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心得汇编15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书的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书的心得1
“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读完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这句话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老舍先生笔下的祥子,本来是一个年轻善良的质朴青年,却因为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官僚阶级的沦为了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这可怕的社会和人性的丑恶都淋漓尽致的经过《骆驼祥子》这本书表现出来。
《骆驼祥子》作为一部以刚来北京的农村少年祥子,立志要经过自我的努力来买一辆属于自我的新车为起点叙述,他相信经过自我强壮的身体和不怕苦、不怕累的坚强,最终能够买到新车,成为一个有自我车厂和车的人,但命运总是与他作对,祥子好不容易经过三年努力买到了属于他的新车,却因为一次拉车出城的时候,连人带车被当兵的抓走并做了壮丁,这无疑让他的期望破灭,为了能够逃出去,祥子每一天都在观察时机准备逃走,最终在一次部队撤离混乱的时候,祥子找准机会牵着队伍里的三匹骆驼逃了出来,他靠着卖骆驼的钱回到了人和车厂,“骆驼祥子”的称号也由此而来。祥子还想再买一辆新车,他又去曹先生家干活,却因为孙侦探的胁迫被搜走积蓄,再之后是与虎妞成亲,虎妞给祥子买了辆车,虎妞难产去世卖掉车,这样颠荡起伏的命运让祥子从一个善良的朴素青年变为一个自甘堕落、骗人的无业游民。祥子的一生都在被剥削和,他是悲惨的。
生于在这样黑暗的社会中,祥子被各种阶层的人所欺压,车厂的刘四爷与虎妞,杨宅的杨太太,敲诈勒索的孙侦探等人,让祥子的'梦想一步步在破碎,最终从一个善良勤劳的人变为一个会欺骗别人,抽烟打架的无良地痞。这样的推波助澜,让我认识到了黑暗势力的可怕,这个黑暗的封建社会,是需要批判和变革。封建社会的可怕,人性的麻木与冷漠,这是当时社会需要认识的。老舍先生期望经过《骆驼祥子》来警醒。
读书的心得2
“有效学习”这一名词越来越多的成为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词。在阅读了《关于数学有效学习》这一篇文章,针对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我收获颇丰。
所谓“有效学习”,就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如今,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与学的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且厌学或学无收获,不能促进学生发展。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是传统教学将教学的天平沉在“教”这一边,而未能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授权”。新课程的设计理念,从根本上说,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新课程倡导“建构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中学习者是主角,教师充当“脚手架”的作用,力求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这一环境的主要因素是:多样化信息、和现实紧密结合的教学情景和问题,教师多元化的角色(引导者、协调者、激励者、反馈者),互帮互学的学习小组,能够自我控制并有良好学习意识的学习者等。可见,课堂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真正主体。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人的信息加工过程,而信息加工的过程有三类:问题解决、模式识别和学习。这三类过程既相互区别又彼此渗透联系。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积累的过程,而是认知结构不断重新建构的过程。他认为,个体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而获得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的环境。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把对象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同化)。若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已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容纳新的对象,个体就必须对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变化,使其与环境适应(顺应),直至达到认知上的新的平衡。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材所表现的是经过逻辑加工好的数学形式。因此,就数学知识的学习而言,绝大多数是在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和联系中进行的,即数学知识的学习应该在同化与顺应中完成。
