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第花开》读后感集锦[13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次第花开》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次第花开》读后感 篇1
21天唤醒生命之旅结营,当天刚好是冬至(12月22日),师姐们现场见面,一起过冬至、圣诞,还收到了很多惊喜,特别地开心,是一次非常丰盛的体验。记得那天郑琳师姐是从莆田赶过来参加,手上带了一个行李箱,里面装着十几本的《次第花开》书本,她说这是送给大家的礼物,感谢有心的郑x师姐,我们一个人拿了一本,馨贻师姐说一月份可以约个时间共读这本书。1月3日这天,馨贻师姐在群里发了读书会接龙,时间有晨读、晚读,晨读是5点30分开始,我心里想“好早啊”,先看看师姐、师兄们接龙的时间,过了几分钟,廖师兄第一个接龙了早读,我心里又想廖师兄的`分享很受大家喜欢,这下应该都是跟着报晨读吧,事实上如我所想,后面接龙的师姐们也报了晨读,所以就开始了《次第花开》的晨读读书会。晚上睡前我设置了手机闹钟,调了五点二十二分,担心自己起不来,又加了一个闹钟,第二天算是成功爬起来了,和师姐们一起共读。在上班的时候感觉自己头有点晕,可能睡眠不够,第二天也是这样,本来要去锻炼的计划就取消了,下班回家煮饭、洗漱,还没到十点就躺在床上,想着要写日记,但是太困就睡着了,我分享这是第一次自己起这么地早,馨贻师姐说给我点赞,心里有点小开心。看着馨贻姐带我们共读,群里还要发消息,感觉她很辛苦,我问馨贻姐能不能让我来,我觉得虽然是小小举动,但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承担、责任,于是我又重新调整了闹钟,五点二十分钟一次、五点二十二分钟一次,调整作息,每天下班就回去煮晚饭、收拾、洗漱,早早地躺到床上,第二天准点起床。时间很快,晨读已经坚持第十一天了,马上要结束了,感激这短短的十几天,收获满满。一本书自己可能在几天中就能读完,因为馨贻姐的建议,在这段时间可以和师兄、师姐们互相陪伴学习,非常感谢师兄、师姐们无私地分享,让富含深意的书变得更有意思。师兄说的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这句话非常适用我,我的生活简单,很多时候活的安逸,这是爱我的人给予的幸福。抱有一颗谦卑之心,和身边的朋友、家人学习,生活即实践。让自己慢慢承担、学雨伞做人,努力为别人遮阳挡雨。 非常感谢馨贻师姐的完全接纳,真心祝福大家梦享成真,活在当下,唯有当下,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这将是一次美好的回忆。 一直善良下去,离幸福就不远了。
《决第花开》这样一本书,一群人花两周时间读完,非常赞叹!而且晨读后每个人围绕每天读书内容结合自己生活实践的分享让我们佷受益,收获更大。馨贻师姐的引导总结收获满满。
花,终于开始次第开放。
用心不用脑,在生活中践行转识成智!保持觉知地生活太幸福了!与万物合一,始终保持生活在当下,过珍宝人生(德化人生)。虔诚的生活在当下是快乐的源泉。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都是传灯人。
花,终于开始次第开放。
花,终于开始次第开放。
花,终于开始次第开放。
《次第花开》读后感 篇2
《次第花开》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个指引,一盏明灯,让我们在茫茫人生路上找到方向,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阅读这本书,如同在春日暖阳下漫步,每一步都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书中,希阿荣博堪布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智慧,为我们揭示了生命的真相和心灵的奥秘。他用朴实的文字,讲述了如何坦然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如何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每一次翻开这本书,都能感受到一股温暖的力量,让人心灵得到洗涤和升华。
读《次第花开》,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生如同一场旅程,我们都在路上,经历着各种风风雨雨,体验着生活的酸甜苦辣。然而,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我们的性格,丰富了我们的人生。堪布告诉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不要逃避,不要抱怨,因为每一次经历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
书中还提到了“出离”的概念,让我深受启发。出离,并不是逃避现实,而是放下内心的执着和束缚,让自己的心灵得到解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往往被各种欲望和烦恼所困扰,难以自拔。而堪布告诉我们,只有放下心中的包袱,才能轻松地前行,才能真正地享受生命的美好。
此外,《次第花开》还让我对人际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堪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关爱的重要性。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往往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疏远和冷漠。然而,堪布告诉我们,要学会关心他人,要学会感恩,要学会分享,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人际关系,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温暖和美好。
