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读后感

时间:2024-09-0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世说新语》读后感(优)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世说新语》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世说新语》读后感(优)

《世说新语》读后感1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读书笔记:刘伶显然也是在模仿庄子,只不过他太过极端了,有伤风化。想想一个人裸体喝得酩酊大醉,还在家招呼朋友,朋友讥笑提醒他,刘伶不以为然,以天地为房子,以房子为内裤,欢迎各位朋友进入他的'内裤中!这是怎样的一种放荡不羁啊。只能说刘伶生不逢时了,如果在现代,他一定会是一个好演员。在此附上庄子的故事: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

  读书笔记:这则故事很容易就会让我想起孟子的故事: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古人讲男女授受不亲,且叔嫂之间更要保持距离,以免有伤礼仪廉耻。阮籍自来就蔑视礼法,秉持: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世说新语》读后感2

  夜幕又来了,在这样的夜晚,我似乎又回到了千年前...

  那是一个黑夜。九岁的徐茹子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上什么都没有,那就很明亮了!”徐茹子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就像人的眼睛里有瞳孔一样。如果没有瞳孔,他的眼睛就看不见了。”这个故事来自世界新语。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它由南宋刘义庆编撰,记录了后汉至南宋名人贵族的轶事。它可以被称为一部记录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学的杂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全书根据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通过对人物的评价和玄远的清谈,“雅量”等36门学科生动地再现了魏晋名人的神秘言论和奇特行为,也可以说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古典名著。中国文明历史悠久,但深爱祖国的我只知道其中的一小部分。可见,我要继续努力学习,与祖国一起成长,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离不开我的祖国,因为我爱这个美丽的.国家——中国。很多人会认为我爱得不够深,但这三个字是最简单的,也是表达他们对某件事的热爱的最好方式。让每一个中国人甚至地球人都深深地记住和爱这个国家——中国让爱传达数千英里,永远持续下去,直到世界变老,海枯石烂。

  我爱你,我的祖国。

《世说新语》读后感3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这是适时的自嘲,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同样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这句话出自《世说新语》简傲三,讲得是钟会请众名士拜访嵇康却被无视,当他准备离去时,嵇康问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意思是:我听到我所听到的而来,我看到我所看到的而去。这实际就是句车轱辘话,但在钟会这里却有了不一样的效果。在良久的等待后,钟会面对嵇康率性的问话,以问为答,在自我解嘲的同时,展现了与嵇康相同的旷达的生活态度,留下了这段佳话。

  这就是自嘲的妙处。

  自嘲要用,要会用。首先得判定是否需要,钟会面对尊敬之人,自然不能也不会为等待生气。嵇康发问何尝不是钟会展示自己的机会?

  其次看场合、气氛等。大家都是不羁之人,钟会适时适事的`侃上几句,不仅能让自己体面脱身,打破尴尬的局面,又能展示自己豁达大度的胸怀,何乐不为呢?而如果不分场合自嘲,恐怕就是自己不自信的心理作怪了。

《世说新语》读后感4

  有一种书它可以记录历史,它是能经历时间的考验,将历史文明精粹提炼并传承至今。今天向大家推荐一本记述魏晋大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

  我最喜欢这本书的其中一篇――《桑榆之光》,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位叫“慧远”的老和尚,因为他的弟子有时会偷懒,所以他常常对弟子说:“我就好比桑树上的落日一般,但是我希望你们可以成为榆树上的朝阳。”每当他这样一说,所有弟子都勤奋起来。

  我认为这篇小故事虽然短,可是十分的有道理,老和尚“慧远”十分爱护小和尚,对那些有时会偷懒的后辈他不是视而不见,而是一次次不厌其烦地教导他们,帮助他们。而且他十分渴望可以看到学生成才,过上比他好的生活,成为世上最有用最有活力、最耀眼的朝阳。

  在生活中,我的谢老师就是这位“慧远”,每天无私地教导我们,启发我们,让我们爱上学习。同时他对我们的学习也是很严谨很认真的。我是一个写字比较马虎的学生,但谢老师每次都会提醒我写好字,严格要求我。他还找我谈过心,鼓励我遇到困难时不要退缩逃避,要敢于挑战,追寻自己的荣耀。

  这本书用简短有力的文字给人们阐述深刻的道理,在清晰隽永的'话语中还原先哲的博大与精深,给我们的心灵一次又一次的洗涤,阅读后有历久弥新的收获。《世说新语》真是一本启迪智慧的真理之书。

《世说新语》读后感5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编写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全书分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篇,一共是一千一百三十则小故事。记述了东汉末年至南朝宋时两百多年间士族阶层的言谈风尚和琐闻轶事。

