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时间:2024-06-25 读书心得 我要投稿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5篇(精华)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5篇(精华)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由B。A。苏霍姆林斯基所著,这本书是作者为了解决教育中我们常遇到的问题,为中小学教师所写的一本书,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200字欣赏,大家一起来看看。

  工作中经历了挫折才知道去思考,有些时候不要只是一味的埋怨和责怪学生,也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做的不恰当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才能够静下心来充实自己。《给教师的建议》是我反复读的一本书,以前读的时候觉得难以理解,不符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反复读它的时候,就觉得文中很多内容都值得细细品味。本书是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共有100条建议,每一条都既有理论,又有案例,它对我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启发。

  在实际教学生活中,越来越感觉到自己不知该如何备课上课才能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不知道该如何能让学生对语文学科有兴趣。外出学习听优秀教师的课时,常感叹于他人的优秀,感叹于他人知识的广博,可是,观摩的再多,如果自己不去读书学习,自己不求进步,永远都无法学来别人的方法!自己才疏学浅,不善于学习,必定在工作中缺少相应的方法和教学智慧。书中第二条建议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这一条说到那些优秀的教师,他们从来不抱怨没有空闲时间,他们每一个人谈到自己的每一节课都会说是终生都在备这节课的,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的补充他们知识的大海。

  虽然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但是仍然觉得自己每天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总是抽不出时间来读书,读了这一条之后,我才知道时间是自己挤出来的,只要你想学习,你就会想尽办法挤时间学习,不把工作忙和事务多当做不读书的理由和借口。如果你想真正的提高自己,如果你想在工作中比较轻松自如,没有困扰,就应当克服一切困难来充实自己。日积月累,量变会引起质变,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书籍的影响。

  建议第62条“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可是多么遗憾许多教师常常忘记了这一点),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反观自己过去的课堂,哪里是想到让学生变得更聪明?有时候就是按照教参上的问题和解说一股脑丢给学生,设计问题没有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也没有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再加上课堂上急于“赶路”,学生成了接收老师知识的容器,哪里能变得更聪明呢?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战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他就可以被人认为是个死人。但是我们还常常会看到那些被无力胜任的死抠功课的`苦役折磨着的活死人。”“死人”和“活死人”一下子触动了我麻木的神经,是啊,因为老师思考的欠缺,又怎么会时刻想着启发学生去思考呢?所以这样的课堂,虽有有生命的师生参与,而双方的大脑却如同木石不够灵动,死抠知识、死抠功课的学生就如同每天不停运动的机械。所以,只有当教师给学生带来思考,在思考中表现自己,用思考来指挥学生的时候,他才能成为年轻的心灵的真正的教育者。

  现实工作的阻碍让我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与无力,《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教会了我思考,给我指引了工作的方向,让我知道了我的读书生活刚刚开始,需要坚持下去。征途遥远,已经落在了后面,即使赶不上别人,也得慢慢前进!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

  看了第一条我就特别的喜欢,同时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家的高度,也从此决定好好把这本书读完。

  “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告诉我们一个很浅显但是我们会经常忽略的道理: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我们应将学生看做具体的人来进行教育,应该做到因材施教。

  “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句话告诉我们,学生是一个具体的人,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具体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进行分层教学,记得上周我们理科教研会上提到了分层教学,只要用心相信我们应该可以取到很好的效果。

  但,除了分层教学,在教学上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当学生上课做小动作、玩玩具、说闲话……的时候(这里只是说轻度班的学生),我们经常抱怨:就算我们的课堂调控能力再好,我们也不可能让学生在每节课或者每一秒钟都能认真听课,因为学生的障碍决定着他们注意持久度不会长久。我们是否再深入地想一下:或许还有其它更主要的原因吗?苏霍姆林斯基说:“亲爱的同事们,能够认真地思考一番,怎样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在进行脑力劳动,那么上述的情况是绝不会发生的!”是呀,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做,让他们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去,他们压根就没有多余的心思用在其它地方。

  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把每个学生看作具体的人,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具体的教学方法,为他们设计不同的作业,使他们能够得到最快最好的发展,加油吧!我们还年轻,我们需要在教育事业上探索进步。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一直如雷贯耳,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认真拜读之后,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首先来谈谈关于教师的阅读。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知识的大海。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这里的问题还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

  再来聊聊关于教师的学习。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是一种创造。作为教育舞台上的一名新手,几乎能够向每一位教师学到东西,哪怕他只比你早工作几年。如果你一个接一个去听所有教师的课,那是很难得到教育技巧的要领的。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深入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将有助于你看到: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某种结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

