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读书心得(合集15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弥儿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弥儿读书心得1
《爱弥儿》是法国思想启蒙运动时期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作品,针对当时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以及其法国种种腐败的社会状况,卢梭丝毫不畏惧地进行了无情的抨击与揭露。《爱弥儿》是世界上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这本著作正是卢梭讨伐法国封建教育思想的代表,它阐发了资产阶级的新的教育思想自然主义教育观。《爱弥儿》全书根据儿童的不同的年龄阶段应有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划分,一共分为5卷,其中,他所阐释的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观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同时,这也正反映了法国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爱弥儿》的第一卷主要论述的是人出生到两岁,即婴儿时期的自然教育。这一卷的第一句就深深吸引了我,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我觉得这句话极其富有哲理,也恰恰体现了卢梭主张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性本善紧接着,他指出了我们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的三种不同的教育对人在婴儿时期的重要影响,是教育给予了我们生来软弱却可以拥有的力量,给予了我们生来一无所有却可以得到的帮助,生来愚昧却可以具备的判断是非的能力。他倡导人性本善,强调教育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本性,关注个人的价值和地位,他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自然人,通过自然教育,保持人的自然本性,用善念阻止各种恶念的生成,这样便可以促成幸福的生活。他认为,身心能健康成长的婴儿应该是在四肢均无拘无束的状态下抚养起来的,而不是给予婴儿生长姿势的各种束缚。他极力要求摆脱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所带来的摧残和束缚,要求教育务必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这正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合理性要求。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关联非常密切,也只有具备了健全的身躯,才能够具备健全的精神,才能抵抗他必然要遭受的灾难。因而,在婴儿教育时期,要通过侧重关注婴儿身心健康的锻炼,适应儿童发展的天性。
《爱弥儿》的第二卷主要论述的是人2至12岁,即童年时期的自然教育。这一卷开始便指出从婴幼儿时期过渡到童年时期,是人生一大重要进步所在,在这一阶段,卢梭得出一个基本原理,即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在文中,他也呼吁将这一原理应用于儿童的自然教育之中,以便源源不断地得出各种教育的方法。在对儿童时期的教育观念上,卢梭重视的并不是儿童使用的措辞,而是儿童给这些措辞的含意,他极不赞成家长教儿童说些虚伪的客气话,因为这些客气话从孩子的口中说出来几乎就会变味了,极有可能会把请求的语气说成了命令。在日常教育儿童的方式上,卢梭既反对过分严格的教育方式,也反对过分放任的教育方式,他所提倡的是洛克的一个重要原理,即用理性去教育孩子。卢梭坚信人性本善,我们应该要去尊重儿童,而不是急于对儿童所做出的行为做出或好或坏的评判,他坚持自然教育,倡导儿童应当让大自然先教导一段时间,然后我们再去接替,这样就可以避免我们的教育方法与自然在教法上相冲突。在童年时期,儿童并不能达到理智的程度,他们的智力仍然处在感性阶段,他们不能接受观念,只能接受形象,他们不具备判断的能力,即无法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记忆。因而,在童年时期,要通过侧重关注孩子感官的锻炼,适应儿童发展的天性。
《爱弥儿》的第三卷主要论述的是人12至15岁,即少年时期的自然教育。在这一阶段中,孩子从起初只有感觉到现在已开始有了观念,从起初只能用感官去感触到现在已开始能够进行了判断,个人的体力在迅速发展。由于智力的发展,孩子已经逐渐认识到时间的价值,他们懂得要把时间花费在有用的事物上,他们会自行提出一些问题,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卢梭指出,我们要做的是,看怎样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就怎样去回答,而不要一味考虑怎样才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在探索自然法则时,始终要从最普遍、最显著的现象开始探索。不能让孩子总是一味地按照别人说的'话去做,因为除了他自己觉得对确实是有意义的事物以外,其他一切事物对他而言都是无益的。卢梭非常反对严格的纪律以及仅靠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他认为教育是一种从内在本性向外展开的活动,教育应该适应儿童的性格、能力,发展人的天赋与本性,使每个人的各种内在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而,在少年教育时期,要通过侧重关注孩子智育的锻炼,适应儿童发展的天性。
《爱弥儿》的第四卷主要论述的是人15至20岁,即青年时期的自然教育。在这一阶段,人们处于一段艰难的叛逆期,人们的思想正在慢慢地走向成熟,人们要学会的是用自己的情感去约束想象力,用自己的理智去战胜偏见。卢梭坚信人的自然本性,认为人的一切欲念都是源自于人的感性,想象力决定的是他们发展的倾向,只要把自爱之心扩大到去爱别人,我们也就可以使自爱变为美德。人们的思维也终于开始进入了道德的境界,在进行德育的时候,道德教育的内容不应该是纯理论的东西,空洞的道德说教完全是纸上谈兵,但是我们可以去结合一些寓言故事或者哲学知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实践,要立足于实际生活中,这样才有利于良好道德情操的培育。在这一卷的最后一部分,卢梭还特别提到了对宗教的看法。他主张自然神教,上帝的概念是很模糊的,他指出,特别是在宗教问题上,人的偏见是压倒一切的。对于要培养孩子信什么宗教的问题上,卢梭批判了宗教的蒙昧主义,他坚持应该让孩子自己正确地运用他的理智去选择。因而,在青年教育时期,要通过侧重关注孩子德育的锻炼,适应儿童发展的天性。
