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者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孤独者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孤独者读后感1
《一个人的朝圣》是本英国长篇小说,当时看它时,觉得故事平淡,内容也简单:讲述的是一个退休老人,为了探望病危友人,独自踏上漫长旅程,用行走的方式,行程87天,627英里(大约相当于1009公里),最终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
但小说看了两年多,一直心里有这个故事,也一直在想为什么会有这个故事的影子呢?尤其是在自己跑步的时候,好像跟这主人公一样踏上旅程,一路上也会想很多,关于生活、工作、友情、亲子。想想,我和他,不一样也是人生的旅人,也在路途中反思与领悟吗?
小说讲的,其实是一个自己和自己和解,关于爱的治愈的故事。
男主人公很普通,甚至是个生活中的LOSER:原生家庭的支离破碎让他患得患失,害怕失败,害怕自己不真实的幸福,与妻子的感情慢慢变淡、儿子的自杀使得家庭关系降至冰点、此后的二十年,家庭关系一直是冷漠与疏离状态、平庸的职场生涯、因害怕失去工作,懦弱而辜负了友人......
男主人公的朝圣之路,从收到一封信开始,二十年未见的同事,因患了癌症,写信来与他道别。男主人公写完回信,路过邮筒想投递时,觉得用寄信的方式去鼓励,太简单,而且他也想起当年的懦弱,以至于错过一个又一个邮筒,偏离了家的方向也不自知,想着能为友人做点什么,但又不知道怎么做。
直到路过加油站,一个女孩跟他说:“或者这就是世界所需要的,少一点理性,多一点信念”。于是主人公决定用步行的方式去友人的疗养院,希望用这种方式让友人等他,坚持活下去。
一个人的`朝圣,其实是自揭伤痛,去面对我们不敢面对、不愿意面对的心结,在完成自我救赎的时候,也完成对别人的救赎。最终,他完成了徒步,见到了友人,友人带着微笑离去,妻子开车来接他回家,两人也相拥和解。
“一路上我记起了很多东西,很多我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忘了的回忆,有戴维的,还有你和我的。我甚至记起了我母亲,有些回忆很不容易,但大部分都很美,我很害怕,我怕有一天,或者很快,我就会又把它们弄丢,这一次永远都找不回来了。”
男主人公一直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但他后来所记起的,大部分都是美好的回忆。记忆唤醒了美好,曾经以为无法治愈的伤痛也烟消云散,男主人公最终修复了爱的关系。
我没有主人公那么长的时间,可以穿越地域,来一场时空之旅。每天的跑步,便是我的放空时间。跑步过程中,身体放松,与黑夜融为一体,内心安宁,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想的时候,过去的点滴,有甜蜜、苦涩、快乐、遗憾。很多情绪在我的脚下慢慢展开、呈现,让我内心更加温和,也让我更珍惜生活中的美好。
孤独者读后感2
第一次见到她是初中,不知道为什么,总忘不了。其实那时没看懂,也不知道记住她的理由。只记得杜小康是在那次暴风雨里长大的,后来鸭子下蛋了,杜小康和父亲的心血有了回报。当时不明白的是:”暴风雨过后的万倾芦荡怎么没法让那个孤独瘦弱的少年恐惧?难道人心真有那么强大吗?我幻想若我是他咋办?答案是心头升起的只有恐惧”多年过去了,我对她依然念念不忘。我记住了她叫《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先生的《草房子》。这两天把她找出了出来,完整的草房子。
真的喜欢她,喜欢淘气的桑桑、柔弱的纸月、美丽的白雀、帅气的蒋一轮老师、严厉的桑桥老师、倔强的细马、秃鹤、温幼菊。最喜欢的却是杜小康,不是红门里的那个,也不是芦苇荡里放鸭的那个,喜欢的是那个在鸭子被扣,父亲都绝望了时候眼里依然只有希望的杜小康。所以对于后来桑乔校长所说的:”日后油麻地里最有出息的孩子只怕就是杜小康了”没有一丝怀疑了。因为他懂了什么是生活,真切的懂了!
