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冬天》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华为的冬天》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华为的冬天》读后感1
当前,集团正处于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习借鉴全面预算管理和华为公司的危机管理理念,对于全面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和危机识,促进企业高效配置资源、有效管控风险、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和综合经营实力,全方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认真研读《华为的冬天》一文,结合双氧水厂的实际情况,本人感触颇深。
一、识危机。艰苦奋斗文中指出:“华为公司老喊狼来了,喊多了,大家有些不信了。但狼真的会来了。今年我们要广泛展开对危机的讨论,讨论华为有什么危机,你的部门有什么危机,你的科室有什么危机,你的流程有什么危机。还能改进吗?还能提高人均效益吗?”。华为尚且如此,在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又有多少企业可以独善其身?双氧水厂目前主打产品双氧水和三氯化磷,受全国产能快速扩张的影响,利润空间持续压缩减薄,近年来“旺季不旺”的'市场行情不时出现,前景不容乐观。要想改变现状,我觉得首先要从思想上实现根本的转变,牢固树立过苦日子和紧日子的思想准备,时刻准备“艰苦奋斗”,牢固树立打苦仗和打硬仗的坚定信心。
二、危机与机遇并存。我们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终极目的就是看结果。生产的根本落脚点就是安全,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从20xx年至20xx年,全国双氧水产能从不到200万吨/年(27。5%,以下同)到现在的1500万吨/年以上,单套装置规模从10万吨/年发展到现在40万吨/年,系统内工作液(主要组份为重芳烃)最高到2300m3,若出现火灾爆炸事故,那危害程度就是毁灭性的。行业内都在说:双氧水生产是使用危险的原料(重芳烃),采用危险的工艺(加氢和过氧化),生产危险的产品(过氧化氢),工作液循环使用,局部小事故很轻易就会变成重大事故,为此,安全管理始终是悬在我们双氧水人头顶的“达摩斯剑”。其次,双氧水产能急剧增加,市场日趋饱和,而我们又缺乏下游产品支撑,产品单一,缺乏市场抗风险能力。危机中往往蕴育着先机,要想管理出效益,增强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至关重要。文中指出:“干部要有敬业精神、献身精神、责任心和使命感。标准有四个:第一,你有没有敬业精神,对工作是否认真,改进了,还能改进吗?还能再改进吗?这就是你的工作敬业精神。第二,你有没有献身精神,不要斤斤计较,我们的价值评价体系不可能做到绝对公平。献身精神是考核干部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没有献身精神的人不要做干部,做干部的一定要有献身精神。第三点和第四点,就是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有事业心才会有责任心,有危机感才会有使命感。俗话话: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一支责任心强、技术过硬、思想坚定的干部队伍,才是打赢打胜的关键。
三、唯有创新,才有出路。双氧水厂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立足现有装置,密切关注行业先进技术发展方向,积极采用“四新”技术,及时引进国内先进技术,特别是近几年相继完善了安全仪表系统(SIS)、VOCS治理措施、污水处理设施,使用聚结分离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既提升了整套的装置的装备技术水平,又优化的工艺技术水平,从而达到了提质增效的目的。安全管理永远在路上,提升装置的本质安全水平仍然是当前的中心工作;双氧水法环氧丙烷项目也已写入公司的“十四五规划”当中,延伸产品链、提升市场风险抵御能力也是有望可期。只有我们危机意识长存,时刻反省自身,持续推动装置水平再上新高地,我们的产品、我们的公司才能走的更远。
文中提到:“危机的到来是不知不觉地,所有的员工都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立场想问题。如果没有宽广的胸怀,就不可能正确对待变革。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变革,抵制变革,公司就会死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著名诗人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只有做好过冬的准备,我们才有过冬的勇气,冬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冬天的盲目乐观,正如文中所说的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者,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人生如是,企业亦如是!
《华为的冬天》读后感2
