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书心得

时间:2024-09-16 读书心得 我要投稿

活着读书心得(15篇)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活着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活着读书心得(15篇)

活着读书心得1

  余华的《活着》无疑是众多文学作品中闪亮的一颗星。一读:朴实、白话易懂;再读:发人深省、感触至深…

  本书讲述了主人公富贵,一个地主家的儿子,娶了漂亮的城里女子家珍为妻,本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却整日沉醉于赌博之中,无法自拔。最后败光了家产,过上了一贫如洗的生活。也正是因为他的赌,也将自己父亲的生命作为了赌博的牺牲品。赔光了所有财产的富贵开始逐渐醒悟,从此不再涉赌。后与母亲、妻子家珍、儿子有庆,女儿凤霞靠种地为生。虽然生活贫苦没有之前的显贵,但一家人却团团圆圆,这段日子应该是余华笔下富贵一生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

  天有不测风云,万事总不随人意。好日子在富贵的身上总是不长久。母亲重病,在去给母亲抓药的.路上被抓去当壮丁,这段时期的富贵经历了太多的烟火炮弹,太多的生生死死。他畏惧死亡,更加坚定了要好好活着的信念。等他回到家时母亲已仙逝,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老天对富贵最痛苦的惩罚。但这只是对富贵惩罚的开始:女儿发烧至哑、儿子在校优秀却被抽血致死,丧子之痛于父母而言最大的哀莫过于此。对于富贵而言远不止于此:女儿嫁于良婿却难产而死,继而女婿工伤致死,妻子因病而死,给富贵最大的眷顾便是留下外孙相依为命;但是对于富贵上天却是如此不公,连唯一的亲人都不给他留下—外孙因吃毛豆过多而死。亲人的一一远去,只留下富贵一人在这世间同老牛相依相靠。

  富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但却没有因此而结束自己的生命,没有消沉,而是奇迹般的选择好好的活着。对于富贵而言,他并不知道什么是活着,活着有什么意义,他只知道活着就是为了经历这人世间的酸甜苦辣,百态百味。很多人认为活着是为了金钱、名誉、富贵、爱情…一旦这些没了,活着便无意义,一旦为之奋斗的目标失去了,很多人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们认为,活着只是为了这样或者那样的理由、追求而活。究竟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余华曾在作品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去忍受,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

  是啊,活着真好,只要活着就有无限的可能,无限的希望。人生再悲也悲不过失财失亲的富贵,人生再富也不过为地主时的富贵。大起大落也不过如此。此时的富贵仍能以一个讲述者的身份向问者娓娓道来他的一生,就像在诉说着别人的经历一样淡然处之,我们会发现人是要经历了怎样不为人知的痛处之后才能如此。活着或许只是一种状态,或好、或坏;或喜、或悲。活着,承载了多少人的希望,多少的情感,多少的喜喜悲悲,多少的悲欢离合。不论经历了什么,只要活着,你的人生便是现在进行时,便会充满无限的可能,活着真好。

  读《活着》会让你重新思考自己活着的意义,给自己的生活一个崭新的规划。"人终究要踏上死亡的道路,因此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将临的节日".因此在这个所谓的"节日"来临之前,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活着的每一天,不要去怀疑、不要迷茫、更不要放弃自己,我们现在活着的每一天是多少人梦寐以求但却无法实现而奢求的明天。活着就要经历人间的酸甜苦辣,各种的辛酸苦痛,面对这些,我们仍要坚强的活着,云山苍苍,江水泱泱,一草一木都在为活着而坚强的茁壮生长,我们更应该如此。因为坚强才应该是活着最好的证据,才应该是活着大写的最好模样。

活着读书心得2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还年轻,看书就是看热闹,也如同看戏。今次再读,有了不一样的感触。

  看到徐福贵的一生,以为很多事遥远,其实就在你我身边。开篇是描述了一个五味杂陈的现实世界,看到的和听到的都是土腥味儿十足的情景,慢慢讲述徐福贵做少爷的时候,他作威作福、吃喝嫖赌,直到把家产败光。

  然后,我们看到的徐福贵,就是一个白手起家的角色了。居家过日子,没有生活来源,苦苦地在土地上刨食,满是老茧的手,一遍遍在土地上试验着,下午能糊口。

  徐福贵娶的'媳妇,叫陈家珍。原本的富贵小姐,家教好,人品好,没有任何怨言地跟着他辛苦劳作,把他视为一家之主,她把自己的所有都贡献给了这个家。

  徐福贵养孩子,一儿一女,可谓儿女双全。女儿在艰苦的条件下,从活泼伶俐的女孩,到因得病聋哑后的勤劳懂事,时时刻刻都围在父母身边。儿子是一家的希望,乖巧懂事,学习刻苦,积极上上。

  徐福贵的女婿,为了娶媳妇,借钱欠债,结婚后日子过得也是清苦。媳妇生孩子死后,他一个人带着孩子工作,虽然累,还是满满的希望。知道他临死,还是惦记着自己的孩子!

