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

时间:2024-06-11 作者:言欢叙 读书心得 我要投稿我要下载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1

  这是一本努力从精神病人的角度去感受这个世界的书籍。作者别出心裁的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各种精神病人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将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叙述他们的经历。

  这也是一本有魔力的书,他使人们深刻的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和这些精神病人究竟有怎样的区别?

  书中不乏有一些古怪离奇让人啼笑皆非的案例,比如说一个男人坚信女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恐怖的生物而对她们充满了畏惧,又比如说一个女人自称曾经被外星人绑架过,还有为了变成天才而接受开颅手术的狂人等等。但引起我最多关注的,还是那些与本书名称相呼应的案例——与天才们有着一线之隔的疯子。

  这些人,说是疯子也不为过。他们有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想法和坚持,有些特点几乎可以用荒诞来形容。他们有的像是蛊惑人心的邪教教主,有的像是蹲在路边以为自己是蘑菇的痴呆,有的像是沉浸在自己幻想世界里的空想者,还有的.,拥有谁也不相信他们会拥有的能力。除了最后一种人难辨真假以外,其余的人都有着自己的一套强大而牢不可破的世界观,你甚至无法用现在已知的理论去辩驳他那看似荒诞却又逻辑严密的推理,这也是很多人去治疗别人的精神疾病结果自己却被带上歪路的原因。很多这样的案例带给我巨大的震撼,我承认他们的观点很荒诞很偏离实际,但是不得不否认他们自己创造了一个属于他们的,和我们不一样的世界。这个世界有着严密的逻辑,甚至与现实的世界接轨,你无法去辩驳,去纠正他。看过这本书,你会对他们产生深深的同情与敬仰,就好像是为了不让这种太过出格的世界观在这个社会上散播开来,我们把他们单独的隔离开来,否定他们的观点,他们的世界,他们的一切,将他们称呼为——疯子。

  是的,我们否定了他们,但是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所以他们在那里,一个被隔离开来的地方。里面最让我心痛的是两个孩子的案例,他们两个都是天才,只是天才的成分中夹杂着灵异。一个在物理方面有天赋的孩子自称能够感觉到四维虫子,所以不断的在物理学上探索,想探索这种超越三维的非物质性生物。另一个孩子拥有极高的智商,但是能看到好运和厄运的颜色,并且经常做一些不被父母理解的举动。其实不是这样,作者努力跟她沟通之后发现她的这些举动看似无理取闹,其实有着比成年人更多的思考。

  每读到一个案例,特别是遇到逻辑能力很强的病人,他的逻辑没有丝毫弱点,讲的让我感觉“很有道理”。我不止一次的想到这几个字,然后提醒自己,他是个精神病人。连作者也不知一次的提到精神病医师被自己的病人搞得成了精神病的事。作者费尽心思的写这些东西,很好,但是几乎每个案例,他都留下了空白。那是个令人难受的空白,他采访了病人,病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作者把笔录搬出来,即就是把精神病人的语录复述一遍。作者按照自己的理论,把自己的空间缩小,让病人释放出自己的空间。可是他写成了书之后,那些病人的空间被无限的放大了。

  换句话说,作者的每次采访,特别是那些非常厉害的病人,他都会被其他医生一再警告,最好别把病人说的当真。可是作者把这些极其危险地思想毫无保留的说了出来。这不就等于让读者真切的面对这些”天才“吗????

  最令人不可忍受的是,靠后有一篇的案例的病人竟是作者自己。他毫无掩饰的承认了自己的多重人格。如果说,从前的我对于精神病人,以玩笑的态度视之,今后我不得不提醒自己,他们只是少数而已。

  看书的这几天,我发现自己想问题的方式已经有了变化。强迫症的感受也更加强烈。总之,我很后悔自己看了这本书,并且思考了其中的内容。

  看书的时候,我有的添加笔记。我不愿意再回顾这些天才们的高见了,那些”经典“的思想我也不愿再记住。愿想看书的人,收起你的好奇心,珍爱生命。

  智多近妖,我常听人说起这样一个词。聪明的让周围的人不寒而栗,大概指的就是这种人了吧。我不奢望这些人能够得到解脱,跟我们一样正常的生活,我只希望那些拥有极高智慧的人们别再因为不被人们所理解或者接受就被定义为疯子。

  精神病人和我们眼中的世界不同,但是他们和我们一样有着自己的欢乐与悲伤,有着自己的心理活动,请给他们一些尊重,尊重他们的思考,尊重他们的信仰。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2

  今天要分享的书叫做《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这本书讲述了作者高铭与不同类型的精神病人交流的过程。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也像接触到了这些人,加上自身的想象力,这些人还挺鲜活。书里的一些精神病医师说过,不要去深究精神病患者的言论,听听就过,不然说不定你就是下一个精神病患者。但当我看完整本书之后,回想那些精神病患者的言论,有时会觉得那些言论真的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

  正常人被评判为正常,是因为各种观念思想与大数量的人群相同。正常情况里你不会因为想得太少而被说不正常,而你可能会因为想了别人都不会想的事情而被周围的人觉得不正常。

  “大家都这样啊,你想这么复杂干嘛,你有病吧?”

  每个成人的视角之间尚且存在区别,更不用提我们和与我们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们之间视角的差异。孩子很难以我们看问题的视角去看待问题,我们也很少以孩子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你也遇到过“妈妈觉得我冷要穿秋裤”、“妈妈觉得我这时候不应该谈恋爱”等等类似的时候,但你不一定会照做,你已有了自己的判断。孩子是还小,尚且需要我们的引导,但是过分的干预,会不会限制孩子自身的'成长呢?

  我们在以成年人的视角告诉孩子什么东西重要、什么该记该学的时候,孩子们不一定能接受。这个该学啊,考试会用到的,那个学来干嘛,能给试卷加分么?归结到学习动机,是“我想学知识”,还是“爸妈和老师觉得我应该学知识”。所以很难说偶尔你在讲什么东西的时候,学生心里也在想:老师有病吧,这种事情想这么复杂干嘛?

  换位思考,不管在哪儿,不管对谁,都是一项很有用的技能。

  书里有一段话:“捉一只虫子,放到另一棵树上,它不会在意,它会继续吃,继续爬,它不会认识到周围已经不同了,它也不在乎是不是一样,有吃的就好。”

  这是一只被放到另一棵树上依然只顾吃东西的虫子。我觉得说是说虫子根据自己的本能只管吃,而不在乎自己在哪棵树上,其实也可以引申到人身上。

  人有时候也像这只虫子,那“本能”就变了,变成了长时间来被外界灌输的观念,别人都这样,那我也这样。这或许是人融入群体自保的一种方式,但是完全如此的话,身边是一批又一批一模一样的人,又有什么意思呢?

  一些学生也像这只虫子,“本能”是老师或家长给予、灌输的——“你不要想太多,照着我教的学。”学生提出的一些想法被外界以不正确的方式处理,久而久之,他遇到事情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该不该想,该怎么想,想的东西对不对,最后索性不想,反正会有人讲的。儿童的创造性就此被抹了个干净。

  遇到问题,大家把处理的方法都给了孩子,怎么做也示范给了孩子。以后遇到问题孩子能否自己将遇到的问题转化为学习过的问题,然后选择怎么做,此处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路。如果把其他路都堵死只留一条应付考试的路,这时候,到底是学到了知识,还是成为了机器?

  当人的多样性和创造性被错误地引导以致被抹平之后,它就变成了虫子,外界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失去了自主思考的能力。

  教育里,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包容和正确且适当的引导很重要,把握得好,孩子的未来或许会更加有个性。老师和家长都需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才能对孩子很好地负责。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3

  本书的案例中,有些观点还真是让人觉得神乎其神的,但不知为什么,说得越玄就越让我觉得不可信。并不是因为那些知识超出了我的认知,而是沟通本身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说的内容,二是说的方式。即便我可以努力尝试去理解书中的内容,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诡异气息却始终无法消散。

  书中人物夸夸其谈,自认为才华横溢,但在我看来,却有很多根本就是伪命题。例如那些自称可以往返现在与未来的人,你不如收起对我们普通人的鄙视目光,拿出让人相信的真凭实据。像机器猫似的真刀真枪地往外掏新式装备,看谁再敢跟你叫板?好吧,也许他们会说:“我又不是科学家,我怎么会发明那些玩艺儿?你现在要是穿越回唐朝,你发明出个电视机让我看看啊!”这话貌似有些道理,可是,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有舞台施展才华的年代,你就算搞不出发明,总可以写本科幻小说吧?说不定还能得个雨果奖、星云奖。再退一步说,你文笔不行,写不出小说,那你也可以去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大显身手啊!

  噢,这些你都不行?你只会睁眼说瞎话?那好吧,把你当作精神病,其实也没冤枉你。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4

  其实这本书不是因为我想看才买的,而是因为我妹想看我买给她看的,当然我也对其有一定的兴趣,我相信每一种类型的书都能给我带来不同的感受。书到的时候是下午,我先看的是另一本书,比较枯燥乏味,之后就拿这本书来看了,在昨天下午终于看完,和看完每本书一样,有一时间的空虚。当我开始思索这本书看完后给我带来的影响时,我的感受是信息量太大了,这本书的信息量太大了,无数个真实的案例,无数个令人惊奇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我相信我的一遍阅读印象并不会太深,有些案例也没有理解透彻,毕竟其中量子物理学,三维,四维,粒子,我真的无能为力。所以我选择用记录下文字的形式再一次回忆其中带给我震惊的故事。

  《爱情公寓3》里有一句话“永远不要歧视疯子,他只是和你的世界观不同而已。”我一直相信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拥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天赋。因为我们接受了惯常的教育,所以我们对与我们不同的思维,行为要进行压制,可是如果这些我们认为的不正常行为是群体行为,而我们所谓的正常行为才是非正常行为呢?因为大多数这样做所以这样就是正常行为了吗?

  书中提到不要细想精神病人告诉你的世界观,不然你也会变成精神病人的。精神病医师最后自己反而有了心理问题的也不在少数,我们足以看出其实有些精神病人根本不是疯子,反而是天才,他们其中有些人的智商是我们普通人难以想象的,而他们的逻辑思维,甚至比我们自身的思维更加清晰和具有说服力。记得在四维虫子中那个年轻的少年,他提出的想法甚至让量子物理学家惊叹。那个能将人看成各种动物的女孩,她所看到的动物(人)全是对这个人性格的反映,即使她对这个人才是第一次见面,一点也不了解。那个提出精神能力的女人……书中的案例太多,实在无法一一说明,因为其中还有太多我自己也在疑惑的问题。

  那个多重人格的男人,因为孤独感造就了另一个一模一样的他,后来因为想要一个去疼爱的对象,造就了他们的妹妹“她”。其实我们又该怎么去评价这种行为呢?我不知道,我的想法是同情,他是被孤独感所迫害的那个人。而我对孤独感的理解在另一个案例中有了更深的感触,这个案例是孤独的守望者,一个男子梦见自己一个人出生在一座小岛,这里没有其他的人,他也逃不出这里,我的文笔不足以让我将那种绝望的孤独感描述清楚,可是设身处地的想想,你知道你是这些“蛋壳”中唯一活下来的人,你面对这无边的大海天空,你努力想找到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可是在这梦里,你永远都是一个人,没有体会孤独的人无法体会那种绝望之感。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想法,我们真的是真实存在的吗?案例中有一个男子提出我们有时候会对一个场景莫名熟悉,觉得自己经历过,甚至自己能够预见接下来的情况,我想这种情况也是比较常见的,他指出在人死的时候会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我们之所以觉得这个场景熟悉是因为我们正在回顾我们的一生,我们是本体正在死亡中产生的回顾,而由于我们是回顾当中的人所以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们是不存在的,我们没有觉得时间迅速的流逝,因为我们存在于回顾的'时间当中,而至于这是我的回顾还是你的回顾我们无法知道,只有等这个回顾结束,我们才知道这是谁的回顾历程,我们从什么方式得知我们真的存在?

