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生》读书笔记15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人生》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人生》读书笔记1
主人公是高加林,他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后当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很满足这个既能体现他的才能而又对他充满希望的职业,但是好景不长,他就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
正当他失意无奈,甚至有些绝望的时候,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闯进了他的生活,刘巧珍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朴纯真,她以她的那种充满激情而又实际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炽烈的爱。
而实际上她所得到的爱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对于高加林来说只是在他失意时找到了精神上的慰藉。当机遇再次降临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终于抓住了这次机会,重新回到了城市。
城市生活给了高加林大显身手的机会,又让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却又任性专横,她对高加林的爱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
高加林的确与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当他们俩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时,高加林已经进入了一种艰难的选择之中。当高加林隐隐地有了这种想法时,他的念头很快便被另一种感情压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亲切可爱的脸庞,想起了巧珍那种无私而温柔的爱。
当巧珍带着狗皮褥子来看他时,巧珍去县城看了好几次加林,加林都有事下乡采访了,终于有一次他俩有机会见面了,加林看到日思夜想的巧珍,心情很是激动,巧珍看他的被褥那么单薄,就说下次去给他带去她自己铺的狗皮褥子,高加林一下子不高兴了。
因为城里人没有人用狗皮褥子,而且那狗皮褥子跟他生活的环境一点都不相称,他怕被别人笑话,而当巧珍给他讲的都是些家长里短的小事的时候,他一下子觉得很失落,他跟黄亚萍谈论的都是时事政治、国家大事!那才是他想要的,他的远大抱负。
关于《人生》读书笔记2
或许你也曾经有过迷茫,有过困惑的时候,譬如在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的时候,你会因是跟随自己的心继续向前走,还是屈服于现实的重压。如果你在处于纠结之中,那么便可以像我一样带着疑惑去《人生》中寻找答案。
《人生》讲述了一个因高考失利而在村里任教的民办男教师高加林,他出生于农民家庭。他的生活一直都不太顺利。“大能人”高明楼的二儿子三星是一个靠走后门才上了高中的迟笨人,因为高中毕业没有工作,便把没什么背景的高加林顶替了下来。高加林不服气的待在乡下,一心想着怎样回到镇上,但村里“二能人”的二女儿刘巧珍又给予他爱情的滋润。过了一段时间,高加林的叔父从远方调回来工作还当了地区的劳动局长,下面的人为讨好他,走后门把高加林带到了县城里工作,高加林还和高中同学黄亚萍擦出了爱情的火花,甩了刘巧珍。可命运弄人,黄亚萍的前男友的母亲对高加林怀恨在心,揭发了他走后门的事,导致他又被迫回到了农村。
高加林是个有血性的青年,他不甘屈服在命运的压迫之下,他有自己的理想,也曾幻想未来美好的生活,可他愤怒、困惑、绝望,这都是人生带给他的教育,他可能在人生的岔道走对了的路,又有可能在他人的推波助澜下走错了路,可谁有说的准呢?是错是对都是相对而言的,高加林总觉得生活不顺,可他也找到了好些快乐幸福不是吗。有好些人在高加林选择了城里姑娘黄亚萍的时候大骂高加林没良心,是个负心汉,但在当时那个时代大背景之下,也许选择了黄亚萍就是多了一份在城里生活的保障,而选择机灵漂亮又朴实可爱但是个文盲的刘巧珍,在日后的生活中两人的.分歧可能会越扯越大。高加林不是没有过思想的斗争,他痛苦着在当初第一次与巧珍生出情愫的地方和她说分开,也痛苦着在自己失去工作后主动跟为难的黄亚萍断绝关系,他也还是有着愧疚的心。
在高加林失去工作回到农村时,故事也缓缓落下帷幕。高加林是庄稼人的孩子,他从未鄙视过任何一个农民,可他也从未有过成为农民的觉悟。他的人生如此跌宕起伏,三起两落把他摧残的险些失去生活的希望。可德顺老汉这个和时间做着抗争的老光棍早已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心性善良的他总会在关键时刻点醒高加林,好让他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走下去。
德顺老汉找到了他,他的话都让高加林和我的心为之一震。他一辈子都打着光棍,旁人看起来可真是寂寞,可他却说“我爱过,也痛苦过;我用着两只手劳动过,种过五谷,栽过数,修过路……遮羞难道不是活得有意思马?——那你们年轻人的词说教幸福。”啊!这就是德顺老汉眼中的幸福。他还觉得“把书上的果子摘了分给村里的娃娃们”就是幸福。高加林听了这番教导,眼里又闪起了希望的火星。这……这才是人生,也许经历过挫折,跌入谷底,坠入深渊,可只要人活着,生活在这土地上,就是人生,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精彩的人生。我们都在探索着人生,没有人能断言你未来的人生会以怎样的姿态存在,那些有经验者也许能在关键时刻给你指明方向可真当实践起来,又未免是隔靴搔痒。我们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找通往正确道路的岔口。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柳青的这段话被路遥先生作为《人生》一书的题记,也被我摘录一段作为题记,是有着他的意义的。在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你没办法做到面面俱到,也可能没办法总是如愿以偿,你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尽量慎重地做选择。