  每一篇短小的故事都蕴含着许多道理,和古人的`智慧。故事中不仅蕴意深远还描写的非常生动,运用了比喻,夸张等手法把每一件事情描写的淋漓尽致。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陈太丘与一位朋友约定中午一起出行,友人没有按时预约,陈太丘只好独自出行,去后朋友才赶来。当从元芳口中得知,他父亲已经出行之后,友人勃然大怒,破口大骂。元芳指责友人不守信用,不讲礼节。友人听后惭愧不已,想去拉元芳的手以示友好。但是元芳头也不回的进了家门。元方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自己的爸爸辩护,指责了友人的无礼,但是元方最后连头也不回就进了家门,这又是对长辈的不尊敬,元方在指责友人无礼自己却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所以我觉得元方应该宽容原谅那位友人。

  世说新语的文章多么令人深思,看上去觉得合乎情理的做法,但是仔细想想又不对,有一篇写道两人一起做事一人总是三心二意最后另一个人都不愿和他做朋友了。这篇则用小小的两件事体现了一个人的品行,也告诉了我们许多道理。

  在看完世说新语后,我对事情的思考变得细致,原本自己做事马马虎虎,现在改进了许多。这本书对我影响重大,里面许多小故事令我难忘。

《世说新语》读后感6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它内容包罗万象,举凡政治、思想、道德、文学、哲学、美学等方面皆有涉及,由长短不一的一千多则小故事组成,注重描写人物的形貌、才学、心理,善于表现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其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余味无穷,往往只言片语就可以鲜明地刻画出人物的形象和性格,鲁迅曾经评论其“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魏晋时期的名士风度主要有清谈、饮酒、服药和隐逸等几种外在表现形式,而《世说新语》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的这种名士风度,难怪鲁迅会将之戏称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初中学生阅读这部小说,不仅可以积累一些文言语感,同时,那一则则生动形象而又富有情趣的小故事可以给他们很多思考和启迪。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写出阅读感想,也尝试着以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全新的解读与演绎:徐兆豪同学继上回以围棋的形式成功解读龙应台的《目送》之后,更加成熟地进一步以此形式演绎《世说新语》德行篇中的几个小故事;司源同学、郁雨晨同学尝试以漫画、编程的形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戴雍涵、李茗宇同学更是以魔方和溜溜球来表现自己的体悟——这些独特的阅读感受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们将这些精彩而别样的《世说新语》阅读感受分三期推出,此为第一期。

《世说新语》读后感7

  名与利往往是人的动心之处,举例来说,管宁和华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园里翻土种菜,他们看到地上翻出一块金子管宁毫不动心,把黄金当作平常的瓦石一样的挥锄耕耘。华歆却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又丢弃。

  有一次,两人曾经共同读书,一位做官的人乘车而过,十分热闹。管宁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心慕虚荣,搁下书本,跑到门外去观看。于是管宁拿刀割断草席,分开而坐,向他说:「你并不是我的`朋友啊!」华歆为了一时的名和利,而失去他原有的德行,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

  我觉得华歆不应为名和利所动心,他应该多学习管宁,不为名和利所动心。管宁就好象王戎,因为王戎的父亲王浑所曾经任官过的州郡,由于感激他的德义,怀念他的恩泽德惠,于是相偕的致送赙仪达数百万,此时王浑已死,故由他的儿子王戎所收,但王戎完全不接受,如果是华歆的话就却不是如此。读世说新语有感世说新语读后感1000字

《世说新语》读后感8

  当你提到记录轶事的笔记小说时,你会怎么想?当你提到志愿者小说的代表时,你会怎么想?当你提到中国最早的历史最有价值的'小说时,你会怎么想?告诉你,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传奇——“世界新语言”。

  《世说新语》由南朝刘义庆组织文人撰写,梁代刘军作笔记。分为政治、美德、文学、方正等36门。这本书有1000多本书,记录了许多哲学和有趣的文言故事。

  读《世说新语》就像听古人讲故事。几句话就能讲述一个时期的思想风貌。难怪鲁迅先生称之为“记言玄远冷峻,记行高简魂奇”

  不仅如此。《世说新语》还是“无数”成语的“发源地”!、“一往情深”、“咄咄”、“一览无余”、“望梅止渴”等,都来自《世说新语》中的一个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道旁苦李》。它讲的是七岁的王戒和孩子们玩耍时,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了很多李子,很多几乎把树枝压断了。孩子们争相摘李子,王戒一动不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路边的树上会有那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摘李子的孩子尝了尝李子,真的很苦。