根据“有效学习”的定义,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策划势必是有效学习目标达成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提出促进有效学习的数学课堂策划中必备的环节。
1、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开发与利用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绪情感作为一种清晰的变量,伴随在教学活动中。情感既可以成为认知的动力,进而促成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产生互动;又可以抵消教师教学活动的张力,影响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同、接纳与构建,甚至干扰认知过程。由于数学的概念体系和数学的逻辑推理都表现出抽象的形式。这种抽象使不少学生难以产生学习的动机与兴趣,不易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因此在设计课堂策划的过程中,要:
(1)注重抽象的概念定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设计良好的课堂导入,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2)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端正个体态度,调动班级学习情绪;
(3)调整好教师本身的情感因素,将课堂策划一气呵成的完成;
(4)充分理解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
(5)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时机、时段,让学生充分参与知识点的产生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
2、科学设计促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措施
学生的学习意图以及学生本身的特点是人文教学的起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
(1)调动学生潜藏的数学意识,包括学习数学的良好动机和对待数学信息的正确态度;
(2)维持正确的目标意识,包括对运算和推理的理解、分析和讨论;
(3)训练数学学习的选择意识,信息转换方式,包括不同的数学学习策略和学习资源的选择;
(4)张扬逻辑意识,让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描绘性的逻辑言语指向论证性的逻辑演绎。
3、合理筹划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环节
如果一门课程使学生饱受挫折的打击而与成功的喜悦无缘,学生也就不会喜欢,更谈不上“终身学习的愿望”了,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数学教学当然也不例外。
第一,设计学生经历知识点学习的探索、发现以及归纳阶段。数学教学活动要融入学生的认知层次,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自主进入探索问题,发现规律,归纳总结的阶段,并适时点明并细化学生的那些“成就归于努力”的意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二,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一个班级体中,学生的学习与接受能力总有差异。优秀生能够在预算时间内完成探索等一系列数学学习活动,自信心饱满,充满热情,他们总是积极地寻求和利用有用的信息来解决学习问题;而班内的后进生往往会要用多一点的时间来总结归纳,或许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消极想法,缺乏学习兴趣,没有积极探索冲动。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堂有完善的驾驭与控制能力,使得课堂活动有适当的阶段性、波浪式的任务管理与技巧训练。
第三,设计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是实行有效学习策略的重要前提,在学生的学习认清高涨时提出更有意义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总的来说,在一节课堂策划上,要秉承以下原则:巧设情境,激活求知欲望;以学生为主体,提供机会,满足其探索、发现欲望;灵活、合理使用教材,充分发挥其特有功能;加强激励性评价。充分将这些理论贯彻运用与课堂教学中,才能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读书的心得3
今年寒假,我读了高尔基写的《童年》。
刚拿到这本书时,我想,高尔基是个那样伟大的作家,他一定有个美好的童年,因为童年生活是一个人生命当中最美好的回忆。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高尔基那样悲惨的童年感到震惊和同情。
小阿廖沙在外祖母家寄居了八年,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因为外祖母家十分可怕,到处充满了人与人之间炽热的仇恨。除了外祖母,他极少得到亲人们的关心。他的外祖父居然因为一块染色的'白布而将他打得昏厥过去,失去知觉,该是怎样残忍的人才会狠心向一个年仅三四岁的外孙下如此重的手啊?!此后的殴打更是家常便饭,到后来外祖父吝啬得变态,宁愿把钱借给别人也不给自己的家人用,有这样的人吗?两个舅舅自不必说了,那个雅科夫舅舅居然打死了自己的妻子,他们两个还为争夺母亲的嫁妆而大打出手。“像狗那样悲戚地呲着牙齿,全身颤抖着”,丑态百出,令人生厌。淳朴的小茨冈被折磨致死,忠心耿耿的格里戈利在瞎眼之后被赶出家门论为乞丐,正直善良的父亲被推进冰窖里,差点被淹死……这是怎样混乱而歹毒的家庭啊!
