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吉坷德》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唐吉坷德》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唐吉坷德》读后感1
《堂吉诃德》的小说主人公原名叫阿伦索·吉哈达,是一个乡坤,他读当时风靡社会的骑士小说入了迷,自己也想仿效骑士出外游侠。他从家传的古物中,找出一付破烂不全的盔甲,自己取名堂吉诃德·德·拉曼恰,又物色了一位仆人桑丘和邻村一个挤奶姑娘,取名杜尔西尼娅,作为自己终生为之效劳的意中人。然后骑上一匹瘦马,离家出走。堂吉诃德还按他脑子里的古怪念头行事,把风车看作巨人,把羊群当做敌军,把苦役犯当作受害的骑士,不分青红皂白,乱砍乱杀,闹出许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行动不但与人无益,自己也挨打受苦。他最后一次到家后即卧床不起,临终才明白过来。他立下遗嘱,唯一的继承人侄女如嫁给骑士,就取消其继承权。
初看《堂吉诃德》,我认为它只是一部滑稽可笑的庸俗之作,主人翁神经质的“勇敢精神”在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越发看不起他。但是细细品味,又觉得书中蕴涵了一种道理。人们的最基本的本质就是为了自己的目标不顾一切地去实现它。在实现的过程中,那位瘦骨嶙峋像根高梁杆儿似的游侠骑士,那位奇想联翩的绅士,时刻体现出他正直、善良的本性,这是人类最崇高的精神,因为太单纯了,才闹出许多笑话。
塞万提斯写《堂吉诃德》时,为的是打击、讽刺胡编乱造、情节离奇的骑士小说及其在人们中造成的恶劣影响。本打算写成几个短篇故事,后来写着写着,他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理想都写进去了,思想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现实,直至描绘了西班牙社会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成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西班牙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一部百科全书。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一方面针砭时弊,揭露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一方面赞扬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扶贫济弱等优良品德,歌颂了黄金世纪式的社会理想目标。所有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感情,它可以穿越时空,对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具有现实感。相隔四个世纪之后,仍感动着每一个读者。《堂吉诃德》中出现了近700个人物,描写的生活画面十分广阔,真实而全面的`反映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西班牙的封建社会现实,揭露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无耻,对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我想:正是这个原因促使这部作品被世界54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名作家推选成为最优秀的经典文学名著。
《唐吉坷德》读后感2
荒诞骑士的真实旅行
——读唐吉坷德
高尚贵族,长眠此地;英勇绝俗,虽死犹生;功盖天地,雄踞世界,震撼寰宇;身经百战,生前疯癫,死后颖异。
合上书页,回想起唐吉坷德的骑士生涯,首先映入我脑海的是一个词——荒诞,而再仔细想想后,真实这个词又映入我脑海之中,因此我把唐吉坷德的骑士之旅定义为“荒诞骑士的真实旅行”,有人可能会说荒诞和真实是意义相反的词,这样定义是矛盾的。但我并不这样认为,荒诞和真实并非站在绝对的对立面上,在《唐吉坷德》中真实不过是披上了荒诞的外套,荒诞和真实互为表里而已。
荒诞
有人说《唐吉坷德》是一部讽刺骑士小说的著作,这是来自于荒诞的特点。唐吉坷德年过五旬,体质健壮,肌肉干瘪,脸庞清瘦,却有一颗向往骑士生活的心。唐吉坷德幻想中的大战风车巨人,进攻羊群,制造圣水,山中苦修等等,无一不体现唐吉坷德的荒诞。
人们眼中的荒诞来自于骑士小说的影响,但其荒诞的本质来自于自身的感性思维,自身的想象力以及对苦难的认知。绅士曾对唐吉坷德这样说:“骑士大人,游使骑士应该从事那些有望成功的冒险,而不是从事那些根本不可能成功的事情,如果勇敢到了让人们害怕的地步,那就算不上勇敢,而应该说是发疯了。”这是在用理性思考束缚感性认知,世人的.荒诞之感也来自于此。
真实
荒诞故事的背后蕴含着真实,说到真实不得不提及另一个人物——桑立。他是唐吉坷德的邻居,后来成为了唐吉坷德的侍从的“绿叶”式人物。他象征着人们眼中的真实。他更贴近芸芸众生,会因总督的虚名而被诱惑,在旅程中精打细算却又无济于事;会因运气而荣升小城总督,却又在十天后的事别过臣民;在旅程中跌跌撞撞,却更加接近普通人们,因此被视为真实。
在实际生活中难以寻找到唐吉坷德式人物的踪影,而桑立则比比皆是。桑立形象更接近于芸芸众生,唐吉坷德无疑会比桑立引发更多思考。做一个桑立是否会比做一个唐吉坷德更难?在生活中,你是否真的可以选择做哪一个?恐怕不会有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