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语言》读后感

时间:2024-06-08 读书心得 我要投稿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的语言》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1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准确、生动、、富有感情和启发性的语言,往往能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语言对于教师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我了《教师的语言艺术》这本书。这本书从的理论和具体详实的事例向我们讲述了教师语言的艺术。下面我具体谈谈自己的。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教师的语言应该具有性、准确性。语言的科学性指的是语言的准确、严密和精练。这是对教师语言最基本的要求。课堂教学中,语言的科学性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争取让自己的语言更准确、更精练。

  教师的语言要具有鼓励性。教师语言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学生正处于时期,他们的自尊心很强,因此教师必须爱护他们,注意他们的自尊心,时时鼓励他们积极上进。

  教师的语言要具有教育性。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平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要讲究艺术:说服、疏导、鼓动、表扬、批评。可以针对教育对象的不同和教育内容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就可以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的语言应有特征,或擅长形象描述,绘声绘色,让人听了情思涌动,沉侵在美的享受中;或是讲起话来从容不迫,风趣,让人听了兴趣盎然,在轻松愉快的中不知不觉到知识。

  要使语言有个性,还要学会幽默。如果教师能用恰当的使用幽默性的语言授课,往往能够调节教学气氛,改变教学情景,提高教学效果。适当说些富有哲理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笑话,会使学生兴趣倍增,形成愉快的教学氛围。

  会说话的老师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老师,但优秀的老师一定是会说话的人。要想在普通的教师中脱颖而出,攀上你心中的顶峰,你就必须学会说话,这也就是要掌握教师的语言艺术。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2

  多年以后,一照镜子,就对自己额头川字型皱纹耿耿于怀,这个梗是多年累积下来的,回想自己上课的习惯,有个学生描叙的很贴切:周老师,平常生活中温和,慈爱,对待我们总是笑眯眯的,但是,在课堂上,她是很严格的,若有同学开小差,她眉毛一皱,两眼一眯,啥话也不说,就生生盯着,谁开小差都得拽回来。细想一下,还真是这样,新授课我们是费尽心思,讲得激情四射,变着花样,提高课堂效率,但是练习课,讲错题时,难免有学生开小差,我还真有这个习惯,喜欢盯着学生,靠眼神去提醒他该认真听讲。

  李振村老师的《教师的体态语言》就发出一种信号,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自己各方面的体态,给学生传递正确的,积极的体态语言。做学生欢迎的老师,你不能不懂体态语言。阅读完后,感觉体态语言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

  社会学家把能够传递信息和情感的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体态,称为“体态语言”。这本《教师的体态语言》,能够为老师的专业成长揭示一条新的路径,为老师的魅力提升添加一些新的元素,能够为改善师生关系、提升教育效益提供一点新的启示。

  教师的体态语言在教育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无不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和情感。因此,关注教师体态语言,研究教师体态语言,提升教师体态语言的素养,应该是当下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教师的体态语言》综合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对教师的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等进行了细致有趣的描述和探究,为读者打开了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神奇世界,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体态语言是人们在交际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明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姿态,这种特定的.身体姿态既可以支持,修饰或者否定言语行为,又可以部分的代替言语行为,发挥独立的表达功能,同时又能表达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

  作为具有鲜明职业特征的教师体态语言,既有人类体态语言的一般特征,又有自己的鲜明个性,教师在校园里始终处于众多学生视线的聚焦之下,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给教学带来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教师的体态语言在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关注教师体态语言,研究教师体态语言,提升教师体态语言的素养,是当下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的体态语言分为五类,符号性体态语言,说明性体态语言,表露性体态语言,调节性体态语言和适应性体态语言。教师的这五类体态语言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比如,在讲解例题时,解题过程书写在黑板上,结合口授,不断用手来指点板书,所起到的就是强调以引起注意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可以在有限的时空里,传递更丰富的信息,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读到这里,我想到自己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把体态语言作为一项专门的教学准备,没想到教师的体态语言还可以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如果说精巧的教学设计是一道美味的菜肴,教师的体态语言就是这道菜肴中的调味料,少了它,再好的材料也做不出精美的菜肴。反过来,如果加入教师体态语言,教学设计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所有老师都要选修这门课程,学习教师体态语言的精髓,应用到教学中去,做一个优雅的引路人。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3