  其中有些病人的案例,我完全无法分辨他说的究竟是真是假,有人说自己与外星人沟通,说这个地球现有的文明是被伪装的文明,实际上地球科技和文明都高度发达,而我们普通人即是用于伪装地球文明的牺牲品。有人说他是从多宇宙中另一个比我们现存的宇宙更先进一点的宇宙来的,现在回不去了……

  相信我,在我没看这本书里这些病人的思维,解释之前,我也会认为这些人想的太多了,想的太复杂了,为什么钻牛角尖,为什么这么极端,是在博取关注吗?可是当我看完我突然想到是他们想的太多了,还是我们想的太少了?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5

  读完这本书,脑袋里就蹦出两个字“刷机”,感觉就像自己被重装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系统,但却又感觉毫无违和感、理所应当,不过还处在混沌状态,会慢慢………慢慢理清楚的。

  看这本书,你得确认自己思维够开阔、三观不正常、心理不正常(玩笑,哈哈),因为这是一本精神病人的访谈录,其中不乏有着渊博知识,逻辑高度严谨的“病人”。严格来说:他们并没有病,只是我们认为他(她)们有病,这个社会既定标准认为他们有病,他们只是孤独!

  其实我写不出读后感来,因为我觉得文字的力量有点孱弱,就随便做点摘录吧:

  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3.四维虫子

  女人的那两个X都包含好几千个基因!而且都是活动频繁的,Y对X,几十对好几千!就凭这些,差别大了!女人比男人多了那么多信息基因!就是说女人比男人进化的高级多了!

  对女人来说,男人就像猩猩一样幼稚可笑。小看那一点基因信息?太愚昧!低等动物是永远不能了解高等动物的!女人是外星人,远远超过男人的外星人!--7.女人的星球

  我信奉恶魔,那又怎样?自甘堕落算什么?我的存在,就是为了证明光明的存在,我不存在,就没有对比,就没有光明。--8.最后的撒旦

  宗教的存在,我认为还是很有必要的,把许多事情简单化了。为什么会有人类呢?上帝造的。怎么造的呢?你管他呢,上帝无所不能,想造就造了。--14.角度问题

  细菌的战争,人类甚至看不见。武器有什么用?你都不知道自己被入侵了。恐龙统治了地球两亿年,也许早就有了自己的“恐龙文明”,但是突然之间就灭亡了,很可能就是细菌们认为恐龙文明威胁到了自己,从而把之毁灭的。对细菌来说,毁灭一个文明,在建立一个新的文明太简单了,反正都是被细菌奴役。--16.生化奴隶

  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空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如果有天你看到我疯了,其实就你疯了。--17.真正的世界

  她曾经把家里养的几条很名贵的鱼放了。基础动机不是放生,比较复杂:因为养鱼可以不想养猫狗那样要定时喂或者要特别费心,养鱼现在什么都能自动,自动滤水,自动投食器,自动恒温,有电就可以几个月不管,看着就成了。她觉得鱼太悲哀了,连最起码的关注都没得到,只是被用来看,所以就把鱼放了。那是她不久前才告诉我的。--21.雨默默的

  有些现象,如果用已知的.各种学科、各种知识都不能解释的话,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解释,不要看表面是否很荒谬或者离奇,都要学会去尊重。因为那很可能就是真正的答案。但是求证过程一定要谨慎仔细,不可以天马行空。--33.永不停息的心脏

  整篇推荐:四维虫子、三只小猪(前篇,后篇)、女人的星球、飞禽走兽、时间的尽头(前篇,后篇)、超级进化论、迷失的旅行者(前篇,中篇,后篇)、还原一个世界(前篇,中篇,后篇)、果冻世界(前篇,后篇)。

  作者在序言中说:“我希望读者能拨开文字和表象的迷雾,更开阔的接近这奇妙的世界。我更希望,看完这本书后,你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邪门歪道、违法乱纪、钻牛角尖的不算)。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我只希望这本书是一扇窗,能让你看到更多、更多的世界—他们眼中的世界。我也希望有一天你能够很坦然地说,让我来告诉你,在我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6

  天才在哪,疯子在哪?

  没有用太久的时间,就读完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之前就听说过这本书,这回趁着有实体书,通读全书。

  读之前就大概了解本书是讲述精神病院里病人的故事。精神病院是神奇的充满神秘感的地方,感觉不会像医院那么神圣,也不像医院那么阴森,共同点是人们不会想进去待着,但精神病院会有神秘感吸引人想揭开一角窥探一下。

  有些疯子并不是真正的疯,他们是真正有高智慧的人。读完本书,总让人有这样的感觉,仿佛在病院里的人,是掌握大智慧的人,因为自己不同世俗的举动,而被误关进来,里面很多内容讲述高深莫测的世界观、科技观、生命观等。我记得有被外星人抓走监控地球的间谍人;有从未来穿越回来的旅行者;有人研究古代文明否定过去;有人研究科学技术否定现在,这些人让人感觉需有很强的逻辑及丰富的知识,怎么能被认为是疯子。

  有心灵感应的`双胞胎,有多重人格的他她他,有人看所有人都是各种动物,有人在平静的屋子感受到大风的侵袭,这些人的奇怪想法似乎没有那么的高深,但却也让人无法捉摸,一些无法去想象的事情,却真实的感受在他们身上。

  看完本书,真的没有办法去下定论,如果你想到的事情和书中人物想法一致,那自己是不是要应该去医院看一看呢?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7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我在学生时代便听闻过,前段时间又经同事的极力推荐,终于拜读了这本书。这是一本努力从精神病人的角度去感受这个世界的书籍,作者高铭别出心裁地花费了诸多时间与各种精神病人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讲述他们的故事。

  从书的名字开始,就已经感受到作者的意图—-天才和疯子之间只有一线之隔,你现在认为的疯子,在未来某一天可能是个天才。

  果然,在本书的序言中,作者已经告诉了我们,精神病人有迥异的性格和行为方式,他们会做一些我们不能理解的事,会有我们从没想过的观点,他们的世界观令人匪夷所思,他们以我们从未想到的角度观察着这个世界。

  书中,这些精神病人说是疯子也不为过。他们有的智力超群,轻而易举就能通过门萨俱乐部的资格测试;有的自成一派地研究玛雅文明,并且提出许多新见解;有的说自己来自未来,而且是像《星际迷航》里那样,被分解成量子传送过来的;有的能说会道,可以把物理学教授侃晕;有的力场超强,能将看护自己的医师纳为弟子。

  这些精神病人有着自己的一套强大而牢不可破的世界观,我跟作者一样根本无法用现在已知的理论去辩驳那看似荒诞却又逻辑严密的推理。每当读到这样的案例,特别是遇到逻辑能力很强的'病人,都让我觉得“很有道理”。拜读过程中,我不止一次的提醒自己我在看一个精神病人的经历,而且书中连作者也不止一次的提到精神病医师被自己的病人搞得成了精神病的事。

  必须承认他们的观点很荒诞很偏离实际,但是不得不否认他们自己创造了一个属于他们的,和我们不一样的世界。这个世界有着严密的逻辑,甚至与现实的世界接轨,你无法去辩驳,去纠正他。看过这本书,你会对他们产生深深的同情与敬仰,就好像是为了不让这种太过出格的世界观和能力在这个社会上散播开来,我们把他们单独的隔离开来,否定他们的观点,他们的世界,他们的一切,将他们称呼为——疯子。

  但我想说的是,我们还不了解的东西,先不要轻易作否定。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人类迄今为止所了解的世界,不过是瞎子摸象耳朵,他想象中的大象也许不过是一堵墙或者一根柱。人类也有自己的思维局限,我认为对于未知,不要用已知去否定未知,或者没有通过真正的深入思考就去否定,面对未知没必要害怕,要学会尊重未知的存在,其实那也是对自己存在的尊重,给自己一个尝试着了解、辨析的机会,才有思考和探索的可能。

  对吗?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8

  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是在某杂志上。杂志登载了书中的一篇节选故事,讲的是一个姑娘总是把人看成各种动物,而这些动物的习性和那个人的性格竟然惊人的吻合。惊奇之下更激起了我对这本书的好奇,于是忍不住到图书馆借来一读。

  本书是一位原本是公司项目总监的高铭,由于对精神病患、心理障碍者以及边缘人的内心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于是工作之余利用闲暇时间,各种手段倾听这部分特殊人群的心声后整理成的笔记,也是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的访谈手记。

  一开始,我的确是抱着看看“精神病人”的娱乐心态进行阅读的,可是没看两篇,这本书的内容就让我对这个世界,这个维度有了全新的视角和认知。书中的病人大多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张牙舞爪意识不清的精神病人,相反,他们中很多人有着自己对世界独特的认知角度与方式。在他们之中,有的认为人类并不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物,而是细菌。细菌奴役着人类,细菌寄生在人类身上,获得它们需要的物质。当人类的存在真正威胁到细菌时,细菌便会轻而易举地消灭人类;有的人认为石头有生命,会说话,我们的生命在石头只是短短的一瞬。于是她每天每天蹲着研究石头,试图与石头交流而因此被认为精神不正常;有的认为世界是多维度的,而自己却不属于这个维度,而是从一个更“先进”的维度中被通过量子论转移到这里的这些不同的世界,在平时看来的确荒诞可笑,可是当真正倾听他们的'世界和想法,却也有着存在的合理性,甚至让人开始怀疑自己从前的认知是不是就一定正确呢?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个正在工作的“病人”,每个月总有这么几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关闭一切通讯设备,断电断水,拉上窗帘,让房间一片黑暗,使自己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之中。他只准备水和没有味道的面包以满足生理需要,然后躺在里面,就这么呆上几天。他说在这几天中,他什么都想什么又都不想,自己一个人感受自我。味觉,嗅觉,听觉,触觉,视觉,都处于全新的状态。这是一种多奇妙的感觉啊。这让我联系到自己,平时离不开电脑,更离不开手机。吃饭、上课想要少碰手机却又时常忍不住掏出来刷刷微博与人人。自从有了手机电脑电视,的确我们很少有时间可以安静的看看自己,世界充斥着各种声音,太杂、太乱,以至于我们什么都听,又什么都听不到。挑几天留给自己,隔绝自己,审视自己,我也许会想想自己都在做什么,目的是什么,自己在这个社会中是不是真的存在着,而不是随波逐流行尸走肉这不是和孔老夫子的“三省吾身”有着一种奇妙的契合吗?我从心底不认为这个人是“病人”,他只是用自己的办法审视自己,这也是现时代社会很多人缺少的却又急需的一种心态。