  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可以从听课开始,但不仅仅是听,要有自己的思考:“假如是我,我怎么处理这个问题?他这样处理目的是什么?这样的处理学生反馈如何?”勤于思考,才有助于反思自己。还可以学习优秀教师的管理经验,面对班里日常事务,怎样安排;面对家校沟通,怎么交流;面对学生情绪,怎么处理等。但同时更要明白:学生不同,借鉴可以,全部照搬是要失败的。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各方面能力不一样,用适合自己的风格去做,比“变成他”去做更容易。

  关于家校合作这个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我们专门讲到家庭和学校在教育影响上保持的`一致性的问题。这种教育影响的方向就是培养关心人、体贴人、待人诚恳、对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抱以善良的态度这些品质。如果儿童不在家庭从事实际活动来加深和发展这些道德品质,我们学校是很难取得什么显著成效的。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一生的。在寄宿制学校中,学生在学校与老师待的时间很长,从而对于学生的变化成长看在眼里。那么,与家长及时沟通学生的变化就尤为重要,这样可以协助家长更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家长会、家访、父母讲堂、家长开放日等都是十分有效果的沟通方式。在学校我们教学生如何与父母相处,那么同样父母也应该学会如何与成长中的孩子相处,与父母介绍专家育儿专题讲座也是可行的。

  除此之外,本书中关于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巩固、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成长等方面还有很多建议,当在工作中有所困惑,一定要捧起这本书再来读一读,从中汲取力量,促进自己的教学。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喜欢读书的精神。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4

  一本好书,如一盏明灯,启迪人的智慧,如一缕清风,涤荡人的灵魂。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新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与它相伴,犹如良师益友时时在侧,时时指引和鼓励我,为我指明努力的方向:

  一、读书伴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在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这在我们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俗话说:“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犹如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轻车熟路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

  就像大师说的:“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二、关心爱护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花费很多精力的。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从中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听其师信其道,唯有爱才能换来爱,换来尊重和信任,对学生真诚、坦诚和热诚,核心一个“爱”字,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也谈不上师德。一个学生跌倒了,我们的一次搀扶能让他更加坚强;学生生病了,我们的一杯温水,一粒药或许能让他心灵稍许安慰;学生遇到难题,我们的一次课下辅导,或许就建立了他战胜困难的信心。用博爱之心与学生真诚互待,坦诚相处,热诚帮助,在深爱着全体学生的同时,更格外关注着个别学生。让他们在教师母亲般慈爱的关怀下健康快乐成长。

  三、赏识每个学生

  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优点,任何一个个体也不可能囊括所有优点和长处,所以每一个人都会有值得肯定和学习的`地方。作为教师,善于观察和懂得欣赏学生的价值与美好,是一件比什么都重要的事情。

  作为一名特校教师的欣赏,对残障孩子来说更为重要。因为,我们所面对的这群孩子,如果用追求完美的眼光去看,简直是一无事处,忍不参睹:令人头疼的一群小孩,他们有的坐不住,有的走不稳,有的爱说小话,有的磨磨蹭蹭……他们身上有数不尽的问题,改不完的缺点。作为老师,要是一味地抓着这些“问题”不放,并想方设法把这些孩子“改造”成我们理想的模样,那么在这个漫长而无望的过程中,孩子们势必会经历痛苦,而我们一定会收获失望。反之,当我们用赏识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些学生,就会发现:小林顽皮,但劳动时特勤快,还积极帮同学收拾桌洞;小东爱说小话,但能唱出好听的歌曲,跳起舞来也有板有眼;小夏磨磨蹭蹭,但她做起事来,不急不燥,认真稳妥,让人放心……我们的语气会变得亲切,态度变得温和。久而久之,老师的一个赞许的眼神,一次真诚的微笑,一句表扬的话语,都会给孩子以鼓励和希望,如同春雨润泽着孩子的心田,如同阳光照亮孩子成长的路途。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知识就是力量”,确实,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教育好学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会让我的学生们从知识的海洋中获得力量,坚定信心,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引领他们健康成长,快乐生活.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5

  从景范学校的崇文书院拿到厚厚的一摞书,整理拆封,到翻开这本大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让我这位刚刚进入教师岗位的新教师来说,是一份沉甸甸的礼物。这本书要慢慢读,细细品,为不辜负这次书海之行,我为此做了小小的读书和写作计划。

