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二十四孝有感

时间:2024-05-07 读书心得 我要投稿

读二十四孝有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二十四孝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二十四孝有感1

  《二十四孝》图文并茂,非常感人。我发现,百事孝为先,小时候那些孝顺的人,长大都有了很大的成就。

  二十四孝有: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痛心、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戏彩娱亲、卖身葬父、刻木事亲、行佣供母、怀橘遗亲、为母埋儿、扇枕温衾、拾萧异器、涌泉跃鲤、闻雷泣墓、乳姑不耽卧冰求鲤、恣蚊饱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笋、尝粪忧心、弃官寻母、涤亲溺器。其中,我最喜欢刻木事亲,意思是: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南(今河南黄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见面,从不懈担久之,其妻子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虽然这篇文章里木头人的手指会流血不现实但古代人真的是孝顺。现在有很多人特别是我们这代人一天到晚都是在想自己该怎么样,自己吃的好不好,玩得好不好,向父母要这要那,达不到要求就发脾气,有时对父母和长辈说话、行为很不礼貌。和前人相比我真的对“孝顺”二字没有做好。读了这本书,我以后一定要孝顺父母,尊敬老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德。让我们从点滴做起吧!

  让英雄走下神坛——读鲁迅《二十四孝图》有感 鲁迅所有的文章里面,我最喜欢的是《二十四孝图》。而其中记得最深刻的便是有关“郭巨埋儿”的一段。“郭巨埋儿”的故事是说一个孝子郭巨,家里贫穷,生了儿子之后怕养不起老母,就要把亲生儿子埋掉。我想,那些把这个故事改编润色、一代代传下去奉为典范的人们,本来是要赞扬郭巨的孝顺吧。可年幼的鲁迅读了后,竟然“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的”,竟然对这些孝子们产生了抵触心理,“不仅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父亲去做孝子了”。这是何等的悲哀!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就如同一个女子,任凭她再怎么美丽,若是脸上抹了过于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让人反胃而已。那些煞费苦心“修饰”出来的完美的、让人们去膜拜敬仰的神像,是不能打动人心的。真正能让我们这些在柴米油盐间折腾着的普通人感动的,永远是那些平凡的英雄,那些有过懦弱、有过自私、有过犹豫,然而最后选择了勇敢、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坚定的人。那些自愿前往偏远地区的志愿者们,难道没有过后悔吗?难道从没有在静夜里独自流下过泪吗?难道没有抱怨过当地不可想象的艰苦条件吗?难道没有在遇到挫折遇到困难时,萌生回家的念头吗?我想,这些都是有过的。然而他们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用自己的青春和热情,温暖着那块贫瘠的土地。那些坚守操节,廉洁奉公的干部们,难道没有羡慕过别人富足的生活?难道没有在贿赂面前感到一丝的犹豫?面对着清苦的生活,难道没有过委屈与不甘?面对妻儿亲友的抱怨,难道没有过歉疚、没有过哑口无言?我想,这些都是有过的。然而他们最后还是选择了清廉,守着自己的良心,不图那个“廉洁”的虚名,只求仰不愧天,俯不愧地。那些为人们所称颂的英雄们之所以崇高,不是因为他们的“完美”,而恰恰是因为他们的缺陷,以及与缺陷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正是他们的缺陷,使他们离我们是那么近,我们不用仰视就可以看到他们的面容;而他们对自身缺陷的战胜,成就了他们的崇高。为什么总是要把人“神化”呢?那些高高在上的神像,真的比混迹于芸芸众生的“人”更有感染力吗?恐怕不见得吧。失去了真实失去了亲切的典范和偶像,立刻便敛去了那温和的笑容,换上一副拒人千里的面孔。让我们的英雄走下神坛吧,还他们各自的本来面目,那些不见得多么完美、然而充满了人情味的面容,那些褪去了“神”的光环、然而闪耀着“人”的光辉的面容。让我们唱起普通人的赞歌吧,歌唱那些软弱、怯懦、犹豫背后的高贵与坚强,赞美那些挺立于平凡身躯中的铮铮傲骨。