  听完《教师的语言艺术》的演讲后,我感触颇深,同时也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的艺术,首先是灵犀相通的说话艺术。”教师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从其说话艺术上体现出来的。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真地揣摩自己的语言,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训练自己的语言。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语言更是一门艺术。如果你的语言极具感染力,吸引力和信服力,那么就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你的语言亲切,饱含思想与感情,与学生的智慧和心灵进行活生生的交流,学生就会信服你,跟随你,这样就会形成良好的互动。“对话”的实质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理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在学习过程中,师生脑海里固有的知识、经历、观念、信息与文本的碰撞,是师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和升华,它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与美好生命的共享,具有生成新思维、新思想的特质。可见教师这个职业,相对其他职业而言,对语言的运用,特别是口语表达就应有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使之成为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如何使学生感到上课是一种艺术享受?在育人工作中,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使之成为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使学生感到老师的可亲可敬?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永远也研究不完的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对语言好坏的衡量标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怎样运用语言才能适应这一变化?怎样运用语言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动口、动脑,使教学方法适应培养21世纪所需人才的需要?怎样才能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里,收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遗憾的是,我们在语言运用上,并没有充分引起重视。没有注意到随着生活条件的普化、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学生心理变化的实际情况,没有研究现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只管按老一套来说教,师生之间格格不入;有的教师则把讽刺挖苦作为对付调皮学生的手段,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还不自知;有的教师备课时只考虑讲什么,却不考虑怎样讲才生动、有吸引力,致使本来完全可以在教学上更上一个台阶的老师,却多年来没有大的进展。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在越来越高的教学改革的呼声中,对教师运用语言的艺术加以探讨,已是教育界一个亟待研究、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而“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苏霍姆林斯基)因此,在教学改革的同时,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怕效果无疑是很有必要的。作为教师应该树立一种信念:用一生的时间去打造自己,锤炼教育教学语言,立志成为一个讲究审美与教育艺术的教育家。让我们把文化、思想和对学生的爱与责任的理想、信念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教学语言,因为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武器、工具,是用来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4

  《语言教师心理学初探》为英国教育家Marion Williams和Robertl、Burden所著。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作为外语教师以不同的方式接触过心理学,特别是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理论或知识。可除了那些已熟知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技巧外,我们还需要对学习过程更本质的理解,从而使外语教与学更具有教育性,更能促进学习的成效和学习者全面素质的提高。

  这本书要呈现的不是关于语言习得过程的心理语言学解释,不是针对诸如听力、阅读、词汇等具体教学方面的教育心理学建议,也不是关于感知、记忆、个性品质等一般心理学给概念的重复演绎,或是对心理学各派理论的全面介绍,而是向读者提供一种特殊的思考路径和一种审视语言教学问题的全新的教育心理学视角或观点,这既是书中提到的建构主义。

  在当前我国外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形势,本书所揭示的思想对我们外语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意义至少有以下五点:

  1、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过程与经验(就外语学习而言,即丰富的语料和语境),由学生自己进行意义的建构,而不是令其接受现成知识,直达结果。

  2、除了提供过程和经验,教师还应该成为学习者和这种过程与经验之间的中介体:引导学习者对有意义的刺激作出合适的反应,帮助他们理解任务的意义和目标,促进他们形成控制自己行为的意识、信心和能力以及为他们创造适宜的心理环境等。而这一切是通过语言互动实现的。外语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不能仅满足于那些常规的课堂用语,而是要学会用外语实现上述各种中介功能。

  3、外语教学要富有教育性,必须是学习过程充满真实的个人意义。交际法是大家懂得了“信息沟”,学会了做“意义性练习”,然而什么样的“信息”和“意义”对学习者具有价值?本书告诉我们:必须与学习者自己的背景经验和现实处境有联系!这就要求外语教师学会理解学习者个人,了解他们的个人特征和个人需求。

  4、外语教学的教育性还体现在促进学习者的全人发展:出语言本身的学习外,还有学习能力的发展、积极的情感因素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后者同样是我们外语教师面对的重要任务。

  5、外语教师自身的学习。建构主义同样适用于对教师认知过程的解释:教师通过自身经验形成关于学与教的认识和信念,并以此支配自己的教学行为。本书倡导教师对自己教学行动的反思,将那些隐含在行动中的个人理念外显出来,从而形成清晰的自我意识并进行适当的自我调整,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本书所建立的理解教与学过程的“社会建构主义模式”是对上述理论的整合与诠释。“社会”一词在这里取其微观意义,即“人与人相互关系的”,“群体的”等含义,而不是与政治、经济密切相关的宏观意义上的`“社会”。社会建构主义模式的要义是:知识是优个人自己建构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但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该模式确认了教师、学生、任务、环境四个方面的多种因素对学习过程的影响,而处在中心位置的当然是知识建构的主体——学生,后三者则构成学习的中介因素和外围环境,对学习者的个人知识建构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该理论还汲取了人本主义的思想精华,特别注重学习者的全人发展—初认知发展外,还有以元认知为特征的学习能力的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和人性品质的发展。此书在阐明社会建构注意的一般思想的同时,将其与语言教学的特殊问题相联系,试图帮助读者将教育心理学的新观点、新思想应用于对语言教与学过程的认知理解、乃至实际行动中。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5

