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在峡江的转弯处》有感

时间:2024-04-24 读书心得 我要投稿

读《在峡江的转弯处》有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在峡江的转弯处》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在峡江的转弯处》有感1

  工作之余,偶然间在橱窗里看到这本书,随手拿起开始了阅读。说实话,我没有一口气读完。因为中途我急切地想多了解作者——陈行甲,所以去查阅了他的很多资料,观看了他的演讲视频......很久以前,我也大致知道这个“网红书记”,坊间也流传着他的传奇故事。当初听说“县委书记居然辞职”,对于这事的真实性还表示相当的怀疑。

  随着阅读的深入,书中那些朴实无华而又不失温度的文字,童年里真实于我觉得似曾相识的片段,那些真挚细腻的情感,让我数度眼眶湿润,每当此时我急忙故作仰面,生怕泪水滑落。那种纯真温暖的亲情、友情、爱情、同窗情、同事情、同乡情,让我感动甚至羡慕。那种忠于灵魂、回归自我的本心强烈地冲击吾心,久久不能平静......从即将被提拔到毅然辞官投身公益事业,“奇葩的选择”让人疑之憾之佩之,但是他追随内心、笃定目标、毅然决然,50岁完美转场,在黄昏前再次起飞,下半生的重启是莫大的勇气和志气,令人由衷佩服!作者说“我们需要诚实。首先是要对自己的生命体验诚实;怀着敬畏之心,去书写一个个灵魂,写他们有同情心、牺牲精神和忍耐力的精神,写那些勇气、希望、自尊、同情、怜悯和牺牲。”我想这不仅仅是作者写作的自白,也是在按此标准书写自己的人生。

  “母亲”勤劳、勇敢,善良,给人宽容和大爱,对万事万物皆有一颗悲悯淳厚的心。虽然条件艰苦、生计困窘,但是母亲总要求把家里打扫得干净、身上穿得衣服干净、做人要干干净净;给邻居无私关爱,用她不大的.力量,小心翼翼的呵护比她更弱的人的尊严,给人温暖和力量。作者无论是青少年时期,还是长大以后读书从政从事公益的那份初心,都是带着母亲的那份信念和真实去的,都是母亲赋予他的力量,给人长远温热而深刻的影响。母子情深,让我也深刻地体会到家是温暖的港湾,家人是给我们托底的人,让我们走自己想走的路。不管遇见多大的困难,家人的爱是最坚固的基石和支撑,是一个人最原始的、最内生的动力源泉。

  “作者”勤奋、刻苦、忠于内心,他身上有太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在他到基层工作九年、已经担任镇长后,为了心中的梦想,仍然坚持每日学习至凌晨,用顽强意志浇灌心中的种子,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清华大学全日制研究生。进入清华大学后,作者认识到自身不足,努力追赶近乎疯狂。从他身上,我看到不断学习和努力工作才是立身之本,成功的背后是乐于学习,行胜于言,百折不屈,勇毅笃行!正如该书封面所言:经历过辉煌与荒芜,忠于灵魂,回归自我,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当我们在努力追求时,也要静下心来想想,我们工作的意义,生活的责任以及自己想要生活的模样。

  一个追求理想的灵魂就像奔向大海的河流,路途注定充满艰难曲折,但只要方向不变,终会东流入海。作为一名交通人,我们绝不能放松自我要求,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不断学习,努力工作,服务于新时代交通事业。

读《在峡江的转弯处》有感2

  翻过这本近300页的书,字里行间,深深被陈行甲的文字感动,对母亲的感恩,与妻子的爱恋,清华读书,出国留学,巴东任职,投身公益,每一个机遇都牢牢把握,每次都使出全身力气,轰轰又烈烈背水一战。他像个战士般勇敢,又如诗人般浪漫。不论外界评价他有几种声音,他没有辜负每一段经历。生于三峡边的他,人生也如奔涌的长江,穿越一个个峡湾,向着星辰大海前行。