  徐福贵的外孙,听话,灵巧,懂事,最后因为家里条件差,吃豆子撑死了。

  最后的徐福贵,和一头老黄牛作伴,跟老黄牛谈话,谈话的内容,就是他这一生里最重要的人和事。

  做了几段摘录,通篇故事情节都很诱人,建议自己阅读。

  1、当本书主人公徐福贵输完家里的财产时,摘录:

  “我重新站起来,像只瘟鸡似的走出了青楼,那时候天完全亮了,我就站在街上,都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他还以为我是被那些女人给折腾的,他不知道我破产了,我和一个雇工一样穷了。我苦笑着看他走远,心想还是别在这里站着,就走动起来。”

  “我就这样迷迷糊糊地走到了城外,有一阵子我竟忘了自己输光家产这事,脑袋里空空荡荡,像是被捅过的马蜂窝。”

  2、当本书主人公徐福贵自己挑着一担子铜钱去还赌债时,摘录:

  “一天下来,我的绸衣磨破了,肩上的皮肉渗出了血。我一个人往家里走,走走哭哭,哭哭走走。想想自己才挑了一天的钱就累得人都要散架了,祖辈挣下这些钱不知要累死多少人。到这时我才知道我爹为什么不要银元偏要铜钱,他就是要我知道这个道理,要我知道钱来得千难万难。这么一想,我都走不动路了,在道旁蹲下来哭得腰里直抽搐。”

  3、当赢走本书主人公徐福贵的全部家产的龙二被解放军枪毙后,摘录:

  “我知道家珍的话,我的女人是在求我们从今以后不再分开。看着她老了许多的脸,我心里一阵酸疼。家珍说得对,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

活着读书心得3

  余华的《活着》再版了多次,而我最喜欢的就是红色封面,黑色标题的这一版。黑色代表死亡,红色代表生命,两种强烈的色彩对比大致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小说的中心内容:生与死。生死的哲学问题一直是我不敢触碰的内容,在我目前经历的短暂人生中,因为个人的软弱或渺小,我无法去直面,承认自己的渺小,我并不觉得可耻,真实面对自己的内心,我相信也是活着的一种力量。

  一个深夜里,作者余华的《活着》第一次给我启蒙了什么是“死亡”,阅读过程犹如一把尖刀刺向内心,由浅至深,最终在心中撕裂出一个伤口,是一种不可压抑的痛。

  书中故事既真实可信又辛酸冷酷,冷峻客观的笔触,朴素简单的文笔,向我们描述着一个现实而又残酷的故事:福贵老人和他的一家人一一妻子家珍、女儿凤霞、儿子有庆、女婿二喜、孙子苦根,亲人一个接着一个的死去,而他却依然坚强地活着。

  福贵的人生我们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那就是“承受”“忍耐”“活着”。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中,福贵“承受生活的苦难,在“忍耐”中变得坚强,用“活着”演绎生存的状态,在特定的时代变迁下,融进了他的成长和苦难,这一份苦难却是异常的苦涩和压抑。

  福贵是一个地主家的少爷,年轻时吃喝玩乐无所不好。他又是一个乐知天命的人,他没有太多的理想抱负,只想过个安稳日子的人。用他的话说:只想好好活着比什么都好,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接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这就是他的人生格言,是对他的'生活全面写照。有评论家说,这是作者的消极人生观,然而我觉得这又是客观现实,谁也改变不了。悲观的论调中,是对现实的无奈叹息。

  福贵的命运揭示这样的现实:人的一生是无序的,看似有规律,其实充满了许多变数。

  福贵一生经历了太多的死亡、恐惧和孤独。所以面对死亡,他只能一一去承受,除此之外,他能做什么呢?他阻碍不了环境,阻碍不了厄运对他的一次次的打击,他唯一做到的就是活着......

  “塞翁失马,因祸得福。”在书的最后福贵说:“这下可要好好活了。”用余华的话说,活着是生命的唯一要求。福贵所经历的苦难,所面对的亲人的一个个的死亡,直至最后只剩下自己一人,这里面的惨烈本来是不亚于余华小说中的任何一个人的,但余华成功地为福贵找到了一条缓解苦难的有效途径——忍耐,这使得整部小说的叙述都因着这种宽阔的忍耐,变得沉郁、悲痛而坚定,没有血泪的控诉,没有撕心裂肺的尖叫,甚至都没有愤怒,有的只是福贵在生活中磨练出来的无边无际的忍耐包容着一切,以致再大的苦难来临,福贵也能将它消解于自己的忍耐之中。最终,福贵真是达到了与孤单的生活相依为命的地步。

  命运如尖刀,现实血淋淋。在承受中忍耐,在忍耐中活着,命运的尖刀剖出了眼泪的广阔和丰富;书写了绝望的不存在;镂刻下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善良、高尚、温和、悲悯、宽容……,成了这部小说主要的精神底色。这也让我们相信在任何困境下,让美好的品质和希望在心底永存,才是我们的精神力量所在,才能够让我们面对命运的尖刀,依然能好好活着。