面对人生的岔道,可能会迷茫吧,也可能会困惑,但这就是人生的魅力所在,总是充满思考充满选择,有着无穷无尽,无法用一板一眼的语言来表达的变幻。前进吧,不要害怕,不要抱怨,勇敢的做出选择,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关于《人生》读书笔记3
睡到别人随时可以理直气壮地敲响你家门的时候才起,简直太可怕了。
“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只是布里特-玛丽的人生信条之一。
成年可以后在公众场所大笑有心理负担?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必须毫无差错?不能让别人知道我早上睡到了十点钟?不存在的,布里特·玛丽用一本书的人生讲述了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有些时候,继续生活下去还是比较容易的,你甚至不需要知道自己是谁。只要你明白自己究竟在哪里,根本不用知道自己是谁。
她坐在黑暗中的木凳上,凝视着海报上那个让她一见钟情的红点,那正是她热爱地图的原因。因为年代久远,红点已经磨掉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也已经发白,但它还在那里,嵌在地图左下角和中心点之间,旁边写着“你在这里”。
是的,“你在这里”。
从最初,母亲一直很失望,活下来的是布里特·玛丽,而不是比她更优秀的姐姐。接下来,肯特总是说她没有幽默感没有想象力,连有香水味的.衬衫也不愿自己丢进洗衣机,即使她所有的生活都以肯特为主。后来,在博格,她当了孩子们的足球教练,哪怕她不怎么懂足球,但她是被需要的。在博格,她第一次有了想讲笑话的冲动,在博格,她交到了第一个朋友,在博格,她第一次喜欢上了足球,在博格,每个人都会记住,她曾经来过这里。
按清单做事情的布里特·玛丽,发动了汽车,带着充足的汽油,驶向巴黎――她一直想去却从未去过的地方,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布里特-玛丽不知道太阳是什么时候冲破天空永恒的灰色阴霾升上地平线的,但它好像已经开始憧憬下一个季节的到来。
人生是一种冒险,冒险就应该是冒险的样子,不是吗
关于《人生》读书笔记4
最近视力严重下降,周末两天啃了三本《平凡的世界》,昨晚又啃了马老师(马云)推荐的书,他说“《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没错儿,路遥的小说就是让人忍不住想要一口气读完,舍不得放下。
《人生》主人公高加林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在县城当了三年的老师。但没想到被书记儿子顶替了教师职位,被迫回到了农村,全家都陷入深深的绝望。作为家中独苗,虽然是农民的儿子,但他从小也是被娇生惯养的,没有干过农活,他自己也极度排斥当一个农民,因此感到绝望,每天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
第一次去卖馍,作者对他内心的活动描述的很细腻,让我们身历其境的感受到高加林当时的`困窘,难受,最终躲进图书馆短暂忘记这个痛苦。但天黑才发现自己还没有把馍卖出去,回去的路上碰见村里的姑娘巧珍,巧珍热情的帮他卖掉了馍(馍给她姨了,拿自己的钱给了高加林),后来美丽善良的姑娘巧珍向他表白了,他感觉自己应该就是一个农民了,所以接受了原本排斥的这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姑娘,跟心爱的人勤勤恳恳的生活着。
正当他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的时候,他突然被提升为干事去了县城工作(因为他叔叔退伍转地方,有人为了巴结他叔叔,私自给他走了后门)。重新回到城里,当了记者,一次次优秀的表现,让他很快脱颖而出。干部子弟黄亚萍向他表白了,和巧珍比,亚萍更活泼,时髦,甚至有些任性,但他们有很多的共同话题,他动摇了,也最终选择抛弃那个曾经在他人生低谷陪伴他的巧珍,看到此时,有点难受。
好景不长,他因走后门调动工作被举报(任性的亚萍为了和他在一起,抛弃了相处三年的克南,克南妈妈后来知道了这个事情,并且向县纪委检举了高加林走后门的事。),他又被迫得回到农村去。读后感·他和亚萍分了手,沮丧的回到了村里,但巧珍已经却嫁给了别人,尽管如此巧珍还一直帮他张罗着让他去当教师,加林懊悔不已……曾经一度以为自己自命清高,现在却已经释怀。
高加林不愿意像父母那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当个农民,他有自己的梦想,他渴望去大城市发展,他究竟对错,真的不好说。也许就像《人生》当中说的那样,现实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谁离开自己的现实,就等于离开地球。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关于《人生》读书笔记5
