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正面管教》读书心得15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1
为什么会注意到这本书呢?其实是我们班一位家长推荐的,作者是美国的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22个孩子的奶奶和外祖母,还是2个孩子的曾祖母。她在书中提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对于家长来说,这本书可以教会我们成为更加称职的父母,对于老师来说,它可以教会我们成为更合格的老师。
其实在阅读之前,我想当然的认为正面管教就是鼓励教育,可是仔细阅读了书里的内容,就意识到自己的理解太肤浅了。这本书提出的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教育方法。而首先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和善与坚定并行”以及“赢得孩子”。与现在普遍执行的以奖励和惩罚为基础的管教方法有别,正面管教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教育方式。孩子是随时随地都在变化的发展的社会人,他有自己的思想和信念,特别是越大的孩子越想实现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基于孩子这样的心理,整本书都贯穿了一种相互尊重和重在与生沟通的理念。
文章的第一章节是对鼓励模式的具体解读。正面管教是让学生们主动参与,专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因此,我们在学风建设时,应建立学业成绩及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两条轨道,不能简单地专注于学生的学业学习,而应从两条轨道来实现全面发展。
而在这一章节中还有一个核心概念就是“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作者主要是想通过“三个信念”和“四项技能”,让孩子在学校遭遇失败时不会被羞辱,而是通过有机会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感觉到自己被赋予力量。三个信念和四项技能分别是……
其实看到这里给我一个触动非常深的地方就是在中国孩子的成长环境中,我们成人的固有思维起到了深刻的作用。从摔倒了怪地板、碰破了怨桌角等等鸡毛蒜皮开始的教养心态,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影响至为深远。当班里的.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们往往听到的是。“这不赖我呀!”“这不是我干的!”“为什么就冲着我来?”“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卸责、推诿、冷血、怨恨……
一系列负面情绪悄然滋生。“我”是对的,“我”是无辜的,犯错的、担责的一定是别人。在大学里,舍友会因为一点小事而毒害自己的舍友、在单位里,呆不下去一定是别人故意为难、好不容易创个业吧,合伙人之间互相埋怨,最终分崩离析。这本书明确地提出这个概念,我认为是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的,起码,对当下的中国教育而言。
除此之外,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其精髓所在的就是书中呈现的两张表格:一是“人类行为的两种对立学派”,这张表格从七个方面的对比关系(谁创立了这个理论、依据这个理论是什么在激励人们的行为、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对别人行为能产生最大影响、成年人最有力的工具是什么、对不当行为的反应是什么、对危险和破坏行为的反应是什么、学生如何才能学得最好)呈现了“在美国的学校中占比主导地位的传统方法”和“正面管教(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区别;
一是行为不良的孩子的“错误目的表”,从孩子的错误目的——“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自暴自弃”中,提出——“如果父母或老师的感觉是、而且想采取的行动是、如果孩子的回应是、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是、密码信息、父母或老师主动的赋予孩子力量的回应包括等详细内容。
这两张表格的呈现,从本质上阐述了正面管教的理论基础,与我们惯用的行为主义的教育方法(刺激——反应)不同,正面管教是基于人本主义的理论,相信人自身所具备的主动、积极的精神与力量。
最后想说的是,书中提出的“改变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用孩子学骑自行车的比喻来阐述这一过程,着实是精妙的比喻,那么学习必有收获,收获要出自于实践,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也会尝试着运用作者介绍的方法与孩子们进行沟通,希望和孩子们共同进步吧。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2