《爱弥儿》的第五卷主要论述的是爱弥儿的未婚妻,即苏菲的教育,其中,特别强调了女子教育思想,即通过自然教育培养贤妻良母。苏菲在平凡的内心中拥有一种良好的天性,而她胜过其他女子的地方就在于她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她天性善良,但内心却常常很敏感,也正是这颗极其敏感的心,有时候会使她产生难以平静的想象。但是,对于别人的过失,她能够耐心地忍受,对于自己的过失,她更是能够乐于改正。除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之外,苏菲对其它一切权利都是极端重视的。
她不仅知道自己有权利,也知道要运用这个权利去评判男子的品行。在女子教育的过程中,懒惰和桀骜不驯是女子最危险的两个缺点,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形的发生,如果仅仅采取一般的教育方法的话,反而很容易使他们厌弃工作,而只知道玩乐。因此,女子的行为总是要受到舆论的约束,也正是由于她们养成了受约束的习惯,便使得女子必然形成了一种她终生都必须具备的品质,即温顺。
女子常用艳丽的服饰和化妆品来装饰自己,却忽视了只要有美德,她就可以行使她的权利;只要有热心和才能,便可以养成一种审美的能力,进而欣赏美以及与之相联系的道德观念。
纵观全书,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在《爱弥儿》的字里行间体现的淋漓尽致,极其富有内在意蕴,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师范)的学生,我将来是要走上幼儿教师这个职位的,置身为一名教育者,我的任务不仅仅是教授知识,这样只会泯灭孩子的好奇心,我要做的应该是竭力创造一个能够促进儿童自由、健康成长的适当的环境条件,通过对孩子的行为的细致的观察,然后对其不恰当的行为进行适当的诱导,而不是一味地强迫儿童去接受他人所特有的处世方法。此外,我们还要积极鼓励儿童置身于大自然中,去体现大自然的自然美,借此锻炼他们的独立,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倡导他们自己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爱弥儿读书心得2
《爱弥儿》是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爱弥儿》是一部哲理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教育论著,其副标题就叫《论教育》。它描写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主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所说的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以培养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这种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
与自然教育密切相联的,卢梭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及早地养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体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习惯。《爱弥儿》全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如逐步上升进行的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道德教育、爱情教育。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的进步,它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可贵的启示。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要教授给学生多少已死去的知识,而是要教授学生如何利用自己的身体及思想,主动地去获取对自身有用的知识。只有这样,实施德、智、体方面的教育,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卢梭以平等博爱的心怀教育他的爱弥儿,这个假想的孤儿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强迫的自由世界。但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幸福的“爱弥儿”。
爱弥儿读书心得3
《爱弥儿》的第一卷主要论述的是人出生到两岁,即婴儿时期的自然教育。这一卷的第一句就深深吸引了我,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我觉得这句话极其富有哲理,也恰恰体现了卢梭主张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性本善。他倡导人性本善,强调教育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本性,关注个人的价值和地位。他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自然人,通过自然教育,保持人的自然本性,用善念阻止各种恶念的生成,这样便可以促成幸福的生活。他认为,身心能健康成长的婴儿应该是在四肢均无拘无束的状态下抚养起来的,而不是给予婴儿生长姿势的各种束缚。他极力要求摆脱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所带来的摧残和束缚,要求教育务必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这正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合理性要求。
爱弥儿读书心得4
卢梭教育思想对西方教育也产生了巨大影响。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1859—1952)即受到了卢梭的影响,提出“教育即生活”的主张,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此外,他批判传统教育“书本中心”,主张“从做中学”,以直观教学为主,让学生充分实践,通过实践获得对事物的认知,同时杜威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一切必要的教育措施都是为了促进儿童的生长。另一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1902—1987)的有意义学习和卢梭的观点则不谋而合,都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是关注儿童的整个生命体成才的成长,要教育孩子最有用的内?