《人生》是路遥的一部中篇小说,它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叙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人生,多么沉重的字眼,有谁能在这条道上一马平川。有些事情蹉跎的是岁月,而有些事情却要用整个岁月去怀念。也许人是易忘的,可有一种记忆是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心上,每一次扯动就会疼痛,就会流血,就会进一步的加深它的伤痕。人生这部作品是段朴实而又凄美的爱情悲剧,而这段悲剧之所以凄美,就是因为有刘巧珍的存在。高加林的背叛,对于她来说是一种致命打击,但是,“刚强的姑娘,她既没寻短见,也没神经失常,人生的灾难打倒了她,但她没有放弃,而是坚强的活着,她要在土地上寻找别的地方的东西!”这一是体现出她的'坚强、坚韧;又体现出她对生活,对土地,对自然,对家乡的深厚感情。这正露出路遥对土地、劳动对故乡自然的深切热爱和依恋。
不过人生也的确是矛盾的,换做是其他任何人处在高加林当时的位置,也难免不做出相同的选择。如果不是后来的变故也许高加林和亚萍之间也的确比和他和巧珍能够更加和谐。巧珍很善良,有金子般的心,可是同样是金子,在乞丐面前绝对比在国王面前更耀眼,关键是看获得金子的人是贫穷还是富贵。抛开感情不谈,真正值得敬佩的是巧珍的坚强和豁达,即使在遭遇情感变故的时候并没有像一般女性一样任由自己软弱消沉,觅死觅活,反而是高加林在最后埋怨活着没有意思。巧珍没有文化而高加林是村里的才子,但是这种优劣的对比却在需要坚韧的意志力时候颠倒了,也许正是因为巧珍的没有文化,从小在乡野山间长大才让她对于世事无常的得意失意没有过多计较和苛求,往往是一些自命不凡,自负清高的文化人才对于生活百般挑剔。
人生就是这样,如此的变幻莫测,人好像总处在一个怪圈中,一个希望诞生、尔后希望破灭这不断循环的怪圈。一种希望的产生使人生霎时一片光明,似乎前路不再渺茫与难走;一种希望的破灭又使人生突然间一片漆黑,似乎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与动力。可我们也许还不能弄清楚什么才是我们的希望,我们其实仍困惑于希望的真实含义,我们不懂根据自己的情况去追求属于我们的希望,所以在人生路上我们走的并不平坦。
当一个人站在几近绝望的河流边时,他会毫不犹豫的跳下去,尽管无法确定在激情耗尽时,能否达到彼岸,泅渡、泅渡、再泅渡,甚至死亡在那时也是一种幸福。当高家林意外的当上了县报社记者后,似乎又寻回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感觉,然而他的成功同时也为别人留下了发泄私愤的借口,他是不“合法的”在那个时代里,一个人连施展自己的抱负和理想都必须的先“净身”,否则,会被一根稻草勒死。
也许他被压抑了太久,他冲击理想的热情不但有了“燎原之势”,而且还幻想着将自己“志投千山外”,于是他强忍着骨子里的痛,断绝了愿为他付命山崖的巧珍和她的一生的痴情。但是平衡生命是需要代价的。高家林最终被谴回乡,他是开了后门当上记者的。这是一个多么大的玩笑。轮回永远无情。当他明白这一切时他的所有便都犹如一粒浮尘,在狂风中颠簸了激情,最终还是被暴风雨无情的拍打在地。回归绝望。
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我想,人生就如这段话一样,让我们慢慢去走,去体验,去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直到有一天,我们老了,回首往事时能欣然一笑。直到有一天,我们老了,回首往事时嘴角能流淌出几个小小的故事。不也无憾吗?
关于《人生》读书笔记6
一个六十三岁的女人,做了几十年的家庭主妇,因为丈夫出轨,她要开始接触这个社会,过新的生活。
这个过程当然没有那么顺利,她发现外面的世界似乎总是和她格格不入。她发现她自己的那一套规则并不是没一个人都会遵守,这让一个之前一直过着程式化生活的布里特-玛丽非常郁闷。
她生活在一个并不幸福的原生家庭,她有一个比她优秀的姐姐。她本来可以像是空气一样在家里按部就班地生活,但这一切都被她姐姐的死而打乱了。
她的父母开始吵架,她在家里的地位越来越尴尬,她也变得更自卑了。
越是自卑的人就越是喜欢过安逸的生活,因为自卑,所以不敢接受生活中的变动,担心每一次变动都带来的都会是麻烦。
布里特-玛丽很可怜。她极度依赖丈夫,长时间过着家庭主妇的生活人,让她变成了一个有社交障碍的人。
她因为害怕在睡梦中死去,怕自己死了还没有人发现而不敢睡觉,怕自己不体面、不文明,因为怕死,不愿意去旅游,只看着地图畅想着巴黎的美好。
她严格按照自己的清单做事,一板一眼,俨然是一副有强迫症的样子,就这样死板地过了半辈子。直到丈夫出轨,她和丈夫离婚,这一切才变了样。
可是这样一个固执、自卑、在意别人看法又坚持自我的人去到了博格之后,一切就开始改变了。
她渐渐融入那里,渐渐和那些跟她完全不一样的人打成一片,和那些她本来看不惯的人成为了朋友。
她甚至想去接受一段新的感情,可是却被她前夫打乱了。
她的前夫和情人分手,重新找到了她。
可惜,她的前夫虽然回来找她,虽然她的前夫也在慢慢改变,但她前夫对布里特-玛丽的需要不像是因为多爱,更像是因为依赖,因为习惯。
六十多岁的年纪,想要重新开始一段新的生活确实不容易,也难怪在她丈夫回头的时候,她也有回去的打算。
不过还好,博格这个地方改变了她,这里的人改变了她,她终于还是愿意不去依附别人为自己而活。
以前她对这个世界所有的认知都是来自于肯特,现在她终于能自己去看这个世界了。
一开始对玛丽这个人挺没有好感的,她固执且没有自我,张口闭口都是肯特,越看越生气。随着故事的发展,她也渐渐变得可爱了起来,越来越像是个“玛丽小天使”了。
可惜玛丽和肯特离婚的太晚了,他们如果早点离婚,玛丽就能早点过上幸福自由的生活了。毕竟她现在六十三岁,如果在三十岁的时候重新认识这个世界,没有被所谓的“家庭主妇生活”荼毒这么久,她也不会这么神经质。
不能接受玛丽觉得家庭主妇也是一种职业的说法。
家庭主妇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并不是一种职业。
为家庭付出、照顾家庭,这也没什么不对,但这绝对是两个人的事,不该是某一方的全部责任。
玛丽做家庭主妇的这段时间有多长,她和这个社会脱节的时间就有多长。
这么多年的时间里,她没有自己的`生活、没有自己的朋友,她把自己所有的寄托和依赖都给了她的丈夫,可是她的丈夫还是抛弃了她。
离婚之前,她没有自己的生活,甚至连孩子都是她丈夫和前妻的。
在那个家里,她是以妻子的身份过着保姆的生活,而她竟然没觉得有什么不对,这才是最可怕的。
这样值得吗?