读二十四孝有感2

  孝,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特别强调的一种,《弟子规》中,对待长辈的态度无疑写的清清楚楚,“孝”这一概念,早应该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中成为不可磨灭的一条了,从“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这妇孺皆知的故事中表达出来了。

  文中说,当作者看过二十四孝后,看到做个孝子如此之难,原先做个孝子的方案便彻底放弃了,其实我觉的,做孝子不一定非要将事例硬安到自己头上,那样多生硬来着,只要打心眼里替母亲着想,替父亲着想,不让他们为自己操心,在家务上替他们分担一些,也是一种孝,虽不如事例上那么感天动地,但至少也是一种平平凡凡的孝呀!

  硬把事例往自己头上安,是行不通的,毕竟时代在变,你说有一天你父母想吃鲤鱼,你说:“好,我要做一个孝子,卧冰求鲤去!”行的通吗?现在冬天没有古代冷,湖面上通常才结一层薄冰,恐怕人才站上去还没来得及卧下呢,冰就碎了,当时别说父母吃不到鲤鱼,恐怕也会吓的`赶紧跑到湖边来救人,再说,现在市场上明明有鲤鱼卖,干吗要那么费力去求鲤鱼呢?

  其实,这些事例所要说明的,是“孝”的精神,“孝”不是一件事情,而是一种精神,平平凡凡的“孝”反而更加的温馨,向一缕淡淡的香气迷漫在家庭之中,使每个人都感到淡淡的幸福。

  不用那么惊天动地,平平凡凡的“孝”,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更加的温馨、幸福。

读二十四孝有感3

  今天我读了一本叫作《二十四孝的故事》,特别感人,我来讲一讲吧!

  比如黄香,他夏天时害怕父亲睡觉时热,就用凉水倒在父亲的凉席上,再用扇子扇干,床就变得很凉快。他冬天时害怕父亲睡觉时冷,所以他在父亲耕地回来前钻进父亲的被窝把床暖热,床就会变的`很暖和。总,之我要向二十四孝中的每一个大孝子学习!

  这边书就算是我推荐给你们的,一定要看哦!

读二十四孝有感4

  假期里我读了好多书,我觉得《二十四孝》这本书很特别,第一篇《孝感天地》。这篇文章主要讲我国古代舜是一个圣贤的君主。舜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里,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死了,父亲取了个后妈,后妈生了个弟弟叫象。从此,舜的后妈和父亲就不喜欢他了,并且虐待他。他父亲还想杀他。但是,当舜的'父母亲生病的时候,舜马上回到父母身边。尽力服侍父母,还处处让着弟弟。

  舜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大象跑来为他犁地,小鸟飞来为他播种。舜在河里捕鱼,遇上了狂风暴雨,可是他却一点也没事。舜孝顺父母的事,感动了首领尧。尧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舜,并且还把自己的王位让给了舜。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舜感动了。我要向他学习,在家做一个孝顺父母、长辈的好孩子,在学校要尊敬老师,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孩子。

  孝,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老师说:百善孝为先。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孙,《二十四孝》是儿时必读的书。

读二十四孝有感5

  一个人在世上必须做到三点,第一珍爱生命,第二讲礼仪,讲道德,第三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孝敬父母。父母给你了生命,你不仅要保护好宝贵的生命,还要去感谢父母,感谢他们给你了生命。这是我读《二十四孝》后有感而发的。

  《二十四孝》中记载着一个个震撼人间的故事:比如《刻木事亲》《卖身葬父》《行佣供母》等等,最让我感动的是《芦衣顺母》,故事中闵损的继母经常残虐他,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继母用芦衣做的衣服给闵顺,而用棉花做的'衣服给两个弟弟。一天,父亲出门,闵顺因寒冷打颤,便受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知道闵顺被残虐,便回去要休掉后妻,没想到闵顺竟跪地求父亲饶恕继母,父亲十分感动,依了他。