任正非的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注重流程管理、细节管理等方面确实值得借鉴。如何规范化管理,形成工作的模板化,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用工、简化流程,有诸多的解释说明。通过这些文字,我们不难想象华为为什么能经受住各种危机的冲击。人生没有人为你等待,没有机会为你停留,爱你自己所选择的工作,让自己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居安思危,不断丰富充实自己,让自己时刻跑在前列,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赶在别人前头,不要停下来,这是强者的状态,也是胜利者的状态,我们应时刻记注: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任正非超前的思维、独特的管理理念着实让人佩服!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春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问题不同,对未来的担心却是相同的,都是对未来的预测,都是对未来的展望,他们的目的都相同,都是为生存争取机会,都是为了生存争取权利。华为让我坚信冬天一定会到来,虽然现在是农商行改制的春季,但我们现在就要开始准备。在冬天来临之前我们的'企业要提高核心竞争力。要提高我们的竞争力,我们就必须优化任职资格管理制度,培养和提拔人才。
华为说冬天一定回来,我们要变革。是的,我们要变革。我们要在变革中精兵简政,提高效率。变革是热血沸腾的,而创新就是这热血。变革是适度的,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增长率为依据的,所以我们的创新是要适度的。盲目的创新,换来的是在变革中血的代价,这是一种我们谁都不想付,而且是谁也付不起的代价。
华为的冬天,不仅是把华为狼文化的一种延伸,更是对事情的一种态度,一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态度,任正非先生的态度一直都先华为之忧而忧,后华为之乐而乐。而对于创业至今任先生的态度一直都考虑如何不失败,对目前所做的一些成绩,根本视而不见。从来都没有对自己的企业当做已经无可挑剔。
华为的冬天里面一句很有份量的话是这样说的:“物极必反”。做为企业的领军人物,任先生一直对公司内部所存在的问题非常敏感,随时随地考虑到下一步的工作,以军人的态度去治理企业,华为的垫子精神,把办公室当旅馆,这在华为司空见惯。华为的冬天提出的“短木板”理论、“变革与创新”、“自我批判”、“对事不对人”被华为经常提起,几乎每个华为人进公司前和进公司后都要受到这些名词的教育。通过对华为精神的一种学习,应该随时随地把自己的企业内部所存在的问题摆出来,自我批判,自查互查工作,坚持不懈,常抓不懈。一个人要强,必须要先做好自己,一个团队要强,必须要有纪律,一个企业要强,一定要有严密的制度和高效和运营机制。这些都是企业运营当中不可缺少的。冬天其实随时都存在,只是在于我们是不是对于企业病态的一个态度问题,就如扁鹊见蔡桓公,小病不重视,会变成大病,直至病入膏肓。做企业如同行军打仗,知已知彼,百战不贻。想要战胜对手,一是要强大自身,二是要了解对方。当然理论上层面的东西再多,也要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把上层的思想化为实际行动。
人如果要新的发现就要经常走出自己的安逸圈,到外面去看一看。经常受一些磨难,这样人才会成长。同样,企业也是这样,经常跳出自己的圈子去看问题,想问题,在对方的立场去把事情想清楚,自己在干什么,自己在能干什么。华为的冬天是一种危机管理的思想表像,这种忧患意识是每一个企业都需要学习的,也是每个成功者的必备工具,只有不断的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都会有超越,才会有成长。
《华为的冬天》读后感3
人生也好,企业也罢,前进的道路上有一座座山坡,上坡的时候别太得意,因为翻过了这个山头,就开始下坡;下坡的时候也别太失落,不久又将迎来新的上坡。
纵观全球企业,再好好但是百年。《华为的冬天》是在华为“上坡”的时候任正非总裁的呐喊,字里行间,饱含着对未来市场的忧患,对企业的深情与期望,字字见血,入木三分。
人看书,有一半是在看自我。整篇文章,看着看着,寒气不由自心而生。冬天要来了,冬天真来了,当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的时候,刹那间,几乎每个人都成了卖家。库存积压,订单难求。我们企业,又何尝不是如此。
春天里,我们都干了些什么?
20xx年,那是一个春天……
那年,倪总呐喊了,转型吧!大伙笑了,修船改装市场很火,大把大把的美钞漫天飞舞,不是没机会,只嫌伸手太累!傻子都会修船,傻子都能赚钱,好玩!
20xx年,倪总又在呐喊了,大伙再也笑不出来了,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天气越来越冷了,寒气逼人,周围一丝不挂的“傻子”饿着肚皮跳着,跳着饿,不跳冷,好险!
回头想想,那个时候倪总让我们准备御寒衣服的时候,我们还以为是场反季“时装秀”,说说笑笑,轻简单松。如果我们那时能多准备几件,也许此刻会踏实些。市场没有也许,市场不相信眼泪,是该思考思考怎样过冬了。
安全管理,对于严冬里的企业,有点釜底抽薪的味道。安全,是要花钱的;安全,得去找柴火,取取暖了。
任总裁那儿倒是有张十年前绘制的地图——《华为的冬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华为的冬天》透过对华为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和对未来的预测,提炼出了解决之策,文章里提到的短板,是每个企业都有的。
真正让企业陷入窘境的'不仅仅仅是市场,更关键的是企业的管理。员工要管,流程要理。管员工比理流程难度要大,员工不理解,流程就免谈,对于安全管理,亦是如此。
安全管理,涉及到的无外乎两种人:安全管理者和“被安全管理者”。
安全管理者对安全本身的理解常常会略微滞后于企业的发展之需,因为绝大多数安全管理者有个共性——求稳。他们很少愿意变革。变革就有可能变好和变糟,变糟当然比不变更糟糕,在这个注重结果的环境里,这种心理很正常,但不正确!
对于“被安全管理者”而言,迫于市场的压力,常常会病急乱投医,对包括安全管理在内的所有一切提出变革的要求,怀疑一切,他们迫切需要更适应形势的流程,但他们很少去思考如何变革,如何变好,安全管理变革是安全管理者的事,他们只是“顾客”,这种情绪能理解,但不能理解!