  在所有的艺术中,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育教学艺术,是教师的语言表达艺术。当学生专注听教师讲课,不仅仅是教师备课精彩,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采用怎样的方法传递学生知识。语言是人格与魅力的展现,优秀的教师须具有高超的语言艺术。

  最近我读了《教师的语言力》这本书,感触颇深。书中提到教师讲课要把语言技巧当作一门技能,我们不能学习仅适用于某些特定情况的固定语言模式,我们更应该掌握一些语言运用的技巧,这样在教导学生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最恰当的语言。

  这本书将教导学生的`语言分为“表扬”“批评”“提问”“鼓励”“反向激励”五种类型。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表扬”语言的应用。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是羞于表扬的。我认为表扬就是夸赞学生,只要学生做的好就可以夸奖。读完之后才明白,原来表扬也分为很多种方法——惊讶法、夸张法、意见法、比较法……表扬还有“保质期”。有效的表扬能让学生非常开心,为学生点亮希望之光。如果教师能够拥有语言的力量,就可以给学生带来勇气,激励他们发挥潜能。

  表扬具有安抚作用,表扬时要做到:

  一、立即表扬。表扬的语言是有“保质期”的,60秒之内的表扬是有效的,因此我们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

  二、多表扬。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表扬尽量多的学生。及时强化、间隔强化相结合,慢慢的,学生的这些优点就会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三、语言、接触、奖励相结合。除了语言上的表扬,骄傲时也可以给予学生代币奖励,如果再加上接触(拍拍肩膀、互相击掌等),会让表扬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教师的语言力》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像一本教师语言的百科全书,对教学的语言具有指导性。作者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告诉我们,教师教导学生的语言可以分成表扬、批评、提问、鼓励、反向激励五种类型。根据每种类型的对应场景,老师可以使用的应对方法共有十种。每种方法,作者都给出了典型案例和要点总结。因此,这本书简直可以说是教师语言操作手册。

  在没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没意识到语言艺术的重要性。我以为:要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为什么去做这样的事情,再配合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却忽略了“语言是最有力的武器”这一原则,也忽视了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学中的语言表达技巧是一种需要与时俱进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语言的使用,讲究语言的艺术,收获教育的精彩。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6

  作为老师,语言一定要丰富,这样才能吸引,语言较匮乏,较单一是不足。期间读了《教师的语言艺术》这本书,让我对教师语言有了新的。

  一、教师要时刻保持微笑

  微笑的人更容易让人接近。无论是平时的中,还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要保持微笑,因为有了微笑,学生就会感觉很亲切,愿意和你亲近;因为有了微笑,就会获得学生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他们会更加的听话、努力。课堂中,最害怕的就是没人举手回答问题,就像在唱独角戏。其实并不是学生不会,可能他已经想到了答案,只是害怕错了而不敢回答而已。他的眼神在和你交汇,但他的手却迟迟不肯举起来,这时,你不妨给他一个微笑,让他舒缓一下紧张的情绪。相信学生看到你鼓励的微笑一定会鼓起勇气举起胆怯的小手。在他回答时,即使答得不到位,也请你给他微笑,这样会让他以后不恐惧,变得更加自信。微笑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二、教师要善用眼神来表达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里是想的.,有时不用说出来,你的眼神就已经表现出来了,因此,我们可要好好利用最具表现力的眼睛的威力。上课了,里还是一团糟,说话的说话,喝水的喝水,收拾课本的收拾课本……看到这样的情景,相信大家一定满肚来火,免不了大声训斥他们一番。有时你气得要命,学生却一点感觉也没有,而且还影响你上课的情绪。此时,不妨肃立讲台,冷冷地看着他们,眼神扫视班级一圈,然后盯着那个声音很大的人。相信学生看到老师这样的眼神,声音一定会戛然而止,手中的动作也会迅速停下。因为他们知道老师生气了,所以有时眼神比语言更有效。