首先,在教育内容上,卢梭认为要将儿童的教育还原,不能给儿童太大的负担,要重视儿童的健康成长,健康体魄和人格的形成,而不是知识、技能的学习。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给了中国儿童太多的负担,让他们的童年消逝得太早,如今6、7岁的孩子就背上了几公斤的书包,不到15岁就成了“眼镜”小博士,要是卢梭在世的话,肯定会骂现在的家长是最愚蠢的人,会骂社会是毒杀儿童的机器。随着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不断发展,我国中小学的教育目标有了变化,从单纯的知识传授改成了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大致说明了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得到培养。当然,完全按照卢梭的体力、感官教育肯定不行的,单单地回归自然无法使儿童能够在社会上生活,现在的社会知识积累已经达到相当丰富的程度,过去一
百年积累的财富比过去几千年积累的还要多,知识呈指数增长,所以仅仅对儿童进行体力的教育是肯定行不通的,还要注意系统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不过他推崇的自然教育把关注知识传授转向关注儿童本身,对儿童成长是有积极意义的。
其次,在教育方法上,卢梭主张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儿童教育阶段。卢梭说,“我们主张我们的学生从实践中学习,我们宁可让他们为人忠厚而不愿他们有一肚子学问”,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的知识,反对抽象地啃书本,甚至在儿童阶段,卢梭极力反对进行语言和历史、地理等知识的教育,认为它们都离儿童本身的经验太远,对儿童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学习是无效的。卢梭的直观教学法还对教学设计领域产生了影响,在社会经验不足的儿童阶段,即使是传授知识,都应该将学习内容和孩子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避免枯燥的道理论述,这才现在的中小学教材中体现得很明显,你会在小学教材里发现很多插图,同时他们的书本颜色通常也是很鲜艳的,因为“儿童喜欢颜色鲜艳”。当然,直观教学法和实物教学对教学条件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学校为教学提供大量的教具,就拿卢梭举例教育爱弥儿跑步的'例子来说,跑步就需要场地的支持,此外,直观教学还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能力,善于把抽象的知识或经验用学生能够接受的直观的经验相联系起来。也有人对过于直观的教学提出了批评,认为直观教学只能增长孩子的知识,而对孩子的抽象能力锻炼很少,不利于知识的应用与迁移等。
第三,卢梭提倡个性解放,自由教育。这个自由不是任意无度的自由,而是在有限制的自由。体现在教育中便是“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中国的基础教育受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影响较大,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时候,过多地重视了教育的产出,统一学习步调,力求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在认知、情感上得到提高,殊不知,过分地统一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我是不同意行为主义学家说的“给我足够的条件,我能让任何一个人成为他想成为的人,医生、律师等”的观点,人和人的出生是有区别的,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读书,教育要建立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所以要对儿童进行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儿童能够发展个性,不受过多教育的束缚,此外,因材施教还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对认知水平不同或者起始能力不同的儿童,要进行仔细地辨别,制订出有益于儿童成长的教育方法。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十八世纪的伟大思想家们,也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所给予他们的限制”。卢梭的教育思想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在他教育爱弥儿过程中就已经有所体现,在第一卷中,他不只一次地提到农夫粗鲁、仆人等,认为由“仆人带大的孩子以后也会是仆人”,还有对保姆工作的蔑视等,都带有强烈的阶级色彩。他的自然教育思想,顺应人的发展培养人的教育方法实际上是教育“自食其力的小资产阶级上层人物”。当他的自然教育理论后来为不少垄断资产阶级教育家所利用的时候,他们就把资产阶级的教育鼓吹为“超阶级”、“超政治”的东西了。这是他的教育思想的阶级局限性。
第四,卢梭的教育对象过于理想化,把社会看得很悲观。我们从卢梭选拔爱弥儿的过程就可以看到,卢梭不愿意收一个身体脆弱的孩子为学生,因为他不相信一个成天为健康发愁的儿童能够被教育得好,这其中隐含了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同时,在进行儿童教育时,他甚至愿意将孩子和社会独立开来,原因是怕“被别人影响养成了不良习惯”,这就好比怕咽就不吃饭一样,人一出生就不是一个独立的生活,教育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不应该为了达到“理想”的教育而放弃了和社会的交互,我想这条在卢梭所在的年代就没法实现,在当代就更不可能。
最后,卢梭对孩子的分阶段教育不科学。卢梭提出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它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瑞士著名的认知主义学家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或许就受到了卢梭的启示。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分期以及把体育、智育和德育分开进行教育的方法是不科学,人的成长是连续不断的过程,同时也是主体和社会充分交互,主体间相互建构的过程。
“在所有一切的财富中最为可贵的不是权威而是自由,做一个真正自由的人”。
爱弥儿读书心得5
卢梭的《爱弥儿》写于1757年,是一部关于教育学说的名著。此书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提出一个观点:要按照儿童的天性自然地发展,这句话我很赞同。
卢梭认为教育遵循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对孩子横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此刻年轻的家长们切身感受到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唯恐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以至于将来被社会淘汰。于是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陪伴着孩子穿梭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器乐、美术、舞蹈、英语之间,肆意侵占了孩子们的玩耍的时间,丝毫没有思考孩子的想法。就应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而社会对孩子任何的干涉,都会使孩子觉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产生罪恶;任何违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孩子的畸形发展,产生严重的后果。儿童并不是能够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则的“自然的存在”。
我们在教育生活中,应把儿童当作活生生的人来进行教育,任何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都是不人道的,不可能长时间存在。“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变坏了。”因此,卢梭极力主张: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归自然,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理解世俗的影响。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尽情地哭笑打闹。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而反思我们的教育,夜深人静时,我感觉好像是在培养应付考试的机器。
作为一名教师,我就应清醒地认识到自然教育观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的心贴近自然,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
卢梭的《爱弥儿》,也能够看作是一部对人性的教育。人理解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一向以来我坚信:人理解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
卢梭说:“大自然期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貌。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与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玩耍打闹,在游戏中培养创造力,快乐地成长。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当中应更加注重少年儿童思想情操的陶冶,要用心引导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验自然美,锻炼孩子们独立生活的潜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并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在更大的好处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我相信:只要努力,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必须不会遥远。佛说:人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因为有了你的作为,才使得人生变得有好处。人生本来就就应是幸福完整的,我们只但是是去奋力追求还他个原貌而已!
