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鉴读后感

时间:2024-10-2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冰鉴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冰鉴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冰鉴读后感

  冰鉴读后感 篇1

  一直在看《冰鉴》,看了将近2年,先是看原版,古文基础不好,读的囫囵。然后又找了好几个后人翻译的版本看后,越来越有感觉,更加佩服曾公留下的识人,用人精华。也很荣幸自己有机会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实践。

  古代善于识人者,往往能够从成败之外看到人的长处,这是最难能可贵的。现实中,我们往往以绩效为第一评价标准,而成熟有经验的领导还会依据业务能力,道德素质和潜力来判断人才。而平庸的管理者却只能以成败论英雄,如此一来,必然会错失人才。联系到现实中,一种可能是初为管理者,没有能力去全面判断。还有一种就是管理者对培养和判断下属能力过于简单和粗旷,以绩效和数据为一切标准,没有耐心去辅导和帮助下属,或是出于自私害怕下属超越自己,多种可能性。古代的管仲和张良在未显达时,管仲在未佐齐桓公时,什么都不成功;张良未遇刘邦时,刺杀秦始皇也不成功。这是因为事情的成功会受到很多偶然因素的干扰,运气好时,瞎猫也能撞上死耗子。运气不好则天才也难成功。观察人才的办法,应仔细考察做事情的办法和手段,即使他这次未成功,但可以知道他的特点(也就是能力各方面的特点),是胆大心细?还是计划周蜜?还是凭借偶然性完成了任务?计划周密和胆大心细的人,即使这次不成功,下次也会有进步。如果我们作为管理者在判断人才的时候过于简单看某一因素,则会错失人才。当然如果处于公司的.变革期或带有其他的政治目的和因素可能会受到影响。

  聪明的领导者一般都能够随时随地了解人的特性并识之,用之。曾国藩非常善于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广交朋友,考察不同的人才,做好储备和积累。我们在现实中也是需要鼓励各级经理在平时做好人才储备,这是前提。

  一点感悟和大家探讨,不成熟处望指点。

  冰鉴读后感 篇2

  对于曾国藩的了解最早是从书架上的《曾国藩家书》所闻,初中在学近代史时,太平天国的灭亡咎取自于湘军的挥师,而领导者正是曾国藩,后又问他是北洋水师一把手李鸿章的老师,封疆大吏马革裹尸而还左宗棠的引导者,不可不畏。在对王阳明的高度评价之余,对曾国藩半个圣人的称号也随之产生,说其为清朝核心的柱石也不为过。

  然而,笔者真正认真读曾国藩,也是从这本《冰鉴》开始。《庄子.杂篇.列御寇第三十二》中关于如何看人有精辟的八句话作为开端:1、穷之以辞以辨其智;2、远使之而观其忠;3、近使之而观其敬;4、烦使之而观其能;5、卒然问焉而观其知;6、急与之期而观其信;7、委之以财而观其仁;8、告之以危而观其节。此段话也作为历史中高级管理者所称颂的识人之法,人生短短数十年,谁又能经得起这样那样的考验和折腾,所以最后能够胜出的是,真正可以被精炼而出的人才。对于《冰鉴》并非在此之上枚举数例以示迎合,而是曾大家在一生相人中所总结而出。

  简单归纳而言,从一、骨;二、面(含五官);三、情;四、神;五、声;六气等六个方面的微观细节来品评一个人。

  一骨:此主要只头骨。头骨构成了整体面相的框架,头骨是否平整,颧骨是否凸显,颌骨是否宽平,后骨是否函内等均是考虑范围。诸葛亮因魏延有反骨,而断定其有谋反之意,马岱手持密诏诛杀魏延。但历史的另一侧认为魏延的将才之气不应以此而亡,反而觉得诸葛亮仅因反骨而杀魏延不妥。哎何是反骨,请读者自行百度。头骨的学问在民间也有些学问,小孩头骨有没有睡平是其中的一种,另外还要把头睡对称等。仔细观察每个人的头型,会发现有微妙的不同。

  二面:对于相人而言是最重要的,其中五官又是重中之重,又分为两层,

  1)五官的相对位置——五官的相对位置决定了是否有张好的囊,而决定万里挑一的灵魂的是那双水润的眸子。相由心生,喜、怒、肃等相均是内心长期活动的体现,五官中最重要的是眼睛,作为心灵的窗口,任何心理丝毫的变动,都会在眼睛中有所体现,眨眼、直视、躲闪等都可看做是心理波动。与眼睛相配和的眉毛、鼻子、人中、嘴巴、耳朵相对位置,聚集-松散,三庭分布,左右上下距离等都可有对应的代表。