临近寒假,学校推荐给老师们一套教师读书书目,其中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简尼尔森所著的《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一下子吸引了我。轻轻地翻开扉页:“正面管教是一种不同的方式,是让学生们参与专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正面管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要改变孩子们的行为,必须处理其行为背后的信念……”“在纠正之前先建立情感联结……”简尼尔森仿佛知音、更像一位智慧的长者,娓娓讲述着我一直渴求、一直探寻的教育真谛。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书中“和善而坚定”五个字出现的频率很高,让我印象深刻。书中说道:“在和善而坚定之中,把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教给孩子。”“许多家长把和善而坚定看成了非此即彼的两个词。”“和善能抵消过于坚定所造成的反叛、抗拒、对自尊的挫伤等。坚定则能抵消过于和善所造成的`娇纵、操纵父母、被宠坏的小孩,对自尊的挫伤等。”其实,简单说来,“和善”就是表达自己对孩子们的尊重,这样可以“赢得”孩子,让孩子得到尊严,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而“坚定”却是让我们尊重自己,并尊重当时情形的需要,减少“赢了”孩子而带给孩子的伤害,让孩子们学会自我约束。
现在我对“和善与坚定”的理解更深一层了,我认为“和善”是说一个人如同和煦的春风给他人的心田带来温暖与舒适,能够理解和接纳对方,能够有“在错误中学习”的豁达,能够有“静等花开”的耐心;“坚定”是说一个人如同深沉的大山给他人可靠的支持和帮助,是执着于爱的教育,相信每个人都会成长,是能够有改变自己的勇气,相信自己有无穷的正能量。
当然对《正面管教》很多理念与方法的只是粗浅的了解,希望和大家在相互沟通中能够不断领悟,在与孩子的共同成长中不断实践、不断完善,共同陪伴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3
听***读书解读《正面管教》觉得自己虽然读过一遍但是基本都忘记了。听***老师解读一遍受益匪浅,觉得自己还需要重复几遍阅读及学习里面的实践方法。
作者说你管理孩子首先检验自己是否真正的和善而坚定,是带着爱去引导孩子,而不是去批评教导孩子。我们父母就像是孩子的导游,引导孩子前行。
孩子犯错不要训斥孩子,相反是家长引导孩子在犯错中去认知自己的错误,在错误中学习失败的经验,然后家长帮助找出解决方法,一起避免下次的发生。让孩子明白吃一堑长一智道理。
家里要有个处理情绪的固定地方,比如卫生间或者和孩子一起想个办法,在孩子或者大人都想发脾气时去这个地方处理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平静下来。父母需要去陪伴并给足爱抚,比如抚摸后背或抱抱头,等孩子静下来后再沟通。千万不要在情绪气头上教育孩子,否则适得其反。
父母也需要向孩子认错,在父母意识到自己错误后,要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说出自己以后遇到这种问题的处理方式,和孩子平等处理问题。
家庭需要纪律和规则,可以先由孩子讨论并制定出。比如看手机,孩子自己说一天或一周看多久,若违反规则,无论孩子怎么闹也得按照规则来。在制定规则上需要发挥孩子充分的想象力。
让孩子承担家务,让孩子有责任感。比如昨天我家畅打扫卫生拖地,完了之后又问我妈妈我听话吗?我以前会说听话。仿佛她是给我做的。这次我说畅爱我们的家,我们家的环境是我们共同生活的,畅不喜欢乱的环境,所以主动清理啦对不?畅高兴的说“是的妈妈,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家里不能乱”。听到她的回话我感觉父母的正确引导真的'是能起到很大作用。
家庭要每周召开家庭会议,会议讨论本周每个人发生的事情并讨论下周的活动,调动孩子的兴趣,可以一起吃,玩游戏等,不要让家庭会议僵化。让孩子主动起来,发挥孩子的能动性。会议要有主持人和秘书,坚持下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父母需要赢得,尊重信任我孩子。在权利争夺上不能去赢了孩子,尊重孩子人格,信任自己孩子。
第一次写读后感,这样能记住一些。以前看书后看完就忘啦,以后还需要多多磨炼。正面管教书里还有很多的观点和方法,会再多次翻看并实行。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4
我已是一名参加工作九年的老教师,但当班级里出现一些比较难管教的学生,我依然没有太好的办法,除了严厉批评,就是严厉批评。对于这样的一些学生,批评是没有任何效果的。这个暑假,学校给我们推荐了《正面管教》这本书,书的名字就吸引了我。我迫不及待地撕开书的封皮,用一周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
合上这本书,可能再遇到问题到底怎样正面管教不一定立刻找到最好的方法。但书中很多理论像警钟一样不断敲打着我的心。
“当过度控制对一些孩子似乎管用时,其代价是什么?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其叛逆,要么变得因恐惧而服从。用惩罚和奖励的方法控制学生,大人必须随时捕捉孩子的好行为加以奖励,随时捕捉孩子的坏行为予以惩罚。是谁在承担责任?显然是大人! 孩子没办法学会为自身的的行为负责。骄纵的道理也一样。”
作为一名老师多希望自身的学生在老师不在的时候能自律,而不是临走前千叮咛万嘱咐。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这么多年对学生的管理大多情况不是惩罚就是奖励。这都是外在的控制。这样管教的`结果都是暂时性的,正确的行为不可能长久。我也常思考:怎样不奖励也不惩罚能让学生更好地控制自身的行为?也知道这样做不适合,但一直困惑着,没有更好的方法。庆幸的是这本书给了我一些启发。
“对于理解正面管教来说,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孩子们更愿意遵从他们自身参与制定的规则。这样他们就成为有健康自我概念的高效决策者。这是正面管教要达到的长期效果。”刚看到这句话,还挺高兴,觉得学校也提倡让学生共同讨论规则,最起码还有这样的理念,但为什么要这样做,讨论出的规则到底起什么作用,概念是模糊的。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5