活着读书心得4

  再次翻开余华的《活着》,我还是为书中的老人福贵的一生唏嘘不已,也感动于他还坚持活着的那种温热的坚强。

  从败光家产的富家子弟到“笨鸟先飞”的.庄稼汉,福贵亲身经历了无情战事和各种亲人的死亡。接连而至的不幸,并没有打倒这位令人敬佩的老人,他只是默默念叨着:“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是啊,日子总是要活下去的。无论日子如何,能活着已是最好。人有很多种活法,但是前提是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要活着,世界与生命就会熠熠生光。正如作者所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读书心得5

  《活着》一书,我几乎是哽咽着读完,设想踏在福贵的人生道路,每走一小步,我都能感受到苦难的沉重,泪水似乎显得那么微不足道。空气中处处弥漫着绝望的叹息,精神的支撑感觉随时会被瓦解。福贵几乎时时身陷生与死的边缘,痛苦的挣扎,在一次次希望的破灭中坚忍不屈的活着。生命里难得的温情被一次次至亲的离去撕扯地粉碎。然而他并没有失去活着的勇气。带着对亲人的回忆拼尽全力地活着。正如作者余华所说:千千万万的人读到了绝望,而我写得却是希望。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来自于忍受,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苦难终将过去,珍惜当下,好好活着。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这是书中的一句话,当我第一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就被深深地震撼到了。扣问自己,努力的意义是什么?思索再三,努力的意义也许就是让自己变得好一点。今天我多学一点知识,明天就少求一次人。今天,我少些抱怨,明天就会越来越好。今天我多坚持一次自己的梦想,明天我就离它更近一点。也许我走的慢,但只要坚定地走下去,总有一天,能到达我想要的生活。

  经过一天的忙碌后,终于可以沉寂于桌前。外面是沉重的夜色,寂寥的空气里,不知道涌动着世人多少的哀愁苦乐,也许那就是人生的五味陈杂吧。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的“生活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想起了身处异乡的妹妹一直拼命的工作,多了一些生活的感触。手骨折了依然在工作没有休息,只为心中神圣的职业—刑警而倾尽所有精力。我觉得好的`文章从来都不是词藻如何华丽,而是能让我们看到,听得到那个人源自内心无声的诉说,可能因为她有一些使命感与执着的情怀吧,可笑吗?也许是的,但她眼角熬夜的黑斑,一点都让人笑不起来。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愁。想要自己上一个台阶,除了奔跑还能做什么?我们将来都会死,毫无疑问。正如史铁生所说“死是一个不必急于求成的过程,我们终究会面临”。但带不走我们曾经拥有的精神财富。回想自己求学生涯,挥汗如雨的日子里伏案桌前,烦躁过,想要放弃,却坚持着;在寒冬里,起早贪黑,畏缩过,想要放弃,却坚持着;在周遭人陆续工作,心浮动过,想要放弃,却坚持着。我忘不了忙碌中充实的自己。我不知道我未来会是怎样,但有一点很确定,我要看很多书,那是一份心灵的宁静。

活着读书心得6

  《活着》是余华的名作,之前很多人都像我推荐过。因为一直不是很喜欢那个年代的故事,迟迟未看。最近闹书荒,拿起来看看,竟有种“不虚此行”的感觉。

  福贵由一个富贵家族的少爷,到败光家产、被抓壮丁、女儿聋哑、儿子献血死亡、女儿大出血死亡、妻子病逝、女婿事故惨死、外孙撑死……从那以后,福贵就始终成了孤零零的一个人,与一头老牛为伴,那头牛也叫福贵。

  福贵的一次又一次地失去、一次又一次重新开始,却又要面临新一轮的`挫折。在这个过程中,他竟如此平静,每一个可以让人“歇斯底里”的打击,他好像都选择了默默接受。在读书的过程中,更为其心痛,更为其不甘。可看完整个故事,再去想想,对福贵来说,在那个时代活着真是最重要的事,其他的事假如他抗争了又怎样?不过徒劳而已。

  和福贵相比,我们真的需要感谢这个时代。尤其是刚经过一场可怕的疫情,活着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尽全力地去活着也是我们和福贵面临的同一件最重要的事。还好,这个时代,我们能看见更多,能听见更多,在面临打击时,很多人也不是孤身一人,你身边总有人比你强大,并且愿意一直温暖地站在你身边,甚至保护着你。

  但愿,这世间每一个“勇敢乐观”的福贵都不再孤独,不再拥有这悲伤的故事,他们不仅活着,而且幸福地活着。

活着读书心得7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讲的是一个民国时期的地主家的少爷徐富贵,由于年轻时嗜赌放荡,输光了家产,导致家道中落后沦落为佃农。之后,随着一系列的社会变革,他的人生和家庭也不断经受着苦难,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在读到福贵的故事开头的时候,我深深地对这个纨绔子弟的嗜赌放荡、不思进取感到厌恶。他天天只知道吃喝嫖赌,有一个贤惠的妻子却不知道珍惜。在他的身上,完全没有一个合格的儿子、丈夫该有的样子。可是,在他家道中落之后,他终于有了觉悟,慢慢地开始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一点到是让我非常欣赏。家珍刚开始的时候是米行老板的千金小姐,后来福贵对她一见钟情,把她娶回了家。后来她一直忠诚地陪伴在福贵的身边,直到死去的那一天。他们刚结婚的时候,福贵还是原来的那个纨绔子弟,我刚开始有点不明白为何她还是会对福贵不离不弃,后来我觉得这可能跟那个年代女性受的传统教育有关。在她们的心中,丈夫就是自己的天,不管自己的丈夫是怎样的人,自己都应该对他忠诚,不离不弃。