  三、教师要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很重要,因为教师的倾听可以走进学心灵。静静地倾听,你可能会有新的发现。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决不能以平时的印象来给他们定夺,或一时的表现抹杀他的全部,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所以,教师的倾听能够打开和进入学生的心扉,让我们遇到事时都能静下心来认真倾听!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7

  拿到这本书一气读完,书中不仅有指导性理论更有大量的实用性策略和场景对话指导,可谓是一本拿来即用的教育教学语言和策略指导用书。豆友们居然只给了7。6分,有点过分了。

  作为一个教龄超过十年的老师,我特别佩服作者三好老师。作为一名一线小学老师,他能在繁忙的不能再繁忙的工作之中,一直从事语言能力的相关研究和学习,并梳理出这么多切实可行的沟通方法和技巧,并把他们图文并茂地总结出来分享给更多老师,真的非常令我敬佩。可以说他做得这些也正是我梦想自己有一天能够做到的事情。

  读这本书,对于我来说也是在不断地梳理自己多年教学中的语言表达技巧,这确实是一种能力,它需要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最后内化成教师本人的语言(沟通)能力。

  当前教育界存在着(充斥着)“表扬才能促使学生成长”的导向,但是作为一个拥有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三好老师,说出了教育者应该说出的大实话:批评和表扬一样重要;如果把教育比成驾驶汽车,表扬是油门,批评就是刹车。如果教育就是表扬,我们首先的假设前提就是学生是完美的;或者说,我们只需要关注学生成长中好的一面,可以完全无视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错误和缺点。那最后的教育结果会是怎样,就可想而知了。虽然批评在教育中必不可少,但是批评是需要使用语言艺术的。我们经常会遇到“难缠”的学生,尤其是在新老师教学初期,对于“爱哭”的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坚持底线,使用无视法,让他/她自己冷静下来,作出改变;这一点对于教育自己的孩子(无理取闹时),也是相当有效的一招。

  讲到批评,把握“度”非常非常重要。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过度批评(过度行为矫正);或许很多老师已经习以为然,根本就没有思考过这些。比如,一个学生没有完成作业,老师惩罚这个学生完成作业就可以了;但是很多老师对于未完成作业的学生的惩罚还会附加打扫班级卫生等。这些显然已经失去了批评的本真,让被批评的学生感觉到不公平,不合理,不可理喻。这种伤害,从某种程度上讲,或许只会让学生更叛逆。还有更甚者,老师会很随意地因为一个学生的某个行为,评价学生本人。比如学生没把自己的书桌整理干净,老师的批评语言是“你真是个邋遢的人”;这种直接的对学生人格的否定,杀伤力巨大,很有可能这个学生就“顺”着老师,变成一个“邋遢”的人。教师任何时候都首先要认可学生,不能否定学生本人;学生在成长也在不断变化,行为只是行为,批评其行为即可。对于学生间的纠纷,老师的立场非常关键。不论之前老师付出了多少努力,只要有一次“不公平”地处理学生间的矛盾纠纷,老师很大可能就会彻底的失去学生对其的信任。所以,在处理学生纠纷时,老师一定要尝试站到不同人(三方:学生对立的两方,公平的老师)的角度去沟通、理解、化解学生内心的疙瘩;同时也要教会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有效地解决和他人之间的争吵。教育本身就应该是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如何避免或者下次更好地处理。如果老师都能在实际的教学上多一些提问,让学生自我反思也好,思考想象也好,找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相信很多事情处理起来就会事半功倍。对于教育自己的孩子,这点也非常重要,我们习惯告诉孩子做这个做那个,告诉孩子怎么做;但其实,给予孩子思考的空间,想象他/她也能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

  三好老师在书中提到一个对他影响巨大的K老师:K老师是一位卓越的老师,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只要在K老师的教导下,都会变得积极努力;K老师能够教导好学生是因为他并非只关注那些在集体中表现突出的人,同时也关注那些弱小却仍在努力成长的人。

  这让我想起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对我影响最大的Peter老师(我的偶像),像K老师一样,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只要在Peter老师的教导下,都会变得积极努力。曾经无数次去观摩Peter老师的课,每次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Peter老师语言的魅力和力量——他从不放过任何一次表扬、赞美、鼓励学生的机会,同时也绝不会姑息学生出现的任何错误的行为(“严厉”批评)。自从遇到Peter老师,我开始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重新审视;作为一名普通老师,我的语言技巧需要不断磨练,然后继续艰苦修行。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8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使用眼神暗示,还可以使用表情、姿势等行为暗示。行为暗示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用来传递师生的情感。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能更好地反映暗示的委婉语。教师的每一个行为和愤怒都会引起学生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言语交际的效果。