《世说新语》读后感9

  《世说新语》是一部专门记叙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高士名流之言谈举止的小说集,向来被视为魏晋「志人」小说的典范。在世说新语以前,也曾出现过不少轶事小说。今天所见的世说新语虽然已失去原来面目,但从其流传来看,还是较为完整的,也透露出它在历代普遍受到重视的价值。

  在魏晋南北朝的「志人」轶事小说中,世说新语因其广泛丰富的内容涵量和纯熟精美的语言艺术,被推为当之无愧的佼佼者,也确立了他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承先启后,不可忽视的地位。 日记我对德行方面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名与利往往是人的动心之处,举例来说,管宁和华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园里翻土种菜,他们看到地上翻出一块金子管宁毫不动心,把黄金当作平常的瓦石一样的挥锄耕耘。华歆却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又丢弃。后来有一次,两人曾经共同读书,一位做官的`人乘车而过,十分热闹。

  管宁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心慕虚荣,搁下书本,跑到门外去观看。于是管宁拿刀割断草席,分开而坐,向他说:「你并不是我的朋友啊!」华歆为了一时的名和利,而失去他原有的德行,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这本书将对我的为人处世有一定的帮助,我现在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是还是要学习这些道理的。

《世说新语》读后感10

  《世说新语》由南朝宋的刘义庆所著,主要描写魏晋时期名士风度,是一部志人笔记小说。

  在阅读中,识鉴篇第十五篇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投舒丧命》(识鉴篇第十五篇)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王敦去世,王敦兄弟王含,与王含的儿子,王敦的嗣子王应,都准备投奔王敦堂弟王舒,结果被王舒沉入江中害死。

  王彬与王舒同为王敦堂弟,王含为王敦兄弟,王应为王含之子,王敦的嗣子,这是一家人。而王舒不仅没有像王彬那样接待王含父子,反而害死了他们。

  这让我想起《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登基后,对才华横溢的曹植心怀忌恨,命他在七步内作一首诗,否则处死。曹植在七步内写下了这首诗,曹丕自觉不如。曹丕对兄弟残酷迫害,甚至要处死,将手足情深抛至九霄云外,这是何等残忍!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写道,安德烈看见有的.人来家里,对开门、倒茶的安德烈不予理睬,甚至没看见,反而一上来就热情地抱着弟弟菲利普,大声夸赞,并送他礼物,逗他玩,心里很难受。在龙应台的指引下,安德烈渐渐接受了弟弟。

  有个成语叫“手足情深”。兄弟姐妹影视情谊深厚,而不是为了小事而斤斤计较,甚至自相残杀。白居易的《对酒》诗中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兄弟姐妹的身体中流淌着同样的血,兄弟姐妹的心中有着同样的梦想,没有什么可斤斤计较。我希望我与弟弟从小到大一直能“手足情深”,成为这个成语的最好注脚。

《世说新语》读后感11

  《世说新语》讲的是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俊以500匹赎之,既用于从事中郎。当时我以为是美事。刘道真,姓刘明宝,字道真,性格豁达,通经史,音律精湛,下棋好,智勇兼备。他在扶风王司马俊府担任中郎,后担任侍中、安北大将军。后来,由于北方军队的成功,他被授予关内候。这里的“徒”字意指服劳役的犯人,“既而又”意指不久。这篇文章的意思是:刘宝曾经是一名服劳役的囚犯,司马骏花了500块布赎回了他,很快就任命他为中郎。当时,人们把这件事传为美谈。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没有任何感觉,但是当我读了5遍、6遍甚至10遍的时候,我就有了深刻的感觉。我很佩服司马骏的这种做法。首先,他可以不顾刘宝之前的犯罪,任命刘宝,给刘宝一个使用的地方。其次,司马骏花了很多钱赎回了刘宝。可以说,他对刘宝很好,让刘宝为自己做事。即使刘宝将来太强大了,也总会卖个人情。这件事传为美谈,又是民心。司马骏做这件事很谨慎,一举多得,我很佩服。他的'做法似乎也效仿了齐桓公不顾前嫌,任命管仲。齐桓公最终成就了一番霸业,司马骏也在宗室里变得最俊望。

  在生活中,我们不能总是对他不满,因为别人犯了什么错误或做了什么坏事。平等对待人往往更容易找到别人的闪光点。同样,做错事的人也不应该太自卑。人不是圣人,谁能错。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果你犯了错误,你就不会改变它。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改正错误。

《世说新语》读后感12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三卷。那么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刘伶病酒这故事。

  想必大家对刘怜很了解了,他是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和阮咸并称为“竹林七贤”。大家看到刘怜病酒这个题目,一定很疑惑,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看一看吧!