  精神病人和正常人,到底哪一种才是真正的正常人。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当全世界都是神经病时,正常的那个就会被认为是不正常的。那么我现在所属的世界中,究竟是大多数人是正常的,还是那小部分人才是正常的呢?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看法,我却认为这没有界限。谁规定世界上只能有两种人呢?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9

  一步很近,我轻轻一跨,就是一步;一步很远,我走了无数步,却依然跨不过面前这道鸿沟。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20xx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铭。

  该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是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

  就如高铭受采访时所说:“有人说这本书有意思,我觉得这本书不好玩,我在写一个大悲剧。他们知道很多东西很了不起,但是他们没有释放出来,你不能了解到他们的目的。我跟他们接触很多,并没有看不起他们,我很尊重他们的存在,但并不代表我认同。”

  当看到这句话时,我删掉了之前对这部书籍的书评,不为什么,只是我感觉这本书不一样,我要尊重作者,我更要尊重这本书,同样我也不能写爽文来取悦你们——亲爱的看客。我重新回顾这本书,我要从他的角度重新认识这本书。

  本职工作是影视策划的高铭,20xx年纯粹出于好奇,开始接触精神病人,带着复杂的心态,他开始接触精神病人这个特殊群体,从一个正常人的角度窥探精神病人的非正常世界。4年里他密集接触了一百多号精神病人,把大多数空闲时间都搭在这上面。就像有的人喜欢去K歌、泡吧一样,与精神病人聊天成为他的乐趣。

  我对待这部书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已经很少有人可以用四年的时间来构造一部书籍,更很少有人用不一样的方法来让我们认识那些被我们遗忘的“天才”。

  20xx年2月出版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内容更是引起了剑桥物理研究院等机构的关注。

  这也算是对高铭先生四年沉淀的一种回报吧。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一本很神奇的书,从那些所谓“疯癫”的话语中你或许能得到对自己世界观的一种启迪和思考;这是一本很神奇的书,虽然是国内第一本具有人文情怀的精神病患谈访录,但内容却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这是一本很神奇的书,就像书目导读中说的一样:你会不会觉得这个世界不对劲?一切都好像有点问题,但是又说不清到底什么地方不对劲,看不透什么地方有问题。有些时候会若隐若现的浮出来什么,等你想去抓的时候又没了,海市蜃楼似的。你有时候会明显的'感觉到问题不是那么简单,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物体后面总有些什么存在,而且您可以确定很多规律是相通的,但是细想又乱了。这个世界有你太多不理解的,就像隔着朦胧的玻璃看不清一样,你会困惑到奔溃,最后你只好用哲学来解释这一切,但是你比谁都清楚,那些解释似是而非,不够明朗。

  就像高铭所说,这部书是一个大悲剧。

  在这个让我们置疑的世界里,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在询问着自己,询问着这个世界,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循规蹈矩的接受命运给我们的一切。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不再询问,而作者笔下的这些人,往往过于偏执,高铭用他们的偏执,给了我们一个血淋淋的讽刺。

  当所有人不再追求真理的时候,这不是最大的悲剧吗?当一群人真实存在却不被我们所接纳和认同,这不是一种悲剧吗?

  天才与疯子仅在一线之间,而我们就在这条线上逐渐“平庸”。

  什么是“天才”?什么是“疯子”?什么又是“普通人”?我们嘲笑他们的同时会不会被同样嘲笑着?

  这就像三个世界,天才属于一个世界,我们属于一个世界,疯子属于一个世界,虽然互相交融却互相不理解。

  他们偏执,异类,高傲,倔强……在我们眼中,无论天才还是疯子,他们都是怪人,追其原因,不过是他们与我们不一样罢了。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中有许多很有意思的情节,例如对生命尽头的理解、四维空间的理解、对真正世界的理解、对永恒的理解,对时间的理解……

  纷呈的观点,看似荒唐费解,天方奇谭,却被这一群非正常人用严密的逻辑语言和无懈可击的原理破解。令人瞠目结舌之余不禁感叹,原来世界并不是我看到的那样!是他们真疯,还是我们根本就不了解这个世界!他们对于自己信念的笃定与专注使他们无限的接近真相,令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汗颜。

  其中有一个患者与作者的交谈彻底“引诱”到了我:

  他陶醉的半眯着眼睛回味:“当我决定结束的时候,就拿出预先准备好的苹果,把苹果洗干净,看着果皮上的细小颗粒觉得很陌生,愣了一会儿,试探性的咬下去……我猜大多数人不知道苹果的真正味道!我告诉你吧:用牙齿割开果皮的时候,那股原本淡淡的清新味道冲破一个临界点开始逐步在嘴里扩散开,味道逐渐变得浓郁。随着慢慢的嚼碎,果汁放肆的在舌尖上溅开,绝对野蛮又狂暴的掠过干枯的味蕾……果肉中的每一个细小颗粒都在争先恐后的开裂,释放出更多更多的苹果的味道。果皮果肉被切成很小的碎片在牙齿间游移,把味道就跟冲击一样传向嘴里中每一个角落……苹果的清香伴随着果汁滑向喉咙深处……天呐……刚刚被冲刷过的味蕾几乎是虔诚的向大脑传递这种信息……所有的感官,经过那些天的被遗忘后,由精神、感觉统驭着,伴随着一个苹果,卷土重来!啧啧,现在想起来我都会忍不住流口水。”

  是不是感觉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精神患者”倒像一个美食家?

  我也这么感觉,我已经被他所说的话感染,但当我拿一个苹果放在我的面前时,还没有等到一天,我就把它吃了……

  我也很无奈,不吃不喝也就罢了,拿一个苹果放在面前引诱自己,我是受不了这种诱惑。

  整部书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根本看不懂患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但有人问我这本书值得一读吗?

  值得。

  为什么?

  你想了解真实的世界吗?每一个人眼中都有自己的一个世界,但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肯定有一种世界观是相同的,这个相同的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

  就如高铭所说:我尊重他们的存在,但我并不代表我认同。

  以一个“疯子”的思想重新审查这个世界,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悟,或许你赞同,或许你不赞同,但无论与否,你脑海中的世界观都将受到洪水猛兽一样的冲击。

  到那是,你必将重新认识这个我们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10

  最近几天一鼓作气终于读完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奇书。作者对探索未知世界总有无尽的渴望,通过与一百多名“非正常人群”近距离接触,认真思索,反复锤炼,最终形成了我国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阅读过程中,我们无时无刻不

  所以千万别太在意精神病人说的话,别深想他们告诉你的世界观,否则你迟早也会疯的。

  不得不说,用四年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利用所有的闲暇时间,探访精神病院、公安部等机构,与这么多精神病人面对面交流,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内心,很容易被这些精神病人把思维带偏,由精神病医师变为医师精神病的也不在少数。

  因为与交流相比,我们更需要进入他们的心灵

  而且还有一点,并不是所有的精神病人都见人就说,侃侃而谈,有很充分的表达欲望,有些精神病人愣是不说话,对于这种类型,我们要去体察他们的内心,即便和他聊上一年也无济于事,那该怎么办呢?只有靠医师和作者自己长时间去观察,去接触,甚至是模仿精神病人每天生活的一举一动,让他们以为你是“同类”,才会与你交流真情实感,而这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该是一个何等的考验。

  他们只不过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和我们通常认为的相差较大而已

  之前我以为精神病人都是疯疯癫癫的,根本没办法交流,但看完这本书后我发现并不是这样,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体系,而且非常严密,让我们无法攻破。而且有些精神病人对量子力学、哲学、心理学等学科了解得非常透彻,想和他们顺利沟通就不得不找一个物理学教授在旁边做帮手。甚至有时候会让你觉着,他们才是对的,用我们的认知解释一些事情确实行不通。所以在读书过程中,经常会惊叹于一些精神病人广阔的知识面,并被他们严密的思维与推理能力所折服。

  他们或许真的是天才,只不过他们的思想太另类,异于世界上的绝大多数而无法被接受

  比如物理学中有这样的问题,两个完全没有关联的粒子,会相互干扰,这个叫做粒子的无条件关联特性。又如把粒子A的动能改变,粒子B也会莫名其妙地改变,诸如此类,迄今也没人知道为什么。但有一位患者就可以用她创造的理论解释清楚,而且用平行宇宙理论和超弦理论这两种猜想解释不清的现象,也能用她的理论解释清楚,这一度令作者很崩溃,因为疯狂查找资料之后,并没有什么例子可以对这个理论进行质疑或推翻。这本书中还有不少这样的.案例,让你感觉有些精神病人真的是天才,或拥有看穿世间的超能力。然而,他们学科知识再广阔,逻辑再缜密又能怎么样?最终还不是被当做精神病人?为什么呢?其实有时候,精神病并不等于疯癫。如果在一千多年前有人谈到,两个人相隔千里却能清晰地对话、手指点一下想要的物品就能自动到家、世界各国发生的事情透过一块儿屏幕就能一览无余,我估计他也会被称为“疯子”。还有,哥白尼、尼采、梵高当时也被称为是疯子。但也有智商高的人没有或者说没有一直被称为疯子,比如爱因斯坦,有些精神病人也是孤独的,他们内心充实,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但不被大家理解,他们花费很多时间去研究一些问题,形成自己完整的一套体系,但不被大家接受,对于他们来说,这又是多么的无奈。这或许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11

  闲来无事,心里有些慌,便想着将想做的事付之于行动,随便挑了一本自己书架的上书看了起来,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看书让我的心境平静,也给我带来了真真切切的感受。

  每看完一个对话,便会对这个世界的疑虑多加一分,不得不说,真本书真的让我通过不一样的角度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有四位的'空间,有女人统治世界的警告,有现实中的闭关冥想(我都想试试),有天才生物学家等等。其实精神病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真的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可是逻辑又那么清晰,让你无法反驳,不由自主的想质疑自己,是不是自己才是疯子,而他们才是正常的。正如其中一个病人所说的,他们并没有疯,只是我们的文化不够理解不了他们的世界观,还没达到他的层次。其中第一篇讲的就是一个病人讲自己独处在一个房间里,拉了电闸,关了手机,拉上窗帘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冥想,他做到了忘我境界,一次‘闭关’仅仅吃馒头喝淡水,坚持了长达一个月之久,才被其他人发现。文中写出来他的感受,我都有点为之痴迷。我也尝试过,开始时很兴奋,但是当进行半个小时的时候,开始坐立不安,会想怎么还不到时间,会胡思乱想,有没有人在找我,最后慢慢的反而会感到平和,总之还是很享受的,到了时间后,发现手机也并没有什么提示消息,这里想想之前总会担心有没人找自己的想法有点可笑,多余。

  什么是疯子,什么是天才呢?看完之后,我发现其实我们所谓的疯子并不是真正的想象中的疯疯癫癫,有的睿智,智商超群,他们大多数都是对未知的事物产生的莫大的兴趣,然后费心钻研,最终找出了世人无法理解,无法接受的观点,所以才本众人定义成了疯子。他们是一群孤独的守望者,我们可以否认乱力怪神,但有谁敢否认外星人的存在?事实上,我也不知道该怎样对待像书中一样的那群人,是该同情还是该嘲讽?但也总不至于去相信支持吧!