  2)五官的立体感——眼睛的深邃、眉毛的修长杂乱、鼻梁的高低、鼻尖的斜正、嘴巴的宽窄、上下唇的薄厚、耳垂的大小等,都会对五官的立体感产生一定的影响。眉以修长顺为佳,鼻以梁骨鼻尖高为宜,眼以勿凸勿凹为上,唇以厚实为要等,综合而言有立体感的五官,更让人赏心悦目,相中为佳。

  三情:面相中所反映的各类情感,长期可见的喜、笑、怒、肃、哀等。每有事情发生,面相上便会有相应的情感类的反应,但时间久便会在面相上有刻印,爱笑之人,嘴角上扬,体现心中的喜悦,久而久之周围的也愿意向他靠拢;嘴角下抑之人,反应着阴郁的情感,随时有哀伤的发生,也折射出内心的不悦与郁闷。爱皱眉头之人多愁,挑眉上竖之人易怒,眼角下耷暗淡无神之人易哀等,情感在面相上一览无余。

  四神:貌有清、奇、古、秀之别,匹之以行为举止,所表现出来的神态,各人之间也大有不同。黑脸的张飞/包公的严肃、红脸的关公的忠义、白脸的曹操的奸险,每个人的将自己的神态表现到极致,体现在京剧中人物的神态中。举手投足之间,相貌眼神之余,神态是一张名片,代表着一个人的.状态。长期表现出的个人特点的神态,因事情走向而产生神情微妙的变化亦能说明心态的调整,可见一斑。

  五声:此处是将声与音分开,声为在空气中传播的主波动,而音为声至产生的余波,类似于敲钟后的余音。用声音的洪亮、清亮等特点,来代表一个人的中气和态度,如同电影中威武之人声如洪钟,才学满腹之人声音清亮,奸邪之人声音曲细,病入膏肓之人声如摩挲等。而音是辨别声的辅助,所谓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是对声音的绝佳盛赞,声音好听到在耳旁持续存在,永不消亡,如同在音乐厅欣赏交响乐般美妙。而声音以洪亮、清晰为佳,忌浑浊,摩挲。

  六气:生活中常说气色好坏,气是内在力量的外在体现,中气是否充足,能体现出人身体的优劣,状态的好坏。在做事、谈吐、思考等各方面综合体现,而非单一条件所产生的结果。气又分颜色,以紫、青、黄为佳,以赤、白为弱。而一般所谓的气色,是从脸色而看,辅之以眼神、眼袋、黑眼圈等细节来判断。

  《冰鉴》之冰,笔者以为冰者寒也,静也,心静方可观万物;鉴者,辨也,以经验而为之,以静心以辨人,分是非,断吉凶,成万事!

  冰鉴读后感 篇3

  《冰鉴》是清朝重臣曾国藩署名的一本书,之所以说署名,因为它是一本伪书,也就是说,这本书是别人写的,署了曾国藩的名字。因为,曾文正公是晚清的中兴之臣,在当时晚清中兴的官方功劳簿里,他排第二位。(第一位叫官文,才能、业绩、品德等其实都不如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等)。曾国藩名气很大,所以署了他的名字。这样现象,自古以来就很多,不足为奇。

  《冰鉴》讲的是用人的学问,如何识人、用人之相术。书中有很多迷信的东西,但是也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曾国藩也的确很会识人、用人。他是一个书生,带兵打仗的能力可不敢恭维,他第一次亲自带兵打太平天国军队就以失败告终,多年苦心经营的军队毁于一旦,自己也是跳河自杀谢罪,幸亏身边有忠心的`幕僚跟踪才得以相救。最后一次带兵打仗,也是被太平天国的水军烧了主船、亲手组建的长江水师折损大半,不然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曾国藩家书可能还有丰富好几倍。

  但是,曾国藩是从一个烂摊子接手的,组建军队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从湘勇到湘军,他的周围也逐渐聚集了一批名将,为挽救晚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冰鉴》也有一些曾国藩如何识人、用人的痕迹,在他那个战争年代,这本书也可以说些实践经验的积累。

