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时间:2023-10-06 读书心得 我要投稿

【经典】三国演义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经典】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

  一提到四大名著,我想起了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这是一本长篇章回体小说。

  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大场面,成功刻画了上百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

  我在读书时,对“英雄”一词产生了疑问,书中有上百名人物,然而,群雄逐鹿于乱世之中,谁才是真的“英雄”呢?

  有人说,孔明是真正的“英雄”。因为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处事果断,上通天文,下晓地理,是千年难见的一现相。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无不体现了这一点。然而,我认为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作为。他却把自己的一生,死死地绑在了蜀国这辆毫无希望的战车上。

  我倒觉得曹操是以为真正的“英雄”,尽管书中说他奸诈多疑,还敢“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他以救驾为由,把天子收入囊中,使做任何事都名正言顺;他是军事家,不计前嫌,招贤纳士,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使敌我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是文学家,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当然喽,他太多疑,以至于刚愎自用。但功大于过,曹操无论在哪一方面都称得上是“英雄”。

  那再看看其他人:周瑜虽然年少有为,但气度狭小,意气用事;张飞,用有余而谋不足;吕布,一见利忘义之徒也……

  总之,我以为,三国英雄,曹操一人而已。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2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自问世以来,就受到很多人的推崇和喜爱,真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我每读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大作家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义》,主要写了东汉末年时期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书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曹操的野心勃勃、鲁肃的为人忠厚……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那一幕幕精彩的情节都使我心动神怡。

  尤其是诸葛亮“草船借箭”的那个故事,更是让我对他钦佩不已。心胸狭窄的周瑜因妒忌诸葛亮的才华,故设下十天造出十万支箭的圈套,如诸葛亮交不出箭来就要杀了他。而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早就算好了三天后江上必有大雾,再巧用曹操生性多疑的特点,大胆向曹军草船借箭,不费吹灰之力,在三天内交出了十万支箭,摆脱了周瑜的暗算,让周瑜自愧不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让人看了不得不拍手称快。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刘备为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三次请诸葛亮出山,最终诸葛亮被刘备他那坚持不懈的恒心打动了,答应了刘备的请求,成为了刘备的军师。记得以前我学跳舞时,觉得太累了,没有学多久就放弃了。现在想想真不应该,我们应该像刘备一样,既然想做好一件事,就应该持之以恒,绝不能半途而废。

  《三国演义》不愧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开创了历史小说的先河,那里面的生动的语言和精彩的情节,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阅读爱好者。而我也从这本书中收获了很多,我一定会将这其中的道理铭记于心,永远不会忘记!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3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里面的故事很吸引我,让我受益匪浅。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则故事是《三顾茅庐》。这个故事讲的是:刘备去南阳卧龙岗拜访诸葛亮,希望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忆完成统一国家大业。前前后后刘备三次前往诸葛亮的住处拜见。前两次诸葛亮不在家中,第三次,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刘备真心诚意,一再邀请,说动了诸葛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诚恳,做事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读了这则故事,让我不由地想起浦江老家的燕子也非常坚持。春天一到,燕子就衔着春泥开始筑巢。它们啄取湿泥,再混入稻草、残羽,在房梁下做窝。有时土的干湿度没有掌握好,就会掉下来。有时因为房梁光滑,还会发生倾巢事故,前功尽弃。但是燕子没有放弃,从头做起,重新施工筑造。虽然屡造屡败,可它们锲而不舍,终于筑成了高难度的艺术品——新家。

  对于我而言,无论学习中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气馁,不能退缩。要端正态度,要诚恳,要有毅力,直到弄懂明白。这让我想起了记英语单词,不同的字母构成了千变万化的天文单词,真的很难记,有时候好像是记住了,过了不久又忘记了。那时爸爸告诉我,记单词就像造房子要砌砖,不好好砌每一块砖头,就造不成房子。我明确了目标,坚持反复地记忆,“请”了无数次,终于把单词一个个请进了我的脑海里。现在呀,在平时的生活中,那些可爱的`单词就像是我的好朋友,经常会脱口而出。