爱弥儿读书心得6
最近读了法国教育学家卢梭的旷世名作——《爱弥儿》,开篇的第一句就让人觉得这是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腾感情的文化结晶。
“出自造物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卢梭主张的教育观念,即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而如何来平衡好孩子的现实压力和保持天性自然,的确也是我们家长迫切需要解决的困惑。
卢梭崇尚的自然教育,渴求孩子的“个性解放”,蔡志忠也曾经说过:“让孩子快乐地成为他自己。我们家庭的教育也要遵循孩子的兴趣和尊重孩子的感受。但是遵从天性自然在现实中做起来感觉挺困难的,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把握好手中教育的罗盘,朝这个方向努力!”
如今社会上教育内卷已经成为了常态化,虽然政府颁布多项举措来缓解家长的焦虑,以期望改变教育内卷现状。但是家长们切身感受到了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唯恐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以至于将来被社会淘汰。于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肆行,家长陪着孩子穿梭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辅导班之间,肆意侵占了孩子们玩耍的时间,丝毫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其实,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现在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已经开始有了独立的想法,需要被尊重,被肯定,我们家长需要的是像朋友一样与他们探讨未来,给予他们试错的'勇气,成为孩子坚强的后盾。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在学习生活上既要顺应孩子的天性,也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给予正确的引导,不能只是一味的保护他们,更需要教会他们如何去保护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适应现实的社会。
以前,在教育内卷的影响下,有一段时间,我也偏离了教育的轨道,没有遵守孩子的天性,将我们大人的期望强压给了孩子,一度使孩子失去了快乐的源泉,每天只一味的上课学习,他的脸上再也看不到笑容。某一天,突然惊觉孩子好像很久没有笑了,我开始反思自己,反思我们的教育,反思我们对孩子最终的期望,难道我们对孩子只是希望他考试成绩优异,只是希望他能够考上某一所重点初中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期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开始聆听孩子的梦想,尊重孩子的选择,寻找孩子快乐学习的源泉,他又开始有了笑容,更神奇的是他的学习没有下降,反而有了提升,那一刻我明白了,发掘孩子自己的学习主动性比一切的填鸭式学习更有效。
所以,我们的教育既需要保持孩子的天性自然,但同时也需要我们平衡好与社会现实的关系,这样才能创造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明确教育的目的,既要遵从孩子的自然天性,教给孩子生活的技能,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又要结合我们的社会现实,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这样,当孩子走向社会,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会有自己的目标,能够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爱弥儿读书心得7
《爱弥儿》是一本不寻常的教育著作,开篇的第一句就让人觉得这是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腾感情的文化结晶。“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作者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主张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纵使人性本善的理论是高尚的,但是从时代的立场来看,从进化的发展史来讲,也是不科学的。教育如果只培养自然人是不行的,教育并非不顾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让人性生物般地任性发展,而是要靠教育作为桥梁,把儿童引向社会。当然,如果我们现代的教育不顾天性的发展而硬把成人所需要的向儿童灌输,是错误的;但像卢梭所说那样放纵天性而忘掉社会需要,同样也是行不通的乌托邦。每一个国家都是按照他所需要的或者生存规律需要的人才来塑造人,这是无可厚非的。如果真的有上帝,上帝创造了我们,但是并没有教我们怎么样的去做,我们也不是有意的去让人性善的东西变坏,也不愿意去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出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更不愿意让自然的生物变得歪歪扭扭。教育的道路是曲折的,上帝并没有教我们如何走捷径,我们只好在曲折中摸索,我们的宗旨就是美好的教育!
《爱弥儿》认为我们生来软弱,生来愚昧,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每个人都是由这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教育不同而互相冲突的话,那么对他的教育就不好;如果三种教育都趋向于同一个目的的话,那么他才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且《爱弥儿》也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
对于这一点我是举双手赞同的。现代的社会给我们这些在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太大的压力,把培养人的功与过全都规因到老师的身上,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教育工作者不单只是我们这些在校的教师,还包括家庭里的父母亲长辈等。纵使我们学校的老师要负起全部的教育责任,我们也只是卢梭所说的三种教师当中的一种教师,而不可能做到是三合一的.全能教师。社会应当重视家庭教育像重视学校教育一样来对待,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从心理上放弃,有些家长教育不了自己的孩子,就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老师身上,希望老师帮他们把子女培养成龙成凤。其实当一个孩子从父母的手上交到老师的手里的时候,这个孩子基本已经成型。打个比方说,当我们见到一个还没有接触学校教育的孩子时,从他的行为举止就可以基本判断出这个孩子是什么性格的人;当老师的工作只是对他进行改造,好的保留鼓励发展,不好的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剔除,我觉得教师的工作就是一个补救的再生产的工作,原材料已经定了,教师唯有呕心沥血地通过一些艺术工作让这个材料变得更加的完美。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不是在推卸责任,像我一样的千千万万的教师,当然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着重大的教育使命,也在竭尽全力地用自己的良心和才能培养出社会所满意的人才。我只是希望社会不要把所有的教育责任都推给教师,我们的教师确实是一个很伟大的人,牺牲了自己成全了别人,我们虽然愿意承担起全部的责任,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承担起全部的责任!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请支持我们的学校教育,一起来当园丁,共同携手创造更美好的园地!