  一念疯子,一念天才!一念清醒,一念癫狂!书上说:千万千万别太在意精神病人说的话,别深想他们告诉你的世界观,否则你迟早会疯。虽然不能深想,但是我还是愿意去听他们把故事说完,体验他们别致的思考方式。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12

  这本书我记得很久之前买的,翻了一下购物车是16年10月下单的,买后看了大概三分之一,有点瘆人,就没继续看了。买之前不知道是讲的什么,以为是天才少年,思维奇特之类的,看后简单总结,是一本以对话形式写精神病人的书,这本书看一遍就好。

  当时火爆的原因应该是:一这是写精神病人的;二是可能挺多人找到了共鸣。内容应该是真实案例,有当事人惊悚的回忆,或者是杀人经历,这点让人有点害怕。

  但整体看完你会思考,他们中的有的人真的'是精神病人吗?还是只是思想偏执,有点死心眼儿,在追求答案、刨根问底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其中有的确有病的,但那种高级知识分子,怎么最后也认为自己是病人了呢?因为他们在探寻结果时,找不到答案了吗?还是发现自己的答案超出常人认知了,这种独特的思维显得有点格格不入,然后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病?

  这些病人里也有作者佩服的人,无论从知识的渊博程度,还是理智的逻辑分析能力,无论是涉及物理学还是社会学、哲学,有些人完全有一套自己的思想体系。你不能说他们不对,而是我们未知。

  不止一个人告诉我,看问题要看本质,不能只看表面。遇见事情时,有多少人能停下来思考一下,认真的研究本质?

  作者后记里有一段经历我觉得特别好,开始是对诗词感兴趣,然后了解诗人时代背景,怎么写出的诗,接下来同时期的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又从政治、人文、经济、宗教多方面综合了解,自己的思想价值体系和对世界认识的一个架构无形中就形成了。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13

  很早知道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图书,却不知道这是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看完以后,我会发现这些人比正常人还正常,书中涉及到的内容太多太多了,心理学、宗教、量子物理、多重宇宙以及玛雅文明等,真的不懂这些人到底是疯子还会天才,这个世界有我们太多不理解的东西。

  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或许我们自己也说不清楚吧,作者却从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向探索这个世界,首先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勇气,不断地访问这些精神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世界观。只是有限,有些地方虽然没有看懂,略有遗憾。但是却感觉到他们的世界观很奇特,知识是那么的丰富,每个故事都有令人深思的问题在里面。他们的.执着是那么可怕,对这个世界的疑问是那么的多。或者这就是我们质疑他们为神经病的原因吧,在他们严重我们何尝又不是一群怪人呢?真的不知道是他们真的疯了,还是我们已经习惯了命运的安排。

  想到《灵魂的尾巴》里面的几句话:想出去很简单,就跟灵魂盘起尾巴基金躯壳当人一样,想不被人当神经病,那就必须藏好一些想法,不要随便告诉别人,这样就安全了。正常人之所以为正常人,大概是因为我们在很多时候隐藏了我们心中的想法吧,感觉这真的像一个悲剧的故事,。

  其中的《角度问题》也让我深有感触,随着时间的流逝,阅历的丰富,现在的我们想事情越来越复杂了,我们习惯自己的经验和态度去教育孩子,试想一下,这样的操作孩子真的能接受吗?他们真的会理解吗?动画片《天上掉下个猪八戒》里面有这样一个场景,八戒倒立以后发现福迪变高了,变得不是福迪,而是看人的角度。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事情的话,或许就能明白他人的看法了吧。有时候我想不明白精神病人讲的那些话,换个角度或许就懂了,作者也是这样走进他们的世界的吧。如果哪天你看到我不正常了,或许是你不正常了,哈哈哈...

  作者说这本书是一个悲剧,现在想想也确实如此,书中提到很多神奇的想法,四维生物、灵魂的尾巴,时间的尽头,多重宇宙...这些“疯子”严密的逻辑性和推理又让我们无言以对。而我们早已不再对这个世界充满各种各样的疑问,习惯了每天的事情,到底谁才是天才,谁才是疯子?不管如何,我们已经渐渐地走向普通人这条路。通过这些“疯子”的故事,希望我们可以从他们世界观中获得一些启迪,对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有一些不一样的了解。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14

  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者谨慎点开~

  你想看见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吗?在这个世界,有人认为自己是一部小说的主角,某些与他有关联的人是他创造的配角,而这本小说的作者就是他自己。有人会做连续性的恐怖的梦,梦里有影子想拉着她跳楼。有人的身体内有多重人格,这几重人格还会有交流。有人会直接把别人映射为某种动物,而且这些动物的特性符合相对应的人的某些特点。有人让医生给自己做颅骨穿孔,手术后发生“诡异”的事情。有人对着镜子看了两天,发现镜子里镜像的动作居然跟自己的不一样。有人妻子去世后,他舍不得妻子死去,于是偷尸做实验,试图让妻子复活……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有点毛骨悚然?我也是,就差冷汗直流了。

  此刻轻松一下~

  说来有趣,以前只是听说过这本书,真正接触到这本书是在今年中秋节从老家回湘潭的火车上。当时特别无聊,手机也快没电了,我前左方的座位上有一个男孩在看书,因为乘客大都在玩手机,所以很容易注意到他。那时便有点好奇,他在看什么书呢?但又不好冒昧去问。坐在我旁边的是个四五十岁的姐姐,她也是回湘潭的,住板塘铺附近。于是我们聊了会儿天,她说她累了,想休息会儿,却又因为对面两个女大学生兴奋的聊天睡不着。那两个女大学生是邵阳的,本想着老乡嘛,一起聊聊天也不错。但听了几句她们的聊天后,便毫无兴趣了,大多是抱怨之类,有点幼稚,当然也青春可爱。其实我也想睡,可又睡不着,于是心里挺着急。

  此时,我抬头看那男孩,他把书收了起来,带耳机听着音乐,玩着手机。我在犹豫,要不要向他借书看看?毕竟车上无聊,还有近一个小时呢!于是我恼恨自己当初怎么不随身带本书呢。心里挣扎了好一会儿,我假装上了个厕所。回来时正好经过他的座位,我鼓起勇气,问他:“你好,打扰了,你刚刚那本书能不能借给我看?”他愣了一下,摘下耳机,问我:“怎么了?”此时我耳根有点红,又重复了一遍。他便拿出书给我,周围几个乘客都望着我,也许在纳闷怎么会有人在火车上借书吧。我顾不了那么多,脸已通红,马上回座位看了起来。

  一打开书,我就被吸引了。这是由一个个故事串联起来的一本书,比较短,多采用咨询师与精神病人对话方式进行,当然也有小部分的叙述。因为这类书看得少,所以觉得故事新奇,比如《女人的星球》中的“他”很怕女人,认为女人早晚会征服这个地球,还猜测女人是从外星来的,有意思。但才看了一百来页,我就到站了,只得把书还给了人家。

  于是自己在网上买了一本。本想着一口气看完,但有些精神病人的叙述,正如作者所说:毛骨悚然。我有同感,一想象那画面,就会有恐怖之意,只敢白天在有人的情况下看。当然,这本书不仅仅有一些恐怖的描述,也有很多可称是天才型的病人,甚至都让人怀疑,这,是精神病人吗?

  《思维虫子》这一篇故事中17岁的少年提到“绝对四维生物”的概念,认为人是一个很长很长的虫子怪物,从某一个时间段开始,到某一个世界段结束。不管他的观点正确与否,至少我们现在无法辩驳。《真正的世界》中的“她”为了看真正的世界,慢慢观察别人的细节,试着模仿别人,甚至可以达到被“附体”的地步。而这其中,看起来有点恐怖,深究下去似乎很奇妙,又让人很迷惑。《时间的尽头》中“老头”认为时间有尽头,尽头就在重力扭曲造成的`平衡当中,并且谈到万有引力、黑洞等比较深奥的问题,不得不叹服他清晰缜密的思维。《还原一个世界》中的普通中年男子曾是公务员,辞职后以发行小册子为生。小册子的内容是有关史前文明的,很有意思。他对史前文明比如玛雅文明特别感兴趣,搜集了很多研究玛雅文明的资料,并且通过理智的逻辑分析做出自己的判断,很有道理。

  还有很多很多,那些匪夷所思的故事提到一些根本问题,比如我是谁?我为什么活着?人有灵魂吗?人有前世今生吗?宇宙是什么?神存在吗?人类的发展会怎样?如果这些太遥远。那么,我会想,如果我就这样安于现状,我以后的生活轨迹会怎样?人的命运一定程度被安排还是自己掌控呢?有没有第三只眼?

  这些问题,可能会有人说浪费时间,我想未必,思考是必要的,只是如果太过于执着去追求某个答案,并且为之疯狂,就有可能成为本书中的患者。

  不管怎样,这本书带给了我很多不一样的感受,我喜欢,但愿读完文字的你没有被吓到。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15

  天才和疯子是个怎样的界定?什么是天才,什么是疯子?在我们大多数个人表面的认识中天才好像就是智商很高,很有头脑的人,而对疯子的界定一般都是说在精神上面有问题的人。他们好像是处于我们正常人的两个极端。《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改变了很多我对这两者的看法。这是我看过最有意思的书之一。喜欢这本书,不仅因为作者轻松的笔调,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展示了的一个自己几乎没有接触过的世界,展示出来的独特视角。

  看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后,我发现疯子不应该被定义为精神有问题、行为怪异的'人,他们中很多人有自己的思想,清楚自己在想什么,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自己设定要做的。甚至很多想法是很有科学性的,就像书中的“四维虫子”和“时间的尽头”等节所提到的,患者的思维是很严密的,所讲到的量子力学也是有根有据的,讲述时思路清晰严谨,若是在大学课堂讲,也许会是一堂很生动,很有头脑的课堂,也不会被定义为是疯子在讲。其实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为什么当时他们那天马行空的想法不能被理解,也许处于不同的时代阶段,就像在几百年前飞机、电话、电脑型号都是虚幻的东西,但在我们现在这一切都实现了,现在的每一个人都不会质疑这些东西的存在,而现阶段的科学也证实了很多伟大的文学著作家和科学研究家他们所产生的那些想法,爱因斯坦三个预言:1、黑洞;2、引力波;3、爱因斯坦-罗森桥:也称虫洞,这是爱因斯坦还未被证实的预言;他的每一个预言都超越了人类思维的极限,在当时的他被界定为疯子,而现在他是为世界,为人类和平做出伟大贡献的物理学家。尼采是西方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这位自称是太阳的哲学家后来还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梵高也因自己的画风和当时的主流不同而不被大家所待见,后来也进了精神病院。天才若是生不逢时,便也成了疯,但在科学的证实下现阶段都被我们所介绍。

  其实,天才若是生不逢时,便也成了疯子。尽管疯子的智慧超于常人,但由于他们思维方式不同常人,甚至会产生危害,所以总要被关在铁门与铁窗的后面,与囚犯无差。然而天才有时也会透露出疯子的影子。如果说疯子是另一种天才,那么天才就是没被关起来的疯子。

  读过这书之后,学会去尊重不同人的想法,提高自己认识人、物的不同格局,增加生活的乐趣。(王艳宏)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言欢叙

已认证

发布于:2024-06-11

联系方式: 132****0034 点我反馈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1

  这是一本努力从精神病人的角度去感受这个世界的书籍。作者别出心裁的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各种精神病人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将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叙述他们的经历。

  这也是一本有魔力的书,他使人们深刻的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和这些精神病人究竟有怎样的区别?