初冬,不如隆冬神圣庄严,不如金秋给人已收获的喜悦,然而它却承载着别有的一份美丽,让我眷恋……11月中旬,在园领导的带着下,我们将一起跟随Linda老师带来的《正面管教》开启四期的课程,可以说是为我们带来一场身心的洗礼,为了我们学习的有效性,领导还为我们提供了《正面管教》书籍及践行工具卡。在学习中我们一起头脑风暴、一起分组讨论、一起分享收获、一起参与各种游戏。四次的学习让我们彼此拉近了距离,更加深入了解彼此、理解彼此、温暖彼此、最后到欣赏彼此……之后,我便以依依不舍的姿态利用工作之余阅读完这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对于学习正面管教,我有以下体会:
一、先联结情感、认同感受再纠正行为。
以前我在工作中在解决孩子问题上会直接去纠正孩子,直接指出他的错误和缺乏。有时候,甚至还会讲一大堆的道理,认为这些道理你应该都懂,因为我是为了你好。甚至我们还天真的认为,我们这样纠正了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可事实是:不良行为一直存在。问题出在哪里呢?为什么孩子就是听不进我们的话呢?今天我学习正面管教之后完全明白了,原来都是因为自己没能和孩子建立好联结。
德雷克斯说:“爱不是一种情感,而是一种关系〞,先联结再纠正是要我们通过传递爱的信息,建立亲密和信任,而不是距离和敌意。这其中往往透着这样态度:“我爱你,而答案是不〞;“我爱你,我相信我们可以找到一个相互尊重的解决方案〞。比方,孩子在商场闹着要买东西,可家里的这种玩具已经很多了,你又不想纵容孩子这种出门就要买玩具的坏习惯。那么,就要在纠正孩子错误之前先跟孩子建立情感联结、认同感受,建立良好的关系,再去积极的影响孩子,这才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简单的来说:就是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一旦有了情感联结,孩子们就会愿意接受在相互尊重根底上纠正了。这里的纠正行为,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给孩子提供参与的时机,或者和他们一起来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买玩具这件事情,就可以和孩子就买玩具达成
共识,而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爱时,彼此之间才更可能达成共识并容易执行。因为,此时,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下面的这个案例是我运用Linda老师讲的认同感受的“你感到……是因为……你希望……〞句式来帮助孩子解决了别离焦虑:周二早上我们班有个小女孩高快乐兴走进教室,把玩具放进自己的抽屉里,接着跑回班级门口,往外张望着,这时脸上的笑容已经变成了两行眼泪,最后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我便走向前蹲下来帮她擦拭眼泪,与她说话:“宝贝,程老师理解你的感受,你现在心理很伤心,很难过,是因为你还没有来得及跟妈妈说再见,妈妈就走了对吗?〞孩子听了我的话用力地点点头,哭的更伤心了。“那你希望我为你做点什么吗?〞我抚摸着她的背接着问。这时孩子的情绪缓和了一些,对我说:“小程老师,我想让你抱抱我。〞接着我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又和孩子约定下次先和妈妈说再见,再进教室。孩子就快乐地去吃早饭了……拥抱是最天然的动作,是最能表达爱的亲密接触,也是情绪控制和安抚最有效的动作,在我的拥抱里,孩子得到了平安感,得到了爱。相信孩子在这一整天里都不会再因为这件事产生压力了,因为她内心不再有不安和恐惧。其实,不只是和孩子需要建立联结,爱人,亲人,朋友,同事都需要情感的联结!
二、模糊的赞扬不是鼓励。
德雷克斯一直说:“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励〞这个词来源于一个法语词根,其意思是“将心给与〞,鼓励能帮助孩子培养勇气,增强自信。但模糊的“真棒〞不是鼓励,小孩子的最好方式是要让你的鼓励很具体。比方,一个孩子刚完成一个泥工作品拿给你看,而你对孩子说:“哦,这是我见过最漂亮的'作品,你简直太厉害了!〞那么你对孩子的帮助可能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大,你教给他的可能是,他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取悦别人,这是一个危险的人生信条。告诉这个孩子:“我看到了,你真的很喜欢红色和黄色,你能跟我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吗?〞这样,就会翻开交谈和一起学习的大门。不过,我个人感觉这局部有点难,稍微不注意就又说成赞扬的话了。所以,这需要我们不断反复的练习才行!
鼓励的方法:
1、描述行为
2、强调努力,而不是结果
3、对孩子有信心,给孩子力量
4、关注孩子的感受
5、关注正面
6、指出孩子的进步
7、表情夸张,带有煽动情绪。
三、把犯错作为最好的学习时机。
我们往往对孩子有着诸多评判、期望、指责、失望、愤怒。但事实上,爱和快乐才是我们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们表达无条件的爱,我们应当给孩子更多的包容和成长空间,理解他们对于自己未知的问题犯错很正常,相信他们自己已经在犯错中感受到了悔恨,并有时机和能力在我们的正确引导下改良。将犯错作为最好的学习时机。如果孩子在一个问题上反复犯错,我们需要“翻译〞一下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不要浅薄的应对孩子当下的行为,而是要找到产生这样行为的,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是〞。才是我们为人父母、师长可以、更应该采用的正确的方式。
随着正面管教学习的不断深入,以及回到工作中的不断实践和思考,我会给自己制定一个每周爱心方案,每个周我都将认真践行正面管教的一张工具卡,无论对孩子们,还是对身边的每一个人,我都将学以致用,以便帮助我、维护我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尊重他人,带着着温和而坚决的态度,允许他人发表看法和情绪,接纳自己的情绪!