  刘伶喝酒过多害了酒病,非常口渴想喝酒,于是向妻子要酒。他夫人把酒倒掉,摔碎了装酒的瓶子,夫人哭着规劝刘伶说:“您喝酒太多,不是养生的方法,一定要戒掉啊!”

  刘伶说道:“那好吧,我自己戒不了,只有在神面前祷告发誓才可以把酒戒掉,请你准备酒肉吧!”夫人说:“就遵从你的意见办。”于是,她把酒肉放在神案上,请刘伶来祷告。刘伶跪在神案前,大声说道:“老天生了我刘伶,认为酒是自己的`命根子,一次要喝一斛,喝五斗才能解除酒醒后神志不清犹如患病的感觉。妇道人家的话,可千万不能听!”说罢,拿起酒肉,大吃大喝起来,不一会儿便醉醺醺的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一条路行不通的话,那么就换一条路,不一定一定要选这条路。

《世说新语》读后感13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编写的志人小说,分为36门,如《德行》《言语》《政事》等。我觉得最富有哲理的是《言语》,寥寥数语的小故事却诉说着发人深思的大道理。

  名与利往往是人的动心之处,因此名利面前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品性。举例来说,管宁与华歆是好朋友,有一天他们共同在菜园里种菜,劳作中他们翻出了一块金子。管宁没有捡起金块,而是把金子视作土块,继续干活。华韵却把金子拿在手里,反复地看不忍丢弃,导致管宁对他心存芥蒂。还有一次,两人一起读书,一位做官的人乘车路过,引起大家围观。华韵丢下书本也去凑热闹,管宁心里十分不满。于是,他拿刀割断草席,和华韵分席而坐,说:我们不是朋友!因为管宁发现他们两人的.价值观截然不同,华韵太看重金钱和名利。而华韵因此失去了一位人生路上的真正益友。这就是著名的管宁割席的故事。

  这个故事虽简单但道理很深刻。我绝不会学华韵,不是自己的东西,我绝不存占有之心,我绝不为名利失去自己的良知!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我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真正的人生价值。

  因为《世说新语》里面这些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我的整个暑假才变得意义非凡!

《世说新语》读后感14

  《世说新语》这是一本讲述南北朝时期社会上流传的新鲜故事的一本书。那么何为层次?有钱或有权?现代人大多都这么认为。但真正有层次的人,他的层次感是从言行中表露出来的。

  陈元方,出生在太丘长的家中,也是当时上流社会的人。7岁时,他在门外玩耍时,来了一个人,是他父亲的朋友,他是来赴约的。但当时他父亲陈太丘因朋友未能按时赴约,而已经走了。朋友得知后很生气,甚至还心有怨言,骂了陈太丘。陈元方告诉他,赴约迟到是不讲信用,对着他的儿子辱骂他的父亲,是不讲礼,友人听后自觉很惭愧,想要道歉,但是元方却自顾进了家门,不再理睬他。

  有一个较为广泛的.想法:不要以你不喜欢的方法去对待别人,友人已经无礼,是应该说说他。但是这体现了一个人的层次感,体现了元方思想境界高。如果,只中说友人两句,叫他日后要改正,那就成了老子教训儿子了!相反,他用行动告诉了友人:你这是没有人会喜欢你的,包括小孩子。

  层次,不是钱或权,也不是说出多么深奥的话,而是做出最有意义,却又看似不起眼的一举一动。深奥,却又不做作的言行,才能让人感受到强大的层次感,让人从内心深处感到敬佩。

《世说新语》读后感15

  这个暑假,我读了《世说新语》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刘宋临川王刘义庆,整本书共36门学说,1130则。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至刘宋初年300年间的人物故事。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了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这本书是好多典故的源头,比如我们课本所学的“未若柳絮因风起”。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其中,我觉得最富有哲理性的是记录晋人谈话的“言语”。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口吃的'邓艾,自称时便经常重复说“艾,艾……”经常这样,难免被人取笑。有一次连晋文帝也和他开玩笑:“你总是说……艾,……艾,究竟是几个艾啊?”邓艾没生气,也没尴尬,镇定地回答说:“凤兮凤兮,本来只是一只凤。”借孔子之言说明自己虽然常常连说“艾,艾”,但只有一个“艾”罢了。

  身在庐山的远公,年龄很大了,但仍然不停地给弟子们讲论佛经。他时常告诫弟子:“我如黄昏时的落日余辉,自然不会照得久远了,只愿你们像早晨的阳光,越来越明亮!”远公用恳切的言辞,将“一寸光阴一寸金”和“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深深印刻在弟子们的心中……

  正因为《世说新语》有这样的特点,明代的学者胡应麟才如此评介《世说新语》:“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惚生动,而简约玄淡,真致不穷,古今之绝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