  书中不乏有一些古怪离奇让人啼笑皆非的案例,比如说一个男人坚信女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恐怖的生物而对她们充满了畏惧,又比如说一个女人自称曾经被外星人绑架过,还有为了变成天才而接受开颅手术的狂人等等。但引起我最多关注的,还是那些与本书名称相呼应的案例——与天才们有着一线之隔的疯子。

  这些人,说是疯子也不为过。他们有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想法和坚持,有些特点几乎可以用荒诞来形容。他们有的像是蛊惑人心的邪教教主,有的像是蹲在路边以为自己是蘑菇的痴呆,有的像是沉浸在自己幻想世界里的空想者,还有的.,拥有谁也不相信他们会拥有的能力。除了最后一种人难辨真假以外,其余的人都有着自己的一套强大而牢不可破的世界观,你甚至无法用现在已知的理论去辩驳他那看似荒诞却又逻辑严密的推理,这也是很多人去治疗别人的精神疾病结果自己却被带上歪路的原因。很多这样的案例带给我巨大的震撼,我承认他们的观点很荒诞很偏离实际,但是不得不否认他们自己创造了一个属于他们的,和我们不一样的世界。这个世界有着严密的逻辑,甚至与现实的世界接轨,你无法去辩驳,去纠正他。看过这本书,你会对他们产生深深的同情与敬仰,就好像是为了不让这种太过出格的世界观在这个社会上散播开来,我们把他们单独的隔离开来,否定他们的观点,他们的世界,他们的一切,将他们称呼为——疯子。

  是的,我们否定了他们,但是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所以他们在那里,一个被隔离开来的地方。里面最让我心痛的是两个孩子的案例,他们两个都是天才,只是天才的成分中夹杂着灵异。一个在物理方面有天赋的孩子自称能够感觉到四维虫子,所以不断的在物理学上探索,想探索这种超越三维的非物质性生物。另一个孩子拥有极高的智商,但是能看到好运和厄运的颜色,并且经常做一些不被父母理解的举动。其实不是这样,作者努力跟她沟通之后发现她的这些举动看似无理取闹,其实有着比成年人更多的思考。

  每读到一个案例,特别是遇到逻辑能力很强的病人,他的逻辑没有丝毫弱点,讲的让我感觉“很有道理”。我不止一次的想到这几个字,然后提醒自己,他是个精神病人。连作者也不知一次的提到精神病医师被自己的病人搞得成了精神病的事。作者费尽心思的写这些东西,很好,但是几乎每个案例,他都留下了空白。那是个令人难受的空白,他采访了病人,病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作者把笔录搬出来,即就是把精神病人的语录复述一遍。作者按照自己的理论,把自己的空间缩小,让病人释放出自己的空间。可是他写成了书之后,那些病人的空间被无限的放大了。

  换句话说,作者的每次采访,特别是那些非常厉害的病人,他都会被其他医生一再警告,最好别把病人说的当真。可是作者把这些极其危险地思想毫无保留的说了出来。这不就等于让读者真切的面对这些”天才“吗????

  最令人不可忍受的是,靠后有一篇的案例的病人竟是作者自己。他毫无掩饰的承认了自己的多重人格。如果说,从前的我对于精神病人,以玩笑的态度视之,今后我不得不提醒自己,他们只是少数而已。

  看书的这几天,我发现自己想问题的方式已经有了变化。强迫症的感受也更加强烈。总之,我很后悔自己看了这本书,并且思考了其中的内容。

  看书的时候,我有的添加笔记。我不愿意再回顾这些天才们的高见了,那些”经典“的思想我也不愿再记住。愿想看书的人,收起你的好奇心,珍爱生命。

  智多近妖,我常听人说起这样一个词。聪明的让周围的人不寒而栗,大概指的就是这种人了吧。我不奢望这些人能够得到解脱,跟我们一样正常的生活,我只希望那些拥有极高智慧的人们别再因为不被人们所理解或者接受就被定义为疯子。

  精神病人和我们眼中的世界不同,但是他们和我们一样有着自己的欢乐与悲伤,有着自己的心理活动,请给他们一些尊重,尊重他们的思考,尊重他们的信仰。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2

  今天要分享的书叫做《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这本书讲述了作者高铭与不同类型的精神病人交流的过程。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也像接触到了这些人,加上自身的想象力,这些人还挺鲜活。书里的一些精神病医师说过,不要去深究精神病患者的言论,听听就过,不然说不定你就是下一个精神病患者。但当我看完整本书之后,回想那些精神病患者的言论,有时会觉得那些言论真的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

  正常人被评判为正常,是因为各种观念思想与大数量的人群相同。正常情况里你不会因为想得太少而被说不正常,而你可能会因为想了别人都不会想的事情而被周围的人觉得不正常。

  “大家都这样啊,你想这么复杂干嘛,你有病吧?”

  每个成人的视角之间尚且存在区别,更不用提我们和与我们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们之间视角的差异。孩子很难以我们看问题的视角去看待问题,我们也很少以孩子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你也遇到过“妈妈觉得我冷要穿秋裤”、“妈妈觉得我这时候不应该谈恋爱”等等类似的时候,但你不一定会照做,你已有了自己的判断。孩子是还小,尚且需要我们的引导,但是过分的干预,会不会限制孩子自身的'成长呢?

  我们在以成年人的视角告诉孩子什么东西重要、什么该记该学的时候,孩子们不一定能接受。这个该学啊,考试会用到的,那个学来干嘛,能给试卷加分么?归结到学习动机,是“我想学知识”,还是“爸妈和老师觉得我应该学知识”。所以很难说偶尔你在讲什么东西的时候,学生心里也在想:老师有病吧,这种事情想这么复杂干嘛?

  换位思考,不管在哪儿,不管对谁,都是一项很有用的技能。

  书里有一段话:“捉一只虫子,放到另一棵树上,它不会在意,它会继续吃,继续爬,它不会认识到周围已经不同了,它也不在乎是不是一样,有吃的就好。”

  这是一只被放到另一棵树上依然只顾吃东西的虫子。我觉得说是说虫子根据自己的本能只管吃,而不在乎自己在哪棵树上,其实也可以引申到人身上。

  人有时候也像这只虫子,那“本能”就变了,变成了长时间来被外界灌输的观念,别人都这样,那我也这样。这或许是人融入群体自保的一种方式,但是完全如此的话,身边是一批又一批一模一样的人,又有什么意思呢?

  一些学生也像这只虫子,“本能”是老师或家长给予、灌输的——“你不要想太多,照着我教的学。”学生提出的一些想法被外界以不正确的方式处理,久而久之,他遇到事情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该不该想,该怎么想,想的东西对不对,最后索性不想,反正会有人讲的。儿童的创造性就此被抹了个干净。

  遇到问题,大家把处理的方法都给了孩子,怎么做也示范给了孩子。以后遇到问题孩子能否自己将遇到的问题转化为学习过的问题,然后选择怎么做,此处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路。如果把其他路都堵死只留一条应付考试的路,这时候,到底是学到了知识,还是成为了机器?

  当人的多样性和创造性被错误地引导以致被抹平之后,它就变成了虫子,外界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失去了自主思考的能力。

  教育里,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包容和正确且适当的引导很重要,把握得好,孩子的未来或许会更加有个性。老师和家长都需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才能对孩子很好地负责。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3

  本书的案例中,有些观点还真是让人觉得神乎其神的,但不知为什么,说得越玄就越让我觉得不可信。并不是因为那些知识超出了我的认知,而是沟通本身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说的内容,二是说的方式。即便我可以努力尝试去理解书中的内容,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诡异气息却始终无法消散。

  书中人物夸夸其谈,自认为才华横溢,但在我看来,却有很多根本就是伪命题。例如那些自称可以往返现在与未来的人,你不如收起对我们普通人的鄙视目光,拿出让人相信的真凭实据。像机器猫似的真刀真枪地往外掏新式装备,看谁再敢跟你叫板?好吧,也许他们会说:“我又不是科学家,我怎么会发明那些玩艺儿?你现在要是穿越回唐朝,你发明出个电视机让我看看啊!”这话貌似有些道理,可是,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有舞台施展才华的年代,你就算搞不出发明,总可以写本科幻小说吧?说不定还能得个雨果奖、星云奖。再退一步说,你文笔不行,写不出小说,那你也可以去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大显身手啊!

  噢,这些你都不行?你只会睁眼说瞎话?那好吧,把你当作精神病,其实也没冤枉你。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4

  其实这本书不是因为我想看才买的,而是因为我妹想看我买给她看的,当然我也对其有一定的兴趣,我相信每一种类型的书都能给我带来不同的感受。书到的时候是下午,我先看的是另一本书,比较枯燥乏味,之后就拿这本书来看了,在昨天下午终于看完,和看完每本书一样,有一时间的空虚。当我开始思索这本书看完后给我带来的影响时,我的感受是信息量太大了,这本书的信息量太大了,无数个真实的案例,无数个令人惊奇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我相信我的一遍阅读印象并不会太深,有些案例也没有理解透彻,毕竟其中量子物理学,三维,四维,粒子,我真的无能为力。所以我选择用记录下文字的形式再一次回忆其中带给我震惊的故事。

  《爱情公寓3》里有一句话“永远不要歧视疯子,他只是和你的世界观不同而已。”我一直相信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拥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天赋。因为我们接受了惯常的教育,所以我们对与我们不同的思维,行为要进行压制,可是如果这些我们认为的不正常行为是群体行为,而我们所谓的正常行为才是非正常行为呢?因为大多数这样做所以这样就是正常行为了吗?

  书中提到不要细想精神病人告诉你的世界观,不然你也会变成精神病人的。精神病医师最后自己反而有了心理问题的也不在少数,我们足以看出其实有些精神病人根本不是疯子,反而是天才,他们其中有些人的智商是我们普通人难以想象的,而他们的逻辑思维,甚至比我们自身的思维更加清晰和具有说服力。记得在四维虫子中那个年轻的少年,他提出的想法甚至让量子物理学家惊叹。那个能将人看成各种动物的女孩,她所看到的动物(人)全是对这个人性格的反映,即使她对这个人才是第一次见面,一点也不了解。那个提出精神能力的女人……书中的案例太多,实在无法一一说明,因为其中还有太多我自己也在疑惑的问题。

  那个多重人格的男人,因为孤独感造就了另一个一模一样的他,后来因为想要一个去疼爱的对象,造就了他们的妹妹“她”。其实我们又该怎么去评价这种行为呢?我不知道,我的想法是同情,他是被孤独感所迫害的那个人。而我对孤独感的理解在另一个案例中有了更深的感触,这个案例是孤独的守望者,一个男子梦见自己一个人出生在一座小岛,这里没有其他的人,他也逃不出这里,我的文笔不足以让我将那种绝望的孤独感描述清楚,可是设身处地的想想,你知道你是这些“蛋壳”中唯一活下来的人,你面对这无边的大海天空,你努力想找到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可是在这梦里,你永远都是一个人,没有体会孤独的人无法体会那种绝望之感。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想法,我们真的是真实存在的吗?案例中有一个男子提出我们有时候会对一个场景莫名熟悉,觉得自己经历过,甚至自己能够预见接下来的情况,我想这种情况也是比较常见的,他指出在人死的时候会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我们之所以觉得这个场景熟悉是因为我们正在回顾我们的一生,我们是本体正在死亡中产生的回顾,而由于我们是回顾当中的人所以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们是不存在的,我们没有觉得时间迅速的流逝,因为我们存在于回顾的'时间当中,而至于这是我的回顾还是你的回顾我们无法知道,只有等这个回顾结束,我们才知道这是谁的回顾历程,我们从什么方式得知我们真的存在?