除了对生命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外,《次第花开》还让我对自我成长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堪布在书中提到:“修行不是为了达到某种境界,而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生命的本质。”这让我意识到,成长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更是为了追求精神上的提升和内心的平静。我们要不断地反思自己,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境界,才能真正地实现自我成长。
此外,《次第花开》还教会了我如何面对人生的低谷。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这时我们要学会坦然面对,学会在低谷中寻找力量。堪布告诉我们:“当我们处于困境时,不要绝望,要相信生命的韧性和力量。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迎来转机。”这些话语如同阳光般温暖人心,让我们在困境中找到了希望和勇气。
总之,《次第花开》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迪的书籍。它让我对生命、人际关系和自我成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领悟。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践行书中的理念,让自己的生命之花在次第绽放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世界。
《次第花开》读后感 篇3
《次第花开》是希阿荣博堪布所写的心灵随笔集,以现代人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将心灵世界应有的美好境界娓娓道来。
书中处处散发着慈悲与智慧的光芒,希阿荣博堪布睿智柔和的文字,朴实生动的开示,帮助我们坦然地面对心的本性,并从各种困祝宙验惑中解脱出来,获得重塑心灵世界的力量。
《次第花开》这本心灵随笔集由希阿荣博堪布所著,其内容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佛学的基本理论,将佛教哲学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希阿荣博堪布,一位受尊敬的佛学学者,不仅在学术上造诣深厚,而且在社会公益领域也有着卓越的贡献。他的书作为一座桥梁,连接了传统佛学与现代人的心灵世界,让读者在纷扰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到心灵的平静。
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痛苦根源的阐述:“痛苦源自我执和法执,即对自己的执着和对周遭事物的执着”。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痛苦的内在机制。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陷入对自我的过度关注和对物质世界的无尽追求中。这种执着,不论是对内心的.自我认同还是对外界事物的渴望,都是我们经常感到不满足和痛苦的根源。
从佛学的角度来看,真正的解脱和内心的平静来自于对这些执着的放下。放下并不意味着放弃生活的目标和愿望,而是意味着以一种更加客观、平和的心态来面对生活的起伏。这需要我们认识到,无论是对自我身份的认同还是对物质成就的追求,都不应成为我们幸福的唯一来源。幸福更多地源自于我们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对现实的接受和适应。
实现这种心态的关键在于培养觉知和自我反省的能力。通过观察自己的思维和情感反应,我们可以开始理解并减少那些无意识中造成痛苦的心理习惯。这种内在的觉察带来的不仅仅是对痛苦源头的认识,更是一种深层次的自我解放和内心的平和。
《次第花开》不仅是一本关于佛学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心灵安宁的指南。它教导我们,通过放下我执和法执,我们可以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内在的平静。在忙碌和变幻的现代生活中,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心灵的庇护所,让我们能够在纷扰中保持一份宁静和清晰。
《次第花开》读后感 篇4
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是众多因果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喜欢下围棋的人懂得”复盘”,质量管理部门的同事遇到质量不良,客户投诉,要追根溯源,查找原因。
所有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果”必有”因”.
刚过去的一周,我开车追尾,导致车辆严重故障,保险公司定损费用较高,需要很长的修复时间,起因是下班高峰,我在交通拥堵的路段,居然边开车边看手机,没踩住刹车。本来约好去好友家聚会,结果计划有变,好心情一下子跌落谷底。教训惨痛。
去年,我休了一段时间病假,饱尝痛苦。原因是过往没有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忙于工作、学习,身心劳累,缺乏锻炼,忽视健康。不知不觉间种下了”恶”因。