  在我读完了这本书后,我开始觉得福贵也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他后期作为一个下层劳动人民,命运深受时代的影响。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一个地死去,自己却无能为力,这种深深的无助与绝望感接二连三地摧残着这个可怜人的身心。可是同时,我也觉得他是一个幸运的人。在有些人看来,他的人生可能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的什么都没有。可是,从他自己的叙述中来看,他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的悲惨,在自己所经历的苦难中,还是充满了幸福与欢乐,尽管这些幸福与欢乐都比较短暂。在他的心里,自己的妻子贤惠忠诚,是世界上最好的`妻子;自己的子秀孝顺,是世界上最好的子女;自己的女婿踏实能干,是世界上最好的女婿……所有的这一切,都带给了他幸福与欢乐。因此,他对书中的“我”讲述他的故事,并没有表现得多么悲伤,他在叙述自己的苦难时,仿佛在讲的是别人的故事,语气中甚至透露出的更多的是一种轻松和沧桑感。

  在书里有这样一句话:“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揭示了作者想要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的道理。福贵看着家人接二连三地死去,尽管心里感到非常的痛苦,但是却没有选择跟着他们死去,他仍然活在这个世界上。可见,家人其实并不是他活着的主要意义,他并不是为了家人而活着。正所谓:“存在即合理。”福贵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他就要好好地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不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这就是他存在于这个世界的合理性。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活着是为了金钱,有的人活着是为了权势,有的人活着是为了爱情……当他们失去这些东西的时候,他们仿佛失去了活着的支柱。最后,自己选择走向死亡。这些人都没有体会到“活着”的真谛,他们都不知道,活着,才是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最好的意义。活着,比什么都珍贵。

活着读书心得8

  在空闲时,我还是喜欢看书。看的书很杂,除了课本书籍之外,名著小说都看,不刻意拘束于单一的形式。而一般只是略读。而当看到《活着》这本书时,最多想到的还是葛优演的电影,关于徐福贵跌宕的人生。

  《活着》讲述的就是一个叫徐福贵的老人一生的故事,作者余华用平实的叙述手法,平静地叙述了历经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的现实生活。看完后,不觉悲凉,悲哀,悲伤起来。似乎时间所有的苦难都他经历了。不禁自问:活着的意义何在?

  司马迁说有的人活着比泰山重,有的人活着比鹅毛轻;雷锋说,活着是为了让别人生活得更好;保尔柯察金说为了人民的解放而活。但对于徐福贵而言活着的理念在于:“人只要活着,穷也不怕。”他觉得人活着的意义并非只是富贵,更应该懂得生活,学会劳作,为一家人而活着。那样即使日子过的又苦又累,心里却踏实了。妄想可以尝试把家从小鸡变成鹅,鹅变成羊,羊变成牛,使自己穷苦的家变得重新发达起来。而在他被抓入伍,受恩回家的那一刻,足见他活着的意义只是为了家人,对家庭的牵挂便成了他活着的理由。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他选择留下,或死于战场,或者厚禄。但像他这种无文化无社会主义理想的'旧社会底层人民群众而言是终究不会选择留下的。当解放了以后,他看到占他家地的龙二被枪毙,家珍的话使他明白: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

  而即便是这么一个看似寻常的幸福,他竟也不能够拥有。先是儿子献血,糊涂送命;女儿难产而亡;妻子病重身亡;女婿被水泥板压成肉酱;外孙被豆子撑死!而他只能感叹:“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么些年......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的平平常常;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想想现实中的我们,还在争么?肯定是的啊!试问谁能真正放下呢?

  书看完了,觉得异常压抑!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也许无所谓活着,尘世的苦难,活着的人总得承受,在命运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独,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活着》并不是要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只是在陈述活着这样一个事实,套用徐福贵夫妇对春生的话来说:活着,好好活着,我们只能等待被时间和命运遗弃,而没有权利抛弃生命。在命运面前,也许不能不感叹人类的无力!改变不了活着的事实,就改变活着的态度吧!只要活着,总有希望,态度也许至少可以是可以改变活着的状态,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镜头至少可以告诉自己,我们活过,也曾努力过。而不会被20xx这样的“世界末日”感到惶惶不安,尊重生命,热爱生活,拥抱未来!才是当代学生的基本生活态度!