于是乎,一个矛盾生成了。同样是想为企业负责的人,思考问题的立场和方式迥异,结果大相径庭,互相斥责对方,都说对方想冻死这个企业。
《华为的冬天》里给出了答案:如何创新,如何变革,如何用人,如何管人。
员工,需要人尽其才,需要掌握流程,需要一以贯之;干部,需要担当,需要表率,需要居安思危,需要革新。
干部,顾名思义,得自我会干、能干,其次要会部署其他人干,心甘情愿地跟着自我干。
人都有软肋,能共苦,不能同甘。忧患的时候,大家能抱团取暖,同仇敌忾。安乐的时候,大家飘飘然,乐悠美,窝里斗。一个优秀的企业,是在安逸的时候,能够号召员工提高忧患意识,能未雨绸缪,能相互协作。如果我们不是20xx年迅速而果断地产品转型,早一点点入海工门槛半步,也许我们的员工此刻就只能蹬三轮、开出租。当然那里没有要贬这类行当的意思,只是我们更感兴趣更擅长的不是蹬车和开车,做自我想做的事才是幸福,才是自由。
作为安全管理的核心部门安全环境监督部,如何为企业寻觅“冬天里的一把火”是我们务必应对的问题,真正钥匙并不在那篇文章里头,只能借鉴,不能照搬。
安全管理上能“少花钱,多办事”吗?答案是肯定的。
我能想到的……
——干部
干部对安全的正面表率作用,比投入几百万来得更有效、更持久。干部一声叹息,员工就会濒临绝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安全管理队伍
猫多了不必须个个抓老鼠。
培养一支精干的队伍,队伍不求大而求精,这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利器,否则增加企业的成本不谈,还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冻死街头。要明白,队伍越来越大,真正做事的人就会越来越少。
“庙小一点,方丈减几个,和尚少一点。”任总裁如是说。
——安全文化
有多少物质财富,都有可能被抢、弄丢,甚至挥霍殆尽。如果这个财富是知识、是精神,那将永远属于你的。安全管理同样如此,有先进安全文化的企业才能基业长青。要想有订单,安全先过关。如何跟同行pk,得拼文化,拼安全文化。
当然,三者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干部带头跑,员工士气高;干部爱学习,员工素养高。冲锋陷阵的是干部,后盾是员工,最终的落脚点是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我们安全管理流程变革的法宝,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品牌的效应也是无穷的,如果安全文化能成为金字招牌,这样的企业才是百年企业,才是一流的企业,负职责的企业。
决心、坚持、求胜!
领导下决心,员工能坚持,企业方能取胜。
现实中,我们还有很长的坡路,但是我们只有先做国内安全文化一流的企业,才不至于被冻死,我们才有机会走出国门,参与争夺国际一流石油公司订单的生存之争。
文末,我想起了北大法学院苏力教授《走不出的风景——大学里的致辞,以及修辞》那本书中的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们会在这儿长久守候。即使夜深了,也会给你留着灯,留着门——只是,你得是有出息的孩子!而且,我们相信,你是有出息的孩子!你们会是有出息的孩子!”
夜深了,天冷了……
这回,我哭了!
《华为的冬天》读后感4
今天读了华为总裁任正非写的那本《华为的冬天》的精华版部分;
我感受最深的有两处。第一点,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第二点,自我批判。
他不仅是一个人思考危机的问题,他还发动全公司上下人一起思考,他给所以有员工都敲起了一个大大的警钟,让每一个人都开始努力学习如何面临失败,失败若出现了又如何去面对它,解决它,这种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的精神到现在都是非常少见的。
我们总是习惯在安逸中享受,总是习惯地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总是习惯地说好不说坏!然而世间万物每一天都在更替与变换,运动才是万物不变的真理,发展与变化是必然,这在唯物辩证法中早有论证。居安思危可长盛,我们在安逸中要时刻想到危机,也许有人会说:消极的表现!其实居安思危并非消极,它恰恰是一种更深远的用心,他不是表面的乐观,不是口号里的“用心应对”,它更多地是用行动去证明用心的内涵,是更深层次的、勇于应对的`、勇于挑战的用心,正如任正非先生所说:“居安思危,而不是危言耸听!”
或许我们觉得自己在一个微乎其微的位置上,或许我们觉得自己的存在不会对企业有什么直观影响,甚至会有人觉得干自己的工作拿自己的钱,可能没有人会觉得今天一个企业的存亡会跟自己有直接的关系,但如果人人都这种想法,一个偌大的企业,公司还有什么生存可言,又何来发展?
在这个市场多变的社会里,我们只有付出比别人跟多的心血汗水才能换得生存的希望,我们只有抓紧时间,在冬天最寒冷的时候没有到来之际,制出我们过冬的棉衣。
如果我们不居安思危,努力工作,对企业有一个长远的打算和安排,那么企业就随时随地可能被动,华为的冬天更启示我们要学会自我批判,不断的提升自己优化自我,冷静地对待外面的世界我们坚信:公司一定会度过冬天,迎来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
《华为的冬天》读后感5
非常感谢公司统一为我们购买下发了《华为的冬天》这本富有企业管理哲学及华为兴衰逻辑的书籍,通过认真阅读学习,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强烈的危机感扑面而来
死亡是任何一个企业必须面临的,是谁也逃不过的,只不过有的死的早一些,有的死的晚一些而已,这就是生存的残酷性。企业只有始终强调长久不懈的危机意识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任正非深以为然,他认为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的,大家要准备迎接,即使不能避免这种危机,至少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企业受损。因此,危机意识的强化和培养,华为不仅在决策层、管理层和个别部门,甚至同样要求到全体员工。任何一个企业的成长,如果没有冬天的磨砺,是不可能成为真正成功的企业。华为不例外,其它的任何一家企业都不例外。
恒通化工作为基础化工制造业,同样也能够感受到冬天的气息,周边同行业的迅速发展,装置技术的迭代更新,产品与原料市场的跌宕起伏,无不牵动着公司生存发展的每一根神经。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确是一件十分要紧的而且是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况且我们又属于山西国有煤企控股企业,对于化工市场变化的冷暖感知,虽然多了一层保温呵护,却少了一份必备的触动反应。因此,危机意识的唤醒对于恒通化工稳定生存和长远发展而言,必要且迫切!