  母亲的爱,成长的底色

  陈行甲的母亲命运坎坷,生在兵荒马乱的年月,从外婆不想要这个孩子,到被外公怜爱,最后,瞎子算命先生的“将来贵人之母”的论断,才让她真正活了下来。

  他的母亲特别能吃苦。由于其父亲工作的关系,常年不在家,她们家成了那个年代山区农村最辛苦的半边户,母亲用她一米五几的身高和八十几斤的体重,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哪怕被生产队里认为她背着孩子是拖累,她总是用尽全力,一刻也不歇。特别是行甲兄儿时身体不好,三天两头害病,母亲独自一个人抚养孩子长大。

  他的母亲勤快和爱干净。尽管生活很贫困,屋里屋外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灶屋从无凌乱之感,东西均整整齐齐摆放,没有一丁点儿邋遢,日子过得一丝不苟。教育孩子打柴就像蚂蚁搬家,加在一起也能打不少,以至于陈行甲的童年充满明快和温暖,家的烟火味至今是他的内心最爱。

  这本书为何如此的入心入肺入肝,我想可能是他平淡的语言中,是我们曾经真实的生活,是每一位母亲的辛苦,是那种不求回报的爱,是那个年代的人的真和纯,打动着我们。

  我初中、高中是在离家10多公里的镇上读的,每天早上5点多出发,天还没有亮,我胆子小,一个走黑路,总感觉身后有什么。母亲每天早上不知道几点就起床了,做好早饭,然后步行送我到小河那边,就是公路,有路灯。

  后来,我想,我的母亲个子也才1米5,80多斤,她再一个人回去,肯定也会害怕。这样的送,一直坚持到后来我上大学,6年的时光,无论刮风下雨,她从没有缺席过。就像陈行甲说的:我们每个人都是母亲的孩子。母亲的爱,赋予我们成长的底气,让我们在未来,不负自己的本心。

  妻子的爱,前行的温暖

  如果说第一章是温情的,第二章就是浪漫的。多年后依然倒背如流的小诗,沙湖边的歌声,几十封鸿雁传书,上千公里的双向奔赴,病痛时坚定的扶持……他们细水长流的爱情就如电视剧一样美好。

  妻子霞对作者陈行甲的爱,就如《父母爱情》中江德福对安杰的爱,江德福愿意为了安杰退伍回家种地,霞放下广东优越的环境和大好的发展机会,陪陈行甲扎根湖北的小镇默默努力;两人虽然出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却彼此包容理解,互相扶持。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各种境遇,做出不同决定时,妻子霞始终如一的支持。

  常言道,一个优秀的男人背后,肯定有个优秀的女人默默的付出。特别是读到陈行甲患上严重的抑郁症时,他打电话给他的妻子说他生病了,他妻子说:行甲,你别怕,你现在放下手中的一切事情,马上回家。到后来换医院,她妻子说:行甲,你听我的,马上换医院,我已经详细咨询过了。有一家很专业的靠谱医院,是解放军的精神卫生中心,在江苏,我们马上去那里。果然,在那里,他恢复出院了。

  特别感动的一句话:霞沉吟了好久,说我这过去的一年,还有过去的十年,都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爱你。

  学习的爱,飞行的翅膀

  他任职水月寺镇长期间备考清华研究生并在清华脱产学习的时光,这一段时光陈行甲称之为是他人生的巴颜喀拉山,在这一记中,我看到陈行甲骨子里的不甘心,内心鼓着的一股劲,他本科湖北大学,相较于清华无疑是差距甚大,甚至是追赶不上的,但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追不追赶的上有什么关系。我印象最深的也最令我学习的是,陈行甲在清华的那段时光,他拼命学习、加紧追赶,还报了难度最高的培训班,虽然学的很吃力,但仍然有收获。

  在他的文字里,看到曾经的我,也两度考研,就是一颗不甘的心在支撑着,除了正常教学工作外,几乎都在教师宿舍。那时候周末,老师们经常小聚一下,我期待着那样放松的休闲时光,可还是忍痛拒绝了。

  印象深刻的时,快到一月份了,爱人从新疆飞过来看我,每天都是陪我复习到夜里12点多,早上5点多起床早读,然后陪学生们一起跑操。当时就是感觉要全力以赴的努力,不留遗憾。

  陈行甲说的:生活有其自身的逻辑,那些不经意间播下的种子,那些没有企图的浇灌,说不准在什么时候会有一阵春风拂过就出土了。播下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何况那么用心的浇灌呢?