有人会问,你不是说”因果”吗?为什么现世做好人没好报?往往被恶人欺骗、伤害,下场很凄惨,反而恶人大多活得很滋润。
佛菩萨常以不同的面貌示人,也许是对你有帮助,慈悲为怀的恩人,也许是给你制造麻烦和障碍的敌人,也许是对你造成伤害,刻骨铭心的’人,甚至可能化身为一些动物,给你启示。
那些”好人”很可能是佛菩萨,以死亡和苦难这种特殊的方式向我们示现无常、无我和慈悲。有些人通过积德行善,修持正法,了结了某些因缘,将要去往别的刹土。
也许你又开始怀疑,众生是否真的有轮回?世间万象如此复杂深奥。我们须保持谦卑,探究真理。
也许死亡也是一种无常的变化,因果关系并不因此而终止。
《次第花开》读后感 篇5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本红遍全网的书——《次第花开》。作者希阿荣博堪布是当今颇具影响力的心灵导师,曾影响十几万人的生命轨迹。《次第花开》是希阿荣博堪布所写的心灵随笔集,以现代人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将心灵世界应有的美好境界娓娓道来。他的文字像诗一样优美,内容特别容易能打动我们的.心灵,不会特别震撼,可随便读一页、一段,或只是只言片语,当你掩卷思索时,却发现已经说到心里去了,很耐回味。
它是一本关照内心的书,并非我们以为的心灵鸡汤,而且真正能在人生路上给予你帮助,让你如何透过佛法看世界,让你在人生实苦的基础上去修行,从而获得真正的解脱之道。
取名“次第花开”,是因为在人生的修行路上,是平凡而具体的每一件事情的积累,次第而生,次第而行,次第花开,花开见佛。
我们总是感叹人生太苦,生命没有价值,活着没有意义,社会上越来越多的青年开始走向低欲望与寻求精神的归宿上,越来越多人开始从对物质的追求转向对精神的高度与信仰上来,所以,很多人开始喜欢禅修,打坐,在闹市中寻一方净土,与世无争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宅文化才越来越盛行,独处的人越来越多,只因为他们更加注重自己内心的宁静与自身的幸福感,不再随波逐流,不再人云亦云,也不再强融与顺从别人,与其不讨好,倒不如好好爱自己。
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的执念在哪,无意识;有些人知道自己的执念是什么,可走不出去;还有些人在人生的经历和阅历中,不断地学习和成长过程当中慢慢在淡化我执。放得下不是一句话,是需思想的提升和落地的方法去践行,需要付诸行动。当你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强大自己的内心,开阔自己的眼界和格局时便有了底气,内心深处充满了生机和力量,真实的去接纳现实,面对问题,那个坎终将会过去,剩下的交给时间,请给自己一点耐心。
这本书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生活智慧,浅显易懂,很贴近我们,真实,让你可以获得内心的祥和与宁静。它可以作为你一生的朋友。
《次第花开》读后感 篇6
最近读了一本书,不过还没读完。名字叫《次第花开》是樊登的一本书。开始觉得无趣,后来才深知书中本意。它告诉我们该怎样度过这又长又短的一生。
人生就像花朵一样,慢慢绽放,慢慢凋零。
从绽放到凋零,这其中的每一天都应该被好好对待。人生来一直在寻找心灵的安稳和身体的安适。总以为这些都可以用外界的金钱和物质来填补,可是到头来发现人生的喜悦和满足与心灵之外的事物关系并不大,至少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重要。
我们在用心感受着世界,总是会被某些人和事情感动,也会被伤害的遍体鳞伤。如何在无常的现世中活好呢?不要以为皈依佛陀就能解救自己,就能从无常中脱离,不要以为相信谁或者跟随谁就能让自己过上无忧的人生。真正的解救是接受无常,取得一颗从容面对无常的心。
大多数的.我们都在追求确定性,期望找到幸福人生的准确公式,可那么多人那么多年谁也没有总结出一套放之四海皆准的规则。所以,不要把别人成功的公式往自己身上套,不要把别人成功育儿的公式往自己孩子身上套。世间虽有因果,可绝不是那么简单的因果关系。
曾经我以为强大的人一定要一颗坚硬的心,看过这本书才知道真正强大的人的心是多么柔软。柔软到看到蝼蚁的不幸死去也会升起怜悯之心,也会默默落泪。绝不是多愁善感的眼泪,而是看透本质的慈悲。
作为凡人的我们难以看出逝去蚂蚁的灵魂前世到底经历了什么今生才会如此凄惨的在这里结束生命,下一世又将投奔到哪里,又将有怎样的人生。对于因果,不是今天做了好事坏事就能立刻很快的显现,或许在不久之后,也或者在下辈子果报才出现。
有人说,痛快的过完今生不就好了,谁知道有没有上辈子下辈子呢?即使真的与佛法缘分未到,不相信这些缘分,可是作为人,一生心存善念,做善事,说良言,最终受益最大的其实是自己。
这世间不乏强大而柔软的人,即使自己一开始很难修炼出一颗柔软的心,也要能发现携带这种美好的身边人。看到一个强大的人如何身处如此高度,却面对低在尘埃里的人仍散发出柔和的光芒。
那些满口尖酸刻薄言语的所谓强人真的强大吗?因为自己能做到某些事而别人做不到就生出鄙夷的眼光,其实是在掩饰内心对于能力的不安,难以接受世间的无常多变。人总是不同的,每个人的长处不会一样,让鱼儿和鸟儿比赛飞翔,有智慧的鸟儿也绝不会嘲笑鱼儿飞不起来的笨拙。
书中一段很是触动我的内心。作者希阿荣博堪布儿时很是顽劣,虽然加入佛陀,但是内心并没有完全理解上师的言行。知道上师圆寂后,苦难才终于让他成熟起来。直到那时才开始明白为什么赤诚嘉参堪布每次讲到上师功德、众生痛苦等内容时,都会痛哭流涕。
上师的眼泪止终于流进我那颗顽劣的心里,从此我的心里也有了泪。作者如是说。
世间的书籍终于进入了我的内心,从此我的心里也有了净土和软肋。
《次第花开》读后感 篇7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人生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位高权重的,突然会一落千丈;生死相许的,竟然会势同水火;合家欢聚的,终究会曲终人散;寿比南山的,迟早会撒手人寰。
所以,一切的美好都难逃变化,变化就会带来痛苦,这即是佛陀给我们揭示的”无常皆苦”.