二、要勇敢拿起“自我批评”的利器
“人无完人”是客观实情,但要做到拿起自我批判的利器对准自我,确实需要拥有一定的胸怀和勇气。两千多年前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毛泽东也一直强调自我批评的重要性,“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是我们与其他政党相互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任正非传承了毛泽东这种思想,将“自我批评”转化为华为管理的思想,提出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在自我批判中进步”的观念。任正非指出,自我批判并非仅仅指的是个人,还包括华为的各级组织,各个部门、机构,也要不定期对自身工作进行反思。自我批判应成为各级员工、各级管理者的习惯性思维和行为。
为了深入贯彻山东省应急管理厅和集团公司关于“反三违”工作的要求,公司规范员工作业行为,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加强安全责任的落实,打造本质安全的干部员工队伍,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近期将要推出的《“反三违”管理规定》及《“反三违”积分管理办法》就是非常好的“自我批判”的举措之一,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消除各级、各类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自我批评工作方法的`入心入脑将促成公司各项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今后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也将在自我批判与总结反思中不断提升。
三、将服务的理念融入血液
任正非推行自我批评的工作理念,最终达到的目标就是有效的服务客户,比如将“客户经理制”转变为“客户代表制”,客户经理的目标很明确,是单向的、推介式的,而客户代表则是代表客户监督公司运作,提出更高的产品质量及服务要求,从而获得为客户持续服务的机会。包括化工在内的各家企业均是如此,只有获得客户持续认可,给予我们服务的机会,公司才能有得以生存发展的可能。
同时,为了公司整体利益,内部机构部门之间,各岗位之间,也同样需要投入这样的服务理念。当然服务有时还是双向的,不仅仅是管理部门服务于生产技改,生产技改也要服务于经营等管理活动,共同的目标都是实现装置的平稳运行及实现公司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服务于周围相关区域,辐射到业务推进的各个环节。
四、岗位轮换是激活工作积极性的兴奋剂
一个人在一个岗位工作久了,工作的新鲜感自然而然会减退,继而在工作热情、工作潜能会体现出缓慢停滞的态势,华为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于是一种以双赢为宗旨的企业轮岗制度应运而生。
华为岗位轮换的目标一般有五个:一是防止某些高管人员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形成特定的人际圈子,导致腐败机会的增加;二是通过轮岗,培养多面手,同时使多个员工对同一岗位保持熟悉,使每一个岗位都成为随时被替换的岗位,保证岗位的安全性;三是使相关联的岗位通过角色转换,更好的理解其他岗位的工作;四是丰富员工的工作阅历,积累其工作经验,作为一种培养管理人才的手段;五是防止员工长期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导致工作热情的消退。同时,华为的“轮岗制”是一种体验式快速学习方式,是干部团队传播管理技巧,形成均衡发展的有效管理手段。华为对于基层主管、专业人员和操作人员实行岗位相对固定的政策,提倡“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由华为的岗位轮换制度,联想到财务部门自身工作实际,凡是之前经过几次轮换岗位的人员,业务技能相对全面,岗位轮换的效果比较明显。当然,岗位轮换必须兼顾日常工作的接续为前提,有计划、分步骤的有序实施,让岗位轮换制度在日常的财务管理中持续的发挥其效能。
以上是本人在近期学习《华为的冬天》这本书所得到的一些体会,后续的阅读学习仍在继续,思考分析也将不断进行,努力让华为的种种优秀的企业管理理念深入自身工作实际,哪怕只有一点点。
《华为的冬天》读后感6
《华为的冬天》是20xx年,任正非先生在企业内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当年,华为的销售额达到220亿元,利润达到29亿元。旁人都认为华为应该庆祝成功之时,任先生却说华为的冬天一定会来,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因为这是历史规律,他十年一直在思考失败,如何才能活下去。他强调每个华为人都要时刻有忧患意识,并且要不断总结管理要点,一点点的进步,这样才有活下去的可能。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我们能做些什么可以让公司活下去,走得更远些呢?
活下去就要有利润,而利润只能来自于客户。那客户凭什么会选择我们呢?我们只有真正了解客户的需求,解决他们的痛才有可能让客户选择我们。在思想上,我们对所有的客户一视同仁,不轻视订单量小的客户,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机会都要去把握。在行动上,我们要强化内功,在技术、质量、服务方面找到差异化,争取市场。同时,我们还要和客户、供应商、合作者,甚至于友商加强合作,在利益供应链上找到我们的位置,这样我们才能活得更久。
活下去就要打造积极、上进、高效运作的`组织。组织架构要扁平化,减少流程复杂化带来的浪费。坚持推行任职资格管理制,明确岗位要求及胜任资格,推行价值评估体系,对于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可以做调岗、降职或离职处理。管理层要有榜样意识,要有敬业精神、献身精神、责任心、使命感,还要有自我批判的能力。对于没有奉献精神或不能接受自我批评的高管要降职或离职处理。具有奉献精神和接受自我批评也是评价中层干部是否可以提升为高管的衡量依据。
活下去就要做管理改进。抓短板,实现均衡发展。公司、各部门都存在短板,我们资源有限,必须集中火力,解决最弱的一块。如果内部力量不足以解决根本问题,我们要考虑是否可以借助外部的力量来解决。
活下去就要严格控制成本。产品成本的控制要从设计开发开始管控,避免产品设计缺陷,关注时效性。如果产品开发时效低于客户的需求,这个开发就成了浪费。产品量产期间要关注良率、效率的提升,这些都离不开数据系统的支撑。现在的成本不再仅指产品成本,成本是方方面面的。只有建立流程型和时效型相结合的体系,才能做到综合成本管理。