爱弥儿读书心得8
最近我怀着对法国作家卢梭先生十分崇敬的心情,拜读了《爱弥尔》。《爱弥尔》一书用轻松而严谨的语言,通俗而易懂的词句,娓娓道来,一气呵成!细细体味与卢梭大师交流的那种感觉,细细品读蕴藏在其中的教育思想和哲理,感触颇多。所谓的“爱弥尔”只是卢梭为了阐述自己的理念所假想的一个教育对像。书中说的最多的就是“自然教育”。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
我们教育儿童绝不能拔苗助长,应该顺其自然。当今社会,由于人口激增,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无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从小就扼杀了孩子玩闹的天性,或是逼其阅读厚厚的书本,或是替其报名兴趣班。我经常可以看到:一个5、6岁的孩子,在其家长陪伴下,学习书法、钢琴、舞蹈等等特长。他们大多都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家长和老师的逼迫下进行的。特别是当家长曾经的梦想没有实现的时候,总是希望他的后辈来实现,于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丝毫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回想到自己身边的孩子,每周末也都在参加围棋,英语,国画等兴趣班,好象这已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可是我们是不是在扼杀一个孩子追求自由的天性呢?在家长和老师的逼迫式教育下,这些孩子是不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呢?是不是充满自由和翱翔的空间的?
其实,我们的孩子是有思想的。我想: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哭笑打闹。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
《爱弥尔》中有一句话让我很有感触。那就是:“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他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
现代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讲究方法,认识思考,工作劳动、体育运动、生活起居等都讲究方法。我们时时要想起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孩子学习的好坏是每个家长都都比较关注的。都想方设法去辅导他们,参加一些绘画舞蹈钢琴培训班,但对他们在成长中是如何保护他们自己却教育得不多。教给孩子正确的方向和方法,任其跌打摔爬,在浮沉起伏中锻炼独立性和创造性。
以上只是我对这本书简单浏览的一些小的体会,对卢梭“自然教育”的简单理解。其实“自然教育”的重要意义不止于此,我们应该在进行教育的同时“取其精去其粗”,并且吸取有用的教育经验,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育更加完善。
爱弥儿读书心得9
康德这位过着规律如钟表一般生活的近代哲学大师,终其一生仅有一次因为看书而忘了准时散步,而他所看的这本书就是卢梭的《爱弥儿》。以前在了解康德生平的时候看到这则逸事,就让我对《爱弥儿》印象十分深刻,但当把这本书买回来之后却搁置书架多年未曾读完,直到xxxx年才一口气啃下来,感叹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值得每一位热爱生命、追求真理的人阅读。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是以他的自然哲学观为基础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有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有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才出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人也逐渐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卢梭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教育,通过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可行的方法,实现“新人”的目标,进而实现改良社会的理想。
卢梭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实现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与之对应的教育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在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在教育内容上,卢梭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不去过那种高官厚禄的寄生生活,不受权贵的奴役,自由自在的享受大自然赋予的权利,人人平等,互助互爱。所以,卢梭非常注重符合自然的原则,强调身体与心灵的协调发展,强调学习与运用的统一,强调对学生的崇高的美德、朴实的作风、批判的精神的培养。
卢梭根据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和教育需要,提出了分阶段教育的方法,而全书也是基于这样的方法划分为五卷,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在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这其中融合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在教育发展史上是极其可贵的,而我在我们实际的教育工作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家族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在入学后,学校的教师又肩负着教育子女的重任。在《爱弥儿》一书中,时间跨度从孩子出生到长大成婚孕育新的下一代,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也提到了许多可行的教育技巧,对父母和教师都有指导意义。比如在婴儿期如何正确认识哺乳对孩子、对社会风气、对家族关系的影响。孩子如何学习语言,孩子哭闹的引导,衣服的选择等等,非常细致。在少年期如何正确对待情书的问题,如何进行个性教育等等。对教师来说,什么是自己应该具备的素质,如何在学生中树立威性,如何通过设计活动进行教育等等。卢梭认为,教育孩子的责任主要在父亲身上,爱弥儿是一个孤儿,他的老师就是他的父亲,教师和父亲是合二为一的,这种身份同一、跨度漫长、目标明确、方法科学的'教育,值得每一位关心孩子、关心学生成长的人去细致阅读。
这本书不仅是写给父母和教师看的,它也值得每一位追求上进的、渴望正确认识自我、锤炼自我的年轻人阅读。书中谈到各种感官的应用,谈到身体的锻炼和心灵的培养,谈到物理学、天文学、历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知识,也谈到青年学生如何正确对待青春期的躁动,如何正确地选择自由职业,如何正确地去选择配偶,成婚后又应如何处理婚后关系等等。这些内容没有道德高高在上般地宣讲味道,而是如同一个年轻的朋友,和你一同探讨人生各个阶段的智慧,他的书中所体现的这种朴实无华,躬身践行的精神值得我们去认真体味和学习。
然而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知识专业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要想像卢梭提出的老师要兼任各科教学且能教出优异的理想已经很难实现,而且如书中描写的老师这辈子只教一个学生的理想在如今也只能是理想。此外,爱弥儿的教育过程中多次强调回归自然,回到乡村去教育,但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的今天,完全是农村的人越来越少,进入城市而失去了农村之家的人越来越多,这种乡村教育多大多数人来说也很难实施。