阿廖沙的家庭是病态的,只有善良、和蔼,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让他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有了一丝安慰。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丰衣足食,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我们从来没经历过、看见过有人狠打、用鞭子狠抽自己和别人的事情,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但是,小阿廖沙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仍不屈服,他十分顽强,十分有上进心,为了上学,他去捡废品卖了钱当学费,自己供自己上学。他身上穿的破旧,在身边的富有同学面前,受到了不少屈辱,可是他并不在意,还把这一切化为动力,促使自己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是多么的优越,不用担心没钱上学,许多孩子身上穿的是名牌衣服,用的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相比之下,我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父母呵护我们,老师鼓励我们,有了困难同学会帮忙。可是有时候自己却很不争气,一碰到难事,就气馁,自己根本不想着如何去解决问题,甚至有时候还会蛮怨他人的不是。如果我是阿廖沙,一定会为自己家境贫穷而感到自卑,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可他却把嘲笑化为了进步的阶梯,我真是佩服不已呀!我要经常提醒、鼓励自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要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努力奋斗,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读书的心得4
《草房子》是曹文轩的一部讲究品位的少年长篇小说。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感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间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体验死亡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此刻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是他理解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读书的心得5
再次翻开余华的《活着》,我还是为书中的老人福贵的一生唏嘘不已,也感动于他还坚持活着的那种温热的坚强。
从败光家产的富家子弟到“笨鸟先飞”的.庄稼汉,福贵亲身经历了无情战事和各种亲人的死亡。接连而至的不幸,并没有打倒这位令人敬佩的老人,他只是默默念叨着:“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是啊,日子总是要活下去的。无论日子如何,能活着已是最好。人有很多种活法,但是前提是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要活着,世界与生命就会熠熠生光。正如作者所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读书的心得6
用假期时间,我拜读了《优秀是教育出来的----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读完之后顿觉收益匪浅,在这本书中,作者克拉克力图将学生如何学习以及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导学生、管理课堂的方法和信息提供给我们,使我们能更易于把握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发展趋势,有效地形成和学生的互动,共同成长。
在研读《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一书时,作者多次强调了学生的优秀是教育出来的,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让他们置身于教育的氛围中,只要让他们感觉到是被需要、被爱的,即使是问题学生也能培养好的修养”。
在这本书中,作者可谓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推心置腹的和我们在讨论一个个教学管理中常会遇到的问题,细致地帮助每一位阅读者从问题入手剖析平时的管理。一遍通读,仿佛也在经历着一次重新认识自己、审视自己的过程。试问自己有没有在匆忙的工作中停下来看一看自己,看一看你为工作的付出是不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在阅读中,发现原来在面对同样问题时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开拓了新的思路,使原来觉得无从下手解决的问题处理起来也有章可循。
不仅如此,书中所提供的55个细节从微处入手,却是处处切中要害,就像是为我们的教师管理提供了工作指南,如良好的学习习惯、社交礼仪、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细节,将这些教育的细微之处罗列,提醒我们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注意自己怎样以身作则,帮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一一落实。 通过广泛的阅读,拓宽专业知识,获得深厚的学识和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有助于充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利于我们用更广阔的视野来思考和实践新课程,用更为厚实的文化底蕴来支撑教育教学,用更完善的人格魅力去熏陶和感染学生。古语说得好:“腹有书气自华”。教师只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人”,才能领略到“教育者的尊严”。
读书的心得7
暑期开始了,老师推荐我们读了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读完了“童年”这部作品感受很深,收获很大。仅从文章中的好词语中,对人物形态描写特别多。开始几页中就有:唧唧喳喳、小心翼翼、喋喋不休、细声细气、局促不安、絮絮叨叨。对人物情感描写也有很多好段子,我记得有这么一段:“那曲子激昂中含有忧伤,仿佛是从高山流下的`河水,激荡在房间中。”这些朴实的词语精练的句子,细细品味,真是收益匪浅。
高尔基幼年丧父,在母亲和外祖母带到一个充满仇恨,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的这样家庭中。
人的童年,有快乐、美好的;也有烦恼、悲伤的。高尔基的童年是艰辛的;而我们的童年是幸福的。应此我们要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努力多学知识长本领,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读书的心得8