  其中有些病人的案例,我完全无法分辨他说的究竟是真是假,有人说自己与外星人沟通,说这个地球现有的文明是被伪装的文明,实际上地球科技和文明都高度发达,而我们普通人即是用于伪装地球文明的牺牲品。有人说他是从多宇宙中另一个比我们现存的宇宙更先进一点的宇宙来的,现在回不去了……

  相信我,在我没看这本书里这些病人的思维,解释之前,我也会认为这些人想的太多了,想的太复杂了,为什么钻牛角尖,为什么这么极端,是在博取关注吗?可是当我看完我突然想到是他们想的太多了,还是我们想的太少了?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5

  读完这本书,脑袋里就蹦出两个字“刷机”,感觉就像自己被重装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系统,但却又感觉毫无违和感、理所应当,不过还处在混沌状态,会慢慢………慢慢理清楚的。

  看这本书,你得确认自己思维够开阔、三观不正常、心理不正常(玩笑,哈哈),因为这是一本精神病人的访谈录,其中不乏有着渊博知识,逻辑高度严谨的“病人”。严格来说:他们并没有病,只是我们认为他(她)们有病,这个社会既定标准认为他们有病,他们只是孤独!

  其实我写不出读后感来,因为我觉得文字的力量有点孱弱,就随便做点摘录吧:

  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3.四维虫子

  女人的那两个X都包含好几千个基因!而且都是活动频繁的,Y对X,几十对好几千!就凭这些,差别大了!女人比男人多了那么多信息基因!就是说女人比男人进化的高级多了!

  对女人来说,男人就像猩猩一样幼稚可笑。小看那一点基因信息?太愚昧!低等动物是永远不能了解高等动物的!女人是外星人,远远超过男人的外星人!--7.女人的星球

  我信奉恶魔,那又怎样?自甘堕落算什么?我的存在,就是为了证明光明的存在,我不存在,就没有对比,就没有光明。--8.最后的撒旦

  宗教的存在,我认为还是很有必要的,把许多事情简单化了。为什么会有人类呢?上帝造的。怎么造的呢?你管他呢,上帝无所不能,想造就造了。--14.角度问题

  细菌的战争,人类甚至看不见。武器有什么用?你都不知道自己被入侵了。恐龙统治了地球两亿年,也许早就有了自己的“恐龙文明”,但是突然之间就灭亡了,很可能就是细菌们认为恐龙文明威胁到了自己,从而把之毁灭的。对细菌来说,毁灭一个文明,在建立一个新的文明太简单了,反正都是被细菌奴役。--16.生化奴隶

  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空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如果有天你看到我疯了,其实就你疯了。--17.真正的世界

  她曾经把家里养的几条很名贵的鱼放了。基础动机不是放生,比较复杂:因为养鱼可以不想养猫狗那样要定时喂或者要特别费心,养鱼现在什么都能自动,自动滤水,自动投食器,自动恒温,有电就可以几个月不管,看着就成了。她觉得鱼太悲哀了,连最起码的关注都没得到,只是被用来看,所以就把鱼放了。那是她不久前才告诉我的。--21.雨默默的

  有些现象,如果用已知的.各种学科、各种知识都不能解释的话,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解释,不要看表面是否很荒谬或者离奇,都要学会去尊重。因为那很可能就是真正的答案。但是求证过程一定要谨慎仔细,不可以天马行空。--33.永不停息的心脏

  整篇推荐:四维虫子、三只小猪(前篇,后篇)、女人的星球、飞禽走兽、时间的尽头(前篇,后篇)、超级进化论、迷失的旅行者(前篇,中篇,后篇)、还原一个世界(前篇,中篇,后篇)、果冻世界(前篇,后篇)。

  作者在序言中说:“我希望读者能拨开文字和表象的迷雾,更开阔的接近这奇妙的世界。我更希望,看完这本书后,你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邪门歪道、违法乱纪、钻牛角尖的不算)。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我只希望这本书是一扇窗,能让你看到更多、更多的世界—他们眼中的世界。我也希望有一天你能够很坦然地说,让我来告诉你,在我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6

  天才在哪,疯子在哪?

  没有用太久的时间,就读完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之前就听说过这本书,这回趁着有实体书,通读全书。

  读之前就大概了解本书是讲述精神病院里病人的故事。精神病院是神奇的充满神秘感的地方,感觉不会像医院那么神圣,也不像医院那么阴森,共同点是人们不会想进去待着,但精神病院会有神秘感吸引人想揭开一角窥探一下。

  有些疯子并不是真正的疯,他们是真正有高智慧的人。读完本书,总让人有这样的感觉,仿佛在病院里的人,是掌握大智慧的人,因为自己不同世俗的举动,而被误关进来,里面很多内容讲述高深莫测的世界观、科技观、生命观等。我记得有被外星人抓走监控地球的间谍人;有从未来穿越回来的旅行者;有人研究古代文明否定过去;有人研究科学技术否定现在,这些人让人感觉需有很强的逻辑及丰富的知识,怎么能被认为是疯子。

  有心灵感应的`双胞胎,有多重人格的他她他,有人看所有人都是各种动物,有人在平静的屋子感受到大风的侵袭,这些人的奇怪想法似乎没有那么的高深,但却也让人无法捉摸,一些无法去想象的事情,却真实的感受在他们身上。

  看完本书,真的没有办法去下定论,如果你想到的事情和书中人物想法一致,那自己是不是要应该去医院看一看呢?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7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我在学生时代便听闻过,前段时间又经同事的极力推荐,终于拜读了这本书。这是一本努力从精神病人的角度去感受这个世界的书籍,作者高铭别出心裁地花费了诸多时间与各种精神病人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讲述他们的故事。

  从书的名字开始,就已经感受到作者的意图—-天才和疯子之间只有一线之隔,你现在认为的疯子,在未来某一天可能是个天才。

  果然,在本书的序言中,作者已经告诉了我们,精神病人有迥异的性格和行为方式,他们会做一些我们不能理解的事,会有我们从没想过的观点,他们的世界观令人匪夷所思,他们以我们从未想到的角度观察着这个世界。

  书中,这些精神病人说是疯子也不为过。他们有的智力超群,轻而易举就能通过门萨俱乐部的资格测试;有的自成一派地研究玛雅文明,并且提出许多新见解;有的说自己来自未来,而且是像《星际迷航》里那样,被分解成量子传送过来的;有的能说会道,可以把物理学教授侃晕;有的力场超强,能将看护自己的医师纳为弟子。

  这些精神病人有着自己的一套强大而牢不可破的世界观,我跟作者一样根本无法用现在已知的理论去辩驳那看似荒诞却又逻辑严密的推理。每当读到这样的案例,特别是遇到逻辑能力很强的'病人,都让我觉得“很有道理”。拜读过程中,我不止一次的提醒自己我在看一个精神病人的经历,而且书中连作者也不止一次的提到精神病医师被自己的病人搞得成了精神病的事。

  必须承认他们的观点很荒诞很偏离实际,但是不得不否认他们自己创造了一个属于他们的,和我们不一样的世界。这个世界有着严密的逻辑,甚至与现实的世界接轨,你无法去辩驳,去纠正他。看过这本书,你会对他们产生深深的同情与敬仰,就好像是为了不让这种太过出格的世界观和能力在这个社会上散播开来,我们把他们单独的隔离开来,否定他们的观点,他们的世界,他们的一切,将他们称呼为——疯子。

  但我想说的是,我们还不了解的东西,先不要轻易作否定。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人类迄今为止所了解的世界,不过是瞎子摸象耳朵,他想象中的大象也许不过是一堵墙或者一根柱。人类也有自己的思维局限,我认为对于未知,不要用已知去否定未知,或者没有通过真正的深入思考就去否定,面对未知没必要害怕,要学会尊重未知的存在,其实那也是对自己存在的尊重,给自己一个尝试着了解、辨析的机会,才有思考和探索的可能。

  对吗?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8

  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是在某杂志上。杂志登载了书中的一篇节选故事,讲的是一个姑娘总是把人看成各种动物,而这些动物的习性和那个人的性格竟然惊人的吻合。惊奇之下更激起了我对这本书的好奇,于是忍不住到图书馆借来一读。

  本书是一位原本是公司项目总监的高铭,由于对精神病患、心理障碍者以及边缘人的内心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于是工作之余利用闲暇时间,各种手段倾听这部分特殊人群的心声后整理成的笔记,也是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的访谈手记。

  一开始,我的确是抱着看看“精神病人”的娱乐心态进行阅读的,可是没看两篇,这本书的内容就让我对这个世界,这个维度有了全新的视角和认知。书中的病人大多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张牙舞爪意识不清的精神病人,相反,他们中很多人有着自己对世界独特的认知角度与方式。在他们之中,有的认为人类并不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物,而是细菌。细菌奴役着人类,细菌寄生在人类身上,获得它们需要的物质。当人类的存在真正威胁到细菌时,细菌便会轻而易举地消灭人类;有的人认为石头有生命,会说话,我们的生命在石头只是短短的一瞬。于是她每天每天蹲着研究石头,试图与石头交流而因此被认为精神不正常;有的认为世界是多维度的,而自己却不属于这个维度,而是从一个更“先进”的维度中被通过量子论转移到这里的这些不同的世界,在平时看来的确荒诞可笑,可是当真正倾听他们的'世界和想法,却也有着存在的合理性,甚至让人开始怀疑自己从前的认知是不是就一定正确呢?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个正在工作的“病人”,每个月总有这么几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关闭一切通讯设备,断电断水,拉上窗帘,让房间一片黑暗,使自己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之中。他只准备水和没有味道的面包以满足生理需要,然后躺在里面,就这么呆上几天。他说在这几天中,他什么都想什么又都不想,自己一个人感受自我。味觉,嗅觉,听觉,触觉,视觉,都处于全新的状态。这是一种多奇妙的感觉啊。这让我联系到自己,平时离不开电脑,更离不开手机。吃饭、上课想要少碰手机却又时常忍不住掏出来刷刷微博与人人。自从有了手机电脑电视,的确我们很少有时间可以安静的看看自己,世界充斥着各种声音,太杂、太乱,以至于我们什么都听,又什么都听不到。挑几天留给自己,隔绝自己,审视自己,我也许会想想自己都在做什么,目的是什么,自己在这个社会中是不是真的存在着,而不是随波逐流行尸走肉这不是和孔老夫子的“三省吾身”有着一种奇妙的契合吗?我从心底不认为这个人是“病人”,他只是用自己的办法审视自己,这也是现时代社会很多人缺少的却又急需的一种心态。