  翻开这本教育家给我的教育教学的建议,看着100条建议,光是目录我就看了三四遍,一开始本想寻找出对自己现阶段的教学建议,比如第31建议《给准备教一年级教师的建议》,第33条建议《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学校建议》,第38条建议《怎样训练儿童流利的书写》等等。这些先是粗略的翻翻看看,后来不知不觉,每天都要翻开看看这本难啃的书。这些建议开始改变我的教学思想,原来教一年级语文,也不是我所想的那么困难,写字课也不是那难教,它都有法可循,每一个建议背后都有令人反思和学习之处。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第38条建议《怎样训练儿童的流利书写》中,作者提到“培养快速的书写技能,首先要求对手的小肌肉进行一定的数量的操练性练习。”当然,这里所提到的仅仅是三、四年级的孩子。读到这里,我开始思考:我们一年级的孩子怎样做到认真的书写呢?在写字课上,一年级的孩子可以说出这个字结构,但很难发现每一笔的具体位置,当我讲完这个字在田字格里该怎样书写时,我们的班孩子总是快速的.描红和书写,并没有做到一笔一画认真临帖,并他们的写字姿势都不对,每一次书写,他们很快就把后面田字格写完了。我都不能用“好”这个字来形容他们的完成书后的写字作业。这个问题从上学期的期中考试之后,我就发现了他们这个不好的习惯,在这一建议中,读到这句话时,我想到了一个词叫“刻意练习”,我想到为什么他们书写习惯不好,在上学期才开始学习学拼音字母时,并没有做到长时间对他们的手部肌肉的训练与纠正。

  想到这里我思考怎样训练孩子们有目的,有规律的练习他们书写“双姿”。一年级的孩子正在培养书写习惯的关键期,我决定每天在写字课上刻意练习他们握笔和写字姿势。关于双姿练习,特别是握笔姿势,我是通过小组之间相互检查的方式,小组长带头握好铅笔,并且检查其他同学握笔姿势。坐姿的练习,我请一位已经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的小同学喊口令:“小腰”,全班一起:“挺直”,这是坐姿训练。虽然如今才练习了一个星期左右,但是我逐渐发现有部分孩子已经有了一些进步。这让我感到欣慰与高兴。

  虽然在这部书里,我还有许多建议没有看完,这已经让我受益匪浅,我们经常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高尚的人对话,的确,不仅让我和大教育家促膝长谈,更让我在教学路上继续前行!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6

  所谓人格,就是一个人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精神状态,是一个人品质、意志、个性、气质和行为方式的集中体现。而教师的人格则是教师本人在长期的教育事业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鲜明的人格,是其思想、道德、举止、气质及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它赋予教师个体生命以鲜明的本我色彩,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教师,这个光荣而艰险的职业,它承载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材。《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阐明了教师人格的重要性。但如何修炼自身的人格魅力呢?本人从《魅力教师的修炼》一书的‘教师的人格魅力修炼’这一章中稍有领会,特将几点摘录其下:

  1.为人师表的道德魅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有着最具体、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所以,身为教师不仅要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更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才能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化为自身人格的魅力,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其产生向善的动力。

  2.举止优雅的'人格魅力

  言教辅以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高雅文明的言谈举止会成为学生的镜子,对学生的思想品起到修正的作用。试想“如沐春风的无痕鼓励与破口大骂的指责纠正”而言,哪个能更容易的走进学生的心灵呢?

  3.追求完美的思想魅力

  教师也是凡夫俗人,也有着常人该有的嗔痴欲念。但为人师者,就代表着你必须舍弃一些常人具有的浮躁不安情绪,而必须树立一种崇高而纯净人生目标,以严格的要求约束自己,时刻铭记着:我们是一个人类灵魂的塑造师,是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时刻牢记:当我们走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我们的言行将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行为,而是一种公开的规则。我们要做的仅仅是以我们人性化的权威形象,使学生亲闻其身,亲见其形,主动的接近我们、模仿我们,才能完成培养人、塑造人的教学目的。

  “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求索”!衷心地希望,同在一个天空下的同仁们,能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7

  春季来临,正是我们捧起书丰盈自己的日子,我特地跑去书店买了一本李镇西老师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以前也读过李老师的其它的著作,他的书我非常喜欢,教育教学理论不是正儿八经的端起架子讲道德,而是俯下身来娓娓叙述,举事例说情况。