读书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享受,在知识的海洋中游行使这个寒冷的寒假也温暖了很多。而在读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除了幸福与享受之外,我又有了不一样的感触,得出了很多体会。
一、作为教师应该不断进取,不断地扩充自己。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扩充自己,始终走在知识的最前沿上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更加的丰富,而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这样学生才能在你身上学习到更多。而任何形式的知识扩充都将对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帮助。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育者,学习是唯一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二、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
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用思想去陶冶学生的心灵,因为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做一个成功的教育者,教育出成功的学生。
三、对待学生要学会宽容。
“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教育应从宽容开始。谁都曾年少轻狂,青春叛逆,用作为一名教师的爱去宽容你的学生,包容他的小缺点,小错误,教育必不可少,但方法却可以多种多样,不同的惩罚措施也会得到不同的效果。只有学会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爱学生,学生才会学会理解你,爱你。
开学伊始新一轮的读书活动在教师进修学校中教部唐主任的倡导下又一次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这学期给我们选择要读的书的是《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新课程标准》和《课改新理念》这三本书。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就曾读过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本书,最近我又一次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感觉和第一次相比这次受益匪浅,收获很大,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几点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也是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他当过30多年的小学、中学教师,他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既没有深奥的教育理论,也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深入浅出地道出了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与困惑。今天又一次读这本书,有些困惑在心中多年的问题有了答案,有一种登高望远而豁然开朗的感觉。这里有差生转化的问题,有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问题,有课堂教学管理问题,有班主任工作问题等等。并且有着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
书中的所有内容,对我感触很深,帮助很大,启迪非浅。我是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就拿我们的教学语言来说,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一文中,特别指出了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作为教师,我觉得乐人和动人都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无论我们采用哪一种风格,只要能吸引学生就是成功的语言。
读书的心得9
读论语,感到收获颇多,让我汲取思想的火花、感悟智慧的光芒。
其一:学,然后知不足。
学,然后知不足,由此,我要进一步端正态度,持之以恒,在通读的基础上再加以精读,并学会结合实际进行研读,提升自我。
其二:思,然后明目标。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有了知识,没有思想,就是不切实际的.罔。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获得知识,不是最终目标。我们还必须学会思考人生,人应当成为怎样的人?
一部《论语》,清晰地表明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人,应当成为君子。君子,作为理想人格,孔子把它界定为内圣外王,如: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等等,强调了作为君子既要有学问学识,还要有气魄修养,学问加修养所谓内圣才是君子。用今天的语言来表达,我把它理解为德才兼备。
又如:天行渐,君子当自强不息,禹,吾无间然矣!这里可以看到孔子极为推崇大禹,挑不出他任何缺点,禹把黄河长江水利治好,把土地开发出来。中华民族奠定了农业社会的基础,发展成就了后来几千年农业国的民族精神,是从禹开始的。禹之所以在孔子的心目中是真君子,就在于他做到了外王,即君子要不断努力开拓,去建功立业,个人的存在要对社会有所贡献。
思,然后明目标,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今天我们重温《论语》,应思考立身和处世的原则。内圣外王的君子,是我们做人做事的目标和准则,也许也是需要用毕生努力不断去接近的一个目标。
读书的心得10
这一本书,写得应当是不错的。
可是,我从来不推荐别人去读。
我没有读完,也读不完这本书。因为之前,我读过了其他几本书:阿德勒的《超越自卑》、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全集》、以卡耐基思想为基础的《错误与人生》。
这几本书,给了我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令我在十五六岁时,已经想明白这样的道理:
当你以光明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这一世界的不完美、不完善,其实算不了什么,正因为这些不完美,才需要我们去努力;
当你以黑暗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时,这一世界就是丑恶而无聊的.,人生是灰暗而寂寞的。
人的一生,乐观与悲观总是相对应的。
我不会给销售人员推荐这一本书,但我会推荐刘墉的《我不是教你诈》这一套书。
人,不应当太幼稚,但,也没必要像李宗吾的书中所言,凡事都要学习曹操。
中国人已经落后得太多年了,再去读民国时期的书,并以之为自我人生的行事标准,恐怕:我们会落后得更远,然后,落后就要挨打——人生也是如此,本事强的人,大多是乐观而愿意行动的人;而不是消极而悲观的人,不是不愿意行动的人!
人生数十载,时不我待。
浪费时间去琢磨人性,不如花点时间去做实事——厚黑,该结束了!