爱孩子,爱自己,洞见缺憾,寻求第三选择,就是美好人生!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6
寒假期间,我认真拜读了《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这本书不仅为我们介绍了许多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们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管教的方法,而且还通过列举诸多的成功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帮助我们读者更好地理解。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回顾和反思的过程,不仅刷新了我的教育观念,而且还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听话,顺从自己一切的命令,对于违反命令的孩子,我们通常采用的是奖励和惩罚的方式去解决,这些方法看似很有效,因为在那一刻孩子的纪律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我们只是那一刻赢了孩子,但是没有赢得孩子,你会发现孩子还是会重复再犯错误。因此,我们需要的是改变自己的儿童观,要知道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发展中的人,有自己的世界,学会尊重、理解、关爱孩子,从而赢得孩子,得到孩子心甘情愿的配合。面对孩子的纪律问题,我们其实可以尝试以下四个步骤:一是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二是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三是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四是让孩子关注解决问题,从而站在孩子的角度帮助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另外,孩子们都爱听大人赞美的话,都想在大人面前当一个好学生、好孩子,但是当他们犯错时,却往往选择逃避,不能很好地面对,因为他们认为犯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老师和家长往往会采用惩罚来处理。因此,犯了错误的孩子为了避免责罚和保持良好的形象,于是短期性地表现良好,以达到弥补过错,重新获得认可的目的。但是这样的表现只是暂时性的,时间一长,就可能会“好了伤疤忘了痛”,从而继续犯同样的错误。回顾过去一年多的班级管理,刚刚说提及的现象时常出现,当一些孩子错误时,我总是在孩子犯了错误后给予他更多的说教。比如说:“你应该这么做。”、“你不应该怎么做。”但效果总是差强人意,还是过后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
在书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犯错的孩子。启发性的.问题的首要任务就是让老师和家长停止告诉孩子正确的答案。当孩子的思想或是行为不恰当时,帮助孩子分析接下来应该做什么,让孩子学会自己分析和总结,最终与孩子一起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减少孩子的负面情绪,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更加认同解决的办法。
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工作的指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运用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7
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尊重孩子,尊重自己。——引言
经学校的推荐,我有幸拜读了美国作家尼尔森著作的《正面管教》这本书。读完后,感觉这本书对我的帮助很大。通过阅读本书让我知道了对孩子正面管教的重要性。欲想孩子有所不同,家长必须先在自己的思想、言谈、行为和情绪表现方面有所不同;自己不准备改变,而只想去改变孩子的家长是不会成功的。
爱孩子是每一个父母的本能,教育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职责,但恰当的爱,科学合理的教育,并非本能可以办到。千百年来,做父母一直是靠本能,靠自己的直觉,做好做坏没有人评判。但是今天,父母的职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父母的义务,不仅仅是给孩子生命,满足孩子的温饱就足亦,将孩子培养成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帮助孩子在智力、情商、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才能称之为合格的父母。书中提到的对于规则的坚持给我触动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1、做到尊重和鼓励孩子,对孩子行为的肯定,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2、当孩子有不当行为时,要看到行为背后孩子的真正需求。
3、在生气的时候,积极暂停,双方感觉情绪变好再去解决问题。
4、关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始终尊重孩子。
5、承担可控的自然逻辑后果(如:不按时间吃饭就要挨饿,等到下一顿)。
6、不惩罚,不放纵,引导孩子做的'更好,始终坚持和善而坚定,我和孩子共同成长。
在现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小孩不好过,家长更为难”有些家长不得不拼命的工作,牺牲了好多与孩子共处的时光,使孩子天天和电视、电脑、手机、游戏机为伴,这样非常不利于孩子情绪处理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提高,所以家长无论工作有多忙,都要抽出些时间多多的陪陪孩子,多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生活,最重要的是关心孩子心理的成长。
我很开心能够阅读到本书,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你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感觉到痛苦,那么你的方法一定是错误的”。希望我能够不懈努力,找寻适当的方法,营造好与孩子的亲子关系。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8
班级里存在这样的现象:一再故意地对一个很难保护自己的人做出残忍或伤害的行为。面对这一问题,也曾想尽办法解决。直到拿到《正面管教》这本书,才意识到:这种现象意味着这是一个行为不良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很多学校都实施了针对恃强凌弱行为的项目。其中有一些学校采用的是惩罚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而另一些学校采用的是赋予学生们力量和增强自尊的方法。恃强凌弱是解决一个想象出来的问题或真实存在的问题的一种错误方式。有些孩子欺负他人是为了寻求认可和关注。面对这一现象,我们成人往往扮演着法官、陪审员和行刑者的角色,认定是谁挑起的问题,并惩罚其中一个孩子,或给这个孩子贴上麻烦者的标签。成年人不可能看清楚孩子们之间的.全部事情,所以他们最终往往挑选中个子最高的、年龄最大的或男孩子,给他贴上挑衅者的标签,并维护他们相信是可怜的受害者的孩子。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旁观者。在正面管教中,建议让所有的孩子都参与进来,而实行这一理念的最佳方法就是召开班会。即便是不开班会,也要把事件涉及到的每一个人聚到一起,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把事情说开。
鼓舞信心、造成一种亲密无间的感觉并将纠葛视为需要解决和改进的课题而不是鄙视的对象,这样做所产生的有益影响会超过可能造成的任何伤害。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9
时光在书香中飘逝,《正面管教》这本书也伴着夏日的缓缓炎热慢慢展开。
书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看到这句话,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我们班的X同学,他是个特别不合群的孩子,上课时永远坐不端正,常常趴在桌上,并把椅子360度旋转。喜欢插话,走路永远不在队伍里,磨磨蹭蹭地落在班级后面,作业不按时交,订正从来不按老师的要求写……我跟他讲了无数次的道理,也经常在下课后把他单独留下来进行教育批评,可是大半学期下来,我的批评教育对他似乎不起什么作用,每次在我教育他时都是低着头,但常常是我在唱独角戏,后来还是老样子。因为我不认为他是一个笨孩子,因此我决定要在他身上花费更多的`心思,争取对他有更深的了解。我想起了正面管教里的这句话,忽然领悟到,这个让我如此头疼的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正是缺爱的表现吗?