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一本适合每一个人阅读的经典,他可能不仅仅是教育学的,而是百科全书式的,但总的目标是让我们重新发现自己,使自己的成长和言行都合乎自然的法则。
爱弥儿读书心得10
《爱弥儿》是卢梭著名的教育著作,是世界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它是卢梭20xx年苦心撰写3年才完成的,发表于1762年,是一本小说半论文体形式的著作。它以一个出身显贵的男孩爱弥尔的教育培养为线索,全面揭露了当时封建教育的荒谬和丑恶,设计出了顺应自然和发展儿童天性的理想教育蓝图。
他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天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特点,按传统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教育,干涉和限制儿童的自由和发展。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是身体强壮、心智发达而又感情丰富,能爱能仁的人,是封建政权的`掘墓人。他认为当时的封建教育把人的身心桎梏得无法自然发展了,使人屈服成为现有制度和风尚的牺牲品。
卢梭认为人们生而缺乏的,又是成年以后所需要的一切都是教育的结果。而这种教育来源有三个方面,即来自自然的,来自周围的和外界的事物。卢梭要求后两种教育必须同“自然教育”配合起来,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要求和顺序去进行教育。卢梭从观念和先天道德出发重视教育的作用并要求教育遵循儿童天性,考虑自然的教育必须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的最重要的自然权利是自由,所以自然教育必须保护儿童善良的个性,使其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他坚决反对压制儿童的个性,束缚儿童的自由,强迫服从,强制灌输,严酷纪律和体罚等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他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儿童直接从外界和周围环境中进行学习,帮助儿童审慎地选择,避开无知和荒谬的东西,获得有用的知识与合理的教益,而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点。
卢梭这位划时代的教育思想家,反封建的教育先驱,不曾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也未曾长久地从事教师工作。但通过顽强的自学和吸收前人先进的思想,通过对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深刻观察与思考,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培养自然人,找出教育的出发点——儿童的身心特征,强调教育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依次实施,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儿童的兴趣,反对教师、成人的干涉等,这些在当时都是极不平凡的见解,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一定的科学性。
爱弥儿读书心得11
《爱弥儿》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爱弥儿》读书心得。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以培养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
卢梭的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其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与自然教育密切相联的,卢梭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及早地养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体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习惯。
全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如逐步上升进行的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道德教育、爱情教育。这种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无疑是一大进步,但这种分期以及把德、智、体教育的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学的。
爱弥儿读书心得12
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让—雅克。卢梭所著的《爱弥儿论教育》果然是教育名著,读后让人回味无穷,让我对教育、对育儿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这本书的开篇第一句,“一切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落到人的手中,就全都变坏了。”所蕴含的深邃哲理其实与《三字经》类似,都在主张人性本是善的,恶的根源就是失败的教育。这句话也彰显了教育的重要性。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认为,教育应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的,主张对儿童始终施行自然主义教育。
全书是分年龄段来阐述的,逝去时光已不在,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来到了第三卷,十二到十五岁的年纪。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十分注意教育的程度和方法,要引导他如何思考问题。”“孩子读书却不懂得思考,那他就只知道读书,他不是在受教育,而是在学习识字。
”而现在的社会总是以成绩来评判一切,我自己在这个焦虑环境下也会有极端做法。其实各科书本的知识已经很全面了,有很多也很实用,可我们家长总是生怕孩子落后了、掉队了,给她们报各种兴趣班,做各种试卷练习,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才刚有苗头,就已经被扑灭在了重压之下。
女儿总是很害怕和抵触地理知识的学习,觉得记背地名、气候、经纬度太过枯燥,学这些没有用。可太阳为何每天东升西落,为何会有四季更替,为何我们到欧洲很远,这些都是最最实用的生活常识,都与地理学息息相关。
现在想想,也许问题就在于她没有好好体会生活,没有时间去思考,透过思考去探究,去解释最最普通的生活现象。有了思考,有了兴趣,才是学科知识的永动机,才能让她在知识海洋里驰骋。
“为了不让孩子死啃书本,我要让他到工场去干活儿,动手会有助于他心灵的发展;”然而,我们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都是家里“老大”,吃最好的,穿最好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我们信奉的宗旨却是只要学习好,其他你不用管,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来照顾你生活。这样很明显背离了教育的目的。
所以,这个暑假我上班的时候特意让十四岁的女儿在家做午饭吃,本来已经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可事实还是让我痛心难过,也深刻认识到了自己教育的失败。头几天,独自在家的孩子不是吃焦的鸡蛋,就是糊的饼;中间几天,索性饿着肚子等我回家后的晚饭,后面几天,甚至连煤气灶忘记关了,烧穿锅底是小事,要是房子点着可就是大事了。
我们好像真的是做错了,错的是我们大人。现在这样,培养的就是“巨婴”。且不论学到了多少学科知识,一个没有生活能力的“巨婴”怎么在社会上生存呢?
是的,我们少些说教,少些指责,多设身处地地替孩子想一想,不要一味地把我们的思想当成了他们的思想,在小树苗要被风吹到时扶一把,他终究会长成一颗参天大树的。在教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千万不能忽视对孩子的德育和生活能力的教育。
自勉共勉!