活下去就要不断创新。创新不但是技术上,更重要的是在管理上,即流程化的组织建设。没有管理,人才、持术和资金就无法形成合力,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技术上我们要不断的投入,有方向,有管理,不盲目创新,不闭门造车,并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我们要持续推行创新活动,让所有的员工参与到创新活动中,让组织更有活力。今天,我们开始讨论危机,开始自我批判,这就是一种创新,我们需要正确评价自己,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踏踏实实做好工作,时刻做好迎接冬天的准备。
《华为的冬天》读后感7
读罢《华为的冬天》,我胸中涌起一种沉甸甸的感动。华为20xx财年销售额达220亿元,利润29亿元人民币,正是该喝庆功酒的时候,华为老总任正非却站出来说,华为的冬天快到了,要“居安思危”,这“不是危言耸听”。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安逸常生惰性,骄矜易得“短视症”。当我们飘飘然满足于昨日取得的成绩时,潜伏的危机就将很快浮出水面。中关村仪科惠光就是很好的例子。1997年,林大兵以其独特的“连锁品牌营销”方式起家,99年总销售收入为4亿元,赢得各方赞叹;20xx年下半年,为了迅速扩张增加销售额以上市融资,开始高价进货低价销售,到了今年,融资失败加上销售冷淡,林大兵终于做起了骗子,聚敛3000万元货款逃匿。且不看仪科惠光涉及的法律和信誉问题,单看它短短的生存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缺乏危机感的企业难逃市场无情的淘汰。仪科惠光在成功的光环下,完全忘记了起码的市场规律,盲目地扩张;又没有应对危机的准备,不能及时调整战略,最后铤而走险、违法经营,以至无法生存。
但是,任正非在企业如日中天时,却时时想着应对危机的策略:“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自豪感、荣誉感,而是危机感。”这位十年商海奋战的成功人士如是说,其用心之良苦,用意之深远,发人深省。也正是这种深远的'忧患意识,像一只无形的手,指挥着华为从成功走向成功。但是成功的背后总是潜伏着危机,不可以盲目乐观,而且越是和平与繁荣时期,越是要提高危机意识和应对危机的能力,让自己生存下来。
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有危机意识。华为任总语重心长地说,“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在谈到华为的危机时,他又说,“磨难是一种财富,而我们没有经过磨难,这是我们最大的弱点。我们完全没有适应不发展的心理准备和技能准备。”在当前社会,我们要直面失业的问题:如果企业在竞争中失利,停滞不前,甚至倒闭,就会有人失业;如果个人不能适应竞争,也会被淘汰;还有因为特殊原因而失业和许多在职的隐性失业者。凡此种种,构成了我国巨大的失业人群。面对失业的压力,我们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技能准备”。首先,要自信,切不可自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相信自己的实力,不怨天尤人,不消极放弃,不断鼓励自己,认准方向,找准时机,巧借东风,一定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再者,要自省,切不可自满。“吾日三省吾身”,经常进行自我批判,看到自己的短处,并日益改进。改进一点,进步一点,才会在竞争中增加一份筹码。更重要的是,要自强,切不可过谦。在心理上,谦逊但是更加尊崇强者风范,自强不息,勇争第一。“少年强而中国强”,如果没有人敢做“出头鸟”,何来强大的中国?心理上的强势需要更加强大的技术实力。在技能方面,我们的专业知识技能、管理技能、创新能力等亟待提高,要参与国际竞争更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国际范围的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如果不能比别人更快地掌握好最先进的技能,就难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忧患意识,源自一种深沉的责任感,对自己、对企业、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今世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悄悄的拉开战幕。97年至98年,国际炒家对港币发起五次金融狙击战,第一次由于没有准备,香港损失惨重,被戏称为“自动提款机”;随后的几次战争中,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做好多方准备,采取有力的措施,才反败为胜。然而,这胜仗背后是重重危机,险情迭起。况且,第六次、第七次战争可能已经在酝酿之中。
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入世在即。加入WTO,不仅意味着更加开放的贸易格局,更加意味着相应激烈的国际竞争。曾几何时,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参与经济角逐的同时,悄悄地挑起民族命运的重任,多了一份“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历史责任感。商场即战场,我国的企业将面对跨国集团这样强大的竞争对手,我们有没有足够的准备打赢他们?如果我们的民族企业失败了,甚至破产了,我们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失业问题,甚至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企业的发展起步晚,国内贸易环境的限制以及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落后,给企业参与竞争带来了诸多不利。中国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生存下来,不但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更要找出迎头赶上的办法。20xx年,任正非从均衡发展、精简机关、规范管理、管理体系、模板化管理、干部评价制度、自我批判精神、心理素质、危机意识、媒体应对态度十个方面提出了独特的管理理念和危机应对措施,为“华为的冬天”准备了一件厚厚的“棉衣”。“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看到《华为的冬天》,我已经相信,华为将笑迎生机勃勃的春天。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然而,在一片歌舞升平的背后,孕育着更加残酷的经济竞争。21世纪的钟声,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为了祖国的美好的明天,我们任重而道远。