我决定用爱“收服”他。于是我在每一次的作业中都加一张用可爱的便签纸写的小短语,信中着重表现了其实我内心有多喜欢他,字写得越来越有进步,今天又比昨天好了一些,告诉他他是我在班里第一个注意到的孩子,我觉得他优秀又阳光,我相信自身的眼光,这一点从未变过!一段时间后,我明显感觉到了他的转变,至少上语文课时听课比以前认真多了。后来,我对他更加关心,有一次,他感冒了,但带的却还是凉水,于是我就给他倒了一杯开水,还一天多次询问他有没有感觉好一些;而当我发现他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喜欢在课堂上玩愤怒的小鸟橡皮,有时还打扰到别的同学。思考良久,我让他带着所有的橡皮来我办公室,在他疑惑时把我准备的两块崭新的学习橡皮和他作交换,并在送他的橡皮上刻下提醒的话……终于,我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收获,他跟最初相比有了极大的进步,听课比以前认真多了,当然成绩也突飞猛进,期末考试考了“优”。
《正面管教》一书中“安排特别时光”一节中讲到“放学后只要花几分钟作为给一个孩子的特别时光、就能帮助这个孩子感受到足够的鼓励停止其不良行为,尽管在这段时间里并没有提到不良行为。”我对此深有感触,我们班里有一个Y小朋友,上课极易分神,学习上很不踏实,试卷常常做的一团糟,小测验的成绩也不行极差。因为家长做生意,接小孩经常晚点,她常常是一个人在教室里做自身的事的。有一次,我很偶然的发现不是值日生的他在很努力地去擦黑板并且整理讲桌,我很感动,大大地表扬了他,并且跟她约定以后一段时间如果妈妈又来晚了的话我可以在教室陪她,我和他之间将有十分钟的“特别时光”,孩子听了很兴奋,像和我共有了一个小秘密。事实上我也照做了,一开始他跟我聊天时很拘谨,后来在我的引导下越来越放得开了,她很愿意和我分享自身的生活,甚至把他前一段时间状态不好的原因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10
《正面管教》由(美国)尼尔森编着,它是一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我将书看下来,认为在学习正面管教,使用正面管教工具得要从始至终坚持以下几大原则:
一、和善而坚定的态度。
让我认识到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主体的重要性,和善就是“尊重”,和善就是要父母以尊重的态度,用态度影响的行为和言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并接受孩子的感受。坚定,就是父母对原则、规则的坚持,让孩子感受到在养育的过程中不仅包含着对他的爱,还有原则的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自律和责任感。和善而坚定的态度是实施正面管教所有工具的基础,父母要在不断学习中首先做到改变自己。自己的'改变,就会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家人和孩子,从中也就会看到了孩子和家人的改变。
二、让孩子感觉自己是重要的。
是被当作平等的主体来对待,是被家庭中其他成员需要的。这样孩子就不为了寻求家庭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而产生一些错误的行为,不会形成自卑的心理或因此而变得毫无责任心。父母可以与孩子约定一些手势或动作来表达孩子的被关注需求。在关注过程中,父母需要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的点,以便孩子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中逐步培养出孩子的自信心。要做到这点,父母要多给自己心理暗示:相信孩子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做正确的选择。
三、孩子要有独立自主的能力。
那么就要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的事务上来,最好的就是要长期的组织家庭会议,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规则的制定、让孩子发现家庭生活中的问题、让孩子参与到父母和孩子在执行规则及解决问题的互相监督中来。家庭会议通过实践下来,可以实行家庭成员轮流组织、主持会议,孩子的积极性显得特别得高,由此激发孩子参与自我管教的主动性。
四、行大于言。
父母首先得弄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做的事又该怎么去做?这些,孩子都用“心”在看着呢。父母只有弄清楚这些,还要注意到“说一千遍不及做一遍”的道理。曾有老师让家长和她一起做一个动作:将右手以“OK”手势放在下巴上,结果12位妈妈有10位都跟着Lily老师将手势放在了脸上,因为老师是放在脸上的。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平时的唠叨、催促、提醒浪费了多少言语这项功能,更让我深信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作业拖拉都是因为家长的行为在引领着孩子这么做的,因此孩子自动忽略了我的唠叨、催促、提醒。父母一定要切记自己“行为”的重要性,用正确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并坚持不懈。
五、不允许惩罚孩子。
将孩子做错事的情况转变为帮助孩子学习如何以恰当的方式处理问题并弥补错误,长此以往,培养并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作为父母的我们,儿时一直接受被惩罚式的教育,也习惯性地去惩罚孩子,要做到不惩罚孩子是多么大的挑战!但父母在掌握一些沟通技巧实践下来,发现原来孩子做错事后,家长只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不惩罚是多么令双方都感到轻松的事儿。父母可以根据“矫正错误的三个R”,运用开放式的提问,和孩子一起讨论他做错事的后果,引导孩子从错误行为中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思考自己如何解决问题以及行动方案,支持孩子弥补错误,引导孩子主动吸取此次的经验,为孩子今后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培养孩子独立思考、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本书中一共介绍了27种基本工具,不管作为老师还是家长都很有必要好好读读。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11
经学校领导的推荐,我有幸拜读了美国作家简尼·尔森的著作《正面管教》,这本书的内容对我帮助很大,很多理论和例子,启发我们如何有效管教孩子,让孩子在和谐、有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阅读的过程中,我一边勾画,一边结合着自己的育儿和教育学生的经历,进行自我反思,使我受益匪浅。
赢得孩子而非赢了孩子
“赢得孩子”,是大人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使孩子成为合作者。“赢了孩子”是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孩子。赢得孩子的好处不言而喻,那我们如何赢得孩子?