  读后感就是写了一首所谓的诗,完全是读完此书后有感而发,各位就姑且一听吧。

  冰鉴读后感 篇4

  对于曾国藩的了解最早是从书架上的《曾国藩家书》所闻,初中在学近代史时,太平天国的灭亡咎取自于湘军的挥师,而领导者正是曾国藩,后又问他是北洋水师一把手李鸿章的老师,封疆大吏马革裹尸而还左宗棠的引导者,不可不畏。在对王阳明的高度评价之余,对曾国藩半个圣人的称号也随之产生,说其为清朝核心的柱石也不为过。

  然而,笔者真正认真读曾国藩,也是从这本《冰鉴》开始。《庄子.杂篇.列御寇第三十二》中关于如何看人有精辟的八句话作为开端:

  1、穷之以辞以辨其智;

  2、远使之而观其忠;

  3、近使之而观其敬;

  4、烦使之而观其能;

  5、卒然问焉而观其知;

  6、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7、委之以财而观其仁;

  8、告之以危而观其节。此段话也作为历史中高级管理者所称颂的识人之法,人生短短数十年,谁又能经得起这样那样的考验和折腾,所以最后能够胜出的是,真正可以被精炼而出的人才。对于《冰鉴》并非在此之上枚举数例以示迎合,而是曾大家在一生相人中所总结而出。

  简单归纳而言,从一、骨;二、面(含五官);三、情;四、神;五、声;六气等六个方面的微观细节来品评一个人。

  一骨:

  此主要只头骨。头骨构成了整体面相的框架,头骨是否平整,颧骨是否凸显,颌骨是否宽平,后骨是否函内等均是考虑范围。诸葛亮因魏延有反骨,而断定其有谋反之意,马岱手持密诏诛杀魏延。但历史的另一侧认为魏延的将才之气不应以此而亡,反而觉得诸葛亮仅因反骨而杀魏延不妥。哎何是反骨,请读者自行百度。头骨的学问在民间也有些学问,小孩头骨有没有睡平是其中的一种,另外还要把头睡对称等。仔细观察每个人的头型,会发现有微妙的不同。

  二面:

  对于相人而言是最重要的,其中五官又是重中之重,又分为两层,

  (1)五官的相对位置

  五官的`相对位置决定了是否有张好的囊,而决定万里挑一的灵魂的是那双水润的眸子。相由心生,喜、怒、肃等相均是内心长期活动的体现,五官中最重要的是眼睛,作为心灵的窗口,任何心理丝毫的变动,都会在眼睛中有所体现,眨眼、直视、躲闪等都可看做是心理波动。与眼睛相配和的眉毛、鼻子、人中、嘴巴、耳朵相对位置,聚集松散,三庭分布,左右上下距离等都可有对应的代表。

  (2)五官的立体感

  眼睛的深邃、眉毛的修长/杂乱、鼻梁的高低、鼻尖的斜正、嘴巴的宽窄、上下唇的薄厚、耳垂的大小等,都会对五官的立体感产生一定的影响。眉以修长顺为佳,鼻以梁骨鼻尖高为宜,眼以勿凸勿凹为上,唇以厚实为要等,综合而言有立体感的五官,更让人赏心悦目,相中为佳。

  三情:

  面相中所反映的各类情感,长期可见的喜、笑、怒、肃、哀等。每有事情发生,面相上便会有相应的情感类的反应,但时间久便会在面相上有刻印,爱笑之人,嘴角上扬,体现心中的喜悦,久而久之周围的也愿意向他靠拢;嘴角下抑之人,反应着阴郁的情感,随时有哀伤的发生,也折射出内心的不悦与郁闷。爱皱眉头之人多愁,挑眉上竖之人易怒,眼角下耷暗淡无神之人易哀等,情感在面相上一览无余。

  四神:

  貌有清、奇、古、秀之别,匹之以行为举止,所表现出来的神态,各人之间也大有不同。黑脸的张飞/包公的严肃、红脸的关公的忠义、白脸的曹操的奸险,每个人的将自己的神态表现到极致,体现在京剧中人物的神态中。举手投足之间,相貌眼神之余,神态是一张名片,代表着一个人的状态。长期表现出的个人特点的神态,因事情走向而产生神情微妙的变化亦能说明心态的调整,可见一斑。

  五声:

