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天性》读后感

时间:2024-09-1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认知天性》读后感范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知天性》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知天性》读后感范文

  《认知天性》这本书让我对学习有了新的认知,以往觉得正确的学习方式都是书里所说的“看起来很努力的”方法。重复阅读与集中练习会让人越做越熟练,会逐渐产生“已经记住了”的错觉。但实际上这种方法达不到真正的精通,也无法产生持久记忆,这样会无法正确认识到自己学习中的薄弱之处,不知道要在哪里花更多精力才能更好的提高知识水平。

  个人读书摘抄归结以下几点:

  1、认清学习的本来面目

  本书的理念就是要让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在脑子里随时待命,这样你才能在以后遇到问题时,思路清晰,并抓住解决问题的机会,让知识成为条件反射。首先,要学以致用,就必须记忆;其次,我们要坚持不懈的学习并记忆,终生不怠;再次,学习本身是一项可以获得的技能。学习的成果好坏不能靠自己感觉,而是要用考试的方法检验。每次测试都是给记忆和学习加一个节点,给知识链打上记忆结。

  学习分三步:编码、巩固和检索。编码就是我们常说的了解一个知识,巩固就是当了解一个知识后要及时练习,检索就是在过了一段时间后,努力把这个知识回忆起来。当花费了很大力气,才想起一个知识的时候,效果最好。

  2、“后刻意练习”时代

  “后刻意练习”所讲的就是间隔练习、穿插练习、多样化练习。间隔学习使知识存储的更牢固,穿插练习有助于长期记忆,多样化练习促进知识的活学活用。在这基础之上,间隔学习比连续学习效果要好。比如,一个八小时的课程,一天学习四小时分两次(在两周里)学完,要比一次学完好。这样可以给大脑一个缓冲时间和回忆的刺激。穿插学习不同的内容,比学习单一内容好。道理和上面的类似,不停的折腾就是为了刺激大脑,这样可以加强记忆。

  3、学习的心理学规律

  欲求新知,先忘旧事。养成一个新的习惯很难,但比这更难的是改掉一个旧的习惯。更确切的说,不是改掉旧习惯,而是先把旧习惯放在一边不去用它。一个人普通话不好,通过努力学好普通话,他不会忘记原来自己的方言,而是可以自由的在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切换。所谓的习惯也是如此。越容易被想起的,就越容易被忘记。检索练习是强化所学的一种方法,某件事物你所耗费的努力越多,你学的就越扎实。

  用自己的方式重新理解知识。学了一个新知识,如何才能记得牢,就需要把它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叙述一遍,这样可以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遇到了相似的应用场景,就要试着去使用,进行知识的迁移。

  制造良性干扰。很多人学习的时候,总是要找一个安静良好的环境,其实这往往更不利于学习。适当的噪音能够让人更加集中注意力,字迹略为模糊,反而能够让人更加印象深刻。因为这些不完美的外界环境,都能刺激大脑提高注意力。

  适度困难更有助于学习。人们都喜欢做没有挑战性的东西,但这样会使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弱。只有不断的去做那些略为困难的事,跳出舒适区,才能使自己进步。

  4、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式

  学习时避免错误和记忆扭曲。对一件事情,我们只会记住其中对自己情感影响最大的因素,剩余的细节,则由自己填补,暗示及其他事件的干扰都会歪曲我们的记忆。

  用时间和测验评估自己,测验对于学习的重要性非常之大,我们称之为节点反馈,一个公司在做培训的时候,学校在做课程考试等等其实都是需要做一个节点反馈,不仅可以帮助自己查漏补缺,还可以自己的学习进度。

  5、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做一个终身学习者

  为什么要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我的理解是,即便你的学习方法很对,学习东西也很快,但是如果不持续学习,最终也会全部忘记,所以最好的记忆方法是坚持长期学习,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把之前学到的东西进行串联。

  给职场人的学习策略:多做检索和反思,思考自己工作中的问题会更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给学生的策略:要练习从记忆中检索新知识,多用回忆来挑战自己,要有间隔的安排检索联系,最后穿插安排不同类型的问题。(薛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