  精神病人和正常人,到底哪一种才是真正的正常人。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当全世界都是神经病时,正常的那个就会被认为是不正常的。那么我现在所属的世界中,究竟是大多数人是正常的,还是那小部分人才是正常的呢?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看法,我却认为这没有界限。谁规定世界上只能有两种人呢?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9

  一步很近,我轻轻一跨,就是一步;一步很远,我走了无数步,却依然跨不过面前这道鸿沟。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20xx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铭。

  该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是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

  就如高铭受采访时所说:“有人说这本书有意思,我觉得这本书不好玩,我在写一个大悲剧。他们知道很多东西很了不起,但是他们没有释放出来,你不能了解到他们的目的。我跟他们接触很多,并没有看不起他们,我很尊重他们的存在,但并不代表我认同。”

  当看到这句话时,我删掉了之前对这部书籍的书评,不为什么,只是我感觉这本书不一样,我要尊重作者,我更要尊重这本书,同样我也不能写爽文来取悦你们——亲爱的看客。我重新回顾这本书,我要从他的角度重新认识这本书。

  本职工作是影视策划的高铭,20xx年纯粹出于好奇,开始接触精神病人,带着复杂的心态,他开始接触精神病人这个特殊群体,从一个正常人的角度窥探精神病人的非正常世界。4年里他密集接触了一百多号精神病人,把大多数空闲时间都搭在这上面。就像有的人喜欢去K歌、泡吧一样,与精神病人聊天成为他的乐趣。

  我对待这部书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已经很少有人可以用四年的时间来构造一部书籍,更很少有人用不一样的方法来让我们认识那些被我们遗忘的“天才”。

  20xx年2月出版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内容更是引起了剑桥物理研究院等机构的关注。

  这也算是对高铭先生四年沉淀的一种回报吧。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一本很神奇的书,从那些所谓“疯癫”的话语中你或许能得到对自己世界观的一种启迪和思考;这是一本很神奇的书,虽然是国内第一本具有人文情怀的精神病患谈访录,但内容却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这是一本很神奇的书,就像书目导读中说的一样:你会不会觉得这个世界不对劲?一切都好像有点问题,但是又说不清到底什么地方不对劲,看不透什么地方有问题。有些时候会若隐若现的浮出来什么,等你想去抓的时候又没了,海市蜃楼似的。你有时候会明显的'感觉到问题不是那么简单,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物体后面总有些什么存在,而且您可以确定很多规律是相通的,但是细想又乱了。这个世界有你太多不理解的,就像隔着朦胧的玻璃看不清一样,你会困惑到奔溃,最后你只好用哲学来解释这一切,但是你比谁都清楚,那些解释似是而非,不够明朗。

  就像高铭所说,这部书是一个大悲剧。

  在这个让我们置疑的世界里,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在询问着自己,询问着这个世界,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循规蹈矩的接受命运给我们的一切。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不再询问,而作者笔下的这些人,往往过于偏执,高铭用他们的偏执,给了我们一个血淋淋的讽刺。

  当所有人不再追求真理的时候,这不是最大的悲剧吗?当一群人真实存在却不被我们所接纳和认同,这不是一种悲剧吗?

  天才与疯子仅在一线之间,而我们就在这条线上逐渐“平庸”。

  什么是“天才”?什么是“疯子”?什么又是“普通人”?我们嘲笑他们的同时会不会被同样嘲笑着?

  这就像三个世界,天才属于一个世界,我们属于一个世界,疯子属于一个世界,虽然互相交融却互相不理解。

  他们偏执,异类,高傲,倔强……在我们眼中,无论天才还是疯子,他们都是怪人,追其原因,不过是他们与我们不一样罢了。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中有许多很有意思的情节,例如对生命尽头的理解、四维空间的理解、对真正世界的理解、对永恒的理解,对时间的理解……

  纷呈的观点,看似荒唐费解,天方奇谭,却被这一群非正常人用严密的逻辑语言和无懈可击的原理破解。令人瞠目结舌之余不禁感叹,原来世界并不是我看到的那样!是他们真疯,还是我们根本就不了解这个世界!他们对于自己信念的笃定与专注使他们无限的接近真相,令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汗颜。

  其中有一个患者与作者的交谈彻底“引诱”到了我:

  他陶醉的半眯着眼睛回味:“当我决定结束的时候,就拿出预先准备好的苹果,把苹果洗干净,看着果皮上的细小颗粒觉得很陌生,愣了一会儿,试探性的咬下去……我猜大多数人不知道苹果的真正味道!我告诉你吧:用牙齿割开果皮的时候,那股原本淡淡的清新味道冲破一个临界点开始逐步在嘴里扩散开,味道逐渐变得浓郁。随着慢慢的嚼碎,果汁放肆的在舌尖上溅开,绝对野蛮又狂暴的掠过干枯的味蕾……果肉中的每一个细小颗粒都在争先恐后的开裂,释放出更多更多的苹果的味道。果皮果肉被切成很小的碎片在牙齿间游移,把味道就跟冲击一样传向嘴里中每一个角落……苹果的清香伴随着果汁滑向喉咙深处……天呐……刚刚被冲刷过的味蕾几乎是虔诚的向大脑传递这种信息……所有的感官,经过那些天的被遗忘后,由精神、感觉统驭着,伴随着一个苹果,卷土重来!啧啧,现在想起来我都会忍不住流口水。”

  是不是感觉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精神患者”倒像一个美食家?

  我也这么感觉,我已经被他所说的话感染,但当我拿一个苹果放在我的面前时,还没有等到一天,我就把它吃了……

  我也很无奈,不吃不喝也就罢了,拿一个苹果放在面前引诱自己,我是受不了这种诱惑。

  整部书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根本看不懂患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但有人问我这本书值得一读吗?

  值得。

  为什么?

  你想了解真实的世界吗?每一个人眼中都有自己的一个世界,但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肯定有一种世界观是相同的,这个相同的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

  就如高铭所说:我尊重他们的存在,但我并不代表我认同。

  以一个“疯子”的思想重新审查这个世界,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悟,或许你赞同,或许你不赞同,但无论与否,你脑海中的世界观都将受到洪水猛兽一样的冲击。

  到那是,你必将重新认识这个我们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10

  最近几天一鼓作气终于读完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奇书。作者对探索未知世界总有无尽的渴望,通过与一百多名“非正常人群”近距离接触,认真思索,反复锤炼,最终形成了我国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阅读过程中,我们无时无刻不

  所以千万别太在意精神病人说的话,别深想他们告诉你的世界观,否则你迟早也会疯的。

  不得不说,用四年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利用所有的闲暇时间,探访精神病院、公安部等机构,与这么多精神病人面对面交流,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内心,很容易被这些精神病人把思维带偏,由精神病医师变为医师精神病的也不在少数。

  因为与交流相比,我们更需要进入他们的心灵

  而且还有一点,并不是所有的精神病人都见人就说,侃侃而谈,有很充分的表达欲望,有些精神病人愣是不说话,对于这种类型,我们要去体察他们的内心,即便和他聊上一年也无济于事,那该怎么办呢?只有靠医师和作者自己长时间去观察,去接触,甚至是模仿精神病人每天生活的一举一动,让他们以为你是“同类”,才会与你交流真情实感,而这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该是一个何等的考验。

  他们只不过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和我们通常认为的相差较大而已

  之前我以为精神病人都是疯疯癫癫的,根本没办法交流,但看完这本书后我发现并不是这样,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体系,而且非常严密,让我们无法攻破。而且有些精神病人对量子力学、哲学、心理学等学科了解得非常透彻,想和他们顺利沟通就不得不找一个物理学教授在旁边做帮手。甚至有时候会让你觉着,他们才是对的,用我们的认知解释一些事情确实行不通。所以在读书过程中,经常会惊叹于一些精神病人广阔的知识面,并被他们严密的思维与推理能力所折服。

  他们或许真的是天才,只不过他们的思想太另类,异于世界上的绝大多数而无法被接受

  比如物理学中有这样的问题,两个完全没有关联的粒子,会相互干扰,这个叫做粒子的无条件关联特性。又如把粒子A的动能改变,粒子B也会莫名其妙地改变,诸如此类,迄今也没人知道为什么。但有一位患者就可以用她创造的理论解释清楚,而且用平行宇宙理论和超弦理论这两种猜想解释不清的现象,也能用她的理论解释清楚,这一度令作者很崩溃,因为疯狂查找资料之后,并没有什么例子可以对这个理论进行质疑或推翻。这本书中还有不少这样的.案例,让你感觉有些精神病人真的是天才,或拥有看穿世间的超能力。然而,他们学科知识再广阔,逻辑再缜密又能怎么样?最终还不是被当做精神病人?为什么呢?其实有时候,精神病并不等于疯癫。如果在一千多年前有人谈到,两个人相隔千里却能清晰地对话、手指点一下想要的物品就能自动到家、世界各国发生的事情透过一块儿屏幕就能一览无余,我估计他也会被称为“疯子”。还有,哥白尼、尼采、梵高当时也被称为是疯子。但也有智商高的人没有或者说没有一直被称为疯子,比如爱因斯坦,有些精神病人也是孤独的,他们内心充实,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但不被大家理解,他们花费很多时间去研究一些问题,形成自己完整的一套体系,但不被大家接受,对于他们来说,这又是多么的无奈。这或许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11

  闲来无事,心里有些慌,便想着将想做的事付之于行动,随便挑了一本自己书架的上书看了起来,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看书让我的心境平静,也给我带来了真真切切的感受。

  每看完一个对话,便会对这个世界的疑虑多加一分,不得不说,真本书真的让我通过不一样的角度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有四位的'空间,有女人统治世界的警告,有现实中的闭关冥想(我都想试试),有天才生物学家等等。其实精神病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真的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可是逻辑又那么清晰,让你无法反驳,不由自主的想质疑自己,是不是自己才是疯子,而他们才是正常的。正如其中一个病人所说的,他们并没有疯,只是我们的文化不够理解不了他们的世界观,还没达到他的层次。其中第一篇讲的就是一个病人讲自己独处在一个房间里,拉了电闸,关了手机,拉上窗帘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冥想,他做到了忘我境界,一次‘闭关’仅仅吃馒头喝淡水,坚持了长达一个月之久,才被其他人发现。文中写出来他的感受,我都有点为之痴迷。我也尝试过,开始时很兴奋,但是当进行半个小时的时候,开始坐立不安,会想怎么还不到时间,会胡思乱想,有没有人在找我,最后慢慢的反而会感到平和,总之还是很享受的,到了时间后,发现手机也并没有什么提示消息,这里想想之前总会担心有没人找自己的想法有点可笑,多余。

  什么是疯子,什么是天才呢?看完之后,我发现其实我们所谓的疯子并不是真正的想象中的疯疯癫癫,有的睿智,智商超群,他们大多数都是对未知的事物产生的莫大的兴趣,然后费心钻研,最终找出了世人无法理解,无法接受的观点,所以才本众人定义成了疯子。他们是一群孤独的守望者,我们可以否认乱力怪神,但有谁敢否认外星人的存在?事实上,我也不知道该怎样对待像书中一样的那群人,是该同情还是该嘲讽?但也总不至于去相信支持吧!