  俗话说,身体教学比于言更重要,所以我经常用动作暗示学生。上课时,我发现他们有的坐得不好,有的躺在桌子上,有的靠在椅子上,无精打采。我便对他们做了几个昂首挺胸的动作,学生接受了这个暗示,并立即做出反应,坐得端端正正听我讲课。

  在校本选修活动中,教室地板上有很多废纸。我走过去弯腰去捡。这种无声的'语言教给全班同学。他们都主动检查脚边是否有纸屑。当他们找到一些,他们立即把他们捡起来。在适当的环境下,给予学生适当的行为暗示,可以达到语言无法表达的效果。学生会心领神会。

  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正确使用体态语,协调好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并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协调。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孩子学习的极性,又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是“公众人物”。

  更方便于和他们沟通,交流。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9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湖,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一一题记

  本月,我读了 《教师的语言力》这本书,对教师语言技巧地运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教师的语言力》 这本书提出:“语言具有力量,如果教师能够拥有语言的力量,就可以给学生带来勇气,激励学生发挥出他们的能力。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曾经感到束手无策。起初,我不断的去更新我的理论知识,去模仿优秀教师的一言一行,力求做到最好。后来我发现,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正如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学生也各有不同。我们无法用同一句话来激励每一位学生,不能用同一种方式对待班里的孩子。教育要求具有独特性和针对性,只有这样,每个孩子才能在教师的教育下成为与众不同的人,发挥自己的潜力。

  《教师的语言力》 摒弃了传统话术,教给我们不同的模式和方法,我们只需要在工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就能取得不错的成效。

  在闭读的过程中,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有一定的感悟和体会。比如在第一部分“表扬的语言”中,作者提到我们要建立对学生的理想形象,也就是你想要通过你的教育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当有了方向后,你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设置目标。标准可以高一些,在你的严格要求下不断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对做得好的方面第一时间提出表扬。同时也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面对发生的任何事情,首先要冷静,心态平和。教育是长久的事情,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对学生,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低期待。在面对比较敏感自申的学生时,我们可以将主语“你”换成“我”,当你夸赞学生你的宇写得很漂亮”,学生可能会自我怀疑“我写的真的很好吗?比我写得好的有很多呀”,不如换成“我觉得你的字写得很漂亮”,萼重呵护每一位学生的特殊性。教育会变的更有人情味。

  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要充分分析学情,根据学生的水平设置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比如一进教室,你发现黑板没擦。与其我们批评学生,不如带着疑问的.语气问一问,“有没有发现今天的黑板和平时有什么不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还能够让学生更认真的分析自己的问题,下次做得更好。

  当一项班级活动做完或者一学期结束,我们想带同学们做一做总结分析时,可以利用书籍当中教给我们的方法:数值化法、原因法和总结法。“如果满分是一百分,回忆一下自己这个学期的表现,你给自己打多少分呢?“当学生对自己有了评价后,我们再带领学生尝试寻找解决方法,做总结梳理,将自己的感受写在纸上,加深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总结和反思的能力。

  全书还含有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专栏,其中,语言重构部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语言的重要性。一个孩子话比较多,换一个角度,她可能是活泼开朗的;一个孩子爱管闲事,她同时可能是乐于助人的;一个孩子做事慢腾腾的,她也有可能做事非常细致。

  这些发现全在于我们老师如何看待这个孩子。正如硬币有两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她的缺点经过我们的指导,也有可能成为她的优点。我们要做的是换一种角度和思路,善于

  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和潜力,并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激发出来,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10

  为了充实自己,在假期,我看完了李振村老师的《教师的体态语言》,一边看着书中的文字介绍,一边对照图片,深入浅出的表达让我学到了很多。显然,教师的身体语言在教育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课堂上的意举一动和微笑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他能熟练运用准确生动的声乐语言教学,并能恰当运用无声肢体语言,他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我不禁想起了书中提到的一些内容,这些内容经常出现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忽视。

  依稀记得应彩云老师的课《猜猜我有多爱你》,她的课堂生动活泼,不但孩子们喜欢,就连老师听课都听得入了神。她的体态,她的语言,她的眼神,无不在诠释着“爱”这个词。她恰当地运用自己的声音语言和无声语言来引导儿童在文本所表达的情感王国中。

