艺术家交往,用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表面品味,每次的宴会其实都只是小团体聚餐罢了,晚餐会邀请老公入席,老公总是处于与他们这些人格格不入的状态,沉默,怪异,没有品位,愚钝的感觉。

  当他老公离开了,她将女人最后的倔强和虚荣心发挥到极致,明明知道老公不是出轨跟其他女人跑了,但是为了博取同情,别人对他的猜疑和丑闻她都是默认不反抗的,为了赚钱拿到更多打印订单,她不断博取同情。但是赚到钱之后,她又觉得这个打印店不配她的身份,假装自己还是在以前的层级。而且她也不愿意同老公离婚,自己得不到的也不想让其他女人得到。

  最后老公的画出名了,有人来访问她,她也表现出自己跟老公从来都是非常亲密的,没有矛盾,生活幸福。

  3.戴尔克

  蹩脚画家,模仿别人的画很厉害,会赚钱,有慧眼识英雄的技能,对人和善,虽然经常被嘲笑被骗钱,但是下次遇到这个人,他仍旧会被骗,以傻和不记仇出名。被主人公嘲笑被气疯了,但是在主人公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解决,可怜的是,最后把他绿了,老婆被主人公抢了,心爱的画室也回不去,只好腾空间给这对出轨男女……同时仍旧对妻子念念不忘,许下诺言,哪天男主不要她了,仍旧可以回到自己身边。他虽然傻,但是只有他在一开始就发现了男主的画画天赋,觉得他与众不同,是个天才,特别支持喜欢男主的画,我想他这样的表现也是支撑男主继续画画的动力吧……

  4.爱塔——最后的老婆

  这是男主在塔希提最后一个老婆,也是他最满意的老婆……听话得很,为了他的画画事业,住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家务农活,养育孩子,支持男主,赚钱养家都是她在承担。她的爱特别无私,也特别执着,在男主得传染病的时候,她坚持同他居住,最后孩子死了一个,她也不怕,男人在哪,她就在哪,绝对不离开,除非她死。男主眼睛瞎了,身体发臭,她也坚持着,男主说死了就要把最后这幅巨作烧了,这是整个房子啊,多么重要多么宝贵的巨作,她不管不顾的做了……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男主愿意同她携手到老的原因吧。其他女人都是想控制他,想要得到他所有的关心所有的时间,但是爱塔不会,她只是默默付出,默默守护,从来不需要别人的回馈。

  整个故事串起来,不是一个平淡无奇的人物传记,而是一个纪录片一样的,有每个对男主熟悉的人的回忆和感想,他如同贝多芬一样,虽然一开始一名不文,就算自己瞎了或者聋了,也要坚持把自己的梦想实现,这是一部有血有肉的故事……值得观赏!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3

  存了很久的书了,放着一直没看,前段时间陆陆续续的给看完了,我看完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震撼吧!敢于放下自己身边舒适的一切,勇于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因为你也不知道前方会有什么样的困难等着自己,追梦的路上必然不是一帆风顺。

  斯朱兰在追求自己梦想时,那种执着和坚定着实让人很是佩服,但在此也觉得他十分的冷酷无情,对于帮助他的人反而不怀感恩,无视一切,和布兰琪结合,伤害了德克,看到这篇时,觉得他可恶透顶了,对德克残忍极了,虽最后他双目失明,疾病缠身,死的很惨,也总是他自己选择的,是要接受自己这样的后果。

  整篇我觉得比较惨的还有德克,虽说很老实,但脑子并不傻,很爱自己老婆,有着一颗很炽热和善良的'心,受到心爱之人和自己救助之人的双重背叛,却也没有变坏,依然很爱自己老婆,渴望回到自己身边,卑微的爱着,对斯朱兰还有关心之处,这才是让人感觉他可怜又可恨之处,为什么还能期待如此伤害自己的妻子回心转意,这个三角关系衍生了后续的悲催故事。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4

  《月亮与六便士》声名在外,好像成了不得不读的一本书,但是我不喜欢。毛姆用词很准确,句子也很优美,但是他像任何一个西方作家一样,讲故事啰里啰嗦,每个不相干的甲乙丙丁胖瘦美丑也要用心描述,让人看着厌烦。主人公也不讨喜,甚至真实的有点讨厌,这大概是毛姆最想表达的东西吧,那就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没有一丝一毫的修饰。

  “孤独的灵魂怀着不为人知的幻想,终于向他梦寐中的岛屿进发。”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在四十多岁放弃稳定的工作和和谐的家庭一心投入到自己的梦想里去。

  斯朱兰抛弃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从英国走向巴黎。在巴黎他拆散了朋友婚姻,带着德克的妻子住在德克的房子里。逼死德克妻子之后去大溪地,和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举行了婚礼,生了孩子。他对女人的要求就是,不要烦他,为他做家务,挣钱养他。道德在他身上完全起不到作用,除了他自己的绘画,这个世界所有的东西都不能对他产生一丝一毫影响。

  斯朱兰是幸福的,固执而专注的人都很幸福。他能完全放下前半生经营的大多数人都会过着的平淡生活去实现自己的画家梦,这种魄力和固执,没几个人能做到。他不在乎穷困潦倒,不在乎别人的评价,甚至不在乎这个世界的道德观,除了画,他对什么都不关心。这种超然境界,恐怕一天工作24小时的最工作狂人也比不上。

  也正因为他的固执和专注,使得他的画无与伦比。

  一个固执的人想走到终点,全世界都会为他让路的。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

  月亮,在我的生活中常常被用来表达可望而不可即,比如,面对一个有缘无分的人,会说你是我的月亮。当我得知六便士大约相当于人民币六角钱的时候,我以为,这本书是一部论述理想与现实谁该向谁妥协的作品。

  这个故事,我想,其实说月亮代表理想,六便士代表现实也未尝不可,只是,可能不够完整。月亮,是心里的某种信念,它使人执著,产生莫名的勇气,为了追求美,或者真理,而不惜抛下曾经拥有的一切,不过,我猜,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有勇气这样做的人不多,所以故事里的'斯特理克兰才会显得另类。我不能说他做的对或者不对,因为这涉及从哪个角度去思考,我只能说,他不是一个优秀的丈夫或者父亲,但他确实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

  至于六便士,它象征的可以是物质,可以是生活,也可以是不被人看重的东西,这种东西,可能必不可少,也可能分文不值,因人而异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得学着再勇敢一些,下定决心的事,就得努力去做,不能总是瞻前顾后、拖泥带水。只要你想,没有什么来不及。梦想还是得有,万一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