  《给教师的36条建议》用提问的形式谋篇画局,每一个提问都是老师日常工作中常见的、看似简单却很有深意的问题。比如: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读不懂一些教育理论著作怎么办?把孩子培养的太善良了,他们以后会不会吃亏呢?……其中我最深有感触的却是‘如何把课文讲的有厚度’。我们的语文已经更新成部编版的教材,和以前各个版本相比较,国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以前老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那些晦涩难懂的课文没有再出现,而上编的都是朗朗上口、易学易懂的`篇目。以五年级语文下册为例,古诗的篇目上升到了10篇;古文也有两篇;四大名著已经占据了一个单元的教学;其他的课文篇目也有从我们的古代名著中节选的篇目,例如《将相和》和《两茎灯草》。《将相和》选自《史记》,《两茎灯草》选自《儒林外史》,从这些课文内容的设置来看,国学和传统文化的比重已经不言而喻。

  作为一名经验较少的语文老师,如何把这些国学精粹传授给学生,是我从事语文教育以来遇到的最大难题。比如《两茎灯草》这一课,我当时在讲这一课的时候,按照教学参考资料和单元设置的教学要求,把文章的描写方法作为教学重点去分析和讨论,孩子们也很容易的就掌握了这篇文章的语言描写与动作描写方法。但是讲完之后,我总感到很单薄,为了让课文厚实起来,我给学生讲了一下《范进中举》的故事,有趣的故事总是能提起孩子们的兴趣,告诉他们这些故事出自《儒林外史》,推荐他们课后读一读。然而我还是觉得哪里不够。看了李镇西的这本书,让我恍然大悟,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孩子们知识和能力,还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课文描述来看,吴敬梓把严监生爱财如命的性格刻画的入木三分,活灵活现,让他成为中国守财奴的代表性人物。如果孤立的就课文讲课文,学生很可能会认为这就是当时社会人与人关系现状,而缺少了对严监生这个人为什么会爱财如命?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他性格的形成的思考。《儒林外史》是一部多么优秀的古典小说呀!鲁迅先生称它伟大,对它评价非常高。不仅如此,清末谴责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等,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写作艺术上,都受到了它的影响。它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的讽刺艺术,它对于种种不合理的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抨击了科举制度的腐朽与黑暗。但它同时也塑造了以下社会地位低下,冰清玉洁、淡泊名利的平民百姓,这是在当时封建统治下最难能可贵的。这些,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们。当然,有的内容他们不懂,但是,作为老师,我们要理解到这样的高度,或者站在这样的高度去理解课文,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能让孩子们‘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

  这样的理解高度不是凭空而来的,不是说我们的阅历多就可以通过一篇课文理解出来,而是要进行阅读。进行丰富的阅读,最起码也是专业的阅读,要有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思想资源,要有能深入思考的能力,也就是我们俗话经常说的;要给学生一碗水,我们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进来。这样,语文课才会有厚度。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

  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心建议》之后,感慨很深,它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苏霍姆林斯基为了解决先带孩子的实际题目,专门为教师写的教育经典丛书。书中的每一条建议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不是讲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从教师的身边出发,有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以及颇具争议的题目,找出题目的症结所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对我们教师有着很实用的指导和鉴戒作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高,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往教学生。近期,为配合横塘中学的“三大活动”,我潜心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我受益匪浅。很想用一种概括的语言谈一下总体的感受。可没有办法把他们全部联系在一起。我真实的体会是在偶然的不经意间的阅读过程中自动的产生的一点心灵的萌动。读完《给教师的一百条心建议》之后,才发现自己还没完全做自己的主人。首先不能正确熟悉自己,就从自己的业务水平来说,自己的上风和不足在那里,还不是完全了解。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由于它像一面镜子似的,字里行间都真诚的表述着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由于它布满着精气神,这种东西弥漫在课堂上会把学生的心牢牢地捉住;这种东西存在于教师心灵深处,使他布满善意,布满了真诚,布满了生命的灵气。也是一种强大的人格气力。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在他的感召下,帕夫雷什中学的教师们成了本学科的教学权威,又是多面手,能够指导学生开展多种活动,人人都能写文章,作一定意义上的学术报告,人人都热爱学生,留意发挥孩子身上最强的一面,留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待它,“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抖欲坠的露珠那样极为小心”。以至于苏霍姆林斯基自豪地说:“我校集体是一个志同道合的创造性友好团体,这个团体中每人都为集体的创造做出他的个人贡献;每个人借助于集体的创造在精神上得到充实,同时他又使他的同事们在精神上充实起来。”

  读完了这条建议,那种连续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这是我在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所写的《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印象特别深刻的两句话。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我也充分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写教学日记或教学随笔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随着新教育实验如火如荼地开展,师生共读共写的纵深推进,教师的随笔、日记可以给消极的孩子进步的勇气,可以给茫然的孩子指明正确的方向。教师的随笔、日记不仅仅是激励学生的,更大程度上是给教师自己来阅读的,由这些随笔、日记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在记录的同时,也能审阅自己的教育教学的发展状况以及社会上的教育教学的发展。这不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吗?

