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小小的火》读书笔记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小小小的火》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小小小的火》读书笔记1
很喜欢作者这种设疑的写作风格
伊奇,是唯一一个看到事情全局的人,虽然在家人眼里,她是最奇怪的那个,但,为什么总要顺应别人的想法,能做一次自己的时候,才是对人生的交代不是么。而住在这的大多数人,过着规矩的生活,甚至连房子都刷成统一的颜色,一样的格局,现在的我们似乎也已经适应了这些。这里的火不仅是烧掉房子的那个火苗。也是那些想要突破这个牢笼,找到真正归宿的火苗。推荐作者的《无声告白》,也很好看呀。
有时候,你需要把一切都烧干净,才会有新的东西生长出来,人也是这样,他们可以重新开始,总能找到办法。
街上的房子从外面看几乎都差不多,但住在里面的`人却各不相同:有人快乐,有人悲伤,有人急于离开这里,到别处去寻找更好的东西——那些看似雷同的房门,遮挡住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真相。
《小小小小的火》读书笔记2
这个世界上不缺追求内心自由的人们,循规蹈矩生活的人,就像我,看到自驾游去往世界各地,一览世界的魅力,每当看到这样的故事,自己在神往这样生活的同时也会像理查德森太太那样考虑很多其他的因素,从而内心燃烧着的小火苗被旁生出来的这些想法给浇灭。从而我断定自己不是一个可以成为米娅那样子的人。
尽管我不能像米娅那样准确的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热爱什么,但是在遇到了我感兴趣的事情后,我会保持我的好奇心,去探索他其中的奥妙,并且和这个事情有关的事情我都要做到我所期待的样子;尽管我不能像米娅那样对自己热爱的事情,有无比的`勇气去追求自己的热爱,但是在我遇到糟心的事情的时候,我可以像米娅说的那样,总会过去的,现在没有办法也总会有办法的,除非是自己想放弃;尽管我也不知道对于贝比要回孩子抚养权的问题我会站在哪一边,因为我也在是否应该给做母亲的一个机会,毕竟贝比才是孩子的亲生母亲和孩子会在条件优渥的家庭长大也很好两个问题之间纠结,说不清楚自己的立场,但是我想我从贝比把孩子偷出来孩子一点也没有哭闹的情况来看,我已经找到了答案。
我想我终究不会成为像米娅那样虽在外流浪,但是内心火热,内心并不孤单的人。但是我也不会成为像理查德森太太那样子的人。我会愿意对这个世界宽容一点、包容一点、柔和一点,毕竟退一步你才有更多的空间去发现更多不一样的、有趣的东西。
《小小小小的火》读书笔记3
开头一把火,倒叙的方式,把故事引到开始前,结束也是开头那把火。米娅特立独行,充满艺术细胞,最后留的对应理查德森家每个人的照片令人感到新奇又是那么贴切。作为一个最终没能抛下自己孩子的母亲,努力去帮助曾丢下孩子的贝尔去争取抚养权。理查德森太太一个一生遵循秩序,崇尚规则的人,遗弃了曾经的新闻理想,远大抱负,报道着循规蹈矩的小镇政策。因此,她不能容忍其他人破坏规则,特别是离经叛道的`小女儿伊奇,以及突如而来的古怪房客米娅。我很不赞同,她最后利用自己的工作和关系之便,去调查米娅,调查贝尔,这样的窥私令人讨厌。结尾比较开放,不知道米娅和珀尔是否又将过上往常的生活,或是去见爷爷奶奶,亲生父亲。不知道伊奇又能否找到米娅,不知道经历了这些事,理查德森家是否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噢,很震惊,最后理查德森太太终于意识到对自己小女儿的爱。
《小小小小的火》读书笔记4
作者简介
伍绮诗(Celeste Ng)
征服欧美文坛的华裔作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和俄亥俄州长大,父母均为科学家的她,是香港移民第二代。她毕业于哈佛大学英文系,后考取了密歇根大学的研究生院,获得创意写作硕士学位。在出版《无声告白》前,她已写作多年,小说及散文作品多见于各类文学期刊杂志。
《无声告白》是伍绮诗耗时六年写就的首部长篇小说,故事编排精妙细致,文笔沉稳内敛,一经出版便广受好评,成为20xx年度极具实力且众望所归的黑马,不仅跃升为《纽约时报》畅销书,还获得包括美国图书电商网站在内的无数媒体评选出的20xx年度图书桂冠。
《小小小小的火》是伍绮诗20xx年的重磅新作,一经出版,便获得20xx美国图书电商年度小说殊荣,随后一口气拿下27项年度图书大奖。《纽约时报》书评称赞此书道:“极端、剧烈、炽热,令人心碎不已,比《无声告白》更胜一筹。”
伍绮诗如今与家人一起在马萨诸塞州的剑桥生活。
个人评分:4分
个人书评