活着读书心得9

  人为了什么而活着?大概所有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学习是为了考上好学校,工作是为了过上好的生活。似乎当下所有的人都在为自己做的事寻求一个目标,或者说是一个动机,好以此来支撑着继续前行。

  余华说:“活着,在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与平庸。”

  故事开始,主人公福贵,以一个孤独却坦然的老人身份出场,他和他的老牛一起休息,在这段时间里平静地回顾了他的一生。

  福贵的一生就像在深海里浮沉,在那个灰暗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所有痛苦的事似乎情有可原,人的生命就如芒草般脆弱且不起眼,命运时而仁慈,给你一颗枣,换来下一个更响亮的巴掌。

  福贵都已走到那一步了,他什么都没有了,他活着又是为了什么?

  余华直白的说出了答案: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

  接受命运给予的所有,做到能做到的,接纳不能做到的,永远对人世保留善良和温柔。毕竟在中国人所说的盖棺定论之前、在古罗马人所说的出生和死去之前,我们谁也不知道在前面的时间里等待我们的是什么。

  旁人眼中福贵一生悲惨,生活绝望、暗无天日,但作者说,福贵本人并不这么想。想想也是这样,他这一生好坏都经历,酸甜荣辱都尝遍,死了亦了无牵挂,生活百般滋味,在于个人感受,不属于任何人的看法。

  作者说:我希望你读到的是生命的韧性,力量、爱情、友谊甚至本能焕发的快乐额以及幽默,一切美好而朗朗欢笑的.东西,它们无视命运的暴戾而独自存在,善良的人同情一切苦难,同时也反对假惜命运之名的自暴自弃。善良绝不仅仅是悲伤软弱的眼泪,而更应该是对所有美好高尚事物的关怀与肯定,它举重若轻地保护着我们的心,在艰难世道里保持热情与希望。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没错,只有活着才能“活”。

  《活着》从一个旁听者的角度写出了一个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贵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年代,那个年代经历了战争以及一系列动荡的生活,经受了家庭的兴旺到衰落。在他们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东西,失去钱财,失去亲人,最后只剩下一头骨瘦如柴又险些被人宰割的老牛与他为伴。

  从去年开始,我就经常担心各种事情,怕自己出现什么意外,刚好那时学校发给了我《活着》这本书。看完后,我觉得这些担心根本不用存在,因为只要有一颗想要活着的心,什么困难都无法阻挡你。

  但读到家珍死去时,我几乎看到了所有生离死别中最宁静的一段。那时忽然想起阿朱死后乔峰抱着她的尸体的痛哭,想起陈家洛听闻心上人香消玉殒后流下的眼泪——我想:人活一生,总要承受这样的打击。因为多年之后,当身边的人一个个全都被岁月带走时,那时的我们也许真的会选择一种平静,让他们安安静静地离开吧。但数十年后的我呢?我是否敢于面对家人、朋友的离开呢?我是否敢于面对自己呢?我不敢回答。

  或许这个世界的确不公平。有人可以享受荣华富贵,有人却要像福贵一样,劳累、坎坷地过完一生。面对这样的不公平,无论怎样做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但只要活着,就是一种幸福。福贵的一生就像一艘小船,漂荡在社会这个海洋里,他只有受着命运的摆布,唯一能做的就是死死地抓住救命“稻草”不放手,努力活着。

  看完书后,我不禁为福贵感叹,为他有一种“忍”的力量而感叹;为他无论生活多艰难,都会努力活下去而感叹;为他……

  活着,就要努力生活,享受这个美好的世界。因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让我们一起“好好儿活”!

活着读书心得10

  生活中的困难如红太狼手中的平底锅一样层出不穷,但我们再怎么苦,怎么痛都要忍着,这才是我们作为一个“人”的意义所在。

  相信许多人看过《活着》之后都感慨万千,一股悲怆的力量沉压在心头,这是艰难困苦将要压倒人们的力量,也是人们在重压之下欲意反抗的力量。《活着》向我们展示了一幕幕生活困难与人们顽强抵抗的生动画面,富贵的好赌导致倾家荡产,家珍的离家出走,有庆的意外身亡,凤霞的难产而终,每一个故事在我们脑中都如此生动深刻,都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生活窘境的突如其来,人们的悲痛欲绝,人们的顽强活着,让我们领悟了人之所以要活着的伟大之处。

  我看《活着》,仿佛不是在看一部普通的小说,而是在品味一个有血有肉的渗透者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如何隆起,如何光耀万丈。这种精神自然只能从困境的苦海中孕育出来,也只有在困境的苦海中生长出来的自强不息精神才会显出光辉。富贵从败家子变成有担当的一家之主,他在绝境之前执着抵抗,感人肺腑。家珍在富贵被抓之后,以一个弱女子之身养老携子,催人泪下。凤霞难产时,富贵、家珍、二喜的坚持不放弃,不允许凤霞离去,使人动容。以上这些难道还不能说明在困难之前自强不息的重要和伟大吗?