当然不值得。
根据书中提到的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类的需求像是阶梯一样,由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生理需求(呼吸、食物、水)可以让人活下来。如果不能满足,人类无法生存。
安全需求可以让人过上相对稳定的生活。如果生活不稳定,失去安全感就会变得孤独、自闭甚至思想变得极端。
社交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可以让人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家庭不幸福,社交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许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让人变得偏执,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人类的感情很复杂,有了情感上的满足会让人很快乐,这也是得到幸福的最基本条件。
尊重需求是较高层次的需求,可以让人获得成就感。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可以让人变得更有自信,反之则会让人为了得到尊重需求去做一些使自己进步的事,对一些人来说可以起到激励效果。
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在前四种需求都得到满足之后开始发挥自己的真善美,去不求回报地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以前的玛丽甚至无法获得社交需求。
但是在博格生活的这段时间,她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有了朋友的关爱,还有了斯文对她的爱慕,她实现了自己的社交需求。
又在之后的种种事情中,得到了大家对她的尊重,让她实现了尊重需求。
她已经没有必要再去委屈自己过依附着肯特的生活了,她想达到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在布里特玛丽六十三岁的这一年,她开始了她的新生活,她不再去做谁的附属品,她就是她自己人生的主角,她终于自由了。
关于《人生》读书笔记7
从中我了解到了作者夏洛蒂·勃郎特的许多事。她出生在一个年经济困顿、多灾多难的家庭;居住在一个远离尘器的穷乡僻壤;生活在革命势头正健,国家由农民向工业国过渡,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壮大的时代,这些都给她的小说创作上打上了可见的烙印。
可惜,上帝似乎毫不吝啬的塑造了这个天才们。有似乎急不可耐伸出了毁灭之手。这些才华横溢的儿女,都无一例外的先于父亲再人生的黄金时间离开了人间。惜乎,勃郎特姐妹!
《简爱》这本小说,主要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生平等、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女性。
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然而,她并没有绝望,她并没有自我摧毁,并没有在侮辱中沉沦。所带来的种.种不幸的一切,相反,换回的却是简·爱的无限信心,却是简·爱的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
不幸,在学习生活中,简·爱仍然是承受着肉体上的受罚和心灵上的催残。学校的.施主罗可赫斯特不但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诋毁她,而且把她置于耻辱台上示众。使她在全校师生面前丢尽了脸。但简·爱仍坚强不屈,化悲愤为力量,不但在学习上飞速进步,而且也取得了师生们的理解。
不久,简·爱又陷入了爱情的旋涡。个性及强的她同样保持着个人高贵的尊严,在情敌面前显得大家闺秀,毫不逊色,对于英格拉姆小姐的咄咄逼人,她从容面对。
同样,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她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感到自惭性秽,同时对她肃然起敬,并深深地爱上了她。他的真心,让她感动,她接受了他。后来,简·爱发现罗切斯特已有了妻子,她的自尊自重再次出现,毫不犹豫地离开了他,她对爱情的专一,让我敬佩。
最后,简·爱得知,罗切斯特为了拯救在活中的妻子不幸双目失明。躯体严重残疾,完全丧失了生活能力,而同时又妻亡财毁。简·爱全身心的爱再次投入了他的怀抱……
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它塑造了一个体现新兴阶级的某些要求的女性形象,刻画了工业革命时期的时代精神。
关于《人生》读书笔记8
作家路遥,原名王卫国,虽然于1992由于肝硬化腹水永远离开了他所热爱的黄土地,但他呕心沥血的鸿篇巨著确留给后人无尽的精神财富。时至今日,再翻《人生》,篇中所折射的诸多道理仍然闪耀着解读不尽的思想光芒。