首先说,书名颇具诗意,小小小小的火,从字面上可以看出这个火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火苗了,而这个火苗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个故事的主要的矛盾是在米娅、伊奇以及理查德森太太三个人之间展开的。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一直在想,作者所指的这个小小的火,指的什么呢?是谁身上的呢?我的'理解是在每个人身上,最起码在这三个人的身上。对于米娅来说,她有着对艺术追求的火,有着对女儿爱护的火;而对于理查德森太太,她就是喜欢万事都井然有序,所有的事情都是有规律、有计划的,她不喜欢失控的感觉,而偏偏她的小女儿伊奇就是她失控的对象,就连在与好朋友聊起自己的子女时,她也会避开伊奇不谈,因为她在内心里的感觉:伊奇是她的“污点”;而对于伊奇她应该是这个故事主要的火,作者也在故事中几次提到过,伊奇的眼中有着小小的火苗,而这个火苗在最后终于爆发了,他爆发成了一场大火,他爆发成了一场改变理查德森家每个人思想的火,他也成了改变伊奇命运的火。故事的结尾并没有交待米娅一家以及伊奇究竟怎么样了,我想有几点的原因,第一、作者安排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让读者去想象一个理想的结局。第二、没有必要交待一个所谓的结局,因为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灵魂(伊奇)被塑造、被解放、放飞的过程,而这个故事就是这个过程。
最近几年,特别是这两年,我时常听到一句话,叫Follow YourHeart(跟随您的内心),在人生很多决断与职场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要知道我们究竟要什么,我们的内心要什么。伊奇在妈妈的管教中,她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她只是根据妈妈规划好的一切来行动。直到遇到了米娅,她突然就像开了窍一样,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什么对她来说是有意义的,而她最后放的那把火,在外人看来,她是烧坏了自家的房子,而对于她而言,那是一把将自己重生的火;对于理查德森太太而言,是一把要重视自己的火;而对于理查德森其它的成员来说,那是一把点燃灵魂的火。
灵魂的火种不能熄灭,因为他可以不断的锻造一个人的灵魂,在那个被锻造的灵魂深处,有那么一颗小小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跟随你的内心,让这个小火种燃烧,让这颗种子啜壮成长。
经典语录摘抄
穆迪发现,米娅并不把自己视为摄影师,她认为摄影的本质是记录,他很快意识到,在米娅眼中,摄影无非是一种工具,对她而言,相当于画师手中的笔和雕塑家的雕刻刀。
作为父母,你的孩子不只是个人,还是一个处所,好比代表永恒的纳尼亚世界,你现在的人生、对过去的记忆、对未来的渴望都存在于那里。每当你望向他,就会看到这个世界,想起他小时候的样子,憧憬他未来的长相,甚至像3D图像那样同时看到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个世界让你目眩神迷,假如你知道该如何到那里去,它会成为你永远的避难所。每次离开那里——每当你的孩子离开你的视线——你都会担心自己再也无法回到那个地方。
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创作,无论表达方式看上去多么的直白浅显,在每张照片中都要融入一定的思想与主题。“言之无物等同于失败。”
“虽然你会一直为今天的事情伤心,”米娅轻声说,“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作错了选择,它只是你不得不背负的重担而已。
大部分情况下,每个人都有不止一次的机会,我们都会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它们会变成你不得不随身携带的负担
但他深知,所谓规则只是对“正确”和“错误”的简单划分,而实际上,大多数时候,情况并不简单,没有绝对的正确或错误,选边站队的做法更是行不通。他向来羡慕妻子心中那份纯粹的理想主义——相信世界会变得更好、更有秩序,甚至可能达到完美的境界,然而今天他第一次开始怀疑,也许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可能性。
有时候,就在你觉得什么都没有了的时候,你会突然找到办法的。
米娅突然意识到,珀尔身上有家的味道,仿佛“家”从来不是一个地方,而是眼前这个她可以随时带在身边的小家伙。
街上的房子从外面看几乎都差不多,但住在里面的人却各不相同:有人快乐,有人悲伤,有人急于离开这里,到别处去寻找更好的东西——那些看似雷同的房门,遮挡住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真相。
《小小小小的火》读书笔记5
从内容上来看,《小小小小的火》比《无声告白》更成熟,这么说的原因是,这篇小说除了吸引我继续看下去,还让我猜不到结局,只是跟着作者的思路走。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伍绮诗的书开头都印有一句话,明确表达了她的想法,《无声告白》中是“献给我的家人”,《小小小小的火》中是“献给那些在自己的道路上奋力前行,点燃星星之火的人。”同《无声告白》一样,伍绮诗的这本小说也是描述家庭、种族、阶级的生存关系,存在即为合理吗?