  《三顾茅庐》的故事让我过目不忘,我非常倾佩刘备的人品,他的优秀品质值得我学习。让我懂得了无论多么难的事情,只要端正态度,诚恳面对,有毅力,就一定可以解决攻克。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4

  读着《三国演义》,我仿佛经历了三国时期壮烈的战争,遇见了三国时期辈出的名人英难。无论我在何时何地,思绪都还在上面的每一个文字。它让我留恋的不止三国历史,三国人物,还有三国精神。

  这本书讲述了三国时期由刘备、曹操、孙权所代表的蜀、魏、吴之间的战争,最后归于了晋。而刘备屡战屡败,却还能立起蜀的势力,一半的功劳都在诸葛亮的身上,自他初出茅芦,就一直扶助刘备实现统一天下扶救汉室的大业,鞠躬尽瘁,他的爱国之心使我深受感动。

  小时的我经常想,国家有士兵把守为什么还要有人去爱呢?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一个强大的国家,不止需要兵力,还需要有团结的人心。一个只有兵力的势力,无论如何,都成不了大业。袁绍管渡之战的'失败,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而刘备的兴起,就是靠的人心。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爱国,不说做到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但都要为国献一份力,国家才会永久地强大!

  诸葛亮还是一个会坚持有恒心的人。诸葛亮北伐,屡战屋败,却没有放弃,坚持了六次,不幸的是他太辛苦,累死在了营里。临死前,他把他的遗愿交付给了姜维,诸葛亮临死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他的坚持让我深受感动。

  我以前不会坚持,做事总是做到一半就不想做了。就比如我编程,想到了好的主意后做着做着遇到解决不了的团难就半途而废了。看到了诸葛亮的坚持,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不能再半途而废,诸葛亮北伐的困难,可比我编程难太多了。

  这本书中还有许多人物都很爱国,有恒心,我也要向他们学习,克服困难,坚持到底,成为心中英雄的样子。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5

  书籍是智慧的翅膀,在书籍中一切事物都被美妙的文字赋予了活力。日月星辰、江河山川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盛放着芬芳的梦。在我读的所有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国演义》,读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看,刘备的谦逊,关羽的豪爽,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诸葛亮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我总想着,若无诸葛亮,刘备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蜀国。诸葛亮的才华可谓是深不可测,他处事考虑周到,最重要的是不讲私情。想当初,诸葛亮的隆中对、巧借东风、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智退司马懿……无不体现了诸葛亮的机智才华。正是因为如此,我深深地敬佩这位|先生。

  关羽降汉不降曹、秉独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新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远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一种忠诚,而且要算一种难能可贵的忠。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短暂的几年中,东征西战,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工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曹操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国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是曹操为魏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后来晋国才能一统天下。所以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三国演义》全书一共描写了1191人,人物个性鲜明、各具其态。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收获颇丰。诸葛亮教我要多方面的学习,并且要学以致用,多动脑筋,曹操教我失人心失天下,怀疑一切不是好习惯,刘备教会了我对待任何事情都要冷静处理……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6

  2021年这是一个快乐美好的寒假,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主要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展示了那个时代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是历史演义的经典之作。最后司马炎一统天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文中对几个重要人物做出了深刻的描述。足智多谋、勇于进取、不会知难而退,求贤若渴、为贤是用但又非常自负且猜忌心极强的曹操。头脑机智深藏不漏、审时度势、深谋远虑、略有自负但能忍辱负重的孙权。生性善良、受民如子,待人宽厚、不求全责备,偶有权谋、颇有心计的刘备。足智多谋、料事如神,胸怀坦荡,忠贞不渝、为国为民,谦逊有礼、忠心耿耿的诸葛亮。勇敢决断、遇事不慌,心胸狭隘、嫉妒心极强的周瑜。

  其中有两个历史故事让我印象深刻,《草原借箭》写的是诸葛亮用三天时间把箭“造”好的情景,实际是诸葛亮利用了曹操疑心大的性格特点,用船上的稻草人骗来了几十万支箭,体现出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还有就是《七擒孟获》,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诸葛亮起兵征讨蛮王孟获。第一次把孟获引入了深山峡谷,埋伏在山谷的士兵把孟获擒住,孟获不服,要整顿人马再战,于是诸葛亮放走了他。这样捉了又放放了又捉,在第七次诸葛亮不用一枪一箭,只用了一场火攻,就把孟获借来的三十多万藤甲兵烧得得精光。最后这次令孟获羞惭不已,心服口服,一直忠于诸葛亮。