  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合理运用体态语言的神奇力量。上课前老师通过向小朋友介绍自己的聊天方式,一下子拉进了小朋友与她的距离,小朋友自然跟随着她的思路而走。在表示“我爱你有这么多”,用量身高、比手臂长短等让小朋友与老师比较,是兔妈妈爱的多,还是兔宝宝爱的多,通过动作的比较知道谁爱的多。

  在整个故事中,应老师非常注重通过体态语辅助细节处理,尤其是一再的强调幼儿大声的说话,提示小同学用完整的话来说一句话,并用具体的动作引领孩子全身心的投入,让学生感受到了故事优美的意境,运用比较的方式让幼儿进行大胆的创编,知道了那浓浓的爱意。整堂课下来,我也感受到了浓浓的爱意,我觉得我们要学习应老师那富有灵性的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让人身临其境的进入小朋友那充满童趣的.世界之中。

  在我们自己的教学中,我们也经常使用肢体语言。我们经常用眼神暗示。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可传递丰富的信息。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用鼓励的眼睛和友好的语言加以肯定,使师生在情感上和谐相处。

  例如,小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时,教师可走到他身边,向他投去关切的目光,示意他:“在想什么呢?现在在上课哦!

  ”当孩子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可向他投去鼓励的目光:“别着急,慢慢来!”“好好想一想!

  ”在教学中,教师除运用眼神暗示外,还可运用神态、体态等行为暗示。行为暗示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用来传递师生的情感。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能更好地反映暗示的委婉语。教师的每一个行为和愤怒都会引起学生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言语交际的效果。

  俗话说,形体教学不只是于言,所以我经常用动作来暗示学生。上课时,我发现他们有的坐得不好,有的躺在桌子上,有的靠在椅子上,无精打采。我便对他们做了几个昂首挺胸的动作,学生接受了这个暗示,并立即做出反应,坐得端端正正听我讲课。

  在校本选修活动中,教室地板上有很多废纸。我走过去弯下腰去捡。这种无声的语言教给全班同学。他们都主动检查脚边是否有纸屑。当他们找到一些,他们立即把他们捡起来。在适当的环境下,给予学生适当的行为暗示,可以达到语言无法表达的效果。学生会心领神会。

  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正确运用体态语言,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协调一致,整体配合。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是“公众人物”。

  更方便于和他们沟通,交流。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11

  语言是教师和幼儿沟通的桥梁,也是传递知识海洋的钥匙,教师的语言不仅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所以,教师的语言艺术也应该从细节开始,绽放出语言的魅力。

  “把你送到小班去”是《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中的一个,看到这句话,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是啊,面对一群调皮捣蛋的孩子,这句话我也说过,而且不止一次的说过,这句话可以使吵闹的教室安静下来,使不肯午睡的孩子安静入睡,不肯吃饭的孩子在极不情愿的状态下吃完饭,但这句简单的话语背后藏着些什么呢,看了书中的案例分析,我才知道了这句话对幼儿有着多方面消极影响,会对幼儿的心灵带来很深的'伤害。

  影响一:“把你送到小班去”这句话,它否定了幼儿原有的社会自我概念,意味着他不再属于自己原来的群体,当幼儿知道自己不再属于这一群体时,就会感到孤独、恐惧,还会幼儿他们强烈的反感、抵触情绪甚至怨恨等消极心理。

  影响二:“把你送到小班去”这句话,它会损害保教人员在幼儿心目中的形象,幼儿也会因为这句话而对保教人员失去信心,对于保教人员来说,她只能将受到惩罚的幼儿送到小班去一时,而不可能将幼儿一直送到小班,幼儿终究还是要回到原来的班级中,因此只要有过几回把幼儿送到小班去,再接回来的经历之后,受到惩罚的幼儿和其他幼儿会目标,送到小班去后还是会回来的,说明老师在撒谎,这极大地损害了教师在幼儿中的形象,以后幼儿会对老师的话产生怀疑。

  影响三:“把你送到小班去”这句话,对幼儿不良行为的一种惩罚和威胁,只会起到一时的作用,却很难让幼儿明白自身问题的所在,以及自己的行为到底对他人造成了什么作用后果,根本无法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及道德水平的提升。

  细节决定成败,让我们以《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中》的细节为警示,做一个有心的教师,将点滴的细节凝聚成教育的硕果。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12

  教师语言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值得广大教师深入研究。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有了语言人们才能更好的表情达意,交流沟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语言的重要性早就存在于悠悠的长河中,它是教师传播知识的纽带,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正确运用语言,教师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目的,才能正确地教授祖国的语言文字。而掌握语言艺术,则能使教师的教学锦上添花,美不胜收。