《华为的冬天》读后感8
阅读《华为的冬天》,任正非那种居安思危精神,确实发人深省和佩服。读后感触颇深,一是短板思维,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而不是最高的一块。
我们的安全管理同样存在短板,而且这个短板极其危险。我们常说安全是“1”,其它的都是“0”,没有这个“1”,“0”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所以抓安全要放在讲政治的.高度来对待,才能确保企业长治久安。
二是创新思维,企业鼓励创新是好事,但不是盲目创新、刻意创新。创新也接地气,要有利于简化流程,要有利于提高效率,要有利于降本增效,这样的创新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三是改革思维,对待改革,要有一颗平常心。改革是发展的需要,是必然的规律,只有不断地改革,才不会被社会淘汰,才能挖掘内部潜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华为的冬天》读后感9
《华为的冬天》正在来临引起万千关注,拜读完后引发了我的一些感想。
我尊敬史炜先生,赞赏他的观点,但是他在这篇文章里所阐述的观点我认为并不妥当。史先生认为华为的冬天即将到来,但我认为华为的冬天可能暂时还到来不了。
关于华为的冬天。任总的华为的冬天说法更多是一种未雨绸缪,是一种领导者的眼光的体现。史先生眼中的华为的冬天应该是指当前国际电信业合并潮之下华为可能更大市场竞争。这两种华为的冬天并非实际情况。以销售额算,20xx年华为的销售额已经达到60亿-80亿美元(不同的统计方法)的水平。按市场份额,仅以光网络为例,华为稳占全球市场前四名。在DSLAM领域和软交换领域,华为都是世界最主要的供应商之一。这些评价都来自国外第一流的市场研究公司。按市场来分,除了北美市场进展不大之外,华为的销售已经遍及全世界。按品牌来说,全球电信领域已经无人不知道中国的华为公司。基于以上几点,我认为华为已经跻身世界顶级电信设备制造商之列,并且发展势头超过了绝大多数竞争对手。因此我认为“华为的冬天”这种说法值得商量。华为在西门子,阿尔卡特,马可尼的眼皮底下获得德国,法国的光网络订单,进入英国电信21CN计划,这都说明封杀并不存在,至少没有那么严重。史先生的核心观点说华为的冬天在于跨国巨头及其所在国家的全力封杀,我以为史先生目前还只是自己的.推测。我并非认为华为的前景一片光明。
我相信任总和华为的领导层看到了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市场拓展以及业务发展层面的问题。更多的可能是内部管理以及整个行业的发展转型层面的问题,由此可以想象到未来无论什么行业的发展都是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步伐的前进而改变。就目前来看,我认为人们不再是为了温饱而劳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层面以及自身价值体现的追求可能会越来越强。那么不论什么行业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肯定会对服务这个关键点做更多的努力。
据我在IT界的了解所看,国际知名的IBM、cisco等一线品牌的数据交换领域服务商,他们的服务和华为做对比来看的话。华为还是略逊一筹的。我想这也许是任总所感受到的“冬天”的实质所在吧。只有有一天,中国不仅仅只有一个华为,中国更多的企业同样有公平的机会发展成为华为这样的企业,我们才不会为华为的冬天紧张。这个冬天对于华为来说是漫长的,没有看到尽头的。有人这样评价:“任正非对华为的冬天来临的感觉虽然敏锐,但是他不知道冬天为什么会来;他知道春天会来,但是只会准备棉衣,而不知道怎样创造春天。”
综合以上几点来看,我们公司可以从中借鉴一些发展模式的优点。我相信不论对任何企业来说华为老总的这种未雨绸缪的眼光都是有益处的。
《华为的冬天》读后感10
虽然名为华为的冬天,实际上由于华为至上而下居安思危的思想,华为至写书为止都没有进入冬天。但就如任总开头的一句话: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的好。从这两年华为的境遇看,这句话确实也应验了。很遗憾我是在已经进入到冬季的时候才看到这本书,别人可能读后感觉要居安思危,可现在的我我却不得不居危思危。
一、生存的唯一理由
生存的唯一理由开篇点出客户比天大,的确如此。客户不论对于公司还是业务人员确实就是天,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因此我们开展一切工作都是围绕这个来的。每个人,每个阶段,每份工作面对的客户问题是不一样的。就个人而言,还是先解决客户在哪里的问题。找到准客户,然后晋升为客户,才有后面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以及为自己的客户创造价值的问题。
相对于华为这种科技类企业,我们做同行货代营销工作,实际简单的多。说这句话时,我也是苦笑,往往就是这最基础最简单的工作我却没有做好。但现实是必须找到足够多的客户,才能谈客户服务,并且向最后一节提到普遍客户原则用进去。现在的我不会区分客户,因为客户太少,每个都是小客户,每个也可能都是大客户,还在广撒网的阶段,当然撒网的方法和收网的结果也有不一样,但做业务只有向前走,成功率低就只能比别人撒更多的网,比别人用更多的精力。
二、走出去,活下去
不管我如今做的.好与不好,来到华展,我终究是幸运的。跑过厦门很多同行公司,整个厦门很少有我们这种在很早就开始就积极让我们走出去的公司。出去就多一分机会,出去就多一种可能。目前我的走出去没有取得好的好的结果,是我在客户线上跟踪出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走出去,才是有效的走出去,才能活下来。MING TONY FRANCO走出去都比我做的好,华为是向对手学习,而我是要向同事学习,我们既有竞争也有合作的关系。Ming善于琢磨问题研究客户,Tony善于沟通跟客户自来熟,Franco线上沟通也很强。找到差距,弥补差距,一定要赶上。从一开始就应该打算把业务当成事业来做,而不仅仅是工作,工作是努力就好,事业却是要拼命才行。
拒绝一切机会主义,做做看看不如趁早离开。同时拒绝机会主义也就是要沉下心来做事,让客户感受到我是要把货代当事业做,我是把对他的服务当做事业来做,侥幸心理,射幸心态是不能做到持续发展的,而我们的持续发展就是不断纵深开发客户,了解客户需求,增强客户粘度。
最近这段时间是最烦躁同时也是业务做的最差的时候,但是越是这样的时候越是要俯下身来做事,一切为了结果,但是更要用结果复盘过程中的问题和差距。也许我可能会错过公司给我屡败屡战的机会,但是我自己一定会屡败屡战!