  回顾我们的生活,有多少人因一点点的挫折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选择自暴自弃,有多少人为生活中的一点点不顺意而悲观失望,囚禁自己。其实,无论活在哪一个时期,生活不会是一帆风顺,毫无波澜的,而总是会激起巨大的波浪来阻碍你生命之船的航行,而且总发生在你最不经意的时候。多数人会因为生活中的诸多事与愿违而选择放弃人生。其实,眼前的困难是有生命的.,在你懦弱是它会变得异常强大,丈势凌人,而当你勇于面对它、正视它而不逃避时,困难就变得很弱小,不堪一击。

  在我身边就有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个小女生,刚进大学时羞羞答答,不敢再生人面前说话,甚至不敢跟熟人大声讲话。到了要面试社团时,她有很多想进的社团,但又由于他胆小怕事的性格,她感到很矛盾,所以在社团面试处左逛右荡,心慌得很。之后,我悄悄的对她说了句:“别怕,里面的师兄师姐最喜欢你那样漂亮的女生了。”听完,她突然如释重负,用明亮的眼睛看了看我,微笑着去迎接面试了。

  通过面试,进入社团之后,自然有很多社团工作,而且大部分是需要人的胆量的。小女生又变得迷茫不已了。我又悄悄地告诉她:“在困难面前,你弱小它就强大,你强大它就弱小,所以你必须正视它,才能击败它。”于是她鼓起勇气,勇敢面对每一个挑战。

  现在,她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任何难题对她来说都是小菜一碟。我们都叫她“女强人”呢。

  所以,每个人一开始都是弱小的,只有经过不断的磨砺和挑战才能逐步强大起来,逐步养成“活着”的自强不息精神。因此,我们要认真领悟和参透《活着》的精神内容,学会它,拥有它,珍视它,让“活着”精神伴随我们一生。

活着读书心得11

  余华的《活着》这本书是通过别人介绍才知道的,当时的朋友对我说这样的书的催泪性很强烈,我一直不大相信,我想可能这样的书一般都是为了骗取不太理智的读者的眼泪而使得他们浪费自己的感情和金钱的,所以,我也就一直没有心情看这本书,直到前天自己百无聊赖的时候突然想,我到要看看这个让无数人或者叹服或者痛斥的书到底有多大的魅力。

  作者在此书中讲述了,地主少爷富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富贵的富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部队抓了壮丁,等他再回到家,女儿已经成了哑巴,母亲也病了,家里一点吃的也没有。命运就是这样的作弄人,这样的令人无法琢磨,令人尴尬的无奈着,痛苦着。一次又一次战乱和动荡,这个家庭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新中国成立,在大跃进运动中,饥荒饿得福贵的妻子家珍驼了背。邻居们为争抢剩余的发了霉的红薯大打出手,福贵的儿子为救学校校长的老婆产后大出血,踊跃献血,忙乱中被抽多了血,死了……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看几页,都有我眼泪湿润的感觉,坏运气总是降临到福贵的头上,在小说的最后,悲剧和失败越来越多,眼泪和痛哭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我真的不想继续我的痛苦,我真的不想再折磨自己,想自己也算是个“久经考验”的读书不少的人了,怎么在这个时候会为了一个并不关乎自己任何前途命运的一本书而“浪费”自己的感情,我当时真的在心里痛斥大骂这个余华,为什么一定要把人家弄那么悲惨,仗着自己有点才华就那么肆意的折腾读者的感情,真是太没人道了,不过,倔强的自己还是顽强的把这本上看完了,另一个心思却不得不叹服作者的文学艺术造化,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是我看过的书中最有艺术价值的书之一,我也因此想到了美国短篇小说作家艾米丽·卡特对中国著名作家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的评价,艾米丽对《活着》的语言、情节,娓娓道来的叙述方法,简朴优美,未曾雕饰的魅力及小说中关于生、死、命运的内涵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艾米丽写道:“如果现在要读一些东西,显然你应该读一些永恒的东西。《活着》就是这样一流的作品”。

  余华在书中说“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忍受,忍受生活赋予的快乐和痛苦、幸福和不幸、悲伤和高兴以及兴奋和无奈等等……哪怕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也要坚强的忍受,这个就是书的本意内涵吗?如果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我还是可以接受的,这个是我猜测的一种。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道:

  少年去游荡,中年去掘藏,老年做和尚。”

  书的最后似乎没有忘记又留下的讲述者自己在慢慢降临下来的夜幕中说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话,“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我真的有种不愿意的猜测,余华是不是想告诉读者,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生命只是仅仅活着,仅仅只是一种存在,它和其他万物一样并无任何意义。追寻,探究的本质不过是一个大笑话而已等等,而没有其他任何过多的意义?在表达手法上,他用一种近乎冰冷且似乎没有温度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其实并不“正常”的故事,人的命运就是如此这般的循环往复,一代又一代的周而复始……

  夜深人静的时候,如果想到这些,再想到不久前的[静在深秋]友的《祭奠自己》,再想到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中说“……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确实有点令人不寒而栗、毛骨耸然。现实中痛苦和快乐的人们不禁要问,生命的意义难道是真的如此脆弱?