时隔多年,当人生再次步入十字路口,我又重新拿起了这本厚重的著作,试图从中寻找一些梦想的痕迹。每个人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部《人生》,尽管没有了高加林,现实生活中的90后大学生们又何尝不是新时代的杨加林、武加林、薛加林......你以为你考上了大学,学习了经济、检验、护理似乎就真的可以为祖国的卫生事业及金融行业贡献你当初的宏伟大志,你以为这个社会就应该是尊重知识、崇尚自由、注重公平,实则既不是知识欺骗了你,也不是时代辜负了你,其实我们不得不如同高加林面对黄土地一样,对待自己现在的生活,只有真正将自己的根在黄土地中扎稳扎牢,你才能在自己浇灌的树顶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小说通过高加林的几起几落,及其与黄亚平、刘巧珍的爱情纠葛来推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它所反映的绝不仅仅是小说主人公的'人生起伏,更是对当时陕北农村现状及变化的情景再现,是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沉痛思考,是对国家未来的隐隐担忧。
“一个男子汉,不怕跌跤,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那就变成死狗了”(德顺给高加林说)。“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小说中类似的论述不胜枚举,无论是通过人物对话还是穿插于篇章之中的对理想、对青年、对人性的阐述无不字字珠玑,读来如梦初醒、当头一棒。无论你身处何地、心在何方,更无论你年长年青、事从何业,一本《人生》都能让你不再感念生活的艰辛,不再模糊心中的理想,不再荒废流逝的时光。
从现在起改变不容撼动的习惯,停止刷动抖音的手指,戒掉想要吃鸡的冲动,不要再让手机挤占你本不宽裕的时间。时间不等人,青春在流逝,活在当下,人应该对得起自己的青春,对得起曾经的十年寒窗,对得起自己曾经的初心和理想,是《人生》给了我新的人生。
关于《人生》读书笔记9
人生有时是那么的戏剧性,上一刻可能还是平步青云,下一刻可能跌落至人生低谷。人生这条路,起起伏伏,迂回曲折,还是该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
看完这本书,脑海中挥不去巧珍哭着求高明楼再让高加林教书的模样,高加林沉痛的呻吟还震动着我的心。命运真是和高加林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没能考上大学的高加林刚适应了教书的日子,村里的“大能人”高明楼走后门让自己的儿子顶替了高加林的位置。高加林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用一种近乎自虐的方式发泄内心的怒火,任双手鲜血淋漓,任身体精疲力竭,这也是他对权势压迫的'无声的无力的反抗。然后没有多久,命运再次垂青了高加林。他的叔父转业回乡,他再次回到了城市,成为了一名通讯干事。这个满腔激情与活力、才华横溢的俊朗小伙很快在城市大显身手,成为一介名人。然而,命运又一次的捉弄使他彻底被判回了黄土地,这一次,他失去了前途,失去了爱情,失去了对未来的希望。
高加林本来受过高等教育的熏陶,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同时又有勤实,坚毅,聪慧的心性,他应该拥有一个大的舞台来发挥他的才能。然而,复杂的社会、错综的利益关系是他这个没有背景和权势的的愣头青应付不来的。他踏入社会还不久,虽然已体会到了竞争的残酷,社会的不公,但身处那样落后的时代,贫瘠的农村,他根本没有主动选择的权利。对于高加林的才华,我感到钦佩;对于他的职业生涯,我感到惋惜;对于他的结局,我感到同情,但他的爱情让我看到了他的自私和势利。在他被赶回农村,失落失意的时候,是巧珍,这个纯真热诚的女孩给他安慰和希望,让高加林走出失业的阴影,重新燃起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即使村人之间传出了他们的种.种难听的绯闻,即使自己的父亲极力反对,即使高加林回到城市工作,她都从来没有过一句对高加林的怨言,一直为高加林做着自己能做的事。即便是高加林向她提出分手的时候,她也是强忍着泪默默接受了;即便是嫁给马栓后,她也袒护着高加林。用德顺爷爷的话说:“巧珍,那就是一块金子呐!”直到最后高加林才后悔没有好好珍惜这样一个善良的女孩。
作家柳青曾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譬如政治上的岔道,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站在岔道面前,当作出决定时,要记得在失意时对我们好的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做事要凭自己的良心。
关于《人生》读书笔记10
(本书结尾,就是全书概述了,博格,本来就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只是人们自己,把它破坏的不堪。最后还是人们自己,冻手修复这个地方,但无论怎么坏,无论怎么好,有些东西不会改变,有些人不会改变。)
无论多晚,只要想改变都不算晚。因为有人从前多爱你,现在也会多爱你。
生活,没什么好怕,人类也没什么好怕,自己怕的莫过于是自己的禁锢而已,如今你学会走出来,那一切的不快,都会云淡风轻。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重新开始