《华为的冬天》读后感11
古人云:“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华为的冬天》对企业管理有强烈的“醒脑”作用,从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入手,向我们讲述了很多极具建设性、操作性的企业管理经验,也对在思想上、行动上、管理上更好地履职尽责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方法论。作为一名中层管理人员,通过认真学习《华为的冬天》,对企业的生存危机,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感悟颇深,受益颇多。
一、筑牢思想之基,树立危机意识。
《华为的冬天》提出,“惶恐才能生存,偏执才能成功”,大谈危机和失败。学习“华为的冬天”,就是要保持一份战略清醒,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找准补齐制约发展的短板,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动力。当前,原油的持续拉涨,价格已攀升为近两年新高,加上“能耗双控”政策和“碳中和”政策对甲醇的影响比较大,甲醇期货持续上行。同时国际乙烯,丙烯价格持续低迷,国内乙烷脱氢和丙烷脱氢产能增加,使丙烯产能过剩,加上国内烯烃的`当前实际,勇于面对市场危机,从加强职工紧迫感开始,向员工传递危机意识,将危机意识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先导,将其嵌入制度流程和日常文化建设等方面。坚持认真谦虚、稳扎稳打、务实严谨的工作作风,苦练内功,补齐短板,提高谋划布局能力和执行力,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动力。
二、弘扬敬业精神,强化进取意识优秀的员工应该具备敬业精神、献身精神、责任心和使命感。
人心稳,企业才能稳。各级干部必须要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保持同职工同甘共苦的优良作风,困难面前要以身作则。发扬“老黄牛”精神,强化责任心和使命感,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勇挑重担、苦干实干。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敬业精神、担当精神,要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要善于站在企业的全局中思考分析问题,自觉将自身工作放到更高层面的大局中去把握、去落实,紧紧围绕全局工作主动负责,坚定不移地担起岗位赋予的职责,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提高“实干”本领,抓实培训工作,让每位员工明白“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标准”,让管理人员知道“管什么、怎么管、管到什么标准”;练就“苦干”内功,持续转变工作作风,发扬“钉钉子”精神,做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要抓住提质增效的关键点,持续夯实管理基础,干一件成一件,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强化自主创新,提升综合素质。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要敢于创新、敢于尝试、敢于变革,不断归纳、综合分析、蹄疾步稳,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全体党员干部必须树立危机感和紧迫感,坚决破除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观念,强化慢进则退、小进则退的意识;坚决破除传统思维、因循守旧的观念,强化敢破敢立、勇于创新的意识。面对今年的工作任务,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进一步开拓视野、冲破束缚,以创新的思维和办法克难求进;进一步分解责任、传递压力,激发动力、汇聚合力,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优化工作方式,狠抓薄弱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升职工的整体素质和技术力量。全方位构建责任定量化、考核绩效化的制度体系,对工作任务、岗位职责实施精细化管理,向执行要效率,向落实要结果,增强各项工作的执行力、落实力、穿透力。坚持“制度管人、流程管事”,规范职工行为,更好地激发内生动力。在全厂内部推广《烯烃厂对标及现场管理手册》,加强对标管理和现场提升工作,组织做好装置年度大修,以踏踏实实的工作精神,苦练内功,内强素质,提高质量,创建学习型精益型烯烃团队,各级管理人员始终心怀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着力解决企业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我们将以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责任感,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迎接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全体干部职工一定要紧紧围绕公司的全年工作部署,以全面深入实施精益思想指导下的“算账”文化为切入点,认真组织好当前的重点工作,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竭尽全力,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华为的冬天》读后感12
《华为的冬天》这篇文章核心思想是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并提出了解决危机的思考和措施。
主要给我有五点启发:一是要查找工作上的`不足,将风险隐患及时消除,赢得时间和空间,积蓄更多力量稳重求进。
二是要保持安静的心态,宠辱不惊,泰山崩于面前而色不变,保持战略定力;三是要善于将常规工作简化、优化、再固化成模块,通过标准化、流程化作业,持续提升工作效率;四是要统筹兼顾,凡事注意全面均衡发展,各个领域齐头并进;五是要有敬业精神、奉献精神、责任感、使命感,在危难险重的任务中奋勇拼搏、勇于担当、善作善成。
《华为的冬天》读后感13
一个企业,要长久地保持战斗力,并能以饱满的战斗力立于市场,是管理制度、人才分配、资源优越等因素符合发展过程的必然结果。任正非《华为的冬天》是一剂良方,让管理者居安思危,让被管理者忧盛危明。
将“华为”企业名称换一下,其实适合所有企业思考自己的冬天。在华为公司兴盛时期,作为高管,任正非“十年来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这是赢得掌声、夸赞背后极致的冷静和理智,这也是任正非想让华为走得更远的未来意识,而非五个十年或十个十年。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所谓自然规律,就必然会经历起步阶段、扩大增员、黄金时期、回落低迷,如抛物线原理,纵使横轴、竖轴汇集无数个点,抛至最高点便开始回落,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更多的时候,是要在最高点保持的时间久一些、再久一些、更久一些,这是管理者出发的初心和奋斗的愿景。
成功企业,百分百有一支优秀的高级干部队伍,高级不是依附于职务、职权的光环折射之下,是品德、道德、格局与管辖范围内毫无违和感的质感。干部是敬业精神、献身精神、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公心、公平、公正与员工期盼值完全合拍的口碑评价,这是企业久远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责任心和使命感,为什么还要当干部”是高级干部自我批评与自我反省的真句。
任总预提了华为的危机,一定会到来的,并且是不知不觉的。他的思维是忽略了成绩,放大了忧患。很多时候,我们是忽略了危机,放大了成功。在失败来临的时候,我们还太嫩,磨难是一笔财富,而我们没有经过磨难,这是我们最大的弱点,我们完全没有适应不发展的心理准备与技能准备。这样的总结,真的是最为痛心的'地方,直指关键、戳中要害。真正面临危机,谁都是新手,都是无计可施,也是任正非所说的“太嫩”。
居安思危是我们使用率较高的一个词,居安是前期努力发展的美好实现,思危是继续探索后期的思维预提。思危的深度考虑,是管理者的高级预见,是被管理者的高级认知,是制度的高级执行。冬天很冷,要在冷之前,充分准备好足以抵御严寒的棉衣,也只有这样,才能活下来!