通常,痛苦有三种形式:苦苦、变苦和行苦。
苦苦,指显而易见的痛苦,比如你受伤了,生病了,肯定苦;变苦,指由快乐转变过来的痛苦,比如今天你很高兴,吃撑了,多喝了几杯,明天突发疾病,上吐下泻;行苦,是指众生存在的无奈和不圆满,身心被种种烦恼束缚。
具体而言,人间的痛苦又分成八种。无论贫富强弱,所有人都无可避免要经历生、老、病、死、怨憎会(怨恨生气厌恶)、爱别离(相爱的亲朋好友生离死别)、求不得(想要的得不到)、不欲临(得到了不想要的')的痛苦。
于是,我们抱怨,对无常恐惧和焦虑。寂天菩萨曾说:”问题若有办法解决,就不必担心;若没有办法解决,担心也没有用。”
很多人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以为菩萨神通广大,可庇佑他一世安全。
这种信佛的发心(出发点)大错特错,佛法不向你承诺安全感或确定性,事实上,它恰恰要打破你对安全的幻想。
克服对无常恐惧有两个方法,一是熟悉无常,二是了解恐惧无常的原因。
《次第花开》读后感 篇8
佛法中讲的出离,是指出离烦恼。出家、厌世等等这些都只是形式,烦恼在内心,和身处哪里没有必然联系。我们要警惕错误”出离的出离”.
真正的修行人,常会处于一种快乐、愉悦的境地中。诚如大智者霞嘎巴所说:”一旦你能做到不管住在哪里,都觉得舒心悦意;无论与谁交往,都觉得甘之如饴,这就是修行成就的.验相。”
要真正做到不容易吧?修行不是一场魔术表演,从头到位,让我们幸福、惊奇、目不暇接。
堵车了,心烦意乱,不停看时间,不妨打开收音机听听音乐吧,家长们一旦知道其它家的孩子学了新的技能,马上变得很焦虑,担心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现在就开始改变那些习惯吧,让那股巨大的惯性慢慢地停下来,这就是出离。
放下,才得自在、安乐。毕竟,我们最终什么也带不走。
《次第花开》读后感 篇9
1、上个周读了《次第花开》,堪布的文字真诚而睿智,仿佛一双妙手轻柔的揉碎潜藏心底的悲愁迷惘,又缓缓的指向暗夜中的北极星,照亮我们前方未知的迷途。
堪布用平实而真诚的语言传颂佛法的基本知识,用以解开我们的心结,却尊重我们每一个人原本的信仰。
修佛既是修心。对于普通人来说,修心的道路千千万,不一定要绝对遵循佛教戒律才能获得安乐解脱。只要心灵足够良善、纯粹,回望一生时能做到问心无愧,那便是解脱了。
2、关于故事
我喜欢听故事,于我而言好的故事不必过于张扬与悲凄,打动人心的往往是最细微平凡的事迹,它的纯粹与真实敲击着我们心底最柔软的情愫
有别于堪布告诉我们放下“我执”寻求安乐解脱的道理,本书最让我泪流满面的恰恰是“我执”,是那些佛教徒们对振兴佛教文化,重塑札熙寺单纯的执念。
岁月如水流逝,往事如在目前。在重游札熙寺旧址时,希阿荣博堪布记录了这些故事:
几位对堪布恩重如山的上师嘱托他有能力后一定要帮助重振札熙寺。堪布也不负众望,重建札熙寺、恢复各项制度和传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札熙寺终于恢复了往日的荣光和生机。于是,堪布决定按照藏地传统的做法,把寺庙的管理交与本寺的活佛和堪布。
很多百姓得知他的想法后,哭着求他:“请不要不管我们的寺庙!”从此事上,我窥见的是百姓的质朴与堪布纯粹的良善。
然而堪布本人的心中却满是无奈,他在书中坦言:我不知该如何让他们明白:我不是甩手不管了,人活在世间要尽忠尽义。
尽忠是完成前人的嘱托,尽义则是让寺庙持续发展,佛法广泛流传。他在重建寺庙的同时也帮助那里的活佛堪布树立威信、积累管理经验。
他说:我自觉身体、精力一年不如一年,他们若能把管理寺庙的重任担负起来,我也就放心了。
如今的札熙寺庄严肃穆,是弘法利生的庄严道场,它今日的荣光与生机凝聚着无数僧侣们深重的执念。