当你开车经过博格,也许首先注意到的是那些已经关闭的地方。然而你必须放慢车速,看看还有什么留了下来。因为博格还有人。还有老鼠、路人、花园和温室。还有木篱笆、白球衣和点燃的'蜡烛。有新铺的草皮和阳光灿烂的故事。有一家花店,在那里你只能买到红色的花。有一个小超市兼修车铺兼邮局兼披萨店,播出球赛的时候,店里的电视机总是开着,而且你可以理直气壮地在那儿赊账买东西。博格原来还有一座娱乐中心,现在没有了,但孩子们可以在他们的新教练家里吃培根和煎蛋。教练和她的狗住在一座带阳台的房子里,起居室的墙上挂着新照片。沿路的售房木牌一天比一天少。留络腮胡、戴帽子的成年男人在老旧卡车的头灯照明下踢足球。
博格还有一个足球场,一个足球俱乐部。
而且,不管发生什么,无论她在哪里,每个人都知道布里特-玛丽来过这里。
关于《人生》读书笔记11
两到三天时间,读完了路遥的这本书。之前看完《平凡的世界》好像看了一点,因为都是描述陕西农村和县城的故事,就没看完。这次长久没看到中文书籍,买了这本。昨天看了一晚上没刹住闸,今天晚上依然。白天仍然测试单机——HVDC——无穷大系统自定义模型。
昨天是看到那首脍炙人口的“走西口”,看到德顺老汉在回忆青年往事。我想,也许巧珍和加林能走到一起吧。很难找到更难得的伴侣了。
今天晚饭后,一边测试640MW稳态和320MW稳态下,对换流母线相电流乘以3/2系数的稳态。发现亚萍开始闯入加林的世界,想,巧珍估计要悲剧。巧珍的真心爱意得到了深刻的表现。每一次见面,多次到县城找加林,对加林又掏钱(50元),真是让人不禁潸然泪下。真是金子。金子般的媳妇儿。
加林的意外再次回村,是始料未及的。读后再想,乐极生悲又何尝不是生活的基本规则。看到巧珍赌气嫁给马拴,不能不难过,但在当时看,又是难以找到的更好选择。
巧珍的姐姐要奚落加林,而巧珍的再次出现,不能不让人动容。巧珍真是个好女子。
德顺老汉,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哲学家,是个乐观、聪慧的人物。中间和加林老爹去专程教训加林,也是尽到了近似父亲的职责。让人敬佩。加林作为才华较多,容貌英俊而又多才的青年佼佼者,具有农村知识分子常用的清高与自卑。民办教师被拿下时的绝望与无助;受生活所迫而卖馒头时的复杂内心感受与去阅览室读书看报的从容,形成了无用书生的一些印象。但善良的巧珍的贤惠与明察秋毫,让加林的`第一次下海圆满收场。同时又有了表白。
德顺老汉最后的等待加林,指点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防止加林轻生。对高明楼的提前打预防针,也是让人不禁动容。
书中出现了很多人物,对社会现象进行了一定简评。各个人物读起来真实而有质感。巧玲的美丽,没用太多刻画,而是用白杨一般美丽的身躯,让人无限遐想。加林的大落大起再大落,显得真实而不做作。加林父母像一般老农民。村支书处理事情的圆滑,与对加林二叔回家后的干练处理,如支开加林,和副局长提前通气,并邀请加林二叔去吃饭,而第一杯酒恭敬,加林父亲。无不入木三分。加林父亲,既有老实老农民一辈子不愿惹事的性格,如儿子民办教师资格被村支书儿子顶替后的实际做法,即更加巴结来为将来流余地;又有别人如刘立本因加林与巧珍约会而声称要打断加林腿时,乖人发恼,声称谁敢动加林一指头,就劈掉对方的脑瓜,护犊子真实。中间加林父亲和德顺老汉去教训加林,推测最大的原因为德顺找加林父亲,而加林父亲也有意教训儿子,加林父亲是老实农民,对巧珍给自家的各种干活和贤惠,应该是很喜欢,后面加林掉良心,确实也是加林父亲所不愿看到和不认同的。加林在这时的反应,从年轻人角度看,为了所谓前途,似乎可以放弃真挚爱情,但作为普通人,仍然不免为巧珍难过。独自在家人家也是明确表明愿意的啊。
加林与巧珍分手那部分,加林的狠心与残忍再次彰显,上次是狠命干活儿。但这次巧珍的不必对方挑明,就主动退出,让人倍加动容。难过,无以表达,就骑自行车回去了,而原本着急忙慌来应心上人之约,却得到这样的结果。作为读者,我很难过,非常难过。之后巧珍又是伤心,而后嫁给马拴。很难找到更悲伤的故事。
末了,村童的信天游,“哥哥卖了良心才回来”与之前的走西口中“哥哥你走西口。万不要交朋友;交下的朋友多,你就忘了奴——”对应,让人不能不为之侧目。
总之,路遥《人生》又是一本让人不忍心重读的经典,因为里面的故事太真实太凄惨太让人难过。希望众人都能找到巧珍这样的爱人,特别是像本人一样从村子里出来的“清高文化人”。但愿巧珍是自己的爱人,而自己又没有出卖自己的良心。
关于《人生》读书笔记12
暑假闲暇无事,我再次拜读了余秋雨的《人生哲言》一书。特别是阅了书中的“人生滋味”这一节,我觉得很有哲理。“人生是由许多小选择组成的,但也会遇到大选择,小选择和大选择的区别,并不完全在于事情的体量和影响……如果说人生是一条一划而过的线,那么,具有留存价值的只能是一些点。把那些枯萎的长线头省略掉吧,只记着几个点,实在也够富足的了。”
读着这本书,使我对人生有了明晰的再接触,对自己的再认识缺乏的似乎不是工作的底气,而是对自己在人生中走过的路的肯定。我时常在想,别人不给你机会和你自己给不给自己机会是两回事。孤独的时候,不要对人生有某种朦胧的`感觉,我认为在人生的孤独时,可以在发呆中去思考如何走好人生的良性循环,千万不要去钻牛角尖,白白送掉大好时光,使之带来的是恶性循环,因为成功与否,都是给予自己新的开始,要在磨难中接受人生的现实。