书中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2)表达出对于孩子的同情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这是非常实用的方法。曾经也在自己孩子身上试用过,借用这四个步骤让孩子有耐心的穿好了自己的衣服,(孩子是刚学穿衣服的阶段,穿不上衣服难免会有些着急不耐烦之类的),孩子之所以能改变她的行为,是因为大人用了鼓励的方法,给了孩子支持的感觉。让孩子感到亲近和信任并且愿意耐心学穿衣服。
鼓励而非赞扬
德雷克斯说过:“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鼓励的学问非常深,作者从很多方面阐述了鼓励,比如: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将不良行为转向有贡献的方向等等。想想平时自己赞扬孩子:你今天的表现很棒、你做的正确、你真是个乖孩子等,单单指向做事的人,被赞扬的孩子得到了认可,其实是为他人而改变自己,以后会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评价做事。而鼓励是指向人的行为,孩子们会为自己而改变,我们可以这样鼓励:你可以耐心搭好积木,真是了不起。你上课非常专注,而且可以把重点知识记下来,我们要向你学习。鼓励的长期效果在于他能让孩子自信。赞扬的长期效果是让孩子依赖于他人。
把错误看作学习的机会
通过有效班会解决学生的问题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的机会。班会之前,在全班人都可以接触到的地方放一个记事本,学生在下课期间将自己的问题记录其中,定期开班会进行解决。
开班会时学生坐成一圈是很重要的(教师也要和学生同坐在一起)。班会的流程是这样的:
(1)从致谢开始,运用发言棒,顺着学生坐好的圆圈传递,致谢时以“我想要感谢(同学的名字)……(所做的某件事)”的形式进行发言。
(2)宣读问题。
(3)顺着圆圈传递发言棒,让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4)把每条建议都让学生记录下来
(5)宣读所有的建议,问提出这个问题的`学生,他认为哪一个建议更有帮助。
(6)开始执行自己选定的建议。
我们可以把这样的流程迁移到自己的班级中,学生能在班会中学到学业知识和社会能力,并学会正确的表达、开阔的思路、倾听的技巧等。让学生明白遇到问题或者做错事情不是一件坏事反而是大家学习的机会。
孩子们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孩子,更不能惩罚,而是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一旦他们觉得自己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意见,并会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本书让我学到很多有效管教孩子的方法,更感受到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12
因为家里有个青春期难折腾的娃,先吸引我的是《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之后又买了《正面管教》,然而一直未读,借助读书会将它加入四月份的书单,读的时候感触很深,句句在理,段段入心,每一章都有一些正面管教工具,而且最后都有问题帮助回顾。
我阅读的时间少、读书的速度又不快,一直想用本子记下特别有共鸣有帮助的内容,然而怕影响速度,只是在读的时候圈圈点点,认真回答每章后面的每一个问题,这样一来,似乎也有很多收获。暗暗庆幸读到了这本书,甚至对正面管教讲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书中内容很丰富,久了又忘了,只记得它的.核心——和善而坚定。书里面的很多工具很多做法适合记下来,熟背于心,想用时可以随手拈来。所以,我会再翻这本书,记下它对我有帮助的部分,然后去背下来。为什么要背下来呢?这半年,断断续续看了不少育儿书,总是觉得书中讲得真好,也明白了很多道理,但真正遇到情况时,还是会使用“爬行脑”解决问题。尤其是面对儿子出现的状况,第一反应总会是“你怎么这样?你应该怎样怎样?”,缺少共情能力,多指责,陷入权力之争,将培养孩子的七项感知能力、帮孩子获得归属感与价值感抛之脑后,想要赢了孩子而不是赢得孩子,而当正处于形成个性化阶段的儿子不服输态度强硬时,我会有很强的挫败感,甚至有放弃的念头。因此,要想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反反复复的操练太重要!