蒋一轮老师和白雀的爱情到底谁错?不知道,或许都没错,错的是缘分。或许他们本该如此吧。”我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愿你从石桥上走过。”他们彼此都从对方的生命中走过了,这已够了,前世所修或者说前世所求,仅此而已。对于爱情,我依然朦懂。只在心中有那么一种憧憬,我期待她,但不强求,强求带来的更多适得其反。
友情,整个草房子,油麻地的故事里都装满了友情,纯洁干净的友情。
最喜欢的却依然是孤独之旅。杜小康那群鸭子的故事。说起来很简单,杜雍和的骄傲大意使红门败落,于是想放鸭子还债并使红门重新好起来,让杜小康去上学。结局是鸭子吃了别人的鱼苗,没了,杜家负债更多。故事的起因不光彩,动机高尚,结局很凄凉。或许在杜雍和眼里,这是一次失败的孤独之旅。对于杜雍和来说也确如此。几个月的孤独却一无所获彻底磨掉了他的`斗志。
但对于杜小康来说,这是他生命的转折。红门里的那个杜小康不过是个骄傲自大的少爷罢了。但在这次之后,他变了。在芦苇荡里,他哭了两次。第一次是刚到不久被孤独和恐惧折磨的。第二次就是暴风雨之后,在那个寂静的夜晚,只有他一人。躺在刚找到的被暴风雨所弄散的十几只鸭子边。看着雨后如洗碧空,闻着芦苇的清香。他哭了,不知为什么,没有恐惧,没有伤心,有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
我喜欢她,但却没有懂她,因为我没有过那种旅途。或许生活就是这样,只有经历过,才会真懂。虽然不懂,但喜欢却是真切的。
孤独者读后感3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这本书是海攀校长赠送,我阅读这本书时是因自己身体缘故,在家休养的时候。在孤寂疲倦中,我被卢梭的宁静慢慢带入,我与他一起漫步遐想。阳光温柔地洒在书页上,我一行行读下去,心灵渐渐进入空宁的状态。卢梭在书中写道,他“对孤独生活抱有强烈的兴味,甚而再也不想离开这种生活”。所以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卢梭也不曾放弃这种孤独的旅程。
本书分为十章,是卢梭对不同事物的思考的记录。读完整本书让我最为感慨的是卢梭的遭遇,我深刻的感受到他在遭到众人背弃时的无奈与绝望,于是只好远离或者说是漠视他们,以此来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
跟随着卢梭的记录过程中,我被他牵引到漫步者遐想的小径上,沿着他的步伐,走进孤独者的遐想中思考。在漫步的第五篇,关于宁静与遐想的思考中写道:“安宁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在平和的思想掠过心的水面而不搅动心底的波澜之前,安宁就更加宜人。只要有安宁就能够回忆往事,忘记痛苦。无论在哪里,只要能够静下来,就可以去作这种遐想。”卢梭在圣皮埃尔岛上就经常处于这种状态,或者躺在随风飘荡的船中,或者坐在波涛汹涌的.湖边,或者站在一条美丽的小河旁或流水冲激砺石湍湍作响的溪边,孤独一人,静静沉思。然而,他只能在岛上居住两个月,不是他不想呆在这个美丽的岛上居然,事实他更想一辈子就在这岛上生活,可是,别人只让他在岛上居住两个月,就重新开始他的流浪生活。翻起另一页书页,在漫步者九说到,关于善良的思考。“善良无关乎金钱,只与内心的慈悲有关,它是一种心灵的关怀。”卢梭讲了一个自己的小故事,一次,卢梭在布洛涅树林遇见一位教师领着二十来个小女孩游戏。旁边有个卖蛋饼的小贩,他带来一个摇奖的转盘,只要交几个钱,就能摇一回,指针停在哪个数字上,就能得几个蛋饼。卢梭见小姑娘们都盯着蛋饼,其中有两三个显然有几毫零钱,便征得教师的同意去玩一回。期间,他付钱让孩子们摇奖还暗地叫小贩调整机关,尽可能让孩子们摇到大奖,他还暗示摇到大奖的孩子要把蛋饼拿出来与同伴分享,用这种方法,使每人得到的蛋饼大致相同而且大家也更加快乐。对这段描写着实令我感动,那天下午是他一生中最满意的一个下午,卢梭的心永远是敞开的,他用自己善良的灵魂,孤独地承受着正直与良知的压迫,他感受着这份快乐施与者的快乐。可是时代的恶意中伤已经让卢梭成了一切哀怨、痛苦、愤怒的出气桶。善良,每个人都有,但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对所有人都善良。
读完此书,我有点伤感,又觉得心灵异常空灵平静。是的,生活中总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停下来进行反思,只有反思才能进步,只有学会深刻地反省自己,才能获得足够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