现代都市快节奏的生活给人们带来各种生活上的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精神上的困扰。如何抛弃困扰,我也说不出所以然,试想,可以闭上双眼,深深呼吸,不去想金钱、情感、人缘,去感受人生新的环境、新的生活热情,让内心的困扰感消失,整理一下自己人生的感悟,把身体调养到最佳状态,决不能让困扰在身体中过度负荷,造成情绪上的低落。
“长江的流程也像人的一生,在起始阶段总是充满着奇瑰和险峻,到了即将了给一生的晚年,怎么也得走向平缓和实在”人啊,人,不要对他人麻木不仁,要静定心态,走自己的路,虚心学习,肯定自己。因为,人的智慧可以在不自由中寻找自己的自由,这就是你自己……
关于《人生》读书笔记13
为自己沏上一杯香茗,茶香在鼻尖缓缓的浮动。翻开《人生》,封面的淡雅的水墨画却像一缕青烟在脑海中萦绕。尤其是那句“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我终于得到了这本在无数人嘴边提起的巨作——《人生》。还没看正文,便被前言中精辟的话语迷住。“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那么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口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无论哪一个,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一个寂静的夜晚过去了。我合上书,脑海中还浮现着《人生》中一幕幕动人的画面。刚放下书的那一刻,我只感受到一股浓烈的悲凉袭上心间。我向来是不喜欢悲剧的结尾,我也曾以为,这本书的结尾也和童话故事中“王子和公主最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样让人幸福而踏实。但是,悲剧的结尾却给人一种强烈的心灵冲击。
回忆这本书,高加林曾是一个老师。《人生》从他被退回农村当农民开始,他在懊恼中相遇了一个美好的女子刘巧珍。他们有过一段浪漫的故事。然而,幻想终究被现实打破。高加林因为叔父回乡当官,通过县劳动局副局长马占成为县里通讯组的记者。巧珍并没有放弃对高加林爱的追逐,但高加林却觉得他们之间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而高加林恰好遇见在县里当播音员的高中同学黄亚萍。两个年轻知识分子有共同崇高的`理想,于是在一起。高加林也在纠结中放弃巧珍,选择亚萍。
故事一步步走向高潮中,巧珍因为赌气嫁给了老实人马栓。高加林很伤心,但路是他自己选择的。峰回路转,不幸的是,高加林被揭发通过关系到县城工作有不良之风。于是,一切又回到原点。他离开黄亚萍,再一次回到农村。一切似乎没变,只是那个痴心的女孩巧珍已经不属于他了。故事就这样悲哀地画上句号。
给我最多感动的还是那个没读过书却有金子一般心灵的刘巧珍。她对生活有着深深的热爱,对土地也有深深的热爱。高加林抛弃了她,她并没有因此埋怨他。她外表柔弱,但内心却坚强的让人佩服。她没有放弃生活,反而转为对农村的热爱。虽然她是赌气嫁给了马栓,但是她被迫中不甘心中也会有丝丝欣慰。她为高加林付出了这么多,马栓也为她付出了这么多。终究她累了,她也需要一个踏踏实实能和他过一辈子的人。
《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样,其实所有的路都是他自己选择的。但他走的并不潇洒。人生这条路需要我们好好的走,要记得曾经对我们好的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做事要凭自己的良心,不能被自己所处的环境所变化,保留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在面对一系列艰难抉择的时候,好好的想清楚,不要伤害那些深深爱你的人,我们可能会失去一些机会,但是它还有可能会得到,有些人我们一旦错过了就不会再有。
关于《人生》读书笔记14
最近利用晚上睡觉前的一些零碎时间看完了路遥的《人生》这部小说。小说不长,一开始很好奇,像路遥这样的作家为什么会用“人生”这个看起来很大很空的词来做为一篇小说的题目。不过之前看过《平凡的世界》题目所用的词也给人感觉很大。便看了下去,却感触颇多。
我是个看书很慢的,一般很多书都是坚持不下来的,不过对于《白鹿原》、《秦腔》、《平凡的世界》这类发生在农村的小说却能在不知不觉中很享受的看完。《人生》亦不例外,故事发生在西北农村,以主人公高加林的一系列选择来展现了他起起伏伏的人生,进而也对相关人物的人生产生了影响。
起初,高加林高中毕业做了民办老师,这时,他想着转成公办老师。后来,村主任的`儿子高中毕业就把他顶替掉了,苦闷的他回到地里,断掉了以前的种.种想法,开始做个农民,这时一直暗恋他的未从认字的刘巧珍开始鼓起勇气追求他,在自己准备在农村扎根,与刘巧珍生活一辈子时,又一下子迎来了自己在县劳动局当局长的二叔,最后被马占胜走后门安排到了县委当了一名通讯干事。这时已经成为成为张克南女朋友的黄亚萍回到县城的高加林又重新燃起了对高加林的爱恋,毅然决然的和张克南分手。就在他在县委宣传部里干得红红火火,准备和黄亚萍一家去南京,追逐自己的梦想时,又一下子被张克南的母亲揭发,不得不回到农村,老老实实的当一名社员。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最后的人物关系是,张克南和黄亚萍分手,高加林和刘巧珍分手,而后,黄亚萍和高加林恋爱,最后,由于高加林重新回到农村,黄亚萍和高加林也分手了,这时,高加林真正爱的刘巧珍已经在绝望中嫁给了一直追求她的马栓了!