  21世纪是信息与生命大发展的“精神文明世纪”。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使命的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教师总在主动地向学生施加影响,而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更为深刻的是对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自己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教师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就必须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环境的变化。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进步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进步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进步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持久的耐心是通过不断的实践习得的,耐心能使教师消除失看感和挫折感。假如说青少年天生就缺乏耐心和轻易冲动,那么,在所有的事情中最为重要的是他们的老师应该是冷静的理智的。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9

  给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读了这本书后,我能够体会到思索的快乐;知道了宽容也是一种精神。书中的一些精辟的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一直是困扰我们每位教师的一个问题。()因为低效率的课堂总是枯燥乏味、浪费时间,而高效益的课堂总是受到大家的喜欢。学生喜欢高效益的课堂,家长欢迎高效益的课堂,教师也因课堂的高效益而愉悦。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将成为我们不断探索、改进的一个课题。这本书让我对这一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教师要有个性。学生喜爱人性化教师。什么是人性化?人性化就是他的行为都符合人的特性。法国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反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行人为了抵御北风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拂,顿时,行人觉得春暖衣厚,始则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虽然目前已经禁止了体罚,但并不意味着教育的进步,老式教育的4件宝:吓唬、激将、督促、冷漠,严重扼杀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给学生自由的心里空间,教师要让“爱”象南风一样徐徐吹拂过孩子的心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孩子主动学习,学生成绩才会好起来。做一个现代化的老师,绝不在追求物质性的“现代时尚”,而是用理性“照亮”自己的人性,并让自己的人性焕发夺目的光彩。

  同时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的领导者。教师将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也不仅仅是班级管理者,而更是班级这一学习群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好教师的许多特质,特别是一些非权力特质,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尊敬,他们自然而然地就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领袖、偶像和领导。领导与管理者的区别在于,管理者的工作仅仅控制人的行为,而领导还将引导学生的心灵与精神的`提升;管理者一般使用外部强化手段来控制人,领导则可以进入学生内心,使之自觉追随,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一生。

  教师应兼具有真善美的人类精神气质。现在的学生比我们做学生时要见识丰富,他们的观念也要比我们更超前,视野也比我们开阔,并希望他们能够打心眼里产生崇敬,那简直是不可能的。教师与学生的隔膜其实是很深的。我认为教师征服学生并不一定要与学生一样时尚和前卫,教师征服学生的应该是人类永恒的极具吸引力的精神气质。这精神气质严格地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一定要分的话,姑且能将它分为真、善和美。在教学中,要做一名理性的教育者,用个性吸引学生,带有一切人性的优点和弱点,这样的教师才是最有魅力。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

  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作为一线教师,书中许多的经验都很值得我去学习和反思。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书中提到:“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爱,是一种责任”。

  反思一下自己七年的教学,自己又做到了哪些呢?每次写论文绞尽脑汁,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呀!在平时教学中我也往往不自觉地有偏爱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对一些学习成绩差、平时又经常捣蛋的学生则总是认为"孺子不可教也",经常大发脾气。其实静下心来想想,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天空,每个人身上都有潜能,只是我们把学习成绩看的太重,没有发现而已。要善于发现,这就需要我们对他们同样的倾注一份爱、一份尊重。

  在教学中,善于赞美学生,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多读书,才能冷静地、设身处地处理好师生关系。用全面的眼光来看我们的学生,从内心来热爱他们,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世界上最朴素的形象是土地,他不需要任何装饰,永远是那么浑厚博大,那么质朴自然,默默地哺育着一切,不思回报的奉献着一切。教师,何尝不需要这样的胸怀呢?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1

  我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推荐》之后感触颇多,能够说他的一些教育方法和理念不论是过去还是此刻,都值得我们广大教师不断思考。透过阅读,我懂得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好教师,务必要有高度的社会职责感。歌德说:“你要欣赏自我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加价值。”“尽力履行你的职责,那你就会立刻明白你的价值。”履行职责的标准越高,其人生价值就可能越大。一名教师,只有尽到对学生的职责,才能是好教师。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务必从“职责”两字做起。对自我应尽的职责认识得越早,越能健康快速地成长,越能在履行职责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那么,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呢?