活着读书心得12

  花了一天半的时间看完《活着》。又好像知道了什么道理。想起有些自杀的人很不应该,就在前几天,新车站楼顶还有人嚷嚷着要跳楼,我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相信和福贵一比,定相差甚远。

  人类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东西而活着,作者余华在书的开头就点明了主旨,也为后来的记叙做铺垫。

  作品采用主人公福贵自述的方式,福贵生动的日常语调和对命运的屈服向人们展示了以生活为目标的状况,使作品更加深刻。它为我们提供了如何生活,尤其是如何在困境中生存。

  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相继离开,一次又一次地徘徊在绝望的边缘,但他有能力承受苦难,对世界持乐观态度。

  当他发现杀害儿子的凶手之一是春生时,他深明大义,也明白了冤冤相报的时候。在春生面临绝境时,福贵也依然尽了朋友的责任,劝他坚强地生活。

  作家没有发泄,没有抱怨或揭露,而是向人们展示高尚。这儿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后的超然,对善恶一视同仁。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如果我们想到幸福的经历,我们一定会鼓起勇气继续生活。这世上确实有不公平,有些人可以享受荣华富贵,而有些人只能像福贵一样劳累一生。面对不公平,任何抱怨和逃避都是徒劳的,我们可能需要学习福贵随遇而安的精神。

  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的无奈和困惑,像傅贵一样经历了很多依然顽强的生存。他对生存没有明确的认识,只是用一种动物般的生存本能让他延续生命。但是在暮年,他可以用一种乐观的洞察生活来对待生活,这是对任何人生活的启示。

活着读书心得13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讲的是民国时期地主家的少爷徐福贵。他年轻时沉迷于赌博和放荡,失去了所有的财产,导致家庭落后,成为一名租户。之后,随着一系列的社会变化,他的生活和家庭不断遭受痛苦,所有的亲戚都离开了他,只有他和一头老牛住在一起。

  在读福贵故事的开头,我深深地讨厌这个花花公子沉迷于赌博、放荡和进取。他每天只知道吃喝嫖赌,有个贤惠的妻子却不懂得珍惜。在他的没有合格的儿子和丈夫应该有的样子。然而,在他的家庭道路中落后后,他终于意识到,慢慢地开始承担自己的责任,这让我非常欣赏。家珍刚开始的时候是米行老板的千金小姐,后来福贵对她一见钟情,把她娶回了家。后来,她忠诚地陪伴着福贵,直到她死去。当他们第一次结婚时,福贵仍然是原来的花花公子。起初,我不明白为什么她仍然永远不会放弃福贵。后来,我认为这可能与当时妇女的传统教育有关。在他们心中,丈夫是自己的天堂,无论丈夫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应该忠于他,永不放弃。

  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觉得福贵也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后期,作为一个下层劳动人民,他的命运深受时代的影响。他看着亲人一个个死去,却无能为力。这种深深的无助和绝望一个接一个地摧毁了这个穷人的身心。但与此同时,我也认为他是个幸运的人。在一些人看来,他的生活可能除了痛苦或痛苦之外什么都没有。然而,从他自己的叙述来看,他并不觉得自己有多悲惨。在他所经历的痛苦中,他仍然充满了幸福和快乐,尽管这些快乐和快乐相对较短。在他心中,他的妻子贤惠忠诚,是世界上最好的妻子;他的儿子孝顺,是世界上最好的孩子;他的女婿是世界上最好的女婿……所有这些都给他带来了幸福和快乐。因此,他并没有对书中的我讲述他的故事表现出多么悲伤。当他描述自己的痛苦时,他似乎在讲别人的故事,语气甚至透露出一种轻松和沧桑的感觉。

  书中有一句话:人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情。揭示了作者想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的真相。福贵看着家人一个接一个地死去。虽然他感到很痛苦,但他没有选择和他们一起死去。他仍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可见,家庭并不是他活着的主要意义,他也不是为了家庭而活着。俗话说:存在就是合理。当福贵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时,他应该好好生活,为了生活而生活,而不是为了生活以外的任何事情。这就是他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合理性。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活着是为了钱,有的人活着是为了权力,有的人活着是为了爱情……当他们失去这些东西时,他们似乎失去了活着的支柱。最后,我选择了死去。这些人没有意识到活着的真正意义。他们不知道活着是我们存在于世界上的最好意义。活着比什么都珍贵。

活着读书心得14

  《活着》写了七个人的生死。凤霞难产而死;有庆在校长生孩子时,为她献血而死;二喜在工地上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家珍因自己的一对孩子而死,伤心过度而死;苦根吃豆子撑死。只有福贵还活着。

  其中有庆的死最悲催。一位年幼的孩子,为了给校长献血,在抽血的时候,脸色由梅红变苍白,由苍白变青紫,直到死都不说话。就这样,血被活活地抽干了。

  有庆难道连死都不知道吗?还是在他心里,校长的生活比自己的死更重要?这人让我百死不解。如今有庆这样的`人物在我们身边已经很少了。但是像他这样能为别人着想的人还是挺多的。就说我们班的谭老师吧。她是我们班任和数学老师,在我们眼里应该是很厉害的人,她是标准答案。

  有一次,谭老师在算3X1=13的时候把X算成了5了5,我一看这道题,掐指一算结果X是4。当我正要举手时,我们班的同学异口同声地说:x不是5而是4。谭老师仔细算了一下,说:哎呀,果然错了。还好你们提出来了,以后有错都要及时提出来!我们听了,不但没有嘲笑谭老师,反而更加尊重她!我们也变得更加自信和勇敢。我们不仅要像庆祝一样为别人而活,还要为自己而活。

  余华想借有庆告诉我们,活着有多难,死却如此简单,只有为自己而活,才能活出风采!