  教师语言从广义上讲,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肢体语言。教师的语言修养应关注细节,如教师在提问时有人说:“谁会说?请举手。”有人说:“谁能说?请举手”。有人说:“谁想说?请举手”。这三种不同问法,其实有着质的区别。

  谁会说?实际上是在要求已经学明白,能够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发言;谁能说?实际上是在要求能够回答问题,但不一定回答正确的学生发言,显然,其覆盖面要比“谁会说”大得多;“谁想说”是在要求相回答问题的人发言,包含会说的、能说的以及想说但不会说的学生发言。看似的差异,却反映出教师学生观的不同。对于这种不同的实质,如果哪位老师想明白了,并把思考的结果写出来,可能会是一片比较有意义的'文章。

  教师语言素养的提升,应关注到口头语、书面语、肢体语的复合。

  提问时强调口头语言表述内容的简要、明确、清晰,同时还要表现出和蔼、亲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辅以表情、眼神、手势等,有时如果我们再辅以教师位置的合理移动,效果可能更好。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让学生感觉到你在倾听,因此必须要让学生看到你的眼睛。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如遇到困难,教师最初提供的帮助不是语言,而是眼神、表情、口型变化(意义的表达并非都靠口头语言,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大人在给小孩喂饭时,常常会张大自己的嘴,这就是一种语言,和“真乖,再吃一口”具有同等意义)等传达的激励。激励无效时,再辅以口头语言的引导或相应的暗示。

  文似看山不喜平,语言方式的单一也同样会降低语言效果。如学生正确回答问题之后,老师会微笑着说“某某真聪明,回答得很好,请坐。”如果一节课上几次提问,上述话语不断出现,情况会怎样呢?会不会让人感到肉麻?或不会让人觉得教师语言太贫乏?真心的激励会不会成为虚假的奉承?如果会,那将是多么可怕!如果我们将口头表扬和在与学生眼睛对视的同时先伸出拇指表示赞赏,再做一个“请坐”的手势这样的肢体语言交替使用,效果会怎样呢?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13

  做学生欢迎的老师,你不能不懂体态语言。李振村的《教师的体态语言》就发出了一种信号,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各方面的体态,给学生传递正确的、积极的体态语言。阅读完后,感觉体态语言是每一名教师必修的功课。

  首先,让学生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丰富的体态语言,充满激昂的情绪来影响带动学生,不仅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了胆怯、羞涩的心理,产生了强烈的求知与表现自我的欲望,而且使课堂教学也活起来了。例如:运用了常用的击鼓传花的活动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表现欲,使学生在玩中说出了自己的优点。

  其次,要学会用眼睛说话。作为教师,要学会与学生的目光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学生会从你的眼神中,得到不少信息,是责备,或是鼓励,又或是赞扬。当学生质疑时,李老师用鼓励的目光、赏识的微笑等来调动学生;当学生作答发言后,李老师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竖起大拇指、鼓鼓掌、摸摸学生的头等动作,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增大了质疑的胆识。要时刻记住自己身为一名教师,即使学生犯错,也应该耐心地分析及开导,而不是怒目而视,更不能采取侧视或者蔑视等眼神与学生交流。

  最后,要杜绝负面体态。作为一名教师,应时刻督促自己避免一些消极或者无意义的体态动作,以防养成习惯。

  总之,我们要像欣赏自己的'孩子那样欣赏自己的每一个学生,用“寻宝”的眼光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以称赞,放大其闪光点,树立起自信。我坚信,只要带着一颗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心去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注意培养我们的体态语言,我们也会像李老师那样文质彬彬,方显教师魅力。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14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知语言文字对学生的重要性。语言是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有时无意间说的话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由此可见,对于一名新入职的教师,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恰当的语言与学生沟通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月我们组荐读《教师的语言力》这一本书。

  这是一本辞典式的应用方法手册,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沟通方法。书中将沟通分为表扬、批评、提问、鼓励、反向激励5个类别,提供了21种场景实例,讲解了50种方法。在每一种方法中,都配有场景漫画图、对话实例和具体的语言用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表扬和批评两个部分。

  表扬是师生交流的基础,老师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在适当的时间给予表扬,学生在受到老师表扬时会很开心。教师需提高表扬的水准,在表扬时要注意三个要点:立即表扬;表扬是有有效期的,60秒之内的表扬是有效的,还要多表扬,保持一定的不规则性;语言、接触,奖励结合起来等,如给学生一个拥抱,拍拍学生的肩膀,给与学生小贴纸、小印章的奖励等等。表扬是在传达老师的一种期待,老师的期待对学生的行为更具促进作用。

