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豫读后感

时间:2024-08-1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犹豫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犹豫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犹豫读后感

犹豫读后感1

  犹豫是沮丧的,犹豫是困惑的,犹豫是无处发泄的,犹豫就像孤独的灵魂在荒原上徘徊,不知道该去哪里,不仅身体无处可归,而且灵魂无法维持。前面在哪里,有前面吗?真的有前面吗?那又在哪里呢?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黑暗、混乱、动荡、满目疮痍,热血青年奋起反抗,希望摧毁这个千疮百孔的旧世界。于是有了“五四”鲁迅先生写了《呐喊》,向腐朽的封建社会发起了沉重的宣战。“五四”运动后是新文化阵营的分化时期,原本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从,“有的退隐,有的升职,有的前进”,鲁迅当时象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彷徨”。曾经,他满怀希望,然而,希望终于破灭了。他看不到更好的`出路。出路似乎总是在未来,而不是现在,所以他犹豫了。《犹豫》展现了他在这一时期探索革命之旅的心情。后来在《题<彷徨>》一诗中说:‘孤独的新文园,平安的旧战场,两个余一卒,荷戟独自犹豫。“这就是题名《犹豫》的由来。他在《彷徨》书扉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求索。“这也证明了鲁迅先生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力量的战士。虽然他犹豫不决,沮丧不已,但他仍在寻找,不轻易放弃。它仍然坚持不懈地攻击封建社会,它显示了生活在封建力量压力下的农民和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他的生活是一个圆,犹豫,沮丧,但没有放弃。

  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民主和自由的世界里,承受着我们这一代人的承受。有悲伤和眼泪,但作为人类和最先进的动物,我们应该站起来,伸直腰,呼吸新鲜空气,像我们的祖先一样勇敢地前进。

犹豫读后感2

  我上中学的时候喜欢读鲁迅小说。最近看了《祝福》,有了更深的理解。祥林嫂的悲剧是对封建势力的抱怨。鲁迅的一生与数百万劳动人民站在一起,这在《祝福》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大多数人从旁观者的角度阅读文学作品。如果我们交换角色,如果我们是鲁镇村的一个人,我们会对祥林嫂子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如果我们是祥林嫂子,面对这么多的精神和身体痛苦会发生什么?我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

  很多人都是鲁迅作品中的无聊观众,对同一阶层的祥林嫂子的死并不重要!许多人只是把祥林嫂子当作饭后的谈话。鲁镇人对祥林嫂子的痛苦是冷漠而尖锐的蔑视和笑声,这是对他人痛苦的麻木和冷漠。

  经典作品可以穿透时间和空间,直接到达今天。它是为了培养和提高我们的人文素质。看到无知的人的原型下值得尊敬的痛苦,分析我们认识到我们的.原型,产生同情心,理解世界的痛苦。那么这种思想的成长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我认为如果人们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与他们交流,同事和朋友之间的不必要的纠缠和伤害就会减少,更人性化的理解和关怀。当然,我们的理解属于法律和道德的范畴。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如何爱别人,不支持受苦的人,不同情弱者,那么这样的人就是低级的人。从鲁迅的作品中,我们应该阅读人性的基础,阅读自己的生活方式,但也要认识到自己的缺点,看到社会的不公。至少要明白,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不尊重别人就是不尊重自己,因为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祝福》是一部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考验,人们仍然可以阅读新作品。鲁迅作品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思想内涵确实博大精深。无论时间如何流逝,鲁迅作品的思想内涵仍然像一面镜子,展现了我们今天的坏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