  一念疯子,一念天才!一念清醒,一念癫狂!书上说:千万千万别太在意精神病人说的话,别深想他们告诉你的世界观,否则你迟早会疯。虽然不能深想,但是我还是愿意去听他们把故事说完,体验他们别致的思考方式。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12

  这本书我记得很久之前买的,翻了一下购物车是16年10月下单的,买后看了大概三分之一,有点瘆人,就没继续看了。买之前不知道是讲的什么,以为是天才少年,思维奇特之类的,看后简单总结,是一本以对话形式写精神病人的书,这本书看一遍就好。

  当时火爆的原因应该是:一这是写精神病人的;二是可能挺多人找到了共鸣。内容应该是真实案例,有当事人惊悚的回忆,或者是杀人经历,这点让人有点害怕。

  但整体看完你会思考,他们中的有的人真的'是精神病人吗?还是只是思想偏执,有点死心眼儿,在追求答案、刨根问底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其中有的确有病的,但那种高级知识分子,怎么最后也认为自己是病人了呢?因为他们在探寻结果时,找不到答案了吗?还是发现自己的答案超出常人认知了,这种独特的思维显得有点格格不入,然后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病?

  这些病人里也有作者佩服的人,无论从知识的渊博程度,还是理智的逻辑分析能力,无论是涉及物理学还是社会学、哲学,有些人完全有一套自己的思想体系。你不能说他们不对,而是我们未知。

  不止一个人告诉我,看问题要看本质,不能只看表面。遇见事情时,有多少人能停下来思考一下,认真的研究本质?

  作者后记里有一段经历我觉得特别好,开始是对诗词感兴趣,然后了解诗人时代背景,怎么写出的诗,接下来同时期的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又从政治、人文、经济、宗教多方面综合了解,自己的思想价值体系和对世界认识的一个架构无形中就形成了。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13

  很早知道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图书,却不知道这是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看完以后,我会发现这些人比正常人还正常,书中涉及到的内容太多太多了,心理学、宗教、量子物理、多重宇宙以及玛雅文明等,真的不懂这些人到底是疯子还会天才,这个世界有我们太多不理解的东西。

  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或许我们自己也说不清楚吧,作者却从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向探索这个世界,首先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勇气,不断地访问这些精神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世界观。只是有限,有些地方虽然没有看懂,略有遗憾。但是却感觉到他们的世界观很奇特,知识是那么的丰富,每个故事都有令人深思的问题在里面。他们的.执着是那么可怕,对这个世界的疑问是那么的多。或者这就是我们质疑他们为神经病的原因吧,在他们严重我们何尝又不是一群怪人呢?真的不知道是他们真的疯了,还是我们已经习惯了命运的安排。

  想到《灵魂的尾巴》里面的几句话:想出去很简单,就跟灵魂盘起尾巴基金躯壳当人一样,想不被人当神经病,那就必须藏好一些想法,不要随便告诉别人,这样就安全了。正常人之所以为正常人,大概是因为我们在很多时候隐藏了我们心中的想法吧,感觉这真的像一个悲剧的故事,。

  其中的《角度问题》也让我深有感触,随着时间的流逝,阅历的丰富,现在的我们想事情越来越复杂了,我们习惯自己的经验和态度去教育孩子,试想一下,这样的操作孩子真的能接受吗?他们真的会理解吗?动画片《天上掉下个猪八戒》里面有这样一个场景,八戒倒立以后发现福迪变高了,变得不是福迪,而是看人的角度。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事情的话,或许就能明白他人的看法了吧。有时候我想不明白精神病人讲的那些话,换个角度或许就懂了,作者也是这样走进他们的世界的吧。如果哪天你看到我不正常了,或许是你不正常了,哈哈哈...

  作者说这本书是一个悲剧,现在想想也确实如此,书中提到很多神奇的想法,四维生物、灵魂的尾巴,时间的尽头,多重宇宙...这些“疯子”严密的逻辑性和推理又让我们无言以对。而我们早已不再对这个世界充满各种各样的疑问,习惯了每天的事情,到底谁才是天才,谁才是疯子?不管如何,我们已经渐渐地走向普通人这条路。通过这些“疯子”的故事,希望我们可以从他们世界观中获得一些启迪,对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有一些不一样的了解。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14

  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者谨慎点开~

  你想看见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吗?在这个世界,有人认为自己是一部小说的主角,某些与他有关联的人是他创造的配角,而这本小说的作者就是他自己。有人会做连续性的恐怖的梦,梦里有影子想拉着她跳楼。有人的身体内有多重人格,这几重人格还会有交流。有人会直接把别人映射为某种动物,而且这些动物的特性符合相对应的人的某些特点。有人让医生给自己做颅骨穿孔,手术后发生“诡异”的事情。有人对着镜子看了两天,发现镜子里镜像的动作居然跟自己的不一样。有人妻子去世后,他舍不得妻子死去,于是偷尸做实验,试图让妻子复活……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有点毛骨悚然?我也是,就差冷汗直流了。

  此刻轻松一下~

  说来有趣,以前只是听说过这本书,真正接触到这本书是在今年中秋节从老家回湘潭的火车上。当时特别无聊,手机也快没电了,我前左方的座位上有一个男孩在看书,因为乘客大都在玩手机,所以很容易注意到他。那时便有点好奇,他在看什么书呢?但又不好冒昧去问。坐在我旁边的是个四五十岁的姐姐,她也是回湘潭的,住板塘铺附近。于是我们聊了会儿天,她说她累了,想休息会儿,却又因为对面两个女大学生兴奋的聊天睡不着。那两个女大学生是邵阳的,本想着老乡嘛,一起聊聊天也不错。但听了几句她们的聊天后,便毫无兴趣了,大多是抱怨之类,有点幼稚,当然也青春可爱。其实我也想睡,可又睡不着,于是心里挺着急。

  此时,我抬头看那男孩,他把书收了起来,带耳机听着音乐,玩着手机。我在犹豫,要不要向他借书看看?毕竟车上无聊,还有近一个小时呢!于是我恼恨自己当初怎么不随身带本书呢。心里挣扎了好一会儿,我假装上了个厕所。回来时正好经过他的座位,我鼓起勇气,问他:“你好,打扰了,你刚刚那本书能不能借给我看?”他愣了一下,摘下耳机,问我:“怎么了?”此时我耳根有点红,又重复了一遍。他便拿出书给我,周围几个乘客都望着我,也许在纳闷怎么会有人在火车上借书吧。我顾不了那么多,脸已通红,马上回座位看了起来。

  一打开书,我就被吸引了。这是由一个个故事串联起来的一本书,比较短,多采用咨询师与精神病人对话方式进行,当然也有小部分的叙述。因为这类书看得少,所以觉得故事新奇,比如《女人的星球》中的“他”很怕女人,认为女人早晚会征服这个地球,还猜测女人是从外星来的,有意思。但才看了一百来页,我就到站了,只得把书还给了人家。

  于是自己在网上买了一本。本想着一口气看完,但有些精神病人的叙述,正如作者所说:毛骨悚然。我有同感,一想象那画面,就会有恐怖之意,只敢白天在有人的情况下看。当然,这本书不仅仅有一些恐怖的描述,也有很多可称是天才型的病人,甚至都让人怀疑,这,是精神病人吗?

  《思维虫子》这一篇故事中17岁的少年提到“绝对四维生物”的概念,认为人是一个很长很长的虫子怪物,从某一个时间段开始,到某一个世界段结束。不管他的观点正确与否,至少我们现在无法辩驳。《真正的世界》中的“她”为了看真正的世界,慢慢观察别人的细节,试着模仿别人,甚至可以达到被“附体”的地步。而这其中,看起来有点恐怖,深究下去似乎很奇妙,又让人很迷惑。《时间的尽头》中“老头”认为时间有尽头,尽头就在重力扭曲造成的`平衡当中,并且谈到万有引力、黑洞等比较深奥的问题,不得不叹服他清晰缜密的思维。《还原一个世界》中的普通中年男子曾是公务员,辞职后以发行小册子为生。小册子的内容是有关史前文明的,很有意思。他对史前文明比如玛雅文明特别感兴趣,搜集了很多研究玛雅文明的资料,并且通过理智的逻辑分析做出自己的判断,很有道理。

  还有很多很多,那些匪夷所思的故事提到一些根本问题,比如我是谁?我为什么活着?人有灵魂吗?人有前世今生吗?宇宙是什么?神存在吗?人类的发展会怎样?如果这些太遥远。那么,我会想,如果我就这样安于现状,我以后的生活轨迹会怎样?人的命运一定程度被安排还是自己掌控呢?有没有第三只眼?

  这些问题,可能会有人说浪费时间,我想未必,思考是必要的,只是如果太过于执着去追求某个答案,并且为之疯狂,就有可能成为本书中的患者。

  不管怎样,这本书带给了我很多不一样的感受,我喜欢,但愿读完文字的你没有被吓到。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15

  天才和疯子是个怎样的界定?什么是天才,什么是疯子?在我们大多数个人表面的认识中天才好像就是智商很高,很有头脑的人,而对疯子的界定一般都是说在精神上面有问题的人。他们好像是处于我们正常人的两个极端。《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改变了很多我对这两者的看法。这是我看过最有意思的书之一。喜欢这本书,不仅因为作者轻松的笔调,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展示了的一个自己几乎没有接触过的世界,展示出来的独特视角。

  看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后,我发现疯子不应该被定义为精神有问题、行为怪异的'人,他们中很多人有自己的思想,清楚自己在想什么,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自己设定要做的。甚至很多想法是很有科学性的,就像书中的“四维虫子”和“时间的尽头”等节所提到的,患者的思维是很严密的,所讲到的量子力学也是有根有据的,讲述时思路清晰严谨,若是在大学课堂讲,也许会是一堂很生动,很有头脑的课堂,也不会被定义为是疯子在讲。其实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为什么当时他们那天马行空的想法不能被理解,也许处于不同的时代阶段,就像在几百年前飞机、电话、电脑型号都是虚幻的东西,但在我们现在这一切都实现了,现在的每一个人都不会质疑这些东西的存在,而现阶段的科学也证实了很多伟大的文学著作家和科学研究家他们所产生的那些想法,爱因斯坦三个预言:1、黑洞;2、引力波;3、爱因斯坦-罗森桥:也称虫洞,这是爱因斯坦还未被证实的预言;他的每一个预言都超越了人类思维的极限,在当时的他被界定为疯子,而现在他是为世界,为人类和平做出伟大贡献的物理学家。尼采是西方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这位自称是太阳的哲学家后来还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梵高也因自己的画风和当时的主流不同而不被大家所待见,后来也进了精神病院。天才若是生不逢时,便也成了疯,但在科学的证实下现阶段都被我们所介绍。

  其实,天才若是生不逢时,便也成了疯子。尽管疯子的智慧超于常人,但由于他们思维方式不同常人,甚至会产生危害,所以总要被关在铁门与铁窗的后面,与囚犯无差。然而天才有时也会透露出疯子的影子。如果说疯子是另一种天才,那么天才就是没被关起来的疯子。

  读过这书之后,学会去尊重不同人的想法,提高自己认识人、物的不同格局,增加生活的乐趣。(王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