  此处是将声与音分开,声为在空气中传播的主波动,而音为声至产生的余波,类似于敲钟后的余音。用声音的洪亮、清亮等特点,来代表一个人的中气和态度,如同电影中威武之人声如洪钟,才学满腹之人声音清亮,奸邪之人声音曲细,病入膏肓之人声如摩挲等。而音是辨别声的辅助,所谓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是对声音的绝佳盛赞,声音好听到在耳旁持续存在,永不消亡,如同在音乐厅欣赏交响乐般美妙。而声音以洪亮、清晰为佳,忌浑浊,摩挲。

  六气:

  生活中常说气色好坏,气是内在力量的外在体现,中气是否充足,能体现出人身体的优劣,状态的好坏。在做事、谈吐、思考等各方面综合体现,而非单一条件所产生的结果。气又分颜色,以紫、青、黄为佳,以赤、白为弱。而一般所谓的气色,是从脸色而看,辅之以眼神、眼袋、黑眼圈等细节来判断。

  《冰鉴》之冰,笔者以为冰者寒也,静也,心静方可观万物;鉴者,辨也,以经验而为之,以静心以辨人,分是非,断吉凶,成万事!

  冰鉴读后感 篇5

  《冰鉴》一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冰鉴的意思就是取以冰为镜,能察秋毫之义,它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关于识人,于丹在论语心得中就借古人的口表示过,人最大的智慧在于能识人,三国时期曹操的谋士刘邵也说:“圣贤之所美,莫美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五回有言:“世事洞明皆学问”。这些都表明了识人对于领导者也好,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难得的,曾国藩的《冰鉴》就是一本教人识人的书。

  《冰鉴》体虽小而思精,我读完后感觉要真正掌握这些方法很难大家听到这里可能觉得这不就是封建的相术嘛,现在是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了,不值得一信,没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嘛,我认为其实是有的,书里的内容在生活中很多都能得到验证,之所以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形体特征来识人是源于心理学和中医学,人的性格,经历,学识可以决定和改变一个人的气质神态,这个大家好理解,中医学又是怎么回事呢,举个例子,中医认为肺气虚弱的人性格会多悲伤,如果调理得当性格会逐渐开朗,而肺虚的人在长相上会显示出皮肤颜色苍白,精神差,脾不好的人会胆小,成天担惊受怕,长得瘦弱,耳朵又硬又小的人是先天肾气不足,耳朵又肥又厚实先天肾气足的表现,肾气足精神劲才足,所以身体状况对一个人的心里状况也是很有影响的,比如我们要帮助一个自卑的孩子建立自信时,除了心理的辅导,不妨也关注一下他的身体健康,相信会事半功倍的。这算一本工具书,我们可以说,《冰鉴》表面上是一部鉴人识人之专著,本质上却是一本成功指南、励志奇书。他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两点:识人以用事,自知以修身。我推荐大家看看这本书,对于领导人,多了解一些识人用人的方法;对于个人自己,我们通过冰鉴中的理论反观自己的外在时能够找到自己内在的缺陷,找到改进的方向,我想在学习识人时最重要的是认清自己,其实正确认识自己才是最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冰鉴可以做为一面镜子,让你更好的了解自己:对于父母和老师,通过此书的学习,多一种观察认识孩子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冰鉴读后感 篇6

  俗话说:从政要学曾国藩、从商要学胡雪岩。虽然我现在还是个小学生,但这个暑假我还是决定看一看晚清中兴之臣曾国藩所著的一部关于相人识人的作品——《冰鉴》。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从《冰鉴》中学到了一个道理:人不可貌相。在明朝有一个叫阿留的小画僮,他有一点傻,因此在生活中闹了不少笑话,但是你不能因此看不起他哦!他在画画上很有天赋。有一次,他的师父周元素正在准备画画,他看见阿留在一旁跃跃欲试地看着画纸,似乎也想作一幅画,于是笑着问:“难道你也会画?你能画几笔给我看看吗?”“画就画,有什么难的!”阿留看着画纸,稍微沉思了一会儿便动手画了起来。只见一会儿功夫,纸上便呈现出一只活灵活现的'蜻蜓,正轻盈地立在一朵含苞欲放的荷花上面。整幅画构图非常匀称,颜色浓淡相宜。这幅画取意于杨万里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周元素不禁赞叹:“阿留真有灵气,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生活中还有不少这样的故事:古时候其貌不扬的晏子却是个充满智慧的大人物、哈佛大学不正是以外表来判断史丹佛夫妇,因此失去了一个建造大楼机会吗?

  在生活中千万不能以一个人的外表来评价别人。虽然《冰鉴》有许多道理我还不懂,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道理让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