  陈行甲在书中引用了狄金森的诗句:假如我能够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重回它的巢穴,我便没有虚度此生。假如我能够让一颗心免于忧伤,我便没有虚度此生。我想唯有爱与成长不可辜负,带着爱与成长,不负学生,不负本心。

读《在峡江的转弯处》有感3

  阅读此书,本来还有很多想法,可是当合上书本之后,脑子里却感觉雾蒙蒙的。看来如果不早点记录,遗忘是必然的。很欣赏文章中的一句话,很多东西,如果不写,就会慢慢忘记。某种意义上,当你忘记了你经历的东西,那个东西就不是你的了。记录不是为了纠结过去的是非曲直,而是作为思考的梯子,登上更高的地方。阅读每一本书,都是如同捡起一个个珍珠,只有积攒起足够量的珍珠,才能形成知识的复利,看清事物的本质,并指导自己的决策,这个和匆匆看客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这个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

  作为一个超级理工直男,喜欢逻辑思维和流水线式记录,阅读完本书有以下几点感悟:

  1、陈行甲是一股清流,如同天上的雪水。其实大多数人都是清流,只是在时间的长河里变了。又有多少人真能坚守初心,不被同化呢?能保持真我就已经很不错了。我知道如果我是陈行甲,也许早就被同化了,也不会发生他身上那些跌宕起伏的故事。但是我感觉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种愿望,那就是坚守自我和本我。活成自己想活成的样子。

  2、说不的自由。人最大的自由是说不,选择自己的生活。同理,如果愿意投入一件事情,也无需别人的催促。陈行甲就是这样的,虽然也有很多的坎坷磨难,终究还是挺过来了。这样活的踏实,有趣。

  3、投身慈善。陈行甲最终投身慈善,打算用自己的影响力来为国家试错。慈善是什么水我压根不知道,暂时也没时间去关注。但是当我看书时,总会不自觉的把自己生活映射到书本里,也许这就叫做共鸣,如同儿时看过的《平凡的世界》。从小学到大学,从乡里乡亲到国家政策,我受到了不少帮助,尤其是本科四年的`曾宪梓奖学金资助,才能不受物质约束的完成学业。知恩图报一直埋在心里的想法。

  4、贫穷的本质。陈行甲说他读清华时,有10%来自农村,可是现在已经寥寥无几了。我读书时亦能感同身受。记得导师说,大学虽然在扩招,但是真正读得起名牌的是越来越少。寒门难在出贵子。穷人的孩子如果没有思想和物质的改变,大概率还是穷人。而贫穷的本质不知是物质穷,更是思想穷。有些人,物质富有了,思想依旧是贫乏的,依旧没有摆脱贫穷。

  5、授人以渔:这里就想到了老大极力推的扶贫计划。陈行甲想做国家扶贫计划里的小卒。扶贫不是输血,而是帮助其造血,这就是授人以渔。能够正常造血,才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民族希望的开始。扶贫不扶懒人。

  6、乡村振兴:从陈行甲的故事想到了温铁军的研究,想到了大大的乡村振兴。突然有一个美好的展望,生态乡村建设好后,未来一二十年,中国还会有一个上山下乡运动,不是行政命令,而是自愿的。城里娃和农村娃的差距不再很大,有共同的梦想和追求梦想的条件。从这一点看,陈行甲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值得毕生追求。

  7、慈善和投资:巴菲特用源源不断的浮存金进行投资,回报股东。这一点是不是在慈善领域也可以实现正反馈呢?有待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