  《三国演义》这本历史名著,让我想到了《临江仙》的一句话,滚滚长江东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城北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观看秋雨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7

  今年寒假,我重读了《三国演义》,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当时各类社会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有“奸雄”曹操、有勇无谋的吕布、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威猛无敌的张飞……每个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脍炙人口。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汇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是最为吸引我的地方。

  整本书中,我最喜爱的`是“诸葛亮火烧藤甲兵”的故事。东汉末年,蜀汉南方部落首领孟获屡犯蜀境。诸葛亮带病南征,七擒七纵孟获。心高气傲的孟获不愿投降于诸葛亮。为了洗刷之前的耻辱,大败诸葛亮,第七次时候,孟获逃到了乌戈国求助。孟获向乌戈国国主借来了三万藤甲兵。果然在首次战役中,孟获凭借藤甲兵大败魏延,打得魏延措手不及。为了扭转败局,诸葛亮设计将三万藤甲兵引入到了山谷中,利用地势,放火将三万藤甲兵都给烧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藤甲兵虽然刀枪不入、遇水不沉,但遇到火就束手无策了。因此我们要善于观察,寻找对手最致命的缺陷,这样便能一击而中,取得完胜。所以,遇到困难,我们不必惊慌着急,而应该仔细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样一定能够事半功倍。

  虽然战争已然成为过去,但是三国中的智慧在当今同样能够被人借鉴。《三国演义》是留给我们后人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世代传承,在时间的长河里源远流长。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8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这个寒假期间,我读了《三国演义》这一本书。

  《三国演义》这一本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元朝的罗贯中,这一本书刻划了近二百个英雄人物。其中最成功的是诸葛亮、刘备、曹操。这本书主要讲了东汉末年蜀、吴、魏三国争夺天下的故事。这本书中描述了许许多多的战役,其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

  在《三国演义》这一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来辅佐他一起争夺天下,他三次和关羽、张飞去诸葛亮住的地方请诸葛亮。他们第一次去请诸葛亮的时候,却因为诸葛亮和他的好朋友出去游玩了,没有见到诸葛亮。当他们第二次去请诸葛亮的时候,却因为诸葛亮的.好朋友邀请他一起去游玩了,还是没有见到诸葛亮。过了几天后,刘备又第三次去请诸葛亮。而那一天天上下着大雪。当他们来到诸葛亮家的门前时,童子说诸葛亮现在在家了,但是他还在睡觉。刘备听了后,就冒着大雪站在诸葛亮家的院子里等诸葛亮醒来。诸葛亮醒来后,看见刘备站在院子里,就请他进来。后来刘备说明了来意,诸葛亮起初拒绝了刘备,后来听说刘备三次来到这请他后,被刘备的行为打动了,于是他同意和刘备一起去打天下。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被刘备的所作所为打动了,刘备为了请诸葛亮与他一起打天下,三次来请诸葛亮。这让我感到刘备是一个非常忠义的人。

  读完了《三国演义》这一本书,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希望同学们也都去看看《三国演义》这一本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9

  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故事精彩,故事中的人物更是栩栩如生。《三国演义》刻划了近100个英雄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一样的性格。

  在三国中,我最欣赏关羽:因为他的'忠义情操,令人不由得深深地感动。他的武艺和军事领导才能,令人敬佩。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降汉。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之后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终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诚,并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诚。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值得再看好书。每阅读一次,就感觉多了一次不一样的体验。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0

  《三国演义》这本书是明代的罗贯中写的,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主题是向往国家统一,歌颂“忠义”英雄。而向往国家统一的政治理想,构成了《三国演义》的经线。