活着读书心得15

  没有主题,没有中心,没有刻意安排与布局,就这样写了。

  只是因为读完《活着》太过感动,便觉得一定要写些什么让这个世界知道,让这样珍贵的感动留在我的生命中。

  此时此刻,我是带着泪写的,不自禁啊,请原谅我的年轻。

  再想想,不知道鼻根酸了多少次,纸巾已经堆积成雪原,不知道热乎乎的眼泪什么时候停了,什么时候又涌了出来,只觉得凉在枕头上,被单上。夜晚读书真的承受不住这样的感情。夜早就深了,可是现实全变了,找不到自己,找不到睡意,忘了明天的一切计划,忘了夏夜窗外的蝉鸣。

  有庆离开人世的那一段,心里一抽一抽,止不住的又酸又疼,我真不该怎么表达。福贵抱着儿子走回去的那一路,我好像也走了一遍。那风呀,那路呀,那黑暗的夜呀,那个抱着儿子的父亲,都像是我自己一样。

  感情丰富,我一向认为这是福分。那时候,我觉得流着眼泪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它让我感受到自己血肉的存在,感受到勃勃跳动的心脏,感受到生命的真实与厚重,眼泪的宽广和伟大。好像自己也付出所有,爱了一场,能帮他承担一次生离死别的痛苦。

  我几乎是立刻想到了《天蓝色的彼岸》,想到了哈里。我记得当初读到死去的他回家看望父母与姐姐的场景,那种可望而不可及,那种欲言又止,那种隔离,那种思念,也是这般感慨万分,心酸难释。也许死亡是一个平常而真实的东西,它自然而然就来了。活在一个甜蜜的保护伞里,我将永远感受不懂何谓生命。而这两本书,却让我感受到更多的痛苦与离别。我恍然发现:我命里的幸福,简直是几百辈子修来的福分。是因为我年轻,才让我如此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会拥有他们一辈子,好像只要凭借善良和努力就可以。可是它也许不是这样的,我从一开始就错了。

  命运本就是我自己,我离不开它,它离不开我。我们来的时候因为不得不来;走的时候因为不得不走。所谓的幸福和不幸,都是相对的,是内心给自己的安慰或者打击,是我们选择“活着”这一选项的底气和毅力。说实话哦,有点诚惶诚恐,不知该如何去守住我所谓的福气。

  看着福贵,我还明白了生活不易,不仅如此,拥有了生命也很不易。个人,家庭,社会,世界,你有你自己的一切追求和美好的小天地,也会有逃不掉的责任与还不完的债,错综复杂的命运大网里,每个人都是一个点,不知谁是谁的开始,谁是谁的结局,谁和谁走散了,谁和谁走下去。

  甚至是你自己,都无法预料明天你是否会如自己期望的那样站在同样的阳光下,大口大口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足下是生你养你的土地。当这一天又如你所期望的那样过去了时,大声笑吧,好好感谢生命给予你这样的幸福,能让你如愿地爱着与被爱着,如愿地活着。

  我珍视生活,从前是,现在是,将来只增不减。每一束温润的阳光,每一滴轻轻的雨,每一场热烈的日出,每一朵盛放的云,都令我感到那么幸福。春秋冬夏,花草树木,亲临挚友,衣食起居——组成我生活的每一部分,我都热爱它,发自肺腑地热爱它,拼尽全力地热爱它,因为它们是我创造的,是随我而产生的,是我每分每秒存在的证明,是我的每一滴血,每一根骨头,每一次呼吸。

  福贵的生活,就是一下一下有力的心跳。咱中国人是这样过来的,从贫穷与落后中咬牙爬出来的,走过的弯路,含冤而去的事物,农村生活的苦,都爬出来了。就算这样的`苦中,也能有令人潸然的幸福,福贵和家人的陪伴是又酸又甜的,那些农田上度过的清晨与傍晚是又苦又香的,就连福贵一次次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时光,也是五味杂陈的。

  “想让一个死去的人回来,就要让他的精神在另一个人身上得到传承,那么他就会在这个人身上得到复活。”福贵懂,他仔细收藏好好家珍,凤霞,有庆,二喜和苦根的精神和爱,继续活下去。

  所以,我读到的那些苦,却是福贵认为的幸福。

  然而,这条路是必经的,早晚谁送谁都是永别。

  所以,生活就是个含泪的微笑啊。

  我不知道我是否从他身上,已经汲取到一点点面对苦难的坚强。

  无论多久,我虔诚地希望,得到这份力量。

  《活着》,活着,活着。

  从我不受控制、如岩浆热流般滚烫的泪水中,有什么东西大声呼喊着这两个字,重复着,响亮的,仿佛在宣誓一样,仿佛在证明一样。

  那是我迫不及待地想告诉一切:我认真且知足地活着!

  我要加油,为了很幸福,要一直这样守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