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你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感觉到痛苦,那么你的方法一定是错误的。希望我不懈努力,找寻适合的方法,营造好与儿子的关系。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13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好孩子都是打出来的。从古至今中国的教育几乎都是一样的想法。当然这样的做法也被很多人否定了,于是出现了有的家长喜欢对孩子百般宠溺,最后孩子的个性非常强势。
在我看来打骂教育和溺爱都有其致命的缺点,这样培养出的孩子在以后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打骂过度会造成孩子性格内向,而溺爱往往造成孩子任性。针对这个疑问,我想去寻找适当的解决办法。于是我读到了美国作家尼尔森的《正面管教》。
在书中作者说了四个有效管教的标准。
第一个是在管教的过程中父母应该以和善为前提,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相处,双方的关系要建立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父母一定要有该有的原则,让孩子承担甘油的'责任。
第二个是家长的管教是否可以增加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管教孩子一定是有办法的,如果一直采用惩罚的手段管教,其实往往适得其反。所以管教孩子要让孩子有归属感和价值感,让孩子觉得我们的管教是有意义的。
第四个是管教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和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就是说管教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让孩子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正面管教》尽管是来自西方的作品,我认为它对中国教育孩子也是有用的。现在社会人们都是生活在城市中,孩子要么由父母的父母带,要么是在学校由老师教育。由于不同的孩子个性差异所以要管教孩子成为了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仅有物质的教育,更重要的是精神教育。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不仅仅是父母,也可以是朋友,正确引导孩子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管教并不代表惩罚,父母在处理和孩子的关系的时候应该是主动积极的去和平沟通。总之《正面管教》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为人父母都有必要去读一下。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14
深秋的田野广袤而萧瑟,只剩下收割后农作物的枝干在凉风中飒飒作响,山坡几簇开得正好的野菊花在这满目萧条中,显得格外鲜亮。野菊花的叶子已见颓败之势,稀稀疏疏的黑色斑点见于其上,花也开败了许多,饶是如此,远远望去,它依然是让人眼前一亮的那抹。残菊傲霜,果然是秋天最值得欣赏的景,最值得品味的情。
喜欢这抹残菊。喜欢它傲霜的筋骨,喜欢它不随波逐流的坚贞,喜欢它淡泊处世的清醒。望着这抹深秋的精灵,我进入了深思,不期然又想起了曾经的班主任岁月,想起了与孩子的种种斗智斗勇的水深火热。要是我与孩子们相处,也能像这淡泊的野菊这般平静该多好;要是孩子们也能拥有野菊这种沉得住气,处变不惊却又斗志昂扬的锐气该多好;要是家长能够放手,放任着孩子在深秋的冷空气中坚韧地成长该多好。
然而想想现下的处境,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似乎是山幕重重,任重道远;可转念一想最近阅读的简·尼尔森《正面管教》似乎又有路可寻。
一座山:不要做什么与要做什么。
我自认为是一个严厉的老师,也是一个没脾气的人。是的,你没看错,这看似矛盾的两样特质全集中在了我的身上。之所以说我严厉,那是因为每到开学的时候,我就根据以往的经验,摆出一副厉害面孔,把他们压住,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可惜披着狼皮的羊再像也终归是羊,久而久之我的孩子们就开始渐渐地不听指挥了,我的班级管理之道渐渐地趋于崩塌。以往这是最让我疑惑、也是最让我头疼的一个问题。读了《正面管教》之后,我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
其实孩子什么道理都懂,我们天天都在给孩子们说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孩子们听得烦,上心的就更少了。他们的病根不在于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而在于没有动力去做。或许这就是简·尼尔森所说的“要”“不要”的问题吧。
简·尼尔森认为:传统的教育关注的是给孩子不要做什么,或者因为别人是那么说的而去做什么;正面管教关注的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关注问题的解决,关注孩子需要的是什么。
这让我想起了尤老师最近眉飞色舞给我说的他们班级的变化。
他们班的孩子其实不笨,但是却很懒,好像什么事情都调不起他们的积极性似的。班级整体性集体荣誉感不强,邢老师苦口婆心地说了一次又一次,批了一次又一次,然而收效甚微。
不得已,他改变了管理策略。最近他把班上分成了7个小组,每个小组实行加分减分政策,前两名有奖励,最后一名有惩罚。你是选择奖励还是选择惩罚?他把选择权交给了学生。这一政策一开始实施,他们班级的各项管理迅速好转,班级凝聚力也提升了不少。
两座山:赞美是手段,挫折却是成长。
周三放学的时候,走在路上的我与小雨老师不期而遇。她正在和家长交流,恰巧那个家长我也认识,正是我去年教的学生小泽的家长。
“老师,你说这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儿呀!他这次考试是不是考得不好?我和他要考试卷子,他告诉我要落在学校了。我让他回去拿还不乐意,总是在推三阻四的。”小泽妈紧紧地皱着眉头,“他考好考坏这个我都有心理准备,但是对于他现在这种不服管的态度,我很是头疼。”
“这件事我知道,当时是我给他们监考。”我接过话茬,向小泽妈妈讲起了当时的情况:“当时他心情有些不好,我催了他两句,他就生气不写了,一年级的时候,为了让孩子奋发向上,我们给孩子太多的鼓励、太多的赞美了,现在孩子听不得我们的批评了。”
简·尼尔森认为:要赢得孩子,就要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这也是书中我最有疑惑与最不能赞同简·尼尔森的地方。这个理论有道理吗?有。甚至可以说,这是一条金科玉律。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时代已经赋予了我们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现代社会,从上到下普遍宣传赞扬教育,在孩子成长中,最不缺少的就是赞美与鼓励了。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过犹不及。现在的孩子许多就像小泽一样,听不得一句不好的话,野菊一般抗压耐挫折能力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越来越少了。
换个角度想,我们成人整天处在一个阿谀奉承的环境里都会被糖衣炮弹所侵蚀,何况孩子呢?所以我认为,赞美是手段,挫折却更是成长,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中庸之道。
三座山:千夫所指应思变
简·尼尔森认为:当父母和老师对孩子太过骄纵时,孩子培养不出来责任感。对于这句话,我特别能够感同身受。
有一次放学,我又看到浩浩妈妈在陪读。此时铃声还没响,浩浩妈妈身边正围着一群小朋友在告状:逢人就吐口水;别人不借东西给他,他就把人堵墙角揍一顿;老师管教就朝老师大吼大叫,甚至揍老师;闲着没事儿就骂骂人打打架……浩浩身上的一切都显得那样的不合时宜。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学生,在老师与家长多次沟通后,家长却依然我行我素地奉行“我的孩子没错,错的是别人”“哪怕孩子有错,打孩子也不是教育的办法。”
打孩子不是教育的办法,这点我支持。然而现在孩子的'品德已经出行问题了,已经被千夫所指了,浩浩妈妈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改变一下教育策略?毕竟我们生于社会,长于集体,最终还要融于社会,既然我们是社会人,就要有社会的责任感,要遵守社会的规则。