  闵顺对继母的“孝”深深影响着我,继母对他不好,他竟也不计较,还孝敬她。而我的妈妈呢?我猛然想起一件事来,一天中午,只有我和妈妈在家吃饭。妈妈吃完饭后,便下楼散步去了。这下,我可乐坏了,我为什么很高兴呢?因为我可以尽情地玩手机。我玩得正欢,没想到妈妈竟然回来了,她惊奇地看了看沉浸于游戏中的我,又看了看玩得已经发热的手机,过了好一阵,她才明白怎么回事。刹那,原本和蔼可亲的妈妈变得如母狮子一般。我立刻意识到大事不好,心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是妈妈没有打我,而是哭了,一滴滴泪水从脸颊流到下巴,一直滴到地上,妈妈一边哭一边骂道:“胡飙啊,你为什么不听话呀,吃个饭都要我守着,你都十岁了,你能不能自觉一点啊!你知不知道爸爸起早贪黑,一天就赚一两百快,而你呢?买药花了六十多块钱,买书也买了六十多块钱,参加军训又花了八十多块钱,购买演出服又花了二百多块钱,你自己算算,一共花了多少钱!所有的钱都在你身上。”当时,我已经被妈妈训得面红耳赤,眼泪在眼睛里打转。

  那天下午,我变得寡言少语。直到下午放学,妈妈又骑着电动车来接我了,妈妈那双沉重的大手给我穿上暖和的棉衣,使我不挨冻,坐在车上时,我发现妈妈的白头发又多了几根,皱纹又多了几笔,我天天这么不听话,但妈妈对我的爱丝毫没有减少。相比《二十四孝》中的闵顺,我感到自惭形秽,所以我要好好表现,好好孝敬辛劳的妈妈,让妈妈更加幸福。

  “百善孝为先”,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去孝敬长辈,感恩我的父母!

读二十四孝有感6

  当我看到鲁迅介绍的几个故事时,觉得“孝道”是那么的难我和鲁迅的感受是一模一样。我仍然模模糊糊地记得我过去是如何“孝顺”父母的。

  与他们相比,我只是“听话”和“服从命令”,当我长大了,我会给年老的父母好的食物和足够的生活费。

  例如,“卧冰求鲤”就是晋代王祥的故事。《晋书王祥传》中说,他的继母喜欢吃鱼,经常让王祥到河边钓鱼。一天,天气很冷。他脱下衣服,睡在冰上,用体温化冰捕鱼。突然,冰面中间裂开了,两条鲤鱼跳了起来。

  然其中自然也可以鼓励效仿的,如“黄香扇巾”等等也不困难,他讲述的是黄香9岁失去了母亲,对父亲尊重孝顺,夏天先把父亲的枕席扇凉,冬天先用自己的`身体为父亲暖床。

  这些做法,对于当时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作为21世纪的人,喜欢吃鱼可以去买;夏天热的,冬天冷的,可以开空调。而现在我们所做的就是尽自己的责任,孝敬父母。当我们老了,我们的孩子会孝顺我们。这样,“孝”这个词就代代相传了。

读二十四孝有感7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是中国文学名家鲁迅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反映人情世态、传承民族文化的杰出之作。它以出色的文笔、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思考,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文化中博大精深的封建道德观念和伦理道德观念。

  在读完这部作品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以及这种文化价值对现代文化的`重大影响。这部作品中二十四位名人所表现出来的人文关怀和思想深度,让我深深被感动和震撼。

  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的年轻人来说,阅读这部作品无疑是一次宝贵的文化体验和心灵洗礼。它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儒家文化的价值、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及鲁迅先生的文化素养,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更加明晰和自信。