  书中,我最喜欢刘备“三请诸葛亮”部分。这个故事讲述了徐庶告诉刘备,有一人叫诸葛亮,字孔明,他神通广大,料事如神。并且,“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而“卧龙”正是孔明先生。刘备听了徐庶的话,立即动身去了诸葛亮所住的.地方——卧龙山,希望邀请诸葛亮帮他们一起打天下。经过漫长的行走,终于来到了一座房门前。刘备小声敲了敲门,开门的是一个小童子,刘备忙问:“请问,孔明先生在吗?”童子回答:“先生出门办事,行踪不定,不知去向,也不知多少日回。请先生留下姓名,等孔明先生回来时,我帮先生转告。”刘备留下姓名后就离开了。次日,刘备带关、张二人再度来访,可惜这次诸葛亮依旧不在家,三人只得又离开了。又过了数十天,他们又来寻找诸葛亮,这次诸葛亮在家,但是在睡午觉。张飞大怒:“这个诸葛亮,太讨厌了,我要拿麻绳把他绑起来!”没想到被刘备大喝一顿。终于,在刘备的劝说下,诸葛亮随刘备出山打仗了。后来,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成功建立了蜀国。

  读了这篇文章,我看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恭敬,也看出了诸葛亮的聪明。但是,诸葛亮不是神童,不可能一出生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一定也付出了时间、精力、和“心”。那么我们在学习上,一定要向诸葛亮学习,不读死书,会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看问题不要只看表面,要深入理解。同时,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不要像张飞一样鲁莽行事。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1

  一朝,余自西往东归,途宿江岸,赤壁之边。思孟德雄姿英发,横槊赋诗时,念英雄何在。一时心闷。望窗外滚滚东流之江水,思绪万篇,恍如故国神游。前者东坡有赞周瑜,稼轩有赞孙权,孟德曾赞刘玄德、孙仲谋。愚不才,试以孟德赞之。

  以愚意,玄德无可比孟德。论军事,玄德不精,若无孔明,蜀早灭矣。玄德终死于军事,败于东吴之陆逊,军事无疑乃刘备一大短板。复望窗外,日已向西。余复念孟德曾做《短歌行》,传唱千古。玄德又有何作?孟德则有数篇流传至今。或试问,玄德亦能抡双股剑乎?答云:抡不过孟德矣。知否,孟德曾手持双戟,杀出数十人的包围,无一人敢前,勇冠三军;亦敢行刺有吕布护身之董卓,可见胆识过人。玄德曾有乎?愚以为,操乃爱才惜才之士,而玄德,虽爱才,但曾惜才否?

  孙仲谋,纯防御者也。三国上下,独攻荆州胜,且守荆州之玄德大军尚被曹兵所牵制,方为其所袭,此谓乘人之危、胜之不武也。孙仲谋五次伐魏,无克半座城池,反损兵折将,其才略可见一斑。忆赤壁之时,如杜牧所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可见操公时名威震天下。操能攻善守,进则攻无不克,退则守城有方,又上马杀敌,下马著文,仲谋岂能比乎?

  又观周瑜、孔明等谋士,纵军事、政治才能绝天,而“月明星稀”,何人能作?何人如孟德之文采如窗外江水东逝!愚自认为三国中,孟德方是英雄。兴极所至,作词一首:

  万古江山几人出?能觅得孟德处。横槊赋诗长笑傲,英雄气挥发,大鹏志在踌。“月明星稀”唱千古,滚滚江水指尖逝。无非此生几回梦,多情对月嘲,空夸前生好。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2

  《三国演义》是我百看不厌的一部名著,它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惊险曲折的故事,还让我认识了不少个性鲜明的英雄。

  说起赵云,也就是常山赵子龙,大家肯定很耳熟。从“单骑救主”、“截江救阿斗”足可以看出他对刘备的忠心耿耿。再加上他具有武艺高强、正义凛然的英雄本色,难怪刘备说他“浑身是胆”“乃真丈夫也”。他实在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硬汉子!