从这本书中,有几个思考点值得关注我去思考。
1、教会孩子把犯错当成学习的大好时机。
就如书中所说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所以更有益的做法是把错误当做学习的机会,而不是表明了自己能力不足。当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了可以通过犯错误来学习时,他们就能从错误中获得有价值的帮助的机会,让孩子意识到错误是一个让事情变得更好的机会。
2、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
作为老师,要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让其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爱,这样不但能够取得积极的效果,而且还会体验到更多的快乐。这点我深有同感,许多次我和学生们都是在爱的信息传递中消除隔阂,增进感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正面管教》这本书中常说,我们总要学生控制自己的行为,其实我们更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正是如此。我会克制自己易怒的脾气,努力把自己修炼成为一个更理性更温和的好老师。以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15
这个假期很有幸拜读了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和善而坚定。很认同书中提出的正面管教和善而坚定的理念,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觉就是作者用平实的语言讲解他的观点,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并且还给读者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作者所说的正面管教工具。对于家长来说,这本书可以教会他们成为更加称职的父母,对于教师来说,他可以教会我们如何成为更加合格的老师。
此次阅读对于正面管教有了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先将我这段时间的学习体会整理下来,正面管教这本书出自美国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博士,是一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书中反复强调,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是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并且用了非常多的案例来告诉我们如何有效的与孩子好沟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书中令人信服地讲解了家长和老师为什么必须这么做的深层蕴含,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的信息,该怎样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方法。成年人对孩子的引领和指导有很重要的,但是孩子应该得到同等的尊严和尊重,他们也应该有。机会在和善而坚定,而不是责难、羞辱和痛苦的氛围中,发展自己所需要的人生技能。我们常常剥夺孩子以负责任的方式做出贡献,来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机会。然后却反过来埋怨孩子,现他们没有责任感,这也正是我们的现状,我们大人制定了规则,而不是由孩子们讨论制定,却要求孩子们必须遵守,否则就要受到惩罚。而且是以我爱你,我这是为你好的名义,我们嘴里说着爱却面目狰狞,怪不得孩子们的疑惑反叛,我们必须明白给孩子们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上进心,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书中几次提到这样两句话,我们究竟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想要孩子做得更好,旧的线让他感觉更糟,孩子们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的更好。
我很受触动,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劝阻不起作用时,我一向认为做错了就应该受到惩罚。惩罚会促使孩子做得更好并成为更好的人。我想很多人一样被惩罚的当时效果所愚弄,同时疑惑着孩子们为什么不长记性?《正面管教》不以任何责任、羞辱或痛苦作为激励手段,他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而坚定融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人生技能,对比,有效管教的四个标准,特别是对管孩管教子女方面,我很惭愧,我所采用的教育管理方法并不都满足这些标准。很多时候我作为一名家长帮孩子报兴趣班,也没有考虑到孩子喜不喜欢。就帮他报了,常常强迫他做一些他不喜欢做的事情。尼尔森告诉我们,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比我们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更重要。我们做了什么永远不如我们怎么做更重要。如果我们能够时刻问自己,我这样做是在给予孩子力量,还是在磋商他们我们在对待孩子时就会更有效。怎样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德雷克斯强调鼓励,并且认为这是大人在帮助孩子时应该学会的最重要的机能。他说过很多次,孩子们需要鼓励进入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尼尔森认为,通过鼓励来帮助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最好的方法,这确实是不容易做到的事。
鼓励不是赞扬,鼓励,是孩子机会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能贡献,我能影响发生在和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该怎么回应的感知力。鼓励是教给孩子们在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我必须的人生技能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可以是简单到一个帮助孩子感觉好起来,从而做的更好的拥抱。我很遗憾到现在才看到这本书,才了解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心底无私天下宽,我的孩子们都在慢慢长大。如果早些了解我们的亲子关系可能会更好,我们的相处可能会更快乐。索性我发现书中所提到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可以继续运用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比如积极的暂停、相互尊重等,遇见另一个自己。我相信我的工作和生活会因之更和谐。
书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家长管教孩子的事例和老师管教学生的例子。这些案例不得不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作为父母,作为老师的我们经常会因为孩子或者学生多次犯同样的错误而生气,并总是在孩子犯错时给予更多的是说教叱责,而不是让他们从自己的错误中本能的去体验自然后果,作者却更加理性的告诉我们,孩子的这些行为只不过是选择了一个不恰当的时间来获得家长对他的关注。
该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更正确、更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正面管教这本书还有很多理论和例子,启发人在教育上注重细节,采取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和谐有爱的环境中快乐健康的成长。以后在工作中我会经常拿出来拜读,相信他能够引领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宽广。