读二十四孝有感8

  今天品德与社会课,老师带我们看了“孝”这专栏。在这二十四篇故事里最让我感动的就是《涤亲溺器》这一篇,十分平常的故事。

  这篇故事发生在北宋年间,主人公是一位著名的文学、书法家——黄庭坚。虽然官当的很大,但每天晚上,他都会为母亲涤洗马桶,常年如此,从不间断。我从这里被他那“孝”的精神感动了,我想:平常北宋时官当的很大的人只要吩咐下人去做就行了。可他却自己亲自为母亲涤洗马桶。。。想一下现在的.我们,爸爸妈妈让我们干一些活都不肯,这可真是天壤之别啊!记得有一次,我正在玩我心爱的电脑,不希望有任何人来打扰我,可就在这一时候,妈妈跑过来对我说:“儿子,下去给我倒垃圾。”我假装没有听见,继续玩。妈妈只好自己下去倒垃圾,上来时还不小心摔了一交呢。

  还有一次,我正在认真的做作业,妈妈因脚疼不能洗衣服,妈妈让我帮她洗衣服,我答应了,随便弄了几下就完工了………。

  到现在我后悔莫急,以前真不应该这样对妈妈!我决定今后多为父母做一些自己该做的事,让父母为我省点心。

读二十四孝有感9

  今日,我看了《二十四孝故事》。

  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孝感动天的舜;亲尝汤药的汉文帝刘恒;还有百里负米的子路……等等一些远近闻名的孝子。

  在他们当中,有百姓;有皇帝;有县令……不管他们是谁,是什么身份,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那就是孝顺父母。

  其中,刻木事亲的故事令我十分感动。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叫丁兰的人,父母双亡,便刻了两个木像,当做活的父母供奉。一天,丁兰外出时,张叔来借东西,丁兰的妻子在向木像问卜后,得到“不借”的答案,便如实回答张叔,张叔大怒,对木像大骂,还打了木像,丁兰发现后,去打了张叔,丁兰被衙门逮捕了,他哭着对木像忏悔,木像竟流下了眼泪,官员向皇上奏明情景,还举荐丁兰为孝廉。

  这本书让我明白: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最重要的事都是孝顺父母。

  “百善孝为先。”让我们一齐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吧!

读二十四孝有感10

  最近,我读了《二十四孝》,有戏彩娱亲的老莱子,有鹿乳奉亲的燕子,芦衣顺母的敏娟……其中我最感动的是戏彩娱亲的老莱子。

  他是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麗,他总是孝敬父母,每次有好吃的他总是给父母。他七十岁还不觉得自己老,还经常穿上五彩皮衣,逗父母开心。有一次,她出去挑水回来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水全都洒了,他不想让他的'父母伤心,便灵机一动,扮成小孩子一样倒在地下玩拨浪鼓,二老看见了还以为他又向前此一样玩,所以二老大笑。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思绪万千,知道古代人都那麽孝顺,我们现代人就更应该孝顺父母了。这使我我想起了一个词“百善孝当先”。只有好好做人,努力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孝顺。此时我想到了,我有没有像老莱子一样孝顺父母?有没有让父母开心?

  这使我想起了春节前的一件事;那天晚上,只有妈妈和我在家。突然,妈妈的肚子疼了起来,妈妈叫我拿药来,可是药竟没了,只能我亲自下去买药。这麽黑的天,身手不见五指,我最害怕了;但是为了妈妈,我一咬牙一跺脚豁出去了。出门便一路小跑到了药店,往家走的时候,我累得不行了。

  这时,我脑子里浮现出一个身影,那是妈妈,他肯定为我买药的时候也一路小跑。现在,正好让我有一次表现的机会,所以我的步伐加快了,终于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等我回到家,已经大汗淋漓了。吃完了药妈妈说:“有儿子真好。”我开心地说:“还是有用的。”

  我相信,我以后会向二十四孝里的孝子好好学习,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读二十四孝有感11