爱弥儿读书心得13
卢梭的《爱弥儿》要求打破教育要以成人的能力和需要为标准的传统,在教育史上掀起饿一场影响巨大的革命。卢梭从他的哲学观出发,主张对儿童进行自然教育,培养资产阶级王国的新人,即自然人爱弥儿。他主张儿童接受自然教育、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教育。因此,她塑造的爱弥儿,既有哲学家的头脑和判断力,又有劳动者的体格和手艺,而且还有高尚的品德和博爱仁慈的胸怀。
全书共五卷,以一个出身显贵的男孩爱弥儿的教育培养为线索,全面揭露了当时封建教育的荒谬和丑陋,设计出了顺应自然和发展儿童天心的理想教育蓝图。掩卷沉思,卢梭的思想让人震撼。他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天性,反对传统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教育,反对干涉和限制儿童的自由和发展。他在书中说道: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这种渴求个性解放的'自然教育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要让儿童从个人活动中求得知识。冰心曾经说过:让孩子像鲜花一样自然生长。当然,呵护学生个性的花蕾,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地成为他自己,在现实中做起来也许很难,但我们要试试提醒自己把握好手中教育的罗盘,朝这个方向不断努力!
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要依从学生要求什么就给什么,而是要给他们所需要的。还要适当地让学生经受挫折,因为勇于面对挫折将会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课。如果处处对孩子呵护有加,他们只会成为温室里的花朵,永远不会独立成长。
其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学会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做到因材施教。如何理解天性,如何让孩子顺着其天性发展呢?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在白纸上留下烙印,这一笔下去,到底是锦上添花还是涂鸦一片,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因此,我们应该慎重对待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自然的锤炼。
最后,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认识教育应该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规律。著名教育学博士李镇西教授说: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刻也不会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因此,我们要深刻地理解儿童、尊敬儿童,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实施不同阶段的教育,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的生动、活泼和主动地发展。正如卢梭在书中所说: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那始终是喜笑颜开、心情恬静的童年?你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不会糟蹋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也好像你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们,当我们为怎样教育孩子而绞尽脑汁、黔驴技穷的时候,让我们先解放自己,放手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在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里自然、快乐地成长!让我们全方位接纳儿童的世界,释放孩子的天性,还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爱弥儿读书心得14
《爱弥儿》是一本不寻常的教育着作,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了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全书共分五大章,卢梭根据爱弥儿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卢梭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他认为,这种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他这样主张教爱弥儿唱歌:“声音要唱得准,唱得稳,唱得柔和而响亮;他的耳朵要听得出牌子和韵调;但是,做到这一点就够了,不要有过多的要求。拟声音乐和舞台音乐是不适宜于在他那样的年纪时唱的;我甚至不希望他唱歌词,如果他要唱的话,我就尽量拿适合于他年纪的有趣的歌词给他唱,而且歌词的意思也要像他的思想那样简单。”
他认为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启发儿童、青年的自觉性,为此特别重视动机、兴趣和需要在学习中的作用。“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这段时间,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卢梭的这段话有三个关键词,那就是“兴趣、方法、习惯”。的确,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这几个词。没有兴趣,就不会有动力。这正提醒了我们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热爱学习,主动地去学习。
卢梭十分重视直观教学法,他认为唯有对事物有了直接的.接触和观察,才能确实了解事物的主义和观念。他甚至认为,仪器、模型等设备扰乱儿童的学习,都该弃而不用,对实际事物直接观察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卢梭还十分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对填鸭式、命令式的教学方法则极为厌恶。另外,卢梭还告诫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理解水平来选择学习内容。“永远不要把儿童不能理解的东西向儿童讲述。”为了保持知识的正确性和巩固性,他主张要恰当安排儿童的学习速度,不急于求成,不贪多图快,不好高骛远,他这些改革知识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的新见解,对于我们今天的教学改革也富有启示。