  一、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我认为要从课堂做起,从小事做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我先要做到,并且要做得更好,这就要求教师务必学为人师,身正为范。我一向就是这样来要求勉励自我的。

  在低年级学生眼里,教师是完美的化身,是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因此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是终生的,尤其是教师不良的行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更是无法挽回的。如果一个教师上课迟到早退,或不认真备课、随便应付,或对学生不管不问,那么这样的教师怎样能让学生有好的学习榜样?怎样能教书育人?

  二、要不断提高自我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

  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对所教课程的资料要十分熟悉,从教材、体系到知识点等都务必了解、掌握;上课能够做到驾轻就熟,深入浅出,难易恰当,重点突出,对学生的回答能及时做出明确的'决定,不能模棱两可,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充实自我,不断地学习。其次,要有好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来讲,怎样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用心性,使学生得到启发,思维潜力得到锻炼,从而能够使学生自主地学习。相反,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不受学生欢迎的,这样的课堂是缺乏生机、缺乏活力的。因此,能否掌握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体现。尤其是我们此刻参加的二期课程,在培养潜力,发展思维的同时,务必兼顾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第三,要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和反思潜力。教师如果没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就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也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业务水平的提高要靠不断学习、反思和探索,而这背后的决定因素是教师的职责心。

  三、要关爱学生

  一是关心学生的思想。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状况,从中明白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二是关心学生的学习。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要及时地,耐心细致地辅导,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推荐》这部书,处处渗透着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爱生之情,以及他在教育教学研究中的真知灼见,是不可不读的一部好书,这部书将成为我教师生涯的指路名灯。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2

  作为一名教师,对《给教师的101条建议》这本书独有情钟,读后深有感触,结合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觉得自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书中列出的101条建议可能不全适合我,或者有一些建议中列出的问题我在实际工作中根本碰不到,但这本书的确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书。书中列出的大量实例,也是我平时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如果我早一点采用书中的想法和技巧,可能效果会更好。

  一、关于课堂管理

  平时误将“课堂管理”与“纪律”划上等号,读了这本书后,知道纪律的确重要,但它仅仅是课堂管理的一部分。课堂上须有一个纪律体系,即一套规章制度,一旦有学生违反了其中一条,须接受相应的处理。这个处理结果并不是教师在学生违反纪律时临时决定的,相反,它受到的恰恰是最初制定的纪律体系的约束。所以我们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课堂纪律体系,并不断地完善,让每一位学生知道我们上的每一堂课除了在学习知识外,还有一套规章制度,让他们从小就知道做任何事都要按章程办。

  二、关于教学规划

  我们每一位老师在上课前一般都会精心备课,写教案。教案中一般都会写出明确而又合理的教学目的。但是往往到上课,我们又会忘记告诉学生本课的学习目标。向学生简单陈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可以帮助他们明确自己到底应该学些什么。如每节课开始时,告诉他们,“猜猜看,在今天的课上能学到什么?好吧,让我来告诉你们。”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知道自己要教什么,学生们才会知道要学什么。

  三、关于课程指导

  我听说了,然后又忘记了;我看到了,于是记住了,我动手做了,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尤其是我教的信息技术学科。更需要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如对于一堂操作性特别强的课,我只是将要学的内容完整的向学生演示一遍,可能学生一下子难以接受,或者一些学生根本听不了那么多,听一会儿就有可能去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如果将全班学生分成几组,向学生演示一会儿,学生练一会儿,小组间相互合作,再向学生演示一段,学生再练一段,可能效果会比前面更好一些。甚至连教师演示的操作也让学生来尝试,在发现问题中师生一同解决可能效果会更佳。总之,多让学生动手,少让他们等待。

  四、职业精神:优秀教师的态度和行为

  除了学生,还有谁能更好地评估我们的工作业绩?科学地设计我们自己的“教师成绩单”,通过它,让我们的学生提供真实有效并且有价值的反馈。这样,不但学生们很高兴做,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提供帮助。

  五、积极与和谐:构建成功的师生关系

  向学生祝贺生日;带着笑容迎接学生走进教室;向学习任务完成比较好的学生提出表扬;询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这些可以随时提醒我们记起那些容易被忽略的事。多做几件这样的小事,学生们会因此有很大不同,而我们自然也会有所收获。