故事的发展是由高加林一步一步的选择推动的!做农民是觉得自己是农民和不识字的刘巧珍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边上极大的幸福;当回到县城工作了,觉得刘巧珍说的都是村里面的七大姑八大姨的鸡毛蒜皮的琐事,应该和黄亚萍这样读过书的谈的来,而且可以去南京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读后感·结果从农村来又回到农村,而且可爱体贴的刘巧珍也不在了!故事的结尾,刘巧珍拦下了要在半路上拦住回村的高加林为她出去的母亲和大姐,并且求大姐回去和她一起求村支书再给高加林谋求一份民办教师的工作。
故事有很多泪点,特别是高加林提出和刘巧珍分手的时候,对白不多,却整个场面让人心酸。
也许,作者将小说命名为“人生”,是为了说明,人生就是由一次次的选择组成,而每一次的选举是否正确将会影响我们接下来的人生道路吧!
读完后,有两个短语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鸡飞蛋打,不作死就不会死。
关于《人生》读书笔记15
看了路遥的人生之后,心情有点沉重,路遥人生读后感1。有时候真的觉得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当我们旅途不顺时应该怎样调节;当我们面对这一系列的艰难抉择时,我们该怎么办;在一些诱惑面前我们,是否能够把握好自己。人生这条路曲曲折折,走得越长,我们从中学到的东西越多,领悟得越多。
《人生》一书叙述了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他与两个女人之间的事情构成了书的一个发展线索。我个人比较喜欢刘巧珍,她美丽善良、贴心,处处为所爱的人着想。当高加林是一个老师时,她站在旁边默默的关注他,虽然很爱他却不敢表达,觉得自己配不上他。当爱的人被人顶替了教师职位回到家种地时,看着他在山坡上拼命挖地把手弄伤之后,心里很心疼,给他送药水;当加林提着馒头到县城卖时,她在一旁悄悄的观察着他,心里很替他着急,当加林一个馒头都没有卖出去时,她帮他卖。。。。。。。。。。这些行动都深深的打动了高加林,他俩开始谈恋爱。恋爱中,有一次他俩在草堆中谈话,巧珍对加林说“当我们结婚之后,我要让你像在学校一样,过星期天”,还有一次她到县城里看着爱人的被子薄,便说要给加林续棉花。。。。。。。。。。这些我们都可以体会到巧珍对加林无私真挚的爱。对于巧珍,我是十分的`佩服,一个女人到底有多大的胸怀才可以这样默默的付出,可以苦自己,却不愿意自己所爱的人受苦,处处为爱的人着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爱的人。
对于高加林我有恨也有同情。恨他无情的抛弃了真心真意他好的人,同情他来来去去最后又回到了黄土,落下一个不好的下场。他是一个才貌双全、文武皆备的高中毕业生,自信、有抱负、有思想,毕业后当上了民办教师,但是被人不公平的顶替了。他的心里很不平衡,是巧珍慢慢的安抚着他。给予了他无私的爱,让他感受到快乐。但是当他进城工作之后,渐渐的觉得自己与巧珍有差距,开始抛弃在农村的相好。记得那次巧珍到县城看他时,对他说他家里的猪生了十二个猪娃,被老母猪压死一个。。。。。。。他表现出反感,不耐烦,这预示着这段感情快走到了尽头。加上黄亚萍对他的热烈追求,他更是动摇了。黄亚萍是一个城里的女人,有知识有文化,大胆、开朗活泼,对高加林穷追不舍。她与高加林之间有共同的文学爱好,这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最后高加林无情的丢下了巧珍,投向了那外一个女人的怀抱,我想换做现在的一些人也会这样做的。但是就像我们说的一样,任何事情有得必有失,有人告发了他进城工作是靠关系。他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那片黄土地,所有的东西顷刻之间又没有了,原有的爱人早已离开,邻居视他为负心汉。他的内心十分痛苦,世上没有后悔药,一切已来不及,只能认命了。我们不能把这些全怪罪在他自己身上,造成这种结局的也有社会原因。我们面对他这种情景时,也不敢保证不会像他那样做。在现实面前,有好多事情是被逼无奈。
到现在为止,看过路遥的好多作品,对《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感触比较深。作为一个南方人,不太了解陕北的文化底蕴。但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印象是很深的。《人生》给了我很多想法和启示,其中有句话特别好“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是啊,人生这条路需要我们好好的走,要记得曾经对我们好的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做事要凭自己的良心,不能被自己所处的环境所变化,保留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在面对一系列艰难抉择的时候,好好的想清楚,不要伤害那些深深爱你的人,我们可能会失去一些机会,但是它还有可能会得到,有些人我们一旦错过了就不会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