爱弥儿读书心得15
卢梭是18实际法国近代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家,他不仅在政治理论上给法国大革命做了先导,而且对近世宗教、社会、文化和教育的改革都做出了伟大的启发和指导。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在撰写教育文献时,却是那样的如履薄冰,他呕心沥血了20载,然后用整整3年时间撰写,最后汇集为这本不朽的作品——《爱弥儿》。于是,他的这部《爱弥儿》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并驾齐驱,成为了古今中外历世不败的教育巨著,成为了人类教育历史上最珍贵的遗产。
在翻开这本书籍之前,我以为这么一位伟大的人物撰写的巨著应该需要意志来啃,甚至还需要翻阅一些文献来辅助才能读得懂,不想,从第一页起,从里行间之中,我从始至终都好象是与一位睿智的、崇尚自然的,一位极其随和而对待儿童生命的成长又极其严谨的一位老者交谈,他是那么深情地讲解、焦急地述说,犹如山峦叠翠的森林中潺潺流淌的清泉在浸润你的心田,给我这么一个在教育领域彳亍前行了近17载的教育工作者以深深的启迪,也让我教育的心境豁然开朗了很多,尤其是在当今纷乱的教育迷障中更加返璞归真。
《爱弥儿》的主题思想是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发展儿童的天性。这种说法真的很普通,一点也不时髦了。但是给我震撼的是,就是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道理,对于当今五彩斑斓的、层出不穷的教育时尚理念来说,这么一个不起眼的主题思想,竟然需要卢梭这么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来以上、下卷和鸿篇巨著来论述、来证明。而且尤其让我难过的是,从18世纪到现在的21世纪,整整3个世纪过去了,人们在教育下一代的看法、做法上却还是不断地迷路,总是被许许多多、变化莫测的教育新论调给糊涂了心思,走错了方向。对照我们当今的基础教育,就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何尝又不是迷途没知返呢?摘选其中一些我们交错很远的事例,与我的同行一起“品茗修行”。
其一: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我们一开始生活,我们就开始教育自己了;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简短的三句话,只要我们诚实,就会发现,现实中我们的做法有时相距很远。作为教师,我们好像更多地在于说教,或者是颐指气使型、或者是苦口婆心型,共同的心态是怀抱师道尊严居高临下地说教,共同的特点是不以平等的身份去倾听、去理解,而是以过来人的“睿智”指点,永远正确,但也永远隔靴搔痒。孩子们从理性上“认定”教师是正确的代表,但是情感上就止不住地难过、痛苦,或者逃避。教育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教育与学生的生命成长相融与共。从这点看,我们就把教育的领域狭窄化了,我们教师更多地是关注学生在课堂三学什么知识,锻炼什么能力,学生学会了没有,能力得到了多少发展,尽管新课程在不断地强调要注意过程与方法,要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是,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却少有土壤,或者说只有播种,少有耕耘。当然,我也为我们老师叫屈,我们身上的责任好像越来越重,政治化、任务化、行政化的味道越来越浓,而所拥有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我们的言行与思想好像在火车的轨道上,永远为伴前行,但也永远不能交叉融合。
其二:遵循自然,跟着她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她在继续不断地锻炼孩子;她用各种各样的考验来来磨砺他们的性情;她叫他们从小就知道什么是烦恼和痛苦。说得多好啊,只要是生命,从出生起,自然就会用种种磨难来锻炼意志,磨砺性情,强壮身体。但是我们智慧的人类好像过于聪明,总想以人类的力量来阻挡自然的力量。虽然我们怀抱爱的理由,例如孩子摔倒了立即去扶起,并深深地责备地面的过错;例如孩子遭受失败了,我们总是忧心地去安慰,甚至用礼品来安抚……许许多多的例证,从中虽然我们总是获得了一时的温馨,但是,纵观宏观与长远,遭受教训的`总是自作聪明的人们自己。所以,所有的父母和老师,需要放下形式的呵护与关爱,当孩子们在自己自然的生活状态中遇到痛苦和烦恼时,不要以为贴心关怀就是爱,有时“作壁上观”,甚至“冷眼旁观”才是真正的爱,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让孩子懂得自然的道理,才会学会遵循自然的意志,才会成为一位遵循自然规律行事的人。
其三:一个孩子被(老师)教了这样和那样之后,也就是说,在孩子脑中填入了一些他不明白的语言或对他一无好处的事物之后,用他们培养的情绪把他的天性扼杀之后……由这位老师来发展他也以充分养成的人为的病原,教给他一切的知识,却就是不教他认识自己,不教他利用自己的长处,不叫他如何生活和谋求自己的幸福。最后,但这个既是奴隶又是暴君的儿童,这个充满学问但缺乏理性、身心都脆弱的儿童投入社会,暴露其愚昧、骄傲和种种恶习的时候,大家就对人类的苦痛和邪恶感到悲哀。在我们的课堂,依从教材出发,我们是不是好像在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以未来的名义教给孩子们现在并无好处也并无作用的知识?我们面对班级,我们是不是也因为需要面向全体的理由而对学生的天性置之不理?看看现在的学生,准确地说看看现在这些个个都是较重独一无二的,至上重要的独生子女宝贝,他们身上的暴君、脆弱、惟我独尊的品性是不是的确常见呢?满对生活中教育的现实,18世纪的卢梭早就在对教师呐喊了!
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只要父母之间没有亲热的感情,只要一家人的聚会不在使人感到生活的甜蜜,不良的道德就势必来填补这些空缺了”。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就是问题儿童就是铁证,因此为爱而宽容,为爱而甜蜜对于健康成长的孩子是营养的必须。例如“只有一门学科是必须要教给孩子的,这门学科就是做人的天职,这门学科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我们总以为大人对孩子的成长担负一切责任,以为她的什么都需要成人来教,须不知只有做人的天职才是成人必须担负的教育责任,其他都应该遵循自然和孩子的天性,顺势理顺。例如“从孩子开始对事物有辨别能力的时候起,就必须对我们给他的东西加以选择”。我们父母和老师早已习惯以爱的名义来越俎代庖了,孩子们早已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接受,当他一个人的时候,孩子们对自然就不再是亲切和欢喜,而是陌生与恐惧,于是依赖性越来越强,生存能力越来越低,社会上也就越来越多长大的孩子……其实教训很多,我们的迷惑也很多,或许我们思考的也不少,可是我们总是在十路口彷徨。看看教育经典名著吧,她让我们头脑清晰,心性清纯,可以让我们回归教育自然,贴近教育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