  六、影响力:永不消散的教师魅力

  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影响力,认识到自己将影响别人的生活;记住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和“最不喜欢的老师”;一生的激励,建立一个“我与从不同”文件夹;让学生知道失败是学习的良机,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在这些影响力中,其中一生的激励对学生们来说比起知识更需要。我们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重要的,但对他们的激励才能真正改变他们的一生。受到激励的人将会有更大的成就,只有知识而无激励,一个人将一事无成。书中结束部分,讲了一个一位老师如何不知不觉地改变了一个学生的生活的例子,这让我不禁联想到我以前学校曾承担一个关于“激励教育”的国家级研究课题,每年都列出了学校许多类似的成功案例。的确,影响力是永不消散的教师魅力。

  以上六个方面是书的全部,但列举的建议只是其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其实还有更多更好的建议。如果能将这些好的建议应用到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坚信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3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人的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得工作,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是当成谋生的手段,就很难享受工作中的快乐。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做到热爱自己的工作,从事业中追求幸福感?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直到读了郑杰校长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才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郑杰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第一句话,就从一种别样的角度吸引着我。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

  郑杰校长一百条建议的四个部分正能给我们这样的启示。

  一、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将枯燥无味的知识和概念简单地灌输给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学生,让他们对知识本身感到兴趣,并将这作为我们努力的方向。在开展每一堂课之前,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既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难懂的知识,又能够让学生体验其中的乐趣。通过激发学生主动追求知识、探究知识形成过程的兴趣,使他们理解知识的意义和学习的乐趣,真正喜爱上我们所教授的学科。

  二、作一名理性的教育者

  教师要具备理性思维,必须将学生视为“人”,这是我们教师工作与其他职业最显著的差异。教师要保持理性,需要在每节课的45分钟内充分利用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这样才能为学生节约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应该具备理性思维,只有理性的教师才能成为出色的教师,他们才有可能成功地完成自己的教育事业。

  三、继续学习,多带点东西进课堂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的原因很多,这不仅是为了提升个人素养,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作为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我认为持续学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首先,可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使其与时俱进;其次,可以学习并应用新的教育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只有教师自己不断提升教育素养,积累足够的知识背景,才能在课堂上避免机械地照本宣科,让教学变得有趣而有味道。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知识,才能自如地运用,并且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这些都源于教师日常的学习与反思,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展现出迷人的光彩。

  四、学会赞扬

  人们常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无论金钱还是人品。”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优生”也有不足,“差生”也有光辉时刻,在教师眼中,每个孩子都潜藏着天赋。当我们以欣赏的心态去看待一件事情时,我们会发现很多闪光点和优点;相反地,如果我们只看缺点,那么我们只会看到无数的不足之处。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必对他们进行严加管教,他们也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学困生时,一旦出了点问题,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教育指导。其实一味的处罚和说理未必能触及后进生的心灵,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类似的说服教育,也就不能起到我们预想的效果了。

  作者告诉我们每一位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

  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成人、成才。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后进生的心灵创伤只能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精神的污染只能用精神的甘露来洗涤。把那些我们已经用了好多年的训词换成赞美和幽默吧,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多给后进生一点关爱,他们就会感到教师真正地关心他,爱护他,就会接受教师的教诲和劝告,产生追求进步的动机和行动。那么教育的效果也就会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时代的要求。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犹如一面反射着教育事业的镜子,真挚地表达了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忠诚和坚持。它值得我们仔细品味,领悟其中所蕴含的精髓,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4

  茫茫书海,幸得广东省彭才华名师工作室的赠送,我终于拥有了一本适合自己的书——《给教师的建议》。刚拿到这本书,我简直就像是一头跋涉在沙漠里的骆驼遇到了绿洲,如饥似渴地吮吸着书中的养分。

  对于这本书的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相信所有教师们都能或多或少地背诵他的教育名言,他的名言更是众多教师论文论著的支点。看完这本书,我不禁感叹苏霍姆林斯基不愧是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书中的100条建议几乎能解答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产生的疑惑——总是抱怨学生调皮、不专心上课的教师们,细细品读《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你就会发现,原来问题出现在自己没有因材施教;经常说自己工作忙、没时间的教师们,好好阅读《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你就会惭愧,原来是自己缺乏教育技巧;经常教低年级的教师们,好好看看《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你就会让你的学生把知识的“地基”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面对学生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而感到头疼的教师们,请读读《“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你就要进行自我反省,是你没有尽力为你的学生创造一个智力背景;埋怨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教师们,读读《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你就会知道如何想方设法去点燃学生“思维的引火线”;准备接手一年级的教师们,读读《给准备教一年级的教师的建议》,你就会深切体会到家校沟通的重要性;认为识字教学是老大难的教师们,读读《识字教学应当与图画紧密结合起来》,你就会带领学生们到“词的源泉”那儿去“旅行”……对于急需给自己“充电”的`我,不管随手翻开书中的哪一页,都如同磁铁般把我的目光、思绪深深吸引住。