读书的心得11
马克思指出:“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下,耸立着由不同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上层建筑。”在《诗经》产生的年代,我们的先人在自然条件相当艰苦的黄河流域以宗法制度为核心建立起一个农业社会。这个社会为了生存发展,需要强大的集体力量,需要内部秩序的稳定与和谐,而相应地需要抑制其社会成员的个性自由和与之相联系的浪漫幻想。正是在这种“生存的社会条件下”,形成了《诗经》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并且,由于中国——尤其中原社会的基本特点维持甚久,作为中国文学重要起点、又被奉为儒家经典的《诗经》,其特色对于后代文学的影响,也就非常之深远。
《诗经》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除了《大雅》中的史诗和《小雅》、《国风》中的个别篇章外,《诗经》中几乎完全是抒情诗。而且,从诗歌艺术的成熟程度来看,抒情诗所达到的水准,也明显高于叙事诗。而与《诗经》大体属于同时代的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却完全是叙事诗。正如荷马史诗奠定了西方文学以叙事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诗经》也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以后的中国诗歌,大都是抒情诗;而且,以抒情诗为主的诗歌,又成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样式。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赋”,用朱熹《诗集传》的解释,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大体在《国风》中,除《七月》等个别例子,用铺排陈述的较少;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诗,铺陈的场面较多。汉代辞赋的基本特征就是大量铺陈。虽然从《诗经》到汉赋还间隔许多环节,但说其原始的因素源于《诗经》,也未尝不可。“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总之,《诗经》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往往能“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文心雕龙·物色》)。但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国风中用了很多语气词,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这些语气词在雅、颂中也出现过,但不如国风中数量众多,富于变化。国风中对语气词的驱遣妙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雅、颂与国风在语言上这种不同的特点,反映了时代社会的变化,也反映出创作主体身份的差异。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体现了“雅乐”的威仪典重,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有许多采自民间,更多地体现了新声的自由奔放,比较接近当时的口语。
读书的心得12
很喜欢的一本书,让我收益匪浅,
梦反应了人们的欲望,梦是人类最原始的本性。个人强烈推荐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很值得阅读的好书。在阅读之前,我本担心会因为专业晦涩的词汇而没办法很好理解该书,但是作者弗洛伊德运用了大量梦例去解释自己的观点,让我能够比较容易去理解,特别是一些梦例更能让我有熟悉之感,仿佛就是在解析我自己。在阅读《梦的解析》之后,我也尝试着运用书中的原理去
解释自己的梦,惊人地发现原来梦是那么有意思的东西,而我也从梦更加清晰地认识了自己。梦并不可怕,梦只是在真实反映我们人类白天百般试图掩盖的`本性,可怕的人类自己的本性。勇敢面对梦、分析梦、解释梦,让自己认识真正的自己,才能了解自己人性中脆弱的一面,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了解人性,也才能更好地同周围的人打交道,使自己能够与对方换位思考而不至于对这样的社会过于失望和不理解。遗憾的是,书中尚有部分观点我还没有完全理解,希望能够通过多几次的阅读和相关书籍帮助自己更好地掌握整本书,并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以帮助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读书的心得13