  再说关羽,此人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典型的忠勇人物。因为他髯发长二尺,一副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的样子,所以被人们誉为“美髯公”。他是刘备的得力干将。不管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还是“千里走单骑”,都能反映出他对刘备的赤胆忠心。他真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提到刘备,在作者眼里,他是个“乱世枭雄”,但在我眼里,他只不过是个“胆小怕事”的人。虽说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中体现了他的遇事老练,工于心计,但他为了一个“义”字,不听众将的忠告,竟大动干戈,率领七十五万大军,草率伐吴,最后被陆逊用火攻破,最终全军覆没。

  谈起诸葛亮,他可谓是书中最具光彩的英雄人物。他凭借自己的绝顶聪明,成功运用了“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巧摆八阵图、空城计、七星灯”等一系列妙计。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虽说他灭魏吞吴统一天下的雄心没有成功,但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已经流芳百世。他永远是后人敬仰并崇拜的大丈夫!

  反复品读《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不但丰富了我的历史文化知识,而且提高了我的个人道德修养,更重要的是,从书中的众多英雄身上,我懂得了“英雄”的真正含义———为人诚信、机智勇敢、胸怀天下、无私奉献。

  俗话说得好:天上不会掉馅饼!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3

  每当读到“胜必骄,骄必败”这句话时,就让我想到了《三国演义》这本书。

  《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东汉末年,以蜀国,魏国,吴国大战。在这三国中,魏国兵强将广,蜀,吴便联合抗魏。但因为皇帝昏庸,两国投降魏兵,于是西晋王司马炎统一了中国。

  最让我有感触的是关公败走麦城这一章。里面的人物中我最喜欢关羽,在这个故事中,我从他拼死守荆州和誓死不降看出他对刘备的忠心,但关羽也因为打了不少漂亮仗而骄傲。若不是他好胜心强,恐怕就不会被孙权宰首,吴国也不会弃义降魏,刘备也不会兵败了呢!

  在这本书中,也可以找到和关羽一样结局的故事。孙坚与刘表交战时,在大将程普、韩当等人的'帮助下胜了一局。而第二次交战,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又不听他人劝告,结果中了刘表的埋伏,被乱箭射死,英年早逝。真是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步啊!

  关羽和孙坚的因骄而败让我想起了我的哥哥。有一次,我和他下中国象棋。一开始,我输了一局又一局,哥哥为此十分骄傲,头昂的高高的,自满自夸道:“我真是太厉害了,赢了这么多局。前面几局只是让你,这一局我要活捉你的“将”,“杀”光你的小“兵”,看你怎么办!”但这一局时,他可能骄傲过头了,只顾吃我的“卒”,忘了我的“炮”正在“潜”入他的“营”中,用了双重炮将了他一军。他的“帅”只一躲,躲在一边。我又用“车”将了他一军,他的“帅”无路可逃,被“炮”吃掉了。

  读完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人不能因为一时的胜利而骄傲,要努力向上,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这是我从《三国演义》中读懂的其中一个道理。

  三国演义,一本以多胜少的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4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观三国烽烟,没有人不会为关羽的重义气而感到折服,为黄盖的忠心而敬佩。为刘备的仁义惜才而感动。为诸葛亮惊人的智慧所震撼。

  看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我到底懂得了什么?也许杜甫的这句“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成苍狗”。最能体现出我此刻的心情,目睹着三国从兴盛到衰弱,我的心情也如梦如幻,潮气潮落。

  三国给我的印象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三国之中的英雄好汉自然是数不胜数的,他们大都不分伯仲,不相上下,形形色色,无奇不有。在英雄谱中就连吕布也榜上有名。他英勇善战,有万夫不当之勇。可能有些人会异议,这种大义灭亲的`人怎么能称得上英雄。我觉得话不能这么说,他还曾救过刘备,并且还有一个响当当的称号,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但不过杀董卓是替天行道,可杀了丁原确实是助桀为虐。

  吕布虽然是英雄,但他也犯下了许多错,但从古至今,哪位名人不曾犯下过错误?张飞虽然勇猛,有“万人敌”之称。但是他的性格非常暴躁,动不动就鞭打他的手下,最后导致被人陷害,刘备是开国皇帝却因不听诸葛亮以及其他官员的建议,导致兵败,诸葛亮因选错人才导致街亭失守。曹操虽然爱惜人才,但它的奸雄身份也是臭名昭著的,人称古今奸雄第一奇人,“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三国演义》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如今已不再是战火硝烟的年代,但他们的智慧,勤劳勇猛的精神实在让我佩服,我们要传承下去。欢迎大家前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