  苏霍姆林斯基虽说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但我在品读书中的建议时,丝毫没有感觉到自己拜读的教育经典理论过气了,反而还觉得特别接地气,可以拎来就用。其中《识字教学应当跟图画紧密结合起来》让我感悟颇深。印象中,俄语应该如“(你好)”这样,更接近英文的写法,怎么会跟图画结合呢?而我们汉字中的象形字与实物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山、石、田、土等,借助图画来识记,会记忆深刻。哪怕是会意字,如休、梁、岸等,也可以借助图画来识记。虽说有些字的偏旁在整个字里没什么作用,但是只要通过老师的聪明才智,再牵强的理由都可以解释得合情合理。俄语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的汉字呢!

  《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教师的教育素养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认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科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真正的教育能手知道的东西,要比学校里学习的东西多得多,因为他们备课是按照教学大纲,而不是按照教科书来备课的。为什么有的老师会在课堂上手忙脚乱?这是因为,教师注意的只是教材的内容,而不是教育过程的各种细节。教师使足力气去回想讲述的过程,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思考和教材内容上。而学生的领会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老师的讲述和语言里没有情感,所以学生就不感兴趣。如果老师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会就会情感鲜明,学生就能津津有味地听课。如果在教师的讲课里没有真正的、由衷的情感,如果他掌握教材的程度,只能供学生体验他所知道的那一点东西,那么学生的心灵对于知识的感触就是迟钝的,而在心灵没有参与到精神生活里去的地方,也就没有信念。所以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这是教育素养的基本方面之一。教育素养还体现在教师的语言修养问题。如果教师的语言是混乱的,没有逻辑顺序的,他讲的教材的意思是模糊不清的,以至于第一次感知知识的学生不得不用全部力气才能听懂一点点,孩子感到疲劳、烦闷的原因正在于此。“读书,读书,再读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作为教师,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的思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希望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的陪伴之下,让教育的困惑云开雾散,成为一名快乐的教学工作者。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5

  列宁曾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有幸成为人师,是我觉得十几年读书生涯中最快乐的事情。小时候,我总以为你很美丽,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三尺讲台,一枝粉笔,一腔热血,拥抱教育情怀,我来到了学校这个神圣的地方,开启了一段教师职业生涯。

  年幼时,我十分害怕老师,因为老师的严厉,时常督促我努力奋发学习。慢慢地,我发现严厉中满满是教师爱的体现。青年时期,我很自卑内向,不敢和同学交往,害怕和别人讲话,也害怕说错话,因为老师的鼓励,我得以找到了自己的信心。从一篇作文说起,因为语文老师一次小小的鼓励:“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我从班里的后进生慢慢前进到前十名,可以说那句话在我最无助的时候给了我一股温暖的力量,让我努力前进着,为自己的梦想奋进着,一路上从考上省重点中学到师范大学。当我毕业那一刻,我成为一名教师的那一刻,我慢慢就爱上了这个职业,爱上了自己的学生,用力爱,用心教,成为了我的座右铭。

  做一位智慧教师是我的追求,直到遇见李镇西先生《给教师的36条建议》,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心。在这本书里,李老师回答了很多我们日常遇见的问题,也给青年教师以指导,让我们的.职业道路不再迷茫。我在书的扉页上写道:“读书的人,有梦可做。”李老师在本书的第一章节中就写道:智慧教师养成记。“没有人会否定教育有着鲜明的目的性,也就是教育要给人以积极的引导,转变和影响,这是我们的教育使命使然。否定了这一点,就否定了教育本身。”通过这一章的阅读,我了解到不能刻意去追求外在的“教育意义”,一定要减少“刻意教育”,教育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要把握好教育过程中的“宽”和“严”,教育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刚”是相对的。“柔”是绝对的;“法”是相对的,“情”是绝对的;严厉是相对的,宽容是绝对的;“疾风暴雨”是相对的,“和风细雨”是绝对的;“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

  面对复杂的社会,一定要反复提醒孩子们,一定不要不应该丢掉善良,一个人应该有善良的心。要学会把课文讲得有厚度,把课堂讲得有趣味,学会以开阔的胸襟和善良的眼光对待周围的同事,学会尊重和欣赏别人。教育需要一种平和的心态,教育者需要一种宽阔的胸襟。

  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努力给自己增加智慧,做一名智慧教师,一直在路上,不曾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