  《二十四孝图》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鲁迅由对反对推行白话人的痛斥想到了自己小时候。由自己小时候看的绘本想起了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候看到日本的小学生用的图书,感慨自己小时候和现在的小孩子读书是如何的枯燥呀。这让我想起来了霍先生之前在公众号发表的几篇文章,自己以前看霍先生写的一些游记是非常欢喜和憧憬的,但是最近先生连续发好几篇对于日本教育的“吹捧”的文章还有对中国的一些意见,还记得当时自己还在微信上留言了,对先生所说的进行反驳。后来就对于先生发的文章开始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了。

  今天看到鲁迅先生在文章里发出这样的感慨,不禁肃然起敬。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大多写于一九二七年之前。差不多一百年了,中国的学者还是在发出:中国和日本还是有那么大的差距的感慨。自己的爱国之心自是不用怀疑的,但是两个跨越近100年的学者都扎起感慨,我真的想自己亲身去体验一下到底差距在哪里?

  后来文章中鲁迅先生想起小时候一位儒者送给他的一本《二十四孝图》。鲁迅在听完这本书里所有的.故事后,对于想做一个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突然感到一阵的共鸣啊。近几日回家然后和爸妈聊了一下对于自己以后的规划,想法和他们认为的完全背道而驰,心中十分的苦闷。他们想自己毕业就要回到县城,按照自己所学的,在那里大致也可以找到一份相对轻松的事情,然后看看能不能考教师资格证或者走走关系考个公务员。对于爸妈的考虑自己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可能因为爸妈自小在家,对于自己,父母的爱从来不觉得奢侈,所以也不会太大的珍惜。毕业以后一直想着多赚钱然后追随前辈的脚步。和父母吐露心声后,他们大为不悦,一直说我太自私,劝我要看清现实。

  文章最后,他(鲁迅)觉得自己小时候看不懂的问题,长大了知道又开始计较和后怕,觉得自己这样的想法着实可笑。关于孝这个问题,自己一直也是摇摆不定的,小时候到高中都非常听爸妈的话,但是到了现在,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很多事情大致要和他们对着干,好像叛逆期延迟了一样。很多时候都害怕家里突然打来电话讲不好的事情,对于爸妈的身体也是非常的担心。到现在自己也是看不懂孝这个字啊。

读二十四孝有感12

  文章讲作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感受,揭示封建孝道虚伪残酷,二十四孝图读后感。作品着重分析“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性命,“肉麻当作有趣”,最近回国讲学,周末,下午5点左右,偶尔经过母校原一中的旧址时,看到校门前后几十米,到处是送餐的`家长们,与孩子蹲在街角或台阶上,急急地吃着饭。长辈的那种殷切,那份关爱,确实叫人为之动容。只有为他们祈祷:愿学子成才,愿父母健康,也愿为他们提供一个避风的小亭或走廊。(作者系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公民,原区一中毕业生)

读二十四孝有感13

  读了这篇文章,我才最后明白:想做孝子,还真是不容易啊!

  以前以为,孝,就是听父母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此刻最后明白,有些事,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比如说“郭巨埋儿”这个故事,说的是为了让母亲吃饱饭,竟要将未满三岁的儿子埋掉。我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如果我的父亲也学着郭巨,那死的不就是哦?所幸我家还算比较宽裕,这还是落不到我头上的。但不仅仅仅只是母亲与郭巨是血肉之亲,那三岁的儿子也是人,也是他的亲骨肉啊!如此虚伪,真是令人哀叹!

  其实,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以前我们认为是至孝的大好事,此刻已用不着那么夸大其词的去做了。正如鲁迅先生所写的“却很少见有绅士赤条条地躺在冰上方,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这都是多此一举,若换在先前,你的.这种行为回被大肆赞扬;若是此刻躺在冰上用身体的温度把冰化开,不被人看作异类才怪。幸好只有少数的人会这样做,要不然,全世界就只剩下已至古稀之年的老人了。