小说背景是西克尔高地,一个环境、居民双向和谐的地方。这里的人们基本上都很富裕,安于当前的生活状态,喜欢这般细水长流的生活,不愿意有什么东西打破这样的和谐。他们是善良的,可以这么说,他们的性情从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出,都大致相同。然而,看似温柔的性格中暗藏针芒,若是他们发现有人有着和他们完全不一样的生活与追求,他们会有危机感,进而做出称不上善良的事。
为艺术而生的米娅带着14岁的女儿珀尔来到西克尔高地,在她们的计划中,这是流浪的最后一站,她们都不想再往前走了。珀尔喜欢理查德森家,米娅则是心疼小小的珀尔跟着她到处受罪,因而决定和女儿好好在这里安定下来。天不遂人愿,人这个生物又怎么说得好呢?
理查德森家的小女儿伊奇一直不受重视,此外,理查德森太太对她也特别严厉,没有人考虑过这是为什么,大家都接受这个事实,从她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伊奇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她对未来的生活有向往,有追求,有不同于现在的安稳的想象;碰到不公的事时,她敢于反抗,而非像大多数人一样默不作声;即使她现在年纪小,不知如何规划未来,她那颗火热的心却蠢蠢欲动。理查德森太太怎么想伊奇呢?其实,怀着伊奇的时候,理查德森太太相当辛苦,每天早晨都吐得昏天黑地,但这让她更加期待伊奇的到来。刚刚来到人世的伊奇虚弱得不像话,理查德森太太牺牲了休息和午餐时间,每天在家和医院之间来回奔波,将伊奇照顾得更加强壮些。凡是有个度,担心得过头了反而出问题,理查德森太太一直害怕伊奇可能患上贫血、视力或听力的缺失、智力缺陷等病症,以至于伊奇成长的过程中,理查德森太太对她格外严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担心已经彻底脱离事实依据,完全化为一种凭空而来却习以为常的情绪。”而且,伊奇有一种冲劲,也可以说是无畏的勇敢,而理查德森太太从前却因安稳的生活放弃了很多,本可以一直这么生活下去,而伊奇的出生让她见识到原本安稳无虞的人生可以脱轨到何种程度,她害怕。
刚入校的'伊奇就成为了学校的第二小提琴手,在练习时,彼得斯夫人欺负一个叫德雅的小女孩,不断地让胆小的她出丑,甚至过分地歧视她,“需不需要我用黑人英语再给你解释一遍?”赤裸裸地种族歧视,使得伊奇一下跳起来,将彼得斯夫人的琴弓折断了。伊奇自己也没反应过来,就做出了这样尖锐的举动,实在把人吓一跳,但不得不说,这是个小小的却勇敢的斗士,她认为自己很强大可以保护弱小的德雅。事后,伊奇受到了处罚,没有人问她为什么,哦,还是有的,是米娅,米娅问她打算怎么办,这是第一次有人这样问她。因而,她感觉到了米娅与她的哥哥姐姐、爸爸妈妈的不同,不像他们那样非常重视穿正确的衣服、说正确的话、与正确的人交朋友。她被米娅吸引,甚至爱上了米娅,常常幻想自己是米娅的孩子,与那个一丝不苟的理查德森没有关系。发现了这一切的理查德森太太不想再放任自己的女儿,于是赶走了造成很多意外的米娅和珀尔。
临走前,米娅放不下伊奇,告诉她,“有时候,你需要把一切都烧干净,才会有新的东西生长出来,人也是这样,他们可以重新开始,总能找到办法。”于是,有了这场火。米娅走后,伊奇也踏上了寻找米娅的道路。
其实,米娅留下的理查德森一家的照片写真是最让我动容的,透过小细节的设计折射出理查德森一家每个人内心的恐惧,对他们寄予最真切的祝福,也希望他们能够正视自己,我相信作者的艺术造诣也很高,不然塑造不出这样一个极具个性的艺术家米娅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