《华为的冬天》读后感14
最近,公司组织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研读《任正非:华为的冬天》和《全面预算管理让企业全员奔跑》这两本书。拿到这两本书,我细细看来,觉得这两本书最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是华为公司的危机管理理念和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当前,我们企业正处于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全面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开展全面预算管理,上下同心协力,促进企业高效配置资源、有效管控风险、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和综合经营实力,全方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居安思危。华为公司十多年发展的历史,献给世人眼中的是快速发展的华为。而在华为管理者的心目中是要不断地面对竞争,化解发展中出现的种种大大小小危机,在危机中发展,在危机中壮大。也正是任正非老总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天天感受着冬天严酷,时刻紧绷危机这根弦,华为才有今天的辉煌。这正应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
《华为的冬天》使我们感受到,冬天是一种压力、是一种危机、更是一种希望。企业要长期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建立一支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员工团队。要战胜困难,化解危机,保持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拥有一支责任心和使命感强的员工团队是重要保证。公司每个员工的利益、前途都和公司的发展密切联系,息息相关。
恒通化工是一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产品比较基础和相对单一,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较差。尽管近年来我们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增加用氯产品,形成综合效益,使公司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是,我们不能让沾沾自喜蒙蔽了发现问题的眼睛。目前,保障安全生产依然是我们企业生存的前提,做好全面预算管理才是我们良性发展的保障。
这两本书的内涵是深厚的,其延伸出的思想是深刻的,我们应该真正去领悟它,并把它应用到实际生产管理工作中去。作为氯碱厂烧碱党支部书记,我要以十九大及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相信组织,服务组织,奉献组织。更要坚定理想信念,把牢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持政治原则、坚定政治道路。我要始终做到廉洁自律,自警自省。对下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模范带头,对上要维护团结,勇于担当,求同存异。以忘我的工作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一如既往地加倍努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激扬的斗志更加努力工作,为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作为氯碱厂生产副厂长,积极抓好生产的调度平衡,工作中坚持以安全生产为中心,把公司独立电网和电解、氯氢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抓好生产调度系统平衡工作,认真研究、优化内部运行方式,编制和完善氯碱厂生产系统事故处理预案,加强内、外部的沟通、协调,搞好生产平衡调度。强化调度信息的准确传达和反馈,及时根据生产实际情况进行生产调度,第一时间搞好事故状态下系统的调整、处理,突出抓好了氯、氢系统的平衡,做好了氯气、氢气体的外送工作,合理调度尾氯产品的生产,确保生产安全、稳定运行。加强大班管理,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结合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进一步激发员工工作热情,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为全年各项目标的顺利完成做好保障。同时还要通过培训,提高全员开展安全标准化及双体系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切实把标准化及双体系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位员工。我们要对重点设备进行计划检修,检修前进行风险评价并制定检修方案,掌握主要技术参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动员全体职工参与到安全工作中去,明确安全管理职责,严格票证制度,杜绝“三违”现象发生,对出现安全问题,按规定严肃进行考核,形成合力,确保安全生产。
每个企业都会有遇到寒冬的一天,只要我们准备好足够的“棉袄”,在思想上、观念上、行动上,紧跟潞安集团的总体部署开展工作,公司上下齐心协力,我们定会迎来美好的春天!衷心祝愿我们的企业越来越好!
《华为的冬天》读后感15
近期公司组织开展:“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心得”活动,拜读过后感受良多、受益匪浅,也从网上查找了些任先生的事迹,以加深对他的了解,通过学习对《华为的冬天》中,任正非先生提到了几个观点,感触颇深。
第一观点:要居安思危,现在,多数人在安乐的环境中缺乏危机意识,常常只能等到危机来临了,才有所考虑,有所行动,甚至有一部分人危机已经到了身边还没发觉无动于衷这是很危险的'。对于我们做快速消费电子材料这行来说,也是很危险的,如我们不能正确地认识当前形势,在头脑中没有危机感没有紧迫感,对企业发展和个人进步都是没有益处的,因此我们因人人都应深深思考,时刻都要有忧患意识,处处都要居安思危。
第二观点:未雨绸缪,中国有句俗话:不打无准备之仗”如果干任何事情前都准备好,那么当事情来临时,就能从容应对,干起事来就能应对自如,最起码能减少损失,我们在工作中要具备这种意识和能力,超前考虑早做打算,把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考虑充分,把解决的办法制定周全,那么,就能从容应对各种复杂的局面,取得最后的胜利。
第三观点:就是不断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创新是个人能力不断提高的标志,今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信息急剧膨胀要想跟上社会的发展,不被淘汰,不被企业淘汰就要学习,就要创新,在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有创新的思想,创新的行为。
透过这篇文章,觉得作为公司一员,首先要有使命感和职责感,今后在工作中要不断自我否认,不断学习,不做最短那块。用任正非先生的话结束心得,“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