读二十四孝有感14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更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二十四孝故事》通过二十四个故事描述了古人的孝行,代表了当时社会和儒家的孝道观。在我们今天看来,许多故事是不可思议的,像戏彩娱亲的老莱子,埋儿奉母的郭巨,在我们现代人的观念中是匪夷所思的,竟然能把自己的孩子埋了,这样的父亲值得学习吗?这使我刚看《二十四孝故事》,就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但是,当我耐心把书本读完后,竟为书中人物的孝心所感动。“久病床前无孝子”,这是当前许多老人的新声,谁又能像刘恒那样亲尝汤药,为母担忧,像王裒那样日夜侍候在床前,衣不解带地喂汤喂药,像庾黔娄那样为父尝粪呢?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感动于这些孝子的一片孝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学习孝经人物中的'一片真诚孝心,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对于现在不知孝为何物的“小皇帝”,我们更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孝经中的故事,学会孝敬父母,学会感恩。

读二十四孝有感15

  暑假我看了《二十四孝》,这本书是古人关于孝心的二十四个故事。读完这本书,我被他们的孝心所感动,决心要像他们一样有孝心、有品德。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芦衣顺母》这个故事,写了春秋时期鲁国闵损的孝心故事。闵损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的继母特别讨厌他,不把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女对待,还把他看成和两个儿子争夺财产的人。

  如果闵损的父亲在场,继母就对她温顺、和蔼,像亲生的母亲一样。有一次,闵损的父亲不在家,闵损、继母和两个弟弟在一起吃饭,继母煮了好几个鸡蛋,闵损看见她们吃鸡蛋,伸手拿了一个,他正想剥鸡蛋时,继母一巴掌打在他的脸上,“你这个小孬种,鸡蛋是给你吃的吗?”闵损赶忙和继母道歉,继母这才不和他计较,只是“哼”了一声。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间,闵损已经14岁了。那年冬天,天气特别冷,闵损的父亲要去拜访朋友,就叫闵损为他赶车。

  然后父子俩就上路了,一路上,寒风凛冽,闵损冻得直发抖,父亲看到儿子的样子非常生气,大声喝到“一点都不像个男子汉,你穿这么厚的棉衣,怎么还冷呢,难道你是不愿意为你的父亲赶车吗?”

  闵损冻得牙齿打战,对父亲说“爹,别着急,我会用心赶车的。”他赶车走了一会,北风更猛烈了,他觉得自己全身向走进冰屋子一样寒冷。

  最后他的手已经没有知觉了,突然马车翻了,闵损和父亲都摔了出去,父亲很生气,拿起鞭子就抽打躺在地上的闵损,几鞭子打完,闵损的棉衣就漏出了芦花,这时候父亲才明白,继母对闵损有多狠心。

  父亲说“我一定休了这个婆娘”。闵损哭着劝父亲“留下母亲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

  父亲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继母,继母很惭愧,悔恨不已。说“以后一定会把闵损当亲儿子一样照顾”。

  是啊,“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这就是《芦衣顺母》的'闵损,继母那样刁难他、虐待他,他没有抱怨,没有不满,而是在父亲有了要休继母的想法时,及时劝阻父亲,为了一家人的和睦,能够顾全大局。

  这种“以德报怨”的高尚精神感动了继母,也感动几千年来的人们。

  以前我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做的不好,不明白什么是孝心,读了这本书,我才慢慢懂得什么是孝心,怎么做才能尽孝。前段时间,我的爷爷生病住院了,我去医院看望爷爷,爷爷刚从手术室里出来,我看见爷爷的嘴唇特别干,嘴角都有血丝了。

  我急忙拿起棉签儿蘸着温水往爷爷嘴唇上轻轻的摸,爷爷的嘴唇马上就湿润了,爷爷微微的笑了笑,看到爷爷舒服多了,我的心里特别开心,我感觉爷爷也非常高兴。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我再也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女孩了,我也能为爷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请了。今后我还要更加努力,孝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同学们我们现在的生活这样幸福,更要懂得感恩,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恩祖国,努力学习,有高尚的品德、有宽广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