  有表扬自然就有批评,是立即批评还是等待时机,批评的对象是个人还是集体,批评的.程度,都需要教师用心斟酌批评方式和用语。

  批评学生要做到对事不对人,批评学生时要把批评学生个人和行为区别开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某一行为和情况做出批评,而不要转化为对某个学生的一种评价,比如:衣服没有整理好,教师的评价语是:”你太邋遢了。“这种直接对孩子人格的否定,杀伤力巨大,很可能这个孩子就顺着老师,破罐子破摔,变成一个邋遢的人。

  批评其实同表扬一样,都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但教师任何时候都要先认可孩子,孩子在成长也在不断变化,行为只是行为,不要否定其本身。

  “抱有理想,降低期望”,书中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老师总会对学生各方面进行超乎寻常的期望,期望他们考试能高分,做事能够完美,如果这种期望落空老师就产生失望等情绪,但学生本就是不同的人,他们发展是有差异的,老师在对学生要抱有理想化想象的同时,也要降低对于学生的期待值。

  回想我自己的工作经历,上课时,当我提出一个我认为的比较简单一个问题,却只有寥寥几位同学举手时,心里不由着急,甚至责怪他们是不是刚才没有认真听、积极动脑,而忘记他们还只是二年级的小孩,思考的时间需要长一点,提问的方式也要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也或许他们只是还没有鼓起勇气做好举手的准备。有时换一种思路,平和一些,降低理想期望,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教育收获,因为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的宽容和等待,只有我们教师从容不迫时,我们的教导语言才能充分发挥育人的作用。

  画家梵高说过:不要去寻找美丽的风景,而要去在景色中寻找美丽的景物。我想,对于老师而言,不要只关注学生取得的成绩,而要关注学生成长进步的过程。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15

  原本以为这是一本训练教师课堂上如何表达的书,读完之后更愿意将它归为管理类。的确,在管理班级中,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运用语言非常重要。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作家三好真史。他毕业于教育学担任小学教师、心理咨询师,著有《便孩子的3分钟小故事》《班级游戏101》等。 之前读过几本日本作家写的工具书,通俗易懂,条理清晰。《教师的语言力》也给我这样的感觉,三好真史从表扬的语言、批评的语言、提问的语言、鼓励的语言、反向激励的语言五个方面告诉读者如何训练语言力。每一部分都清晰地向读者介绍这种语言是什么,以及运用方法。

  一、创设理想形象,低期望值

  三好真史说,教师的脑海中,如果没有理想的形象,就无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导。 老师都知道,一个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精神面貌。班级的管理者,也就是班主任对一个班级的要求对形成班级精神面貌至关重要。比如有的班级沉闷,有的班级活跃,有的班级团结向上,有的班级学生矛盾不断等。 在对学生设定理想形象时要尽量有较高的要求,但也提醒老师要适当降低期望值,这样才能避免陷入因学生达不到要求而焦虑的情况。

  二、表扬是行动的催化剂

  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来自他人的期望和赞美,能使结果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所以与其抱怨、批评,不如通过表扬来驱动。从《教师的语言力》当中,我学到了很多表扬的方法:

  1、立即表扬

  行为心理学的理论指出,60秒之内的表扬是有效的,60秒后就会错失表扬的机会。

  2、团体表扬

  为了避免被表扬的单个学生陷入尴尬,表扬时可以表扬组一个或者团队。

  3、语言、接触、奖励相结合

  表扬不只有语言。接触是指,拍拍肩膀、相互击掌等身体接触。奖励是指小红花、贴纸、印章等形式。

  4、表扬努力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梵高曾说过,不要去寻找美丽的景色,而是要在景色中寻找美丽的事物。作为老师,不要去过度注重学生取得的成绩,而是要关注学生成长进步的过程。

  三、批评不可或缺

  表扬很重要,但也离不开批评。只有表扬的教育会导致学生过度自信。如何批评呢?

  1、认可学生,批评行为

  批评是重要的教育手段,但是不适当的斥责会给学生造成心灵创伤,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在批评时不能否定学生本人,而仅仅是针对学生不恰当的行为进行批评指正。

  2、引导学生发现自身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一些批评不能全部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问题让学生说出想法,找到解决的方法。

  《教师的语言力》中,三好真史还列举了许多方法,读完给人恍然大悟之感。这本书像一本词典,遇到问题时,可以随时翻看,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