索南日登喇嘛。他一生精进乐观,无欲无求,唯有对札熙寺异常“执着”。他忍饥挨饿的'省下糌粑粉去换回别人手里札熙寺流失的佛像和法器。八十年代,札熙寺初步修复后,他把自己舍生忘死保存下来的佛像等物品全部归还了寺庙。他一直想看到札熙寺重现往昔的兴盛,可惜没有等到。三十三年前,希阿荣博堪布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找寻心中敬仰的哥宁活佛。当抵达札熙寺时,印入眼帘的却是一座荒芜破败的寺庙。寺庙旁边只有哥宁活佛的小屋孤独地立在一堆废墟旁。
哥宁活佛多年来以病残的形象示人,他在艰难动荡的年代里持续闭关修行。尽管经庙被毁,人员四处流散,他依旧坚守在札熙寺的断壁残垣之上。因为执念,也因为他“怕”,“怕”很多人找不到回寺庙的路。
堪布的笔下有很多诸如此类的动人故事。有平凡而纯粹的真情与执念,有迷途知返的忏悔以及看透俗世后的返朴归真。太多太多真挚的美好数不胜举,需要个人用心去感知。
3、关于佛学
佛学是世上最伟大的学问之一,它浩如烟海,囊括了宗教、哲学、科学、诸子百家等一切的学问。南怀瑾老先生常告诫人们不要碰世上的两种学问:一为佛学,二为易经。这两种学问有两种人可碰,一为智力超群者,二是没有任何学问纯如白纸的人。平常人若执意要学,就钻一半好了,否则极容易陷进去出不来。
我呢,对佛学的知识知之甚少,可谓不知,所以不敢妄言。但我想大多数佛教徒们幸福的根源也许在于思想纯粹,少欲知足吧,他们更注重精神修持,并朝着自己的信仰矢志不渝的前行,直至旅程的终点。
这些就是本书带给我的感动和意义。平淡却别有深意。
《次第花开》读后感 篇10
无我,比无常和因果更难觉悟。
你会慢慢衰老,明天你的心念和今天不同,没有一个绝对存在的”我”.”我”和周遭的事物一样没有恒定性。
《次第花开》作者希阿荣博堪布是忠实的佛教徒,他遭遇过种种无常,他也曾久病不起。当他得知有个信徒帮他在医院找关系,提前挂到了看病的号时,陷入悲伤,他想会有多少病人像他一样急需求助,却因此延后治疗。这就是”无我”的'境界,也是慈悲心的体现。
相反地,我们看到大部分人计较个人得失,执着于眼前的鸡毛蒜皮,蝇营狗苟。
把快乐寄托在向外驰求上,就像喝盐水解渴一样,得到的越多越不满足。
钻石和石墨都由碳元素构成,前者做成璀璨的饰品,众人趋之若鹜;后者做成铅笔芯,却少有人在意。
痛苦源自我执和法执,即对自己的执着和对周遭事物的执着。
一位修行者去拜谒尊者,一路散粮食,衣物,唯独捧着心爱的碗不放手,当他见到尊者坐在金光闪闪的殿堂里,揣测尊者修行不够,贪执财物,怎料尊者当下把他手中的碗砸了,打破了他的执念,实际上,尊者坐哪里都不影响他内心的禅定。
《次第花开》读后感 篇11
我开始想要看这本书的动机其实很扯淡,在书店的时候偶然看到它的名字“次第花开”就吸引了我。春风吹暖晴方好,次第花开可自娱。本书带着我们走进了那片不为人知的藏人的心灵天堂,是一本十分优秀的佛学心灵随笔。细细品味一篇篇柔美优雅的文字,朴实生动的智慧教法,读完以后如沐春风,受益颇深。如果你身边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它会在你迷茫脆弱的时候,给我们以鼓励和启发,当你情绪低落时,让我们生出对三宝和佛法的信心以及求解脱的决心。
人之所以不快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对自己的不满意,不满意自己目前的外表、才智、地位、财富、受用,好了还想要更好的,所以当人们把心思放在这些永远无止境的追求上时,自然不会慢于现状,所以徒增很多烦恼。不了解自己的人的一个表现就是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对待自己。或是溺爱放纵,或是自责苛求,总之就是不能以一种平和的方式与自己相处。婆娑世界的意思就是,能忍受缺憾的世界,硬是要追求完美的自己,只会让自己活得很累。真正的幸福感源自于内心的安宁,坚强或者脆弱,接受或者抗拒,生活都会继续。物质能够带来的满足感仅仅是感官上的'满足,而人之所以有别于动物,却在于他不仅需要满足感官上的满足,还需要精神上的满足。