媚兰走了(泪水迷糊了我的双眼),思嘉才意识到自己有多爱她。因为媚兰给了她最忠诚的友情,最无私和宝贵的亲情,最广阔的爱和信任,至死不渝,和母爱一样包容伟大。不管世事如何变化,不管外人怎样鄙夷不屑,更加不管她是不是伤害了自己,媚兰始终用她小小的肩膀和大大的爱心为她撑起一整片天空。媚兰这样的人是真正的稀世珍宝,她对别人好,也只看得到别人对她的好。
可是,瑞德也走了。曾经那么爱她的瑞德这么坚决地离开了。就因为她没有早早意识到她有多爱他,就因为她没有及时向他表达她的爱,就因为她没有好好珍惜他的爱,她可能将永远失去他了。这不是他的错,大概也不是她的。她就是个任性固执胆大妄为的孩子。瑞德知道的,可是他真的累了,他再不是她坚强的后盾和稳固的堡垒。
当她终于意识到她有多爱他们,又不得不面对失去他们的现实,她的'心都要碎了。可她是打不垮挫不败的超级英雄,她永远知道往后的路该如何去走。
这部我一度看不下去的书到最后竟然叫我热泪盈眶,在这一本书里,我看到了思嘉的成长和转变,曾经的她贪慕虚荣,任性自私,并不太懂爱。因为战争因为饥饿,她对金钱的欲望盖过了许多重要的东西。到最后她将失去那些最可宝贵的感情最可宝贵的人时,她才后知后觉。
她从来都不理解她爱过的两个男人,所以她失去了他们。现在她依稀觉得,如果她过去了解希礼,她决不会爱上他;而如果她过去了解瑞德,她决不会失去他。她孤苦伶仃地想,在这世界上,自己有没有真正了解过什么人。
读书的心得14
我读完黄继光的故事,深深地感受到了黄继光宁死不屈、坚强的精神。
黄继光是一九五一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义青年团的`。他在战斗中担任爆破任务。在手榴掷完后,毅然用胸膛堵住敌人地堡的机枪射孔,为保证部队攻克高地而壮烈地牺牲在战斗中,当我看到这段时,我被黄继光爱国的精神所感动。其实他可以不牺牲,但是他为了国家,奉献出自己的生命。
除了黄继光之外,还有数也数不清是革命先烈,是他们为了不让外国侵略者欺辱我们,为了我们生活的更加幸福、为了我们的生活更加美满,为了我们不再受累,他们流淌过多少鲜血,才换来今天我们的美好生活。
我做为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要学习那些革命先烈的精神。我每天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认真完成老师留的每一项作业,学习他人长处,改正自己缺点。积极学习先辈精神,争取做一个好少年。
读书的心得15
故事的主人公,阿廖沙是一个阳光正直又善良的少年,可是他不幸地被送到外祖父的家里,因为他十分敏感,过着困苦的生活,渐渐感受到社会的黑暗,在各种环境压迫中度过自我的童年。可是在这种环境下,他仍然像一颗初春萌发的嫩芽,依旧以纯洁善良的眼光感知这个世界,这背后少不了春雨的滋润——外祖母。
这周看到关于描述外祖母的片段让我感到十分震惊,它甚至_了我对她脑海人设的'看法,让我不得不记下来。
她本在我印象中是温柔又贤惠的人。但此刻她是勇敢的,能够说是无畏的,英勇的。
夜已经深了,外祖母正如往常一样作者祈祷,就在这时,外祖父冲进房间,说外面着火了。于是她就立即朝门外奔去。“外祖母用严厉而坚定的声音指挥者;外祖父却小声地哀泣着”“她的举动把我吓坏了:她头上披着麻袋,身上裹块马披,便冲进了大火里。”“到处张罗指挥者大家,一切都在他的眼里。”在所有人的惊慌中,仅有她临危不惧,还关心着周围的邻居。我很敬畏她,她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在困苦的生活中承担着一切,包括丈夫殴打,儿子大家分家。仿佛这个家,她就是顶梁柱,勇敢沉稳。当大火将烧身时,她看见了阿廖沙就在附近,于是少见的大怒在此时从她的口吻里吐露出来:“不是跟你说了吗,滚开!”这一面是阿廖沙妨碍到他们治火,更是她担心阿廖沙会被大火烧伤。但此时,却没有想到自我冲去灭火,也十分危险。英勇无畏的一个妇女形象从当时那样封建的社会中展现出来。
一点点的事例;一些些的举动;一篇篇动人的童话;一章章绘声绘色的民间故事,都编织成爱的网,缠缠绵绵,环绕在阿廖沙童年的印记上,不仅仅是故事点燃了一颗幼小的心灵,对生活的爱,乐观坚毅让阿廖沙的精神世界得到丰满。这是这样一个“普通”而又“伟大”的妇女,影响了一个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