有的人或许会认为这种佛教的书是那些信仰宗教的人才会看的。我觉得不信宗教不代表不可以不能有信仰,信仰是一种很难用文字表达的东西。我们身边总是有很多自称为哲学的东西,但是很多我们都信以为真的哲学思想却总是让人越看越往深处思维,越让人困惑。
书中的上师就是这样的上师,他们躺下来,成为我们的道路,而我们却依然嬉笑打闹,不愿前往正确的路途,我们喜欢那些成为明星达人的创新者,我们追随那些前呼后拥的仁波切,我们急着去读微博上成千上万的佛家语录,但是却忽略这些在我们身边默默行着铺垫的人。一尊佛像,不会跳下来指着你的鼻子教训你,也不会因为你的自私而不受你点的香火。我们总是微笑,仿佛听又不在听。你是否有智慧,跳出身外,看看自己。佛即觉悟,觉悟世间本无我,跟着一位无我的上师,才能获得无我的智慧。
《次第花开》读后感 篇12
《次第花开》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位藏族的喇嘛对于宗教的认识,从他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中感受佛教是如何修行,如何才能利益众生,如何才能出离轮回,讲得很仔细,可谓是用心良苦。在众多修行中,皈依佛教,不是一切的起点,而是所有。
书中有以下几个观点我很信服:
一、承认痛苦普遍存在,痛苦是必然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直面痛苦,着手解决问题。
二、痛苦源于我的执着。尝试很多次或受到伤害,挫折会让你更不快乐,对待负面情绪要压住这种情绪,越是这样越是不满足。生活是艰难的,放下执着,你会得到安宁,安宁是内心的感觉,痛苦消失就是幸福。
三、接受世界的无常。克服恐惧的核心是我们拒绝无常的发生,熟悉无常,了解无常形成的原因,世界是无常的,你不是一个人在经历痛苦。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我们所有的悲欢离合都来自于我们内心的感受,同样的事情,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比如,一片秋天的落叶,悲观的人看到的是青春的逝去,积极的`人看到的是秋天也有秋天的美丽,务实的人看到后想我怎么拍落叶会更有意义?
所以,痛苦和幸福并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能力,你拥有这样的能力,你就可以感受痛苦也可以感受幸福。
记得,樊登这样评价道:“在《次第花开》中,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由。这本书的阅读方法是随便翻开一页,读下去就好,都有心灵的收获。”
生活何尝不是一边失去,一边拥有。世事无常,除了生死,其余的都只是擦伤罢了。人生更像是一场充满苦难的修行,实属不易。想要通透过好此生,就得好好修炼自我,让自己内心强大起来,淡定从容地面对各种困难险阻,笑着面对一切。
《次第花开》读后感 篇13
有的人居无定所地过着安宁的日子,有的人却在豪华住宅里一辈子逃亡。
皈依,不是修行的起点,它是整个修行。
都市有些人遇到困惑,迷茫时会选择去印度小镇或者中国的西藏寻访心灵导师。由于佛祖开悟,当地有很深厚的佛学渊源和根基,佛文化被广泛传承,当我们留意观察当地人的生活起居,即便物质匮乏、生活贫困,依然呈现精神富足的`面貌,脸上洋溢着朴实、真挚的笑容,知足常乐,满满的幸福感。
心灵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